第二学段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合集下载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其应对举措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其应对举措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其应对举措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阶段,然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常常遇到以下几个难点问题:1. 学生写作认知能力不足。

小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和阅读能力相对较弱,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很难进行有效的作文创作。

2. 写作思维能力不足。

小学生的思维发育不完全,他们缺乏对逻辑、组织和规划的正确认知,这也会导致他们在写作时缺乏思路和条理性。

3. 语言表达能力不足。

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弱,词汇量不多,用词不准确、不恰当,表达方式也单调、生硬,这会导致作文的质量较差。

4. 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

传统的教学方式常常是老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但这种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意,也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 缺乏良好的写作素材。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缺乏丰富的思想、情感和体验,这也限制了他们在写作中所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二、应对难点问题的举措1. 注重提高学生的写作认知能力。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其对语言、文化、历史等的认识和理解,以此为基础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组织能力和规划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灵活运用修辞手法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分组讨论、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创作。

5. 提供良好的写作素材。

教师可以通过读物、案例、图片等渠道,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扩展学生的表达思路和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难点问题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解决,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写作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提供良好的写作素材。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其应对举措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其应对举措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其应对举措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但在教学中常常遇到一些难点问题。

本文将从难点问题及应对举措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难点问题1. 学生缺乏语言基础:小学生刚开始接触作文写作,他们的语言基础较差,词汇量有限,句子结构简单,难以进行准确且连贯的表达。

2. 学生思维能力不足: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发展,他们往往难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难以形成合理而连贯的论述。

3. 缺乏写作训练:小学生在作文训练方面经验不足,缺乏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往往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展开文章,或者文章结构杂乱无章。

二、应对举措1. 从基础入手: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扩大词汇量,提高句子结构的复杂度。

可以通过词汇积累、课文分析、语法练习等方式进行。

2. 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问题解决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全面思考的能力。

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3. 提供实践机会: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写作实践机会,可以组织各类写作活动,如写作比赛、写作交流会等。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教师也可以提供写作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4. 教授写作技巧:在教学中要坚持教授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如如何展开文章,如何组织段落,如何使用修辞手法等。

通过具体的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写作技巧,并能够灵活运用。

5. 鼓励创新和个性化表达:小学生的作文中往往缺乏创新和个性化的表达,大多数写得很机械、呆板。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发挥想象力,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语言基础薄弱、思维能力不足以及缺乏写作训练等方面。

应对这些问题,教师要注重从基础入手,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教授写作技巧,并鼓励学生发挥创新和个性化表达。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其应对举措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其应对举措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其应对举措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学作文教学也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的重中之重。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作文教学涉及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也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难点问题,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些问题,将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起到关键作用。

一、存在的难点问题1.学生写作能力不足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通常不如长辈那样成熟,他们可能缺乏足够的语言积累和表达能力,导致他们在写作时思路混乱、语言表达不清晰。

2.学生缺乏写作兴趣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更多地接触到电子产品等娱乐方式,使得他们对于写作这种传统的语言表达方式缺乏兴趣,对写作产生抵触情绪。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通常较为有限,他们在写作时常常缺乏足够的素材和故事,导致作文内容单一、缺乏新意。

4.教师批改难度大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批改大量学生的作文,而学生的写作水平差异较大,给教师的批改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小学生通常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写作方法与技巧,导致他们在写作时缺乏一定的写作技巧,表达方式较为生硬、呆板。

二、应对举措针对学生缺乏写作兴趣的问题,教师们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写作活动,如写日记、写信、写作文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们也可以通过讲解名人事迹、阅读优秀作文等形式,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写作的养分,增强学生对写作的认知和认同感。

2.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针对学生缺乏写作素材的问题,教师们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让他们通过广泛的积累来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

教师们也可以通过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优秀作品,从中获取写作的灵感。

3.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与技巧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们要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写作方法与技巧,如如何构思作文、如何选材写作、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

教师们可以通过示范写作、学生互评、名家作品解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提高写作的表达水平。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其应对举措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其应对举措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其应对举措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关键环节。

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表现为学生写作能力不足、缺乏写作兴趣、写作作业无趣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难点问题,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合作,制定出一定的应对举措。

一、学生写作能力不足学生写作能力不足是小学作文教学中常见的难点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成熟,缺乏写作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写作时,他们常常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言表达能力差,文字组织能力弱。

针对学生写作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应该采取一些应对举措。

可以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去写作。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写作题目,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可以注重写作技能的训练,例如在课堂上进行写作模板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师应该注重写作作业的指导与评价,及时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修改和反馈,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提高写作能力。

家长在这方面也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观察生活、交流情感,培养孩子用文字表达的习惯。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读书,多积累词汇量和写作素材,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缺乏写作兴趣在小学阶段,许多学生由于缺乏写作的兴趣,觉得写作是一种枯燥乏味的学习任务。

这种情况导致他们对写作缺乏主动性,不愿意去动笔写作,甚至对写作产生厌倦情绪,影响了写作能力的培养。

为了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趣的写作题材和写作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有关写作的一些文学活动,如写作比赛、诗歌朗诵等,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教师还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写作教学活动,如“写作小达人”等互动游戏,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写作氛围。

家长在这方面也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写作环境,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

家长可以陪伴孩子去书店、图书馆,买一些与写作相关的书籍,激发孩子对写作的兴趣。

当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当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当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作文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当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题材单一、缺乏实践机会、评价标准不清晰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解决策略,以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问题分析1. 题材单一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常常出现题材单一的情况。

教师往往只是给学生规定几个题目,比如“我的假期”、“我的家乡”等,导致学生在写作时缺乏灵感和想象力。

2. 缺乏实践机会小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往往缺乏实践写作的机会,他们的作文内容大多停留在书本上,缺乏真实感和情感表达。

3. 评价标准不清晰在作文教学中,很多学校和教师对于作文的评价标准并不清晰,导致学生对于写作的目标和要求不明确,难以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二、解决策略1. 拓展题材针对题材单一的问题,教师可以适当拓展作文题材,比如引导学生写一些与自然、社会相关的话题,如“我的梦想”、“我喜欢的一本书”等,让学生在写作时拥有更多的思路和发挥空间。

2. 创设实践机会为了解决学生缺乏实践机会的问题,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文学活动或者写作比赛,让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的作品展现出来,并且从中获得写作的经验和成长。

三、实施方式1. 针对题材单一的问题,教师可以设计更多具有启发性的作文题目,并且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想象力。

3. 针对评价标准不清晰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教师培训和教学研讨会等方式,加强对教师的指导和培训,让教师们更加清楚地掌握作文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以便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四、总结当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教师和学校有心进行改进,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相信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通过拓展题材、创设实践机会、明确评价标准等一系列措施,可以让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其应对举措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其应对举措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其应对举措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小学作文教学在教师和学生中都面临诸多难点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应对举措,促进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难点问题分析1. 学生写作基础薄弱小学生学习时间有限,很多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与写作技巧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一些学生缺乏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写作时无法正确运用语法、词汇和句型,造成作文质量参差不齐。

2. 缺乏写作兴趣在当今社会,小学生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对写作活动缺乏兴趣,缺乏自主写作的积极性。

很多学生写作时枯燥无味,缺乏灵感,影响了作文质量和学习效果。

3. 缺乏实际写作指导小学生通常在课堂上接受老师的指导和点评,但在实际写作时,缺乏足够的指导和激励。

学生只能单纯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作文,缺乏创作性和自主性,难以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4. 缺乏写作技巧训练小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缺乏系统的写作技巧训练,很多学生只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格式和结构,但缺乏更深层次的写作技巧,无法提升作文水平。

二、应对举措1. 建立坚实的写作基础针对学生写作基础薄弱的问题,需要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知识入手,加强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注重阅读对学生写作能力的积累和提升,积极引导学生多读好书,提高语感和写作素养。

2.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针对学生缺乏写作兴趣的问题,需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写作活动,例如写作比赛、课外写作作业等,提供多样化的写作题材和写作机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热情和知识,感染学生,让他们乐于写作,享受写作的快乐。

3. 提供有效的写作指导作为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提供有效的写作指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供具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指导。

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引导他们形成独特的写作风格。

4. 强化写作技巧训练针对学生缺乏写作技巧训练的问题,需要在小学阶段加强写作技巧的训练和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写作技巧,并在实际写作中加以运用。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应追求更好的教学水平,专注于引导学生达到对知识的灵活利用,提高语文整体素养。

为了能够达到这个追求,老师应首先检视自己的习作教学状况,找到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就能够以问题为导向,分析改善策略,对习作教学方式实施相应的优化,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体验习作过程,助力学生凭着自己的努力创造出秀丽佳作。

基于此,本文简单介绍了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解决策略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问题;解决策略一、小学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习作素材匮乏写作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但部分学生畏惧习作,有抵触情绪。

学生在习作课堂上大脑一片空白,就算写了,也不过是瞎编乱造、硬堆砌辞藻,使习作出现“假、大、空”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学生平日累积少,习作材料贫乏。

2、学生习作兴趣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普遍地觉得写作教学活动枯燥乏味、无趣,从而渐渐地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丧失了主动性与兴趣爱好。

甚至于部分小学生对写作教学活动形成了厌倦情绪,从而没有办法很好的配合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就算是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在习作环节中,也没有办法娴熟应用各类修辞方法,从而促使所作文章缺少生机与感染力。

所以,着力提升学生习作兴趣爱好,对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效果尤为重要。

3、习作教学理念缺乏创新观念是行为的主导。

想要使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获得更加好的效果,必须在创新教育理念层面实现突破。

不过从现阶段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总体运行状况来说,虽然能依照课程目标落实,也能获得相应的效果,但依然存在缺少针对性的问题,尤其是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不注意持续“以人为中心”,并没有从激发学生人文素养、思想意识、文化素养等诸多方面入手进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工作,限制了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实效性。

有些老师则不重视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爱好,尤其是在启发式教学、激发式教学等层面做得不是很好,并且在“分层教学”层面缺少深入的思考与分析,只是单纯区分“好”与“坏”二个层级,因为层级比较少,也没有办法高效落实。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会面临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涉及到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写作能力不足、教师教学方法不当等多个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和策略,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本文将分析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能够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开展小学作文教学。

一、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在现实教学中,许多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并不高,他们可能觉得作文枯燥无味,缺乏动力去写好作文。

2. 写作能力不足因为学生在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方面尚未成熟,他们的写作能力通常也比较薄弱。

许多学生在写作时,常常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写作水平较低。

3. 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在一些学校中,有些老师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可能采用的是单一的教学方法,比如讲授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一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引入一些有趣的话题,或者通过讲述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有趣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到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对于写作的兴趣。

2.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对于学生写作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应该通过一些实际的操作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可以通过对一些优秀作文的解析和模仿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多篇段式写作,分析与提炼写作中的基本句式、段式、话题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提案素材分析,完成短小作文,慢慢转变为记叙文文章、议论文文章。

3. 改进教学方法为了改进教学方法,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

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提升写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引言 (1)
1 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的相关问题概述 (2)
1.1 第二学段、习作与习作教学 (2)
1.1.1 第二学段 (2)
1.1.2 习作 (2)
1.1.3 习作教学 (3)
1.2 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的意义 (3)
1.2.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3)
1.2.2 有利于形成学生的习作习惯 (4)
1.2.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4)
1.3 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目标 (5)
1.3.1 学生善于观察乐于表达 (5)
1.3.2 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6)
1.3.3 使用简短书信便条交流 (6)
1.3.4 多积累语言材料并使用 (6)
2 第二学段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6)
2.1 习作教学认识不足 (7)
2.1.1 教师教育理念落后 (7)
2.1.2 教师专业认知不足 (7)
2.1.3 习作教学起点不清 (8)
2.2 习作教学方法单一 (8)
2.2.1 注入式教学,无视学生主观能动性 (8)
2.2.2 无实物教学,导致教学内容抽象化 (8)
2.3 习作导入引导欠缺 (9)
2.3.1 课程导入枯燥,降低学生的求知欲 (9)
2.3.2 习作引导缺乏,造成学生习作困难 (9)
2.4 习作评价反馈笼统 (9)
2.4.1 习作评价单一,不利于提升习作能力 (9)
2.4.2 漠视交流讲评,不利于激励学生习作 (10)
3 第二学段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策略 (10)
3.1 完善习作教学认知 (11)
3.1.1 更新理念,以学生为主体 (11)
3.1.2 学习交流,打造特色教学 (11)
3.1.3 分析学情,加强衔接意识 (11)
3.2 采取多样教学方法 (12)
3.2.1 讲授与讨论法结合,注重习作交流分享 (12)
3.2.2 合理运用多媒体,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13)
3.3 重视习作导入引导 (13)
3.3.1 创设导入情景,激发学生表达兴趣 (13)
3.3.2 引导注重启发,发散学生表达思维 (14)
3.3.3 引导注重交流,营造合作学习氛围 (14)
3.4 优化习作评价反馈 (15)
3.4.1 评价主体多元,注重师生情感交流 (15)
3.4.2 评价标准全面,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16)
3.4.3 讲评有典型性,利用典型指导一般 (16)
3.4.4 讲评有对比性,促使学生借鉴学习 (16)
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1)
摘要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义务教育的九年分为四个“学段”,一二年级为“第一学段”,三四年级为“第二学段”,五六年级为“第三学段”,七八九年级为“第四学段”。

以前的“作文”也按学段改为:第一学段“写话”,第二、三学段“习作”,第四学段“作文”。

第二学段的习作是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在小学语文习作的教学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笔者调查研究发现,近年来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①教师在习作教学认知上的欠缺,专业认知不足,习作的起点不清。

②习作教学方法的单一,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③习作导入指导的欠缺,造成了学生习作的困难。

④习作评价反馈笼统,评价的主体较为单一,不重视评价交流,不利于激励学生习作。

为使习作教学更有成效,针对上面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相对应的优化策略:教师应该对习作教学认知进行完善,以学生为主体,树立起学生的习作自信。

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重视习作导入指导,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优化习作评价反馈,让学生的习作能力能够得到提高。

关键词:第二学段;习作教学;解决策略
Abstract
Standards of Chinese curriculum in full-time compulsory education (experimental draft) promulgated in 2001 divide compulsory education nine years into four "academic season".The first and second grades are "the first academic season", the third and fourth grades are " the second academic season", the fifth and sixth grades are "the third academic season", and the seventh to ninth grades are "the fourth academic season".The former "composition" has also accorded to academic season change into:the first academic season "write words",the second and third academic season"exercise" ,the fourth academic season"composition".
The secon d learning stage “exercises”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teaching of exercises,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exercises teaching playing a connecting role. Though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he author finds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in the second learning stage in recent years:①The teachers’ lack of cognition in t he teaching of exercises,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cognition, and the unclear teaching of exercises.②The single teaching method of exercises is not easy to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③The lack of guidance leads to difficulties in learning. ④The feedback of exercises evaluation is general, the main body of evaluation is relatively single, and it does not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exchange of evaluation,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write exercises.
In order to make the exercises teaching more effective, some corresponding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above problems: teachers should improve their cognition of teaching, taking the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to build up the students’ confidence in the exercises. The teachers can adopt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exercises.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guidance of exercises to stimulate students' enthusiasm in class, and optimize the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of exercises so that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exercises can be improved.
Key Words: The second learning stage;Exercises teaching;Solving strategi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