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专题2-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性质(知识讲解)-八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

专题2.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性质(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理解不等式的意义,能用不等关系符号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3. 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并能简单应用.【要点梳理】要点一、不等式的概念一般地,用“<”、“>”、“≤”或“≥”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用“≠”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特别说明:(1)不等号“<”或“>”表示不等关系,它们具有方向性,不等号的开口所对的数较大.(2)五种不等号的读法及其意义:(3)有些不等式中不含未知数,如3<4,-1>-2;有些不等式中含有未知数,如2x>5中,x表示未知数,对于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当未知数取某些值时,不等式的左、右两边符合不等号所表示的大小关系,我们说不等式成立,否则,不等式不成立.要点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用式子表示:如果a>b,那么a±c>b±c.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用式子表示:如果a>b,c>0,那么ac>bc(或a bc c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用式子表示:如果a>b,c<0,那么ac<bc(或a bc c <).特别说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掌握注意以下几点:(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对不等式变形的重要依据,是学习不等式的基础,它与等式的两条性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注意总结、比较、体会.(2)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时,要特别注意性质2和性质3的区别,在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时,必须先弄清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如果是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典型例题】类型一、不等式的概念1.用不等式表示:(1)a与2的和是正数.(2)x与y的差小于3.(3)x,y两数和的平方不小于4.(4)x的一半与y的2倍的和是非负数.【答案】(1)a+2>0 (2)x-y<3 (3)(x+y)2≥4 (4)12x+2y≥0【分析】结合不等式的定义以及题意列不等式即可.(1)因为正数都大于0,所以“a与2的和是正数”可表示为:a+2>0(2)“x与y的差小于3”可表示为:x-y<3(3)因为“不小于3”就是“大于或等于”,所以“x,y两数和的平方不小于4”可表示为:(x+y)2≥4(4)因为“非负数”就是“正数或0”,所以“x的一半与y的2倍的和是非负数”可表示为:12x+2y≥0【点拨】本题考查了列不等式,用符号“<”或“>”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如5x>,像3x≠这样用符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注意①常见的符号有“>、<、≠、≥、≤”,分别读作“大于、小于、不等于、大于或等于、小于或等于”.其中“≥”又读作“不小于”,“≤”又读作“不大于”.①在不等式“a b>”或“a b<”中,a叫不等式的左边,b叫不等式的右边.①在列不等式时,一定要注意表示不等式关系的关键词,如:正数、非负数、不大于、至少等.举一反三:【变式1】有两种商品其单价总和超过100元,且甲商品的单价是乙商品单价的2倍少10元,设未知数,并用不等式表示出上述关系;【答案】设乙商品的价格为x元,x+2x-10>100【分析】设乙商品的价格为x元,表示出甲商品的价格,然后根据两商品的单价总和超过100元,列不等式即可.解:设乙商品的价格为x元,则甲商品的价格为(2x-10)元,由题意得,x+2x-10>100.即不等式为:x+2x-10>100.【点拨】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读懂题意,抓住关键词语,弄清运算的先后顺序和不等关系,才能把文字语言的不等关系转化为用数学符号表示的不等式.【变式2】通过测量一棵树的树围(树干的周长)可以计算出它的树龄;通常规定以树干离地面1.5米的地方作为测量的部位,某棵树栽种时的树围为5cm,以后树围每年增加约3cm,这棵树至少生长多少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m?根据题意,完成下面填空:(1)题目涉及的两个有关系的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设生长年份为x,则树围用x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3)用文字叙述生长年份与树围满足的不等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适当的不等号表示(3)中的不等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生长年份,树围;(2)5+3x;(3)这棵树生长x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m;(4)5+3x>240【分析】(1)由题可知两个有关系的量分别是生长年份和树围;(2)栽种时的树围为5cm,以后树围每年增加约3cm,可知x年后,树围为(5+3x)m;(3)这棵树生长x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m;(4)由题意可得5+3x>2.4×100.解:(1)由题可知两个有关系的量分别是生长年份和树围;故答案为生长年份,树围;(2)栽种时的树围为5cm,以后树围每年增加约3cm,可知x年后,树围为(5+3x)cm;故答案为5+3x;(3)用文字叙述生长年份与树围满足的不等关系是:这棵树生长x 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m ;故答案为这棵树生长x 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m ;(4)用适当的不等号表示(3)中的不等关系为:5+3x>2.4×100,故答案为5+3x>240【点拨】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读懂题意,抓住关键词语,弄清运算的先后顺序和不等关系,才能把文字语言的不等关系转化为用数学符号表示的不等式.类型二、不等式的性质2.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成x >a 或x <a 的形式. (1)15x -<; (2)413x -≥; (3)1142x -+≥; (4)410x -<-.【答案】(1)6x < (2)1≥x (3)6x ≤- (4)52x > 【分析】(1)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解答即可;(2)先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再根据不等式的性质2解答; (3)先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再根据不等式的性质3解答; (4)根据不等式的性质3解答即可;(1)解:15x -<,两边加上1得:1151x -+<+, 解得:6x <; (2)解:413x -≥,两边加上1得:41131x -+≥+,即44x , 两边除以4得:1≥x ; (3)解:1142x -+≥,两边减去1得:111412x -+-≥-,即132x -≥,两边除以12-得:6x ≤-;(4)解:410x -<-,两边除以4-得:52x >. 【点拨】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性质:①把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①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①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x y >,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吗?(1)66x y -<-;(2)33x y <;(3)22x y -<-;(4)2121x y +>+. 【答案】(1)不成立;(2)不成立;(3)成立;(4)成立. 【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对选项逐个判断即可. 解:(1)①x y >①66x y ->-,不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不等式66x y -<-不成立; (2)①x y >①33x y >,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大于零的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不等式33x y <不成立; (3)①x y >①22x y -<-,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小于零的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不等式22x y -<-成立; (4)①x y >①22x y > ①2121x y +>+ 不等式2121x y +>+成立【点拨】此题考查了不等式的性质,熟练掌握不等式的有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2】说明:(1)由314x -≤,得43x ≥-,是如何变形的?依据是什么?(2)由a b >,得ax bx >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 (3)由a b >,得ax bx ≤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答案】(1)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43-,依据是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一个负数,改变不等号的方向;(2)条件是0x >,理由是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不改变不等号的方向;(3)条件是0x ≤,当0x <时,理由是当0x <时,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一个负数,改变不等号的方向;当0x =时,左边=右边0=.【分析】(1)根据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一个负数,改变不等号的方向即可得; (2)根据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不改变不等号的方向即可得; (3)根据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一个负数,改变不等号的方向、以及等式的性质即可得.解:(1)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43-,依据是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一个负数,改变不等号的方向;(2)条件是0x >,理由是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不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3)条件是0x ≤,理由如下:当0x <时,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一个负数,改变不等号的方向;当0x =时, 左边=右边0=.【点拨】本题考查不等式的性质,熟记不等式的性质是解题关键.类型三、不等式性质的应用3.根据等式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得到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若0a b ->,则a b >;若0a b -=,则a b =;若0a b -<,则a b <.反之也成立.这种比较大小的方法称为“求差法比较大小”.请运用这种方法尝试解决下面的问题:(1)比较22432a b b +-+与2321a b -+的大小; (2)若223a b a b +>+,比较a 、b 的大小. 【答案】(1)222432321a b b a b +-+>-+;(2)a b < 【分析】(1)直接用22432a b b +-+减去2321a b -+得出的结果与0进行比较即可得到答案;(2)直接解不等式即可.解:(1)()222243232130a b b a b b +-+--+=+>,①222432321a b b a b +-+>-+;(2)①223a b a b +>+,①()()2230a b a b a b +-+=-+>, ①a 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减法运算,解不等式,不等式的性质等等,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举一反三:【变式1】阅读材料:形如2213x <+<的不等式,我们就称之为双连不等式,求解双连不等式的方法一,转化为不等式组求解,如221213x x <+⎧⎨+<⎩;方法二,利用不等式的性质直接求解,双连不等式的左、中、右同时减去1,得122x <<,然后同时除以2,得112x <<. 解决下列问题:(1)请你将双连不等式534x -≤-<转化为不等式组. (2)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双连不等式2235x ≥-+>-.【答案】(1)5334x x -≤-⎧⎨-<⎩;(2)142x ≤<【分析】(1)根据阅读材料中的方法将双连不等式化为不等式组即可; (2)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求出所求即可.解:(1)534x -≤-<转化为不等式组为5334x x -≤-⎧⎨-<⎩.(2)2235x ≥-+>-,不等式的左、中、右同时减去3, 得128x -≥->-,同时除以2-,得142x ≤<【点拨】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以及不等式的定义,弄清阅读材料中的转化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变式2】在△ABC 中,AB =9,BC =2,AC =x . (1)求x 的取值范围;(2)若△ABC 的周长为偶数,则△ABC 的周长为多少? 【答案】(1)7<x <11;(2)20【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列出不等式求解即可.(2)根据第三边取值范围和三角形周长表达式列式计算即可.解:(1)由题意知,9﹣2<x<9+2,即7<x<11;(2)①7<x<11,①x的值是8或9或10,①①ABC的周长为:当x=8时,9+2+8=19(舍去);当x=9时,9+2+9=20符合题意当x=10时,9+2+10=21(舍去);即该三角形的周长是20.【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不等式的性质,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建立不等式是解题的关键.。
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

cd bcbd 由传递性可得 a c b d 证毕
(1)又称为不等式的移项法则 (2)又称为不等式的同向可加性
例2.利用性质3证明:
如果 a b 0, c d 0 ,那么 ac bd 证明:a b, c 0 ac bc
c d,b 0 bc bd
当 c 0时,由于正数与正数的乘积为正数
所以 (a b)c 0 即 ac bc
当 c 0时,由于正数与负数的乘积为负数
所以 (a b)c 0 即 ac bc
该性质叫做不等式的乘法性质。
例1.利用性质1和性质2证明:
(1)如果 a b c ,那么a c b (2)如果a b,c d ,那么a c b d 证: (1) a b c a b (b) c (b)
一般地,如果 a b 0 , 那么 an bn (n N *)
思考
a b 0 n a n b (n N *, n 1) 成立吗?
证:反证法,假设 n a n b
即 n a n b 或者 n a n b
由一般结论和根式性质得 a b ,与已知矛盾
因此假设不成立,即原不等式成立. 证毕
在由传递性得 ac bd 证毕
思考 命题 a b, c d ac bd 成立吗?
原题被称为不等式的正数同向可乘性!
a b 0
思考
n个
可得出什么结论?
a b 0
三、不等式的性质II
性质3 如果 a b, c 0 ,那么 ac bc 如果 a b, c 0 ,那么 ac bc
即 (a c) (b c) 0
因此 a c b c 证毕
性质2表明不等式两边加上同一个数, 所得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同向,又称为 不等式的加法性质
人教高中数学不等式的基本性质PPT完美版

人教高中数学不等式的基本性质PPT完 美版
人教高中数学不等式的基本性质PPT完 美版
练习 比较两数(a2 +1)2与 a4+a2+1的值的大小。
人教高中数学不等式的基本性质PPT完 美版
人教高中数学不等式的基本性质PPT完 美版
例题讲解
•
6.不能把质朴、理性的爱国主义视为 民粹主 义、狭 隘民族 主义, 同时应 防止各 种形式 的民粹 主义和 极端民 族主义 行为。
•
7. 众多短视频平台成为人们的消遣神 器,但 如果缺 乏内容 创新和 内涵续 航,短 视频的 发展将 不容乐 观。
•
8. 在这个浅表性阅读时代,越是具有 艺术美 感、内 容穿透 力和人 文内涵 的走心 作品越 能获得 观众的 认可。
性质5:如果a>b>0,c>d>0,那么ac>bd.不等式的叠乘性质
人教高中数学不等式的基本性质PPT完 美版
人教高中数学不等式的基本性质PPT完 美版 人教高中数学不等式的基本性质PPT完 美版
谢谢
人教高中数学不等式的基本性质PPT完 美版 人教高中数学不等式的基本性质PPT完 美版
•
1.中美贸易摩擦已升级为舆论战,坚 持正确 舆论导 向、弘 扬爱国 主义精 神尤为 重要。
•
2.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性, 极强的 传承力 、感染 力,以 及坚韧 性,顽 强性和 理性。
•
3.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近 百年之 奋斗史 中不断 形成, 积聚与 升华而 成的。
•
4.面对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中国 政府和 人民最 重要的 是“集中 力量做 好自己 的事”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5<0
∴(2x-5)(x+1)<2x2-3x
亲爱的同学们,下节课见!
第二章 不等式
2.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作差比较法: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可以通过考察它们的差来实现.
对于两个任意的实数a和b,有:a-b>0⇔a>b;
a-b=0⇔a=b;
a-b<0⇔a<b.
2.不等式的性质.
(1)性质1(加法法则):如果a>b,那么a+c>b+c.
(2)性质2(乘法法则):如果a>b,c>0,那么ac>bc;
(
√ )
2.如果a>b,且c>d,那么a+c>b+d.
(
√ )
3.如果a>b,且c>d,那么ac>bd.
(
× )
三、选择题
1.已知a>b,且ac>bc,那么(
A. c>0
B. c=0
A ).
C. c<0
2.若m>3,则下列不等式中必定成立的是(
A. m>0
B. m-3<0
3.如果a>b,那么(
A. ac<bc
(4)设a>b,则-2a< -2b,
(5)设x<y,则1-2x>1-2y,
1 1
(6)设x>y>0,则 < .
2.根据条件,写出x的取值范围:
(1)x+4>7, x>3
(2)2x-1<3,x<2
(3)3-2x>5, x<-1
(4)2-x<x-4, x>3
二、判断题
1.如果a<b,且b<c,那么a<c.
(
三、解答题
比较大小.
1.x2+1与(x+1)2,其中x>0.
解:∵(x2+1)-(x+1)2
=x2+1-(x2+2x+1)
数学上册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课件(2)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小练习:
1.背诵全诗 2.学习了这篇诗歌,有什么感受,
请同学们课下互相交流,谈一 谈。
同学们,再见
作业: 第26页 习题3 4
5 瀑布
叶圣陶(1894年- 1988年),原名叶 绍钧,字秉臣,汉族 人,江苏苏州人,著 名作家、教育家、编 辑家、文学出版家和
社会活动家。
想一想
5瀑 布
叶圣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瀑布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进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吹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瀑布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进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吹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尘
尖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吹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世 界 上 最 宽 的 瀑 布 伊 瓜 苏 瀑 布
------
世界上最高的瀑布-----安赫尔瀑布
世界第一瀑布----维多利亚瀑布
观察上面的题的大小比较,你能得到怎样的结论?
对于两个实数a,b,它 们都具有如下性质
a-b>0a>b a-b<0a<b a-b=0a=b
做差比较法:是一种常见的 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 一般步骤是:把要比较的 两个实数作差,然后进行 化解,判断最终化解结果 的符号,从而判断出这两 个实数的大小。
2.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课件-2023届广东省高职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第二章不等式

A.x2>y2
B.ax>ay
C.x+5>y+5
D.x+2y>3y
【解析】 B选项中,当a=0时,ax=ay,故选项B不成立.
2.a、b、c 为实数,且 c≠0,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D ) A.a>b⇒ac>bc B.ac<bc⇒a<b C.a>b⇒1a<1b D.a>b⇒ca2>cb2 【解析】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或举反例进行判断,取 a=2、b=-1、c=-1 来检验,对 A 有ac<bc,故 A 错;对 B 有 a>b,故 B 错;对 C 有a1>1b,故 C 错;对 D,∵ c≠0,∴ c12>0,由不等式的性质知,选项 D 正确.
【融会贯通】 比较大小. (1)( 2+ 3)2 与 4+2 6; (2)2x2+5x+6 与(x+3)(x+2),x∈R. 解:(1)∵( 2+ 3)2-(4+2 6)=(5+2 6)-(4+2 6)=1>0,∴( 2+ 3)2 >(4+2 6). (2)∵(2x2+5x+6)-(x+3)(x+2)=(2x2+5x+6)-(x2+5x+6)=x2≥0, ∴(2x2+5x+6)≥(x+3)(x+2).
2.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知识点1 知识点2 知识点3 知识点4 知识点5
1.不等式的概念 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 式.如:f(x)>g(x),f(x)≤g(x),等等.
知识点1 知识点2 知识点3 知识点4 知识点5
2.几个恒不等式 任意实数的平方不小于0,即a2≥0. 任意实数的绝对值不小于0,即|a|≥0.
B.必要非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
【解析】 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可知,a>3 且 b>3⇒a+b>6 成立,a>3 且 b
中职数学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课件

例3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例题辨析 巩固练习 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用符号“ ”或“ ”填空,并说明利用了不等式的哪(几)条
基本性质.
(2)如果 > ,那么 + 4
+ 2;
(2)根据不等式性质1,不等式 > 两边同时加上4,不等号
方向不变,即 + 4 > + 4,
又因为 + 4 > + 2,所以根据不等式性质3,可以得到
当>0时,点和点同时向右平移个单
位,即可到达点′和点′的位置;
当<0时,点和点同时向左平移
个单位,即可到达点′和点′的位置.
显然,两种情况中,点′点′的左右位置与点和点的情况相同.
2.1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
性质3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例题辨析 巩固练习 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2.1不等式的性质 —实数的大小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例题辨析 巩固练习 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5
2
例1 比较 7 与 3 的大小.
解 因为 5 2 15 14 15 14 1 0
7
3
21
5 2
所以
.
7 3
21
21
21
,
2.1不等式的性质 —实数的大小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例题辨析 巩固练习 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大于b(或b小于a).
2.1不等式的性质 —实数的大小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例题辨析 巩固练习 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因为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对于任意实数,都可以
在数轴上找到对应的点和,如图所示.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a>b>0,c>d>0 如果a>b,c>d,那么ac>bd是否成立? 如果a>b>0,那么1/a<1/b是否一定成立? 如果a<b<0,那么1/a>1/b是否一定成立? 同号倒数改向性 例:若a、bR,请写出不等式a>b和1/a>1/b同时成立的 充要条件。
正数同向相乘法性
例 求证:如果a>b>0,那么a2>b2。 如果a>b>0,那么an>bn。(nN*)
7、已知三个不等式:(1)ab>0;(2)-c/a<-d/b;
(3)bc>ad,以其中两个作为条件,余下一个作为结论, 则可以组成多少个真命题? 8、已知命题甲:a>b,命题乙:1/a<1/b, 命题丙:c/a2>c/b2。 (1)若甲是乙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求a、b应满足的条件; (2)若a<0,b<0,判断丙是甲的什么条件,并加以证明。 9、(1)设2<a5,3b<10,求a+b、a-b及a/b的取值范围; (2)若二次函数f(x)的图像过原点,且1f(-2) 2, 3f(3)
2、如果a>b,那么a+c>b+c。
3、如果a>b,c>0,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ac<bc。 4、如果a>b,c>d,那么a+c>b+d。 5、如果a>b>0,c>d>0,那么ac>bd。 6、如果a、b同号,那么1/a<1/b。
7、如果a>b>0,那么an>bn (nN*) 。
4、解关于x的不等式:(1)ax+4<2x+a2,其中a>2 (2)m(x+2)>x+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了解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应用.
水平目标:
通过不等关系的学习与探究,培养数学思维水平.
情感目标:
(1)经历比较实数大小及证明不等关系的过程,注重逻辑判断与推理;
(2)感受生活中的不等关系模型,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教学重点】
⑴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
⑵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设计】
(1)以实例引入知识内容,提升学生的求知欲;
(2)抓住解不等式的知识载体,复习与新知识学习相结合;
(3)增强知识的巩固与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
【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