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与《乱世佳人》
从《飘》到《乱世佳人》的电影改编

从《飘》到《乱世佳人》的电影改编从《飘》到《乱世佳人》的电影改编电影改编自文学作品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这种形式的改编既能让经典作品得到更多的传播,也能给观众带来更多的视觉享受。
其中,“飘”和“乱世佳人”是两部在电影界有着广泛影响的作品,它们的电影改编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一部小说,讲述了南北战争时期南部美国一个有钱家族的兴衰史。
这部小说发表后迅速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并成功地被改编成了电影。
电影《飘》于1939年上映,由维克多·弗莱明执导,克拉克·盖博和费雯·丽主演。
电影在制作上非常豪华,剧情紧凑,特效精良,并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飘》的改编电影不仅成功地展现了小说中丰富的情感和战争背景,更将小说中丰富的细节和场景通过电影镜头生动地呈现出来,让观众完全融入到了故事中。
而《乱世佳人》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又一部作品,也是她唯一的一部小说。
这部小说于1936年出版,主要讲述了南北战争期间南方贵族斯佳丽·奥哈拉的爱情和生活故事。
这部小说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随后于1939年被改编成电影。
电影《乱世佳人》由维克多·弗莱明执导,费雯·丽和克拉克·盖博主演。
电影的制作水准与《飘》相当,在巧妙地捕捉小说主要精华的同时,又添加了一些令观众更易接受的情感元素和细节,使整个故事更具有观赏性。
从以上两部影片的改编来看,电影在处理原著作品时的方式多种多样。
无论是《飘》还是《乱世佳人》,电影改编都尽可能地保留了原著的主题和情感。
同时,在改编过程中,删减了原著中的一些冗长的描写和次要情节,精炼了故事的框架,使其更适合电影的叙述形式。
此外,电影还在视觉效果上下足功夫,通过灯光、服装、布景等元素,将原著小说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电影改编自文学作品也不仅仅是将文字搬上银幕,它也有自己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
小说与电影的艺术转换与意义生成——《乱世佳人》与《飘》对观

小说与电影的艺术转换与意义生成——《乱世佳人》与《飘》对观王占峰;刘丹【摘要】小说与电影是密切关联又相互区别的叙事艺术形式,电影《乱世佳人》对小说《飘》的改编可以很好地体现两者之间的艺术转换是如何完成的,同时改编后的电影又生成了折射着导演个性化审美取向的新的意义.《飘》一经被改编成了电影《乱世佳人》,更加进一步扩大了《飘》的影响力,庄园主郝思嘉小姐的生动形象也被无数观众牢记在心.文章重点分析了《飘》和《乱世佳人》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以及在《飘》和《乱世佳人》中各种人物独特魅力,明确《飘》与《乱世佳人》在人物情感、故事情节发展、叙事手法上的差别,以此还原《飘》与《乱世佳人》人物背景、人物情感、文化意涵等方面的联系.【期刊名称】《绥化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8)012【总页数】4页(P102-105)【关键词】《飘》;《乱世佳人》;转换;改编【作者】王占峰;刘丹【作者单位】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绥化市第十中学黑龙江绥化 152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1从小说到电影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形式转换,因为就两者的本质而言他们分属于不同的艺术类型,小说是语言的艺术,电影是一种视听艺术,两者所依赖的表达媒介分别是文字符号和视听影像。
所以改编更是一种对话,通过阅读原作与作者进行对话,充分理解和领会文学作品,并从两者的交集处加以选择和再创作,完成文字向影像的艺术转换,这种转换一旦完成,产生的不仅是新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对原作新的、个性化的理解,蕴含的意义也与原作不尽相同。
《飘》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作者对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生动反映,特别是对当时美国南部地区的庄园生活描绘,更可谓是淋漓尽致。
包括各种角色人物的服装、配饰、交际应酬细节、流行文化等等,对于这些方面的详尽刻画描述使得读者可以全面、生动地对当时的美国南部庄园生活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形态有一个了解。
飘与乱世佳人

故事梗概
• 《飘》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创作的一部具 有浪漫主义色彩、反映南北战争题材的小说。主人公斯佳 丽身上表现出来的叛逆精神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 一直令读者为之倾心。美国南北战争前夕,佐治亚州塔拉 庄园16岁的斯佳丽小姐疯狂地爱着邻居阿希礼?韦尔克斯。 战争爆发后,阿希礼与他的表妹玫兰妮?汉密顿结了婚, 斯佳丽一怒之下,嫁给了自己并不爱的查尔斯。不久,查 尔斯在战争中病死,斯佳丽成了寡妇。在一次募捐舞会上, 她与瑞特?巴特勒船长相识。战火逼近亚特兰大,斯佳丽 在瑞特船长的帮助下逃离亚特兰大,回到塔拉庄园。看到 昔日庄园已变成废墟,斯佳丽决心重振家园,为此不惜一 切代价。不久,斯佳丽的第二任丈夫弗兰克在决斗中身亡, 她再度守寡。瑞特真诚而热烈地爱着斯佳丽,不久斯佳丽 嫁给了瑞特。虽然瑞特身上有同她类似的气质特征吸引着 她,但同时她仍迷恋着曾爱过的阿希礼。瑞特带着伤心离 开了斯佳丽,而斯佳丽此时却意识到瑞特才是惟一能和她 真正相爱的人。
• 虚荣
• 这应该是一个贬义词了,可是,斯佳丽的虚荣心似乎格外 的可爱,在她的身上,虚荣似乎也变成了褒义词。有位名 模曾说:“女孩子总是要有一点虚荣心的,无论这虚荣心 表现在什么方面。”当斯佳丽扯下母亲唯一的遗物——窗 帘,无论如何也要用它做一件漂亮的衣服,还将它披在身 上憧憬着新衣服的样子时,她的虚荣心使她成了一个看起 来不孝的女儿,但她的这种做法(也就是她的虚荣心)是 当时拯救全家的唯一出路。由虚荣心而使全家人都有了生 存下去的希望,这样的虚荣心也不应该算是值得摒弃的。
人物性格分析
斯佳丽 (又译:郝思嘉) 一个猫一样的女人。有着猫一样的目光,猫一样的微笑,猫一样
的步伐和猫一样的敏捷。那么,这个猫一样的女人提供给我 们是怎样的一些对待生活、对待爱情、对待困难和挫折的态 度和经验呢? 首先她在困难的时候敢于承担责任,虽然也有动摇,但最后仍然 承担责任,比如她救了玫兰妮,她重振塔拉庄园,后来长期扶助 阿希礼一家等等。 其次她敢于去爱、无怨无悔,她的整个青春都在爱着阿希礼,没 有回报但她仍没有放弃努力,直到能力的极限为止。 还有就是知错能改,当她最后明白她之前所为是错误时,她马上 向瑞特道歉,请求原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守护他们的硝烟、母亲和父亲的去世、生活 的贫穷艰难还是女儿的夭折,在和她承受同样的痛苦和艰 难的人们当中,她都是最刚强、最坚韧的一个和最先从痛 苦和艰难中走出来的一个。当斯佳丽面对着已是满目伤痕 泰勒庄园时,她的坚韧和刚强令她这个家中的长女担起家 长的重担。在影片的末尾,她还坚定地告诉我们: 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明天又是新的开始{一天})。
于乱世中飘洒人间真情

《飘》者,《乱世佳人》也有这样一部小说叫做《飘》,读过的人都感动不已。
有这样一部电影叫做《乱世佳人》,看过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飘》,如此为这部畅销小说命名,象征女主人公的命运也只是短暂的昙花一现,一切终将成为泡影,随风而逝。
《乱世佳人》,如此为这部好莱坞大片命名,乱世,一个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为背景的电影,佳人,一位高傲、美丽的千金小姐为主人公,象征即使拥有幸福,最后所有的一切也只能随着南方塔拉庄园美梦的结束而终结,旷世的爱情也终于破灭,此情只可成追忆。
于乱世中飘洒人间真情,于战火中显现世间真谛,不管是乱世佳人,还是《飘》,我不得不承认,它是部了不起的作品,无论你将它归于战争还是言情,都应该是领衔之作。
有人说,思嘉的蜕变是其线索;也有人说,战争才是其要表达的主题,不同时代背景不同心理状态的人,有着不同的思考和认知,然而,无论你将他归于战争还是言情,它都是一部旷世巨作。
作品简介《飘》是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却成就了文学史上难以逾越里程碑。
它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通过思嘉与白瑞德之间坎坷曲折的爱情展现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小说以亚特兰大以及附近的一个种植园为故事场景,描绘了内战前后美国南方人的生活。
作品刻画了那个时代的许多南方人的形象,占中心位置的人物郝思嘉、白瑞德、阿希礼、玫兰妮等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他们的习俗礼仪、言行举止、精神观念、政治态度以至于衣着打扮等等,在小说里都叙述得十分详尽。
作品内涵小说描述了曲折的爱情故事,实则蕴涵了某些精神的象征,不仅是人生执着的精神,还有人类的向往的不同精神:战争与和平,争取与宁静,不同类型的人蕴藏人类不同的精神,有追求的、有幻想的不可实现的,最终落脚为土地——我门为之生存和奋斗的地方,红色土地象征生存,它的上面有祥和安宁富足快乐的影子。
阿希礼是最终要达到的那一片金牧场,战争象征着破坏这一切的因素的力量,同时也是美国真实的历史,史书,思嘉是与这一切破坏因素做斗争力量,她从未放弃自己的追求,执着地去追求,而阿希礼就是她的追求。
飘与乱世佳人

飘与乱世佳人摘要:电影《乱世佳人》是根据著名小说《飘》改编而成,本片于 1940年1月17日在美国上映,在世界各地文化与商业上都获得极大的成功和轰动,成为了电影史上的不朽名作。
并独得当年10项奥斯卡奖,在20世纪最伟大100部电影中排名第四。
当然,这也是小说本身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飘》《乱世佳人》对比土地勇气很多名著都被搬上荧幕,有好的,有差的。
作为小说《飘》的电影——《乱世佳人》无疑是成功的,但在我看来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首先,就其名字而言,电影和小说的原名都叫《gone with the wind》,小说的中文名字是《飘》,很符合原著本身,而电影版的中文名字《乱世佳人》就难免落于俗套。
多了一份脂粉气。
两者的情节没有太大的变动,讲述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郝思嘉与白瑞德的爱情故事。
郝思嘉一直爱着艾希礼却得不到他,在战争爆发那一天,她遇到了白瑞德。
两个人历经磨难,白瑞德一直对她不离不弃,但直到他最终离开之前,郝思嘉才发现自己其实不爱艾希礼,她爱的是白瑞德。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都表现了主人公对土地的情感,永恒存在的就是土地,我们生长着的土地,有了土地,郝思嘉就有勇气,就有活下去的希望。
由于电影时长篇幅情节等因素的制约,有小说中出现的人物在电影中就删去了,比如说小说后来娶了郝思嘉妹妹的威尔,威尔称得上是一个好人,他现实却也懂得尊重人尊重传统,也有删减了次要或不重要的人物的生活,比如说郝思嘉的玩伴在战后的生存状况,还有原著中开头对于郝思嘉母亲曾经有过的一段恋情的描写以及郝思嘉的母亲为什么愿意嫁给郝思嘉的父亲——奥哈拉先生的描写,在电影里面也都没有涉及。
当然,也有完全改动的情节,例如奥哈拉先生的死,电影中是在见到来农庄耀武扬威的企图买下农庄的威尔克森夫妇之后,气愤不已,骑着马要去追赶他们,最终坠马而亡,而原著中则是被另一个女儿苏埃伦逼迫着去宣誓效忠新联邦,以换取金钱,奥哈拉先生不愿意,结果导致了奥哈拉先生受不了谴责而死。
《乱世佳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乱世佳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首先,《乱世佳人》不是文学史名著,它是中译的电影名字,是根据美国小说家玛格丽特·米切尔1936年创作的一部畅销小说《飘》改编而成。
可以说是电影《乱世佳人》成就《飘》,因为前者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大奖的彩色电影,虽然小说本身也获得了普利策奖。
自从电影公映后,就产生了轰动。
记得大学时,《乱世佳人》是必看电影之一。
这部电影讲述的美国南北战争时的故事,以男女主人公郝思嘉和白瑞德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凄惨也美丽,或者说有时也给人以鼓励的故事。
如果对美国南北战争史和美国史有所了解的话,看电影或小说就能更贴切的理解。
女主角郝思嘉的形象最为打动人,因为导演选择了英国美丽的女演员费雯丽。
电影中,郝思嘉结婚三次,第一次是为了赌气,第二次是为了钱,第三次是为了利益。
她胆大、精明、市侩、势利,但又不乏勇敢、果决、担当与善良。
在炮火轰城的夜里,她没有丢下临盆的情敌梅兰妮,在塔拉庄园被毁后,她没有抛弃一家人的生存重担。
她就像一团奔跑的火焰,勇敢地在新旧时代交替的洪流中向前狂奔,虽然她并不知道自己要奔向何方,但她是少数从旧时代(奴隶制秩序)中坚强生存下来,并成功转型为资本主义时代文明的人生赢家。
那个美好的、儒雅的阿希礼,却被新时代碾碎在如风往事中。
如果非要用一个表述来形容郝思嘉,她就是资本主义时代里崛起的野蛮人。
2023年《飘》读后感精选15篇

2023年《飘》读后感精选15篇《飘》读后感1《飘》又名《乱世佳人》,全文是围绕女主角斯佳丽的一生展开的。
从她的少女时代开始叙述,一向到她初为人妇、丧夫以及再婚,这过程中原本天真幼稚的女主角斯佳丽也在不断地成长、成熟。
而从斯嘉丽的成长中我也得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启示,相信这些收获也将帮忙我更好地成长……《飘》是米切尔的一本也是唯一的经典著作。
该书主要讲述了在南北战争的残酷的时代背景下,命运并没有十分眷顾斯佳丽。
战争使她成为了寡妇,战争使她不得不应对饥饿、贫困、社会地位的变迁。
她要保护自我的陶乐庄园,她要让家人和卫希礼一家生活下去,当然,她还想自我能过上好日子。
她果断地抛弃了母系血统南方贵族小姐娇滴滴的表象,露出父系爱尔兰人强悍的本色。
这本书随情节跌宕起伏,刻画了属于那个年代的故事,塑造了斯佳丽那坚韧而又美丽的女性形象。
斯佳丽像火焰一样绚烂、像烈火一般光亮的女孩,仿佛就在我们面前,用她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的期望,虽然她不完美,可是瑕疵成就完美,成就了她独一无二的魅力。
她行事果断刚绝,不在乎别人怎样看怎样说,不在乎道德的束缚,公开在亚特兰大和摧毁他们的家园的北国佬做生意,毫不在意作为丈夫的弗兰克会无地自容。
斯佳丽在应对生活的转变时,那种敢于改变自我的勇气,怎能不令人感到钦佩呢?生活就好像一座大山,山路不可能完全平坦。
当从颠峰跌落时,也许会跌得头破血流,会跌得绝望,会跌得失去生存的勇气。
但如果你要生存下去,你就必须要爬起来,迎合这巨大的改变。
无可置否,《飘》的确是一本好书,即使跨越了那么长的时间,也依旧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形式。
应对转变而敢于改变自我、改变自我的价值观甚至于改变自我的思想的勇气是无论哪一个时代都十分需要的,而斯佳丽就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同时,她也是坚强勇敢的,在乱战的局势下她勇敢地承担起照顾一家人的职责,抛却富家小姐的娇弱变身为整日操心劳作的乡野妇人。
她又敢于作为,在女主内的年代里,她不顾他人异样眼光,自我独立经营木材厂,像男人一样赚钱,证明女人与男人拥有同等本事。
论《乱世佳人》高超改编艺术

论《乱世佳人》高超改编艺术《乱世佳人》是一部广受全球观众喜爱的经典电影,也是一部备受赞誉的文学原著。
这部作品不仅在故事情节、角色塑造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更在其改编艺术上展现出了高超的才华。
本文旨在分析《乱世佳人》高超的改编艺术,并探讨其成功的原因。
我们需要了解《乱世佳人》是如何被改编成电影的。
原著小说《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于1936年出版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女性在南北战争时期的爱情与家庭故事。
这部小说风靡一时,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最成功的商业小说”。
1939年,电影《乱世佳人》根据这部小说改编而成,由导演维克多·弗莱明执导,克拉克·盖博、费雯·丽等主演。
这部电影不仅在当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至今仍被视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一。
第一,改编艺术上的忠实与创新。
《乱世佳人》虽然是根据小说改编而成,但在改编过程中保持了对原著情节的忠实。
电影中保留了小说中的许多经典场景和台词,如翠斯的“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瑞德的“耶稣基督,我爱这土地”等。
电影也进行了一些创新,加入了大量的视觉和音乐元素,使整部电影更加生动和感人。
这种改编艺术上的忠实与创新相结合,使得电影保持了对原著的尊重,同时又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享受。
第二,角色塑造的精彩和深刻。
《乱世佳人》中的角色塑造可谓是电影的一大亮点。
无论是斯佳丽、翠斯、梅兰妮、瑞德等主要角色,还是乔治、阿什利、卡尔、佩里等配角,每个角色都栩栩如生,形象鲜明。
斯佳丽作为女主角,她的坚强、聪明、决绝、独立等特质都被塑造得淋漓尽致,成为影史上的经典形象之一。
而翠斯的善良、乔治的憨厚、梅兰妮的柔美、瑞德的绅士风度等角色形象也都深入人心,成为了观众心中的经典形象。
这些角色形象的精彩和深刻,离不开导演、编剧和演员们对角色的理解和刻画。
他们通过精湛的演技和对角色的深入理解,使得每个角色都栩栩如生,充满了生命力和魅力。
情节编排的紧凑和高潮迭起。
《乱世佳人》的情节编排紧凑而又引人入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飘》与《乱世佳人》
【摘要】根据小说《飘》改编拍摄的电影《乱世佳人》以其恢弘的气势,绚丽的色调,细腻典型的艺术细节和男女主角珠联璧合的完美演绎,成为电影史上标志性的艺术精品,其成功的关键:一方面是精心剪裁,突出重点,发挥电影的独特优势,艺术反映了那段独特的历史背景;另一方面是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充分利用戏剧冲突,成功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使之与小说各得其妙,相映成辉。
【关键词】:《飘》;《乱世佳人》;小说;电影;改编
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飘》一经问世就打破美国多项销售记录,成为最畅销小说,小说获得了1937年普利策奖和美国出版商协会奖。
就在小说问世的当年,好莱坞便以5万美元的代价购得将《飘》改编成电影的权利。
根据《飘》改编成的电影《乱世佳人》以恢宏的气势,豪华的场景,惨烈逼真的战争场面以及男女主角的完美演绎,在1939年的第12届奥斯卡奖中一举夺得八项金像奖,轰动世界影坛,是好莱坞影史上最值得骄傲的一部旷世巨片,它的影响力甚至远远超过了原著。
从影片《乱世佳人》所取得的成就来看,毫无疑问,电影改编是获得了极大成功的。
《乱世佳人》的成功上映为本来就畅销的小说创造了更多的观众群,提升了小说的销售量。
然而,这并没有使《飘》在美国严肃文学史上的地位得到提升,直到今天,“思想倾向与艺术美之间的尴尬”仍然存在。
同一题材的故事通过不同的艺术形诠释出来效果也有所差异。
从电影《乱世佳人》的对原著的改编来解读《飘》有着重要的意义,《飘》在电影改编中有得有失。
从总体上来看,《乱世佳人》是一部忠实于原著的影片,它的改编保留了原著的基本风貌,用与文字不同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了同一题材的故事,让读者从另外一个角度去了解原著。
一般来说,文学名著的电影改编都忠实于原著,值得注意的是,改编不等于再现,从小说与电影各自的特点也可以看出,电影要完全再现原著不具有可行性。
《乱世佳人》是一部忠实于原著同时又获得极大成功的影片,但相比之下,与原著同样存在很大的差异。
电影的改编主要是从对原著的增、删、改三个方面来进行。
《飘》这部小说,共有63章,30多万字,可是作为电影不可能把每一个章节都表现出来,它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突出重点,抓住原著的关键情节、主要倾向,在原著的基础之上有所创新和超越。
对于《乱世佳人》这部影片,改编者删掉了大部分,同时也做了较多的改动。
《飘》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以女主人公郝思嘉的爱情和人生遭遇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美国南部种植园经济从兴盛到崩溃,奴隶主生活由骄奢淫逸到穷途末路,奴隶主由疯狂挑起战争直至死亡的历史故事,以史诗般的规模反映了那段特殊的历史。
小说对失败的南方和女主人公郝思嘉的命运是并重的,其主题赋予故事以深度。
与电影比较,小说以大量的篇幅和丰富的细节描绘南方的风土人情和各个阶层的生活,每一个人物都起着强化主题的作用。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花了相当多的笔墨来描写南北战争前南方奴隶制种植园:没有剥削和皮鞭,有的只是恬淡、富足,犹如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作者采用编年史的方式,逐年向我们展现了内战前后美国南部广阔的社会生活及南方奴隶制社会走向崩溃的过程。
阅读小说我们可以看到,作品着重描写了南部同谋军走向失败的整个过程。
作者在表达了对奴隶主阶级的同情和对南方旧日田园生活留念的同时,也深刻地揭露了种植园奴隶主作为一个已经日薄西山的阶级退出南方生活舞台的必然性。
《乱世佳人》依据《飘》的时间轨迹,选拍了战前、战中和战后重建三个时期,抓住原著中具有代表性的场面,再现了《飘》所描绘的南北战争期间南部种植园及奴隶主阶级由盛
到衰的过程,再现了南部重建的历史,塑造了在这个大动荡社会中的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
在《飘》这部小说中,玛格丽特•米切尔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郝思嘉是一个具有特色魅力的人物,她以其叛逆、倔强、敢于冒险的的鲜明个性成为文学作品中著名的女性形象。
影片中演员费雯丽把斯嘉丽这一角色诠释得很到位,可以说,她把郝思嘉给演活了,费雯丽扮演的斯佳丽同样也成为银幕上的经典形象。
除了郝思嘉以外,小说中还有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如白瑞德、韩媚兰、艾希礼,黑嬷嬷、彼得大叔等角色都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其中,嬷嬷的形象生动活跃,令人难忘。
在电影中,嬷嬷的形象同样真实、可感。
嬷嬷的扮演者海蒂·麦克丹尼尔斯以其精湛的演技把嬷嬷的形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电影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交代清楚所有的事情,因此,它的叙事速度要比小说快得多,这些处理,使得整个故事的发展看起来合情合理,可以说是电影叙事所必须的。
总之,就《乱世佳人》这部影片来说,嬷嬷是刻画得极为成功的一个角色,将电影中的形象与小说中的结合起来,嬷嬷的形象更加丰满了。
综上所述,影片《乱世佳人》所取得的成就是不容置疑的,电影《乱世佳人》的改编尊重了原著的精神实质和风格特色,改编者与导演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电影艺术的优势进行再创造,让我们通过银幕了解了《飘》。
小说与电影各得其妙,相映成辉,《乱世佳人》与《飘》一起成为同享盛誉的伟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