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海南地理高考分析总结与反思
地理会考试题分析

海南省2009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地理科考试抽样分析报告(根据海口市及海府地区学校考生抽样分析)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陈运敏试卷设计体现了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既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突出能力考核;贴近生活,关注热点,体现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课程理念;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命题角度广、立意新,同时也注意了试题的教育价值,这对我省初中地理教学发挥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一、试题评价(一)试卷结构不变2009年海南省中考地理卷和往年大体相同。
试题结构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1-25题),共50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26-34题),共60分,全卷满分110分。
(二)考核方向不变试题注重“双基”,突出能力考核。
容易题、中等题与难题分值比例分别为7:2:1。
(三)考点分布(四)试题的特点1、注重主干基础知识,突出能力考查(1)重视对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核。
试题围绕地理主干内容设计,如海陆变迁、海陆分布、中国地势特征、中国省区、人口、民族、宗教、河流、区域特征、交通方式选择、等高线、大洲、海南乡土地理等,知识点覆盖面广。
(2)突出能力考查试题针对不同的地理背景和地理现象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图文并茂,不但考查地理学科的基本素养,也切实考查学生调动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突出信息的获取和运用能力的考查。
如8题、9题、30题、31题、33题都强调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解决相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突出知识与技能运用能力的考查。
初中地理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包括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如1题、27题、32(4)题、34题;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4题、28题、30题、32题;知道世界、中国和家乡的地理概貌,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如2题、3题、;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如26题。
2009年全国高考海南地理试题答案08709

绝密★启用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KwmyauoKXx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KwmyauoKXx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KwmyauoKXx1.某国际机构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主持视频会议,请中国的王教授在北京给远在非洲(西一区至东三区>的同行介绍经验。
下列时段中,对三方最合适的是KwmyauoKXxA.华盛顿时间14:00~16:00 B.北京时间14:00~16:00 C.华盛顿时间2l:00~23:00 D.北京时间21:00~23:00图l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
读图1,完成2~4题。
2.图中信息表明A.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C.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D.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3.对5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A.降水量少 B.入库水量少 C.蒸发量大 D.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4.该水库可能位于A.太行山地 B.秦岭山地 C.江苏省北部 D.云南省中部某跨国公司在中国某市投资建设自动化的食用油生产厂,用国际市场上的大豆为原料,生产食用油。
据此完成5~6题。
KwmyauoKXx5.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设食用油生产厂,主要是因为中国A.消费市场广阔 B.劳动力资源丰富C.技术力量雄厚 D.生产成本低廉6.该食用油生产厂应靠近A.商贸中心 B.机场 C.火车站 D.港口一些课外活动小组,分别观测了其所在学校旗杆日出时的影子OM和正午的影子ON之间夹角——∠MON的变化情况。
2009海南文综地理(高清 解析)

绝密★启用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2009 海南)1.某国际机构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主持视频会议,请中国的王教授在北京给远在非洲(西一区至东三区)的同行介绍经验。
下列时段中,对三方最合适的是:A.华盛顿时间14:00~16:00 B.北京时间14:00~16:00C.华盛顿时间2l:00~23:00 D.北京时间21:00~23:00【解析】:本题考察考生时间计算及关联分析能力。
关联考点:时区换算、区时计算“三方最合适”透过表象分析本质,即会议时间要符合三方各自地区的作息规律(各自筛选、验证是该题的最佳解题途径。
【答案】:1.D【区分度】:低(2009 海南)图l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
读图1,完成2~4题。
(2009 海南) 2.图中信息表明:A.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C.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D.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2009 海南) 3.对5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A.降水量少 B.入库水量少C.蒸发量大 D.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2009 海南) 4.该水库可能位于:A.太行山地 B.秦岭山地C.江苏省北部 D.云南省中部【解析】:该题考查考生读图、析图;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布区域定位能力。
高三地理考试分析总结与反思

高三地理考试分析总结与反思高三地理考试分析总结与反思「篇一」星转斗移,转眼一个学期又将结束,本学期我立足本校和任教班级的实际,扎扎实实地开展教育和教学工作,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努力搞好复习工作,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反思,为使今后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现总结如下:本学期教学的是高二地理第四册,共六个章节。
如果按照正常教学速度计算,至少需要十周的时间才能完成教学。
从学期伊始,我就充分思考了教学进度、学生知识的构建、课程改革及地理会考的备考等之间的关系。
制定了合理的教学计划,并有序地进行教学。
最后得以按时完成新课教学任务,并取得了充裕的复习时间。
为了应对高考,切入实际的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本学期的教学要更有针对性进行。
根据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教学中,我主要采取教材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化难为易、删繁就简;归纳框架知识,构建链式知识教学等,使教学更贴近生活,使知识要点更易于掌握,更利于识记。
这样,也使得大部分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收到了意料不到效果。
地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告诉我: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不再是盲目的教教材,传授知识要点。
而是要教授对学生的生活和终身发展有利的地理知识。
另外,在教学中还得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复习方法的改进。
为此,本学期在教授基本地理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渗透生活中的地理常识,通过探讨学习,切实地为学生发展着想,让学生学有所用。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地理学习变为一种学生感兴趣的、乐于参与探究并获取知识的活动或方式。
这样的教学即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探究精神,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家乡的感情,增强爱国、爱家意识。
在完成教学教材之后,即进入了紧张的高考备考和应考工作。
复习过程中,我把地理复习指南作为复习重点,指导学生以强化练习作为主要手段,以练习为辅,讲练结合,并抓住基础知识和主干,通过反复指导读图训练、理解与运用,实现对知识点的巩固。
2009年海南高考地理试题评析3

2009年海南高考地理试题评析3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陈运敏2009年普通高考海南省地理试题,坚持科学命题的原则,遵循课程标准,依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突出学科特点,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联系实际,突出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一、试题评价(一)试卷结构不变2009年海南省高考地理卷和往年大体相同。
本次试题结构分两卷,三大部分:第一卷是选择题(1-20题),第二卷是非选择题含必考题和选作题,21-23为必考题,24-26为选考题。
(二)考试内容有变增加海南地理内容;加大了区域地理的考查力度,去年区域地理试题多设置为虚拟区域,今年除21题外均为实际区域特点的考查。
选考内容:从往年的“四选一”变为“三选一”,删去了选修1《宇宙与地球》模块。
(三)必考内容考点分布从知识点分布来看,必修部分90分中人文地理知识占41分,自然地理知识49分,(2007年自然地理比重较大,2008年人文地理比重所以偏重自然地理,难度系数加大,全省平均分比前2年有较大幅度下降,2009年全省平均得分(原始分)仅为45.8分。
(2007年为53.5分年为0.54分) 第一卷(选择题)平均分为28.687分,最高分57分,最低分0分;第二卷(主观题)平均分为17.094,最高分40分(满分低分0分。
(四)试题的特点1、注重主干基础知识,突出能力考查(1)重视对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核。
试题继续围绕地理主干内容设计,如地形剖面图、区时、大气、水文、等值线判读、区位因素、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等内容为主。
(2)突出能力考查试题针对不同的地理背景、地理规律和地理现象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图文并茂,不但考查地理学科的基本素养,也切实考查学生调动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突出信息的获取和运用能力的考查。
如选择题1-4,7-9,10-12,16-18共13道题都是体现对考生运用自然地理原理或规律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考查,5-6,13-15,19-20共7道题都是体现对考生运用人文地理原理或规律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考查。
最新地理计划总结之高考地理试卷的分析和备考实践总结

地理计划总结之高考地理试卷的分析和备考实践总结2009年,我们的高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了光彩。
作为一名地理老师和班主任,尽管我很快乐,但我不会停止我的进步。
现在我将对2009年高考地理试卷做一个更全面的分析,并与大家分享我多年来的备考经验,为2010年高考提供一些建议。
2009年高考地理考点的总体分布如下:1-2题:人口基础知识和地理计算能力;问题3-5:大气知识:等值线和阅读地图的基本能力;问题6-8:阅读地形图充分反映了学习地理的有用性,这是中等难度的。
问题9-11:材料和构思新颖,时间性强(丹江口水库)。
旧教材转向新课程标准是一组很好的问题。
难度相对较大。
问题36:基于河流(尼罗河),这是地理高考中最喜欢的河流,问题少(3个问题),作业高,难度不大,考生容易上手,但分数多,分数难。
问题39:基于三角贸易的背景,问题3和问题4是地理、洋流和气候的基础知识,考生相对容易得分。
我对今年试卷的个人看法如下:1.与2008年相比,总体难度略有增加。
选择题中的问题1-2在难度上更合适。
问题3-5的等值线分析是正确的,找到正确的答案是非常好的。
问题6-8稍微更难,问题9-11更难。
旧教科书的思维方式很难解决这个问题。
总体难度不大,但考生在回答问题时很难保证答案的完整性,而且区分度很好,如问题(1): (3)中的问题36。
2.试题中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内容比试题中的内容更重要。
除了选择题1-2中人文地理的内容外,其余的试题都是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内容。
同时,要注意在试题中渗透自然地理因素对人类活动影响的概念。
区域地理和自然地理主题的总体方向如何逐年变化?3.强调对考生区域自然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
地理试题主要考查地理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地理试题主要关注自然,兼顾人文。
试题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的综合学科特征。
试题只减少了知识性和记忆性强的问题,采用了基于能力的命题。
该命题意图明确,渗透了新课程理念,对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活动教学和探究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2009年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地理试题

2009年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地理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为试题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RS 、GPS 和GIS 被统称为3S 技术,现已在地理学研究领域和国土整治中得到广泛运用。
2007年7月19日,某校地学夏令营乘飞机前往我国某地进行考察。
据此回答1~2题。
1.2007年7月19日,飞机前往目的地途中,每位营员都可随时查阅到自己的位置及飞临地区的人文、自然景观,采用的技术是( ) A .地理信息系统 B .遥感技术C .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D .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2.2007年7月22日,该地学夏令营的营员们在野外考察时,使用手持式全球定位系统信A C .在河西走廊调查荒漠化状况 D .在云贵高原调查植被破坏情况图1中甲、乙分别是M 、N 两条河流上的水文站。
据此完成3~4题。
3.观测发现,M 、N 河流的径流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防洪任务最重的月份是1月,该地位于北半 球、地中海气候B .防洪任务最重的月份是7月,该地位于南半 球、地中海气候C .引起甲、乙两地自然植被差异大的原因是纬度变化和大陆沿岸有暖流经过 D .大陆沿岸常年受西风带影响4.甲站的每月平均流量显著大于乙站,最可能的原因是 ( ) A .降水季节分布均匀 B .地处迎风坡且观测站上游流域面积较大 C .河流流量变化较小 D .上游兴建水库图2为地球上某日一条完整的晨线,ac 为晨线的顶点,b 点为晨线的中心点,晨线在地球上为东北-西南走向,C 点的地理坐标为(74º24'S ,150ºE),完成下列5~6题。
5.图示时刻,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范围比例是 A .1:12 B .1:10 C .1:9 D .1:11 6.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此时北京时间是 A .11月21日左右22点 B .6月22日22点 C .5月21日左右22点 D .12月22日10点读图3完成7~8题。
2009届海南地理高考分析总结与反思

2009届海南地理高考分析总结与反思海口一中刘湘蓉一、试卷分析:今年的海南高考试题整体难度不高,区分度不大。
大题比较容易,没有什么区分度;区分度主要取决于选择题,选择题除了个别稍微有点难,其它大部分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陷阱,很容易造成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丢分。
试卷命题趋势主要体现了如下特点:(1)生活性和时代性(即有用的生活地理)选择题第1题“时区换算与区时计算”、第5、6题“工业的区位选择与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19、20题“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及农业区位的选择”,综合题23题“通过区域图的呈现,综合考察相关区域的自然、社会、人文等特点”与选做题25题“海南风暴潮”都体现了地理学习的生活性和时代性,属于比较容易得分的题,但却又非常容易丢分。
如:某跨国公司在中国某市投资建设自动化的食用油生产厂,用国际市场上的大豆为原料,生产食用油。
据此完成5~6题。
5.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设食用油生产厂,主要是因为中国A.消费市场广阔 B.劳动力资源丰富C.技术力量雄厚 D.生产成本低廉6.该食用油生厂应靠近A.商贸中心 B.机场C.火车站 D.港口这两道题的主要考察落脚点就是利用相关原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主要涉及到“工业的区位选择与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属于区分度非常低的题。
但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第5题很轻易地选择了错误答案B,第6题很轻易地选择了错误答案A。
原因是学生一看到第5题题干“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设食用油生产厂”就很容易联想到跨国公司选择在中国投资建厂大多是看中中国的“地价便宜、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廉”等条件,因而就选择了答案B,却忽略了“食用油生产厂”本身也是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生产成本低廉”答案包含了答案“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第6题学生很容易想到商贸中心是消费市场很广阔的地区,比较适合“食用油生厂”,因而就选择了答案A,却忽略了原料是大豆,需要从国际市场上运输,而大豆属大宗的货物,主要依靠的是海洋运输,该厂在在中国的区位选择应主要考虑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届海南地理高考分析总结与反思海口一中刘湘蓉一、试卷分析:今年的海南高考试题整体难度不高,区分度不大。
大题比较容易,没有什么区分度;区分度主要取决于选择题,选择题除了个别稍微有点难,其它大部分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陷阱,很容易造成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丢分。
试卷命题趋势主要体现了如下特点:(1)生活性和时代性(即有用的生活地理)选择题第1题“时区换算与区时计算”、第5、6题“工业的区位选择与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19、20题“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及农业区位的选择”,综合题23题“通过区域图的呈现,综合考察相关区域的自然、社会、人文等特点”与选做题25题“海南风暴潮”都体现了地理学习的生活性和时代性,属于比较容易得分的题,但却又非常容易丢分。
如:某跨国公司在中国某市投资建设自动化的食用油生产厂,用国际市场上的大豆为原料,生产食用油。
据此完成5~6题。
5.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设食用油生产厂,主要是因为中国A.消费市场广阔 B.劳动力资源丰富C.技术力量雄厚 D.生产成本低廉6.该食用油生厂应靠近A.商贸中心 B.机场C.火车站 D.港口这两道题的主要考察落脚点就是利用相关原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主要涉及到“工业的区位选择与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属于区分度非常低的题。
但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第5题很轻易地选择了错误答案B,第6题很轻易地选择了错误答案A。
原因是学生一看到第5题题干“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设食用油生产厂”就很容易联想到跨国公司选择在中国投资建厂大多是看中中国的“地价便宜、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廉”等条件,因而就选择了答案B,却忽略了“食用油生产厂”本身也是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生产成本低廉”答案包含了答案“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第6题学生很容易想到商贸中心是消费市场很广阔的地区,比较适合“食用油生厂”,因而就选择了答案A,却忽略了原料是大豆,需要从国际市场上运输,而大豆属大宗的货物,主要依靠的是海洋运输,该厂在在中国的区位选择应主要考虑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
(2)基本绘图能力的运用综合题第22题是有关海南岛1月份日照时数等值线图的考察。
试题要求学生在图中标出三条日照时数等值线的数值,并说出理由。
主要涉及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日照时数的差异分析,综合考察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阐释规律的能力。
22.图7示意某地区1月份日照时数分布。
日照时数等值线单位为小时,相邻等值线的差值为20小时。
按图示方法在图中标注出另外三条日照时数等值线的数值,并说明理由。
(10分)该题全省的平均得分最低,只有1.2分,最高得分满分10分,全省只有34人;最低得分0分,在全省2万多的文科考生中就有过半人数11809人得0分,属于区分度非常高的题。
学生答错的原因主要在于:没有读懂题意,不知道相邻两条等值线的数值相差一个等差值,图中已经画出了三条等值线,很多学生又自己另外画出三条等值线;没有弄清楚图中各等值线的递变规律,很多学生把数字大小的顺序标错;没有注意题干有效信息提取:一月份、冬季风、山脉、山脉西南、山脉东北、迎风坡、背风坡、降水与阴雨状况,很多学生回答夏季风对日照时数的影响;不知道影响海南冬季日照时数差异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天气状况,很多学生回答的是太阳高度角与昼长。
一部分学生不看图例,被图中的数据给误导。
把图中山峰的海拔1867看成是日照时数,虽然其能够正确判读出图中三条等值线的递变规律,但是数字却是错误的;还有一部分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原本是可以得满分的,原理非常清楚,却因为答案没有写全面而丢分,只写出背风坡降水少,日照时数多,而没有写出迎风坡降水多,日照时数少,或者只写其中之一。
(3)图表分析能力的运用整份试卷共有 13个图表,对于信息处理能力要求可以说是越来越高,主要考察了学生针对图表输入信息、分析信息、输出信息,尤其是结合图表和自己所学的该考点知识进行回忆、对比和迁移。
如选择题2、3、4题“水位变化的原因分析、水文特点、气候降水对水位的影响”、10、11题“降水量影响因素、气温季节变化、自然带分布”。
如:图l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
读图1,完成2~4题。
2.图中信息表明A.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C.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D.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3.对5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A.降水量少 B.入库水量少C.蒸发量大 D.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4.该水库可能位于A.太行山地 B.秦岭山地C.江苏省北部 D.云南省中部该组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读图、析图;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布区域定位能力,该组题的区分度为中等。
第3题一部分学生很容易选错误答案A,他们认为影响水位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却没有注意到1到4月水库入水量都比5月少,但水位却都比5月高,矛盾;还有一部分生很容易选错误答案C,认为5月是气温回升的时候,气温高,蒸发量大,却没有注意到:由a、b图示可知,5月份在入库水量递增的情况下(即气候特点变化不大,降水、蒸发变化不大),仍出现低水位。
水库水位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入流水量减少,也可能是出水量增加。
这时应该需要分析可行的出水原因,如:灌溉、腾挪库容等。
第4题绝大部分学生很容易选错误答案A,原因是他们看到a图中7、8月入库水量最多,就联想到该读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应该在我国北方地区,却忽略了该水库的月均水位(水面海拔)数字的大小,A、B、D答案地区的海拔都不符合图意,因而该题反而成了得分最低的选择题。
(4)地理知识、原理、现象和数据这个掌握不难,只要在平时认真听讲或者看看书就能掌握。
如选择题第13、14、15 题“聚落发展与分布的影响因素、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地理环境变化、环境问题”。
读图4,完成13~15题。
13.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14.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15.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该组题区分度比较低,图主要来于课本必修3,在我们的教学中,只要多引导学生注重课本图的阅读与分析,学生基本上都能选出正确答案。
二、备考教学反思1、备考方向与计划: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基础,走好每一步,就一定会有收获。
我们备课组制定的备考计划与策略,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1)重视学科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落实,总结规律,找出特点,帮助学生创建良好的地理思维结构。
地理事物和现象涉及范围广、知识点多。
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从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要善于总结规律。
在本人的执笔下,汇编了“海口一中2009届高考地理主干知识问题答题思路”印发给学生,如气候的成因、分布、特征,气候的成因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地形等方面考虑,气候对河流、农业、某些特殊工程(如水库、大坝等)的影响、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关系等。
在今年的考题中,选择题有3道就涉及到了影响气候的主导因素的判断、自然带;3道选择题涉及到河流水位水库的考察;3道选择题涉及到日影长短变化规律的判断等。
(2)根据地理学科特色和高考命题特点,重视地理图表的归类和复习。
地理学科最大的特色就是大量的信息以图表、数据的形式出现,要从图表中找出规律,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
如气温、降水的图、表、分析气候类型;人口、城市的分布与变化;农业生产种植面积、产量的变化;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等。
今年的试题共有13幅图表,其中就涉及到了某水库的逐月入库水量与月均水位柱状图、气温曲线图、城镇人口分布图、地形剖面图、我国蔬菜种植面积、产量表格图、土地利用前后变化对比图、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区域轮廓交通线路图等。
(3)关注社会热点、焦点,并与教材相关知识有机整合,不回避海南地理的考察。
地理学科必须密切关注社会焦点热点,多角度多层次地对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课题加以阐述、评价,如全球和我国自然灾害的问题、开发新能源、城市化问题与建设新城镇、北京奥运、环境污染与保护环境等。
今年的试题中就涉及到了海南的台风风暴潮自然灾害的考察、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用地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成因的分析。
(4)注重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考试技巧的培养与训练,注重地理特有的思维方式的训练。
选择题中最难的第4道题就可以利用排除法的技巧来判断出水库的地理位置。
从今年的试题来看,我们的备考方向与计划基本上与高考是完全吻合的。
这一点还可以从学生高考完后对地理科的反映得到佐证:大多数学生感觉地理不难,做得比较顺手,没有无从下笔的感觉。
当然,我们的学生觉得容易,外校的学生同样也会觉得容易,因为容易,所以地理分数两极分化就更为严重。
今年的地理原始分至少要80分以上才能上标准分700,而我们学校重点班的地理原始平均分一般就保持在70多分左右。
备考方向、计划上都没有什么问题,我们学校地理科的高考成绩虽然在进步,但与其它学科相比,排名却却仍然靠后,这只能说明我们还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每一届高考成绩出现后都会有这样那样客观原因或者偶然因素,不管问题是什么,我们都必须客观地去面对与评价。
(1)我们的教学效率有待继续提高这个问题应该是所有学科都会遇到的问题。
我们的课堂是有效的,但不是高效的。
我们虽然很认真很努力地备考,但是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真正消化吸收迁移的又有多少?我们下一步要做的是仍然是向课堂要效率,向考练要效果。
(2)对学生不能放弃,要持之以恒地让学生看到我们老师对他们有信心在复习的过程中,有个别老师会因为付出了精力而成绩又没有什么进步,感觉累,进而想放弃,这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高二下学期我接手2班的时候,2班地理原始平均成绩与1班相差有5分多。
不管每次考试分数怎么样,我一直都鼓励2班的孩子们,他们是最好的,我对他们有信心。
事实证明老师的鼓励和对他们的信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次高考重点班前10名中,2班就占了7个,两个班的转化后的平均标准分只相差了3分。
(3)高三教师的杂事不能太多,最好不要有学校最好不要安排高三的老师去校外参加这样或那样的比赛。
这样很容易分散该老师的精力,即使有老师代课,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4)对班上末几位的考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学校地理500—400分间的有13人,400分以下2人,最低分351分,我想,这应该是我们平均分排名靠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我们备课组多次强调的是培优,补缺腿的尖子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成绩末几位的学生也要求不要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