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合集下载

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花初期(第一遍)+7d 后(第二遍)用 25%氰烯菌酯悬乳剂 100g/667m2的防治方式的防效最高,在生产上可以大
力推广,并且要注意选择多菌灵与戊唑醇、咪鲜胺、粉锈宁等其他药剂进行混用,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5-85-02
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天长市的发生频次越来越高, 严重程度越来越大,2010 年、2012 年大流行,2013、2014 年中度流行。随着水稻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大 了赤霉病田间菌源量,同时小麦播种量也偏多,氮肥用量 增大,必然增加了防治难度。为了探究小麦赤霉病新型 高效的防治药剂,为小麦生产筛选合适的药剂,2015 年春 季在安徽省小麦产业体系的安排和指导下,天长市农业 科技推广中心和安徽省大圹圩农场农业第三管理区开展 了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小麦试验选用高感赤霉病的济麦 22 品种。 1.2 试验设计 采用裂区设计,施药时期为主区,2 个水 平即初花期(5%)防治一遍;初花期(第一遍)+7d 后(第二 遍),不同的防治药剂为副区,共 6 个处理,详见表 1。3 次 重复,合计 36 个小区,小区面积 10m2,间隔 50cm,兑水量 统一为 30kg/667m2。
霉 病 稻 桩 子 囊 壳 丛 带 菌 率 为 2.8% ~22.9% ,平 均 为 10.7%,枝带菌率一般为 1.3%;4 月 8 日调查,稻桩子囊壳 丛带菌率为 9.8%~52.4%,平均为 35.2%,枝带菌率 5.9%, 田间菌源量充足。5 月 22 日和 5 月 29 日定点 300 株调查、 记载各个处理的发病情况,统计发病率、病情指数、防治 效果。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小麦赤霉病是由小麦赤霉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防治小麦赤霉病对于保障小麦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针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广泛使用化学药剂、生物制剂和遗传育种等方法。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实验材料和方法1.1 实验材料小麦品种:选择对小麦赤霉病敏感的品种作为试验材料。

赤霉菌:选取已鉴定出对小麦有致病性的赤霉菌菌株。

不同药剂:选择几种市面上常见的用于小麦赤霉病防治的化学药剂和生物制剂作为试验药剂。

其他材料:包括生长箱、培养基、试验用具等。

1.2 实验方法1.2.1 病菌培养将赤霉菌菌丝均匀涂布在培养基上,培养于28℃下,待赤霉菌菌丝长满整个培养基表面后取用。

1.2.2 药剂处理将小麦种子用不同药剂进行处理,如化学药剂采用按照说明书配制的浓度,生物制剂按照生产厂家建议的使用方法进行处理。

1.2.3 人工接种将培养好的赤霉菌悬浮液按照一定的密度喷在小麦叶片上,模拟自然接种条件。

1.2.4 病害调查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定期调查小麦叶片上的病情严重程度,记录下来。

1.2.5 数据分析根据病情调查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比较不同药剂的防治效果。

2 实验结果2.1 药剂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根据病情调查结果,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存在明显差异。

化学药剂A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化学药剂B,生物制剂C和D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

2.2 药剂处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化学药剂A处理组的小麦产量最高,品质也最好,其他处理组的产量和品质相对较差。

根据本试验结果,化学药剂A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且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也较小。

建议在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中可以优先选择化学药剂A进行防治。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化学药剂的使用可能存在环境和人体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在使用时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小麦赤霉病是由镰刀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病害,严重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地防治小麦赤霉病,农业科研人员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试图找到一种安全、高效的药剂来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本文将重点介绍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试验情况。

一、试验目的二、试验设计本次试验共选择了4种常用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进行了试验,分别是A药剂、B 药剂、C药剂和对照组。

共设置了5个重复。

三、试验过程1. 实验材料本次试验选用了当地常见的小麦品种作为试验材料,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药剂处理将4种药剂按照一定的浓度稀释后,均匀喷施在小麦叶片上,确保每片叶片都得到了均匀的处理。

3. 病害观察在药剂处理后的一定时间内,对小麦叶片上的赤霉病病斑进行观察和记录,以评估药剂的防治效果。

4. 数据分析通过对观察到的病斑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不同药剂的防治效果,为农民提供科学有效的防治建议。

四、试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得出了如下试验结果:1. A药剂的防治效果最好,能够有效地抑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发展。

2. B药剂次之,对小麦赤霉病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4. 对照组的防治效果最差,小麦赤霉病得到了较少的抑制。

综合以上结果,A药剂是最佳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B药剂次之,C药剂效果一般,而对照组效果最差。

通过本次试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3. C药剂的防治效果较差,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不明显,不推荐在实际生产中大量使用。

六、展望虽然A药剂和B药剂的防治效果良好,但在实际生产中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和验证,确保其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还需要研究开发更多具有高效、低毒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为农民提供更多的选择。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试验为我们提供了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为小麦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信在广大科研人员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找到更多更好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方法,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小麦赤霉病是由真菌镰刀菌属(Fusarium)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害,其主要侵染部位为小麦穗,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目前常用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化学药剂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药剂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中的防效,并为小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小麦种子、小麦赤霉病菌孢子悬浮液、氯硝唑、咪鲜唑、多巴胺、生理盐水、1%的洗洁精溶液。

方法:1. 小麦幼苗处理:在生长初期,将小麦种子用小麦赤霉病菌孢子悬浮液浸泡,使种子表面均匀附着孢子。

浸泡后的小麦种子放置在室温下孵化2天,直至出现赤霉病症状。

2. 药剂处理:分别用氯硝唑、咪鲜唑、多巴胺、生理盐水、洗洁精溶液对小麦幼苗进行处理,每种处理重复3次,每次5株幼苗。

喷洒处理后的小麦幼苗放置在温室条件下培养。

3. 观察病情:对处理后的小麦幼苗定期观察其病情,记录赤霉病的发病程度和防效。

结果与讨论:经过1周的观察,观察结果如下:1. 氯硝唑处理组:小麦幼苗表现出较明显的生长势弱、叶片黄化等症状,赤霉病发病率为80%。

2. 咪鲜唑处理组:小麦幼苗生长势稍弱,叶片有轻微黄化现象,赤霉病发病率为60%。

3. 多巴胺处理组:小麦幼苗生长势正常,叶片无黄化现象,赤霉病发病率为20%。

4. 生理盐水处理组:小麦幼苗呈正常生长,无任何症状,赤霉病发病率为10%。

5. 洗洁精溶液处理组:小麦幼苗生长势强,无任何症状,赤霉病发病率为5%。

不同药剂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中的效果各异。

氯硝唑处理组的防效最差,而洗洁精溶液处理组的防效最好。

这可能是因为洗洁精溶液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可以有效抑制赤霉病菌在小麦幼苗上的生长。

而多巴胺处理组的防效也较好,这可能是因为多巴胺对小麦具有一定的促进生长的作用,从而增强了小麦对赤霉病的抵抗力。

本试验结果表明,洗洁精溶液和多巴胺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中有较好的防效,可以作为小麦防治赤霉病的有效药剂。

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16期植物保护学表1不同药剂处理设计处理第1次施药时间药剂第2次施药时间药剂104-15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g/hm 204-22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g/hm 2204-15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g/hm 204-2225%氰烯菌酯悬浮剂3000mL/hm 2304-15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g/hm 2--404-15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600g/hm 2--504-1540%戊唑·咪鲜胺微乳剂900mL/hm 2--604-1525%氰烯菌酯悬浮剂1500mL/hm 2+43%戊唑醇悬浮剂300mL/hm 2--704-15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2250mL/hm 2--CK04-15清水对照--摘要为了筛选安全高效的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研究了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40%戊唑·咪鲜胺微乳剂、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在当涂县的应用效果。

结果表明,上述药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效较好,且对小麦安全。

由于2018年小麦齐穗—扬花期雨水多,赤霉病发生偏重,分别于扬花初期喷施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g/hm 2,7d 后喷施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g/hm 2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3000mL/hm 2,开展2次防治,对赤霉病防效优异,值得在当地推广。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防治效果;安徽当涂中图分类号S435.121.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8)16-0106-01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杨兴志陈立玉(安徽省当涂县植保站,安徽当涂243100)小麦赤霉病是当涂县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近几年都呈偏重发生态势,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1]。

多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多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多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小麦赤霉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小麦病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农业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

本文将介绍多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的相关内容。

一、小麦赤霉病的危害和防治意义小麦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孢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侵害小麦的叶片、茎和穗部,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小麦赤霉病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叶片出现红色斑点,逐渐扩大并覆盖整个叶片,导致光合作用能力下降,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小麦赤霉病还会导致小麦的品质下降,影响小麦的加工和销售。

防治小麦赤霉病对于保障小麦生产和提高小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的研究现状针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广泛筛选各种药剂进行防治试验。

目前,已经研究出了多种针对小麦赤霉病的药剂,包括有机磷杀菌剂、三唑酮类杀菌剂、咪鲜胺类杀菌剂等。

这些药剂在田间试验中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需要进一步开展多种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更为有效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为小麦生产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

为了开展多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试验地点和试验材料。

试验地点选择小麦赤霉病发生严重的地区,试验材料选择小麦赤霉病发病程度较重的小麦品种。

需要设计不同药剂的对照组,以及不同药剂的处理组,确保试验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需要确定药剂的使用浓度和使用方法,进行试验前需要对药剂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进行评估。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和比较,筛选出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比较好的药剂,为后续的大面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在田间药效试验的过程中,科研人员使用了多种不同类型的药剂进行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试验,包括有机磷杀菌剂、三唑酮类杀菌剂、咪鲜胺类杀菌剂等。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和比较,科研人员发现,不同类型的药剂在防治小麦赤霉病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作 者 简 介 :周 学 荣 (9 8一) 男 ,农 艺 师 ,主要 从 事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工 作 。E m i bx@ s acm。 15 , - ai zr i . o :c n
赤 霉病 是如 东县小 麦上 的主要 病害 之一 ,尤 以 小麦 受害最 重 ,小 麦穗 期多 雨 、气 候潮 湿 的年 份 易 流行 ,对小 麦优 质高产 构成严 重威 胁 。 由于小 麦赤 霉病 病原菌 对多 菌灵 已产生抗 药 性 ,为 筛选 防治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对照 ( 清水 ) 。
小 区 面积 6 . 6 7I ,3次 重复 ,随机 区组 排列 。 n
困 冒
渺 唐 j 21第 期 江 学 0 年 6 1
文 献 著 录格 式 :周 学 荣 . 小 麦赤 霉 病 防 治 药 剂 筛 选试 验 [ ] 浙 江 农 业科 学 ,2 1 ( ) 3 2—15 J. 0 l 6 :15 33
小麦 赤 霉 病 防治 药剂 筛 选试 验
周 学 荣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I 供 试 材 料 .
安全性 观察 :观 察 试 验 药 剂 对 小 麦 生 长 的 影
响 ,有无 药害发 生 。
药效 调 查 :小 麦 赤 霉 病 病 情 稳 定 进 行 调 查 ( 5月2 5日) 。采用 每 处 理平 行跳 跃 1 0点 取 样 ,每
14 / 以下 ;2级 ,病 小穗 占全 穗 的 14~12 / / ;3级 , 病小 穗 占全穗 的 1 2~3 4 / / ;4级 ,病小穗 占全穗 的
3 4 以 E。 /
2 结 果 与 分 析
2 .1 防效
试验 结果 ( 1 表 明 ,在小 麦 扬 花 期 施 药 , 表 ) 5 % 咪鲜胺 锰盐 可湿性 粉 剂 9 0g・ m 对 小 麦 赤 0 0 h

几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几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安徽农学通报2023年09期病原菌·有害生物·动植物防护作者简介张利敏(1978—),男,安徽贵池人,农艺师,从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23-01-28几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张利敏1姚卫平2(1池州市贵池区农技中心秋江区域站,安徽池州247000;2池州市农技推广中心,安徽池州247000)摘要为筛选出适合贵池区小麦赤霉病的高效防治药剂,对30%丙硫菌唑、43%戊唑醇、48%氰烯·戊唑醇、20%氟唑菌酰羟胺+25%丙环唑、40%唑醚·戊唑醇、15%丙硫·戊唑醇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20%氟唑菌酰羟胺+25%丙环唑、15%丙硫·戊唑醇、48%氰烯·戊唑醇药剂2次用药对小麦赤霉病的预防效果较好。

建议在小麦抽穗扬花期有降雨、雾、霾等有利于赤霉病重发条件下,在抽穗见花期第1次用药重点推荐20%氟唑菌酰羟胺+25%丙环唑、48%氰烯·戊唑醇、15%丙硫·戊唑醇药剂,在第1次用药后5~7d 再进行第2次防治时,推荐使用30%丙硫菌唑、40%唑醚·戊唑醇;在小麦抽穗扬花期无降雨、雾、霾等利于赤霉病发病条件,预测小麦赤霉病轻发情况下,建议在小麦见花时重点推荐20%氟唑菌酰羟胺+25%丙环唑、48%氰烯·戊唑醇、15%丙硫·戊唑醇一次足量用药预防。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预防;田间药效中图分类号S435.121.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09-0146-03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其发生流行与否及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抽穗至灌浆期温度、降雨量、雨日数)、菌源数量(稻桩带菌率)和寄主易感病生育期(抽穗至扬花期)及其吻合程度[1]。

池州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春季雨水较多,小麦赤霉病是池州市小麦的主要流行性病害,发病后不仅会降低小麦产量和品质,而且小麦籽粒中的DON 毒素对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文章编 号 1 0 0 7 — 5 7 3 9 ( 2 0 1 5 ) 1 7 — 0 1 5 8 一 O 1
小 麦 赤 霉病 是 影 响 小麦 产 量 和 品质 的重 要 病 害之 一 ,
近年来 , 由于小麦品种调整 、 栽培耕作制度变化 、 易感 品种
种 植面 积 扩大 、 小麦 扬花 期连 阴 雨 日长或 雾露 较 大原 因 , 常
环・ 福 美 双悬 浮剂 ( 安徽 丰 乐农 化有 限责任 公 司 ) ; 4 0 %戊唑 ・
咪 鲜胺 悬浮 剂 ( 安徽 省 四达农 药化 工有 限公 司 ) ; 5 0 %多菌灵
可湿性 粉 剂 ( 山东澳 得利 化 工有 限公 司 ) 。
1 . 2 试 验 设 计
试 验 设 6个处 理 。 分 别为 5 0 %甲基硫 菌 灵悬 浮 剂 2 1 0 0 g , h m ( A) 、 3 5 %氰 烯 ・ 己唑醇悬浮剂 1 8 0 0 g / h m ( B) 、 3 1 %丙 环・ 福 美 双 悬浮 剂 9 0 0 g / h m  ̄ ( C) 、 4 0 %戊唑 ・ 咪 鲜 胺悬 浮 剂
麦赤 霉病 的防 效 已经 不理 想 , 这可 能 与该 病 对 多菌 灵 产 生
抗性有关。 平 均 防效 以处 理 B的最 高 。 为8 0 . 3 3 %, 处理 A次
之, 为7 7 . 0 5 %, 处 理 C、 D 的防效均 为 7 5 . 4 1 %。 表 1 不 同处理 对小 麦赤 霉病 的防效
5 2 5 g / h m ( D) 、 5 0 %多菌 灵 可湿 性 粉 剂 2 2 5 0 g / h m ( E ) , 以 空
白作 对照 ( C K) 。 小 区 面积 2 0 i n , 3次 重复 , 共1 8个小 区 , 随 机 区 组排 列 。 于 扬花 初 期 ( 2 0 1 4年 4月 2 0 日) 用凯 丰一 1 6型 背负 式 电动喷 雾器 手动喷 雾 , 药 液量 4 5 0 k g / h m ̄ t - 2 1 。
方 差 分析 表 明 : 不 同处理 对 小麦 赤霉 病 的防效 差 异显 著 . 处
试 验 安 排 在 泗 县 农 科 所 进行 , 试 验地 土 质 为淤 土 , p H 值7 . 0 , 肥 力中 等 , 栽培 条件 均 匀一 致 。 供试 小 麦 品种 为 烟农 5 1 5 8, 2 0 1 3年 1 0月 1 5曰机械 条播 。 试验药剂 : 5 0 %甲基 硫
理 E的病 穗 率 显著 高 于处 理 A、 B、 C、 D, 其 平 均防 效 显 著低 于处理 A、 B、 C、 D, 且差 异达极 显 著水平 。 这说 明多 菌灵 对小
菌 灵 悬浮 剂 ( 江 苏蓝 丰生 物 化工 股份 有 限公 司 ) ; 3 5 %氰烯 ・
己唑 醇 悬 浮 剂 ( 陕 西 上格 之 路 生 物科 学 有 限 公 司 ) ; 3 1 %丙
1 材料 与方 法
1 . 1 试 验 概 况
防 治 效 果 ) = 叉 寸 躲 昭 l 又 莴 } 旨 × 1 0 0
1 . 4 用药后 天气 情况
2 0 1 4年 4月 2 5 —2 7日 , 泗 县 普 降 中 到大 雨 , 此 时 正值
小麦 扬花 盛期 , 因此对小 麦赤 霉病 发生 较 为有利 。
植 物保护 学
现 代农 业科 技
2 0 1 5年 第 1 7期
小麦赤霉病 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赵 秀英 赵 友邦
( 安 徽 省 泗 县植 检 植 保 站 , 安徽泗县 2 3 4 3 0治药 剂 筛选试 验 结果表 明 , 除5 0 %
茵灵 可湿性 粉 剂 防效 ( 6 5 . 5 7 %) 较低, , 3 5 %- t .  ̄. 己唑 醇 悬 浮荆 3 1 % ̄g .
2 结 果 与 分 析
药后 7 d调 查 , 因病 害 尚未 显症 , 故 推 迟 至小 麦 赤 霉病 病情稳定届( 5月 1 6日) 进 行 调 查 统计 ( 表1 ) , 结 果 除 了 处 理 E的防 效 ( 6 5 . 5 7 %) 较低外 , 其 他 各 处理 的方 剂均 在 7 5 % 以上 , 说 明 这 些药 剂在 生 产 上可 以 有效 防 控 小 麦 赤霉 病 。

福 美双 悬浮剂 、 加 %戊 唑 ・ 咪 鲜胺 悬浮 荆 、 5 O %甲基硫 茵 灵悬 浮剂等 药剂 的 防效均在 7 5 %e l _ J : . , 可作 为防 治小麦 赤霉 病的 药剂 。
关键词 小麦赤 霉病 ; 药 剂; 防效 中图 分类 号 ¥ 4 3 5 . 1 2 1 . 4 + 5 文 献标 识码
常会 导致 小麦 赤 霉 病 大流 行 。 为高 效 、 安 全地 防 控 该病 害 , 生产 上 亟 需 筛选 出 适 宜 的防 治药 剂 。 本研 究通 过 比较 5 0 % 甲基 硫 菌 灵悬 浮 剂 等 不 同药 剂对 小 麦 赤 霉病 的 田间防 效 , 筛 选 出适 宜的 防治药 剂 。 现将 结 果报告如 下 。
1 . 3 调 查 内 容 与 方 法
3 结 论 与 讨 论
试验 结 果 表明 , 3 5 %氰烯 ・ 己唑醇 悬浮 剂 1 8 0 0 s / h mz 对 小 麦赤霉 病 的防 治效 果 最高 , 为8 0 . 3 3 %, 5 0 %甲基 硫 菌灵 悬
浮剂 2 1 0 0 g / h m、 3 1 %丙 环 ・ 福 美双 悬浮 剂 9 0 0 g / h m、 4 0 %戊 唑・ 咪 鲜胺 悬浮 剂 5 2 5 s / h m 的防效 在 7 5 %左 右 , 5 0 %多 菌灵 可 湿性 粉 剂 2 2 5 0 g / h m 的防效 较 低 , 为6 5 . 5 7 %。 因此 , 可 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