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蒙学经典《弟子规》对现代儿童的教育意义

合集下载

弟子规全文的价值与意义

弟子规全文的价值与意义

弟子规全文的价值与意义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被广泛用于塑造儿童的品德和行为规范。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和道德价值。

本文将探讨弟子规全文的价值与意义。

1. 弟子规的历史价值弟子规作为一部古代教育经典,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

它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中培养儿童品德和礼仪观念的重要手册之一。

弟子规的历史价值在于它反映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2. 弟子规的道德意义弟子规强调孝顺父母、敬重师长、友善他人等道德规范。

孝顺父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而弟子规通过具体的行为规范,使儿童能够养成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这些习惯将有助于培养儿童的道德意识、责任感和人际关系技巧。

3. 弟子规的教育意义弟子规通过阐述各种行为规范和处世原则,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培养自律精神。

儿童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弟子规的教育意义在于引导儿童正确认识自我、理解他人并与他人和谐相处。

通过学习和遵守弟子规,儿童可以逐步成为有品德、有修养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4. 弟子规的现实意义尽管弟子规是一部古代教育经典,它的价值和意义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作用。

在当今社会,道德观念和人际关系问题仍然是亟待解决的挑战。

弟子规的普及和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社会道德缺失的问题,帮助人们以正确的方式对待自己和周围的人。

这对于培养社会和谐与公民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5. 弟子规的文化价值弟子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它反映了中国传统家庭观念、道德观念和教育观念,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通过学习和理解弟子规,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

总结起来,弟子规全文具有历史价值、道德意义、教育意义、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

它不仅是培养儿童品德和行为规范的重要著作,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和应用弟子规,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出有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并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略谈《弟子规》对当代小学德育的积极作用

略谈《弟子规》对当代小学德育的积极作用

略谈《弟子规》对当代小学德育的积极作用【摘要】《弟子规》作为传统文化经典之一,在当代小学德育中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传统文化对小学生的影响深远,其中《弟子规》的价值观教育和规范意识培养对学生品德养成和行为规范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通过学习弟子规,学生能够了解传统美德,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培养自律意识。

弟子规对学生品德养成的促进和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引导都为当代小学德育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化弟子规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加强对学生德育的指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弟子规在当代小学德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规范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弟子规、当代小学、德育、传统文化、价值观教育、规范意识、品德养成、行为规范、积极作用、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弟子规》的传承意义《弟子规》是中国传统经典之一,是儒家经典之一,自古以来在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传承意义不仅体现在保持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更在于对后代子孙的教育和引导具有深远意义。

《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精髓,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和传承《弟子规》,可以促使当代小学生明辨是非、知礼仪、守规律,培养孩子们的品德修养和道德素养。

《弟子规》所倡导的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友爱他人等价值观念,为儿童成长提供了指导和榜样。

《弟子规》中的行为规范和修身养性的要求,也能帮助学生养成端正的行为习惯和规范的行为标准,成为一名具备良好道德素养的公民。

传承《弟子规》对于当代小学德育的意义重大,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品德养成,提升行为规范。

弘扬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可以使当代小学生在童年时期就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小学德育的重要性小学德育的重要性在当代社会中备受关注,因为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道德培养的关键阶段。

小学德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使他们成为具有健康心理、良好品格和积极人生态度的人才。

弟子规的现代教育意义

弟子规的现代教育意义

弟子规的现代教育意义弟子规的现代教育意义《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弟子即是学生,不仅仅指儿童,扩大讲,凡欲学古圣先贤文化的人,都可称之为其弟子。

规即是规范。

弟子规即是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

中国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

中华民族能维系几千年,而未被世界淘汰,无疑是其传统文化教育产生的巨大力量。

古人早在《礼记》中就有精辟的见解:“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可惜的是,百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遭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需靠我们在中华大地上恢复挽救。

因为,经过几千年的社会实践,证明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确实是维系社会安定、和平的强大力量,是国家荣兴盛的基础。

在物质文明的今天,古老的东西并不意味着过时。

因为智慧、真理是永恒的,历久弥新的。

就像太阳,虽是古老,但每天常新,她不仅赋予人类生命,又带来光明和希望。

古圣先贤的教育,就像和的阳光,普照宇,带来人类幸福,美满。

中国传统的圣贤教育,可以追溯到4500年前,代代相传。

在汉武帝时代,正式将儒家学说确立为教育政策。

这个教学政策一直保持到近二十世纪前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被废除掉。

这一直占主导地位、美好的传统教育,究竟教我们什么呢? 《弟子规》教我们的是:认识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此之谓道。

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越地做人,此之谓德。

人与人之间,不论贫富贵贱都会自然产生五种关系:父子――父慈子孝君臣――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君使臣以礼,臣侍君以忠夫妇――男女有别,男主外,女治内,夫妻能各尽本分兄弟――长幼有序,兄弟姐妹和睦友爱朋友――人与人间交往,守信用,讲道义这是人伦大道。

人的一生都离不开这五种关系。

我们要明白,顺此五伦之道是做人的根基。

如果违背了五伦的自然关系,人就难以立身处世,家庭不和;社会秩序混乱、道德沦丧;国家失去了安定兴盛的人道根本。

弟子规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弟子规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弟子规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弟子规》是一本古代中国的儿童启蒙读物,主要讲述了儒家思想中的道德规范和礼仪规范。

虽然它是一本古老的书籍,但是它对于当今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弟子规》强调了德育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往往忽视了德育的重要性。

然而,《弟子规》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质,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因此,当今教育应该注重德育的培养,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其次,《弟子规》提倡了尊重和礼仪。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因为忙碌和功利而忽视了对他人的尊重和礼仪。

然而,《弟子规》告诉我们,尊重和礼仪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只有尊重他人、注重礼仪,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因此,当今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尊重和礼仪意识,让他们从小学会尊重他人、注重礼仪,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最后,《弟子规》强调了自律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因为各种诱惑和压力而失去了自我管理和自律的能力。

然而,《弟子规》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自律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才能在生活中保持平衡和稳定。

因此,当今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从小学会如何管理自己、如何保持平衡
和稳定。

总之,《弟子规》对于当今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尊重和礼仪、自律和自我管理等方面的培养。

只有注重这些方面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略谈《弟子规》对当代小学德育的积极作用

略谈《弟子规》对当代小学德育的积极作用

略谈《弟子规》对当代小学德育的积极作用《弟子规》是一本传统的中国教育经典,被誉为“中国孩子的第一课”。

该书讲述了儒家教育的基本规范和道德准则,主要从守纪律、尊师傅、诚信、尊重他人等方面,教育孩子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小学德育工作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和挑战,而《弟子规》的优良传统和价值观,在当代小学德育中仍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首先,《弟子规》强调守规矩,讲究纪律,对于当代小学德育意义重大。

随着社会变革和家庭教育的转变,许多孩子失去了纪律观念,甚至开始蔑视规则和纪律,造成失控、乱跑、打闹等不良行为。

这时,借助《弟子规》的教育,可以引导孩子懂得守纪律、遵守规矩,推崇规范化的行为方式。

例如,小学生应该懂得在学校里不随意作出违规行为,不随意大声喧哗或走神;在课堂上或与他人交往时,应注意礼貌待人,不侮辱、侵犯、恶意攻击他人;在课外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规范和游戏规则,不使用不良语言或行为对其他人造成危害。

这些行为准则能让孩子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起积极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

其次,《弟子规》强调尊师傅,重视教育者在孩子的德育中的作用,对当代小学德育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在当代社会中,小学生可能面临家长缺乏关爱的情况,教师和社会就成为他们德育的重要渠道。

此时,《弟子规》提倡孝道、敬老、尊师的传统德育思想,更为重要。

我们在教育小学生的时候,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感恩他人。

我们还要强调家长、教师、校外教育机构共同合作,让孩子从这个协作的群体中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支持。

同时,《弟子规》提倡诚信、守信的理念,对于当代小学德育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当今社会,学生们面临各种学习压力和人际压力,往往为了个人利益而做伪善的行为,多次行骗和舞弊等。

而《弟子规》则鼓励小学生们学会守信、做人诚信,树立起诚信和守信的意识,并在行为中表现出来。

因此,我们在小学德育教育中需通过教育和实践让孩子认识到诚信和信用的重要性,节约用水、光盘行动、珍爱学校设施设备、返回他人失落的物品等,都是可以通过实践培养孩子诚信道德观念的方式。

略谈《弟子规》对当代小学德育的积极作用

略谈《弟子规》对当代小学德育的积极作用

略谈《弟子规》对当代小学德育的积极作用《弟子规》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之一,对小学德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培养好习惯、倡导礼仪规范、发扬传统美德以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阐述。

《弟子规》通过培养良好习惯来帮助小学生养成积极向上、健康的行为习惯。

其中有许多教诲小学生要守时、睡觉要早早起、读书要专心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规律生活习惯的教育。

在当代社会,小学生的生活秩序常常较为混乱,随意性较大,他们缺乏主动性和自律能力。

而《弟子规》通过时间安排、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控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课堂学习和日常生活。

《弟子规》倡导了一系列礼仪规范,对小学生的德育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当代社会,小学生缺乏一定的礼仪意识,他们无视他人,多为自我为中心,甚至在人际交往中常出现冷漠、粗鲁的行为。

《弟子规》强调“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倡导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等等。

这些教诲能够提醒小学生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从而培养孝敬父母、友善待人的良好品质,塑造他们的良好形象。

《弟子规》还帮助小学生发扬传统美德,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

现代社会价值观多元化,道德观念的个体化和多元化问题凸显,小学生常常缺乏正确的价值观。

而《弟子规》教育小学生努力向上、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等,对于他们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弟子规》的教育,小学生能够明白什么是正气和邪气、什么是美德和恶习,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弟子规》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也有着积极作用。

在当下社会,小学生往往缺乏集体意识,只追求个人利益,忽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弟子规》通过要求小学生要“群羊失,单羊亡”,使他们明白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够实现共同目标。

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弟子规》对于当代小学德育具有积极的作用。

从《弟子规》看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意义

从《弟子规》看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意义

从《弟子规》看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意义《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

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其内容采用的是《论语·学而》弟子章“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意,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读来朗朗上口。

全文360句、1080个字,要求弟子做好113件事。

其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

自从接触到《弟子规》,我就爱上了《弟子规》,看过相关的视频和书籍,觉得《弟子规》确实一本弥补现代德教缺失的好教材,能够解决现代人的心灵问题。

用西方心理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却能找到答案。

《中庸》上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韩愈在《师说》中告诉我们“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实际上中国的传统教育是把人往“道”上引,让人回归天性,洗涤人的心灵,解决人的成长问题。

可是,现代教育“重智轻德”,违背了“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教育次第。

我们的教育方针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也是排在最前面的。

但在整个社会氛围把分数高低用来衡量孩子学习优劣的标准,有失偏颇,导致许多孩子的成长问题。

在学习《弟子规》也遇到很多困惑和质疑。

首先,身边的很多人不承认《弟子规》的好处,遭到质疑和反对。

提到孔孟之道,很多人都会说他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统治阶级用来愚民的一套思想体系。

传统文化真的那么好,为什么近代会挨打,中华民族会有近百年的屈辱史呢?可我转念一想,中华传统文化能传承五千年而经久不衰,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断代的文化,其中必有他的道理。

我又想到赵普能用“半部《论语》治天下”,我用半部《论语》治家应该能行吧;既然孔孟之道可以用来为统治阶级服务,我用孔孟之道来为家庭、班级服务又何尚不可呢?这样的想法只能在心里念叨,不能拿去反驳别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只求耕耘,不问收获,这又增强我对传统文化的自信。

其次,有段时间网上攻击和反对《弟子规》的呼声多,有的人断章取义,抓住“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亲憎我,孝方贤”,“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这些语句,就说这是愚孝,可他们就没提到孔子也告诫过我们“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否则就会陷父母于不义,那才是大不孝。

弟子规与当代教育的融合与发展

弟子规与当代教育的融合与发展

弟子规与当代教育的融合与发展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儿童教育经典,它以简洁明了的文字,规范了儿童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本文将从弟子规的教育理念、价值观和对当代教育的融合与发展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弟子规的教育理念弟子规的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其对儿童品行的要求上。

文章中提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这句话简洁明了地概括了弟子规的教育理念,即培养儿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诚实守信、关爱他人、亲近仁义的品行。

弟子规强调孝道,要求儿童对父母孝敬有加。

这与当代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的理念相契合。

当代教育也强调培养学生对师长的尊重和感恩之心,这与弟子规中“出则弟”一词相呼应。

二、弟子规的价值观弟子规所倡导的价值观与当代教育的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弟子规中提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句话强调了对父母命令的及时响应和积极执行,体现了弟子规对孝道的强调。

当代教育也强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这与弟子规对行为规范的要求相一致。

弟子规中还提到:“朝起早,夜眠迟,齐肩迭背,步如飞。

”这句话强调了儿童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体魄。

当代教育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和健康意识,这与弟子规中对行为规范的要求相一致。

三、弟子规与当代教育的融合与发展弟子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与当代教育的融合与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弟子规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为当代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在融合与发展方面,可以通过将弟子规的教育理念融入到课程设置中,例如开设孝道课程,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孝道;可以通过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可以通过弟子规中的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此外,弟子规的教育理念也可以与当代教育中的德育教育相结合,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通过弟子规中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蒙学经典《弟子规》对现代儿童的教育意义
作者:王馨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3年第07期
摘要:翻看《学前教育思想史》,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反复强调的并不是智力的发展,而是德育和环境。

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

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好的言行容易深入心田。

先入为主,等到他们长大了也不易改变。

关键词:弟子规;早期教育;德育文明
“育”的古义曰:养子使作善也。

这句话,说得非常有深意。

“养子使作善”,古人没有强调智力,也没有强调能力,而是强调“善”。

“善”是什么?善说到底就是良好的德行。

翻看《学前教育思想史》,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反复强调的也不是智力的发展,而是德育和环境。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指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一个孩子如果养成很好的德育习惯,那对他终身都是受益的。

培养良好的习惯比任何教育都重要,好的德行和习惯能影响到人的一生。

弟子规作为一部儒家经典,它以论语为基点,拓展出一个人一生学习生活所要遵循的大智慧。

很多教育大家都觉得,学做人就要从学习《弟子规》开始,如果能将《弟子规》的内容真正落实到学习生活中,那么就没有不成功的人生。

因此,在学前教育阶段中,引入《弟子规》的学习非常关键,能为幼儿的整个人生作奠基。

一、依据《弟子规》教孩子学感恩
《弟子规》第一章就专门讲孝道。

古人说:“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可见,孝道是人们必须遵循的一个人间大道。

乌鸦反哺,小羊跪乳……动物尚能有本能的孝,何况我们人类呢?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断层了一百年,独生子女的增多,使很多孩子都成了“小皇帝”“小公主”,他们只知道从父母那里索取爱,不知道心疼父母、关爱父母,孝道成了一个有些陌生的话题。

电视上,各种各样的媒体,屡屡曝光子女虐待父母的新闻,其行为过分离奇得令人发指。

基于此种社会状况,对幼儿进行孝道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而解决这一重大问题的最好的教科书就是《弟子规》。

《弟子规》中对孝道有着非常具体的阐述。

比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些都在教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做个好孩子,怎样和父母相处。

根据《弟子规》的教导,我们可以利用各种传统佳节带领幼儿进行《弟子规》的实践活动,比如,母亲节,可以倡导孩子为妈妈洗一次脚;教师节,让幼儿为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或者送给老师一句温暖的话来感谢老师;儿童节,可以为同班同学做一件好事。

加强自己与大人之间、与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增进与他人之间的交往,学会尊重别人、与别人融洽相处等。

每个人都想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表现给外界,孩子也不例外。

孩子都想成为老师以及爸爸妈妈眼中的好孩子、乖孩子,都想在他们面前表现得好,用《弟子规》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指导,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他们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逐渐变得懂事、心胸宽广,学会尊敬长辈与自己的老师。

通过长时间的学习,我们从家长的反馈中得知很多孩子在家里能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懂得了尊敬父母,这是《弟子规》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借鉴《弟子规》教孩子懂文明
“文明”这个话题我们一直在谈。

对于世界而言,我们中华民族是值得骄傲的民族,我们的文化瑰丽灿烂,但我们也常遭到抨击和质疑,因为我们的不文明。

比如,我们没有随手将自己的垃圾放进垃圾桶、随时保持环境卫生的好习惯;比如,我们在就餐后从来不知道将自己坐过的椅子推回原位放整齐;比如,我们打电话、讲话从来都是很大声,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比如,我们总是肆无忌惮地抽烟,不考虑其他人被抽二手烟的危害等等,这样的不文明行为太多太多,可以随手拈来。

我曾经带过一个孩子,他一出生就接受外公非常成功的关于智力的早期教育。

孩子很聪明,四岁的小小年纪不仅能背诵几百首古诗,而且会认一两千个汉字,自己能简单地阅读。

但他却有很多不文明的缺点——如,吃饭时故意将饭洒到桌子上,经常故意将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弄翻,而且经常发脾气,一生气就大喊大叫道:“我要杀了你!”很是歇斯底里。

他外公一直只注重培养小外孙的智力,对于小外孙的这些不文明、不良行为一开始并没注意。

后来到了中班,孩子的不文明行为和不良习惯愈发严重,这才惊慌起来,赶紧跟老师商讨对策。

于是,我将《弟子规》推荐给他,让他跟着我们班级一起和小外孙学习《弟子规》,落实《弟子规》。

令人欣喜的是,只是短短几个月时间,这个孩子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坏毛病一改而光,他外公欣喜不已。

我问孩子:“宝宝,你怎么变得这么好,这么快啊?”他眨眨小眼睛认认真真回答道:“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这是《弟子规》中教导的,我以后要好好和小朋友相处,因为他们都是我的兄弟姐妹!”您听听,这就是那个一发脾气就叫嚣着要把小伙伴杀死的孩子学习《弟子规》后说的话。

《弟子规》作为是一部在清代就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目的就是要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为其将来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它采纳《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意,加以引申扩展,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进行论述,阐释了“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等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

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

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好的言行容易深入心田。

先入为主,等到他们长大了也不易改变。

所以说,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父母和师长,务必在孩子小的时候,在早期教育阶段以中华传统优秀经典作为依据对孩子进行好的教育,培养孩子的根本智慧和定力。

这样,奠定了好的根基,不愁孩子没有一个好未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六一幼儿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