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12月马原结业试卷(A卷)
2011-201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测验试卷〔 A 卷〕2021--2021学年第 1 学期测验类型:闭卷+开卷测验科目:马克思主义底子道理概论测验时间:120 分钟学号姓名年级专业装订线题号得分一二三四五总分评阅人测验考前须知:1.本次测验分闭卷和开卷两局部。
第一、二、三大题为闭卷局部,答题时间为50分钟,答案请填涂在答题卡上。
第四、五大题为开卷局部,答题时间为70分钟,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
测验50分钟后统一收答题卡,答题卡由监考老师收齐前方可离开座位拿资料进行开卷局部的测验。
2.考生参加测验需携带2B 铅笔、橡皮、圆珠笔或钢笔。
闭卷局部的答案请必然用2B 铅笔填涂,开卷局部的答案请必然用圆珠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
3.答题卡必需写上院系、年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学号要填涂正确,特别注意“科目〞栏填涂原“理〞。
主不雅题答题卷必需写上学号、姓名、年级、专业。
考完试后分开交答题卷、试题卷。
4、考生在测验全过程中不得使用通讯东西,操纵通讯东西查资料的视同作弊。
得分一、单项选择题〔45 分,每题 1 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底子理论、底子不雅点和底子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本钱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开展的遍及规律的学说2、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根底是A. 马克思主义哲学( )。
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 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 A .抱负崇高 4、马克思主义发生以前,持久占统治地位的历史不雅是〔 A.唯物史不雅 B.唯心史不雅 C.激变论 B .科学严谨 C .博大精深 D .与时俱进 〕 D.庸俗进化论 5、哲学的底子问题是 ( A.世界不雅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装订线 6、近代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
2011年上学期马原A卷及参考答案

2010-2011年度第2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A卷)09级经管、政法等院各班时量:_120分钟,总分:_100 分(闭卷)答题基本要求:一、要点明确,观点正确,层次清楚。
二、字迹清晰,卷容整洁。
三、系别、班级、姓名、学号填写清楚。
一、辨析题(共2道题,每题10分,共20分。
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1、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
2、有人认为,一些国家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说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已不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了。
二、简答题(共2道题,每题10分,共20分。
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1、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也是潜在的生产力,那么,科学技术怎样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开始使用“机器人”,并且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有些人就认为,“机器人”也可以创造剩余价值。
请分析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三、材料分析题(共1道题,共30分。
答案有创见且分析合理的酌情加1-3分。
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韩国人黄禹锡生于1953年,5岁丧父,母亲为养活6个孩子,放牛养家。
黄禹锡孩提时代帮母亲照顾生病的牛,从而立下做兽医的志向。
他埋头苦读,终于考上首尔国立大学兽医系,29岁便获得博士学位,不久便成为教授。
此后,黄禹锡将一切金钱、精力、时间都投放到实验室,1995年研制出超级乳牛,1999年培育出全球首只克隆牛,随后更培育出全球首只克隆狗。
这些成果,令他成为国际生命科学领域的权威人物,也成为韩国的民族英雄。
2004年2月,黄禹锡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世界上率先用卵子培育成功人类胚胎干细胞。
2005年5月,黄禹锡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该研究小组攻克了用患者体细胞克隆胚胎干细胞的科学难题。
该篇论文署了20个研究人员的名字,其中,美国匹兹堡大学著名教授杰拉尔德·夏腾作为主要研究者名列其中。
华中农业大学马原题例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马克思批判吸收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 )A.辩证法思想 B.唯心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 D.实践观点2.“我思故我在”,这是一个()命题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A.存在性 B.物质性C.可知性 D.多样性4.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5.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A.人们思维中的前后不一的自相矛盾B.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C.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D.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6.观察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部分,不见整体”。
这属于()A.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C.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 D.用唯心主义的观点看问题7.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8.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A.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C.类似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9.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 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B.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C. 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D.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10.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指()A.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 B.价值规律C.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D.剩余价值规律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上。
答案错选、漏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马原)课程中,考试是检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一套典型的马原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供同学们进行复习参考。
第一部分: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
A.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阶级立场B.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阶级矛盾C.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资本主义参考答案:A.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阶级立场2.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论是()。
A. 实证分析B. 辩证唯物主义C. 唯心主义D. 经验主义参考答案:B. 辩证唯物主义3. 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
A. 民主社会主义B. 和谐社会C. 人类社会的共产主义D. 资本主义参考答案:C. 人类社会的共产主义第二部分: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
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认为,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
2.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私有制是历史的产物?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私有制是历史的产物,因为私有制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产生而逐渐形成的,通过私有制的出现,人类社会进入了阶级分化的历史阶段,私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第三部分:论述题请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当今世界的贫富分化问题进行思考和阐述。
参考答案:在当今世界,贫富分化问题愈发严重,这背后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矛盾和剥削压迫。
马克思主义认为,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造成贫富分化问题的本质根源,只有通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建设,消灭私有制和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才能最终消除贫富分化,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共同富裕。
结语以上是关于马原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的内容,希望对大家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所帮助。
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的社会理论,对于我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素养。
马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版共20页word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C.消灭国家D.消灭两极分化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B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3、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C )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D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D.运动是属性,物质是主体5、时间是( A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C.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6、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D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7、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析性统一的规律是( D )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C )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9、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D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C.物质的具体形态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1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C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1. 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C)。
A.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部矛盾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12. 理解全部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C)。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13. 现代化生产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关系是(D)。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复查人 核分人三、名词解释(共20分)1. 物质:2. 实践:3. 经济基础:4. 人民群众: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8分)2.简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4分)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4分) 4.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4分)1、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
(15分)2、试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10分)四、简述(共20分)五、论述(20分)复查人———— 核分人————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分数4.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 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 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A 客观实在性的观点B 主体性的观点C 反映的观点D 实践的观点13.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 永恒性B 客观性C 不变性D 终极性14.社会制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是该社会的( )。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0分)得 分 评卷人1.哲学是( )。
A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B 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C 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态度D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焦点在于 ( ) B 世界本原问题 C 意识本质问题 D 实践本质问题 3.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运动B 物质可以认识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 客观实在性 5.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 A 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 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 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 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马原试卷

华中农业大学课程考试试卷考试课程与试卷类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姓名:学年学期:2011-2012-2 学号:考试时间:2012-6 班级: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 关于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理在事先” B.存在就是被感知C.“心外无物” D.物是感觉的集合3.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是()A.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4. 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 )A、人们思维中的前后不一的自相矛盾B、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C、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D、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5.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A.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 B.实践形式的多样性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7.社会意识是指()A、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B、人们对政治生活的反映过程C、人们改造世界的过程D、人们的观念和精神生活过程8.商品经济是 ( )A.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B. 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C. 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D.存在于一切社会的经济形式9.从本质上看,决定两种商品相互交换数量比例的是()A.使用价值 B.价值C.供求关系 D.自然属性10.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在使用过程中()A、能转移和保存自身的价值B、能转移自身的价值C、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D、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其价值也就消失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上。
大学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

大学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
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
A. 劳动价值论B. 剩余价值论C. 资本积累论D. 阶级斗争论3.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阶级斗争B. 经济基础C. 科学技术D. 文化教育4.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
A. 共产主义B. 社会主义C. 资本主义D. 封建主义5.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
A. 社会进步的标志B. 社会进步的前提C. 社会进步的结果D. 社会进步的障碍6.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
A. 反映B. 决定C. 创造D. 改变7.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资本家与无产阶级的矛盾C. 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D. 资本积累与消费不足的矛盾8.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实现社会主义D. 消灭私有制9.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 公有制经济B. 计划经济C. 无阶级社会D.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10.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B.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C. 各取所需,按需分配D. 各取所需,按劳分配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
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A. 劳动价值论B. 剩余价值论C. 资本积累论D. 阶级斗争论3.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包括()。
A. 阶级斗争B. 经济基础C. 科学技术D. 文化教育4.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包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课程与试卷类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A姓名:
学年学期:2012-2013-1学号:
考试时间:2012-11 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
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3.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
A.是否整体性地看问题
B.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
C.是否承认事物的矛盾
D.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的增减而且有质的变化
4. 实践是指()
A. 个人的生活活动
B. 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
C. 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
D. 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5. 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这说明真理都具有()
A.客观性B.相对性
C.绝对性D.全面性
6.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
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
D.辨证的否定的原理
7. 能正确反映资本家剥削工人程度的是()
A. 剩余价值率
B. 年剩余价值率
C. 利润率
D. 年利润率
8.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9.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0.上层建筑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
这两个部分是()
A.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
B.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
C.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
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
答案错选、漏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15分。
)
1.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A.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B.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C.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我思故我在
B. 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
3. 下列各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有()
A.生物学、物理学、数学
B.哲学、伦理学、逻辑学
C.艺术、法律、历史
D.小说、诗歌、戏剧
4.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D.改革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A.个别劳动B.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
三、辨析题(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
每小题5分,共20分)
1.否定就是抛弃。
2.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
3.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4.“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有何意义?
2. 简述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提高剩余价值率是增加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延长工作时日;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不改变工作时日的前提下提高必要劳动生产率
3. 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4.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五、论述题(16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却也出现了某些负面效应。
请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学说,结合现实,阐述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六、材料分析题(9分)
用历史发展规律性的原理分析下列材料:
[材料1]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进步能够改变的只有其速度,而不会出现任何发展顺序的颠倒或跃过任何重要的阶段。
(摘自孔德:《实证哲学》)
[材料2]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
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
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摘自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3]每一种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既然一件事实只有当它被人想起时才是一件历史的事实,……问什么是历史的事实和什么是非历史的事实这个问题就毫无意义了。
一件非历史的事实是一件没有被思想过的事实,因而是不存在的,而谁也没有遇见过一件不存在的事实。
(摘自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践》)
请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这两段话所表明的基本思想倾向的共同点。
(2)材料1和材料2这两段话所表明的基本思想倾向的不同点
(3)材料3与材料1、材料2的主要分歧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