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外交
第26课新中国外交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首先是和印度谈判中提出的(1953) 然后在中印和中缅联合声明中确立(1954) 日内瓦会议(1954年) 万隆会议(1955年)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影响: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 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等得到了国际社会 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1.简述建国初年我国取得哪些外交成就?
站稳脚跟;始有所为;从容入 “舞”。 2. 简述 70年代我国外交成就?
恢复席位;中日建交;中美 建交。
3. 简述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交流合作;全方位外交。
1.简述建国初年我国取得哪些外交成就?
1.站稳脚跟:与苏联等17国建交(1周年)
2.始有所为: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
中美正式建交
中美关系的现状如何呢?
对立、摩擦:
国家利益 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价值观念
联系、合作:
高层会晤频繁 经贸往来密切 经济互补性强 合作领域广泛
阻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台湾问题
3. 简述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外交政策的调整:
原则: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 目标:反霸维和
3.从容入“舞”: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
万隆会议(1955)
1.
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
(1)美国等西方国家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对 中国进行军事、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 (2)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处于敌对状态(美苏 对峙的两极格局)。
区分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
内容 含义
“另起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 炉灶” 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 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 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行建 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打扫 干净 屋子 再请 客” “一边 倒”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 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 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 与西方国家建交的问题 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不 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 边
列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列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外交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下面将对其中一些重要的外交成就进行列举:首先,新中国的外交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重心转向了恢复和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中国拒绝继续充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角色,通过与外国政权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方式,打破了封锁和孤立围堵。
中国成为了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并得到了包括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等友好国家的支持。
其次,中国外交成功地恢复了在国际上的地位。
新中国外交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中国在国际体系中获得合法地位做出了巨大努力。
1950年代,中国主动参与了朝鲜战争,并为朝鲜劳动党和朝鲜人民军提供了巨大的支持,维护了东亚的和平稳定。
在国内外舆论的支持下,中国外交成功地恢复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开始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中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积极努力推动世界和平。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积极倡导国际间的对话与合作。
中国始终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和矛盾,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为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四,中国外交着力扩大对外合作与互利共赢。
新中国外交将国家的发展与世界之间的协作紧密结合,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互助,争取外国援助,推动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中国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还积极参与区域合作组织,成为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南太平洋等多个地区的重要经贸伙伴。
第五,新中国外交为世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积极响应联合国的发展议程,通过参与国际援助和捐赠项目,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改善民生,脱贫致富,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保护事务,在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方针的制定。
1、背景(1)、国内形势:中国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来解决国内问题。
(因此外交要开拓新局面,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着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2)、国际环境:特点:社会主义阵营pk资本主义阵营○1西方发达国家:孤立封锁新中国。
○2社会主义国家:支持和帮助新中国。
○3亚非拉新兴国家:客观上和新中国相互配合。
(因此新中国只有依靠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加强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联系,才能维护国家利益。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是?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反对其它国家干涉我国内部事务,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标准来处理本国事务和国际事务。
从而达到维护自己的利益与世界和平的目标。
这是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总原则,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过渡]建国初期这种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哪些基本的方针呢?这些方针实行又有什么意义呢?3、基本方针:]近代中国与西方大国的关系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关系?为什么说“另起炉灶”使中国在政治上建立起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西方大国与旧中国的关系是一种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
“另起炉灶”表明新中国要改变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史,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外交关系,保障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
[ 历史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各种特权,长期以来这些特权侵害了我国主权,并使帝国主义在中国形成了一定的势力和影响。
对于新中国成立伊始究竟应当走什么外交路线个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我国政府应当一边倒,也有人认为应当在美苏两大阵营之间走中间路线,你同意哪一种,谈谈你的看法?(1)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和帮助;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
企图扼杀新中国。
(2)对“一边倒”方针的理解:所谓“一边倒”是指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新中国的外交趋势

新中国的外交趋势
新中国的外交趋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和平发展:新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倡导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和矛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
2.多边主义:新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国际组织和机制,致力于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发展利益的多边合作。
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强调各国应共同推进全球治理改革,坚持多边主义原则。
3.区域合作:新中国重视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地区性合作机制,如亚洲合作对话、上合组织等。
与亚洲、非洲、拉美等国家的合作逐渐深入,为地区和平稳定、经济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4.全球影响力:随着中国的崛起,新中国的外交趋势也在朝着更积极参与全球事务、发挥更大影响力的方向发展。
中国在全球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反恐等领域。
5.人文交流:中国也注重通过人文交流增进与其他国家的友谊和了解。
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出国留学,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和认可,中外民众之间的交流和往来日益频繁。
总的来说,新中国的外交趋势是和平、合作、互利的。
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做出努力。
第15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15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开创外交新局面课题2与时俱进开创外交新局面——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必备知识·自主排查知识点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激烈斗争。
2.内容(1)“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
(3)“一边倒”: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3.成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原因: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经过(1)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
(2)1954年,中、印、缅一致同意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双方关系的基本原则。
3.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日内瓦会议(1)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2)结果: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3)意义: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2.万隆会议(1)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
(2)结果: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构图解史]“一边倒”外交方针信息提取:“一边倒”说明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获得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支持。
这是新中国在严峻国际形势下的外交选择。
[构图解史]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我国建交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信息提取:图示反映与中国建交的大多数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没有西欧国家,说明新中国建立初期由于受意识形态影响,奉行“一边倒”政策。
[概念阐释]“求同存异”方针(1)“同”,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曾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
新 中 国 的 外 交 图 示

新中国的外交图示【说明】1、新中国的外交分为四个时期,即1949-50年代中期、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70年代,78年以后。
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未变。
3、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建议的需要不断调整的。
(1)调整的原因: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建设的需要(2)调整的过程①一边倒--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时,国际形势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尖锐对立和激烈斗争,因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新中国推行了“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外交方针。
又因旧中国的外交是建立在帝国主义侵略之上的屈辱外交,故新中国又推行了“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的“另起炉灶”和“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从而改变了我国的半殖民地的地位。
②一大片--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的外交方针自新中国成立,世界头号强国,资本主义阵营的老大美国就对中国推行“孤立”和“遏制”政策,从而带动了一大批资本主义国家敌视中国。
自50年中期起,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苏联对中国的大国沙文主义越来越明显,于是中苏的矛盾逐渐激化。
因此,“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已不适于变化了的外交形势,所以中国面向独立的亚非拉国家推行“一大片”的外交方针。
③机动灵活--70年代的外交方针进入70年代,国际形势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
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由原来的强硬攻势逐渐转变为守势,为此美欲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以对抗苏联;当时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最大威胁。
于是中国对美国采取了“机动灵活”的措施,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做出积极的反应。
并最终结束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④不结盟--新时期的外交方针新时期外交方针调整的出发点,主要是我国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有了变化。
一是崛起的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力地冲击着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二是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的离心力量不断增大;三是世界上各种力量已形成了几个中心。
新中国确立的外交方针是

新中国确立的外交方针是新中国成立之初采取了三大外交方针,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这是随着人民革命的节节胜利而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另起炉灶”,是指新中国不会承认和继承南京国民府的外交关系,与外国的国家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重新建立。
从1948年2月至1949年4月,中共中央多次发出外交工作的指示,其中主要有:第一,保护外侨及其国家代表机关。
第二,不承认旧的外交关系。
“凡属被国民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所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只把他们当作外国侨民待遇,但应予以切实保护。
”第三,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
因为中国是独立国家,中国境内之事,应由中国人民及人民的政府自己解决。
”《共同纲领》第56条规定:“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说与外国(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时机和条件,就是清除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特权和影响后,再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1949年1、2月间,毛泽东在西柏坡会见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的谈话中首先提出这个主张。
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进一步指出:“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
我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但是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一天它们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
”“一边倒”,就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相对抗的格局,美帝国主义坚持与中国共产党为敌,在解放战争时期扶蒋,也由于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发展前途,决定了未来的新中国在对外关系上必须实行“一边倒”。
对新时代中国外交的认识

对新时代中国外交的认识
一、新时代中国外交的背景
新时代中国外交的背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和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为中国外交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动力。
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得中国外交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
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是:独立自主、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开放包容。
这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特征,也是中国外交的基本价值取向。
三、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
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这三个任务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是中国外交的战略目标。
四、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要内容
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要内容包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
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五、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
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包括: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重大国际会议;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推动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
六、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未来展望
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未来展望是: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至此,中国已经与美、日、 苏等国际上重要国家都实现 了正常国家关系
大国责任,中国力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
朝核问题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国 际社会争取的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目 的,终究还是没有见成效。
2009年初,朝鲜声明永久性退出六 方会谈,致使中国的努力功亏一篑。 中国在国际社会树起了“负责任大 国”形象
中国综合国力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中心
中国现行的外交政策
对话协商、合作共赢、 求同存异、包容开放 韬光养晦 有所作为
2 确立中苏结盟关系 • 签订了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最后,礼品是毛泽东亲自选定的, 足有两车皮。一车皮是山东的大葱, 一车皮是江西的蜜橘……
求生存,毛泽东毅然北上访苏
《中华人民共和国苏维埃**共和国联盟友 好同盟特别协定》 1950年2月12日 •
• 第一条:缔约国双方为共同 防止帝国主义之侵略,及共 同应付第三次世界大战,中 华人民共和国允许苏维埃** 共和国联盟驻兵中国境内, 以共同保卫世界和平 • 第三条:缔约国双方同意, 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改编为国 际红军,由红军最高统帅直 接指挥。
大突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其重大意义 •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和安理 会的合法席位,驱逐了蒋 介石政权的代表。 喜不自禁
• 从法理上说,这次行动建 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代 表的法律地位。
大突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国为什么能加入联合国
•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根本 上改变了中国的国地位。 (2)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 权的巩固,才能够抵制强权 政治,屹立于世界。 (3)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经 济实力与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国际声望才能不断提高。 4)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政策,才能在多变的国际形 势下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开 创新局面。 (5)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 与合作,这是中国对外政策 的基本立足点。
展风采,日内瓦会议
朝鲜问题 • 提出所有外国军队都撤出 朝鲜,但美国代表带头拒 绝一切建议
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
• 经过周恩来奔波斡旋,交战双 方分别达成了在越南、老挝、 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
交朋友,万隆会议
会议背景 • 中苏关系开始进入不稳定 状态。 • 1962年,中印爆发边境战 争。 • 苏加诺上台后,印度尼西 亚疯狂排华,“反华”声音 四起。 • 中国爆发文化大革命,中 国外交部一度被冲击,中 国外交全面瘫痪。 会议成果 •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方针。 • 会议通过包括经济合作、 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 附属地人民问题和关于促 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 部分的《亚非会议最后公 报》
新中国外交
中国外交十大事件 • 求生存,毛泽东毅然北上 访苏 • 展风采,日内瓦会议初显 • 交朋友,万隆会议亚非国 家大团结外交实力 • 大突破,中国恢复联合国 合法席位 • 大国外交,尼克松访华和 邓小平访美
• 大战略,毛泽东提出“三个世 界”外交理论 • 展望未来,中苏恢复正常关 系 • 危机骤临,北约轰炸我驻南 使馆和中美飞机相撞事件 • 大国责任,中国力推朝核问 题六方会谈 • 互利共赢,中非合作论坛开 启外交新局面
• •
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乐观自信、朝气 蓬勃、爱好和平的新中国形象 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 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 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 的一个壮举
邓受到热烈欢迎
领导人合照 邓来了?
展望未来,中苏恢复正常关系
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华, 在5月16日邓小平和戈尔巴乔夫 的会晤中,双方同意“结束过 去”,“开辟未来”
求生存,毛泽东毅然北上访苏
国际背景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苏联很 快发来贺电!第一个承 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 新中国外交异常艰难, 面临着帝国主义的扼杀 和孤立 简短的欢迎仪式
毛泽东 感到自 己受到 了冷遇, 他对“接 待的冷 淡感到 不快”
求生存,毛泽东毅然北上访苏
1 给斯大林祝寿
两弹一星
大国外交,尼克松访华和邓小平访美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 克松突然访华
国际背景
• 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 珍宝岛战争的硝烟还未 散尽 • 美国多次作出寻求“与中 共改善关系”的姿态,包 括主动建立了通过巴基 斯坦和罗马尼亚与中国 互传口信的渠道
邓小平访美
1979年1月28日,邓小平对美国进 行访问,这时中美建交才27天。这 次访问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 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美
第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 国境内之北京、天津、等 十五都市,划定中心地区, 作为苏维埃联盟侨民居留 地。
弱国无外交
• 第十七条:缔约国双方同 意,内蒙,新疆,西藏, 建立各民族的人民共和国, 由双方共同负责扶助其独 立
展风采,日内瓦会议
会议背景 • 与苏结盟,打开了外交被 封锁的局面。 • 1954年,朝鲜战争技术上 已经处于停战阶段,马拉 松式的有关朝鲜战争和印 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正在瑞士召开。 • 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 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 论国际问题的一次重要会 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