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提升练(一)基础知识综合运用(A组)
高考全程复习方略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6+Word版含解析.doc

巩固提升题组一描写手法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答:解析:上下两片的前两句均为眼前景(事),为实写;后两句均为想象中的景(事),为虚写。
答案:①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孤独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
②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错过大雁传信时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
2.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南宋)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①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①“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这首词上片画线句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答:解析:要联系诗句内容具体说明艺术手法,答出“移情入景”或“化静为动”“拟人、比喻”等要点。
答案:画线句用了移情入景(或化静为动,或拟人、比喻)的手法,本是人望山,却说青山想要向叶丞相倾诉衷肠,如万马奔腾而来。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之连绵,并借此含蓄地表达对叶丞相的倾慕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热切希望。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答:解析:首联点明地点、时令和心绪。
水国指的是蔡州。
望着在秋风中回旋、挣扎,最后还要落地化作尘泥的黄叶,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和命运,诗人怎能不思潮如涌,心乱如麻呢?以下六句是作者蓄积心底已久的愁思怨意的总爆发,每一联又单独表达一层意思,颔联引屈原和白居易以自况,颈联是愤恨情绪的直接流露,包含了对小人的轻蔑,对自己人格品德的自信。
【全程复习方略】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提升练(十九)文学类文本阅读(A组)

【全程复习方略】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提升练(十九)文学类文本阅读(A组)【全程复习方略】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提升练(十九)文学类文本阅读(A组)文学类文本阅读(A组)(建议用时30分钟)一、(XX·厦门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车站食堂里的老人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在迈奥尔的车站食堂的一角里,坐着一个清瘦的老人,生着满脸硬胡子。
里加湾的上空,冬天的暴风一阵阵呼啸而过.海岸上覆着很厚的坚冰。
透过烟雪可以听见波涛冲击岸边坚冰的声音.显然这位老人是到食堂里来取暖的。
他什么也没有,无精打采地坐在长椅上,把两只手拢在补得很坏的渔夫短大衣袖里。
和老人一起来的还有一条毛茸茸的小白狗。
它蹲在老人的脚边哆嗦着。
在老人的邻座上,有一群年轻人,后脑勺绷得很紧,而且通红,大吵大嚷地喝着啤酒,帽子上的雪融化了。
雪水滴到啤酒杯里,漏到熏肠面包上。
不过,那些年轻人正在争论一场足球赛,所以没注意到这个老人。
当一个年轻人拿起面包一口咬下一半时,这条狗忍不住了。
它到小桌边,举起前脚,阿谀地望着年轻人的嘴。
“彼契!〞老人轻轻地叫它道,“你多不害臊!彼契,你干吗去打扰人家?〞可是彼契仍然站在那里,只是它的前腿不住地哆嗦,因为举乏了,耷拉了下来。
等到两脚碰到潮湿的肚子上时,便忽然醒悟过来,又重新举了起来。
但是那些年轻人没注意它.他们正谈得津津有味,且时时把冷啤酒倒到杯子里.“彼契!〞老人又叫,“喂,彼契!过来!〞小狗很快地摆了几下尾巴,好像告诉老人它听见了,请他原谅,不过它一点办法也没有.它不看老人,甚至完全背过身子去.它好像在说:“我自己知道这不好。
不过你又不能给我买一块这样的面包。
〞“唉,彼契,彼契!〞老人低声说,因为心里难过,声音有点发颤。
彼契又重新摇了一下尾巴,顺便哀求地看了老人一眼.它好像请求他别再叫它.因为它自己心里也不好受,若不是万不得已,它当然决不会向陌生人讨的。
一个颧骨高大、戴着绿色帽子的年轻人终于看见了这条狗。
高考全程复习方略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5+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五巩固提升1.(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17)下面是某校团委“中国梦演讲赛”工作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答:………………………………………………………..解析:本题采用了2014年的考查方式。
要把构思框架图转换为文字,一定要观察图示的构成和层次,准确理解各层次的内容要点及其关系,然后以简练的文字表述出来。
转换此图宜采用总分复句的形式。
组织答案要注意符合题干提出的要求。
答案:“中国梦演讲赛”拟于5月4日举行,赛事需要组织和宣传。
组织工作需要联系报告厅,选拔20名参赛者,最后评出6个奖项;宣传工作包括出海报、组稿,并在学校网站和校报报道。
2.(2015·天津卷)下列三幅劝阻吸烟的手势图,你认为哪一幅最好?请结合图像说明理由。
要求70字左右。
答:………………………………………………………..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分析好每一幅画面的特点,比较出劝阻效果的差异,阐述理由要充分,并注意字数的要求。
答案:(示例)我认为第一幅比较好。
第一幅手势图比较含蓄,是一种委婉的劝阻。
把手放在鼻子上的动作表明个人的不适体验,微笑的面容带给人亲切和温暖的感受。
吸烟者面对这样的劝阻,容易接受。
第二、三幅稍感强硬,让人不容易接受。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理由恰当充分亦可)3.(2015·新课标全国Ⅱ,17)下面是联合国发行的“联合我们的力量”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
答:………………………………………………………..解析: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对画面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仔细观察图形,找出图形中的各种构图要素,准确理解图形的寓意。
该图的构图要素主要有橄榄枝、旗帜、鸽子。
橄榄枝、鸽子寓意和平,多面旗帜寓意各个国家,多面旗帜组成了飞鸽的形象,寓意各国合力铸造和平。
高中全程复习方略·语文

考向二体会语句的含意,品味表达艺术考点精析一,词语----理解散文的基石理解文章从理解词语开始的,高考散文阅读题中考查的词语含义往往不是”词典意“,而是文中的具体含义。
常见的词语含义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重要词语:1.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或主旨(议论抒情性的) 2.运用修辞和写作手法 3.特殊指代(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词性活用等)二,句子----散文完整意思的最小单位1.重要句子的类型所谓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
它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1)结构复杂,意思隐晦的句子;(2)使用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3)统摄全篇,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4)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段中的过渡句等。
2.体会句子的含意句子的含意一般有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意之别。
所谓体会句子的含意,包括以下三层意思:体会句子的含意:1.体会句子的表层意义 2.体会句子的语境意义 3.体会句子的句外意义分析句子含意的思维轨迹图:→→→如线索设置,过度以及前呼后应等→深层含意→关键词语含义→作者要表达的意图和感情三.表达艺术-----散文写作的规律,方法散文的表达艺术,从广义上说,是指作品运用的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从狭义上说,是指灵活运用一般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法。
鉴赏表达艺术题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主要题型。
具体来说,高考散文对表达艺术的考察有四大类型:方法归纳一,体会句子的含意1.两大考察类型(1),体会词语含义(2),体会句子的含意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四技巧理解重要词语,基本原则是要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依据整篇文章或词语所在的段落及前后句。
就具体技巧来讲,可以有以下几点:(1)联系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要这样来理解。
《新步步高》高考语文总复习大一轮(苏教版)语言基础知识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含答案解析)

《新步步高》高考语文总复习大一轮(苏教版)语言基础知识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含答案解析)考点综合提升练(一)题组一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重庆,周总理时常冒着极大的危险跑来跑去,把自己的生命安危________,始终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
②在学校中开设心理学课程,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帮助的,但是某些学校仍以分数为指挥棒,将心理学课程________。
③高考志愿填报期间,很多专家和媒体一再提醒考生要慎重对待志愿表中的“服从专业调剂”,但仍然有很多考生对此________。
A.束之高阁置之度外置若罔闻B.置之度外束之高阁置若罔闻C.置之度外置若罔闻束之高阁D.置若罔闻束之高阁置之度外答案 B解析“置之度外”指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束之高阁”指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
“置若罔闻”指放在一边儿不管,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借助中国网络电视台、“央视悦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以全新的形式让选手与观众一起体验快乐和分享知识,是《中国谜语大会》这档节目留给观众最深刻的印象。
B.索契冬奥会上张虹夺冠,实现了中国队在冬奥会速滑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
在这夺冠背后,担负着体育和公益事业筹集资金任务的体育彩票,也发挥着“助推器”的作用。
C.随着打车软件“嘀嘀打车”通过微信支付车费优惠额度的增加,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撒钱”大战再次升级,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
D.刁亦男执导的《白日焰火》获得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而该片主演廖凡也成功摘取最佳男演员的桂冠,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柏林电影节华人“影帝”。
答案 A解析B项介词残缺,应改为“担负着为体育和公益事业筹集资金任务的体育彩票”。
C 项句式杂糅,应改为“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或“导致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
D项语序不当,应改为“成为柏林电影节历史上第一个”。
【全程复习方略】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加考内容(含13年最新模拟题)专项提升作业 苏教版

"【全程复习方略】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加考内容(含13年最新模拟题)专项提升作业苏教版 "一、(2013·如皋模拟)(一)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限6处)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惟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
而孔孟惶惶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
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
(选自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2.文中“韩氏”指,他提出的文学主张是(只要写出一个主张即可)。
3.根据文意,写出作者在上面的文段中表达的观点。
(用自己的话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名著阅读题4.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站着喝酒”,说明他经济拮据,买不起下酒菜,进不了柜台,只能和“短衣帮”一起,可他又舍不得脱下象征读书人身份的“长衫”,这种矛盾现象充分说明了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
B.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成功地塑造了“硬汉子”的形象,表现了“人可以被消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一崇高的主题,为人类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唱出了一曲高亢热情的颂歌。
C.《边城》不仅写了翠翠的爱情故事,还写了她母亲和父亲的爱情悲剧。
她父亲是一个屯防士兵,因为顾及军人名誉,开枪自尽;她母亲待孩子生下后投水而死。
D.《欧也妮·葛朗台》中,查理启程去印度前,欧也妮把自己全部积蓄六千法郎送给他做盘缠,查理回赠给她一个母亲留给他的镶金首饰盒,他们私订了终身。
E.《茶馆》讲述了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八方应酬,最终却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的故事;同时也揭示了秦仲义、常四爷、刘麻子等一些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存状态。
高考全程复习方略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1+Word版含解析.doc

巩固提升第一组基础素养练习1.古人云:“日之所照曰阳。
”下列各项中,两者均属于“阳”的方位是()A.山之南、水之北B.山之南、水之南C.山之北、水之北D.山之北、水之南答案:A2.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是商代的一种主要的纪日方法。
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反映出商代()A.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B.王权的自我神化C.董仲舒“君权神授”观念的影响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答案:B3.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按干支纪年法,2009年是己丑年,由此推断新中国成立于()A.己丑年B.戊子年C.庚寅年D.壬辰年答案:A4.“金牛去,瑞虎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将是2010年春节期间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牛”“虎”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A.中国古代神话传说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答案:B5.战国时邹衍用五行相胜说来解释朝代的变更,创立了五德始终说,按他的说法,夏禹是木德,商汤是金德,周文王是火德。
秦始皇采用此说,把秦朝定为()A.土德B.金德C.水德D.木德答案:C6.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国共合作统一战线逐步形成。
根据国共两党协议,8月28日,国民政府公布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右图是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所佩用的胸章。
该胸章佩用的时间应该是公元()A.1938年B.1939年C.1940年D.1941年答案:C7.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主人公郭靖、杨康名字来自于历史上的“靖康之变”。
“靖康”是指() A.河南开封B.宋钦宗年号C.宋徽宗庙号D.宋徽宗谥号答案:B8.帝王的年号纪年是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法,下列历史名称中不涉及帝王年号的是()A.建安文学B.开元通宝C.康乾盛世D.绍兴和议答案:B9.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字体之一,它()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二十六年诏铭》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答案:A10.古代中国音乐理论专著《乐记》中说:“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2019高考全程复习方略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专题基础清单(书利华教育网)

19.[毫发不爽]形容一点也不差。 误用示例:小王今天淋了雨,周身湿透,毫发不爽 ,应赶快吃 .... 点预防感冒的药。 误用分析:这里将“毫发不爽”的“爽”理解为“舒服”了。 20.[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 专长的人。 误用示例:他花钱很随便,真是大方之家 。 .... 误用分析:此处将“大方之家”错解为“花钱大方”。 [积累在案](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4.[下里巴人]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下里即乡里,巴人指 巴蜀的人民,表明做歌曲的人和地方),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 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 误用示例: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 解 .... 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口饮料。 误用分析:这里将“下里巴人”错解为“普通的乡下人”。
7.[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 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 误用示例: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 ... 肘 。 . 误用分析:该词与衣服不合身无关。 8.[噤若寒蝉]像寒秋的蝉不再鸣叫,形容不敢作声。 误用示例:天突然变凉了,同学们衣衫单薄,一个个噤若寒 ... 蝉 。 . 误用分析:该词和寒冷没有关系。
50例易错成语分类归纳 A组 易“望文生义”的成语20例 1.[万人空巷]并不是指街上空无一人,而是说家家户户的人 都从巷子里出来(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等),多用来形容庆祝、 欢迎等盛况。 误用示例: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 ,人们 .... 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误用分析:本句从语意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 里欣赏电视剧,因此“万人空巷”用在此处错误。
9.[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 所得。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 误用示例:上个月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 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 .... 误用分析:此处用来形容消费者,明显是望文生义。 10.[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 也指一言不发。 误用示例: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都不赞一词 , .... 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 误用分析:这里将“不赞一词”错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 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提升练(一)
基础知识综合运用(A组)
(建议用时20分钟)
1.(2014·漳州模拟)阅读下面文字材料,按要求答题。
(4分)
我国京剧和地方戏曲曲艺,千百年来一直是由方言传承的。
中国传统的戏曲曲艺,在当下面临着极其尴尬的处境,特别是地方戏曲曲艺,其最大的忧患是流失的观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观众。
过去,我们总是针贬戏曲的题材老、人员老、剧本老等等,其实,最重要的原因不是戏曲本身,而是方言地位的沦丧。
方言处于语言的边缘位置,地方戏曲也就随之衰落。
与其说青少年是“看”不懂地方戏曲,不如说是“听”不懂。
母语水平的(kuì)__________乏,造成了母语文化的苍白,听不懂方言,自然也就无法理解地方戏曲。
(1)根据拼音,在横线处填写正确的汉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面的画线句子在表述方面存在问题,请加以修改。
(2分)
将“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解析】(1)注意辨析“匮”的同音字和形近字,如“溃不成军”的“溃”、“功亏一篑”的“篑”、“馈赠”的“馈”、“振聋发聩”的“聩”等。
(2)“针贬”应写为“针砭”,“砭”读biān,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针砭”比喻发现或指出错误。
(3)画线句子的敏感词语是“是”,其主语是“忧患”,宾语是“观众”,由此产生主宾不搭配的毛病,“忧患”应该是“观众流失”这种现象。
答案:(1)匮(2)“贬”改为“砭”
(3)其最大的忧患是流失的观众其最大的忧患是观众的流失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4分)
①微型小说如何借“微时代”之势跃阶而上,成为文学爱好者、读者和评委关心的话题。
②莫言赞扬创作者的热情,他认为当下正是微型小说的时代。
他说:“微型小说是微言大意,是见微知著,是(niān)________花微笑;是言尽而意未尽,是欲言又止,是一言九鼎;是柳暗花明,是空山鸟语,是当头棒喝;③是滴水可听海消息,是一叶知秋,是一粒米压死骆驼。
”
(1)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③的文字(加“”)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修改。
(2分)
有语病的一处的序号:________(1分)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解析】(1)“微言大意”应写为“微言大义”。
“义”和“意”都有“意义,意思”的含义,一般来说,“义”是指概念义,是客观的;“意”是指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是主观的。
(2)“拈”,用手指头夹取东西,捏。
注意跟“沾”“粘”“苫”的区别。
(3)①不合逻辑,“文学爱好者”包含“读者”和“评委”。
答案:(1)“微言大意”应写为“微言大义”
(2)拈
(3)①去掉“文学爱好者、”或“、读者和评委”
【知识拓展】
不合逻辑之概念混乱
因对词语所表达概念内涵及概念间关系的误解而造成的误用。
(1)从属关系并列不当
例: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
(牙膏、牙刷和日用品间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表述,应把“和”字
改为“等”字。
)
(2)交叉关系并列不当
例:出席团代会的代表有干部和青年,还有不少女同志。
(“干部、青年、女同志”三个概念有交叉关系,不能并列。
)
(3)非同一范畴的概念不能并列使用
例:陈述句、疑问句、判断句和主谓句的特点一定要搞清楚。
(分类标准不统一,前三者按句子的语气和用途分类,后者“主谓句”是按句子的结构特点分。
)
3.(2014·晋江模拟)下面一段文字在标点、语言表达方面有三处错误,请加以改正。
(3分,每小题1分)
“语文学习导报”自创刊以来,一直深受莘莘学子的喜爱。
明年,我报社将不孚众望,继续以狠抓内部管理和刊物质量为中心,进一步提升报纸品位,向读者奉献更加精美的精神食粮。
最近,有些读者来信或打电话反映没收到近期的报纸,为了避免这类事情不再发生,今后我们将用挂号信邮寄。
(1)标点: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
(2)误用成语: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
(3)病句:
应改为:
【解析】(1)《语文学习导报》是报刊,书报名应用“《》”;(2)“不孚众望”指不能使群众信服。
意思刚好反了。
(3)“避免……不再……”不合逻辑,“避免”本身含有否定意味,此外如“禁止”“切忌”“防止”等词语都是这种情况。
答案:(1)“语文学习导报”《语文学习导报》
(2)“不孚众望”“不负众望”
(3)“避免这类事情不再发生”“避免这类事情再次发生”
4.(2013·漳州模拟)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3分)
一位复旦附中高二男生关于“男孩危机”问题的研究论文《一个男孩眼中的“男孩危机”》引起人们对“男孩危机”的警惕。
“男孩危机”是一个提出已久的问题,在中小学时期,班里的尖子生基本都是女生,班干部名额也基本被女生所占。
俗话说“穷养儿,富养女”,而今在发达城市,许多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无论对男孩还是女孩,都一样“富养”,这不利于男孩的成长。
但也有不少家长认为,“穷养儿,富养女”已不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
当今社会,女孩和男孩一样,都要有自立能力和开拓精神,而刻意给男孩的成长制造“磨难”,似乎也没必要。
(1)文中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__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1分)
②__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1分)
(2)请用一个成语概括“男孩危机”这种状况。
(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修改病句和概括要点的能力。
本题涉及的病句一是语序不当,二是搭配不当。
而要准确概括“男孩危机”,首先要找到相关语句,在材料中主要体现在“‘男孩危机’是一个提出已久的问题,在中小学时期,班里的尖子生基本都是女生,班干部名额也基本被女生所占”这一句中,可据此概括提炼。
答案:(1)“一位复旦附中高二男生”“复旦附中一位高二男生”(1分)“引起人们对‘男孩危机’的警惕”“引起人们对‘男孩危机’的关注”(1分)
(2)阴盛阳衰(1分)
5.(2013·福建八县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3分)
《水浒》的__①____(kēnɡqiānɡ)跌宕、洒脱不羁与《红楼梦》的铁画银钩、工笔细绘,令人觉得白话绝不比古文拖沓、啰唆,而在鲁迅、周作人、梁实秋、郁达夫们手中,更是凸显成高华练达的绝美风景。
中文之美,不仅美在风骨,更美在形体,以至其任何一块肌肉的肥瘠、任何一袭衣袂的摆动、任何一缕纹脉的走势、任何一种表情的意蕴,增之则长,减之则短,真是__②____。
(1)根据拼音在①处写出汉字。
(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改正。
(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选出一个恰当的成语填入②处。
(1分)()
A.鬼斧神工
B.巧夺天工
C.栩栩如生
D.活灵活现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基础知识。
第(1)题难度较大,要注意“铿锵”两字的部首。
第(2)题难度不大,所提供的句子只有三个短句,语法搭配上不容易存在语病,考生应当更多地考虑语意表达上的毛病,“风骨”是内在之美,是抽象的,显然应当放在“形体”之后。
第(3)题考查选词填空,所填写的成语应是对前一句内容的概括,“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不适合比喻文字;“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一般用于形容人。
答案:(1)铿锵(1分)(2)中文之美,不仅美在形体,更美在风骨。
(1分)
(3)B(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