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038-王燕珊(企业治乱减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合集下载

与时俱进标本兼治不断推动反腐倡廉工作的纵深开展

与时俱进标本兼治不断推动反腐倡廉工作的纵深开展

收稿日期:2012-07-16作者简介:王丽艳(1968—),女,本科毕业,政工师,现任大雁集团公司社会保障中心服务护理大队党支部书记。

与时俱进标本兼治不断推动反腐倡廉工作的纵深开展王丽艳(大雁集团公司社会保障中心,内蒙古呼伦贝尔021122)摘要: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有效预防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

开展防腐倡廉工作必须从筑牢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加强防腐倡廉制度建设,切实从加强领导干部的监督工作入手,把三者统一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全过程,这也充分体现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符合深入开展反腐倡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方向,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也面临着深入改进的问题,要从源头上预防,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创新工作思路,使反腐倡廉工作得以深入,并取得新成效。

关键词: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监督doi :10.3969/j.issn.1008-0155.2012.12.099中图分类号:D26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0155(2012)12-0159-02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全党要清醒认识反腐倡廉形势,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斗争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在新阶段,反腐倡廉工作仍是党中央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要标本兼治,形全社会之力,不断推动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

胡锦涛同志指出: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有效预防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

这是党中央在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形式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反腐倡廉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

着力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强化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进一步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成效,为全面做好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发挥重要保障和促进作用。

2009年11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真题及答案---精品管理资料

2009年11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真题及答案---精品管理资料

2009年11月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考试试卷—理论试题第一部分职业道德(一)单项选择题(第1~8题)l、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可以形象地比作().(A)阴阳相和(B)鸟之两翼(C)主仆相随(D)众星拱月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业人员处理义利关系的正确态度是( )。

(A)得利弃义(B)先义后利(C)唯利而行(D)重利轻义3、作为职业活动内在的道德准则,“审慎”要求从业人员要做到( ).(A)凡事请示之后再做(B)少说多做(C)以最佳手段实现最优绩效(D)避免职场陷阱4、"敬业”概念包含的基本内容是( )。

(A)恪尽职守、勤奋努力、享受工作、精益求精(B)守土有责、勤奋工作、按劳分配、自享其乐(C)勤奋努力、用心工作、等价交换、劳有所得(D)热爱岗位、敬畏工作、一心一意、不求回报5、在工作过程中,员工为求速度、不顾质量的做法违背了().(A)诚实劳动的要求(B)公平公正的要求(C)善于合作的要求(D)甘于奉献的要求6、倡导从业人员“换位思考”的道德意义在于( )。

(A)深入了解,严加防范(B)知己知彼,斗而不殆(c)把握情况,有效利用(D)和谐相处,互利双赢7、在职业活动中,“诚信"的特征包括()。

(A)通识性、智慧性、止损性、资质性(B)目的性、前置性、合作性、功利性(C)通识性、表象性、目的性、习惯性(D)通识性、智慧性、目的性、经验性8、从业人员做到“平等待人”,最根本的要求是()。

(A)无差别地均等(B)按照相同的程序服务(C)热情、文明、礼貌(D)不歧视服务对象的人格(二)多项选择题(第9~16题)9、坚持集体主义的要求是()。

(A)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B)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C)为集体利益而放弃个人利益(D)必要情况下为集体利益赢牺牲个人利益10、从业人员践行“勤勉"这一职业活动内在的道德准则的基本要求是()。

(A)按照计划开展工作(B)先易后难,将困苦留到后面(C)经常加班加点工作(D)善始善终,不虎头蛇尾11、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是( )。

构建企业诚信 承担社会责任

构建企业诚信 承担社会责任

构建企业诚信承担社会责任
佚名
【期刊名称】《浙江房地产》
【年(卷),期】2009(000)002
【摘要】湖州美欣达房地产开发公司成立于2002年,公司相继开发了“美欣家园”、“美欣商务大厦”、“时代春天”、“清丽家园”、“金色地中海”、“浔溪秀城”等项目,开发量达89万平方米。

【总页数】2页(P27-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0
【相关文献】
1.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J], 王星
2.重塑企业诚信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J], 马赛萍;兰光奇
3.构建良好环境促使企业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J], 陈永红;章文希
4.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构建和谐企业——河北华丰煤化电力有限公司 [J],
5.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构建和谐企业——河北华丰煤化电力有限公司纪实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王溪;王梦
【期刊名称】《云南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8()S1
【摘要】30年改革开放铸就了一个崛起的中国,中国经济腾飞令世人瞩目的同时,
我们也必须充分认识到:要推进经济快速与健康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必须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社会管理水平,这对于完善社会管理,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保持社会安定有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2页(P163-164)
【关键词】管理体制改革;社会主义;不和谐;社会管理;以人为本;深化;社会问题;国家政府;各种利益关系;社会信任
【作者】王溪;王梦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省德宏州烟草专卖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0.1
【相关文献】
1.甘肃省行政管理学会和甘肃省委党校联合召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与构建甘肃和
谐社会"理论研讨会 [J], 史国珍;王继荣
2.加强社会管理与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深化行政管理改革和民主党派参政议政问题的思考 [J], 闫凤琴
3.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促进和谐社会构建——"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综述 [J], 徐双敏;韩艺;苏忠林
4.《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书出版 [J], 季哲
5.推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J], 张国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2年浙江工业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学》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浙江工业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学》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浙江工业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学》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选择题1、关于计划的实际效果,许多管理学家都进行过仔细研究,其基本结论是()。

A.制定正式计划的组织比不制定正式计划的组织绩效要好B.制定正式计划的组织不一定就有好的绩效C.制定正式计划会降低组织的灵活性D.好的计划可以消除变化2、如果管理者非常重视组织成员的高满意度,则()沟通网络是最有效的。

A.轮式 B.全通道式 C.小道消息D.链式3、公司产品设计部接受了一项紧急任务,该任务的完成需要进行严密的控制,同时又要争取时间和速度。

在这种情况下,最适合采用哪种沟通网络?()A.Y式沟通网络 B.全通道式沟通网络C.轮式沟通网络 D.环式沟通网络4、竞争优势是使组织别具一格和有与众不同的特色,这种与众不同的特色来自组织的()。

A.战略 B.结构 C.文化 D.核心能力5、当企业发现自己生产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时,主动召回该产品是在实践()。

A.社会响应 B.道德准则C.社会义务 D.社会责任6、在不确定情况下,除了有限信息的影响之外,另一个影响决策结果的因素是()。

A.风险性 B.环境的复杂性C.决策者心理定位 D.决策的时间压力7、企业选择产业中的一个或者一组细分市场,制定专门的战略向此市场提供产品或者服务,这是典型的()。

A.增长型战略 B.别具一格战略 C.专一化战略 D.公司层战略8、归因常常存在各种偏差。

当管理者高估内部因素对员工行为的影响而低估外部因素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时,管理()。

A.表现出自我服务偏见 B.犯了基本归因错误C.曲解了员工的控制点 D.犯了假设相似性的错误9、()是第一个将管理定义为一组普遍适用的职能的人,他认为管理是人类所从事的一种共同活动。

A.明茨伯格B.法约尔C.德鲁克D.韦伯10、在组织设计中,用来描述组织中各项工作标准化以及员工行为受规则和程序约束程度的变量或要素是()。

A.工作专门化 B.正规化C.管理跨度D.部门化二、名词解释11、强文化12、决策13、管理的领导职能14、创造力(Creativity)与创新(Innovation)15、跨职能团队16、组织结构17、集中战略18、管理方格理论三、简答题19、美国及全世界人口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20、“一个组织中的每个员工都在控制工作的活动中发挥作用。

三项制度培训会标 -回复

三项制度培训会标 -回复

三项制度培训会标-回复本次培训会是关于"三项制度"的,下面我将一步一步回答这一主题。

第一步:什么是"三项制度"?"三项制度"是指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

这三项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石。

第二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什么?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在公有制基础上,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均衡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济制度。

其中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公有制经济主要由国家所有的国有企业组成,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充当着重要的引领和主导作用。

同时,还有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其中集体经济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城市集体经济组织构成,混合所有制经济则是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合作共同经营的形式。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户、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等多种经济组织形式。

这些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三步:政治体制是什么?政治体制是指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组织形式。

我国的政治体制主要是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的,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由人民通过选举产生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国共产领导的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也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步:文化体制是什么?文化体制是指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基本形式和组织形式。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文化体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传统,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国的文化体制主要包括文化产业体制、文化事业体制和文化市场体制。

文化产业体制是指社会主义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在文化领域的应用,文化事业体制是指由国家支持和管理的文化活动,而文化市场体制则是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文化市场。

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根本

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根本

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根本全面推进胶州地税文化建设胶州市地税局党委书记局长辛丕吉党的十六大曾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柱,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近年来,胶州市地税局在省、市局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根本,以学习贯彻《青岛市地税文化理念》为基础,构建起以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为内涵,以“一个中心”、“两个原则”、“三项内容”、“四条途径”为地税文化框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文化建设成果。

本文就胶州地税文化内涵,思想政治工作与地税文化建设内在关联,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根本、全面推进地税文化建设进行了基本探讨。

一、胶州地税局开展地税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胶州地税文化是我局干部职工在长期的税收实践中所创设的独具地税特色的行业文化。

是胶州干部职工围绕“凝心聚力献税收、开拓创新争一流”一个中心,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念、人文理念、治税思想、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工作技能、行为规范”等文化和行为现象的总和。

胶州地税文化可分为三项内容:一是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反映胶州地税文化建设的物态载体,包括实物、书面数据、照片、宣传图片、文化栏、标语等;二是制度文化,主要是指保证地税工作正常运行的行为准则,包括所制订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及规章制度;三是精神文化,主要是通过核心价值观念和地税文化理念的熏陶,机关、科室(所)或干部个人所表现出的有形或无形的精神观念和目标理想,如机关文化、科室文化、个人文化理念等,精神文化是胶州地税文化的精髓,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

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与加强地税文化建设之间存在的内在必然联系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胶州地税局党委深刻认识到,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决不是可有可无,无所作为,而是必不可少,大有作为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建设地税文化的根基、是构建和谐地税的根本。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系列教材发布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系列教材发布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系列教材发布林波【期刊名称】《《WTO经济导刊》》【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1页(P83)【作者】林波【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企业社会责任基础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社会责任的理论、实践和管理,为MBA项目开设企业社会责任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既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进步,也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史上的重要一刻。

”2013年3月12日,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赵纯均教授在《企业社会责任基础教材》发布会上说。

该教材集合了中国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机构的力量,本刊副社长殷格非也参与了编写工作。

发布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黄群慧研究员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国资委、国土资源部、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全球契约中国网络、中国黄金集团、中国三星、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中国民生银行、北京工商大学等机构的嘉宾,中外企业代表和MBA学员代表1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教材主编、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局局长彭华岗介绍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系列教材》的编制背景、发展进程以及主要成果。

彭华岗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企业发展的基础,现在企业管理者需要学习企业社会责任知识,树立责任理念体系,推动社会责任实践。

组织出版《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系列教材》,是为了与关心、致力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事业的所有人士分享专业知识和技能,共同建设和谐中国、美丽中国。

赵纯均介绍,和国际上MBA的发展状况相比,国内MBA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起步比较晚,但是起点比较高。

早在2005年的时候,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在年会上就强调了,我们企业要担负起社会责任。

2009年5月,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做出决定,修订了《关于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若干基本要求》,并在该文件中明确规定了:MBA教育项目的课程设置、教育环节和课程内容中应当包含有企业社会责任和商业伦理教育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明确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治乱减负是整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治乱减负已在企业、在社会深入人心,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肯定,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赢得广大企业和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如何推动企业治乱减负工作取得新突破,如何树立新的思想观念、实现治理整顿工作的转变,如何实现标本兼治,需要更多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试论企业治乱减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就是事物发展变化合乎逻辑或规律。

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的发展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从广义上讲,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等多方面的和谐;也包括党与各种社会组织的关系等。

一个社会的和谐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而经济发展的自身也需要和谐。

企业治乱减负的目的是就是为了使经济和谐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最终构建和谐社会。

企业治乱减负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直接关系到企业和群众的切身利益。

治理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代表了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且是遏制腐败滋生的治本措施,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先进文化的发展,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最终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企业治乱减负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清理收费项目,减轻企业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规范政府的施政行为和服务行为,有助于建立和完善经济监督机制,为企业创造长效、宽松的发展环境,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一、企业治乱减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以及各种乱检查、乱评比,严重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加重了企业的负担,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障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破坏了经济发展和投资环境,打破了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制度,保护了部门和地方的一些不正当利益,不利于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符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并成为滋生腐败的土壤和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

从企业到社会,从地方到中央,要求全面治理和遏制“三乱”行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使不同所有制经济有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创造公平和谐的发展环境,已经形成全社会的呼声,代表了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的意愿。

(一)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发展生产力,优化地区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地区竞争机制,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构建稳定和谐社会,是深入开展治乱减负工作的认识基础。

十年来的企业治乱减负工作实践表明,治理“三乱”成效明显的地区,企业发展有活力,招商引资有成果,对外开放有成效。

反之,企业负担重,“三乱”问题举报多,外商留不住,外资引进难,经济发展慢。

抓好企业治乱减负工作,对改善地区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地区竞争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良好效果,已经形成企业治乱减负工作的一个明显特点。

因此,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企业治乱减负工作实践中,都能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来看待企业治乱减负工作,把提高服务意识,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摆在突出位置,把治乱减负工作纳入改善地区经济发展环境的总体部署,作为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快速发展的一项重大措施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和谐社会,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推进企业治乱减负工作不断深入,充分体现了企业治乱减负工作的社会作用和服务价值。

(二)树立为企业服务的观念,强化政府服务意识,为企业营造良好健康的环境而服务。

有些地区从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营造稳定和谐社会出发,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企业改革,围绕发展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企业与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在强化政府行政管理服务意识,加强行政规范管理和制度建设,建立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实施企业税外负担调查审计等方面,研究实施企业治乱减负新的工作模式。

(三)企业治乱减负是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环境的必然要求十年来的企业治乱减负工作实践表明,企业治乱减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环境的必然要求,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是整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是整治腐败根源、促进党风廉正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

它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而且是一项政治工作。

不是一个部门能全部完成的工作,而是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党、政部门共同努力、职能部门互相配合,共同完成的艰巨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展企业治乱减负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二、企业治乱减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愈演愈烈,企业负担不堪重负,严重干扰企业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助长了不正之风,损害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关系的实际情况,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治理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等问题的决定》(中发[1997]14号)。

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关心、参与下,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各级减轻企业负担领导机构的共同努力,遏止了“三乱”现象愈演愈烈的势头,解决了一批企业和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企业的各种不合理负担得到明显减轻,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企业治乱减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领导下,国务院减负办组织各地区和有关部门,经过调查摸底、宣传动员、“切一刀”、全面清理、专项治理、整章建制和创新发展等阶段,企业治乱减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有效地遏止了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行为。

取消了一大批不符合中央规定的向企业收取的各种收费和摊派项目。

据统计,截止2007年底,全国通过各项专项治理,共取消不合理收费10万余项,涉及金额2856亿元。

其中,部际联席会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项目涉及金额约1490亿元;各地政府宣布取消的项目涉及金额约1366亿元。

(二)为国有企业三年脱困做出积极贡献。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的目标,把治乱减负作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的重要措施,开展专项治理工作。

组织制定对企业实施改革改组改造过程中的有关收费实行减免的政策,开展整顿电价秩序,整顿规范铁路、公安、交通等重点部门收费的工作,指导工商、税务、环保、建设、质量技监、水利、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加强对本系统涉企收费的监管,规范执法行为。

各地党委、政府把减轻企业负担工作开始作为推动地方企业改革,改善企业外部经营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一项重大措施提上了重要日程。

不少企业通过“治乱”出现了扭亏为盈的局面。

(三)努力为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发展优化经营环境。

下发了《关于治理向乡镇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和各种摊派等问题的通知》、《乡镇企业负担监督管理办法》、《乡镇企业治乱减负工作手册》、《关于制止向外商投资企业乱收费的通知》、《关于治理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等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规定,组织开展对各类所有制企业的违规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有力地遏制了影响乡镇企业、中小企业以及非公企业发展的各种乱收费和侵害企业权益现象愈演愈烈的势头。

(四)治理向机动车辆乱收费和整顿道路站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起草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治理向机动车辆乱收费和整顿道路站点等问题的通知》,制定了部际联席会议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的实施意见,组织实施从源头上开展对公路“三乱”的专项治理。

截止2007年底,全国取消车辆收费涉及金额223亿元;撤消道路站点2889个,其中收费站1606个,检查站和非法站点1283个。

(五)有力支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顺利开展。

按照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组织开展了制止乱检查、乱评比、乱培训,中介服务乱收费,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资金、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集成电路卡(IC)、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等规范收费,禁止利用准入、准销、准用等封锁市场的手段向企业乱收费等问题的专项治理整顿并取得良好效果。

(六)充分发挥了促进党风廉正建设和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有效地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2003年以来,国务院减负办按照中纪委监察部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中指定牵头负责的分工任务,认真组织开展专项治理整顿工作,有效地遏止了行政人员中存在的执法不公、乱收费、乱罚款、吃拿卡要和刁难企业等行为,查处了一大批企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对减少摩擦、缓解矛盾、构建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整顿和规范行业不正之风工作的顺利进行。

截止2007年底,全国共查纠涉企乱收费案件2万余起,党纪、政纪处分3万余人,涉企乱收费问题明显减少,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与时俱进,求实创新,是开拓企业治乱减负工作新局面的指导方针。

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不断赋予企业治乱减负新的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需要减负工作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治理整顿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开拓工作的新局面。

(一)坚持从源头预防和治理“三乱”的工作方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治乱减负工作新思路企业治乱减负工作越深入,面临的课题和难题就越多,深层次问题也就显现出来,情况比较复杂,利益格局更加多元化和多样化,给企业治乱减负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为开拓企业治乱减负工作的新局面,近年来,各级减负工作机构在工作中,逐步尝试实现工作的五个转变。

一是工作方式由治标向治本转变,从侧重遏制,走上标本兼治、加大治本力度的轨道;二是工作范围由主要面向国有企业向各种所有制企业转变,并且部分内容开始由企业向社会转变;三是工作重点由全面清理、专项治理向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服务,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和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方面转变;四是工作方法由主要以行政手段为主向制度化、法制化方向转变;五是工作目标由减轻企业不合理负担向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转变。

各地工作在上述不同程度的转变中,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治乱减负制度的创新和发展。

(二)企业治乱减负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当前形势下企业治乱减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违规收费现象仍然存在,而且渠道更为隐蔽手段更为巧妙;乱检查、乱评比、乱培训等问题仍比较突出;社会团体、中介机构还普遍存在不规范的服务和收费行为;质监、消防、卫生、工商等部门重复检查、重复收费、过高收费侵害了企业的合法权益;企业对公安、交通等部门乱罚款问题反映强烈,公路“三乱”现象时有发生;害怕打击报复,企业维权仍存顾虑;从根本上解决“三乱”问题的法制机制还不健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