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 化学平衡图像问题-2017年高考二轮核心考点化学(附解析)$776001

合集下载

化学平衡常见图像分析完整版

化学平衡常见图像分析完整版

化学平衡常见图像分析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化学平衡常见图像分析化学平衡图像问题的综合性强,思维难度大,是许多学生感到困难的题型之一。

化学平衡图像题的特征是以图像的形式将一些相关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形象直观的曲线表示出来,把习题中的化学原理抽象为数学问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曲线的数学意义和化学意义之间对应关系的分析、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化学平衡常见图像及其分析图像I:图像分析:(1)若a、b无断点,则平衡移动肯定是改变某一物质的浓度导致。

(2)若a、b有断点,则平衡移动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所导致:①同时不同程度地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②改变反应体系的压强;③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

(3)若平衡无移动,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所导致:①反应前后气体分子个数不变;②使用了催化剂。

(4)若在的上方,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在的上方,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图像II:图像分析:(1)由曲线的拐点作垂直于时间轴(t线)的垂线,其交点即为该条件下达到平衡的时间。

(2)由达到平衡的时间长短,推断与、与的相对大小(对于此图像:、)。

(3)由两平衡时,不同p、T下的量的变化可判断纵坐标y代表的物理量。

图像III:图像分析:(1)固定温度T(或压强p),即作横坐标轴的垂线,观察分析图中所示各物理量随压强p(或温度T)的变化结果。

(2)关键是准确判断所作垂线与原温度(或压强)曲线的交点的纵坐标。

(3)y可以是某物质的质量分数、转化率、浓度、浓度比值、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等。

图像IV:图像分析:(1)温度为点为化学平衡点。

(2)温度段是随温度(T)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产物的浓度增大或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

(3)温度段是随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的结果。

二、解答化学平衡图像问题的技巧在解答化学平衡图像问题时,要注意技巧性方法的应用。

1、“先拐先平,数值大”:在含量—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则先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说明该曲线的温度较高或压强较大;2、“定一议二”:在含量—温度(或压强)曲线中,图像中有三个变量,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因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只适用于外界“单因素”的改变,导致的平衡移动的分析),即确定横坐标所示的量后,讨论纵坐标与曲线的关系或确定纵坐标所示的量后(通常作一条横坐标的垂线),讨论横坐标与曲线的关系。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超详细版)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超详细版)

A. P1>P2,n<3 C. P1<P2,n>3
B. P1< P2,n= 3 D. P1>P2,n>3
C%
a
P1
b
P2
时间
精选课件
17
08高考理Ⅰ—11
已知:4NH3(g) + 5O2(g) 4NO(g) + 6H2O(g),
△H = —1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
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 确的是( C )
t1
t2 t 高温度 b. 增大压强。根
根据反应方程式,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
向移动,与图示相符;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
应方向移动,与图示不相符。故此题中引起
平衡移动的因素是升精高选课件温度。
9
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 有如下图所示的变化,请分析t1时的改变 因素可能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H >0的反应过程。若使a曲线变为b曲线,可采取 的措施是( A D )
A、加入催化剂 B、增大Y的浓度 C、降低温度 D、增大体系压强
精选课件
16
例4 在同一温度时,压强分别为P1、P2的条件下, A(g)+2B(g) nC(g)的反应体系中,C的百分含量与时
间t,压强P1、P2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 是( C )
2、该反应正向是:啊
(吸、放)热反应。
啊气体物质的量
(增大、减小)的反应。
精选课件
11
三、某物质的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时间-温度(或压强)图:
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
A

高三化学重难点强化训练:化学平衡图像(word版含答案)

高三化学重难点强化训练:化学平衡图像(word版含答案)

化学平衡图像知识归纳化学平衡图像基本分析方法(1)认清坐标系,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勒夏特列原理挂钩。

(2)紧扣可逆反应的特征,看清正反应方向是吸热还是放热、体积增大还是减小、不变、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加或生成等。

(3)看清速率的变化及变化量的大小,在条件与变化之间搭桥。

(4)看清起点、拐点、终点,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

(5)先拐先平。

例如,在转化率一时间图上,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变化的温度高、浓度大、压强高。

(6)定一议二。

当图象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常见的化学平衡图象以反应mA(g)+nB(g)pC(g)+qD(g),m+n>p+q且△H>0为例(1)v—t图象(2)c——t图象(3)c——p(T)图象图像问题解题技巧(1)看图象:一看轴,即纵、横坐标的意义;二看点,即起点、拐点、交点、终点;三看线,即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四看辅助线,即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等;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转化率变化、物质的量的变化等。

(2)依据图象信息,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可逆反应的特征:吸热还是放热,气体计量数增大、减小还是不变,有无固体或纯液体参加或生成等。

(3)先拐先平:在化学平衡图象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先达到平衡,可能是该反应的温度高、浓度大、压强大或使用了催化剂。

(4)定一议二:勒夏特列原理只适用于一个条件的改变,所以图象中有三个变量时,先固定一个量,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例题精讲例1、在体积均为1.0L的量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的碳粉,再分别加入0.1molCO2和0.2molCO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CO 2(g)+c(s)2CO(g)达到平衡,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浓度c(CO2)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CO2(g)+c(s)2CO(g) △S>0、△H<0B.体系的总压强P总:P总(状态Ⅱ)>2P总(状态Ⅰ)C.体系中c(CO):c(CO,状态Ⅱ)<2c(CO,状态Ⅲ)D.逆反应速率V逆:V逆(状态Ⅰ)>V逆(状态Ⅲ)【答案】BC【考点定位】考查熵变、焓变、勒夏特列原理、等效平衡知识。

高考真题化学分类难点:专题15 平衡原理综合应用

高考真题化学分类难点:专题15 平衡原理综合应用

专题15 平衡原理综合应用2017年化学高考题1. 【2017年高考全国卷II】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

回答下列问题:(1)正丁烷(C4H10)脱氢制1-丁烯(C4H8)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C4H10(g)C4H8(g)+H2(g)ΔH1已知:②C4H10(g)+1/2O2(g)C4H8(g)+H2O(g)ΔH2=-119 kJ·mol-1③H2(g)+ 1/2O2(g)H2O(g)ΔH3=-242 kJ·mol-1反应①的ΔH1为kJ·mol-1。

图(a)是反应①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x0.1(填“大于”或“小于”);欲使丁烯的平衡产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填标号)。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增大压强D.降低压强(2)丁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催化剂),出口气中含有丁烯、丁烷、氢气等。

图(b)为丁烯产率与进料气中n(氢气)/n(丁烷)的关系。

图中曲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降低的原因是。

(3)图(c)为反应产率和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副产物主要是高温裂解生成的短碳链烃类化合物。

丁烯产率在590 ℃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590 ℃之后,丁烯产率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答案】(1)123小于AD(2)氢气是产物之一,随着n(氢气)/n(丁烷)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3)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丁烯高温裂解生成短链烃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盖斯定律和化学平衡知识的应用。

本题给出了3个图象,图象信息量比较大,正确分析图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试题时要根据图象作出正确判断,从图(a)中要看出在温度相同时,改变压强对平衡转化率的影响;从图(b)中要看出在达到平衡之前,丁烯产率逐渐增大,但达到平衡后再增大n(氢气)/n(丁烷),平衡逆向移动,丁烯产率降低;从图(c)中要看出590 ℃前后产率的变化情况,并结合第(3)问中副产物是高温裂解生成的短链烃类,分析丁烯产率随温度变化的原因。

专题15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图像题的分析(解析版)

专题15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图像题的分析(解析版)

专题15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图像题的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题是化学试题中的一类特殊题型,其特点为图像是题目的主要组成部分,把所要考查的化学知识寓于图中曲线上,具有简明、直观、形象的特点。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题分析方法如下。

1.看图像(1)看面,弄清楚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含义;(2)看线,弄清楚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3)看点,弄清楚曲线上点的含义,特别是曲线上的折点、交点、最高点、最低点等;(4)看辅助线,作横轴或纵轴的垂直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等);(5)看量的变化,弄清楚是物质的量的变化、浓度的变化,还是转化率的变化。

2.想规律如各物质的转化量之比与化学计量数之比的关系,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与化学计量数之比的关系,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以及反应达到平衡时,外界条件的改变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等。

3.作判断利用有关规律,结合图像,通过对比分析,作出正确判断。

例1.(2022·河南·高一期中)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反应2A(g)+xB(g)2C(g),反应体系中某物质的浓度c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中曲线甲、乙所示,已知x为整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3B .曲线乙表示的是物质A 在反应进程中的浓度变化C .10~30min 内v(C)=0.05mol·L -1·min -1D .c 点对应物质的浓度与d 点对应物质的浓度相等【答案】A【解析】A .由分析可知x=3,A 正确;B .由分析可知曲线乙表示的是物质C 在反应进程中的浓度变化,B 错误;C .10~30min 内,-1-1(B)=(2-1)mol L =1mol L c ⋅⋅∆,-1-11mo/L v(B)==0.05mol L 20min ⋅,v(B):v(c)=3:2,则-122v(c)=v(B)=0.05mol L 33⨯⋅,C 错误;D .由图可知c 对应物质的浓度为1.6 mol·L -1,d 点对应物质的浓度为0.6 mol·L -1,D 错误;故选A 。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知识点专题解析7---化学平衡图像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知识点专题解析7---化学平衡图像
2 / 10
体积增大的反应。 ③图Ⅲ说明了条件改变对化学平衡不产生影响,a 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或该反应是反 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a 是增大压强。 (3)百分含量(或转化率)—压强—温度图像
如上图中确定压强为 105 Pa 或 107 Pa,则生成物 C 的百分含量随温度 T 的升高而逐渐 减小,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再确定温度 T 不变,做横坐标的垂线,与压强线出现 两个交点,分析生成物 C 的百分含量随压强 p 的变化可以发现,压强增大,生成物 C 的百分含量增大,说明正反应是气体总体积减小的反应。
2.已知某可逆反应 mA(g)+nB(g) pC(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图表示在不同 反应时间 t 时,温度 T 和压强 p 与反应物 B 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φ(B)]的关系曲线, 由曲线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7 / 10
A.T1<T2,p1>p2,m+n>p,放热反应 B.T1>T2,p1<p2,m+n>p,吸热反应 C.T1<T2,p1>p2,m+n<p,放热反应 D.T1>T2,p1<p2,m+n<p,吸热反应 答案 D 解析 由“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对比①②可知 T1>T2,对比②③可知 p2>p1。对 比①②,由 T2 升高到 T1,φ(B)减小,说明升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向为吸 热反应;对比②③,由 p1 加压到 p2,φ(B)增大,说明加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 以逆向为缩体,即 m+n<p。 3.符合图 1、图 2 的反应是( )
判断平衡移动方向,根据 v′正、v′逆的相对大小;判断改变的哪种外界条件,根据改 变条件的那一时刻 v′正、v′逆的变化,若 v′正或 v′逆有一个在原平衡未变则为改变的
1 / 10
浓度;若两个都发生了“突变”,则为改变的温度或压强;若两个都发生了“突变” 且仍然相等,则为加入催化剂或等体反应改变压强。 (2)百分含量(或转化率)—时间—温度(或压强)图像

化学平衡图像题例析 (带答案)

化学平衡图像题例析 (带答案)

十类化学平衡图像题例析化学平衡图像题,一是以时间为自变量的图像;二是以压强或温度为自变量的图像。

从知识载体角度看,其一判断化学平衡特征;其二应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平衡移动过程;其三逆向思维根据图像判断可逆反应的有关特征;其四综合运用速率与平衡知识进行有关计算。

解题关键一是读图,弄清图像含义,通过观察弄清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及单位;搞清特殊点的意义,如坐标轴的“0”点,曲线的起点、终点、交叉点、极值点、转折点等;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如斜率大小、升降。

二是识图,进行信息提取,挖掘隐含信息、排除干扰信息、提炼有用信息,在统摄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用数据计算。

三是用图,联想化学原理解答问题。

1. 以速度-时间(v-t)图像计算平衡浓度例1 在容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X、Y气体各2mol,发生可逆反应:X(g)+2Y(g) 2Z(g),并达平衡,以Y的浓度改变表示的反应速度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Y的平衡浓度表达式正确的是(式中S是对应区域的面积)()A、2-S aobB、1-S aobC、2-S abdoD、1-S bod解析根据v-t曲线计算反应物的平衡浓度,初看题目似乎无从下手,若静心思考,从定义出发,Y减少的浓度△C Y=vt,随着反应进行,逆反应同时生成部分Y,因此Y的平衡浓度为初始浓度与消耗浓度之差。

瞬时速率与时间的乘积即为微小矩形的面积,累积计算则Y 减少的浓度表示为S aobd,Y增加的浓度表示为S obd,则Y的平衡浓度表示为:1-(S aodb-S obd)=1-S aob,故选B。

2. 以v-t图像描述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例2 已知合成氨的反应为:N2+3H22NH3; △H=-92.4KJ/mol,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现升高温度使平衡发生移动,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正、逆反应速率(v)变化的是()解析此题易误选D,以为逆反应速率升高了正反应速率必然降低,其实升高温度放热、吸热方向的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吸热反应增大的幅度大,因此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合成氨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应选C。

知识讲解—化学平衡图像(基础)

知识讲解—化学平衡图像(基础)

高考总复习化学平衡图像图像题是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部分的重要题型。

这类题可以全面考查各种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综合性。

该类题型的特点是:图像是题目的主要组成部分,把所要考查的知识寓于坐标曲线上,简明、直观、形象,易于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比能力和推理能力。

当某些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反应速率或有关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百分含量、转化率等)就可能发生变化,反映在图像上,相关的曲线就可能出现渐变(曲线是连续的)或突变(出现"断点")。

解答化学平衡图像题必须抓住化学程式及图像的特点。

析图的关键在于对“数”、“形” 、“义” 、“性”的综合思考,其重点是弄清“四点”(起点、交点、转折点、终点)及各条线段的化学含义,分析曲线的走向,发现图像隐含的条件,找出解题的突破口。

一、解答化学平衡图像题的一般方法:化学平衡图像题,一是以时间为自变量的图像;二是以压强或温度为自变量的图像。

从知识载体角度看,其一判断化学平衡特征;其二应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平衡移动过程;其三逆向思维根据图像判断可逆反应的有关特征;其四综合运用速率与平衡知识进行有关计算。

①确定横、纵坐标的含义。

②分析反应的特征:正反应方向是吸热还是放热、气体体积是增大还是减小或不变、有无固体或纯液体物质参与反应等。

③分清因果,确定始态和终态;必要时可建立中间态以便联系始、终态(等效模型)。

④关注起点、拐点和终点,分清平台和极值点,比较曲线的斜率,把握曲线的变化趋势,抓住“先拐先平数值大”。

⑤控制变量:当图像中有三个变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⑥最后检验结论是否正确。

二、常见化学平衡图像归纳:例:对于反应mA (g)+nB (g)pC (g)+qD (g),若m+n>p+q且ΔH>0。

1.v-t图像2.v-p(T)图像3.c-t图像4.c-p(T)图像类型一:速率-时间的图像例1.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D.同一反应物在平衡态Ⅰ和平衡态Ⅱ时浓度不相等从图像可看出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v正突然增大,v逆当时不变,而后才增大,应该是增大反应物浓度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5 化学平衡图像问题-2017年高考二轮核心考点化学题型介绍: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是高考常考题型,一般考查速率(浓度)—时间图像、含量(转化率)—时间—温度(压强)图像、恒温线(或恒压线)图像等。

图像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在解题过程中也有着重要作用,可以将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图像,然后进行解决。

高考选题:【2016年高考四川卷】一定条件下,CH 4与H 2O(g)发生反应:CH 4(g)+H 2O(g)CO(g)+3H 2(g),设起始24)()(n H O n CH =Z ,在恒压下,平衡时ϕ (CH 4)的体积分数与Z 和T (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焓变△H>0B .图中Z 的大小为a>3>bC .图中X 点对应的平衡混合物中24)()(n H O n CH =3D .温度不变时,图中X 点对应的平衡在加压后ϕ (CH 4)减小 【答案】A解题技巧: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题的基本分析方法(1)认清坐标系,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勒夏特列原理挂钩。

(2)紧扣可逆反应的特征,看清正反应方向是吸热还是放热、体积增大还是减小、不变、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加或生成等。

(3)看清速率的变化及变化量的大小,在条件与变化之间搭桥。

(4)看清起点、拐点、终点,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

(5)先拐先平。

例如,在转化率一时间图上,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变化的温度高、浓度大、压强高。

(6)定一议二。

当图象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2、突破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题的“三种”手段(1)从“断点”着手当可逆反应达到一种平衡后,若某一时刻外界条件发生改变,都可能使速率-时间图像的曲线出现不连续的情况,即出现“断点”。

根据“断点”前后的速率大小,即可对外界条件的变化情况作出判断。

(2)从“拐点”入手同一可逆反应,若反应条件不同,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也可能不同,反映到图像出现“拐点”的时间也就有差异。

根据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即可判断出温度的高低、压强或浓度的大小及是否使用催化剂。

(3)从曲线的变化趋势着手对于速率-温度(或压强)图像,由于随着温度逐渐升高或压强逐渐增大,反应速率会逐渐增大,因此图像上出现的是平滑的递增曲线。

根据温度或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可以判断速率曲线的变化趋势。

需要注意的是:①温度或压强的改变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是一致的,即要增大都增大,要减小都减小,反映到图像上,就是v(正)、v(逆)两条曲线的走势大致相同;②分析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只能分析达到平衡之后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

高频考点一:浓度(速率)—时间图像【典例】【百强校·2016届静海一中下学期开学考】有A、B、C三种气体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g)+ B(g)2C(g)B.若将初始投放的物质浓度增至原来的2倍,则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不变C.若第4 min 时降低温度,到7 min时达到了新的平衡,则此反应的ΔH<0D.反应在前3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 (A) =0.31mol·L-1·min-1【答案】D考点:重点考查化学反应平衡与勒夏特列原理。

【考点揭秘】浓度图像注意转折点(达到平衡)的时刻相同,各物质浓度变化的内在联系及比例符合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速率图像注意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判断平衡移动方向,与上一时刻进行比较,可以判断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

高频考点二:含量(转化率)—时间——温度(压强)图像【典例】【黑龙江牡丹江一中2016届10月月考】可逆反应aA(g)+bB(s)cC(g)+dD(g),其他条件不变,C的物质的量分数和温度(T)或压强(P)关系如图,其中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使用催化剂,C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加C.化学方程式系数a>c+d D.根据图像无法确定改变温度后平衡移动【答案】A【名师揭秘】这种图像的折点表示达到平衡的时间,曲线的斜率反映了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确定T(p)的高低(大小),水平线高低对应平衡移动方向。

高频考点三:恒温线(或恒压线)图像【典例】【2016届江苏苏北四市一模】利用CO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反应如下:CO(g)+2H2(g)═CH3OH(g).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1:2充入CO和H2,测得平衡混合物中CH3OH的体积分数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H<0,且p1<p2B.反应速率:ν逆(状态A)>ν逆(状态B)C.在C点时,CO转化率为75%D.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不同量的CH3OH,达平衡时CH3OH的体积分数不同【答案】C考点:考查了化学平衡图像的相关知识。

【名师揭秘】该图像中有两个变量,采用“定一议二”的方法,此题的另外一个关键点事做一条垂直的辅助线,及恒温条件下分析压强的变化。

高频考点四:速率、平衡综合图像【典例】【百强校·2016届吉林一中第六次月考】对于反应N 2(g)+3H 2(g)2NH 3(g) ΔH<0,下列研究目的和示意图相符的是 ( )【答案】C1.【2015四川理综化学】一定量的CO 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 2(g)2CO(g)。

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气体分压(P 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550℃时,若充入惰性气体,ʋ正,ʋ逆 均减小,平衡不移动B .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 2的转化率为25.0%C .T ℃时,若充入等体积的CO 2和CO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 .925℃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 P =24.0P 总 【答案】B2.【2015江苏化学】在体积均为1.0L 的量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的碳粉,再分别加入0.1molCO 2和0.2molCO 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CO 2(g)+c(s)V 2O 5△ 高温、高压催化剂浓硫酸Δ18催2CO(g)达到平衡,平衡时CO 2的物质的量浓度c(CO 2)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CO 2(g)+c(s)V2O5△高温、高压催化剂浓硫酸Δ180℃催化剂充电放电催化剂Δ放电充电2CO(g) △S>0、△H<0B.体系的总压强P总:P总(状态Ⅱ)>2P总(状态Ⅰ)C.体系中c(CO):c(CO,状态Ⅱ)<2c(CO,状态Ⅲ)D.逆反应速率V逆:V逆(状态Ⅰ)>V逆(状态Ⅲ)【答案】BC3.【2015上海化学】已知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其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热效应B.加入催化剂,可提高H2O2的平衡转化率C.H2O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H2O2 → H2O + O2 + Q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答案】D4.【2015安徽理综化学】汽车尾气中,产生NO的反应为:N2(g)+O2(g)2NO(g),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N2(g)和O2(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下图曲线a表示该反应在温度T下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条件改变时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温度T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12 10)(4c ccB.温度T下,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C.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D.若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可判断该反应的△H<0【答案】A5.【2015北京理综化学】(12分)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

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

其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3)反应Ⅱ:2H2SO4(l)=2SO2(g)+O2(g)+2H2O(g) △H=+550kJ/mol它由两步反应组成:i.H2SO4(l)=SO3(g) +H2O(g) △H=+177kJ/molii.SO3(g)分解。

L(L1、L2),X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

下图表示L一定时,ii中SO3(g)的平衡转化率随X的变化关系。

①X代表的物理量是。

②判断L1、L2的大小关系,并简述理由:。

【答案】(3)①压强②L2>L1 2SO3(g)= 2SO2(g)+O2(g)△H=+196kJ/mol,压强一定时,温度升高,平衡转化率增大6.【2015广东理综化学】(16分)用O2将HCl转化为Cl2,可提高效益,减少污染,(2)新型RuO2催化剂对上述HCl转化为Cl2的总反应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①实验测得在一定压强下,总反应的HCl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a HCl—T曲线如图12,则总反应的△H 0 ,(填“>”、“﹦”或“<”);A、B两点的平衡常数K(A)与K(B)中较大的是。

②在上述实验中若压缩体积使压强增大,画出相应a HCl—T曲线的示意图,并简要说明理由:。

③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a HCl的有。

A、增大n(HCl)B、增大n(O2)C、使用更好的催化剂D、移去H2O (3)一定条件下测得反应过程中n(Cl2)的数据如下:计算2.0~6.0min内以HCl的物质的量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以mol·min-1为单位,写出计算过程)。

(4)Cl2用途广泛,写出用Cl2制备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2) ①<;K(A);②见右图增大压强,平衡右移,ɑHCl增大,相同温度下,HCl的平衡转化率比之前实验的大。

③B、D(3)解:设2.0~6.0min时间内,HCl转化的物质的量为n,则2HCl(g) + 1/2O2(g) == H2O(g)+Cl2(g)2 1n (5.4-1.8)×10-3mol解得n=7.2×10-3mol,所以v(HCl)= 7.2×10-3mol/(6.0-2.0)min==1.8×10-3mol/min(4)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解析】(4)Cl2与石灰乳发生反应制取漂白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了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平衡移动、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比较、化学图像的绘制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