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xx县玉米螟虫测报防治情况总结【可编辑版】

合集下载

县玉米螟虫测报防治情况总结

县玉米螟虫测报防治情况总结

县玉米螟虫测报防治情况总结
一、引言
玉米螟虫是影响我国玉米产量的主要害虫之一,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有效控制玉米螟虫的危害,提高玉米产量,各地纷纷开展了玉米螟虫的测报和防治工作。

本总结将对县玉米螟虫的测报和防治情况进行概述,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二、防治策略
在县玉米螟虫的防治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一是加强监测,及时掌握螟虫发生动态;二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三是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民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

三、监测方法
为了有效监测玉米螟虫的发生动态,县农业部门采取了以下监测方法:一是设置了多个监测点,定期调查螟虫发生情况;二是采用性诱剂和灯光诱捕等方法,提高监测准确率;三是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及时掌握气象信息,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四、防治效果评估
经过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县玉米螟虫的防治效果显著。

根据监测数据,螟虫的种群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玉米产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同时,通过宣传培训,农民的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提升,为今后的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五、展望
虽然县玉米螟虫的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继续努力。

未来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工作,提高预警能力;不断探索新的防治方法和技术,降低防治成本和提高防治效果;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防治技术和经验;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

综上所述,县玉米螟虫的测报和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继续加强和完善。

只有不断提高防治效果,才能更好地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玉米螟虫病虫害防治

玉米螟虫病虫害防治

玉米螟虫病虫害防治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玉米螟虫病虫害给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螟虫病虫害,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农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病虫害种类及特点1. 玉米螟虫玉米螟虫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以玉米的幼苗、叶片和穗部为食,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

幼虫时期,玉米螟虫以蛀食玉米的中空茎为特点,对玉米的生长发育造成较大破坏。

2. 玉米病害玉米病害主要有玉米赤眼病、玉米锈病等。

其中,玉米赤眼病是由赤眼病菌引起的,主要危害玉米的地下茎和地上部分;玉米锈病主要由锈菌引起,通过叶片表面产生孢子,造成玉米叶片上的病斑。

二、防治措施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菌等自然界中存在的生物因素,对玉米螟虫病虫害进行防治。

例如,可以引入天敌蚜茧蜂、天敌菜青虫等来控制玉米螟虫的繁殖和发展。

2. 农艺措施农艺措施包括合理的种植密度、适时的灌溉和施肥、轮作等。

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流行;适时的灌溉和施肥可以提高玉米的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轮作可以打破病虫害的生命周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3.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在选择农药时,应根据病虫害的种类、程度和发生期进行综合考虑。

同时,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合理使用剂量,按照标准操作,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危害。

4. 良好的田间管理良好的田间管理也是防治玉米螟虫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包括及时清除玉米田中的病虫害残体和杂草,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及时补充缺肥和矿物质等。

三、综合防治策略为了更好地防治玉米螟虫病虫害,农民们可以采取综合防治策略。

首先,加强玉米品种选择,选择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品种,提高玉米的抗病虫能力。

其次,结合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根据病虫害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此外,加强田间管理,定期巡查,及时发现病虫害的早期迹象并采取相应措施。

通过以上综合防治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玉米螟虫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保障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为农民增加收益,为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作物病虫害调查总结范文

作物病虫害调查总结范文

一、前言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作物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

为了更好地掌握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我们组织了一次作物病虫害调查活动。

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二、调查内容1. 调查时间:2021年5月至7月2. 调查地点:XX县XX镇3. 调查作物:小麦、玉米、水稻、蔬菜等4. 调查内容:病虫害种类、发生程度、发生规律、防治措施等三、调查结果1. 病虫害种类:调查发现,本次调查的作物中,小麦主要发生纹枯病、白粉病、锈病等;玉米主要发生玉米螟、玉米锈病、纹枯病等;水稻主要发生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蔬菜主要发生霜霉病、白粉病、蚜虫等。

2. 发生程度: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锈病发生程度较重,玉米螟、玉米锈病、纹枯病发生程度较重,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发生程度较重,蔬菜霜霉病、白粉病、蚜虫发生程度较重。

3. 发生规律:病虫害的发生与气象、土壤、栽培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如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锈病的发生与春季雨水较多、气温较高有关;玉米螟、玉米锈病、纹枯病的发生与玉米生长后期高温、高湿有关;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的发生与夏季雨水较多、气温较高有关;蔬菜霜霉病、白粉病、蚜虫的发生与秋季雨水较多、气温较高有关。

4. 防治措施:针对病虫害发生情况,我们提出了以下防治措施:(1)加强农业防治:合理轮作、深翻土地、清除田间杂草,降低病虫害发生基数。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信息素等生物方法,降低病虫害发生。

(3)化学防治:合理选用高效低毒农药,降低农药残留,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结论通过本次作物病虫害调查,我们掌握了XX县XX镇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为今后病虫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病虫害防治意识不足、防治技术不规范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病虫害防治宣传,提高农民防治意识,规范防治技术,确保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 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提高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准确性。

泽普县玉米螟绿色防控试验示范工作总结

泽普县玉米螟绿色防控试验示范工作总结

泽普县玉米螟绿色防控试验示范工作总结作者:阿不都热依木·吾斯曼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6年第02期摘要:近年来,泽普县玉米螟病虫害危害加重,呈多发趋势,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做好玉米螟的防治工作就尤为重要,为此泽普县农技中心组织开展防治玉米螟绿色防控试验示范,总结经验提出更好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泽普县;玉米螟;危害;绿色防控试验示范近年泽普县玉米螟发生危害呈加重趋势,为此泽普县农技中心为了更好的做好玉米螟的防治工作,今年开展防治玉米螟绿色防控试验一个,示范一个,找出更好的防治方法,现将试验、示范总结如下:1 全县种植玉米情况今年泽普县共种植正播玉米5.4万亩。

2 玉米螟防治试验示范试验示范目的:我县为积极探索生物防治玉米螟新技术,筛选防治效果最佳和成本低的化学药剂,在依玛乡建立了2个综合防治技术展示区。

通过建立综合防治技术展示区,带动农民群众防治玉米螟的积极性。

2.1试验:试验地点:依玛乡5村4组试验面积:120亩玉米试验设计:试验设2个处理1个对照试验药剂:主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甲维·杀虫单150ml/亩、14%福奇15 ml/亩、22%阿立卡25ml/亩。

试验时间:2015年6月20日试验调查:(见表1)试验得出结论:二个药剂对比试验,通过两次调查,由表中可以的出,防治效果较好的是甲维·杀虫单,防效其次的是阿立卡。

由此可以得出二种药剂较安全,甲维·杀虫单、阿立卡较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2.2示范:示范地点:依玛乡5村,古勒巴格乡4村,示范面积:260亩示范设计:2处理1对照生物防治技术:绿色防治玉米螟示范区,主要采用赤眼蜂绿色防控技术,在一代玉米螟产卵高峰期6月5日开始释放赤眼蜂,间隔5天,连续释放三次(放蜂时间分别为:6月5日、6月10日、6月15日),调查赤眼蜂防控玉米螟效果。

放蜂时间:6月5日—6月15日示范调查:(见表2)示范得出结论:由调查表可以得出:放赤眼蜂地块防效脚好,适合推广应用,能大大减少药剂使用量,节省劳力,对农作物安全。

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情况汇报【可编辑版】

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情况汇报【可编辑版】

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情况汇报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情况汇报**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情况汇报**县农业局近年来,随着“两迁”害虫的频繁发生,危害日趋加重,给预警和防控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针对当前病虫防治难、成本高、效果差等突出问题,我局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技术,在防控病虫害及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加大投入,完善病虫害防控体系一是建立工作机制。

为保障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局建立了由分管植保的副局长、植保站站长和测报站站长负责规划、指导,各农技站具体抓的专业化防治工作机制。

二是建立防控体系。

组建了以县植保站为中心,以23个乡镇农技站为基点的病虫害专业化防控体系。

工作人员工资及工作经费列入局财政预算,每个基层农技站每年安排了1200元的病虫防治工作经费,每年组织一次全县病虫防治人员专业培训,培养了一支病虫防治专业队伍。

三是完善硬件设施。

为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精准度,我局还注重硬件设施建设,投入5万元为植保站配备了机动喷雾器、摄影机、数码照相机、电脑等设备,每个农技站机动喷雾器配备率达到了100%,为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提供了有利保障。

二、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我局定期向县政府及县分管领导汇报,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县领导多次在全县性会议或电视电话会上安排布置全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

今年我局还与移动公司开通了全县农业短信服务,将病虫防治信息通过短信的方式发送到各乡镇分管农业的领导、村主干以及部分农民手上。

我局还组织技术人员认真编写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技术服务方案》及相关技术资料,利用乡镇墟日以发宣传资料、张贴标语、挂横幅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2万多份,张贴标语46条,横幅23条。

另外我局还通过举办培训班的形式,对参训人员进行病虫防治知识培训,参训人员达1200多人次。

通过大力宣传,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意义及目的逐步深入人心,为下段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喀左县玉米螟发生与防治

喀左县玉米螟发生与防治

喀左县玉米螟发生与防治作者:周海燕来源:《新农业》2019年第09期玉米为喀左县的主要粮食作物,玉米螟已成为危害当地玉米生产的重要害虫,并且呈现中等偏重发生的态势。

严重影响玉米主产区的产量和质量。

一般年份可造成减产10%左右,如果大爆发,会导致玉米损失30%以上,甚至出现绝收。

1 发生特点由于地理位置、地势、气温等生长因素的不同,玉米螟的发生代数也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在喀左县,目前属于两代区,并有向三代发展的趋势。

2 发生条件2.1 气候条件玉米螟的发生需要的气候条件主要是温度和湿度。

玉米螟各虫态发生的适宜温度为15~30℃,相对湿度在60%以上。

喀左县的气候特征为:5~6月相对湿度高,雨水较为充足,该气候条件有利于玉米螟的大暴发。

如果5~6月出现了干旱少雨的气候,不仅能够推迟化蛹期的出现,而且会造成越冬后幼虫大量死亡的趋势。

2.2 越冬基数越冬基数主要影响田间第一代玉米螟的发生。

玉米螟越冬基数的大小与越冬寄生秸秆和穗轴的残有量以及秸秆含有的越冬虫量有密切关系。

近年来,喀左县畜牧业得到迅速发展,同时,人们在电、气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先进,导致秸秆存量增加。

据笔者调查,2014~2017年,喀左县的玉米秸秆存量高于85%,导致玉米螟一代虫表现为中等或中等偏重危害水平。

2.3 玉米螟天敌的数量自然界中,玉米螟存在许多的天敌,包括捕食类和寄生类两种。

如赤眼蜂、蜘蛛、步行甲、草蛉、食卵瓢虫、白僵菌、寄生蝇等,这些天敌对玉米螟的发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在目前植保范围内,投放赤眼蜂是防治玉米螟最常规、最有效的绿色植保措施。

因为赤眼蜂数量大,寄生率很高,从而对玉米螟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

2.4 玉米品种的抗螟性玉米品种中抗螟素含量影响了玉米品种的抗螟性。

而抗螟素的多少,与品种中含糖量、蛋白质含量有密切关系。

因此,生产上应开展相应的抗螟性品种筛选试验,筛选出适宜的品种,从品种上减轻玉米螟的危害。

2.5 玉米种植的生态条件首先,玉米的播种面积影响玉米螟的发生范围;其次,播种时间的不同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早播玉米受一代玉米螟影响,而二代玉米螟主要影响晚播玉米;最后,在玉米的不同生育時期,玉米螟的危害程度也不同。

螟虫田间调查报告总结与反思

螟虫田间调查报告总结与反思

螟虫田间调查报告总结与反思1. 引言螟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更好地了解螟虫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一次螟虫田间调查。

本报告总结了调查过程、结果以及所得到的启示,以期对农业虫害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2. 调查内容和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针对水稻田的螟虫发生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调查内容包括螟虫种类、数量、分布情况以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调查采用定点观察法和随机抽样法相结合,每隔一定距离设置调查点,通过人工抽样进行统计。

3. 调查结果在螟虫田间调查中,我们观察到以下主要结果:3.1. 螟虫种类调查中发现了多种螟虫种类,包括稻纵卷螟、稻纵卷螟、斜纹夜蛾螟等。

不同种类的螟虫在不同地区和生长阶段有着不同的发生规律。

3.2. 螟虫数量调查结果显示,在一定时期内,螟虫数量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变化。

通常在水稻生长期间,螟虫数量逐渐增多,到了成熟期则逐渐减少。

3.3. 螟虫分布情况螟虫的分布主要受到温度、湿度和食物供应等因素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在不同地区和不同部位的水稻田中,螟虫的分布情况有所差异,呈现出一定的集聚性。

3.4. 影响因素调查中发现,螟虫发生与气候条件、田间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温度和湿度是螟虫大量繁殖的主要环境因素,而田间管理措施的合理性则对螟虫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4. 反思和启示通过本次螟虫田间调查,我们深刻认识到了螟虫发生情况的复杂性和影响因素的多样性。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4.1. 采样点选择不够全面本次调查采用了定点观察法和随机抽样法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调查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但是在采样点的选择上,由于时间和人力的限制,可能没有涵盖到所有可能发生螟虫的区域,这可能对调查结果的完整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4.2. 调查指标不够全面本次调查主要针对螟虫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了观察和记录,但对于与螟虫发生相关的环境因素和田间管理措施等因素的调查并不充分。

虫情测报工作总结

虫情测报工作总结

虫情测报工作总结
虫情测报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农业技术,它通过对农田中害虫种类和数量的监测
和预测,帮助农民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保护农作物的生长。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开展了虫情测报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对这项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期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虫情测报工作的重要性。

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是不可
忽视的,一旦发生大面积的虫害,将会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我们要意识到虫情测报工作不仅是一项技术活动,更是一项为农民谋福祉的责任。

其次,我们要加强虫情监测和预测能力。

只有准确了解农田中害虫的种类和数量,才能及时制定防治措施。

因此,我们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红外线摄像头等,提高虫情监测的精度和效率;同时,要加强对害虫生物学特性和生态环境的研究,提高对虫情的预测能力。

另外,我们要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和合作。

农民是虫情测报工作的直接受益者,
他们对农田中的情况了解最为清楚,因此,我们要积极与农民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与他们共同制定防治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给予技术支持和指导。

最后,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虫情测报工作需要较高的
专业知识和技术,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和研究最新的虫情监测技术和防治方法,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要加强团队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总之,虫情测报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农业技术,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加
强虫情监测和预测能力,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和合作,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xx县玉米螟虫测报防治情况总结
年xx县玉米螟虫测报防治情况总结
201X年,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植保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严格按照省、市植保部门的要求,切实加强玉米螟虫预测预报,深入村社农户指导玉米螟虫防治,较好地控制了玉米螟虫危害,确保农户增产增收,现将玉米螟虫发生防治情况总结如下。

一、玉米螟虫发生防治实况
1、发生概况
201X年全县玉米种植40万亩,病虫发生面积1
3.4万亩,防治面积30.3万亩次,挽回损失594
5.0吨,实际损失111
5.0吨,其中:
玉米螟虫发生
9万亩,占
7.2%,防治
9.7万亩次,挽回损失87
5.0吨,实际损失380.0吨,属轻发生年。

2、监测情况
⑴基数情况。

3月19日 22日在诺江镇、民胜镇、春在乡等5个乡镇,共剥查玉米杆1000株,平均百株活虫数 1
1.5头,平均百株活虫数比上年增加
1.5头;越冬幼虫死亡率1
5%,越冬幼虫死亡率比上年降低0.1%。

2)田间调查情况。

5月下旬在新场、广纳、春在、民胜等乡(镇)调查玉米地150块,有虫田
10.5%,虫株率2%,平均
3.1%,百株虫量最高25头,平均
6.5头;6月中旬有虫田1
6.5%,虫株率2%-30%,平均
4.5%,百株虫量最高40头,平均
9.5头,并趋于稳定;7月中下旬(二代)有虫田
8.5%,虫株率
1.5%-12%,平均
6%,百株虫量最高40头,平均
7.6头。

3、田间危害情况。

经田间调查,我县铁佛、广纳、春在、麻石、永安等49个乡(镇)均有发生,发生面积
9万亩,发生田块百株虫量2 40头,平均
7.5头,通过有效防治,挽回玉米螟虫为害损失87
5.0吨,实际损失380.0吨,危害损失控制在3%以内。

4、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今年玉米螟虫发生特点是发生范围广,发生面积少,危害程度轻。

其主要原因是:
一是玉米稿杆在3月底前绝大部份被烧毁,切断了部份虫源、降低了总的虫源基数;二是防治技术水平提高、防治措施得力和农民防
病治虫的意识的提高是导致玉米螟虫为害面积减少,危害程度较轻的重要原因。

二、防控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任务落实到位
为切实控制玉米螟虫在我县发生流行,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县财政局、农业局、工商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玉米病虫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全县玉米病虫防治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开展玉米病虫防治;县植保站采取领导联片,专技人员包点的目标责任制,实行玉米螟虫发生和防治情况周报制度,切实加大督查力度,确保了防治效果。

2、加强监测预警,测报准确及时
一是结合历年我县玉米螟虫发生实况,201X年我站将玉米螟虫列为玉米主要虫害监测对象。

二是根据玉米螟虫发生流行特点,充分发挥铁佛、毛浴、春在、新场、诺江镇等5个监测点作用,采取专业测报与群众测报相结合、系统调查与大面积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实时对玉米螟虫进行田间调查和大面积普查,准确掌握了玉米螟虫在我县发生危害动态。

三是组织专业测报人员200余人次,分片定责,实时深入到铁佛、广纳、民胜、杨柏、诺江镇、新场、三溪、涪阳、麻石等49个乡镇普查,准确掌握了玉米螟虫发生流行动态,摸清了不同品种、不同流行区域发生危害程度,切实提高了我县玉米螟虫监测预警准确率,并及时发布防治信息,为各级党政领导指挥玉米螟虫科学防控提供了有力依据。

3、加强防控指导,防治效率提高
一是宣传带动。

为切实打好以玉米螟虫为主的玉米病虫防治攻坚战,县农业局组织召开了各乡镇分管农业副乡(镇)长、农技站长参加的大春病虫防治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会,对201X年玉米螟虫防控工作作了全面部署。

印发了《xx县201X年大春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及防治预案》、《xx县201X年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技术方案》、《认真抓好玉米钻心虫防治》等植保情报6期,制作电视预报1期,印发宣传资料
1.8万份,下发各乡镇、种粮大户及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并通过电视、宣传专栏、培训会、院户会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发动,确保工作主动。

二是培训引导。

县植保站对植保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201X年大春病虫测报防治技术培训,并组织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各乡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切实指导各地积极开展玉米螟虫统防统治。

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专家现场指导、发放技术明白纸、张贴宣传挂图等方式,把玉米螟虫的严重危害性、表现症状、发生规律、防治的关键技术等知识培训到群众,切实做到了户有一份防控技术明白纸、社有一位防控技术明白人、村有一名技术指导专家,真真实现了户户都有技术明白人。

三是技术配套。

全县玉米病虫总的防治面积达30.3万亩次,在前几年防治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农业措施与化学防治技术相结合的综防配套技术,通过采取冬前耕翻、春后诱杀成虫、狠治一代螟虫、药剂点心等措施,充分发挥全县植保专合组织作用,有效控制了玉米螟虫的危害,同时保护了天敌,防治效果达90%以上。

二○一二年十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