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频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分析

合集下载

差分跳频通信系统抗多音干扰的性能分析

差分跳频通信系统抗多音干扰的性能分析

l 引言
自从美 国 S nes 司成功推 出 了一 种相关跳 频增强 型 adr 公 扩谱 电台( or a dH p i na cdS ra p cu 简称 C r lt opn E hne p dS t m) e e g e e r C E S电台以来 , H S HS C E S技术 已受到广 泛关注 …_ 。C E S 2 H S 』
维普资讯
第 2 3卷
第 2期
信 号 处 理
S GN R0C S I I AL P E S NG
V l2 N . o _ 3. o2
Ap . 0 r 2 07
20 0 7年 4月
差 分 跳 频 通 信 系统 抗 多音 干 扰 的性 能分 析 木
p r r a c H sse wi i a ee t nb e e c smu h b t rta riayfe u n y h p igs s m u d rMT . e o n eo DF y tm t sg l d tc o ysq n ei fm f h n i u c et h n odn r rq e c o pn yt n e J e e
dt t nb eun ea okn s f e o s g a dtco .T epr r a c F u i n m ig( J n WG e ci ysqe c et id t d s l e t n h e om n e D H i m ht ej mn MT )adA N e o l w om h o i e i f n f f o n o a
陈智 一 李少谦 董彬虹
( 电子 科 技 大 学 通 信 抗 干 扰 技 术 国 家 级 重 点 实验 室 成 都 60 5 ) 10 4

跳频通信干扰问题研究

跳频通信干扰问题研究

跳频通信干扰问题研究跳频通信干扰问题研究跳频通信是一种抗干扰性能极强的无线通信技术,它通过快速在不同的频率和时隙间转换来实现传输信息。

跳频通信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和无线局域网(WLAN)等领域,但是在应用中还会遇到一些干扰问题。

一、跳频通信干扰问题跳频通信干扰问题主要是由于不同跳频通信系统之间的“碰撞”造成的。

例如,使用相同频谱段的跳频通信系统在同一区域内工作,它们的序列码可能会在某些时刻重叠,导致通信受到干扰。

此外,天线方向性不同的跳频通信系统可能会相互干扰,因此,在频率上虽然重叠度不高,但是干扰同样会发生。

总之,跳频通信干扰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同频干扰:即不同跳频通信系统在同一频段工作,导致序列码重叠,通信信号被干扰。

2.天线干扰:由于不同跳频通信系统采用不同的天线方向性,它们之间可能会产生相互干扰,这也是跳频通信干扰的主要来源之一。

3.跳频序列干扰:由于序列码长度较短,跳频通信系统之间可能会发生序列码重复,从而干扰通信。

二、跳频通信干扰问题研究方法为了解决跳频通信干扰问题,目前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频率规划:通过合理的频率规划来避免不同跳频通信系统在同一频段工作,以及天线方向性不同的跳频通信系统的干扰。

2.反扰码技术:通过引入反扰码技术来避免不同跳频通信系统的序列码重叠,从而减少跳频序列干扰。

3.码间跳频技术:通过使用码间跳频技术,使得通信信号在不同的通信信道间跳跃,从而增强抗干扰性能。

4.自适应抑制技术:通过采集干扰信号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对干扰信号进行自适应抑制或者自适应干扰消除。

三、结论跳频通信作为一种抗干扰能力非常强的通信技术,其遭受干扰的概率相对较低。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跳频通信也面临着跳频序列干扰、同频干扰、天线干扰等诸多干扰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用合理的频率规划、反扰码技术、码间跳频技术和自适应抑制技术等方法,以提升跳频通信的抗干扰性能和稳定性。

指挥信息系统跳频通信的干扰与反干扰

指挥信息系统跳频通信的干扰与反干扰

指挥信息系统跳频通信的干扰与反干扰指挥信息系统是军事领域中至关重要的通信系统之一,它承载着军队指挥、调度等重要功能,保障了军队的战斗力和作战效果。

跳频通信技术是指挥信息系统中常用的一种通信方式,它具有抗干扰性强、安全性高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被干扰的风险。

跳频通信系统的干扰与反干扰问题对于军事通信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大影响,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指挥信息系统跳频通信的干扰与反干扰问题。

跳频通信技术是一种通过在不同频率上连续变换的方式传输信息的通信技术,它能够有效地抵御外界干扰和窃听。

跳频通信系统在发送端和接收端都采用伪随机序列来确定频率跳转的顺序,使得干扰者难以动态跟踪和捕获通信频率。

由于频率跳转的随机性,使得系统在频谱上的集中性降低,对抗频谱监测和干扰成为一项较为困难的任务。

跳频通信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指挥信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尽管跳频通信技术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但依然难以避免被干扰的风险。

一方面,随着现代电子战技术的不断进步,干扰手段也在不断升级,干扰信号的频率带宽、功率等特性越来越难以检测和抵御。

通信系统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可能出现信道衰落、多径干扰等问题,使得接收端信号质量下降,影响通信效果。

指挥信息系统跳频通信的干扰问题亟待解决。

针对跳频通信系统的干扰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反干扰措施。

对于敌方的有源干扰,可以采用频率捷变技术和多束指向技术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抗干扰能力。

频率捷变技术是指在通信过程中,动态调整跳频序列和频率范围,使得干扰者无法准确获取信号的频率规律,从而降低干扰的效果。

多束指向技术则是指利用多个天线发射和接收信号,同时对不同方向的信号进行处理,增强系统的空间分集和抗干扰性能。

可以采用频谱分析技术和自适应信号处理技术来提高系统的干扰检测和抑制能力。

频谱分析技术可以对周围的电磁环境进行时域和频域的分析,及时发现外部干扰源并加以抑制,保障通信系统的正常工作。

自适应信号处理技术则是指根据实时的通信质量情况对信号进行动态调整和处理,通过控制发射功率、改变调制方式等手段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

跳频通信抗干扰性能分析

跳频通信抗干扰性能分析

FG 引 G 言
现代高技术战争中, 电子对抗环境十分严峻, 要 想保障己方军事通 信 的 安 全 可 靠, 通信系统和装备 必须具有抗干扰能力。世界各国在发展军事通信装 备时, 都非常注重通信抗干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用 以提高军事通信 的 时 效 性、 可 靠 性 和 保 密 性。 国 外 自 !" 世 纪 0" 年 代 起, 就进行了跳频体制的理论和 技术的研究, 5" 年代以来, 美、 英、 法、 以色列等国家 相继成功地研制出实用的跳频电台; 到了 1" 年代 跳
(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系, 辽宁 大连 & $$0"$1 )
!
& & 摘 & 要: 简述了跳频通信的基本原理。针对跳频通信两种主要的干扰方式, 分别对跳频通信系 统的抗干扰能力进行分析, 指出了跳频通信的优势及有待改进的地方, 并提出相应增效措施。对正 确应用跳频通信系统和提高其战斗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跳频; 抗干扰通信; 军事通信
:;< =,>?8@,>? , :;7/A ;BC8D,>? , EF GB>8HI>?
( JIK). ,H F>H,LMB)C,> B>N O,MMP>C(B)C,> Q>?C>IILC>? ,H JB-CB> /BRB- 7(BNIMD ,JB-CB> $$0"$1 , OSC>B )
.>36@0<6 : 2SI KLC>(CK-I ,H T; (,MMP>C(B)C,> C@ NI@(LCUIN. 2SI B>)CVBMMC>? (BKBUC-C)D ,H T; (,M8 MP>C(B)C,> C@ B>B-DWIN H,L )X, KLCMBLD VBM MI)S,N@ ,H T; (,MMP>C(B)C,> ,)SI KLIN,MC>B>(I B>N )SI B@8 KI() XSC(S C@ P>NIL UI))ILMI>) BLI C>NC(B)IN ,@IRILB- P@IHP- MI)S,N@ ), CMKL,RI )SI B>)CVBMMC>? (BKBUC-C8 )D ,H T; (,MMP>C(B)C,> BLI KP) H,LXBLN B) -B@). F) C@ CMK,L)B>(I H,L P@ ), IYIL) )SI UB))-I IHHC(CI>(D B>N CMKL,RI )SI UB))-I IHHI()CRI>I@@ ,H T; (,MMP>C(B)C,> @D@)IM@. C82 D5@E3 : TLIZPI>(D S,KKC>? ( T; ) ;7>)CVBMMC>? (,MMP>C(B)C,> ;[C-C)BLD (,MMP>C(B)C,> 频电台已 成 为 世 界 各 主 要 国 家 的 主 要 军 事 通 信 装 备, 并广泛用于战场无线电通信中, 替代了原有的常 规电台。 跳频电台日益成为现代军事战术通信中应用最 广泛的通信工具之 一, 对跳频通信的研究也成为军 事通信研究热点。 本 文 针 对 不 同 干 扰 方 式, 对跳频 通信抗干扰能力进行研究, 并提出相应的增效措施。

指挥信息系统跳频通信的干扰与反干扰

指挥信息系统跳频通信的干扰与反干扰

指挥信息系统跳频通信的干扰与反干扰一、跳频通信系统的干扰方式1.频率扫描干扰频率扫描干扰是指敌方通过扫描一定的频率范围,在通信频段范围内进行频率扫描,以识别目标跳频通信信号并对其进行干扰。

这种干扰方式通过扫描整个频段,可以发现跳频通信信号的跳变规律,有可能在跳变间隙内进行干扰,从而影响通信系统的正常通信。

2.信号屏蔽干扰信号屏蔽干扰是指敌方通过发射大功率的宽带白噪声信号,遮蔽目标跳频通信信号,使其无法被接收端正常解调。

这种干扰方式通过屏蔽目标信号的接收,使得通信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严重影响了指挥信息的传递和作战指挥的效果。

针对以上干扰方式,跳频通信系统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反干扰技术,保障通信系统的正常工作:1.扩频和频率跳变技术扩频技术是指在发送端通过将基带信号经过扩频码序列处理,使得信号的频谱宽度变得很大,同时也提高了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频率跳变技术则是指在通信过程中,发送端和接收端约定好一系列的跳变频率序列,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各个频率上进行跳变,从而增加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2.时分复用技术时分复用技术是指将一段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隙,将不同的用户信号分别放置在不同的时隙上进行传输。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避免敌方的频率扫描干扰和信号屏蔽干扰,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3.抗干扰解调算法在接收端,可以采用抗干扰解调算法,对干扰信号进行识别和抑制,从而提高接收端对目标信号的识别和解调能力,保障了通信系统的正常工作。

4.反反制干扰措施三、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电子战技术的不断发展,跳频通信系统的干扰与反干扰技术也在不断升级和完善。

未来在跳频通信系统的干扰方面,可能会出现更加智能化、隐蔽化的干扰手段,如通过对跳频通信系统的信道状态进行识别和分析,实现对目标信号的精准干扰。

而在反干扰技术方面,可能会出现更加高效、自适应的反干扰算法和装备,以提高通信系统对复杂干扰环境的抵抗能力。

随着5G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跳频通信系统可能会与5G技术相结合,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带宽和数据传输速率,进一步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通信质量。

通信系统学习-跳频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通信系统学习-跳频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对于固定设备, 可以利用上述方法算出所要求的最小跳频
速率。 但对于移动设备, 只能使系统的跳频速率越快越好。
第4章 跳频通信系统 5. “远—近”效应
在直扩系统中,信号与干扰处于同一频带,由于干扰机 离接收机的距离远小于发射机到接收机的距离,前者路径衰 减比后者的弱得多,虽然直扩系统有处理增益, 但干扰机 到达接收机的电平仍然能超过直扩系统的干扰容限,因此, “远—近”效应对直扩系统的影响很大。
(4-20)
应当指出:转发式干扰不需要知道跳频图案,因此它对跳频 信号的干扰最为严重!
第4章 跳频通信系统
例4-2 设收发设备之间距离为20 km, 干扰机距收发设
备之距离都为15 km, 若不考虑干扰机响应处理时间,则最
小跳频速率为
RFH
=
τr
1
−τd
=
1
(100 − 66.7)µs
≈ 30000次 / 秒
d2 + d3 ≤ d1 + (ηTh − Tp ) • v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空间中到两定点的距离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方程就 是椭圆,发射机和接收机的位置焦点。
如果干扰机的位置在椭圆之外,则干扰不会有效。
第4章 跳频通信系统
反之,为了避免转发式干扰,跳频速率应满足
Rh
=
1 Th
η

(d2
+ d3 − d1 v
+ Tp )
第4章 跳频通信系统
4.6 跳频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1. 单频干扰和窄带干扰 设跳频系统可能跳变的频率数为N,在每一个跳频图案
中不使用重复频率,干扰的频率总数为J, 各频率均匀地分 布在跳频系统的全部频带之内。这样,干扰落入发送信道的 概率为J/N,误码率近似为Pe≈J/N。

跳频通信抗干扰原理

跳频通信抗干扰原理

跳频通信抗干扰原理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通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无线通信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干扰,如电磁干扰、多径衰落等,这些干扰会导致通信质量下降,甚至无法正常通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跳频通信技术应运而生。

跳频通信是一种抗干扰能力强的通信技术,它的抗干扰原理主要是通过频率跳变来实现的。

跳频通信将通信信号分成若干个窄带信号,每个窄带信号都在不同的频率上进行传输,这样就可以避免某一频率受到干扰而导致通信中断。

当干扰出现时,跳频通信系统会自动跳到其他频率上进行传输,从而保证通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跳频通信的抗干扰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抗电磁干扰能力强跳频通信将信号分成若干个窄带信号,每个窄带信号的带宽很窄,因此对电磁干扰的抵抗能力很强。

当某一频率受到电磁干扰时,跳频通信系统会自动跳到其他频率上进行传输,从而避免了干扰对通信的影响。

2. 抗多径衰落能力强跳频通信将信号分成若干个窄带信号,每个窄带信号的传输距离很短,因此对多径衰落的抵抗能力很强。

当信号受到多径衰落时,跳频通信系统会自动跳到其他频率上进行传输,从而避免了信号衰落对通信的影响。

3. 抗窃听能力强跳频通信将信号分成若干个窄带信号,每个窄带信号的传输时间很短,因此对窃听的抵抗能力很强。

当信号被窃听时,跳频通信系统会自动跳到其他频率上进行传输,从而避免了窃听对通信的影响。

4. 抗干扰能力强跳频通信将信号分成若干个窄带信号,每个窄带信号的传输时间很短,因此对干扰的抵抗能力很强。

当信号受到干扰时,跳频通信系统会自动跳到其他频率上进行传输,从而避免了干扰对通信的影响。

跳频通信是一种抗干扰能力强的通信技术,它的抗干扰原理主要是通过频率跳变来实现的。

跳频通信将信号分成若干个窄带信号,每个窄带信号都在不同的频率上进行传输,这样就可以避免某一频率受到干扰而导致通信中断。

当干扰出现时,跳频通信系统会自动跳到其他频率上进行传输,从而保证通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跳频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分析

跳频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分析

跳频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分析跳频通信系统是一种具备良好的抗干扰性能的无线通信系统。

在跳频通信系统中,数据信号被分割成多个小的数据包,并按照预先确定的跳频序列在不同的载波频率上进行传输。

这种跳变的频率序列使得系统能够有效地抵御干扰和敌对干扰。

1.抗强干扰能力:跳频通信系统具有抗强干扰能力,可以在强干扰环境下保持良好的通信质量。

由于频率的跳变,在脉冲干扰或者其他频率干扰情况下,干扰信号只对部分跳频信道产生影响,不会对整个通信过程造成严重干扰。

此外,系统还可以通过使用多个跳频序列来进一步增强抗干扰能力。

2.抗多径干扰能力:跳频通信系统可以有效抵御多径干扰。

由于跳频的特性,信号在不同的频率上传输,从而可以避免由于多径效应引起的信号干扰。

同时,系统还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质量来动态地调整频率跳变的速率和序列,以保持通信的可靠性。

3.抗窄带干扰能力:跳频通信系统可以有效地抵御窄带干扰。

由于信号在不同的频率上传输,窄带干扰只会对部分跳频信道产生影响,可以通过信号处理算法来抑制干扰信号。

此外,系统还可以采用频谱扩展技术,将窄带信号扩展到更大的频带上,进一步增强干扰抵抗能力。

4.抗频率选择性干扰能力:跳频通信系统可以有效地抵御频率选择性干扰。

由于信号在多个频率上传输,频率选择性干扰只会对部分跳频信道产生影响,可以通过选择其他未受干扰的信道进行通信。

此外,系统还可以通过自适应调整跳频序列和频率跳变速率来避开干扰信道。

综上所述,跳频通信系统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

通过频率跳变和多跳频序列的应用,系统可以有效地抵御各种干扰,包括强干扰、多径干扰、窄带干扰和频率选择性干扰。

这使得跳频通信系统成为一种可靠的无线通信解决方案,在军事、民用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抗干扰能力,研究者们还在不断探索和改进跳频通信系统的相关技术,以应对不断增强的干扰源和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跳频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分析姓名: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系:通信工程系专业:年级:学号:教师:2012 年 7 月 10 日跳频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分析摘要扩频技术是一种信息传送技术,它利用伪随机码对被传输信号进行频谱扩展,使之占有远远超过被传送信息所需的最小带宽。

而跳频技术以其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和衰落性及较低的信号被截获概率,成为战术通信领域应用最广的一种抗干扰手段。

本文在介绍跳频通信基础原理的基础上,并借助计算机仿真工具Matlab/Simulink搭建仿真模型,得到了在多径信道下的误码率-信噪比曲线,从而分析跳频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关键字:跳频、Simulink仿真、多径、抗干扰一.引言跳频通信时现代通信中采用的最常用的扩频方式之一,其基本原理是指收发双方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按照预定规律进行离散变化。

与定频通信相比,由于发送的信号调制在多个伪随机跳变的频率上,敌方不容易捕获到所发送的信息,有利于信号的隐藏,可以有效躲避干扰。

因此,跳频技术在通信对抗尤其是卫星通信中处于特别有利的位置。

扩频技术正在取代常规通信技术成为军事通信的一种主要抗干扰通信技术。

因此,对扩频通信的研究,成为通信对抗中的重要部分。

本文通过Matlab软件仿真跳频通信系统的基本过程,在多径信道下分析其抗干扰能力。

二.跳频通信的基本原理扩频通信系统是一种信息处理传输系统,这种系统是利用伪随机码对被传输信号进行频谱扩展,使之占有远远超过被传输信息所必需的最小带宽。

在接收机中利用同一码对接收信号进行同步相关处理以解扩和恢复数据。

现有的扩频系统可分为:直接序列扩频、跳频、跳时,以及上述几种方式的组合。

其中跳频系统是如今使用最多的扩频技术。

跳频扩频的调制方式可以为二进制或M进制的FSK(MFSK)。

如果采用二进制FSK,调制器选择两个频率中的一个,设为0f或1f,对应于待传输的信号0或1.得到的二进制FSK信号是由PN码生成器输出序列输出觉得的频率平移量,选择f,与FSK调制器的输出进行混频,再将混频合一个由频率合成器合成的频率c成器合成的信号由信道发送。

在接收端,有一个相同的PN码序列生成器,与接收信号同步,并用来控制频率合成器输出。

因此发射机中引入的伪随机频率平移,在接收器端通过合成器的输出与接收的信号混频,而将其去除。

随后,得到的信号再经过FSK解调器就能恢复出原始信号。

其基本的结构框图如下:图1.1 扩频基本结构框图对于干扰信号和噪声而言,由于与伪随机序列不相关,在相关解扩器的作用下,相当于进行一次解扩,干扰信号和噪声频谱被扩展后,其谱密度降低,这样就大大减小了进入信号带通内的干扰功率,使解扩器的输入信噪比和输入信干比提高,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跳频通信与其他方式的通信方式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

1. 抗干扰性强跳频通信抗干扰的机理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策略,敌方很难搞清楚我方的跳频规律,因而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一方面,跳频指令是伪随机码,其周期可长达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另一方面,跳变的频率个数可以达到成千上万。

因此,敌方即使在某一频率上或某几个频率上施放长时间的干扰也是无济于事的。

另外,跳频频率受伪随机码控制而不断跳变,在每一个频率的驻留时间内,所占信道的带宽是很窄的。

2.频谱利用率高跳频通信可以利用不同的跳频图案或时钟,在一定带宽内容纳多个跳频通信系统同时工作,达到频谱资源共享的目的,从而大大提高频谱利用率。

3.易于实现码分多址多址通信是指许多用户组成一个通信网,网内任何两个用户都可建立通信,并且多对用户同时通信时又互不干扰。

应用跳频通信可以很容易地组成这样一个多址通信网,网内各用户都被赋予一个互不相同的地址码,这个地址码恰似电话号码,每个用户只能收到其他用户按其地址码发来的信号才可判别出是有用信号,对其他用户发来的信号,则不会被解调出来。

4.兼容性对于跳频通信而言,兼容的含义是指一个跳频通信系统可以与一个不跳频的窄带通信系统在定频上建立通信。

显而易见,兼容的好处在于先进的跳频电台可与常规的定频电台瓦通三.跳频通信抗干扰性能分析3.1抗干扰性能仿真方案本文使用MATLAB中的Simulink工具包构建仿真平台,。

Simulink 是Matlab 中的一种可视化仿真工具,是实现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分析的一个集成环境,广泛应用于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数字控制及数字信号处理的建模和仿真中[5 ] 。

它包括一个复杂的由接受器、信号源、线性和非线性组件以及连接件组成的模块库,用户也可以根据需要定制或者创建自己的模块。

Simulink 的主要特点在于使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鼠标操作和拷贝等命令建立起直观的系统框图模型,用户可以很随意地改变模型中的参数,并可以马上看到改变参数后的结果,从而达到方便、快捷地建模和仿真的目的本文仿真方案如下:随机数字信号先经过2FSK调制,然后经过跳频调制,接着进入高斯信道,同时考虑多径干扰,再进行解跳和解调处理,恢复出数字信号,最后与输入信号进行比较计算出误码率。

3.1.1 多径瑞利衰落信道模型信道时变多径特性造成接收信号电平的起伏现象被称为多径衰落.通常在移动信道中信号电平的起伏呈瑞利分布时这种信道称为瑞利衰落信道。

在无线通信信道环境中,电磁波经过反射折射散射等多条路径传播到达接收机后,总信号的强度服从瑞利分布。

同时由于接收机的移动及其他原因,信号强度和相位等特性又在起伏变化,故称为瑞利衰落。

瑞利分布是一个均值为0,方差为σ2的平稳窄带高斯过程,其包络的一维分布是瑞利分布。

瑞利分布是最常见的用于描述平坦衰落信号接收包络或独立多径分量接受包络统计时变特性的一种分布类型。

两个正交高斯噪声信号之和的包络服从瑞利分布。

瑞利衰落能有效描述存在能够大量散射无线电信号的障碍物的无线传播环境。

多径效应移动体(如汽车)往来于建筑群与障碍物之间,其接收信号的强度,将由各直射波和反射波叠加合成。

多径效应会引起信号衰落。

各条路径的电长度会随时间而变化,故到达接收点的各分量场之间的相位关系也是随时间而变化的。

这些分量场的随机干涉,形成总的接收场的衰落。

因此,多径效应是衰落的重要成因。

多径效应对于数字通信、雷达最佳检测等都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

3.2仿真过程1. 常规M-FSK调制通信系统模型图:工程文件名为Commonsystem.图3.1 常规M-FSK调制通信系统模型图仿真模型中的主要参数设置如表3.1所示:表3.1 常规M-FSK调制通信系统仿真模型主要参数设置表2. 多径瑞利衰落信道下的M-FSK调制通信系统模型图:工程文件名为Commonsystem_rayleigh.图3.2 多径瑞利衰落信道下的M-FSK调制通信系统模型图仿真模型中的主要参数设置如表3.2所示:表3.2 多径瑞利衰落信道下的系统仿真模型主要参数设置表3. 多径瑞利衰落信道下的慢跳频通信系统模型图:工程文件名为Frequencyhopping_rayleigh.图3.3 多径瑞利衰落信道下慢跳频通信系统模型图仿真模型中的主要参数设置如表3.3所示:表3.3 慢跳频通信系统仿真模型主要参数设置表该跳频通信系统的跳频频点数为32,跳频速率为50。

以上三个仿真系统中的数据产生速率均为100bps,采用2FSK调制及解调,频率间隔为100HZ。

模块的使用及参数设置可查阅参考文献[6]、[7]。

将上面这三个工程中的各个模块设置好参数,保存好工程之后进行仿真。

主要程序代码如下:(只给出最后运行三个工程时的主程序)x=-10:0; %x表示信噪比y=x; %y表示信号的误比特率,它的长度与x相同SimulationTime=10; %仿真时间设置为10秒hold off; %准备一个空白图Commonsystem; %执行Commonsystem的仿真程序hold on; %保持Commonsystem得到的曲线图Commonsystem_rayleigh; %执行Commonsystem_rayleigh的仿真程序hold on; %保持Commonsystem_rayleigh得到的曲线图for i=1:length(x) %循环执行仿真程序SNR=x(i); %信道的信噪比依次取x中的元素sim('Freflop_Reigh_AWGN'); %执行Frequencyhopping_rayleigh仿真程序,得到BitErrorRate的值y(i)=mean(BitErrorRate); %计算BitErrorRate的均值作为本次仿真的误比特率endsemilogy(x,y); %绘制x和y的关系曲线图,纵坐标采用对数坐标运行程序,得到三个系统的信噪比—误码率仿真结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经过瑞利衰落信道后的M-FSK调制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比常规系统要高,而慢跳频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比常规系统要低。

跳频通信系统比常规的定频系统抗干扰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即相同信噪比下,跳频通信系统测得的误码率比普通定频系统要低。

也就是说,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瑞利衰落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要在多径瑞利衰落信道下使得通信系统的误码率降低,就必须采取其他措施来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例如采用跳频通信。

四.结论扩频通信以其较强的抗干扰、抗衰落、抗多径性能而成为第三代通信的核心技术,本文阐述了跳频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并利用Matlab的Simulink仿真工具,建立了跳频通信系统的抗干扰仿真平台,通过软件仿真实现跳频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分析。

从仿真图形可以看出,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比较真实的反映了系统的性能。

在给定仿真条件下,对该跳频通信系统在多径干扰环境下进行了仿真,得到了在多径干扰下的误码率-信噪比曲线,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参考文献[1]朱近康,扩展频谱通信及应用. 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2]沈振元,聂志泉,赵雪荷. 通信系统原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3]梅文华,跳频通信.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4]曾兴雯,刘乃安,孙献璞,扩展频谱通信及其多址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5]王勇,跳频、扩频电子系统抗干扰性能分析. 现代电子技术,2003[6]邓华,MATLAB通信仿真及应用实例详解.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16-127,132-137[7] 邵玉斌,Matlab/Simulink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实例分析.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6:323-3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