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 第7课 空难中的自救常识 教参

合集下载

空难逃生自救手册

空难逃生自救手册

空难逃生自救手册飞机失事时,我们该如何自救?这是一个相当难以回答的问题。

一次飞行可以划分为起飞、初始爬升、爬升、巡航、下降高度、开始进场、最后进场、着陆8个阶段。

以1.5飞行小时的航段来说,每个阶段在整个飞行过程中所占的时间比例不同,发生事故的几率也不相同。

总的说,起飞和着陆占总飞行时间的6%,但事故几率却高达68.3%,所以有“黑色10分钟”之说。

一、飞机上有保命座椅吗?图中红色座椅表示火灾时“你基本上挂了”,绿色座椅表示“还可以活下来做俯卧撑”。

这是英国民航局委托、由格林威治大学实施的研究成果。

逃生可能性最大的座位是对着紧急出口的那排座位和紧急出口前面及后面的一排座位。

最危险的座位是距离紧急出口6排和更远的座位。

该研究表示:坐在飞机前面的乘客,从火灾中安全逃生的可能性是65%,而坐在飞机后面的乘客逃生的可能性仅为53%。

坐在过道里的乘客从火灾中安全逃生的可能性是64%,而其他乘客在这种情况下安全逃生的可能性仅为58%。

二、认识“黑色10分钟”乘坐飞机旅行对现代人来说已是越来越平常的选择,但由于飞行在天空这块人无法掌控的区域,人们潜意识中不免认为飞机是一种很危险的交通工具。

事实如何呢?据国际民航的统计,航空仍是远程交通最安全的方式,飞机失事几率远小于其他交通工具而且它正变得越来越安全。

30年前,重大事故的发生率为每飞行1亿4千万英里一次,如今是14亿英里才发生一起重大事故,安全性提高了十倍。

换一个说法来计算的话,可以这样比方,一个人每天坐一次飞机,要3223年才遇上一次空难。

全球累计空难丧生的人数还不及全球3个月内死于车祸的人数。

但飞机失事常在瞬间,如果在高空,除非能顺利迫降,否则一旦坠毁往往同时引发爆炸,旅客生还的几率极小。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空难的后果又是最严重的。

但不少对逃生常识一知半解的旅客怀有侥幸心理,对起飞前空姐的演示和机上的逃生手册视而不见,一些惯坐飞机的旅客对逃生设备的使用方法也不熟。

九年级 第7课 空难中的自救常识 教参

九年级 第7课 空难中的自救常识 教参

7 空难中的自救常识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培养1、增强航空安全意识,懂得逃生技能训练在生命安全中的重要性,养成主动避险的习惯。

2、培养临危不乱、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进一步明确“优先救助未成年人的”的原则。

(二)行为技能训练熟练掌握空难发生时的防护及逃生技能。

(三)知识经验积累1、了解空难多发时段及飞机起落时的注意事项。

2、知道飞机紧急出口的位置及不同座位在逃生机率上的区别,熟记逃生时的注意事项。

二、重难点分析(一)重点1、熟练掌握空难发生之时的防护及逃生技能。

2、了解空难多发时段及飞机起落时的注意事项。

在空难发生之时,最重要的便是正确防护和及时逃生,因此,防护和逃生的注意事项和相关技能应该作为学生学习目标的重点。

(二)难点在空难发生以后如何迅速地找到出口。

空难发生之后的环境常常是非常复杂的,学生由于受生活经验及年龄的限制,可能一时还无法做到在空难发生之时有序地、迅速地找到出口,因此,这应该是本课学习的难点所在。

三、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1、导语联系生活,点明救生技巧在空难中的重要作用,既突出了本课的学习重点,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写真”讲述的是在一次空难中,29名中国学生既应用紧急避险及逃生技能成功逃生,又不忘帮助他人的故事,不仅体现了应急逃生技能在空难中的重要性,突出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而且也有助于达成情感培养目标。

案例之后的探究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明确应急逃生技能训练的重要性,为后面的学习活动蓄势。

从案例之中,体现了中国师生临危不乱、听从指挥、乐于助人的思想光辉。

这跟本教材以“安全”教育为主线,以“生命”教育为灵魂的特点是相吻合的。

“案例写真”是阅读探究活动,可引导学生在阅读案例的基础上,采用小组讨论或同座交流的方式,探究案例后的问题。

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案例之中的两个要素:一是飞机迫降时中国学生的应急反应;二是逃生时中国学生的表现。

3、“平安常识”告诉学生什么是“危险13分钟”及在此时段的注意事项,并介绍了飞机迫降前后的应对方法。

空难急救知识点总结

空难急救知识点总结

空难急救知识点总结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乘坐飞机出行。

然而,与此同时,空难事件也时有发生。

面对突发的空难事件,如果乘客和机组人员没有经过必要的急救知识培训,可能会导致更多的伤亡。

因此,了解空难急救知识,学会正确的应急处理方法,对于保障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空难急救知识的总结:一、空难发生时的行为1. 保持镇定和冷静:当飞机遇到意外情况时,很多人会感到惊慌和恐慌。

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冷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镇定的头脑才能采取正确的行动。

2. 检查氧气面罩:如果飞机出现失压情况,乘客需要迅速使用氧气面罩,确保自己和乘客的氧氧供应。

3. 系好安全带:在飞机遇到气流或其他突发情况时,系好安全带可以有效地保护乘客的安全。

4. 遵守机组指示:在紧急情况下,机组人员会给出相应的指令,乘客需要严格遵守,以确保行动的统一和有序。

二、空难急救常识1. 哭声和伤势的初步判断:在空难发生后,乘客或机组人员可能会受伤,因此需要进行初步的伤势判断,对受伤者进行急救。

2. 恢复呼吸和心跳:如果遇到呼吸或心跳停止的情况,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CPR),保持呼吸通畅,维持心跳。

3. 疏散伤者:在飞机发生坠毁或起火等情况时,需要迅速疏散伤者,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

4. 创口包扎:在遇到创伤和出血等情况时,需要进行简单的包扎止血,以防止感染和加重伤势。

5. 骨折处理:如果遇到骨折等情况,需要进行固定处理,以避免进一步损伤。

三、乘客应急行动指南1. 空难发生时,乘客需要迅速把头放到腿部,吸入大量的氧气,减小宫内压力,并减缓脑部氧气积压。

以防中风,脑出血,或心脏病发生。

如果伴有恶心、虚汗,呼吸短促,不规则和乏力时,儿伤者和孕妇以全身位和侧卧位第一。

2. 鉴于飞机设置的逃生门前被板,不易打开。

乘客的逃生窗只有破门而出前开窗玻璃,选择逃生游泳。

其他的步骤和方法倒是反而值得遵从。

其次使用救生衣逆抛出舱道,切坐着束扶手,用脚蹬地气步搀扶应逃跑。

航空事故自救原则

航空事故自救原则

航空事故自救原则1. 引言航空事故是罕见但严重的情况,对乘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在遇到航空事故时,乘客和机组人员能否正确应对并采取有效的自救措施,直接关系到生存机会的增加和伤亡人数的减少。

本文旨在介绍一些航空事故自救原则,帮助读者了解应对紧急情况时的正确行为和自救技巧。

2. 保持冷静在遇到航空事故时,首先要保持冷静。

尽管紧急情况可能导致恐慌和焦虑,但保持冷静是正确自救的基础。

紧急情况下恐慌行为可能会使情况更加严重,甚至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因此,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保持冷静是最重要的一步。

3. 寻找安全位置在航空事故发生后,尽快离开事故发生地点,寻找到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

这可能是在机舱内,或者在机舱外。

要注意避免靠近火源、烟雾和其他危险区域。

尽量选择离开事故发生点较远的区域,以减少对自身的伤害风险。

4. 穿戴救生设备在航空事故中,机上通常配备有救生设备,如救生衣和氧气面罩等。

乘客和机组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迅速穿戴上这些救生设备。

救生衣可提供浮力,在水中紧急撤离时帮助乘客保持浮力,氧气面罩可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

正确穿戴救生设备可以提高生存机会。

5. 遵循机组人员的指示在航空事故发生后,机组人员通常会提供相关的指示和指导。

乘客和机组人员应当紧密配合,遵循机组人员的指示。

机组人员接受过专业培训,对事故处理和自救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

遵循机组人员的指示可以帮助乘客正确应对紧急情况。

6. 寻找逃生通道乘客和机组人员应当寻找逃生通道,尽快撤离事故现场。

自救逃生通道通常标有明显的指示标志,如出口标志或紧急逃生门。

乘客应当密切注意这些标志,并尽快找到最近的逃生通道。

在行动过程中要维持秩序,避免拥挤和混乱。

7. 利用逃生滑梯和浮筒航空器上通常配备有逃生滑梯和紧急浮筒等设备。

乘客和机组人员应当熟悉这些设备的使用方法,并在需要时迅速利用它们。

逃生滑梯可以迅速将乘客从机舱内滑出,并通过充气装置在水中形成浮筒。

关于空难的教学设计

关于空难的教学设计

《当空难来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空难发生的情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遇到紧急情况下应急措施与自救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如何在飞机出现异常征兆时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如何在空难发生时逃生。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互动教学法。

【教学手段】PPT课件。

【教学设计与构想】本节课主要讲述当空难来临时,如何保护自己。

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启发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从近年来的空难记录入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如何在空难发生时逃生这一教学难点。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将文字、图片、视频资料等信息有机结合,从而生动形象地表达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学模式上,力求创新,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风格上,注意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空难的基本概况和近年来世界空难记录和中国空难记录〔多媒体展示其概念和记录〕问题思考:1.飞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隐患?2.自救的方法和应急措施都有哪些?3.通过对以前空难的案例的了解,假如是你,你应该怎么做?4.在空难来临时,哪些因素影响了你的判断能力?这些因素的影响你怎么去处理?5.黑匣子的作用是什么?都有什么样的功能?6.为了应对空难的来临,你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技能与素质?(引导学生去了解,首先学会从材料中生活中寻找答案。

)(一).自救方法与应急措施(情景再现)。

分组讨论1—5题。

还原空难的场景,让学生自己扮演其中的任意角色。

体会当时的情景。

在学生扮演角色,情景再现的时候。

通过观察总结归纳他们的优点与不足:1.飞机起飞后的6分钟和着陆的7分钟内,最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国际上称为"可怕的13分钟"。

2.事故的环境、原因等因素的不同,自救的方法和应急措施也不尽相同。

(课件有描述)3.学生自己思考,情景再现,体会当时的感受。

自救救护常识教案

自救救护常识教案

自救救护常识教案教案标题:自救救护常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自救救护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2. 学习常见紧急状况下的自救救护技能。

3. 培养学生正确的应急反应和自救救护意识。

教学内容:1. 自救救护的定义和背景知识。

2. 常见的紧急状况和应对措施,如心脏骤停、窒息、出血等。

3. 自救救护技能的训练,如心肺复苏、止血、人工呼吸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视频或案例引起学生对自救救护的兴趣和重视。

2. 提问学生对自救救护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知识讲解:3. 介绍自救救护的定义和背景知识,强调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4. 分析常见的紧急状况,并针对每种状况讲解相应的自救救护技能和措施。

技能训练:5. 分组进行模拟演练,教师示范正确的自救救护技能,学生跟随练习。

6. 组织学生进行互助训练,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互相实施自救救护措施。

巩固与评价:7. 进行小组或个人表演,学生展示所学的自救救护技能。

8. 设计自救救护常识问答活动,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拓展活动:9. 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或机构进行讲座或示范,深入了解自救救护的实践应用。

10.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或学校的自救救护培训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案例等多媒体资料。

2. 模拟训练器材,如人体模型、人工呼吸面罩等。

3. 自救救护常识问答题库。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模拟演练中的表现,包括动作是否正确、操作流程是否顺畅等。

2. 评估学生在自救救护常识问答活动中的答题情况,考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收集学生参与社区或学校培训活动的反馈和成果。

教学建议:1. 强调自救救护的实用性和必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训练。

2.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自救救护技能传授给他人,扩大自救救护知识的传播范围。

以上是一个关于自救救护常识的教案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2空难中的自救常识

12空难中的自救常识

空难中的自救常识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培养1、增强航空安全意识,懂得逃生技能训练在生命安全中的重要性,养成主动避险的习惯。

2、培养临危不乱、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进一步明确“优先救助未成年人的”的原则。

(二)行为技能训练熟练掌握空难发生时的防护及逃生技能。

(三)知识经验积累1、了解空难多发时段及飞机起落时的注意事项。

2、知道飞机紧急出口的位置及不同座位在逃生机率上的区别,熟记逃生时的注意事项。

二、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空难发生之时的防护及逃生技能。

2、了解空难多发时段及飞机起落时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在空难发生以后如何迅速地找到出口。

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情景模拟五、教学准备网上搜索相关数据和案例。

六、教学过程(一)时事导入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称与一架载有239人的波音777-200飞机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失去联络的客机上载有227名乘客(包括两名婴儿)和12名机组人员。

其中有154名中国人(其中中国大陆153人,中国台湾1人)。

24日晚10点,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宣称失联的马航MH370客机在南印度洋坠毁,无人幸存。

这一空难事件震惊了全世界,同时也提醒我们:为了生命安全,应掌握空难中的自救常识。

空难中的自救常识(板书)(二)新课教学教师:在空难中,掌握相应救生技巧的人有时能绝处逢生。

请看课文第25面的“案例写真”。

活动一案例分析(平安知识很重要)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25面的“案例写真”。

2、探究:(1)飞机迫降时中国学生是的应急反应是怎样的?(2)在逃生时中国学生是不是完全只顾个人的安危?(3)案例之中,体现了中国师生哪些美好的品质?(临危不乱、听从指挥、关爱他人、乐于助人)(4)在这起事故中伤者很多,可29名中国学生只有1人受伤,这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3、学生回答。

4、教师总结:29名中国学生既应用紧急避险及逃生技能成功逃生,又不忘帮助他人的故事,不仅保护了自己的生命安全,也关爱了他人保护了他人的生命安全,体现了应急逃生技能在空难中的重要性。

自救安全教育教案

自救安全教育教案

自救安全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自救安全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掌握常见突发事件的自救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技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勇敢、冷静、自信、互助精神。

二、教学内容1.意识到自救安全的重要性。

2.掌握基本的自救原则和方法。

3.熟悉常见突发事件的自救技巧。

三、教学过程1.准备活动(5分钟)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入话题,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是自救安全?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自救安全?”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激发他们对自救安全的兴趣。

2.知识讲解(20分钟)(1)介绍自救安全的概念及重要性。

自救安全是指在面对紧急、危险情况时,能够采取正确的自救行动,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能力。

自救安全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在突发事件中减少伤害,提高逃生生还率。

(2)介绍自救原则。

①立即停止活动或逃离现场,确保自身安全;②冷静判断形势,采取正确自救措施;③紧急情况下,利用周围环境或器具进行自救;④按照逃生路线有序避险;⑤保持冷静,合理运用应急设备,报警求助。

(3)介绍常见突发事件的自救技巧。

①煤气泄漏:迅速关闭煤气阀门,开窗通风,并远离房屋;②火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沿着安全通道逃生;③地震:躲到桌椅下等固定物体旁边,避免站立在窗户或大件家具旁边;④溺水:尽量保持镇静,用踢腿、划水等方法保持水面或悬浮状态,等待救援;⑤车祸:立即拔掉引擎钥匙,打开车门离开车辆,并保持安全距离。

3.视频演示(10分钟)观看相关自救安全视频,并进行学生反馈讨论,了解他们对视频内容的理解和感受,解答他们可能存在的问题。

4.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突发事件,讨论该事件的自救方法,并设计简短演示环节。

鼓励学生在讨论中提出问题和观点,并进行互动交流。

5.练习与总结(15分钟)(1)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自救安全的相关练习题,测试学生对于自救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空难中的自救常识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培养
1、增强航空安全意识,懂得逃生技能训练在生命安全中的重要性,养成主动避险的习惯。

2、培养临危不乱、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进一步明确“优先救助未成年人的”的原则。

(二)行为技能训练
熟练掌握空难发生时的防护及逃生技能。

(三)知识经验积累
1、了解空难多发时段及飞机起落时的注意事项。

2、知道飞机紧急出口的位置及不同座位在逃生机率上的区别,熟记逃生时的注意事项。

二、重难点分析
(一)重点
1、熟练掌握空难发生之时的防护及逃生技能。

2、了解空难多发时段及飞机起落时的注意事项。

在空难发生之时,最重要的便是正确防护和及时逃生,因此,防护和逃生的注意事项和相关技能应该作为学生学习目标的重点。

(二)难点
在空难发生以后如何迅速地找到出口。

空难发生之后的环境常常是非常复杂的,学生由于受生活经验及年龄的限制,可能一时还无法做到在空难发生之时有序地、迅速地找到出口,因此,这应该是本课学习的难点所在。

三、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1、导语联系生活,点明救生技巧在空难中的重要作用,既突出了本课的学习重点,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写真”讲述的是在一次空难中,29名中国学生既应用紧急避险及逃生技能成功逃生,又不忘帮助他人的故事,不仅体现了应急逃生技能在空难中的重要性,突出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而且也有助于达成情感培养目标。

案例之后的探究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明确应急逃生技能训练的重要性,为后面的学习活动蓄势。

从案例之中,体现了中国师生临危不乱、听从指挥、乐于助人的思想光辉。

这跟本教材以“安全”教育为主线,以“生命”教育为灵魂的特点是相吻合的。

“案例写真”是阅读探究活动,可引导学生在阅读案例的基础上,采用小组讨论或同座交流的方式,探究案例后的问题。

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案例之中的两个要素:一是飞机迫降时中国学生的应急反应;二是逃生时中国学生的表现。

3、“平安常识”告诉学生什么是“危险13分钟”及在此时段的注意事项,并介绍了飞机迫降前后的应对方法。

其中“应对技巧”侧重于介绍“黄金90秒”内紧急逃生的技能技巧。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主体,体现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同时,作为本课的主体内容,平安常识中
也渗透了这样一些元素:“优先救助未成年人”是本教材的理念之一;“因噎废食并非明智之举”是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平安常识”是自主阅读与班级交流相结合的活动。

教师要针对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明白“该怎么做”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也可与“平安演练”结合起来,在阅读、讨论的同时开展演练活动,让学生当堂操练所需熟练掌握的技能。

4、平安歌谣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空难发生之后的最重要的几点逃生要领:快速找准出口;不拥挤推搡;不能带行李,以免误了时机;要取下身上的硬东西,以免划破充气滑梯;上滑梯应该用坐姿,以便快速起身离开。

“平安歌谣”是说唱活动,学生应该做到熟读成诵。

5、“平安沙龙”链接飞机迫降海上之后最基本的救生要领,是对本课学习内容的补充。

“平安沙龙”是讨论、实操活动。

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本课所学内容,讨论海上迫降前后的注意事项,然后训练穿戴救生衣。

四、平安演练及建议
“平安演练”活动共有三个,均紧扣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其中,前两个旨在让学生通过操练,熟练掌握空难时的防护和逃生技能;第三个是针对本课学习的难点问题,模拟情景进行演练,以突破难点。

“平安演练”是实践操练活动。

可以集中进行,也可以安插在学习“平安常识”的过程中进行。

前两项活动,教师要做好示范,让学生明
确掌握每一个动作要领;第三个活动要让学生充分明确活动步骤及要求,要确保活动过程中的安全。

五、教学资源链接
新浪网《新浪航空航天之飞机上的黑色13分钟》
班永宽编著《世界航空安全与事故分析》
《GOGO世界旅行!教你如何坐飞机》(韩国)李惠玉著
宜丰网《乘飞机十大安全常识》
凯迪社区《坐飞机时出现事故的逃生要则》
北海365网《飞机失事逃生黄金90秒该做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