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读后感1000字
杜拉斯《情人》读后感

杜拉斯《情人》读后感我不知为何杜拉斯直到七十岁才提笔铭刻下一段普蓝色的回忆,并像穿膛的利剑般真切。
而她曾说过: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疏一饭,而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怠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渴求写到这里,像喷雪的江河,满眼绝望却不乏激昂。
在这样一往无前的追求里,没有真正的交谈,只有相互相应的哭泣,像凝重而自由的湄公河,携尸首在深不可测的漩涡中,奔向远处。
所以说生活是热烈的,又是无奈的。
生于连绵的山丘之中,对于这种情感的见识是像骨肉一样真实的。
我能轻易攀上一峰之顶,却不见危楼高百尺的庄严,消逝在视野深处的旷野,更没有钢风铁水的挣扎,多的是其行不远的轻薄的无奈。
我能清晰地看见玫瑰红和粗钢蓝交织的天空中,平静和喧嚣一样在涌动翻腾,走动逼近。
而就在视线之中,我可以毫不费力地辨出回家的方向。
有时不禁感叹,安逸未免也是可怕的。
她所选择的方向正是世界旋转的方向,迷人辽远的东方。
读到这句话时,总觉得霎是感动,原来世界也在奔流。
河水从洞里萨,柬埔寨森林顺流而下,卷走生命的足迹,却留下了冗长的回忆。
我相信回忆的力量,也从不怀疑其深度。
在时光的游丝中停住,回望生活,我们可以毫不动摇地着手信仰。
但真正的悲剧,是从属一个家族的。
杜拉斯的母亲在临走之前,让四五头绵羊围在她的周围。
湄公河没有结冰期,但河流似乎冻结在了一起,让思想在河底回流。
这时候,她必定会想起那些破灭的希望,冰冷的祈愿,像挽歌一样被轻轻唱起,终凋萎落地。
同样,在驶向法国的轮船上,杜拉斯还是出于悲伤,在肖邦的圆舞曲中哭泣起来,因为金钱而爱上那个中国男人的自欺之言在情感的逆流中不攻自破。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也许在奔流和停泊之中,我们才更能体味生命之中的快乐及烟火燃尽的苦涩罢。
而这样的生活态度是属于流浪者的,他们擅长转移历史片刻的角度,道出选择的意义和真谛。
王尔德曾说,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也许正是如此,我情愿丢弃行囊踏上旅途,迷失在山光水色之中,忘记快乐背后不可言喻的艰辛。
《情人》读后感9篇

《情人》读后感9篇《情人》读后感篇1说实话,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我并不看好,被冗长繁杂的文字和时间模糊的跨度折磨的丧失信心,我甚至怀疑过这本书的水准。
但是反复的劝慰自己,它肯定有它的独到之处,否则也不会有如此高的成就。
于是我重新整理思绪,再次进入到角色里面。
才发觉,作者之所以长篇累牍的叙述家庭琐事和社会背景,是为了迎合她的内心感受,她想让读者们知道,她所有的爱恨情仇,都是基于她的生活背景。
如果认识原来的我,就会原谅现在的我。
最令人感慨的就是男女主人公之间深沉而无望的爱情,在那样的年代,他们的结合是错误的。
但是,对于他们自身而言,是无比幸福而快乐的。
然而,故事最终仍旧是个悲剧。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两个人明明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那是怎样的一种时间和空间的惆怅和折磨呢?这本书最精彩的地方是后半部分,作者的笔锋愈加凝练,一段段色彩凝重的自然风景把故事渲染的美丽而绝望。
而男女主人公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离别的撕心裂肺和伤心欲绝。
爱,不能光明正大的爱;恨,只能压制的心底。
看着揪心,摸着疼,真是无尽沧桑尽在其中啊。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
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
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妹,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我常常忆起这个只有我自己还能回想起而从未向别人谈及的形象。
它一直在那里,在那昔日的寂静之中,令我赞叹不止。
这是所有形象中最使我惬意,也是我最熟悉、最为之心荡神驰的一个形象。
”《情人》读后感篇2除却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和巴尔扎克的《高老头》,记忆中很少读法国作家的作品吧,这两周抽时间读完了杜拉斯的《情人》一书,虽不甚明白,但终究还是稍有体会。
正如译者所言,杜拉斯的作品是深涩难懂的,时间空间人物的转换过快,往往使得读者迷惑而不知其所言何物。
《情人》读后感:异国恋情与人性的挣脱

《情人》读后感:异国恋情与人性的挣脱在阅读了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小说《情人》之后,我被小说中所描绘的异国恋情和人性的挣脱深深打动。
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叙述风格和深刻的情感描绘,让我对爱情、自我和社会的认知有了新的思考。
第一章:情人的初遇小说的开头,主人公莫奈克与埃利奥特在胡志明市的一个咖啡馆相遇。
莫奈克是一个年轻的法国女子,而埃利奥特则是一个富有的中国商人。
他们之间的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巨大,但他们却在这个陌生的城市中相互吸引。
通过杜拉斯细腻的描写,我感受到了异国之间的吸引力,并开始思考两个人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起联系。
第二章:爱情的萌芽莫奈克和埃利奥特之间的关系最初是建立在身体的吸引力上的。
他们之间没有共同语言,无法进行深入的交流,但他们通过身体语言和眼神交流,逐渐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这种爱情的萌芽让我思考,爱情是否真的需要语言的沟通,还是更多的是一种灵魂的交流和身体的吸引第三章:爱情与自我随着莫奈克和埃利奥特的关系的发展,他们开始逃避现实世界,将彼此的存在当作一个避风港。
他们在胡志明市的一间小房间中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忘记了外面的世界。
但与此同时,他们也逐渐失去了自我,将自己完全融入到这个异国他乡的爱情之中。
小说中的莫奈克为了和埃利奥特在一起,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和事业,成为了埃利奥特的情人。
这使我不禁反思,爱情中的自我牺牲是否真的值得,是否有必要将自己完全奉献给另一个人第四章:挣脱与失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莫奈克和埃利奥特的爱情逐渐疲惫。
他们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和文化冲突越来越大,无法继续维持下去。
最终,他们分手了。
当他们回到各自的国家,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时,他们都感到了一种失望和空虚。
他们曾经的爱情不再存在,他们不再是彼此的依靠,他们开始重新面对自己的生活。
这一过程使我深思:在爱情中,我们是如何挣脱和重新找回自己的第五章:回忆与成长小说的结尾,莫奈克回到了胡志明市,回到了他们曾经居住的小房间。
《情人》读后感范文

《情人》读后感范文
《情人》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小说,读后让我感到很深的触动。
故事以恋人间的情感纠葛为主线,通过描述两个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生活的无常。
小说的主人公是李思,一个平凡的女子。
她在大学时遇到了邵光,一名自由职业者。
两个人彼此吸引,开始了一段热烈的爱情。
然而,这段爱情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完美,他们需要面对许多困难和考验。
小说描绘了李思和邵光之间的种种矛盾和矛盾。
李思对邵光的忠诚和付出感到无尽的委屈,而邵光却抱有不同的期望和理想。
他们之间的分歧和争吵让他们陷入了一种无法解开的困境。
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情节感受到两个人之间情感的脆弱和脆弱。
小说还通过描绘李思的成长和变化,展现了一个女人的内心世界。
她经历了许多痛苦和困难,从一个依赖他人的人到逐渐成熟和独立。
通过这个角色的演变,作者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女性在恋爱中面临的挑战和困扰。
同时,小说还提醒我们:爱情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需要付出努力和理解。
另外,小说中的情节也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很多人将爱情视为理想化的东西,而忽视了它的复杂性。
李思和邵光之间的经历是许多情侣都会经历的事情,这让读者产生共鸣并思考自己的感情问题。
总而言之,《情人》是一本扣人心弦的小说,它以真实的情感描绘了爱情的复杂性和生活的无常。
通过主人公的成长和变化,作者还向读者传递了一种积极的、成熟的态度。
这本小说让我深思自己的感情观和行为方式,也让我更加珍惜和珍惜自己的爱情。
《情人》读后感

《情人》读后感《情人》是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充满禁忌和激情的小说。
通过主人公的情感纠葛和内心挣扎,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深刻。
小说讲述了一对情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他们之间的关系并非正常的情侣关系,而是一种禁忌的爱情。
女主角是一名已婚的法国女人,男主角是一名中国青年。
他们之间的感情是一种跨越国界和种族的爱情,充满了挑战和矛盾。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女主角的内心独白和回忆,展现了她对爱情的渴望和对自我身份的迷茫。
她在追求禁忌的爱情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挣扎和反思。
她对自己的感情和行为感到困惑和矛盾,同时也在不断地寻找自己的存在意义。
男主角则是一个神秘而又令人着迷的人物。
他来自中国,是一个充满谜团和不可预测的人物。
他的出现打破了女主角平静的生活,也给她带来了无尽的忧虑和挣扎。
他和女主角之间的爱情是一种禁忌的爱情,充满了矛盾和挑战。
通过《情人》,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爱情的探讨和对人性的思考。
爱情是一种复杂而又神秘的情感,它可以带来无尽的快乐和幸福,也可以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煎熬。
作者通过女主角和男主角之间的感情纠葛,揭示了爱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同时,作者还通过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塑造,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深刻。
人性是一种复杂而又矛盾的存在,我们常常在爱情和欲望之间挣扎和迷茫。
通过女主角和男主角的故事,作者揭示了人性的种种弱点和缺陷,也让我们对自己的内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读完《情人》,让我对爱情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爱情是一种神秘而又复杂的情感,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快乐和幸福,也可以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煎熬。
人性是一种复杂而又矛盾的存在,我们常常在爱情和欲望之间挣扎和迷茫。
通过《情人》,让我对自己的内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爱情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愿每个人都能在爱情和人性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答案。
情人玛格丽特特拉斯读后感

情人玛格丽特特拉斯读后感
说起玛格丽特·特拉斯,那可真是英国政坛上一阵独特的“旋风”。
我一开始知道她的时候,感觉就像是突然冒出来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
她在英国面临一堆烂摊子的时候上台,那可是带着很多人的期望呢。
就像大家都盼着她能像个超级英雄一样力挽狂澜。
她上台后推行的那些政策,有些真的是让人看不太懂。
就好比在经济政策上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却是把英国的经济搅得更乱了。
感觉她就像是在黑暗中乱抓的人,没有一个特别清晰、有效的计划。
她就像是一个厨师,想要做一桌满汉全席,但是把各种食材乱炖一通,最后端出来的菜大家都不太敢下嘴。
而且她在外交政策上也是各种折腾。
英国在国际上本来就像是一个有点身份但又有点迷茫的老贵族,她这一弄,好像让英国更加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了。
就像一个参加舞会的人,本来想秀一把华丽的舞步,结果却在舞池里摔了个大跟头,还连累了舞伴。
玛格丽特·特拉斯的这段政治旅程就像一场疯狂的冒险,虽然失败了,但却给我们这些旁观者很多思考的素材。
情人玛格丽特特拉斯读后感

情人玛格丽特特拉斯读后感
这玛格丽特·特拉斯啊,就像一颗在英国政坛上短暂而又“耀眼”的流星。
刚听说她上台的时候,感觉就像是一场有点荒诞的闹剧开场了。
她那一套套的经济政策,就像一个厨师拿着新菜谱在厨房里瞎捣鼓,结果呢?搞出了个大烂摊子。
那减税计划一出来,市场就像受惊的马群,到处乱跑,英镑也跌得那叫一个惨不忍睹。
我就想啊,这姐们儿是不是在玩一场超大型的、风险极高的政治游戏,而且还没搞清楚游戏规则呢。
她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也有点让人哭笑不得。
就像一个新手闯进了老手云集的牌局,还硬要摆出一副很懂行的样子。
和其他国家领导人会面的时候,感觉她像是在努力跟上节奏,但又总是差那么一点。
她在位的时间短得就像夏天里的一阵小旋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不过呢,这也算是给英国政坛添了一个很奇特的故事。
从她身上,我就觉得政治这事儿啊,真不是随随便便谁都能玩得转的。
就好比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她可能带着满腔的热情和自己的一套想法冲进去了,可现实就像一堵坚硬的墙,“哐当”一下就把她的那些幻想撞得粉碎。
她的经历就像一个警示故事,告诉后来的政客们,得脚踏实地,得有点真本事,不能光靠喊口号和一些不靠谱的计划就想在政坛里混出名堂。
虽然她就这么灰溜溜地下台了,但她的这段经历却能让大家茶余饭后聊个不停,也算是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话题性。
渡边淳一情人读后感

渡边淳一情人读后感《情人》是渡边淳一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之间的情感纠葛。
小说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而著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名中年男子,他在一次出差中遇到了一名女子,两人因为一些误会开始了一段感情。
然而,这段感情并不顺利,因为男主人公已经有了一名情人。
在这种三角关系中,男主人公陷入了痛苦的纠结之中,同时也让两个女人陷入了无尽的煎熬。
小说通过男主人公的视角,深刻地描绘了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他对两个女人的感情都是真挚的,但又无法选择其中之一。
这种内心的煎熬和纠结,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他的痛苦和无奈。
除了男主人公,小说中的两个女人也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
她们对男主人公的感情也是真挚的,但却又无法得到男主人公的全部爱。
这种复杂的情感关系,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她们的痛苦和无助。
渡边淳一在小说中对情感的描写非常细腻,他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绘,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的痛苦和无奈。
他没有简单地将故事安排成一段简单的三角恋,而是深入地挖掘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和痛苦,让人感受到了情感的复杂和深刻。
同时,小说中的情感描写也非常真实。
男主人公和两个女人之间的情感纠葛,让人感受到了生活中真实的情感困境。
他们的痛苦和无奈,让人感受到了生活中情感的复杂和深刻。
总的来说,渡边淳一的《情人》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小说。
通过对情感的细腻描写和对人物内心的深刻挖掘,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情感的复杂和深刻。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段简单的爱情故事,更是对人性和情感的深刻思考,让人在阅读中得到了很多启发和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人》读后感1000字
《情人》读后感1000字
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情人》
当你老了,皮肉在与地心引力的对抗中败下阵来,岁月撕碎了你曾经娇美的面庞,那些爱你青春欢畅时辰的人不再围转在你身边,那么,唯有一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而这爱,不会随时间的消失而消逝。
时光总是来去匆匆,在沙漏的流泻中,在行往目的地的路途中,在冬日的枯桠的缝隙中,不缓不急的穿过。
诚然,他是如此的从容不迫,从容不迫到我们都忘记了他的存在,于是忽然地翻开日历,发现圣诞即将来临。
一年两年,就是这样匆匆过去。
前些日子看朋友的相册,一页页地翻,从17到20岁,一岁不落,看到那些曾经稚气未褪的面庞,在一两年之后,已有了变化,成熟稳重渐渐匿于举手投足之中。
我蓦地感到有些恐怖。
岁月在脸上刻下一道一道衰老的痕迹,像一个冷面的杀手,无声无息地将我们引向死亡。
杜拉斯仿佛并不具备完整叙事的能力。
《情人》更像是她一个人的喃
喃呓语,文字支离破碎,仅仅作为情感表达的需要,在平静流淌的文字下汹涌的情感猛烈地冲撞。
那个白人少女受到的无可释放的家庭压抑,中国男人本性的怯懦,都从对方那里获得了弥补。
白人少女,从头到尾都不曾说出那个中国男人的名字,而电话那头的那个人却告诉她“他会爱她爱到他死。
1
”不得不爱,不能不爱,白人少女的出现之于中国男人,恰似枯冷无光的冬日里的盛夏,将他身体内所有冬眠着的情感释放出来,爱已经深入骨髓,随血液在身体内滚动,生命不死,爱情不死,即便身边是珠翠满头金玉满身的温顺妻子,那个身影却一直一直横陈在他的眼前。
一两年的相处时光已把从此以后的人生格调一一描绘下,故此,中国男人的爱是不死的。
这是一个老人在耄耋之年的回忆。
那些被酒精,任性的生活充斥着的年少,在一个温暖的午后,被零零碎碎地从回忆里捡拾出来,锋利的,如刀般。
生命势必屈服于时间。
而唯有那些真切的情感会一直存在。
我们企求且期待着白首不相离,就算朝如青丝暮成雪,也可坦然。
岁月忽已晚,仿佛能够看到那汉唐的琵琶女在浔阳江畔续续弹着那些少年的情事,那鬓白的露丝说起曾经的那么一场动人心魄义无反顾的泰坦尼克号的爱恋,那命途多舛的班婕纾垂泪低吟着物是人非,王国维感慨着最是留不住的红颜辞镜花辞……
青春能几何?青春能几何?
或许因为如此,张爱玲才恐慌的宣言“八岁要梳爱司头,十岁要穿高跟鞋”,把所有所有,想吃的,想穿的,想用的,吃尽,穿尽,用尽,如果注定要老去,那么也要漂亮从容地老去。
因为岁月,总是在不经意间流失,而唯有迟钝的人们,在失去青春之后才叹道“岁月忽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