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导学案25 精品
八年级上历史25课知识点

八年级上历史25课知识点历史是一门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的学科。
而在八年级上历史的学习中,我们将会涉及到25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将会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让我们来一起学习。
1. 中国古代文明中国是一个拥有深厚历史文化的国家。
学习中国古代文明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科技和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2. 起源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了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道德、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3. 神话传说神话传说是用来解释世界的一种文化形式,中国有着丰富的神话传说,包括了《山海经》、《古诗十九首》等。
4. 夏商周三代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三个朝代,它们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同时也为中国的历史文化赋予了深刻的内涵。
5. 礼乐制度礼乐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规范行为的制度,它对于塑造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和社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6. 秦朝的统一和变革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它通过政治手段使大量的疆土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同时也进行了一些重大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7. 汉朝的经典和诗经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比较稳定和文化发展繁荣的时期。
在该时期,人们创作了很多经典和诗经,如《孟子》、《论语》和《诗经》等。
8. 两汉时期的文化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重要的文化人物和作品,如《志怪》、《汉书》等。
9. 国风和楚辞《国风》和《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代表了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学风格和文化精髓,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涵。
10. 魏晋风度和文艺复兴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科技、艺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魏晋文化也对后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1.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风格不但赋予了诗歌和文学以新的文化意义,同时也为后人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八年级上册历史25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25知识点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内容丰富,包含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为您梳理这些知识点,以便更好地帮助您学习历史知识。
1. 中国古代文明:通过了解黄河文明及其遗址,了解中国文明的历史和发展过程。
2. 丝绸之路:介绍丝绸之路的历史、重要性和开放对世界文化和经济交流的影响。
3. 秦始皇:介绍秦始皇的统一战争、《焚书坑儒》等事件、并突出他的改编制、修建长城等成就。
4. 汉武帝:介绍汉武帝的西北平定等政绩;了解汉武帝的改革和建设对中国统一和中央集权的作用。
5. 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介绍这个历史时期的产业结构、文化和艺术,以及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6. 唐朝文化:介绍唐朝时期的诗歌、绘画和音乐,以及唐朝艺术的艺术成就。
7. 唐朝外交:了解唐朝的外交政策、使者和其对外交问题的态度。
8. 宋朝:介绍宋朝的历史重要时期、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和外交政策等。
9. 四大发明:介绍造纸、印刷、火药和指南针这四项重要的中国发明的历史、原理和应用。
10. 元朝:了解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崩溃的原因。
11. 明朝:介绍明朝的历史、经济和文化成就;了解其创新发明、外交政策和明朝衰落的原因等。
12. 清朝:简单了解清朝的历史、政治和文化;了解清朝的经济和文化成就。
13. 洋务运动:介绍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目标、成就和缺点。
14. 中日战争:了解中日战争的发展过程、原因和结果。
15. 中国革命:简单介绍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等历史事件,以及人民群众解放斗争的发展过程和结果。
16. 中国共产党成立:明确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17. 中国抗日战争:介绍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政治、军事和人民战争的内容、胜利和意义。
18. 中国反腐败:了解中国反腐败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以及其中的重要意义。
19. 社会主义建设: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和成就,包括即将到来的改革开放。
20. 改革开放:介绍改革开放的背景及其变革,包括改革开放的内容、成就和意义等。
最新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导学案3 精品

1.掌握:邓世昌与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2.理解:《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3.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
【课前预习、课内探究】(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一、甲午中日战争
1.发动国家:
2.发动目的:年,日本为实现征服、侵略、称霸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国都,接着又发动侵华战争。
3.名称的由来: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
二、主要战役
战役名称
时间
牺牲中方将领
结果
黄海大战
辽东之战Biblioteka ————威海卫战役
——
——
①
②
三、签订《马关条约》
(1)时间:
(2)双方代表:(中方)(日方)
(3)主要内容:
①;
②;
③;
④;
(4)影响:。
1.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说《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自我测评】(细心造就成功!)
【课后拓展】(走出教材,迁移发散,看你对基础知识的运用状况如何?)
11.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清政府签订的最严重的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八年级上历史导学案

八年级上历史导学案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人类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对我们的成长和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八年级上,我们将要学习的历史知识包括“大一统的帝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国共内战”等等。
这些历史事件与文化内容丰富,涵盖了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需要我们努力学习才能够真正掌握。
在这一系列的历史学习中,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中国古代的大一统帝国。
大一统帝国是指一个统一的政治体系,在中国长期发展中,多次经历过这样的过程,我们在学习中要着重研究秦汉和唐宋元三个时期的帝国,以及他们各自的政治和文化特点。
我们应该明确每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事件和社会背景,了解它们之间的演变和辉煌,理解其中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在这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要学习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这两个事件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中国的发展和变革。
新文化运动是为了推动现代文化的发展,倡导自由民主,提出了一系列的文化建设和文化革命理论。
五四运动则是在新文化运动的基础上,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思想和理论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产生了一定的推动力。
我们还需要学习解放战争和国共内战。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新旧国际的交替,双方之间的矛盾和争端是不可避免的。
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领导的中共人民军队和国民党军队间进行了长时间的武装斗争,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铸就了新中国的历史,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总的来说,我们在八年级上学习历史需要全面、系统地了解一系列的历史知识内容,掌握考察和讨论历史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逐步提高自己从历史的角度进行研究和思考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发展自己的历史文化素养,尊重历史、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明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学有所成、做有所为,为人类的未来作出自己的贡献。
最新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导学案33 精品

(2)能说出:西安事变发生后各界的态度及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学会从历史角度、用历史的眼光认识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评价张学良、杨虎城,学习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一、知识链接自近代以来,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发动侵华战争。
主要史实有:(1)1894-1895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2)1900-1901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3)1915年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二、新课导学※自主探究九一八事变:时间:经过:结果:西安事变:背景:经过:结果:意义:※合作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材料二:“不能冲动,感情必须让位于理智!南京政府‘绝对不抵抗主义’的电告不能不听,忍辱方能负重,小退以图大进,不可不慎!”张学良咬紧牙关,声音颤抖地向东北军发布命令:“不能打……我方当忍辱负重,勿使事态扩大,静候中央的外交干涉。
”材料三: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交结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撼动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已渗入少壮者之心。
”材料四:原东北军将领张学良逝世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向张学良的亲属发去唁电,高度评价他的历史功绩,称他是“伟大的爱国者”、“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并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他表示深切的哀悼。
请回答:(1)材料一这份电文是谁下达的?材料二是谁下达的命令?(2)材料一这份电令说明对日什么态度?“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这份电令的后果是什么?(3)材料三中“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交结共产党”,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张学良为什么会“彷徨无策”?(4)与材料三有关的重大事件是什么?(5)根据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能谈谈张学良得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高度评价,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的原因吗?※达标检测1.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于()A.1930年B.1931年C.1932年D.1933年2.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日本就占领了中国()A.西南三省B.西北五省C.华北五省D.东北三省3.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出发点是()(3)“这场军事政变”的结果如何?。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新人教版【word版】.doc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目标】1.掌握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2.了解轮船、火车、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3.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
【学习重点】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社会习俗的变化【学习难点】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及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课前预习】1.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曾被誉为“中国轻纺工业第一人”,又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此人是()A.张謇B.李鸿章C.陈启元D.张之洞2.令李鸿章伤感反省——“洋务是纸老虎”;让康有为、梁启超愤然上书——变法图强;使张謇暗下决心——“实业救国”的共同背景是()A.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3.民国19年,在一位生活在南京的16岁男孩的生活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发型B.着中山装到学校去读书C.在校见到老师行跪拜之礼D.同学之间以“某君”相称4.“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这一社会潮流出现的时期是()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解放战争D.辛亥革命【展示交流】小组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互学探究】1.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的主要原因2.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及特点。
【展示交流】小组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课堂小结】【课堂练习】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挣扎。
下列表述是造成“恶劣的生存环境”的原因的有()①帝国主义势力②封建势力②官僚资本主义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压迫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是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生动写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全套导学案(44页,Word版)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学习目标】1、知道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了解我国远古居民生活的概况。
2、初步培养观察分析历史图片的能力、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
3、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学习重点: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人,生活在距今约年,位于今天的省·县,属于流域。
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北京人遗址位于今天的的山洞里,距今约年至年,北京人生活在流域,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生活,形成了早期的社会。
北京人已经会使用,还会保存。
3、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
4、山顶洞人遗址位于的洞穴里,距今约年,山顶洞人生活在·流域,他们仍使用石器,但已掌握和。
山顶洞人已会,靠、为生,还会,用缝制衣服。
5、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结合起来的。
在一个氏族内他们使用·工具,共同,共同,没有的差距。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第一子目:我国最早的人类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第二子目:北京人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讨论解决“动脑筋”一、二、三。
第三子目:山顶洞人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讨论解决“动脑筋”四3、探究:下面是一名同学想象的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共有5个明显的错误,请你指出并给予纠正和解释。
毛毛是个10岁的孩子,说是孩子,其实在北京人当中算是中青年了,因为北京人生活环境恶劣,人们的寿命都不长。
这天一大早,毛毛走出小木屋,他穿着兽皮缝制的衣服,手里拿着一把镰刀。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全册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全册第1课鸦片战争一、学习目标:基础知识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探索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运用史料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识逻辑思维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思想意识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惟利是图的本质爱国情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责任感二、学习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三、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插图、史料、自由阅读卡,学会从历史材料中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
2.结合时代背景、学习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学会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发展过程中,指导训练学生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链,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分析《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给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
四、知识链接林则徐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一字少穆,晚号竢村老人。
福建侯官(今福州)人。
1811年考取进士,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江宁布政使、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等职。
1831年任河东河道总督时曾修治黄河。
1832年任江苏巡抚,疏陈连年钱漕之累、小民之苦,坚请缓征,并修白茆、浏河等水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探究(要求: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并在书上做好标识。
提示:带★的为一般了解内容。
其余为重点识记。
)
1.从1898年起兴起的民间组织________,掀起了_________运动。
1900年春发展到_______地区。
斗争矛头直指___________侵略势力。
2.1900年6月,英、美、____、____、法、德、_____、_____八国联军由___________率领,由大沽经天津进犯_____。
___月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领_________仓皇出逃。
八国联军在北京到处
___________。
3.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赔偿白银_______两,以_______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政府拆毁____________,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____________________沿线要地;划定___________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4.《辛丑条约》签订后,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_______,严重损害了中国的________,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_______________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
思考:“动脑筋”一(第21页)、“动脑筋”二(第22页)、“活动与探究”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合作探究
(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
第一子目: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1.指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讨论解决:(1)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原因有哪些?
(2)讨论解决第21页“动脑筋”一。
第二子目:《辛丑条约》
1.指名说说自己学到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讨论解决第22页“动脑筋”二。
活动与探究
(小组竞赛:每小组各出一名代表,选其中一道题竞答;其他组同学可修正、补充;师及时引导、点拨、评价)
※达标检测(时量:5分钟满分:100分)计分:
1.率领八国联军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的英国海军司令是()A.瓦德西B.西摩尔C.克林德D.华尔
2.下列关于八国联军侵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八国联军包括西班牙和荷兰军队
B.曾在廊坊遇到顽强阻击
C.攻占北京后进行烧杀抢掠
D.最终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3.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
A.向外国侵略者“借师助剿”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向外国侵略者开放中国内地
D.保证禁止中国人民参加一切反帝活动
4.如果你担任历史记录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
A.各国使馆林立
B.某国使馆在举办舞会
C.居住有大量的北京市民
D.驻扎有大量军队
5.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上述局面的出现说明( )
①强盗们对自己究竟拿了多少赃物并不清楚②强盗们为了抢劫方便,人为制造了极大的混乱③强盗们抢得的赃物数量之大是惊人的④强盗们造成的破坏是令人发指的
A.①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慈禧太后对帝国主义列强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这种表态反映出的问题实质是( )
A.慈禧太后作为清政府的最高统治者在与列强的长期交往中,与他
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B.慈禧太后为了个人利益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
C.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中国地大物博,作为统治者慈禧太后慷慨大方
7.观察图片,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图①:大水法遗址图②:燃烧的北京城
材料一“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
……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
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
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
……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
──(法国)维克多·雨果材料二侵略军攻陷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
……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
北京居民所受之物质损失甚大,但其详细数目,
亦复不易调查。
”“(皇宫)最大部分可以移动之贵重物件,皆被抢去。
”
──《瓦德西拳乱笔记》
(1)材料一对应的是图_____,材料二对应的是图______。
(2)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侵略战争的劫掠景象?被劫掠的地点是哪里?主凶分别是哪些国家的侵略军队?
(3)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侵略战争的劫掠景象?被劫掠的地点是哪里?主凶分别是哪些国家的侵略军队?
(4)为什么这些侵略者能在中国犯下如此罪行?
(5)这些历史事件对今天的中国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