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练习十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上练习十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理解什么叫垂线,在此基础上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对于学生来并说不难,但是学生通过直线上一点和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需要教师指导。帮助学生理解经过的意思。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一步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意义。
10、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
11、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 )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
直线的距离。
二、“火眼金睛”判一判。(对的打Biblioteka √”,错的打“×” )。(10分)
1、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这点叫垂足。……………………………… ( )
2、正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
3、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这两条直线相等。
课题
练习十61页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前几节课认识了平行与垂直,知道了点到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会借助三角尺画垂线并利用画垂线的方法来画长方形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平行与垂直,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运用。在进行练习之前,可以对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框架图。
2.灵活运用画垂线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意义。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认真细致”填一填:
1、在( )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是指这一点到这条直线的( )的长。
3、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是指这一点到这条直线的( )的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

371÷60=6……11,60×6<371;
334÷80=4……14,4×80<334。
【点睛】熟练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2 6 8
【分析】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把除数看大了,商就容易偏小,调商时要调大一点,把除数看小了,商就容易偏大,调商时要调小一点,据此解答。
13.花园里有154盆牡丹花和120盆月季花。可以用牡丹花摆22个小花坛,用18盆月季花可以摆成三角形图案。
(1)平均每个小花坛有多少盆牡丹花?
(2)这些月季花可以摆多少个三角形图案?还剩多少盆?
14.红专路小学四年级共有384名学生,平均每班有48名,这个小学的四年级共有多少个班?
15.小明家外出旅游时拍了252张照片,每筒胶卷正好拍36张。小明家这次外出共用了几筒胶卷?
=5(箱)
答:最多可以买5箱纯奶,还剩8元钱。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及应用。
17.被除数:42;除数:6
【分析】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55,则除数×7+除数+7=55,除数=(55-7)÷(7+1)。再用除数乘商,求出被除数。
【详解】(55-7)÷(7+1)
=48÷8
A.商较大B.商较小C.商正好
20. 用30试商,()。
A.商较大B.商较小C.商正好
21. 用70试商,()。
A.商较大B.商较小C.商正好
参考答案:
1.3 4 6 4
【分析】根据题意,要求最大填几,根据有余数的除法,用所比较的数除以已知因数,如果有余数,所得的商就是要填入的最大数。
【详解】125÷40=3……5,40×3<125;
2020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全册)

MM3页做f教材3页上面•做TJT1.(答案不唯一〉黑板的面是长方形的;红领巾是三角形的;手帕是正方形的。
2.提示:可以利用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页做F提示:先实际动手拼一拼,再回答问题.练习一1.提示:用不同Si色涂出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2.(D®.②④③3.14,2544.(1)提示:先按题目要求进行操作.再写出你的发现。
(2)提示:实际动手操作,用几张正方形纸做出漂亮的图案。
5.86.提示:在物体上找图形时,要保证物体的某个面的形状与图形一致。
8.3思考题分析:可以先拿一张长方形纸动手蜉剪,再判断。
解答:剪法有无数种.仅举以下4例.MMIO页做f Ml仙仙11一9=囱练习二1.9+4=回 9+5=四13—9=团 14-9=国2.16-9=7 6+9=15 3+9=12 9+9=1817- 9=8 16-9=711-9=2 8+9=17 7+9=1611- 9=212- 9=3 18-9=93. 14-9=5 13-9=4 17-9=819-9=10 12-9=3 15-9=618-9=94.2+9=115+9=144+9=1314- 9=515- 9=613-9=45.2 10 8 5 3 10 8 13 146.8+9=177. 10 0 4 2 6 48. 16-9=79.14-9=5思考题分析:因为要在相邻两个男生之间 站-个女生,说明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都应是男生,所以女生比男生少1个.解答:一共可以站进9个女生.1.(圈法不唯一)页做F16—8=($I5-8=ffl2. 13 11 14 5 3 63.25836947 10页做F1.14-E)=[S 15-3]=[214—[E=05] 15—(D —tS2. 17 15 16 9 6 9 8 9 73.7+31 = 11 8+0 = 13国+6=12 11-7=0]13-8=012-6=®练习三1. 13-8—517—f 12-8-H11-8-*314-8-*62. 13—8=516-8=89-8=111一8=317-8=912—8=414—8=618-8=1015-8=73. 13-8-515-8=716—8=812-8=411-8=314—8=617-8=910-8=212-7=514-7=716-7=913-7 = 611-7=415—7«=811—6—515-6=914-6=816—6=1013-6=74.5 9 83 9 177 125 8 965.< >=> <V7.5 8 98.6 12-6=69. 12 2 18 7 14 1310.15—7 = 8 15-6=9页做F5+圈=13 5十囹=1413- 5=®14— 5=(5]思考题(答案不唯-〉rn 司一⑤-EUHU[T[6]-0H 4+0 = 135+[0 = 1113-4=1311 —5=F61ng I-®MM17页数学球得数是6的算式,13-7=611-5=615-9=614-8-6得数是7的算式:13—6=712-5=7将数是8的算式,15-7=814-6=817-9-8得数是10的算式:15-5=1019-9=10得数是12的算式,19-7=1216-4=12 18-6=12练习四1.11-5=62.11一2=913-4=9 11-3=811-5=611-4=712-3=912-5=712-4=813-4=913-5=83.8767658764.12-5=75.86649993116.|13-4]»[2叵豆]»团|17—8|>►®|14一8|►►E0[13-9|>►3]|15-7|►►圈7.185II166613198.(4)+96+(7)7+(2)(14)-512-(4)(4)+49.(1)13-9-4(2)413-4=910.12-7=513-8=514-9=5小兔可以选12和7这两棵白菜.也可以选13和8这两棵白菜,还可以选14和9这两棵白菜.MM20页做F14一6=8(只)教材第21页做TK15—9=6(只)练习五1.8 15—7=8(个)15—6=9(个)2. 13—6 = 7(人)3.9 14 8 9 16 6 5 86678888 12114-6=8(人)5.13-8-5C 箱)回7+68+49+86+9回回其回7.12-3=9(朵〉«> = < = < =9. (1)17—8=9(个)(2)(答案不唯)小灰比小黑多几个?17—5=12(个)教材第24页整理与复习1.(1)竖看看.第一列都是十几减9. 横皆百,第一行都是11减几.12-812—712-612-512 — 412-313-813-713 — 613-513—414-814—714-614—515-815-715-616—816-717-8〈2)提示,熟练掌握20以内的退位做法.能 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准确地算出得数。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6.3练习十教学课件

成正比例,因为这是一条 笔直的直线。
第五页,共十二页。
小军和家人周末骑车去森林动物园游玩。下面的图像表示他们骑 车行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2)利用图像估计,他们20分钟大约行多少 千米?行10千米大约要用多少分钟?
要仔细区别求 的是时间还是 路程。
第六页,共十二页。
第八页,共十二页。
在判断时一定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既要看两种量是不是一个量增多, 另一个量也增多,还要看相对应 的两个量的比值是否一定。
要注意观察 表中直接出 现的两个量。
第九页,共十二页。
淘气和笑笑分别用表格和图表示了妙想6岁前的体重变化情况。
第十页,共十二页。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表格中的数 据,发现妙想的年龄和体重都 在发生变化。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6.3 练习十 教学课件
科 目:数学 适用版本:苏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复习旧知
路程是随着 时间的变化 而变化的。
判断相关联的两 个量是否成正比 例,关键看它们 的比值是否一致。
第一页,共十二页。
订阅《趣味数学》的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第二页,共十二页。
购买一种铅笔的数量和总价如下表:
数量/支 1 2 3
4
5
6
…
总价/元 0.4 0.8 1.2 1.6 2.0 2.4
比值相等,
都是0.4。
(1)填写上表,说说总价是随着哪个量的变化而
变化的?
总价随着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2)写出几组相对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值, 并比较比值的大小。
第三页,共十二页。
巩固练习
已知a和b成正比例,把下表填写完整。
妙想年龄增长的同时,体重 也在增加,但没有之前增加 得快。总体来说,妙想的体 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课件(含答案)

我用直尺画。
我这样画。
画出的都是平行线。
课本62页 练习十 6. 测定跳远成绩时,应该怎样测量?
https:///s /1puRpam5EL_5lXTOr3iB4g 请到上面的网盘中下载 s5-03跑远成绩测量.swf 文件,然后放在本文件同 一目录下,就可插放Flash 动画了。
课本63页 练习十 14. 观察下图指出正方形中哪两条线段互相垂直。
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 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课本63页 练习十
15.* 下图中,哪些线段互相平行?哪些互相垂直?
a b c d e f g
l
互相平行: a∥f
c∥ e
d∥ g
互相垂直: d⊥l
g⊥ l
(2)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本61页 练习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本62页 练习十
7. 怎样挂画又正又快?
https:///s /13myImxtdbWpfrTShe2zf5 w 请到上面的网盘中下载 s5-04挂画.swf 文件,然 后放在本文件同一目录下, 就可插放Flash动画了。
课本62页 练习十 8. 你能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个面上找到互相垂直的线段吗?
课本61页 练习十
9. 分别过点A画BC的垂线。
A A D
.
.
B
C
B
C
课本62页 练习十 10. 下面各图中,哪些线段互相平行?把各组平行线段涂上相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练习十(1)》教学反思

练习十(1)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开始想起”是小学生第一次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条件开始想起的策略几乎在每一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会得到应用,因而理解并掌握这一策略,对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我重点抓住从条件开始想起这种策略,展开教学,让学生体会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不足之处]感觉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练,教学过程中没达到完全放手,导致后面学生做练习的时间紧凑。
[再教设计]再教学时,还应该进一步做到倾听学生的回答,并且要及时抓住学生回答过程中的闪光点,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挖掘。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十》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

编写意图(1)第1题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平行和垂直的知识进行判断、辨析。
(2)第2题通过摆放与已知小棒平行或垂直的两根小棒,让学生发现这两根小棒也互相平行。
借助摆小棒活动,一方面深化学生对平行与垂直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也借助直观操作发现规律。
(3)第3题第(1)题折的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沿着长边或短边对折两次。
第(2)题则可以沿边对折或沿对角线对折。
这样的练习操作简便,开放性强,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第4题是让学生借助点子图画平行线和垂线。
虽然前面并未介绍平行线的画法,但这里可以利用点子图,根据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都相等来探索画法。
(5)第5题让学生根据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结论,来判断两个小朋友画出的是不是平行线。
加深对平行线特征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按图中方式画平行线。
(1)在活动中体验平行和垂直的特征。
第2题可以让学生应用平行和垂直的特点尝试用小棒摆一摆,摆完后,说说3根小棒的位置关系。
可引导学生将小棒想象成直线,猜想会有多少条直线与它们平行或垂直,进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深化对平行和垂直特征的认识。
第3题可以让学生折纸后交流不同的方法,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情况的垂直和平行,加深对平行和垂直特征的理解。
(2)体会画法的多样性,逐步形成作图能力。
第4题学生借助点子图来画平行线或垂线,易于操作,因此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在点子图上规范地画出平行线和垂线。
画三条互相平行的直线是难点,可以引导学生迁移画两条平行线的方法来画,重点是把握平行的本质特征。
第5题可先让学生交流画平行线的方法,再尝试用直尺、两支捆在一起的铅笔等方法来画出平行线。
在展示与交流中,要分享画图的方法和经验,激发思维的创造性,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编写意图(1)第6题和第7题是垂直在生活中的应用。
使学生运用数学原理来解释生活现象,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样的实例还有很多,可以鼓励学生到课外找一找。
(2)第8题通过让学生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上找到互相垂直的线段,从而建构线、面、体的内在联系,加深学生对垂直的认识,建立良好的空间观念。
六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十》习题课件

在教学过程中有哪些亮点和不足?
总结词
亮点突出,不足明显
详细描述
本节课的亮点在于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 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提 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之处在于部分学 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进一步
引导和激励。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题目三答案与解析
答案:C
解析:题目考查的是百分数的计算,根据百分数的定义,$40%$等于$frac{2}{5}$,所以$40% times 500 = frac{2}{5} times 500 = 200$,因此答案为C。
05
学生常见错误分析
学生常见错误一分析
总结词:计算错误
详细描述:学生在进行习题计算时,常常因为粗心大意或对 计算法则理解不透彻而出现计算错误,如加法、减法、乘法 、除法等计算过程中的失误。
六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十》习题课 件
汇报人:
2024-01-01
• 练习十概述 • 练习题目解析 • 解题技巧与策略 • 练习答案与解析 • 学生常见错误分析 • 教学反思与改进
01
练习十概述
练习十的目标
01
02
03
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练习十,学生可以进 一步巩固六年级数学下册 所学的知识点,加深对数 学概念和公式的理解。
学生常见错误二分析
总结词
概念理解错误
详细描述
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时,可能因为语言表述的歧义或自身认知的局限性,导致对概念的 理解出现偏差,从而在应用概念进行解题时出现错误。
学生常见错误三分析
总结词
逻辑推理错误
VS
详细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