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2003课标版必修4《声声慢(寻寻觅觅)》
《声声慢(寻寻觅觅)》 理解性默写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声声慢》理解性默写练习1.李清照《声声慢》中“,!”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心中的愁情,点明主旨。
2.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这三句构成了七组叠字,统领全词,展示出凄凉萧条的意境,奠定了“愁”的基调。
3.《唐宋词选释》对李清照《声声慢》中的“,,”这三句解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
”4.李清照《声声慢》中“,,?”三句,明写花,而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5.李清照《声声慢》中,视觉和听觉交映,把梧桐、细雨、黄昏三个意象有机结合,尽显词人此时的无限感伤的句子是“,、”。
6.李清照《声声慢》中“,”两句,写秋季忽暖忽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休息。
7.“酒”是古诗词中表达愁情的意象,李白有诗云:“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就表达了心中的愁苦之情。
8.李清照《声声慢》中“,”两句,直接抒写寂寞难耐的痛楚,盼时光早逝,衬出了愁苦之深。
9.李清照《声声慢》中“,,”三句,从精神状态到生活处境,再到整体内心世界,层次清晰地概括了词人在靖康之难以后的不幸经历和生活状况,以及在身体和心灵上所受到的摧残。
10.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双关手法,从花的凋残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人的衰老的句子是“,,?”11.温庭筠《更漏子》写到:“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声声慢》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12.“雁”是古诗词中常用来表离愁的意象,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大雁”表现强烈的思乡之情和沦落异地的流浪之感的句子是“,,1”。
13.李清照在《声声慢》中所用的“,,”这十四个字使她在词史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人们称赞她“造句新警”、“创意出奇”、“超然笔墨蹊径之外”。
14.李清照《声声慢》中“,!”两句,用口语化的词句,贴切地写出词人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
15.李清照《声声慢》中写酒气抵挡不住晚风带来的寒意,遣不散积聚在词人心头的寒意的句子是“,、!”16.梧桐是古诗词中凄凉悲伤的象征,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描述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了词人不能自抑的凄苦。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声声慢(寻寻觅觅) 课件PPT

寫作技巧
守着窗兒, 獨自怎生得黑。
反映作者作者感慨人 生在世猶如夢幻,因 而開懷暢飲,把酒灑 在地上,邀月共飲。
寫作技巧
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
黃昏雨打梧桐,夜長 人靜,更添淒涼感受。
寫作技巧
這次第,怎得一個, 愁字了得?
愁緒對景難排, 沒處訴,沒法訴。
總結
上片:先總寫悽慘的心情,接着描寫秋天 的氣和北雁南飛的景象, 抒發愁苦 情緒。
學生發表,不要求標準答案,旨在 啟發思維,訓練賞析能力
小組討論 供同學參考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可以理解為蘇軾善於自 我解脫,自解自慰,比較達觀,一種理解是此時的 蘇軾有些消沈,憤懣無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蘇 軾此時已經47歲了,他被貶謫到黃州,遊覽赤壁美 景,如畫江山,肯定深深感到特別有一種深深的失 落感,年華老大,功業少成,想想周瑜,在三十四 歲的時候,就已經名垂青史,已經立下赫赫戰功。 肯定心境蒼涼,消沈之情是難免的。但是,蘇軾沒 有真的消極,他想得開,風流人物都已經隨著歷史 的潮水而被滌蕩了,人生就如同夢境一般,何必過 於執著呢?
課文總結 上片
描寫赤壁的景色。然後由眼前景物引發作 者對歷史人物的懷想。
下片
通過對英雄人物周瑜的描寫,自歎功業未 成,年華老去,人生如夢的無限感慨。
主旨
作者借赤壁壯麗的景色,懷想古人的偉大 功業,藉此抒發自己年華老去、功業未成 及人生如夢的感慨。
作業
請同學 完成本課習作
題解
金兵南侵,她的丈夫趙明誠 不幸病故。她把丈夫安葬後 ,追隨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 到浙東,飽嘗流離顛沛之苦 ,一直在孤苦伶仃的日子裡 煎熬。亡國之痛,喪夫之哀 ,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 法排遣,她和著血淚寫下了 千古絕唱《聲聲慢》 。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李清照词《声声慢》课件(共40张PPT)

作业: 1、背诵《声声慢》 2、修改《声声慢 愁》的品读词
推荐阅读: 《蒋勋说宋词》 蒋勋 《乱世中的美神》梁衡
她是忧国伤逝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乱世美神李清照
忽寒忽暖容易致病的天气,淡薄的酒味,入夜猛起的秋风,天上的过雁, 满地的黄花,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处处生愁,物物助愁,景景牵 愁,作者陷入一个“愁”的世界!以愁情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
酒
酒酒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 ,
一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 种 种
苦多。 ——曹操《短歌行》
溢浓 满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凄 情
凉义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哀 伤
和 相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的 思
落的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寞幽 。愁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⑦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 !
研读词作 任务4:写品读词
声声慢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②乍暖还 寒时候,最难将息。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 急!④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⑤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⑥守着窗 儿,独自怎生得黑!⑦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 滴。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冷冷清清是环境描写。 凄凄惨惨戚戚是心境描写。寻觅无果,所有的美好都不存在了,一切都消 失了,冷冷清清的外在环境,触发了词人内心的波澜,于是直接抒发凄凄惨惨 戚戚的凄惨之情。 叠字手法作用:一、富有音乐的婉约美。造成了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 音袅袅,不绝如缕的音乐效果。二、有层次的抒发情感。写出了词人精神状态 --生活境况--内心感受的三 种境界,为全词奠定了哀婉凄愁的感情基调。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翻译与全词欣赏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翻译与全词欣赏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热闹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分,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①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掉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十分空虚迷惘、迷茫丧失的心态。
②凄凄惨惨戚戚:忧虑苦闷的样子。
③乍暖还(xuan旋)寒:指秋天的天气。
乍暖乍寒,忽冷忽热。
④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
⑤怎敌地:对付,抵御。
⑥晚来风急:〝晚〞一本作〝晓〞。
⑦损:表示水平极高。
⑧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⑨堪摘:可,可摘⑩次第:光景、情境。
⑾得:一个〝愁〞字怎样能概括得尽呢?翻译:我独处陋室假定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骚动中失掉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要冷热闹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惹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特别是春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分,最难以保养将息了。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基本不能抵御早晨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擦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想象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四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独单的,怎样容易挨到天亮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收回令人心碎的声响。
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样能说尽!【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热闹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调养休息。
喝三杯二杯淡酒,怎能抵得住晚风急袭。
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由于都是旧日的相识。
《声声慢、寻寻觅觅》作者、背景【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资料【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资料:原诗、翻译、作者、背景【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翻译】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作者】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背景】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具体写作时间待考。
有人认为作于南渡以后,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有人则认为是中年时期所作。
《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学习目标 学习任务
学习总结
1.了解相关文化常识,整体把握词作内容 2.赏析诗歌意象和情感 3.鉴赏词作的艺术手法
学习目标 学习任务
学习总结
【目标一】了解相关文化常识,整体把握词作内容
任务1:了解PPT中出示的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相关文化常识等内容。
识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我国文学史上著名 的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好学多才,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 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词主要是反映 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美满生活,表达她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对丈夫的相思 之情。这些词格调优美,热情明快,天真活泼,委婉含蓄。后期的词主要写她在离乱中的孤 独生活和国破家亡后的悲苦心情,深厚的故国之思,凄苦的身世之感,使她的作品风格突变, 社会意义也随之扩大了。前期的主要代表作是《如梦令》,后期有《声声慢》等。词作集有 《漱玉词》。
学习目标 知背景
学习任务
学习总结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晚期作品,词情凄 清。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 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 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 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 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 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 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 绪。
学习目标 学习任务
学习总结
意象:淡酒、晚风、雁、 黄花、梧桐、细雨
愁
叠词:寻寻觅觅(动作) 冷冷清清(环境) 凄凄惨惨戚戚(心理)
本词选取了一系列具有典 型意义的景物,通过秋景秋情 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 沦落的悲苦。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声声慢》课件

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课堂巩固
1、融情于景,借秋景来渲染愁情是本词最大的艺术特色,试 作简要分析。 明确:全词从刻画冷清萧索的环境来烘托凄惨悲切的心境。无 论是忽寒忽暖容易致病的天气,还是单薄的酒味、猛起的秋风、 天上的过雁、满地的黄花、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无一不 是生愁、助愁、牵愁的。篇末托出一个“愁”字,融合了亡国 之痛、孀居之悲和沦落之苦,显得格外深远深厚。 2、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何特点?是举例说明。 明确:运用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 戚”“点点滴滴”等叠词,分三个层次写出了词人动作神态、 外部感受和内心愁苦,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真切地传达出 词人内心的忧郁和沉痛,且具有特殊的音乐效果。采用了 “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口语,朴素浅近而又 真切自然。
课文小结
直接抒情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 了得!
淡酒
愁
间接抒情
秋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课堂巩固
1、融情于景,借秋景来渲染愁情是本词最大的 艺术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明确:全词从刻画冷清萧索的环境来烘托凄惨 悲切的心境。无论是忽寒忽暖容易致病的天气, 还是单薄的酒味、猛起的秋风、天上的过雁、 满地的黄花、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无一 不是生愁、助愁、牵愁的。篇末托出一个“愁” 字,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和沦落之苦, 显得格外深远深厚。
到 黄 昏 , 点 点 滴 滴 。 这 次 生 得 黑 ? 梧 桐 更 兼 细 雨 ,
堪 摘 ? 守 着 窗 儿 , 独 自 怎
堆 积 , 憔 悴 损 , 如 今 有 谁
是 旧 时 相 识 。 满 地 黄 花
急 ? 雁 过 也 , 正 伤 心 , 却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声声慢(寻寻觅觅)》

以上这些意象,营造出了 一种怎样的意境?
凄婉 愁苦 哀怨
铺陈渲染
轻拂中华历史的尘烟纱缦, 咀嚼古往今来的悲怀愁情, 三千年古代文学史长河中, 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沧 海愁人恐怕当数女词人李 清照了。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苦难 不停地擦拭着艺术的灵魂,在生命 空间受到的伤害和疼痛,在艺术的 空间都会给予几倍的补偿和酬惠。 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这些苦难经 历像重物压在李清照艺术生命的弹 簧上,只要不令弹簧承受不了,那 么,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 高。
李清照,(1084-约1151), 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 济南人,留有作品集《漱玉 词》。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 表之一。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自 幼受文学艺术熏陶。十八岁嫁 金石家赵明诚,夫妇感情甚笃, 家庭生活平静美满,与明诚共 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靖康之难后,经历了离乱,丈 夫赵明诚病逝,本人颠沛流离 于江浙皖赣一带,流落异地, 无依无靠,在孤寂凄苦中度过 了晚年。
——李清照《金石录后续》
“闻金人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 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经奉化、上宁海至三门,入章安,至黄岩,具舟 入海,奔温州。自台州、明州回越州,次年赴杭。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鉴赏探讨
用一个字概括本文的内容
词人如何抒发愁情?
• 直接抒情
• 借景抒情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 。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
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 时期的生活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 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
,表现思夫、思国、思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知人 论世) 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
学科网
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愁”的影子,我仿 佛看到了李清照 , 联想到了 。
我从“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 黑”这一句找到了愁的影子,我仿 佛看到了李清照呆呆依在窗前,痴 痴地望着夕阳,独自一人黯然伤神 ,我想到了一个词语孤苦伶仃 。
1103年 :18岁的李清照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 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感情深厚,家庭美满幸福。 他们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 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 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 去世。 1131年:李清照遇到盗贼,随身带的五大箱文物被 盗,重病,几乎丧命。 1132 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 9 月提出 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47年:写出了《声声慢》,时年64岁。 1151-1156 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 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作业 : 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
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 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 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 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 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虽然我 们不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但我 相信,她已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留下了 一座丰碑,只是这碑上还缺少碑文,这 碑文就交给同学们来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