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与他救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学生地震自救与他救计划

幼儿园大班学生地震自救与他救计划

幼儿园大班学生地震自救与他救计划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往往带来巨大的破坏和伤害。

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一个需要特殊保护的阶段。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套幼儿园大班学生地震自救与他救计划,以保障他们在地震发生时的安全。

一、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1.保持冷静:地震发生时,学生们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的情况。

2.迅速躲到坚固的家具下:学生们应该迅速寻找课桌、床等坚固的家具,躲在其下,以保护自己的身体免受伤害。

3.保护头部:学生们应该用双手护住头部,以防被坠落的物品击中。

4.避免使用电梯:地震发生时,学生们应避免使用电梯,以免被困在电梯中。

二、地震后的行动1.保持安静:地震后,学生们应该保持安静,不要慌张,等待教师的指示。

2.有序撤离: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们应该按照指定的路线有序撤离教室,前往安全地带。

3.不要乱跑:地震后,学生们不要乱跑,避免因为好奇心而靠近危险区域。

三、地震后的自救与他救1.检查身体:地震后,学生们应该检查自己的身体,看看有没有受伤。

如果有受伤,应该及时告诉教师或者其他成年人。

2.帮助他人:如果学生们发现其他同学受伤或者有其他危险,应该尽快帮助他们,把他们带到安全的地方。

3.避免危险:地震后,学生们应该避免靠近危险区域,如电线杆、高大建筑等。

四、地震后的应急物资准备1.食物和水:学生们应该准备一些食物和水,以备不时之需。

2.急救包:学生们应该准备一些急救用品,如绷带、消毒药水等。

3.手电筒:学生们应该准备手电筒,以便在地震后黑暗中能够看清楚。

地震自救与他救计划地震,这种自然灾害,来的时候总是让人措手不及。

对于我们幼儿园大班的学生来说,学习一些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真的非常有必要。

这样,当地震真的来了,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减少伤害。

躲到坚固的家具下,用手护住头部,这些都是在地震时保护自己的好方法。

记得,地震来了,我们要迅速行动,不能犹豫。

躲到坚固的家具下,用手护住头部,这些都是在地震时保护自己的好方法。

火灾自救和他救的方法

火灾自救和他救的方法

火灾自救和他救的方法1. 保持镇静当发现火灾时,首先要保持镇静,切忌慌乱。

在火灾的初期,火势还没有得到控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逃生或扑救,所以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

2. 穿戴防护衣物在逃生时,可以用湿毛巾、棉布条等捂住口鼻,以防烟雾侵入。

同时要尽量穿上棉质衣物,避免合成纤维燃烧后产生有毒气体对人体造成伤害。

3. 规划逃生路线在平时,要对家中逃生路线有所规划,包括逃生门、窗、防火间等。

逃生路线一定要选择通风良好的通道,尽量避开火源,保持清晰的头脑,不要因为惊慌而选择错误的逃生路线。

4. 低姿态逃生在烟雾中,烟雾比较密集的地方,通常离地面越近烟雾越少,所以在逃生时要采取低姿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着或匍匐前进。

5. 远离火源在逃生的过程中,一定要远离火源,尽量避免火焰直接接触到肌肤,避免烧伤。

6. 选择避难场所在逃生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逃生路线受阻的情况,要选择一个合适的避难场所,如有条件可以选择防火门、封闭大门等,防止烟雾和火焰直接接触到人体。

7. 警示他人在发现火灾时,要及时通知家人或同事,带领大家以最快的速度离开火场,不要擅自留在危险地带。

8. 切断电源在火灾发生时,要及时切断电源,以免火灾扩大。

二、火灾他救方法1. 拨打火警电话在发现火灾时,要第一时间拨打火警电话报警,以便及时调动消防力量来扑灭火灾。

2. 逃生救援当发现有人被困在火场中时,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帮助被困者逃生。

3. 灭火器扑救在火灾初期,如果火势还没有扩大,可以尝试使用灭火器将火灾扑灭,但要注意不要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4. 将火灾隔离在火灾发生时,要设法将周围的可燃物或易燃物隔离,以避免火势扩大。

5. 撤离人员在火灾发生时,如果周围有人员,要尽量帮助他们尽快撤离火险区,避免受到火灾威胁。

6. 控制火势在火灾初期,可以尝试使用湿毛巾、浸泡的衣物等对着火点进行控制,以防火势扩大。

7. 与消防人员合作当消防人员到场后,要配合消防人员的指挥,协助消防人员进行灭火和救援工作。

自救他救作文

自救他救作文

自救他救作文《自救与他救》篇一《我的自救小经历》有一次我独自在家,爸妈都出去办事了,我就像个小大王一样,在屋里晃悠,寻思着找点乐子。

我看到厨房的柜子里有一袋薯片,那可是我的最爱啊,便搬了个小凳子爬上去拿。

结果不小心脚一滑,“哐当”一声,我直接从凳子上摔下来不说,还把脚给崴了。

当时那钻心的疼啊,我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了。

我可不能就这么干等着,得自救啊。

我先观察了下四周,看有没有能帮上忙的东西。

发现旁边有个小抱枕,就赶紧把脚抬起来放在抱枕上,这样舒服了点。

然后我又想着消肿的办法,突然想起之前在电视上看到要是受伤肿了可以冰敷。

我一瘸一拐地跳到冰箱前,打开冰箱,翻出了一小袋冰冻的豌豆。

我小心翼翼地把豌豆放在脚崴的地方,那冰爽的感觉让我稍微缓过劲儿来。

但是我心里还是害怕啊,万一脚真有啥大事呢。

于是我又拔高声音大声呼救了几声,心想也许邻居能听到,但是也没啥动静。

我就自己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一定要镇定。

我就慢慢地挪到沙发边,坐下来歇着,把电视打开想分散下注意力。

过了好一会儿,爸妈终于回来了,看到我这样,又心疼又着急,赶紧带我去医院,好在没啥大事。

这次独自在家的小意外,让我明白了在危险时刻,自救是很关键的,不能光等着别人来救你。

篇二《朋友的他救》有段时间考驾照,我那朋友小强紧张得不行。

科目二考了两次都没过,整个人都沮丧得跟霜打了的茄子似的。

第三次考科目二前,他压力大到失眠。

那天考试场地上,他刚上车就感觉思路一片混乱,中途就出现了失误。

当他觉得这次又要黄的时候,他教练那可真是神救场啊。

他教练站在外边,平时看着凶巴巴的,那个时候却特别沉稳。

教练直接大声喊:“小子,别慌,按照平常练的来,错一次怕啥,大不了再考一次,但是这次一定要稳住。

”这话像定海神针一样。

然后教练开始详细跟他说每个步骤,比如倒车入库的时候,教练喊着“慢慢打方向盘,看后视镜车屁股和线平行了就回正”。

旁边也有个不认识的大哥看小强慌成这样,还在旁边帮腔:“兄弟,这就是个小考试,别把自己逼得太紧。

高考写作素材:自救与他救

高考写作素材:自救与他救

高考写作素材:自救与他救
自救与他救
一个人在屋檐下躲雨。

看见一个和尚正打着伞走过,这个人说:“大师,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和尚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和尚说:“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

我没有被雨淋,是因为有伞,你被雨淋,是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所以你不必找我,请你自己找伞吧。

”说完便走了。

【素材体味】
1.自助者天助,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别人只可帮你一时,不可帮你一世。

求人不如求己,只有自救,才能得到命运的垂青。

2.哲人的智慧。

佛家弟子口吐莲花,玄机无限,逻辑严密,环环相扣,不知不觉中拒绝了对方,又不失佛门弟子的慈悲。

教会别人自救,又何尝不是普度众生?
【适用话题】
自救与他救哲人智慧巧妙拒绝。

自救互救基本原则

自救互救基本原则

自救互救基本原则
自救互救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迅速撤离灾区:当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时,如果灾区不具备事故抢险的条件,或者在抢救事故时可能危及营救人员自身安全时,应迅速撤离现场,躲避到安全地点或撤到井上。

2. 自救:是指人们利用自身的条件排除危险,保存生命。

在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扩大活动空间,稳定下来,设法脱险。

若无力自救脱险时,保持头脑清醒,不可大声呼救,要延长生命,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等待救援。

3. 互救:是指灾区幸免于难的人员,对被埋压人员的救助。

救人原则是先救近,后救远;先救易,后救难;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

救人方法包括挖掘被埋压人员应保持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脊椎损伤者,搬运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立下标记,以待救援。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相关工作人员。

自救与他救

自救与他救

遇难时的自救与他救一、失火时的自救与他救保持清醒头脑,扑灭初期火灾。

火灾发生时,一定要冷静地面对。

假如火灾初起时就被发现,可趁火势很小之际,用灭火器、自来水等灭火工具在第一时间去扑救,同时还应呼喊周围人员出来参与灭火和报警。

如有多人灭火,应进行分工,一部分人负责灭火,另一部分人清除火焰周围的可燃物,防止、减缓火势蔓延。

针对不同火情,寻求逃生良策。

逃生开门前应先触摸门锁。

若门锁温度很高,则说明大火或烟雾已封锁房门出口,此时切不可打开房门。

应关闭房内所有门窗,用毛巾、被子等堵塞门缝,并泼水降温。

同时利用手机等通讯工具向外报警。

若门锁温度正常或门缝没有浓烟进来,说明大火离自己尚有一段距离,此时可开门观察外面通道的情况。

开门时要用一只脚抵住门的下框,以防热气浪将门冲开。

在确信大火并未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情况下,应尽快逃出火场。

遇有浓烟湿毛巾捂鼻,弯腰低头迅速撤离。

通过浓烟区时,要尽可能以最低姿势或匍匐姿势快速前进,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不要向狭窄的角落退避,如墙角、桌子底下、大衣柜里等。

二、地震后的自救与他救1.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至关重要的是不能在精神上发生崩溃,要有勇气和毅力。

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是自救过程中创造奇迹的强大动力。

2.被压埋后,注意用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避免灰尘呛闷发生窒息及意外事故,尽量活动手和脚,消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体,用周围可搬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扩大安全活动空间,保障有足够的空气。

条件允许时,应尽量设法逃避险境,朝更安全宽敞、有光亮的地方移动。

3.被埋压后,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设法爬出去,无法爬出去时,不要大声呼喊,当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叫,或敲击出声,向外界传信息求救。

4.无力脱险时,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寻找食物和水,并计划使用,乐观等待时机,想办法与外面援救人员取得联系。

地震后的群众互救方法:1.在互救过程中,要有组织,讲究方法,避免盲目图快而增加不应有的伤亡。

自救与他救

自救与他救

我对他 的态 度顿 时变 得和蔼 了 , 看 他 的 目光 也 一 下 子 亲切 起 来 。 ” 转 变 的 态 度 如 此 之 快 ,简 直 难 以
知识 分子精神困境 的原因。
整 个 小 说 围 绕 三 个 人 物 展 开 :一 个 是 大 学 心 理 学 教 授 老 韦 ,一 个 是 他 的 妻 子— — 校 医 院
期 , 《j 选 刊》 20 年第 8 ,说 、 09 期 转 载 , 《 说 月 报 》 20 年 第 8 小 09
期 转 载 ) 就 又 是 一 个 关 于 大 学 知
周 人 杰 的 出场 ,是 典 型 的 乡 下 人 进 城 的 场 景 再 现 。林 医 生 对 此 的
态 度 直 接 由她 的心 理 独 自表 现 了 出 来 : “ 用 陌 生 的 目光 看 着 我
生活中几乎一个朋友 都没有 ……
他 自 己 的 心 理 也 多 少 有 些 变 态
这样 一个 缺乏 判断 力 的人 , 在 生 活 中 ,她 和 老 韦 的 关 系 怎 样
了 ,变 得 越 来 越 矜 持 ,越 来 越 古 怪 ,越 来 越 冷 漠 ),她 要 主 动 地 肩 负 起 “ 者 救 助 ” 的 角 色 。 但 他 是 ,下 文 马 上 消 解 了 “ 者 救 他 助”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请看林
前 ” “ 直都 想 ”等表 示长 期 、 一 持 续 不 断行 为 的 词 句 ,格 外 凸 显 了老韦精神症候 的严重 ,因而也 赋予 了 “ 者救 助”仪式性 的意 他
义 。 显 然 ,作 为 叙 述 者 的 林 医 生 ,这 种 自我 表 白传 达 出一 个 强
样 的情况 ,原因有二 :其一 ,老 韦不愿 和林 分享 ,觉得 自己和林 在 精神 上没有 什么 可 以交流 的 ; 其二 ,林 的关心也只是世俗意 义

地震发生如何自救与互救

地震发生如何自救与互救

地震发生如何自救与互救概述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突发性和破坏力使得人们在地震发生时面临巨大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威胁。

在地震发生时,我们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地震发生时如何进行自救和互救的相关方法和注意事项。

自救方法当地震发生时,首先必须保持冷静,快速判断自己的安全状况,并采取相应的自救措施。

1.寻找安全位置:尽量远离玻璃、大型家具和悬挂物,寻找坚固的桌子、床下或门窗附近的支撑物,躲避倒塌物的掩护。

2.保护头部:用手、书本或衣物等物品保护头部,以防止物体的直接打击。

3.迅速转移:如果周围没有安全的遮蔽物,尽量迅速向安全的区域移动,远离建筑物、电线杆以及其他可能坍塌的设施。

4.小心紧急出口:避免拥堵和恐慌,选择紧急出口,遵循逃生路线或指示牌。

5.避免使用电梯:在地震发生时,电梯可能失去供电或发生故障,因此应避免使用电梯,改用楼梯下楼。

6.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如果出现身体不适或受伤,应及时向其他人求助,及时进行医疗救助。

互救方法地震时,社区和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至关重要。

以下是在地震发生后进行互救的一些方法和建议。

1.与家人建立紧急联系方式:在地震前,与家人约定好一个紧急联系人并确保大家都记得并能够联系上这个人。

在地震发生后,及时向紧急联系人报平安,以便家人知道自己的安全状况。

2.寻找共同避难点:与邻居一起寻找共同的避难点,避免孤立和分散,增加自身的安全感和互助能力。

3.互相提供援助:如果有人受伤或被困,尽力提供帮助,但在提供帮助之前需要确保自身的安全。

可以使用简单的急救技能来处理伤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他们。

4.共享资源:与邻居分享紧急物资,如食物、水、药品和应急工具等。

这样可以让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同时也拉近了邻里之间的关系。

5.相互安抚和鼓励:地震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心理创伤,邻里之间的情感支持和互相鼓励可以帮助大家度过困难时期。

地震发生时的注意事项除了自救和互救方法外,还有一些地震发生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救与他救
作者:朱亦农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0年第03期
在我看来,晓苏笔下的大学校园,可以用“知识分子的精神病医院”来命名,这绝非危言耸听。

熟悉晓苏的人都知道,晓苏关注的知识分子几乎都是病态的。

晓苏的短篇小说新作《粉丝》(原载《花城》2009年第3期,《小说选刊》2009年第8期转载,《小说月报》2009年第8期转载)就又是一个关于大学知识分子的精彩叙述,它可以看做一个关于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疾病治疗失败的隐喻。

这个短篇除了揭露知识分子丑陋的既有主题以外,还尝试了对知识分子精神疾病治疗过程的叙述。

文本详细叙述了以老韦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他救”和“自救”的失败,并以此为依托深刻地剖析了造成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原因。


整个小说围绕三个人物展开:一个是大学心理学教授老韦,一个是他的妻子——校医院的林医生,一个是乡村商人周人杰。

作为文本叙述人出现的林医生,相对于老韦,她是“他救者”。

当然,这是她作为妻子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凑巧的是,这个角色和她的职业角色——校医不谋而合,两个身份的重合使得她疗救老韦的意义显得尤其重大。

文本一开始也给这种行为作了仪式性的叙述:“作为老韦的妻子,我好几年前就开始为他担心了,担心他长期这样下去会陷入到一种痛苦的深渊中去。

我一直都想帮助老韦改变自己,并且还想了不少办法。

”这里“几年前”、“一直都想”等表示长期持续不断行为的词句,格外凸显了老韦精神症候的严重,因而也赋予了“他者救助”仪式性的意义。

显然,作为叙述者的林医生,这种自我表白传达出一个强烈的意义:在她看来,老韦的精神问题非同小可(她的相关叙述是:老韦很清高,属于眼睛长在额头上的那种人。

……从来就没发现他看得起谁。

……他因此在生活中几乎一个朋友都没有……他自己的心理也多少有些变态了,变得越来越矜持,越来越古怪,越来越冷漠),她要主动地肩负起“他者救助”的角色。

但是,下文马上消解了“他者救助”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请看林医生眼中的自己:“我在学校医院口腔科工作,专门负责给人拔牙,算是一个牙医。

”请注意此处的“算是”一词,它表示“大体上还过得去”。

众所周知,医学要求从业人员有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此处她却用一个“约等”词汇描述自己,传达出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她治病靠的不是扎实的专业医学知识,而是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楚的东西,她只能算南郭先生一类滥竽充数的人。

这样,作为“他者救助”执行者的林医生是一个庸医,对丈夫的病虽有心但却无能为力。

这样,林医生的仪式性表白就失去了效能。

其实,文本一直在重复释放着如此的信息,这从叙述者对周人杰态度的转变里看得很明显。

周人杰的出场,是典型的乡下人进城的场景再现。

林医生对此的态度直接由她的心理独白表现了出来:“我用陌生的目光看着他,对他一点儿也不热情,连凳子也没让他坐。

”等到周人杰认亲完成以后,她的态度马上逆转:“周人杰一说到林杉姑姑,我对他的态度顿时变得和蔼了,看他的目光也一下子亲切起来。

”转变的态度如此之快,简直难以置信。

固然可以说这里渗透着东方儒家文
化中传统大家庭的观念,但她对陌生人身份验证把关基本常识的缺失,导致片面听信周的一面之词的行为,同样说明天真到如此地步的林医生,缺乏作为一个医生基本的素质:基本的判断力。

她是那种浑浑噩噩过日子的人。

这样一个缺乏判断力的人,在生活中,她和老韦的关系怎样呢?她主动关心老韦的效果怎样呢?请注意这样的两个细节:第一个是周人杰拿着老韦出版的新书,文中叙述道“那是一本红色封面的书,我没看清书名,只见封面上有个一个怪里怪气的图案,我觉得这本书十分面熟,好像刚刚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可一时又想不起来”。

当然,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有二:其一,老韦不愿和林分享,觉得自己和林在精神上没有什么可以交流的;其二,林的关心也只是世俗意义上的物质照顾,她根本想不到要去关心老韦内心深处的精神需求。

第二个细节是老韦叫周人杰拿签好名的书时,他的喊
声很柔和,很亲切。

文中叙述者的态度是“听了一愣,简直不敢相信是从老韦的嘴里发出来的”。

上面的例子无一例外地都表现了他们的隔膜,它是中国知识分子隔膜主题在当下的继续书写。

然而,极富讽刺意义的是,文中叙述她和第一次见面的周人杰迅速成为熟人关系——“没过多久,
我们就像是两个相识多年的人了。


于是,我们看到林对她要救治的对象是不了解的,她并未真正深入到对方患病的部位,即老韦的精神层面,她的努力必然是徒劳的,无效的,结果也的确如此。

结尾处,她说老韦笑起来“看上去
像一头鬼。

”当然,这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然而,如果说一开始老韦在他眼中仅仅只是一个病人
的话,那么,此时,老韦俨然已经由一个有病的人退化为一个“鬼”了。

“鬼”的说法的出现,也暗示了林的“他救”行为的彻底失败。

这是晓苏对知识分子一次莫大的讽刺。


老韦“自救”不像林的对于“他救”那样清晰可见,它是潜藏着的。

老韦几个情绪的变化点可以作为找到知识分子“自救”线索的药引。

老韦心理内核中包裹着一种建立在幻觉上“英雄意识”。

他是那种被弗洛伊德称为“将所有
快乐都建立在幻觉上的人”。

这样的人,“他的野心却让他处在世界性事件的中心;他渴望根据自
己的愿望去感觉去行动和处理事情——简而言之,他渴望成为一个英雄。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论美文选》)老韦的“英雄意识”的幻想体现在他对于自己精神产品《变态心理探微》的畸形自
恋上。

文本中提到“那天老韦的心情非常不错,他历时三年完成的那本《变态心理探微》出版了,刚刚收到出版社寄来的样书。

因为心情好,老韦那天的话就比平时多了一些。

”当然,这样的表现还算是正常的。

之所以说他畸形自恋,主要是指下文中周人杰找老韦签名时老韦的表现:当周人杰还在客厅和林谈论到《变态心理探微》时,他“突然从书房里走了出来”;当周人杰把书递到老
韦的手边时,“他的手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当周人杰说他崇拜并且是老韦的粉丝时,他“立刻激动起来,突然扩大嗓门儿说,好,这名,我给你签”。

这一连串的动作和情绪的细微变化,将老韦无比激动的情绪刻画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第三个动作,可以在跟几个相似情节(表白自己是老韦的粉丝的情节)的对比中,发现它的深意。

周人杰曾三次当面向老韦表明自己是老韦的粉丝。

第一次,周在餐桌上向老韦表白,老韦“突然放下筷子,然后一起身就走出了餐厅”,然后还“愤愤地说,真是
把人烦死了”。

第二次与第一次相隔的时间很近,周的表白只是没有引来老韦难听的话而已。


起老韦激动的那次就是第三次的场景。

这次和前两次唯一的不同就是多了周人杰对老韦新书的吹捧。

晓苏为了持续地凸显老韦的精神自恋,特意设计了如下的情节:周人杰拿着签好名的书准备离开时,老韦把他叫回来,给他补盖了一个章。

如此应接不暇的同意义情节的重叠,使得老韦精神自恋病症的程度加深了。

实际上,精神自恋是以老韦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自我疗救的重要手段,他们潜意识里面深信生活的需求能够被精神世界的满足所替代。

于是,他们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所谓“高雅”的精神享受。

这时,精明商人周人杰闯入他的世界就有着非同一般的象征意义。

老韦对周人杰由排斥到认可的过程就是一次老韦自我疗救的隐喻。

表面上,深谙人情世故的周人杰实际上只是老韦完成精神症候自我疗救的一个工具。

这样就很好理解为何当周人杰的身份被识破的时候,老韦仍然能和周人杰一遍喝茶一边亲切交谈。

此时,周人杰的身份换位已然不是老韦在意的事情,因为,在老韦看来,周人杰早就物化为满足他内心精神需求的符号,如同那本《变态心理探微》之于他的意义。

尽管我们在整个文本中都看到一个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周人杰,甚至作家在赋予这个人物名字的时候还寄托了他对这个人物的判断(人杰等同于人精),但老韦看上他不是因为他的这点才能,而是他能够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无论是出书也好,接收周人杰的赞美也好,老韦实际上只是借他们构筑自己变态的精神巢穴,他的种种努力到头来只是将自己完全果腹在这个不透气的巢穴之中,等待窒息而亡。

他接近甚至接纳的周人杰已然不是一个人了,而只是他内心中想象的一个影子,这个影子如影随形,对他这个主人在精神上的要求言听计从。

这是一种深度的艺术麻醉,但是麻醉永远只是起到缓解疼痛的功能,期望用这种麻醉来达到疗救之目的只是“水中影,池中月”罢了。

这个道理弗洛伊德早就指出过:“艺术在我们身上引起的温和的麻醉,可以暂时抵消加在生活需求上的压抑,但是他的力量决不能强到可以使我们忘记现实的痛苦。

”因而,老韦的“自救”行为注定也是要失败的。

事实上也是这样。

表面上,老韦似乎不再清高,能够和一个俗人打成一团,但实际上,他和俗人周人杰正常沟通的实现,是他陷入一群“周人杰”的标志,这群“周人杰”没有常态的沟通欲望,他们是一群肮脏的灵魂,可惜的是,老韦自我的疗救反而使他更进一步地放弃自己的伦理坚守,深深陷入这些龌龊的影子之中,成为了一个患病程度更深的精神自恋者。

朱亦农,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干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