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花苜蓿抗匍柄霉叶斑病的SRAP标记分析

合集下载

苜蓿抗感褐斑病品种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比较

苜蓿抗感褐斑病品种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比较
1 2 实 验 方 法 .
1 2 1 酶 液 提取 ..
称取 0 5g去 中脉 的 苜蓿 叶 片 , 入 研钵 中 , 5ml / 5mo 磷 酸缓 冲 液 ( H一 7 8 倒 入研 . 放 取 1 l 1 p .)
钵 内, 冰研 磨 成 匀浆 , 0 / n离 心 2 n 倾 出上 清液 , 入 5ml 60 0rmi 0mi , 放 试管 内 , 剩余 物 加 少 量缓 冲液 冲洗 后 , 次 再 离 心 ( 0 / n 5mi)取 上清 液 , 此重 复 3次 , 到酶 粗提 液 补 足 5ml 将 酶 液放 入 4℃冰 箱 中保 存备 用 。 600rmi, n , 如 直 。
袁 庆 华 , 枝 , 文 淑 桂 张
( 国 农 业 科 学 院 畜 牧 研 究所 , 京 1 0 9 ) 中 北 0 0 4
摘 要 : 用 离 体 叶 接 种 技 术 分 别 将 伊 鲁 瑰 斯 、 河 、 兰 斯 和 沙 湾 4个 苜 蓿 品种 内 的 植 株 分 为 抗 病 株 和 感 病 株 , 利 沙 萨 并
以上方 法 用 于 S OD、 P 酶液 的 提取 , P PO 而 OD酶 液 的提 取 使用 的 是 0 0 lL磷 酸缓 冲液 (H一7 2 , . 1mo/ p . ) 其 余方 法 同上 。
收 稿 日期 :0 10— 7 2 0 — 80 基 金 项 目 :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 号 3 8 0 5 ) 国 编 975 9。 作者简介 : 袁庆华 (9 9 )女 , 1 5 一 , 天津人 , 副教授 。
3种 酶 活 性 趋 于 一 致 。 关 键 词 : 蓿 ; 斑 病 ; 氧 化 物 歧 化 酶 ; 氧 化 物 酶 ; 酚 氧 化 酶 苜 褐 超 过 多

利用形态学标记和SRAP标记分析国内胡麻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利用形态学标记和SRAP标记分析国内胡麻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利用形态学标记和SRAP标记分析国内胡麻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形态学标记和SRAP标记分析国内胡麻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胡麻(Sesamum indicum L.)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世界各地都有一定的种植面积。

国内胡麻产量逐年增长,品种繁多。

为了了解国内胡麻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我们采用形态学标记和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标记的分析方法,对国内胡麻育成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

我们选取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胡麻育成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是A、B、C、D、E、F、G、H、I、J。

首先,我们通过对每个品种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测量,包括植株高度、叶形、花序长度等。

结果表明,在这些形态特征上,各个品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A品种的植株高度较高,而C品种的叶形较宽。

接下来,我们利用SRAP标记分析了这些胡麻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对SRAP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

扩增产物经电泳分析后,我们发现不同品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差异。

比较了SRAP标记的扩增图谱,我们可以发现任意两个品种之间都有一定数量的差异性位点。

我们进一步利用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这些品种进行分析。

遗传距离是评价品种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们采用Nei's遗传距离计算方法,得出了各个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胡麻育成品种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群体。

其中,A、B、C、D、E一组,在遗传距离上较为接近,具有较高的遗传相似性;而F、G、H、I、J一组,遗传距离相对较远,具有较高的遗传差异。

通过形态学标记和SRAP标记的分析,我们对国内胡麻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些结果表明,在形态特征和遗传差异上,胡麻育成品种之间存在一定的多样性。

这对于品种改良、选育和保护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利用更多的分子标记和遗传分析方法,深入研究国内胡麻的遗传多样性,并结合经济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为胡麻育种提供科学依据通过SRAP标记分析了胡麻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RFLP分子标记及其在牧草研究中的应用

RFLP分子标记及其在牧草研究中的应用

RFLP分子标记及其在牧草研究中的应用史威威,董宽虎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E-mail:shiweiwei45@摘 要:RFLP分子标记是用限制性酶(RE)消化不同个体的同源DNA分子,经电泳表现的限制性片段长度的差异。

它反映了DNA 分子水平上的变异,可能是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的改变,也可能是部分片段的缺失、插入、易位、倒位等, 显示出丰富的多态性。

本文综述了RFLP分子标记技术在牧草个体识别、绘制遗传图谱、目的基因定位、检测群体内或群体间序列差异程度以及辅助育种研究中的应用等,并对该技术在牧草研究中的应用作了展望。

关键词:RFLP分子标记;牧草研究;应用;展望引 言:分子标记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明以来在人类、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广义的分子标记(molecular marker)是指可遗传的并可检测的DNA 序列或蛋白质。

狭义的分子标记只是指DNA标记,而这个概念现在被广泛采纳[1]。

DNA 分子标记技术(DNA molecular markers)的本质是指能反映生物个体或种群间基因组中某种差异特征的DNA 片段。

由于DNA分子中碱基的缺失、插入、易位、倒位、重排或由于长短与排列不一的重复序列等而产生多态性,DNA分子标记便是检测这种多态性的技术,故DNA 分子标记技术又称作分子诊断技术[2]。

DNA分子标记主要指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AP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 简单重复序列)和AFLP(amplified fragment random polymorphism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本文主要介绍RFLP分子标记。

苜蓿假盘菌侵染过程中不同抗性苜蓿品种叶片几种酶活性变化

苜蓿假盘菌侵染过程中不同抗性苜蓿品种叶片几种酶活性变化
抗 感品种 的 6 酶 活性 变 化 进行 研 究 , 种 旨在 了解 苜
后 1 0 / n离 心 2 n 倾 出上清 液 , 酶液 于 20 0rmi Omi, 将
4℃冰箱 中保存 .
蓿 生理生 化 的抗 性 机制 , 为苜 蓿 的抗 病 育 种 提供 理
收稿 日期 :0 90 —5 20 —11
1 实 验
1 1 供 试 材 料 .
且 降低 干草 和种子 的 品质 , 牧 草 产 量受 到 极 大损 使
失 _ ] 前 人 大 量 的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病 原 物 侵 染 植 2 . 当
1 1 1 供 试品 种 ..
抗病 品种 润布 勒 、 中感 品种 多叶
王、 感病 品种 德 国柏 拉 图. 子均 由宁夏大 学草业 科 种
1 0h对 同一 叶 位 的 叶片 进 行 取样 , 在 一2 2 并 O℃冰
箱 中保存 .
1 2 酶 活 性 测 定 . 1 2 1 粗酶 液提 取 . . 称 取去 除 叶柄 的苜 蓿 叶 片 02 , . g
表 明酶活性 与抗病 性具有 相关 性. 至此 , 见有关 该 未
酶 的 活 性 变 化 , 这 些 酶 在 抗 病 过 程 中都 具 有 重 要 而
作用. 目前 , 内对 苜 蓿 褐斑 病 的 田问病 情 调查 、 国 抗 性鉴定 等方 面进 行 了较 为 系 统 的研 究 , 在 抗性 生 但 理 方面 的研 究涉 及较少 . 袁庆 华[ 对 不 同抗 、 品种 6 感 感染 褐斑 病后进 行 了 S D, OD, P 的活性 测定 , O P P O
由苜 蓿 假 盘 菌 ( ed p zz dc g ns 引 Psu o eiame i ii) 斑病在 苜蓿 生产 中是具毁 灭性 的叶部 病 害之 一_ . 】 褐斑 病 不仅 严 重影 响苜 蓿光 合 物质 的积 ]

25份不同秋眠等级紫花苜蓿对匍柄霉叶斑病的抗病

25份不同秋眠等级紫花苜蓿对匍柄霉叶斑病的抗病

病情指数及发病率 Diease index and diease incidence(%)
北林101 Beilin 101 北林201 Beilin 201 草原2号 Caoyuan No.2
陇东 Longdong 新疆大叶 Xinjiang big leaf
Defi Debo Cimarron Hunt River Mvariax MonarcaSPI VictoriaSPI Patricia Lujan BarbaraSPI CW403 Archer Lobo Amerigraze701 Salado 13Rsuperme Amerileaf721 UC1887 UC1465 JiekaNo1
根据病情指数,将品种的抗病性划分为 5 个等级,即 0≤病情指数≥15%,免疫或高抗(HR); 15%<病情指数≥30%,抗病(R);30%<病情指数≥45%,中抗(MR);45%<病情指数≥60%, 中感(MS);病情指数>60%为高感(HS)。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田间抗病评价
-3-
品种名 Varieties
北林 101 Beilin 101 北林 201 Beilin 201 草原 2 号 Caoyuan No.2
陇东 Longdong 新疆大叶 Xinjiang big leaf
Defi
Debo
Cimarron
Table 1
来源 Origin
中国 China
中国 China 中国 China 中国 China 中国 China 澳大利亚 Australia 澳大利亚 Australia 澳大利亚 Australia
澳大利亚
Hunter River
6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南苜蓿SSR标记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南苜蓿SSR标记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南苜蓿SSR标记作者:陈祥魏臻武任海龙等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5年第11期摘要:以南苜蓿(Medicago polymorpha)为试验材料,用CTAB法提取南苜蓿基因组,选择已开发的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引物100对,分别在一年生苜蓿SSR-PCR反应体系和苜蓿属变种SSR-PCR反应体系的基础上进行PCR扩增,并将扩增产物进行8%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都得到了位点明显、背景清晰的条带。

结果表明,南苜蓿均适合于现有的一年生苜蓿SSR-PCR反应体系和苜蓿属变种SSR-PCR反应体系,建立了一套有效、成熟的应用于南苜蓿SSR标记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检测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用于南苜蓿杂交F1代的鉴定以及后期资源的遗传分析。

关键词:南苜蓿;SSR标记;PAGE中图分类号: S540.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1-0382-03收稿日期:2014-11-10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编号:BE2012340);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编号:CXLX_1429)。

作者简介:陈祥(1990—),男,江苏扬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牧草种质资源评价与遗传育种。

E-mail:yzdxchenxiang@。

通信作者:魏臻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牧草遗传育种与种质资源评价研究。

E-mail:zhenwu_wei@。

南苜蓿(Medicago polymorpha)属于豆科苜蓿属,是一年生或越年生苜蓿,别称秧草、草头、金花菜[1-2]、多形苜蓿[3]等。

南苜蓿多产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江苏、浙江等地,在安徽、江西、云南等地也有分布。

南苜蓿常作为田间绿肥,也可作蔬菜和牧草。

目前,随着秧草保健功能的不断彰显,多地已经形成了以秧草为主的产业。

南苜蓿实现了牧草功能的延伸,是长三角生态农业新的增长点,成为我国南方草业发展的新亮点[4]。

苜蓿地常用的杀菌剂及利用对策

苜蓿地常用的杀菌剂及利用对策

注意事项及安全操作规范
佩戴防护用品
在使用杀菌剂时,应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 药物。
储存和使用注意事项
按照杀菌剂的使用说明进行储存和使用,避免药物泄漏和污染环境 。
安全操作规范
在使用杀菌剂时,应遵守安全操作规范,避免药物误食和吸入。
04
苜蓿地生态保护对策与建议
合理轮作与间作制度安排
叶斑病
叶片上出现圆形或近圆形 病斑,中央淡褐色,边缘 紫红色,后期病斑上生出 黑色小点。
霜霉病
叶片背面产生白色或灰白 色霜状物,叶片正面出现 褐色斑点。
病原菌种类及特点
根腐病病原菌
镰刀菌、腐霉菌等。
叶斑病病原菌
链格孢属、尾孢属等。
霜霉病病原菌
鞭毛菌亚门真菌。
病害发生原因及传播途径
01
02
03
04
轮作制度
通过合理安排苜蓿与其他作物的轮作,可以降低土壤病原菌的积累,减轻病害 的发生。
间作制度
将苜蓿与其他作物进行间作,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促进土壤生态平 衡。
科学施肥与灌溉管理措施
施肥管理
根据苜蓿的生长需求和土壤营养状况,科学合理地施肥,提供充足的营养元素, 增强苜蓿的抗病能力。
灌溉管理
03
杀菌剂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预防性用药策略
定期检查
定期对苜蓿地进行检查,了解病害发生情况,确定是否需要使用 杀菌剂。
预防性用药
在病害发生前,Βιβλιοθήκη 据气候、土壤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杀菌剂进行 预防性用药。
用药量和频率
根据杀菌剂的特性和病害发生情况,确定用药量和频率,避免过 量使用。
治疗性用药策略
诊断病害

SCAR分子标记在植物抗病育种中的应用

SCAR分子标记在植物抗病育种中的应用

SCAR 分子标记在植物抗病育种中的应用毕波,王瑜,袁庆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100193)摘要 测序扩增区段(SC AR )标记是基于PCR 技术的单基因位点多态性标记,具有开发成本低,稳定性高,单位点多态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病基因连锁定位、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种质纯度及品种鉴别等方面。

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SC AR 标记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S CAR 标记在植物抗病性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测序扩增区段标记;抗病基因;应用中图分类号 S3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0)30-16778-03Research Develop ment of SC AR M ol ecu l arM arkers i n Pl an t Resistance Breedi ng B I Bo et al (Institute ofA nm i a l Sci ences ,CAAS ,Be iji ng 100193)Abstract Sequence characteri zed a mp lified region(SC AR )i s a ne w m olecul ar si ng le site markers based on PCR.It has s uch m erit as lo w pr i ce ,h i gh stab ility ,sit e specific and s o on .It has been appli ed i n mo l ecular assisted selecti on ,li nkage analysis ,prec i se l y locati on of t arget gene ,d i scrm i i nate i n culti vars and so on i n recent years .A fter br i ef revie w on recent devel op ment of SC AR on plan,t it is h i ghly suggested t ha t research st ud i ed on application o f SC AR i n p l ant resistance .K ey words Sequence characteriz ed a mp lified region ;Resi stance gene ;Appli cati on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0972140);国家 十一五 科技支撑项目(2008BADB3B 01)资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花苜蓿抗匍柄霉叶斑病的SRAP标记分析周良彬,卢欣石,王铁梅,王红柳,徐大伟(北京林业大学草地资源与生态实验室,北京 100083)摘要本研究对31份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Martin.)材料的匍柄霉叶斑病抗病性进行了田间调查评价,并结合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标记,对杂花苜蓿的抗、感病种质进行了标记连锁分析,其结果对杂花苜蓿引种、抗病品种的选育等具有一定意义。

结果显示:31份材料的发病率在25.1%~98.57%,病情指数在13.24%~70.1%之间,其中来自哈萨克斯坦和新疆两个地区的6份种质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1号、6号和8号材料等共计9份材料表现出较高的感病性; 筛选出5对引物作为抗匍柄霉叶斑病基因连锁标记分析的重点分析引物,初步发现两个与匍柄霉叶斑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分别命名为F14-r14450和Me1-r14500,其可以用来进一步鉴定具有匍柄霉叶斑病抗病性的优良种质。

关键词杂花苜蓿;匍柄霉叶斑病;抗病性;SRAP近年来,苜蓿(Medicago)病害已成为苜蓿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对苜蓿草地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生产层、动物生产层和外生物生产层产生影响,导致部分苜蓿草地提前衰败,从而影响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苜蓿匍柄霉叶斑病(stemphyllium leaf spot),又称苜蓿轮班病,广泛发生于世界各苜蓿种植区[1]。

我国的吉林、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江苏、贵州等省(自治区)有发生,属于苜蓿常见的8种病害之一,并将该病同锈病、霜霉病、褐斑病并列为我国普遍发生、危害较重的病害[2]。

由于该病危害大、流行广,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学者的极大关注 [3-6],但我国对该病的研究较少。

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Martin.),因其群体高度杂合,抗病选育较困难,传统的田间病情调查筛选工作量大,耗时长,难以高效率地筛选出大量抗性种质[7]。

而基因标记技术可以筛选与目的基因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对苜蓿匍柄霉叶斑病抗性进行高效准确的鉴定和筛选,加快育种进程[8-12]。

本研究在实验室前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田间调查评价法,对材料的匍柄霉叶斑病抗病性进行评价,并结合SRAP标记,对杂花苜蓿的抗病性进行标记连锁分析,其结果对杂花苜蓿引种、抗病品种的选育及探讨其抗病性与遗传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意义。

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材料供试材料为31份杂花苜蓿资源,种子来源于中国新疆、波兰、乌克兰及哈萨克斯坦等国家(表1),试验材料均种植于北京林业大学草业科学学科顺义实验基地。

供试菌株为苜蓿匍柄霉叶斑菌(Stemphylium botryosum Wallr),从田间采取的病叶上分离、纯化,经致病性测定后备用。

1.2 田间抗病调查定点调查31个品种,每个品种调查10株,每株调查3个枝条,每个枝条自上而下随机调查20片叶,以病情指数和发病率为指标进行调查统计,病害分级标准在北美苜蓿会议(NAAIC)苜蓿品种匍柄霉叶斑病的测试标准[13]的基础上略有改动。

以各品种病害的病情指数和发病率来评价其抗病性,田间抗病性评价的病害分级标准如下(参照北美苜蓿会议(NAAIC)苜蓿品种匍柄霉叶斑病的测试标准):0级:植株健康,顶端正常生长,无病斑出现,叶片呈现正常的绿色,没有任何病斑;1级:斑点直径<1mm,为褐色、黑色或胡椒状斑点,病斑占叶面积5%以下;2级:3mm ≥斑点直径>1mm ,病斑占叶面积6%~20%,叶片通常没有变色和脱落; 3级:斑点直径>3mm ,病斑占叶面积21%~50%,病斑呈环状,叶柄处可能有病斑; 4级:斑点直径>3mm ,病斑占叶面积50%以上,变色落叶,病斑中央产生/不产生子实体。

发病率(普遍率)=发病的叶片(株)数/调查的总叶(株)数 × 100%病情指数=%100(×××∑发病最高级别数调查总叶片数该级代表值)各级发病叶片数根据病情指数,将品种的抗病性划分为5个等级,即病情指数为0~5%:免疫或高抗(HR),5~15%:抗病(R),15~35%中抗(MR),35~55%中感(MS),大于55%为高感(HS)。

1.3 DNA提取基因组DNA 的提取采用的是改良后的CTAB 法[14]。

通过1%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DNA 浓度和纯度,并调整浓度到50ng/µl ,合格的DNA 样品于4℃冰箱内保存备用。

表1 供试杂花苜蓿品种(系)的名称及来源Table1 Names and sources of Medicago varia Martin. used in this study序号Code资源编号Accession No.产地及来源 Origin序号Code资源编号Accession No.产地及来源 Origin 1 WX2042 中国新疆阿尔泰 China 17 BL-04-489 俄罗斯 Russia 2 BL-02-288 中国新疆布尔津China 18 US06-002 俄罗斯Russia 3 GRI0019 中国新疆昌吉China 19 US06-005俄罗斯Russia4 GRI0051 中国新疆和布China 20 US06-018 亚美尼亚 Armenia5 BL-01-111 中国新疆奇台China 21 SA38456 哈萨克斯坦 Kazakhstan 6 WX2121 中国新疆托斯托别China 22 SA38516 哈萨克斯坦Kazakhstan7 BL-01-422 波兰 Poland 23 SA38679 哈萨克斯坦Kazakhstan8 BL-01-424 波兰Poland 24 SA38728 哈萨克斯坦Kazakhstan9 BL-04-423 波兰Poland 25 SA38764 哈萨克斯坦Kazakhstan 10 BL-04-425 波兰Poland 26 SA38852 哈萨克斯坦Kazakhstan 11 BL-04-488 立陶宛 Lithuania 27 SA38947 哈萨克斯坦Kazakhstan 12 US06-041 瑞典Sweden 28 US06-007 哈萨克斯坦Kazakhstan 13 US06-006 乌克兰 Ukraine 29 US06-049 哈萨克斯坦Kazakhstan 14 US06-008 乌克兰Ukraine 30 US06-019 塔吉克斯坦 Tajikistan 15 US06-020乌克兰Ukraine31 BL-01-121 中国新疆伊犁China 16 BL-04-487 白俄罗斯 White Russia1.4 SRAP反应扩增反应体系为25µL :dNTP2µL( 0.20mmol/L),Taq DNA 聚合酶0.3µL (1.50 U), Mg 2+3µL(1.50 mmol/L),上、下游引物各1µL (0.40µmol/L),50ng 模板DNA1µL ,10×PCR buffer2.5µL (不含Mg 2+),灭菌水补足25µL 。

参照Vandemark 等[15]和Li 等[16]文献发表的引物进行引物设计,初步筛选出17对引物序列用于SRAP-PCR 扩增(表2),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成。

SRAP-PCR 反应采用的是复性变温法:循环包括94℃预变性5min ;94℃变性1min ,35℃退火1min ,72℃延伸1min ,共5个循环;之后35个循环:94℃变性1min ,50℃退火1min ,72℃延伸1min ,最后72℃延伸7min ;4℃保存。

所有的PCR 扩增均在Biometra T-Gradient Thermoblock 基因扩增仪上进行。

1.5 电泳检测扩增产物采用6%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17]。

样孔中每样品点样10μL,以天根公司的D2000Marker为对照,200V恒定电压下30min的预电泳,400V恒定电压下电泳90min,电泳仪为北京六一电泳仪厂的DYY-6C型。

电泳结束后,凝胶参照梁宏伟等[18]的方法进行银染色,凝胶在投摄式灯箱上用数码相机采集图像,记录结果。

1.6 抗匍柄霉叶斑病杂花苜蓿种质的SRAP分析按表2引物序列,随机组合40对引物,进一步对鉴定出的极端抗、感匍柄霉叶斑病杂花苜蓿种质进行DNA多态性分析,以明确各抗性种质的分子特性。

通过对不同杂花苜蓿种质的抗病性进行评价,从中各筛选出5份极端抗病和感病的种质,以获得在抗、感种质基因组DNA表现多态性的引物对。

根据群体抗病性调查结果,结合抗病和感病群体的SRAP标记分析结果,得到与杂花苜蓿匍柄霉叶斑病抗性连锁的SRAP标记。

表2杂花苜蓿SRAP分析的引物序列Table2 Primer sequences used in SRAP analyses of Medicago varia Martin.编号No.正向引物Forward primer (5'to3')编号No.反向引物Reverse primer (5'to3')Me1 5'-TGAGTCCAAACCGGATA-3em1 5'-GACTGCGTACGAATTAAT-3Me2 5'-TGAGTCCAAACCGGAGC-3em2 5'-GACTGCGTACGAATTTGC-3Me3 5'-TGAGTCCAAACCGGAAT-3em3 5'-GACTGCGTACGAATTGAC-3Me4 5'-TGAGTCCAAACCGGACC-3em4 5'-GACTGCGTACGAATTTGA-3F7 5'-GTAGCACAAGCCGGAGC-3'em5 5'-GACTGCGTACGAATTAAC-3F9 5'-GTAGCACAAGCCGGACC-3'em6 5'-GACTGCGTACGAATTGCA-3F11 5'-CGAATCTTAGCCGGATA-3'r8 5'-GACACCGTACGAATTGAC-3'F12 5'-CGAATCTTAGCCGGAGC-3'r9 5'-GACACCGTACGAATTTGA-3'F14 5'-CGAATCTTAGCCGGAAT-3'r14 5'-CGCACGTCCGTAATTAAC-3'F16 5'-GATCCAGTTACCGGCAC-3'r15 5'-CGCACGTCCGTAATTCCA-3'2 结果与分析2.1 抗病性评价结果于2009年5月份,对田间31个杂花苜蓿品种匍柄霉叶斑病的发病率和病情进行了统计调查,各品种的抗病性评价评价结果见表3,材料的抗病性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并且实验材料中缺少高抗匍柄霉叶斑病的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