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生理病害及防治
番茄烂果原因及防治措施

番茄烂果原因及防治措施炎热多雨季节,是害虫繁殖和病害流行传播的有利环境,经常是番茄烂果现象严重,打药效果不明显,菜农苦不堪言。
经调查主要有生理性病害和病虫害所致:一、生理性病害(一)缺钙。
番茄光呼吸作用产生各种有机酸,其中草酸能引起中毒而发病。
在番茄植株体内钙充足时,草酸被钙中和,形成草酸钙,可避免草酸危害,缺钙时则易发生“脐腐病”,造成烂果。
(二)水分供应失调。
进入大量结果期,外界气温明显增高,由于叶片蒸腾量大,使本应输到果实的水分被叶夺取,叶细胞的渗透压高于绿果细胞的渗透压,叶甚至从果实内夺取水分,表现大量失水现象,组织坏死,造成烂果。
防治措施:(1)改良土壤。
选择土层深厚、保水力强的沙壤土栽种番茄,对土壤过粘或含沙过多的,应多施有机肥改良其通透性,增强其保水保肥能力。
(2)平衡施肥。
避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无机肥料浓度过高,防止烧伤根系。
基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结合整地每亩施过磷酸钙50公斤,石灰50公斤。
有机肥量每亩施3000~5000公斤。
避免使用单质肥料,追肥时应注意N、P、K肥的配合使用,N、P、K 复合肥每亩底施15~20公斤。
(3)加强水分管理。
必须保证番茄植株水分的均衡供应。
二、病虫害(一)真菌侵染。
主要有(1)灰葡萄孢菌,该病菌以菌核、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土壤中或地表越冬越夏导致灰霉病,花期是灰霉病侵染高峰期,连日阴雨是诱发灰霉病的最主要原因,该病菌从伤口、衰老的器官和花器侵入,造成烂果。
(2)霉菌,导致晚疫病,在果实上长出灰绿色水浸状硬板块,边缘不明显,后变深褐色,湿度大时病部长出少量白霉。
病菌随风、水、雨水飞溅传播,田间病果、植株清理不彻底,交叉感染健康植株。
(3)拟茎点霉菌,引起褐纹病,果实被害时,开始产生浅褐色椭圆形稍凹陷病斑,后变黑褐色,造成果实腐烂,高温多湿,扩展迅速。
防治措施:(1)综合防治。
进行无病土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加强通风透光,尤其是阴天应严格控制灌水。
番茄常见病害图解,及防治方法大全!.doc

番茄常见病害图解,及防治方法大全!初秋气温适宜,保护地内湿度较高,各类病害频频。
许多菜农因为轮作、通风、排水工作没做到位,就会造成很多病害的发生。
因此,提前认识番茄病害的发生条件,做好预警防治工作,对秋番茄优质丰产十分重要。
小蔬整理了秋季番茄病害的防治措施(符合国家标准GB/T19630.1-19630.4-2011),供广大种植朋友进行病害判断和防治。
1、病毒病染病番茄植株不同程度矮化。
新叶变小、叶片褶皱簇状、稍发黄、卷叶。
幼苗严重萎缩,开花结果异常。
一般可致减产30%以上,严重的可致绝收。
图A-H均为番茄病毒病的发生症状。
单度感染或多种病毒复合感染,导致植株出现花叶、蕨叶、叶柄坏死、矮化、曲顶、果面环斑等症状。
番茄病毒病的防治重点:①苗期是治蚜防病的关键期,应在小拱棚上布置细眼防虫网培育壮苗;种植番茄的大棚,提前布置防虫网和其他物理防控设施。
②定期喷施天然除虫菊素防治蚜虫等传毒害虫;一旦发生病毒病,防治害虫的同时使用铜盐、菇类蛋白多糖等钝化病毒,防止病情进一步扩散。
③药剂防治:0.5%香菇多糖水剂、0.5%氨基寡糖素水剂、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6%烯烃硫酸铜可湿性粉剂、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8%宁南霉素水剂、7.5%菌毒清吗啉、3.85%三氮唑核苷铜锌、40%吗啉呱羟烯腺烯腺可溶性液、31%吗啉呱三氮唑核苷可湿性粉剂和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
发病严重时,建议连续用药3次,5~7天1次。
2、裂果番茄裂果属于生理性病害,其主要原因是水分失调,与品种也有较大关系。
引起水分失调的因素有:秋季长期少雨,一下子浇水过多;昼夜温差大,皮层与果肉热胀冷缩不一致;果实生长后期缺钙,致使果皮不够厚不够坚韧。
出现的症状如下:①放射状纹裂,以果蒂为中心向果肩部延伸,呈放射状开裂,一般始于果实绿熟期,出现轻微裂纹,转色后裂纹明显加深加宽,有时达到很严重的深裂。
②同心圆状纹裂,以果蒂为中心,在附近果面上发生同心圆状断续的微细裂纹,重时呈环状开裂,多在果实将要成熟时出现。
几种番茄常见生理性病害发生与防治

几种番茄常见生理性病害的发生与防治番茄是我县蔬菜主栽品种之一,常年栽培面积多。
近年来,番茄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生比例(面积)占到病害总量的 60%以上,给菜农造成了较大损失。
由于对生理性病害认识不够,菜农经常误认作传染性病害而用药剂防治,不仅没有效果,还往往延误了防治时机,造成更大的损失。
由于生理性病害和传染性病害的发病原因、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都不相同,所以必须在正确识别的前提下采取对应的防治措施,下面介绍几种在当地较常发生的生理性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1 脐腐病当地俗称“黑膏药”。
发病初期在果实脐部出现水浸状褐色斑点,后病斑逐渐扩大形成下陷、革质化、褐色或黑褐色干腐状,病斑直径通常1~2cm,发病后期潮湿时常着生粉红色或黑色霉状物。
完全失去商品价值。
此病是因为果实内缺钙,干旱、水分供应不稳定、盐浓度过高等都引起的,影响植株对钙的吸收,偏施氮肥会加重此病的发生。
防治措施:(1)注意水肥均衡供应,氮、磷、钾配合使用,增施有机肥和过磷酸钙,适时浇水,防止土壤过干过湿;(2)提倡地膜覆盖栽培,可以钙元素流失;(3)坐果期可叶面喷施1%的过磷酸钙或0.2%的氯化钙或0.2%的硝酸钙溶液,也可以施用含钙的复合微肥。
一般7~10d喷一次,连喷2~3次。
2 空洞果在冬春茬棚室栽培中发病非常普遍,发病果实表面有纵向棱角,所以俗称“八角帽”。
病果比正常果实大而轻,切开后内部有明显的空腔,种子少或没有成型。
品质较差,商品性低。
空洞果的致病因素较多:一是花粉形成期遇到高温、光照不足等因素,使花粉不饱满,导致授粉不良;二是在果实膨大期水肥供应不足;三是光照不足、低温等导致光合作用不充分,积累的碳水化合物少;四是在蘸花时激素浓度过高或蘸花对花蕾较小也容易造成空洞果。
防治措施:(1)注意调控好温度、光照,在光照较弱的冬季尽量使用新棚膜,经常清除棚膜表面的积尘,增加透光度;(2)加强水肥管理,特别在果实膨大期注意水肥供应充足,避免过量施用氮肥;(3)使用激素蘸花时,药液浓度要按照使用说明准确配制,浓度不能过高,在温度较高时蘸花还要适当降低药液浓度。
温室番茄常见生理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矗弛园艺
病虫 防治
温室番茄常见 生理病害及其 防治措施
王 红 丽
1 高 温或 低 温 危 害 当塑 料 大 棚 内 温 度 达 到 3 5℃以上 时 ,植 株 营
生 空 洞果 。 种子 形 成 过 程 中 , 要 产 生 大 量 果胶 物 质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用来充实果腔 , 若种子 形成太少 , 便 会 缺少 大 量 的 果胶物质 , 不 能 充 实 果腔 , 从 而 引 起果 实 空 洞 。 使 用 生长素时 , 若处理时期太早 , 浓度过大 , 种 子更 少 ,
花 芽 细 胞 分 裂 旺 盛 ,花 蕊 心 皮 形 成 多 而 造 成 果 实 畸形 。
在低温下 , 果 实未能充分发育 , 生 长迟 缓 尚 未 充 分 膨 大 就开 始 着 色 。 发生原因 : 气温低 、 日照 差 、 地温低 、 养 分 吸 收
不 良等 。
预防措施 : 提 高地温 、 气 温 以促 进 养 分 吸 收 和 体 内代 谢 活动 。
斑 , 组织破坏。
片 开 始 以放 射 线 形 裂 果 , 有 的从 果 的侧 面裂 开 。发
病原 因: 在着 色 期 , 阳 光射 在 果 实 表 面上 , 使 果 实 表 面温度升高 , 或 土 壤 长 期缺 水 干 旱 突然 灌 大 水 。 预防措施 : 晴天时盖上遮 阳网 , 避 免 果 实 受 阳
开始显现 , 以2 0  ̄ 2 4 q c 条件显现最快 , 故 夜 间 温 度 过 低 或 白 天温 度 过 高 , 光 照 又 很 强 时都 能 阻 止 红 色
素 的显 现 。
王 红 丽 ,甘 肃 省 庆 阳 市 西 峰 区瓜 菜 产 业 开发 办 公
番茄西红柿25种病害及防治大全

番茄西红柿25种病害及防治大全1、番茄晚疫病叶片及果实危害症状危害特征幼苗、叶片、茎和果实均可发病,以叶片和处于绿熟期的果实受害最重。
幼苗期受害:叶片出现水浸状暗绿色病斑,并向叶柄、茎部扩散,使变细呈黑褐色腐烂,幼苗萎蔫死亡。
成株期受害: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从叶缘或叶尖开始发病,叶片表面有水浸状淡绿色病斑,渐变褐色,坏死,再扩展至整个叶片;空气湿度大时,叶背病斑边缘有稀疏的白色霉层。
叶柄、茎秆和花絮受害:为不规则形、凹陷、褐色大斑,边缘不清晰;湿度大时表面有灰白色霉层。
果实受害:有不规则形坏死斑,边缘云纹状。
防治方法①选种抗病品种;开沟起垄栽培;合理密植;合理浇水,及时排水,保证通风透气;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及时清除残枝败叶,集中处理,减少病源。
②从开花前开始及时调查,重点观察下部叶片,及时发现中心病株并加以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氨基寡糖素;丙森锌;霜脲•锰锌,或唑醚•代森联。
2、番茄绵疫病棉疫病果实危害症状危害特征主要为害果实,也为害叶片,为害严重。
果实发病:先在近果顶或果肩部发病,长有表面光滑的淡褐色斑,有时长少量自霉,后形成同心轮纹状斑,变为深褐色,皮下果肉也变褐。
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霉状物,病果多保持原状,不软化,易脱落。
叶片发病:出现水浸状褪绿大斑,慢慢腐烂,有时可见同心轮纹。
防治方法①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开沟起垄栽培;合理密植;合理浇水,及时排水,保证通风透气;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及时清除残枝败叶,集中处理,减少病源。
②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防治:烯肟菌酯+百菌清;嘧菌酯,或锰锌•霜脲。
3、番茄细菌性溃疡病叶片及果实危害症状危害特征番茄全生育期均可发病。
幼苗染病:真叶从下向上打蔫,叶柄或胚轴上出现凹陷坏死斑,横剖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髓部出现空洞。
成株期染病:常从植株下部叶片边缘枯萎,逐渐向上卷起,随后全叶发病,叶片青褐色,皱缩,干枯,垂悬于茎上而不脱落,似干旱缺水枯死状。
番茄25种病害及防治大全

1危害特征幼苗、叶片、茎和果实均可发病,以叶片和处于绿熟期的果实受害最重。
幼苗期受害:叶片出现水浸状暗绿色病斑,并向叶柄、茎部扩散,使变细呈黑褐色腐烂,幼苗萎蔫死亡。
成株期受害: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从叶缘或叶尖开始发病,叶片表面有水浸状淡绿色病斑,渐变褐色,坏死,再扩展至整个叶片;空气湿度大时,叶背病斑边缘有稀疏的白色霉层。
叶柄、茎秆和花絮受害:为不规则形、凹陷、褐色大斑,边缘不清晰;湿度大时表面有灰白色霉层。
果实受害:有不规则形坏死斑,边缘云纹状。
防治方法①选种抗病品种;开沟起垄栽培;合理密植;合理浇水,及时排水,保证通风透气;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及时清除残枝败叶,集中处理,减少病源。
②从开花前开始及时调查,重点观察下部叶片,及时发现中心病株并加以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氨基寡糖素;丙森锌;霜脲•锰锌,或唑醚•代森联。
2危害特征主要为害果实,也为害叶片,为害严重。
果实发病:先在近果顶或果肩部发病,长有表面光滑的淡褐色斑,有时长少量自霉,后形成同心轮纹状斑,变为深褐色,皮下果肉也变褐。
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霉状物,病果多保持原状,不软化,易脱落。
叶片发病:出现水浸状褪绿大斑,慢慢腐烂,有时可见同心轮纹。
防治方法①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开沟起垄栽培;合理密植;合理浇水,及时排水,保证通风透气;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及时清除残枝败叶,集中处理,减少病源。
②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防治:烯肟菌酯+百菌清;嘧菌酯,或锰锌•霜脲。
3危害特征番茄全生育期均可发病。
幼苗染病:真叶从下向上打蔫,叶柄或胚轴上出现凹陷坏死斑,横剖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髓部出现空洞。
成株期染病:常从植株下部叶片边缘枯萎,逐渐向上卷起,随后全叶发病,叶片青褐色,皱缩,干枯,垂悬于茎上而不脱落,似干旱缺水枯死状。
茎部染病:出现褪绿条斑,溃疡状,内部中空且维管束变褐,后期下陷或开裂,茎变粗,生出许多庆刺或不定根;湿度大时,有污白色菌脓溢出。
番茄常见生理病害及其防治(二)

番茄常见生理病害及其防治(二)腐病症状:多发生在果实肥大期,病果转红期症状明显,主要为果实着色不均,横切可见果肉维管束组织呈黑褐色或茶褐色。
病轻的果实,部分维管束病变坏死,果实外形没有变化,但维管褐变部位不转红。
病果胎座组织发育不良,部分果实伴有空腔发生,严重者发病部位外观呈淡褐色,表面变硬。
病因:生产上在保护地中常见,光照弱、生产时间长、土壤中N、K比例失调,土壤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施用未腐熟人粪尿的保护地中较多。
另外,如果浇水过量或含水量高,土壤通透性不好,妨碍铁的吸收和转移则发病更重。
有关它发生的机理尚不清楚。
防治措施:1、轮作换茬。
采取轮作的方式,有利于缓和土壤营养失衡,满足番茄代谢的需要。
2、采取配方施肥,控制N肥的用量,特别是氨态氮的用量,增施P、K肥,保证土壤中各元素的比例协调,改善土壤的营养状况;定植时多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料有明显的预防作用;果实坐果后15-20天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复微肥,连续2-3次,在保护地中增施CO2,也可大大减轻发病率。
3、改善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光合产物的积累。
保护地采用透光较好的农膜,适当稀植,进行整枝疏果,增加透光性;适时适量灌水,调节好土壤温湿度及氧气供应;适当降低夜温,促进光和产物的运输和积累。
日照短时,用1%的糖液0.2-0.3%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追肥,10-15天一次,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裂果症状:分为三种,一种是放射状裂果,以果蒂为中心,向果肩部延伸,呈放射状深裂,始于果实绿熟期。
二种是环状裂果,以果蒂为中心,呈环状浅裂,多在果实成熟前出现。
三种是条纹裂果,在顶花痕部,呈现不规则条状开裂。
病因:果实的表皮缺乏弹性,抵御不了来自内部较强的膨压,特别是在果实膨大初期高温强光及土壤干燥条件下,果肩部表皮老化,由于降雨或大量灌水,果实迅速膨大更易产生裂果。
防治措施:1、选择抗裂、枝叶繁茂的品种。
2、防止土壤干燥后骤湿,避免果实受阳光直射,增施硼素肥料,增强果皮的可塑性。
番茄生理性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论文

番茄生理性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番茄生理性病害,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常见的有畸形果、空洞果、脐腐病、裂果、日烧病等。
其发生原因是由于其生长环境条件引起作物生长不良,它不是由于病菌侵染而引起的,因此,靠打药防治是无用的,在管理上下功夫才是防治番茄生理性病害的有效途径。
畸形果症状;果实膨大后有时呈现偏圆果、尖形果、横裂果、指形果等统称畸形果。
发生原因:开花期营养过剩,花芽分化期遇低温或粗放管理,生长点部位营养积累过剩,往往产生畸形花,形成多心皮子房,而生长又不整齐,就形成多心室畸形果。
防治措施:选用不易产生畸形果的品种。
幼苗破心后,即第一花芽分化期,注意控制温度,白天温度保持20~27℃,夜温控制在12~16℃,使用2.4-d蘸花,花蕾和未完全开放花不能蘸,发生畸形果马上摘除,以利正常果的发育。
空洞果症状:胎座组织生长不充实,果皮部和胎座种子胶囊隔离间隙过大,果肉部与果腔之间是空洞的果实。
程度轻的空洞果尚可有商品性,程度重的无商品价值。
发生原因:主要是.使用生长激素时,由于浓度过高或在蕾期使用过早而形成空洞果。
保护地中光照弱,温度低,根系受伤,植株的营养状况不能满足果实膨大的需要。
夜温过高,植株徒长,光合产物不能顺利的运送到果实中,使果实生长不协调,受精不良,造成空洞。
开花时遇到低温,不能正常受精,也可造成空洞果。
防治措施:在番茄开花期要严格控制温度,白天适温为20~30℃,夜温15~20℃,应减少激素的使用次数和用量,沾花不沾蕾,沾花时,必须是开成喇叭口状的花,浓度不能高,量不能大,不要重复沾花。
注意多补充钾肥,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注意提高棚内温度,增加光照,加强肥水管理。
脐腐病症状:青果最易发病。
初期在幼果的蒂部出现水渍状暗绿色斑点,不久病班扩大变暗褐色或黑色坏死斑,一般直径1~2cm,严重时扩展到半个果实,果肉组织干腐收缩,脐部凹陷,遇湿度大时,其上出现黑色霉状物,病果健全部位提早变红,但无商品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番茄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措施
1、脐腐病
番茄脐腐病是缺钙引起的,该病只危害果实,尤其是青果期发病最重。
引起缺钙的因素有:土壤钙不足;土壤中氮素、钾素等含量高,抑制对钙的吸收;土壤干旱影响对钙的吸收,同时植株体内大量产生草酸;土壤碱性过重引起根系发育不良,影响正常吸收。
防治方法:加强管理,增强土壤保水能力;施足底肥,氮、磷、钾肥配合使用;高温干燥期间,避免使用浓度过高或含氮量过多的化学肥料。
喷洒1%过磷酸钙或0.5%氯化钙。
2、番茄空洞果
越冬茬和冬春茬容易发生,常见3种类型:胎座发育不良、果皮、隔壁很薄看不见种子;果皮、隔壁生长过快及心室少的品种,节位高的花序易见到;果皮生长发育迅速,胎座发育跟不上而出现空洞果。
引起因素:激素喷施过早,致使胎座发育不良;花粉形成时遇高温,光照不足,受精不良使果实内部发育不完全;日高温超过35℃,且持续时间较长,果肉组织与果实生长不协调;营养物质供不应求时,碳水化合物积累少;结果期浇水不当;保花保果剂浓度过大。
防治方法:选择不易产生空洞果的品种;防止小苗龄定植,小苗定植根旺吸收强,氮素营养过剩常易生产空洞果;避免施肥过量,特别是氮肥;前期水宜少,后期应稍多;正确使用涂抹喷花用药;作好光温调控,防止苗期夜温过高、光照不足和白天温度过高。
3、裂果
类型:放射状裂果、同心圆裂果(纹裂)、顶裂(果脐开裂)。
引起因素:裂果与品种、栽培有关;高温、强光照射、干旱突然浇水易引起放射状裂果;果面有水滴引起同心圆裂果和果实侧面纹裂,果面产生的木栓层又突然吸水产生裂果;顶裂主要是畸形花的花柱开裂所致,直接原因是开花时对花器供钙不足;干旱时植株体内游离的草酸使心、叶芽受害而产生顶裂果。
防治方法:选择长形果,果蒂小,棱沟浅的小果型抗裂、枝叶繁茂的品种;加强通风,阳光过强可采用遮阳网覆盖;控制好土壤水分,尤其结果期不可过干过湿;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促根系深扎,以缓冲土壤水分剧烈变化;育苗期不能长期夜温过低,定植后加强保温;及时适度整枝打杈;通风口避免雨水滴入。
4、日灼果
在果实向阳面发生,呈有光泽,似透明革质状,后变白色或黄褐色斑块,明显有别于周围健部组织,病部变干后呈草纸状变薄。
引起因素:果实膨大期,天气干旱,土壤缺水,处在发育前期或转色期以前的果实,上面无枝叶遮挡,受强烈日光照射;果面有水珠时更易发生;土壤缺水、连阴骤晴、遭受蚜虫或病毒病危害、栽培过稀时易发生。
防治方法:合理密植,及时适度整枝打杈,保证植株叶片繁茂;加强肥料管理和防治病虫害,防止落叶;控制好土壤水分,尤其结果期不可过干过湿;雨季或大雨前要及时采收。
5、生理性卷叶病
潮湿多雨季节、番茄采收前或采收期,主要表现在叶片纵向上卷。
卷叶轻重程度差异很大,从整株看,有的植株仅下部,或中下部叶片卷叶;有的整株所有叶片都卷叶。
引起因素:土壤干旱,或根系发育差,吸水能力较弱,而遇高温使植株缺水;过量偏施氮肥;土壤中缺铁、锰等微量元素,伴有叶片变黄变紫等症状;植株整枝,打杈,打顶过早,过重。
防治措施:培育壮苗,定植后进行抗旱锻炼;整地做畦要细致,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严格控制温度,放风要逐渐加大,避免放风过急;适时适度整枝、打杈、打顶;适时均匀浇水,避免土壤过于干旱;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6、畸形果
引发因素:直接原因是花芽分化发育时,养分水分供应过于充足,超过了正常需要量。
若此时又遇到连续5-6℃的低夜温,极易出现畸形和不正形果;越冬茬低温寡照期分化发育的花芽易发生畸形果;地下水位浅的温室,如果不能控制土壤水分,则有可能长期不断地发生畸形果;指突果即瘤状果:子房发育初期,其基部有独立心皮生长出来造成的;顶部乳突果:涂抹喷花方法不当引起。
防治措施:选用不易产生畸形果的品种;作好光温调控,培育抗逆力强的壮苗;加强肥水管理,防止植株徒长,避免施肥过多,尤其是氮肥过多;合理使用生长调节剂。
7、芽枯病
引发原因:主要发生在蕾期,中午放风不及时,高温烫伤了幼芽生长点,使茎受伤而引起。
定植后控水严重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及时放风,棚温控制在35℃以下;适当蹲苗,发现植株萎蔫及时浇水;使用遮阳网覆盖,防止高温危害。
8、落花落果
在早春或高温季节栽培番加,落花、落果常普遍而严重。
引发因素:早春温度偏低,尤其花期夜温低于15℃;白天温度偏高,如白天高于34℃;光照不足;花粉遇干旱缺水或供肥不足。
防治措施:培育适龄壮苗;适期定植,避免过早受冻、僵苗不发育;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防止偏施氮肥;浇水小水勤浇;使用遮阳网覆盖,防止高温危害。
9、僵果
引发因素:开花前到坐果初期,温度过高或过低,授粉受精不良;光照不足,光合作用能力差,养分供应不足;水肥失当,植株徒长,向果实运送养分受阻;保花保果激素使用时间不当。
防治措施:防止低温、弱光;保持一定的昼夜温差;采用辅助授粉措施;开花时使用保花保果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