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法隧道病害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隧道病害原因及处理措施讲解

隧道病害原因及处理措施讲解

隧道病害形成的原因及整治的措施学号:时间:2013/12/26隧道病害形成的原因及整治的措施隧道是埋置于地层中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

广义上是指: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用任何方法按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2 m2的洞室。

铁路隧道在运营中会出现渗漏水(水害)、衬砌裂损、隧道冻害、衬砌腐蚀、震害和洞内空气污染等病害,还有火灾威胁。

这些病害和危害对隧道的安全、舒适、正常运营有重要影响和威胁。

因此、在隧道规划和设计阶段要预防可能的病害、危害、进行合理设计;在隧道施工阶段要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方法、措施和材料,以保证施工质量。

在隧道运营阶段要及时检查、发现病害,分析病害成因,采用合理的整治设计和施工方法。

如此,才能保证铁路隧道工程的安全,畅通运营。

水害水害:在施工期间,由于涌水导致施工机具乃至坑道被淹,给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

运营中的隧道,因为漏水、涌水导致衬砌裂破,隧底吊空,铺底或仰拱破碎,道床翻浆冒泥;严寒地区隧道,因漏水冻融以致衬砌损坏,结冰侵限,危机行车安全;岩溶发育地区的隧道,因大量涌水涌泥掩埋路线,中断运输。

而且长大越岭隧道,一般涌水量较大,危害也大。

主要有以下原因:一:设计问题1.洞内渗漏水的不确定性导致防排水的针对性较差。

隧道设计中地质钻孔较少,工程及水文地质资料不足,对隧道通过的断层带、破碎带的位置判断不准,设计中大都套用定型图,缺乏针对性的加强设计。

因此,尽管隧道富水地层只是在部分地段,但处理不当也会对整座隧道带来危害。

2. 联拱隧道中墙顶部低凹成槽,形成汇水区域导致隧道漏水。

3沉降缝沉降,使得防水板的拉裂。

d.无仰拱地段易出现路面渗水。

4.隧道断面变化处,如竖井、斜井以及人行通道等与正洞交叉处防水板的铺设质量难以保证,使得隧道漏水。

二:施工问题1.防水板的固定使防水板的整体性被破坏。

2.二次衬砌浇注时盲管易被压瘪,使水流不畅。

3.喷射混凝土表面刺物易导致防水板穿孔。

基于新奥法的隧道施工技术初探

基于新奥法的隧道施工技术初探

基于新奥法的隧道施工技术初探隧道施工一直以来都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隧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出行和生活。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涌现,其中基于新奥法的隧道施工技术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基于新奥法的隧道施工技术进行初步探讨,介绍其原理和特点,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一、新奥法原理和特点新奥法是一种基于应力波理论的非破坏检测技术,它通过测量地质材料中的应力波来评估岩石的力学性质和结构特征。

在隧道施工中,传统的检测方法往往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大量的开挖和取样,而新奥法则可以通过无损检测的方式获取相同的信息,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新奥法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隧道岩体稳定性评价隧道的岩体稳定性是隧道施工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而传统的岩体力学参数测定方法有时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新奥法可以通过非破坏的方式实时监测岩体中的应力波,进而评估岩体的稳定性,为施工中的支护和加固提供科学依据。

2. 隧道掘进过程监测隧道掘进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力的作用,而这些力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隧道的稳定性。

通过新奥法可以实时监测岩石中的应力波变化,及时发现隧道掘进中的问题,保障隧道的安全施工。

3. 隧道衬砌质量检测隧道的衬砌是保证隧道使用寿命和安全的重要构件,而衬砌的材质和质量往往只能通过破坏性的取样检测进行评定。

通过新奥法可以对隧道衬砌进行非破坏的检测,不仅能够减少取样对隧道结构的损害,还可以实时监测衬砌的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二、新奥法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前景随着新奥法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一方面,新奥法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测岩体的力学性质和结构特征,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依据;新奥法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因为取样测定而对隧道结构造成的损害,降低施工成本。

新奥法还可以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进一步提高隧道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

通过在新奥法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岩体稳定性进行预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岩体变形、应力集中等问题,并能够为隧道支护和加固提供最佳的方案。

隧道病害现象分类及原因分析推定

隧道病害现象分类及原因分析推定

隧道病害现象分类及原因分析推定摘要:基于隧道的病害现象对其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隧道病害原因推断及其处理方法。

关键词:隧道病害,原因分析,病因推定1.1 隧道病害现象根据病害发生的地点,一般有如图1-1所示分类:图1-1衬砌中出现的病害,因运营隧道内部光线较差,检查不便,具有较大的隐蔽性,故对隧道的安全运营影响极大。

1.2隧道病害原因产生病害原因是多方面的,大体可以分为外因(外力和环境等外部因素)和内因(材料,设计,施工等结构上的因素)两大原因,如图1-2所示:图1-2山岭隧道是修筑在自然地层中的一种地下结构物,对土压外力来说,是由围岩和支护结构共同承担的,并维持其功能;同时采用与漏水,涌水量相匹配的排水系统来维持隧道不受水压作用。

这两点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地下结构的重要特征。

而且,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更精确地预测长期围岩动态,以现在的技术水准还办不到。

因此,使用阶段也会产生预料不到的外力。

有外力作用时,隧道的局部动态,有隧道壁面向净空内挤出而出现主动区域和向围岩方向挤压而出现的被动区域两种情况。

在被动区域的背后有空洞时,背后的围岩对变形不能提供反力,对外力来说,是易于产生变形的结构。

此外空洞部分的围岩变形是凹凸不平的,被动区域和主动区域在衬砌背后和围岩接触是不均匀的,因此会产生较大的应力。

另外,空洞部分的围岩可以说是和毛洞状态一样的,围岩会松弛而逐渐扩大。

所以,衬砌背后的空洞对隧道来说是极其有害的。

在没有充分围岩支撑力的情况下,为了不使围岩下沉,应设置仰拱等结构物。

排水系统不充分时,地下水位上升,产生水压并使围岩劣化。

所以,要保持隧道内良好的排水条件;同时对衬砌背后的空洞进行回填,以防止外力作用而引起的病害。

使用阶段的外力的变化,可分为以下几类:(1)施工阶段内力在继续发展;(2)从施工阶段或较早期,外力有增加的趋势;(3)外力间断地增大(4)外力加速地发展;(5)外力间断地增减对外力的增加,如结构的耐久性不充分时,或坡面不稳定,再加上围岩劣化,气象条件等时,病害将发展,扩大。

隧道工程新奥法施工的基本原理

隧道工程新奥法施工的基本原理

隧道工程新奥法施工的基本原理1. 隧道工程的背景说到隧道工程,大家脑海中是不是立刻浮现出那些神秘而又深邃的地下通道?没错,隧道就像一条条穿梭于大地腹中的“血管”,把城市和乡村连接得紧密无间。

而新奥法,嘿,这可是现代隧道施工的“绝活”。

这个方法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其实原理简单,大家只要耐心听我一一道来,保证你听得明明白白,绝不会让你觉得无聊。

2. 新奥法的基本原理2.1. 原理概述新奥法,全名是“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法”,乍一听是不是有点拗口?其实,它的核心理念就是根据地质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尽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简单来说,就是根据不同的“地底情况”,选用最适合的“打洞方式”。

比如,面对松软的土壤,可能需要用到喷射混凝土,而在坚硬的岩石中,就得用上更为坚固的工具。

这就像我们打麻将,根据手里的牌,灵活出牌,总不能一味坚持一个套路,对吧?2.2. 施工步骤这新奥法的施工步骤也很有意思,通常分为几个大步骤。

首先,开挖阶段就像是人们在深夜“挖宝”,要小心翼翼,不要惊动地层的“安眠”。

然后,喷射混凝土就像为隧道穿上保护衣,增强稳定性,避免“塌方”这种事儿发生。

接下来,支护结构的设置就像是在给隧道“打针”,加强它的承载能力,确保安全无忧。

最后,随着施工的推进,隧道内部的细节装饰也是不能少的,照明、通风这些设施可是让隧道“活”起来的关键。

3. 新奥法的优势3.1. 灵活性和适应性新奥法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灵活性,换句话说,它能像变色龙一样,根据环境变化而调整策略。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复杂的地质环境,像那些经常出问题的山体滑坡地区,施工难度大,但是新奥法能让你轻松应对。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野外露营,周围环境千变万化,能随时调整自己的帐篷位置,这就能大大提升生存几率。

3.2. 安全性和经济性安全性也是新奥法的一大亮点。

在隧道施工中,稳定性是头等大事。

新奥法强调施工中的实时监测,就像一个“卫士”在随时守护着施工队员的安全。

浅谈某隧道工程病害过程形成机理及治理措施

浅谈某隧道工程病害过程形成机理及治理措施

(]2 6 9 0 K 9 + 5 2K 9 + 2  ̄ 2 6 9 5 ()2 6 8 0 K 9 + 5 1K 9 + 0  ̄ 2 6 85 (j2 6 9 0 K 9 + 5 2K 9 + 2  ̄ 2 6 9 5
仰拱 C 1 5混凝土 充填 : 2 6 8 0 K 9+ 5 ①K 9 + 0 - 2 6 8 5 ②K 9 + 2  ̄K 9 + 5 2690 2695
三 、 已完成 工程情 况如 下 : 现
初 期 支 护 ①K9+0 ̄K9+5 2 6 8 0 2 6 8 3全 断面
岩 体中的裂隙中充满着岩石的颗粒和泥状物 , 这些充填物来 自于断层 的破 碎 带。 在断裂过程中或以后经过化学胶结 、 重结晶 、 重胶 结作用而形成 的断 层角砾岩 、 片状 的断层泥岩 , 其稳定性极 差。 该隧道坍方段主要的填充介质
灰岩 ( 超过 lm ) O 3 。黑灰色碳质页岩含水板结 ( 大板 结体体 积大于 1r , 最 2I r 3
但 内聚 粘 结 效果 差 , 易破 碎 ) 失 水 松 散 , 极 : 呈微 颗 粒 状 。 落 岩 石 ( ) 构 沉 土 结 零乱、 干燥 、 散 , 状 极 不 均 匀 。 松 粒
灰岩软弱夹层 。两层不 同岩石结构之间极易形成 自然沉落分界面。
根据 以上 情 况 分析 , 害 发 生 机 理 如下 所 述 : 病 1 主要 原 因 , ) 隧址 位 于 断 层 破 碎 带 , 受构 造挤 压 影 响 沉 落 。
断层破碎 带是由于 断层两侧的相对滑动而使紧靠断层两侧 的被错 断磨碎 , 形成一个长条状 的地带 。 在断层破碎带 中, 有的岩石碎块被压碎成松 散物 , 有的经胶结而呈坚硬的构造岩。 这些经二次胶合构造岩的抗压抗剪的能力

隧道塌方原因与处理措施方案

隧道塌方原因与处理措施方案

隧道塌方原因及处理措施目录一、隧道塌方的原因1二、塌方处理一般程序2三、塌方处理实例3(一)隧道概述3(二)塌方过程4(三)塌方段原设计情况5(四)塌方可能原因分析5(五)塌方处理措施6(六)进度计划及人机配置9(七)施工注意事项10(八)处理效果10四、经验教训总结10隧道塌方原因及处理措施一、隧道塌方的原因目前国内在建和已建隧道工程中,均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塌方现象,给建设和运营带来了较大的危害。

在此,根据新奥法原理分析隧道塌方形成的可能原因。

新奥法的主要原理是在岩体力学特征和变形规律以及莫尔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量测手段对开挖后围岩进行动态监测,并根据围岩自稳的时间和空间效应确定爆破强度、开挖速度、初支参数以及辅助施工方法等。

其力学机理是利用围岩自稳能力,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并与围岩形成整体受力结构。

从此原理分析隧道塌方的原因如下:(一)洞身工程地质条件差,围岩自稳能力低,施工时没来得及进行初期支护即发生坍塌。

如掌子面围岩软弱、岩体破碎、地下水发育、洞身埋深浅。

或隧区通过不良地质地段,如断层褶皱带、膨胀岩地区以及高应力岩层等。

这些复杂地质条件往往有不可预见性,给设计和施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带来较大困难。

见图1。

(二)设计过程中未能准确判断隧区地质条件,没有充分考虑不良地质对隧道的影响,特别是没有及时与现场实际地质条件进行跟踪分析,导致在围岩分级、支护参数设计以及开挖进尺要求等不合理。

(三)施工过程中没有对诸如软弱围岩、浅埋地层等不良地质体进行注浆、超前支护预处理,保证不了围岩足够的自稳能力和自稳时间;开挖爆破效果差,导致围岩应力集中,出现滑塌现象;没有按照设计和规X要求进行施工,如初支背后有空洞、初支厚度不够、锚杆的长度和数量不足以及钢架的间距过大等,致使围岩岩体间不能连成整体受力结构,保证不了支护强度与围岩滑移的力学平衡。

(四)新奥法施工是一个动态过程,对隧道进行实时监控是重要环节之一。

目前很多隧道塌方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原因就是监控不到位。

隧道病害原因及处理措施讲解

隧道病害原因及处理措施讲解

隧道病害形成的原因及整治的措施学号:时间:2013/12/26隧道病害形成的原因及整治的措施隧道是埋置于地层中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

广义上是指: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用任何方法按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2 m2的洞室。

铁路隧道在运营中会出现渗漏水(水害)、衬砌裂损、隧道冻害、衬砌腐蚀、震害和洞内空气污染等病害,还有火灾威胁。

这些病害和危害对隧道的安全、舒适、正常运营有重要影响和威胁。

因此、在隧道规划和设计阶段要预防可能的病害、危害、进行合理设计;在隧道施工阶段要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方法、措施和材料,以保证施工质量。

在隧道运营阶段要及时检查、发现病害,分析病害成因,采用合理的整治设计和施工方法。

如此,才能保证铁路隧道工程的安全,畅通运营。

水害水害:在施工期间,由于涌水导致施工机具乃至坑道被淹,给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

运营中的隧道,因为漏水、涌水导致衬砌裂破,隧底吊空,铺底或仰拱破碎,道床翻浆冒泥;严寒地区隧道,因漏水冻融以致衬砌损坏,结冰侵限,危机行车安全;岩溶发育地区的隧道,因大量涌水涌泥掩埋路线,中断运输。

而且长大越岭隧道,一般涌水量较大,危害也大。

主要有以下原因:一:设计问题1.洞内渗漏水的不确定性导致防排水的针对性较差。

隧道设计中地质钻孔较少,工程及水文地质资料不足,对隧道通过的断层带、破碎带的位置判断不准,设计中大都套用定型图,缺乏针对性的加强设计。

因此,尽管隧道富水地层只是在部分地段,但处理不当也会对整座隧道带来危害。

2. 联拱隧道中墙顶部低凹成槽,形成汇水区域导致隧道漏水。

3沉降缝沉降,使得防水板的拉裂。

d.无仰拱地段易出现路面渗水。

4.隧道断面变化处,如竖井、斜井以及人行通道等与正洞交叉处防水板的铺设质量难以保证,使得隧道漏水。

二:施工问题1.防水板的固定使防水板的整体性被破坏。

2.二次衬砌浇注时盲管易被压瘪,使水流不畅。

3.喷射混凝土表面刺物易导致防水板穿孔。

新奥法施工在隧道中的应用与分析

新奥法施工在隧道中的应用与分析

新奥法施工在隧道中的应用与分析
新奥法施工是一种新型的隧道施工方法,它以机械化、自动化为特点,使用先进的施
工设备和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隧道的建设。

本文将对新奥法施工在隧道中的应用
进行分析。

新奥法施工在隧道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奥法施工可以提高隧道的施
工效率。

传统的隧道施工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施工周期长,而新奥法施工则能够通过机
械化、自动化的方式,减少人工投入,提高施工速度。

新奥法施工能够提供更高的施工质量。

传统的隧道施工难免会出现人为误差,而新奥法施工则能够通过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技术,保证施工质量。

新奥法施工可以降低施工风险。

在隧道施工中,存在风险较高的工程
区段,传统的施工方法往往难以应对,而新奥法施工则能够通过技术手段,降低施工风险,保证工程安全。

新奥法施工在隧道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施工效率,提供更高的施工质量,降低施工风险。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奥法施工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相信将在未来得到
更加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奥法隧道病害成因分析
5.0隧道病害产生一般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病害成因分析时应根据内因和外因两大类的组合推断变异原因。

5.2.1新奥法隧道病害产生的外因可分为外力和环境两大类,具体分类情况见图5.2.1。

图 5.2.1 外因的分类 5.2.2 病害外因中外力可分为塑性压力、偏压荷载、边坡蠕动、松动荷载、滑坡、水压力、冻胀压力、地基沉降、地震、邻近施工、地面超载和其他等。

地基沉降可分为地下空洞、支撑力不足和土体固结三类。

5.2.3 病害外因中环境因素主要有隧道运营时间、混凝土碳化、有害水、气温、盐分和地下水环境的变化。

5.2.4 病害外因产生病害的机理可见表5.2.1。

表5.2.1 外因分析
外力 滑坡 水压力 冻胀压力 地基沉降 地震
邻近施工
地面超载
其他
(1)塑性压力
(2)偏压、边坡蠕变
3)松动荷载
(1)地下空洞
(2)支撑力不足
(3)固结 运营时间
混凝土碳化
有害水
气温
盐分
地下水环境的变化
5.2.5 新奥法隧道病害产生的内因可分为材料、施工和设计三大类,具体分类情况见图5.2.2。

图 5.2.2 内因的分类 5.2.6 病害内因中材料因素为材料不合格。

5.2.7 病害内因中施工过程的因素主要有:开挖不当、浇注捣鼓不实、模板移位、提前拆模、背后空洞、衬砌厚度不足、混凝土养护不当和防水措施处理不当。

5.2.8 病害内因中的设计因素主要有:构造不良(衬砌厚度设计不足、钢筋量不足、仰拱设置不合理)、防水等级不足、排水能力不足和隔热欠佳。

5.2.9病害内因产生病害的机理可见表5.2.2。

表5.2.2 内因机理
1.材质不合格
构造不良
防水等级不足
排水能力不足
隔热欠佳
1)衬砌厚度不足 2)钢筋量不足 3)仰拱设置不合理 1.开挖不当
2.浇注捣固不实
3.模板移位、提前拆模
4.背后空洞
5.衬砌厚度不足
6.混凝土养护不当
7.防水措施处理不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