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教案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六单元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教学设计 教案

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教案教学目标:1 . 知识与能力了解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知道威胁世界安全的主要因素;了解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 .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关心时事的良好习惯,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使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观点来观察和分析时事问题;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导学生具体分析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启示3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们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刻,我们周围的世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经济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追求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教学重点: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多极化趋势,对霸权主义的正确认识。
教学难点:分析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原因、揭露所谓“人权高于主权”的实质突破方法:利用多种形式的史料,分析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局势,从而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补充大量资料,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经济力量的重要地位,从而理解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根源于经济力量的多元化。
展示美国发动战争及其践踏人权等史料和图片,以这种鲜明的对比来揭示美国对外政策的实质。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个性普遍突出,形象思维活跃,抽象思维较弱。
而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不易于学生理解,教师如果讲得太多太空,学生就会觉得乏味,所以教师依托大量文字史料、图片来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感悟历史,接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教具:电脑及多媒体设备、自制教学课件、有关插图教法:情景导入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合作讨论法、要点总结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苏联解体视频,导入语:二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了,不存在了,那么世界格局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一问题。
二、学习新知1 . 学生阅读98页,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相关内容。
9年级历史部 编版 下册教案第六单元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进行概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冷战结束后,美苏两级对峙的格总结提升局终结。
旧的格局已结束,新的格局并未形成。
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欧盟、中国、俄罗斯等多个强国,推动着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新的国际秩序成为各国勉励的重要任务。
1.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军事集团B.经济实力C.外交政策D.人权问题2.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轰炸南联盟;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同意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
这充分说明()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B.国际间竞争愈演愈烈C.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D.美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3.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不同历史话语:下列语汇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冷战②美苏争霸③一超多强④东欧剧变A.①②④③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D.②①④③4.漫画以其形象直观和寓意深刻而得到人们的喜爱。
下图漫画反映了“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局势是()A. 呈现出两极格局的对峙B. 实现了多极格局的平衡C. 建立了美国独霸世界的单极格局D. 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5、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时代发展的主题是什么()A、和平与发展B、冲突与对抗C、机遇与挑战D、文明与进步6、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趋于缓和,但严重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仍然存在,即()①地区冲突②恐怖主义③民族矛盾④宗教纷争⑤毒品蔓延A.①②⑤B.②③⑤C.③④⑤D.①②③④A、目的是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C、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D、不结盟运动由发达国家发起13、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政府主张,各国在政治上都应当做到()A、相互尊重共同协商B、相互促进共同发展C、相互借鉴共同繁荣D、相互信任共同维护1B2C3A4D 5—9 ADDCA 10—13 DCBA六、板书设计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一、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1、北约空袭“南联盟”2、美英发动对伊拉克战争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1、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2、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多个强国三、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1、不结盟运动的兴起2、中国的主张与贡献。
版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课程标准】初步了解“冷战”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掌握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目前是“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冷战”结束后,世界并不太平,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继续实施其全球战略目标;美国利用“北约”,随意干涉他国事务,科索沃战争就是其中一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运用政治与经济的辩证观点分析当今世界形势发展的能力。
联系史实和时事,分析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国家联盟)实力对比的变化;运用政治和经济的辩证联系的观点,分析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的根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青少年应为维护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矛盾,加剧了世界的不安定;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科索沃战争不仅对南联盟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重点:世界形势的多极化趋势。
难点: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原因、对科索沃战争的正确认识。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记者直击叙利亚战争》教师:印象中叙利亚发生战争冲突有多久?为什么叙利亚会发生战争?叙利亚冲突各方背后又有什么力量来支持?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的结束,世界格局又出现了哪些变化?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探究新知1.现象: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设问: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呈现什么特点?预设:两极格局结束,世界走向缓和,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但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和动荡并存的局面。
设问:你知道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有哪些吗?预设: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恐怖活动、霸权主义等。
展示:2001年911事件、2018年4月巴以冲突活动一:聚焦科索沃战争学生:讲述科索沃战争概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一. 教材分析《冷战后的世界格局》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变化。
教材通过介绍冷战后世界的主要事件和现象,使学生了解冷战后世界的基本格局,以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等趋势。
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全面的世界格局变化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历史观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有一定的了解。
但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变化较为复杂,涉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内容较广,需要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理解和分析。
此外,学生对于国际时事有一定的关注,但缺乏系统的世界格局变化的认识,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掌握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等趋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国际事务、关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国家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
2.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等趋势的理解。
3.冷战后世界重大事件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掌握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等趋势。
2.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冷战后世界的重大事件,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国家关系、国际等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格局变化。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资料、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冷战后的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变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教案

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冷战”结束后,世界并不太平,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利用“北约”,随意干涉他国事务,威胁着世界安全。
过程与方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青少年应为维护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认识到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矛盾,加剧了世界的不安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史实和时事,分析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或国家联盟实力对比的变化;运用政治和经济的辩证联系的观点,分析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的根源。
【教学重点】对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的认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教学难点】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原因。
一、新课导入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世界格局虽然尚未形成,但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世界格局出现了什么样的新特点?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各国为建立新的国际秩序作出了哪些努力?二、课堂活动目标导学一: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1.引导学生回顾:两极格局是如何形成和结束的。
教师补充说明: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
而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两极中的一极消失,两极格局终结。
教师过渡:两极格局终结后的世界形势是怎样的呢?学生阅读回答: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冲突。
教师提问:当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学生:地区冲突、领土争端、民族矛盾、宗教纷争、恐怖主义、高科技军备竞赛、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
2.学生阅读美军轰炸“南联盟”和占领伊拉克的资料,提问:美军轰炸“南联盟”和占领伊拉克等军事行动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恶劣影响?学生思考回答: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了联合国的基本准则,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受到严重挑战。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是本学期的最后一课,主要讲述了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变化。
本节课内容较为复杂,包括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多极化趋势、和平与发展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冷战后的世界格局,认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在这一过程中的外交政策。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于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有一定的了解。
但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涉及内容较多,学生需要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我国在这一过程中的外交政策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事件,掌握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2.认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理解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3.了解我国在冷战后的外交政策,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变化。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理解。
3.我国在冷战后的外交政策。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结合多媒体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备课:教师要充分备课,掌握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的相关知识。
2.教材:准备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
3.多媒体:准备相关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事件,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变化,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总结,使学生掌握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分析我国在这一过程中的外交政策,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完整版)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下)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教案

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冲突,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大多数国家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分析苏联解体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实力对比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撰写新闻评论,培养关心时事的良好习惯,并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观点来观察和分析时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
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矛盾,加剧了世界的不安定;经济实力决定各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我们要抓住时机,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实力,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教学重点: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教学难点: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原因以及国际新秩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美苏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而且影响了世界局势.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究竟有哪几“极”?对世界产生了哪些新的影响?二、讲授新课:(一)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1.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冷战结束后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提示: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冲突。
美国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同时,两极格局被打破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爆发,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恐怖活动抬头,威胁着世界安全。
2启发学生思考:威胁世界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提示: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恐怖活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3. 南斯拉夫、伊拉克战争战争结局如何?造成了哪些恶劣影响?提示:结局: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被迫接受和平协议,南联盟军队撤离科索沃,科索沃自治等问题由联合国解决。
影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给南联盟造成了重大物质损失、环境破坏和人员伤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21《冷战后的世界格局》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21《冷战后的世界格局》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主要讲述了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教材通过介绍北约东扩、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改革、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冷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以及各大国之间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有一定的了解。
但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变化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思考,深入理解冷战后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其对国际事务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变化,掌握北约东扩、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改革、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理解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世界主题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2.各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3.冷战后世界格局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变化。
2.案例教学法:以北约东扩、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改革、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为例,分析冷战后世界格局的特点。
3.讨论教学法:学生就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课件:冷战后的世界格局相关图片、视频、文字资料。
3.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4.的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冷战时期的 world map 和冷战结束后的 world map,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世界格局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冷战结束后,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呈现北约东扩、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改革、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史实,让学生了解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教学难点:世界格局的新变化及其原因。
【新课导入】
“人道专卖店,货色多而全:小到微型枪,大至航母舰,隐形轰炸机,集束贫铀弹。
人道专卖店,专门造灾难:封锁古巴国,袭击阿富汗,轰炸南联盟,陈兵巴尔干。
轰炸居民点,轰炸交通线,轰炸炼油厂,轰炸发电站……无辜老百姓,妻离又子散,家园成废墟,生灵遭涂炭……人道专卖店,血腥专卖店。
魔鬼扮天使,丑名遗万年!”
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为了称霸世界,美国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号,干涉别国内政,发动局部战争。
上面诗文就形象地体现了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
引出课题“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讲授新课】
一、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7内容及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不完全统计,二战后50多年,全球共爆发了160多次局部战争和较大规模的
武装冲突。
材料二中东地区的民族构成复杂多样,形成了极为尖锐的民族矛盾。
这些矛盾与宗教等矛盾相交织,对地区局势乃至世界稳定构成威胁。
中东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结合部,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民族众多,主要有:阿拉伯、土耳其、波斯、库尔德、犹太等10多个民族。
复杂的民族构成,加之历史上形成的恩怨等多种因素,使得中东地区民族问题十分尖锐。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的影响下,中国境内外部分“东突”势力进行了以制造恐怖、暴力事件为主要手段的分裂破坏活动,一些“东突”组织公开宣扬要通过暴力手段达到分裂的目的。
(1)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什么?
(2)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和平与发展。
(2)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恐怖活动等。
2.多媒体展示材料:
克林顿曾宣称:20世纪圆了美国的梦想,21世纪是“美国的世纪”;2015年前将没有哪个国家能对美国构成全球性挑战。
播放“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视频片段。
教师提问:在录像里你看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提示:看到战争、灾难;说明大国强权,欺凌弱国。
)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追求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
但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依旧存在,实现和平与发展任重而道远。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多媒体展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前后欧洲国家国名的变更和地域的变化,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两极格局已被打破。
教师解释“世界格局”的含义: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
而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地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
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
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了。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学生分组回答在苏联解体后,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有哪些发展变化。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国家和国家联盟都致力于本国或本地区经济的发展,以求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
新的国际格局的建立要通过各国之间的斗争和妥协来实现,这取决于各主要国家或国家联盟的综合实力的强弱。
而相对稳定局面的形成,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期。
三、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不结盟运动的背景及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背景: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独立,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发起了不结盟运动。
(2)影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2.建立国际新秩序
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100的“材料研读”及“问题思考”。
【课堂小结】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等不确定因素依旧存在,尽管如此,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这不仅影响着世界的前途和命运,也决定着各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