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材料题+答案(下编)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编复习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编复习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编复习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吗?2、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吗?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此观点是否正确。

5、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对吗?6、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8、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9、《临时约法》、《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各是在什么情况下颁布的?结合其主要内容,简要评述其对我国政治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10、试论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11、1956年,中国共产党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开始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共“八大”有哪些正确决策?中共“八大”的决策为何未得以贯彻执行?其经验教训是什么?12、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新文化运动和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两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

请概括新文化运动和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具体内容,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其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所产生的作用。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这个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其中又分为许多阶段),其社会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还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这个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决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社会,而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

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2:“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

这种提法是有害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A. 清朝军队的腐败和弱小B. 英国对中国的贸易限制C. 鸦片的烟草销售导致的社会问题D. 清政府对西方国家的态度答案:B. 英国对中国的贸易限制2.下列哪个事件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五四运动”?A. 辛亥革命B. 二战结束C. 反对日本侵略的抗战D. 学生示威运动答案:D. 学生示威运动3.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什么?A. 建立了民主政治制度B. 推翻了封建制度C. 开启了共产主义革命D. 建立了满清政府答案:B. 推翻了封建制度4.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A. 1921年B. 1949年C. 1911年D. 1945年答案:A. 1921年5.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行的第一次五年计划的目标是什么?A. 发展重工业B. 加强农业生产C.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D. 改善环境污染问题答案:A. 发展重工业第二部分:简答题1.论述清朝末年的社会经济问题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答案:清朝末年的社会经济问题对中国近代史有着重大的影响。

清朝统治者的腐败和压榨导致了社会经济的困境。

由于清政府对外贸易的限制和封闭政策,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不平衡严重,导致大量财富外流。

同时,农民和工人遭受剥削和压迫,社会阶级矛盾激化。

这些问题催生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变革和革命,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等,最终导致了清朝的垮台和新中国的建立。

2.试述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这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展示了中国人民对民主、科学和先进思想的渴望。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学生领导了一系列的示威抗议活动,对传统的封建和专制制度提出了质疑,呼吁政治改革和社会进步。

这一运动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长远的影响,促进了社会觉醒和革命的兴起。

3.论述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答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详解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详解1

1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了重大转折。

(一)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中断了中国由封建社会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进程,使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则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三)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了变化,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了变化,战前长时期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前长时期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前长时期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二、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一)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一般来说,当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当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外,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外,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外,能够暂能够暂时地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帝国主义。

时地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帝国主义。

这时,这时,民族矛盾特别尖锐,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而当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用战争以外的形式共同压迫中国人民,尤其是封建主义统治特别残酷的时候,中国人民往往采取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对这个同盟,而斗争的矛头主要直接地指向中国的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中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二)

中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二)
——摘自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2:……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二途,入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革命者志在扑满而兴叹,保皇者志在扶满而臣清,事理相反,北道而驰,相互冲突,互相水火,非一日也。
——摘自孙中山《告同乡书》1900年12月
材料3:孙中山在总结和比较中俄两国革命时说:“世界最大的威权之帝国主义推翻,且进而解决世界经济政治诸问题。这种革命真是彻底的成功,皆因其方法良好之故。……中国之革命党经验不多,遂令反对派得尽其技,没有俄国那种好方法防范反革命派,使其不能从中破坏,故俄国革命虽迟我六年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而仍失败。”
意义:爱国主义是青年运动的旗帜,现代社会,青年学生要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精神,要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认识到只有把个人的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个人奋斗与集体奋斗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
材料分析题之五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在救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需要特别指明的是,列强在中国的投资,其资金并不主要来自自己国内,而是主要来自中国。其渠道主要有:(1)各种投资的利润。(2)各种贷款利息与回扣。(3)通过货币经营直接积聚资金。
——根据吴承明、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吴承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投资》,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刘克详、陈争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简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等著作整理而成。
不准确。不是方法问题。俄国革命成功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革命。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局限性。
材料分析题之四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及北京各校学生及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邵飘萍报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群情激愤。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全体学生更加激愤。第二天,五四运动爆发了。

高教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3年修订)-课后习题-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高教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3年修订)-课后习题-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12)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这是因为:(1)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一百多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2)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3)军阀割据、战乱频频、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4)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5)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

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样接续奋斗得来的?为什么说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既不能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答:(1)新中国最大的历史成就,就是探索、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结果: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中考历史材料题专练中国近代史

中考历史材料题专练中国近代史

中考历史材料题专练《中国近代史》班级:姓名:1.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屈辱、抗争和自强史的缩影,北大清华自诞生起,就担负起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它的校风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材料二:清华大学始建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一百年前的1911年,当时它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学校建在惨遭侵略者洗劫过的圆明园附近的清华园。

多难兴邦,知耻而后勇,一百年来,清华大学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国英才和治国栋梁。

材料三:在北大校园中有一座金属雕像,石基上摆放着两个螺旋状的大写英文字母D和S,D代表民主(democracy),S表示科学(science),在字母S顶端上还有个圆球。

材料四:台湾也有一所清华大学,两岸清华大学同根同源,有着共同的校名、校史、校训、校徽、校歌和文化传统。

有人说两岸清华“同根同源”,“一个招牌,两间店面”,“正是两岸关系的写照”。

2011年4月24日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纪念日,两地清华大学共同庆祝百年华诞,并各派副校长带队前往对方参加庆典。

回答问题:(1)材料一中北大的校风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它能使你联想到中国近代史上哪两件大事?(2分)(2)1900年是庚子年,想一想,材料二中的“庚子赔款”是依据什么条约产生的?(1分)(3)材料三中的雕塑是为了纪念中国哪位历史人物首先提出民主和科学口号?(1分)(4)材料四中当前两岸清华交往日益密切是在什么方针的指引下产生的?(1分)(5)回顾北大清华的历史,你能得到什么启示?(1分)2.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的一部屈辱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的前列,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4)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4)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中国近代史概述1. 解释近代史的时间范围是怎样界定的?近代史一般被界定为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

这个时间范围主要是根据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变革来确定的。

2. 请列举近代史的几个重要时期。

•鸦片战争与中外密约时期(1840-184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戊戌变法与百日维新(1898)•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1911-1912)•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1937-1949)3. 近代史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政党的兴起•社会经济的变迁和内外关系的变化•思想文化的演变和科技进步的影响第二章:百年中国的历史进程1. 描述淮海战役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淮海战役发生在1948年10月至1949年1月,是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场重要战役。

这场战役的背景是国共内战的紧张局势和解放军北上解放的态势。

淮海战役的重要意义在于: - 解放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巩固了解放区的统一 - 解放军获得了大量的军事装备和资源 - 国共内战的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为解放全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 请简要介绍中共七大和八大的召开时间及其成果。

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4月,成果包括: - 中共领导的抗日战争胜利 - 党的路线转变为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统一战线 - 中央委员会的重新组建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9月,成果包括: - 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和任务 - 把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作为重要任务 - 规定了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制度第三章: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影响1. 描述辛亥革命的成因。

辛亥革命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清朝的败局和民众对外国压迫的不满 - 光绪皇帝的改革尝试和戊戌变法的失败- 社会民主思潮的兴起和革命组织的发展2. 请列出辛亥革命取得的主要成就。

•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成为亚洲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开创了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解放和进步第四章:抗日战争的起因和胜利1. 描述抗日战争的起因。

(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及备考题库

(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及备考题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及备考题库第一部分课后习题解析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答: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

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贯穿作用。

两对主要矛盾是相互交融的,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l和材料2对富农各实行什么政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3与哪一材料的观点方法相似?略析其原因?(3)材料4体现政府对富农的什么政策?为什么当时执行这种政策?(4)依下述材料,你认为其政策变化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什么?材料1:削弱富农经济上的势力,与打击他们窃取土地革命果实的企图。

没收他们多余的农具与好的土地,分给他们以坏的“劳动份地”。

——1933年中央局关于查田遵动决议材料2:在对富农减租减息后,同时需要交租交息,要保证富农的人权、地权、财权。

——1942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政策决定材料3:旧式富农按照平分原则所有多余的土地及其一部分财产之所以应当拿出来分配,是因为中国的富农一般地很重的封建和半封建的性质……还因为他们所占有的土地数量大、质量好,如不平分则不能满足贫雇农的要求。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材料4: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土地及其财产,不得侵犯。

……富农所占有之出租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2)毛泽东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是什么?(3)为什么说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4)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启示是什么?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但是,这并不是说在我们的社会里已经没有任何的矛盾了。

没有矛盾的想法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天真的想法。

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

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

——摘自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下述两段材料,说明“四个现代化”表述和排序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联系当时的时代主题及其发展趋势,评析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并分析社会主义建设的得失。

材料1: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给了社会生产力以巨大的发展的无限前途。

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使中国具有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土会通过,1956年9月26日)材料2: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总的说来,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在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1964年12月21日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材料3中所说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指的是什么?(3)新世纪新阶段,怎样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材料1:我们的政治路线,是把四个现代化建设作为重点,坚持发展生产力,始终扭住这个根本环节不放松,除非打起世界战争。

即使打世界战争,打完了还搞建设。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4页材料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

我们的改革开放所以能够健康发展,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4页材料3:在国际国内各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的情况下,我们要把握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始终坚持求真务实·…——胡锦涛:《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04年1月12日) 5.根据以下材料谈谈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节选)(1978年12月22日)全会认为,这次会议和会议以前的中央工作会议,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两个会议的整个过程中,大家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充分恢复和发扬了党内民主和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增强了团结。

会议真正实现了毛泽东同志所提倡的“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全会决定,一定要把这种风气扩大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中去。

会议认真地讨论了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也讨论了文化大革命前遗留下来的某些历史问题。

会议认为,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巩固安定团结的局面,实现全党工作中心的转变,使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向前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四个现代化努力,是非常必要的。

会议审查和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陶铸、薄一波、杨尚昆等同志所作的错误结论,肯定了他们对党和人民的贡献。

会议指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必颓遵循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

只有坚决地平反假案,纠正错案,昭雪冤案,才能够巩固党和人民的团结,维护党和毛泽东同志的崇高威信。

在揭批“四人帮”的群众运动结束以后,这个任务还要坚决抓紧完成。

会议一致认为,采取这些步骤,正是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的表现,正是高举毛主席旗帜的表现。

会议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认为这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选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套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l一15页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任务是什么?这两大任务的关系是怎样的?(2)—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是什么?(3)百年巨变得出的结论是什么?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这是孙中山领导的。

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

经过北伐、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并且从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取得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

这是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也是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大胜利。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

在建国以来革命和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为全世界所瞩目。

百年巨变得出的结论是:…·一——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节选)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中共中央关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背景是怎样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意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取得了重要进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不懈努力。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拥有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

同时,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

特别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

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

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致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1强调什么问题?与中共八大提出的总任务和方针是什么关系?(2)材料2强调什么问题?忽视了什么问题?(3)说明材料2与材料3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