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滩上古长城教案(1)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戈壁滩上古长城 》(已改好的)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戈壁滩上古长城 》(已改好的)

《戈壁滩上古长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8课。

教学目标:1、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中介绍的两种不同的景象,感受到这里今昔的巨大变化,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热爱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

3、正确认读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2、感悟课文内容,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课文的阅读,使学生了解课文中介绍的两种不同的景象,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新课。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观看一处美景,高兴吗?(播放长城图片)师: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具有“东方游龙”之称的万里长城。

(师板书“长城”)师: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为了不让敌人进入我国土地就开始修筑长城了,这些长城离现在很远很远了,所以我们叫它“古”长城。

(师板书“古”)那么,2000年前的古长城现在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一起走近戈壁滩上古长城去看一看。

(师板书“戈壁滩”)戈壁滩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师播放图片介绍:这就是广阔的戈壁滩,来到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让人怀疑到了沙的海洋,这里到处是石块和沙粒,植物和水都很稀少。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题目。

(学生齐读)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自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

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义,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分段朗读课文。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戈壁滩上古长城》教学设计

《戈壁滩上古长城》教学设计

28、戈壁滩上古长城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历史悠久。

2、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熟练掌握“城、戈”的写法。

3、熟读课文一、二自然段,达到背诵的程度。

4、激发学生对长城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长城的伟大。

教学准备:与长城相关的图片、生字卡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读课文,认生字。

一、谈话导入1、出示“长cheng”,教学生字“城”,强调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2、师问:你们见过真正的长城吗?长城是什么样的?/如果你没有长城,它在你的心目中是什么样的?3、欣赏“长城”的图片,感受长城的雄伟,完成句式练习“长城真----------啊!”4、这些长城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经存在了,所以我们又称它们为“古长城”,补充板书“古”。

5、展示“戈壁滩上古长城”的图片,师问“你见过这样的古长城吗?”,补充板书“ge壁滩上古长城”,教学生字“戈”,强调横的斜度。

完成句式练习“戈壁滩上的古长城真-----------啊!”。

(矮、小)二、讲读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1)是啊!戈壁滩上的古长城矮矮的,可是刚建造时它可一点都不矮,只是经历的时间太长,才变成这样的。

(2)课文中有一个自然段就是描写戈壁滩上的古长城是什么样子的,谁能把它找出来,为我们读一读。

(3)指名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戈壁滩上的古长城还是什么样子的。

强调把话说完整。

相机点拨“断断续续”(画图法)和“一长串”(行为示范法)。

(5)结合板书背诵。

2、学习第二自然段(1)师叙述:这可真是名副其实的古长城,早在两千多年前它们就已经存在了。

(2)师配乐朗读。

(3)听了老师的朗读,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写出像“丁丁当当”、“又高又长”、“走来走去”这样的词。

讨论:士兵的脸上为什么一点笑容都没有?(4)师总结长城的伟大意义。

(5)你想对这古老的长城说些什么?写在我们的小本本上。

四、小结经历了两千年的风吹雨打,这些古长城有什么变化呢?咱们下节课继续来学习。

《戈壁滩上古长城》教学设计.doc

《戈壁滩上古长城》教学设计.doc

第28课《戈壁滩上古长城》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中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战争场面的激烈、残酷,感受和平环境的悠闲、祥和,从而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难点:通过看图学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感受古长城深刻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用时:1课时。

一.复习导入。

教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又新认识了一些生字朋友,下面我们把它们请出来和我们做游戏好不好?(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同学认读,齐读,赛读,开火车读)教师:同学们的火车开得真是又快又稳,瞧,古长城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近戈壁滩上古长城,去目睹它千年的风采,感受它千年的沧桑。

二.精读课文。

1、感悟第一段:长城的样子。

师:同学们,在你们印象中长城是什么样的?学生汇报。

教师: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吧!(播放近代长城图片)①同学们,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具有“东方游龙”之称的万里长城,它奔腾起伏,蜿蜒曲折,就像一条巨龙在山间盘旋。

它是明代修建的,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而今天我们课文中的长城修建于2000多年前,比明代的长城更古老,所以也称为古长城。

教师:请大家仔细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告诉了我们古长城的样子?学生:课文第一段告诉了我们古长城的样子。

教师:谁想把这段读给大家听?学生读课文。

教师:谁能用文中词语说一说戈壁滩上的古长城是什么样的?学生:古长城是矮矮的土墙墩,断断续续,排成一长串。

请大家再对照着图片读课文。

2.感悟第二段:古长城惨烈的历史。

师过渡:古长城让我们感悟到古老的气息,它见证着这两千年来发生在那里的一切风风雨雨。

那么远在2000多年前,古长城上又曾经发生过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学生读课文。

汇报交流。

预设:学生(1):我读懂了长城2000多年前,长城上在打仗。

教师: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给大家读读。

学生读课文。

教师:下面,老师要给大家读读这句,你们想听吗?请同学闭上眼睛,打开你想象的大门,把老师读的文字变成画面。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戈壁滩上的古长城》教案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戈壁滩上的古长城》教案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戈壁滩上的古长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长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了解长城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之一,并培养对长城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阅读、听说、想象、创意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3.通过观察文字、形象的学习和分析,培养学生显微镜的概念和初步运用技能。

二、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课文中的古长城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

2.分析古长城的构造和特点,形象形成宏伟壮观的形象。

三、教学难点1.通过探究长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长城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显微镜的概念和初步运用技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或讲述等方式,简单介绍什么是长城,长城的位置与地形,学生谈谈自己对长城的了解和感受。

2. 学习篇章(30分钟)讲解《戈壁滩上的古长城》中长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让学生理解长城的意义和价值。

分析长城的构造和特点,把古长城的形象形成宏伟壮观的形象。

3. 探究显微镜(30分钟)通过显微镜探究砖头、泥土、小树枝等,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概念并初步掌握操作技能。

4. 创意表达(30分钟)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古长城,再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出对长城的描述,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5. 课堂小结(20分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所思所感,整理本课内容,强化《戈壁滩上的古长城》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否理解古长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学生能否理解长城的构造和特点,并形象形成宏伟壮观的形象。

3.学生能否理解显微镜的概念和初步运用技能。

4.学生能否通过创意画和描述表达对古长城的感受和想象。

5.整堂课的授课效果和教学效果。

冀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 27 戈壁滩上古长城》优质课教案_14

冀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  27 戈壁滩上古长城》优质课教案_14
师:在战场上,有人、有马、有刀枪,声音一定很大,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
师: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一定非常的混乱,那你能读出战争激烈的语气吗?(指名1-2名同学朗读,教师指导。)
(2)“看”——画面
师:那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呢?
生:“那时,长城又高又长,挎着刀枪的士兵在上面走来走去,脸上一点笑容都没有。”
师:读得真不错,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感受到了战争的激烈与心情的沉重。
过渡语:历经了两千多年的沧海桑田的变化,今天古长城样子便呈现在我们面前。现在我们一起看一看文章第一、三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一、三自然段)
3、学习第一、三自然段,走近“今”长城
(1)“看”——画面
①“有一些矮矮的土墙墩,断断续续,排成一长串。”
2、板书课题
师板书课题:戈壁滩上古长城。
师:戈壁滩的“戈”字是本课要求我们会写的生字,来,伸出你的小手,跟着老师一起书空“戈”字。注意第一笔“横”,要稍微斜一点点,写出来才好看。
“城”字左边是什么旁?注意提土旁的最后一笔“横”要变为?
生答:提。
师:同学们真聪明,来我们一起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
那么看到这个课题,同学们,你们有什么问题呢?
师:从这句话当中,你能体会到大哥哥什么心情呢?
生:高兴。(指名读)
师:那个词体现了大哥哥高兴的心情?
生:乐滋滋。
师:那男生们带着乐滋滋的表情,嘴角上扬,读一读这句话。(男生读)。
③“天很蓝,云很白,羊儿慢悠悠地吃着草”
师:“天很蓝,云很白,羊儿慢悠悠地吃着草”这样的景色简直?
生:太美了!
师:那女生们美美地来读一读这一句。师评价。
(2)“矮”和“短”字,你能找出这两个字不同之处吗?

戈壁滩上古长城1

戈壁滩上古长城1

《戈壁滩上古长城》教学设计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长城吗?来说说你眼中的长城什么样呢?看来同学们对长城的了解还真不少,今天老师准备带大家到戈壁滩上去看看那里的长城看看和你心里想的一样不一样?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一看,来齐读课题。

二、自读识字: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戈壁滩在哪里?戈壁滩怎么样?那里的长城什么样呢?)这些问题老师相信你在游览了古长城后就会知道了,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出发吧!请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听清老师的要求: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注意在书上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不懂的问题小组内展开讨论,开始读书吧!师:同学们学的真认真,老师也想分享一下大家学习的快乐!看看这些生字,你熟悉了吗?和它们打个招呼吧!排、挎、弓箭、打仗、嘶鸣、乐滋滋、戈壁滩(采用不同的方法检查)师:词语读准了,才能读好课文,接下来,谁想在大家面前展示一下你甜美的嗓音,来给我们读一读课文?(生读,并评价)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师:现在,老师把时间留给你们,再次用心的读一读课文,把不懂的地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记出来。

师:好了,请同学们坐好,现在请同学们把你们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咱们共同解决,人多力量大!学生提问题,师板书1、古长城为什么变矮了?2、为什么士兵脸上一点笑容都没有?3、为什么放羊的大哥哥乐滋滋的吹着短笛?(顺序可以打乱,板书:变矮了乐滋滋没笑容)师:黑板上是三个比较有价值的问题,谁想帮他们解决?你想解决哪个就解决哪个。

预设:生解决第二个问题师:说得真好,有战争就会有伤亡,许许多多的战士在战场上失去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很多人都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他们怎么可能笑得出来呢?谁能读一读这一段把这种感情更好的表达出来。

(指导朗读)真的是把我们带到了那个战火硝烟的时代,谁还想再读读(生读)你的朗读体现了战争的残忍,让我们大家一齐感受一下吧!(齐读)师:你还想解决哪个问题?(预设我想解决长城为什么变矮了是打仗的时候敌人打的时间很久了)师:一个原因是被敌人摧毁了,另一个原因是常年受到风吹、日晒、雨淋,所以长城变矮了。

戈壁滩上古长城教案设计

戈壁滩上古长城教案设计

戈壁滩上古长城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观察和实地考察,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古长城的结构和环境特点。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和写作等表达方式,记录和表达自己对古长城的认识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自豪感和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

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古长城的历史背景:介绍中国古代长城的建造原因和历史变迁。

2. 古长城的建筑特点:讲解长城的建筑结构、防御系统和保存现状。

3. 古长城的环境特点:分析长城所处的地理环境及其对长城建造和保存的影响。

4. 保护文化遗产:讨论保护长城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参与保护工作。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古长城,进行实地考察和观察。

三、教学资源1. 图片资料:收集古长城的图片,用于教学展示和分析。

2. 实地考察:联系相关部门,安排学生参观附近的古长城。

3. 保护文化遗产宣传材料:提供关于保护文化遗产的宣传资料,让学生了解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古长城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古长城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历史背景:介绍中国古代长城的建造原因和历史变迁。

3. 分析建筑特点:讲解长城的建筑结构、防御系统和保存现状。

4. 探讨环境特点:分析长城所处的地理环境及其对长城建造和保存的影响。

5. 保护文化遗产:讨论保护长城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参与保护工作。

6.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古长城,进行实地考察和观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情况。

2. 学生作品:评估学生实地考察后的绘画和写作作品,了解他们对古长城的认识和感受。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满意程度以及改进建议。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图片观察:展示不同地区的古长城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建筑特点和环境特点。

戈壁滩上古长城

戈壁滩上古长城

《戈壁滩上古长城》教学设计学步桥小学王恺玉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戈壁滩上的古长城,感受到这里今昔的巨大变化,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热爱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

重点、难点:1、识字学词。

2、采用多种方法激发读书兴趣,品味语言,感受课文的内涵。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简单交流对长城的了解和认识。

然后,出示课件,感受八达岭长城的宏伟壮观。

师:你们登过长城吗?师:长城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长城有多长?师:大多数同学都登得我们北京的八达岭长城,它建于明朝到现在已经有六百年的历史了。

长城宏伟壮观,气势磅礴,现在已经成为了闻名中外的旅行胜地。

(图片)万里长城全场5000万米,有十万余里,所以也叫做“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

”他工程的浩大,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被外国友人成为“东方游龙”。

师:同学们登过的长城大多是八达岭的长城,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戈壁滩上去看看那里的古长城。

(板书,戈壁滩上古长城)看到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些什么?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戈壁一词出于蒙古语音译。

指地面几乎被粗沙、砾石所覆盖植物稀少的荒漠地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2、学生自由读。

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借助汉语拼音、请教同学或老师等办法,读准字音。

三、由扶到放,认读生字。

1、词语谁来读?2、小老师领读。

3、开火车读。

4、讲解词语四、课文1、谁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说说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古长城的样子。

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词语。

2、默读第2、3自然段,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2000年前的长城,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今天的长城。

我们先来看第二自然段,谁来说说2000年前的长城是什么样子的?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这一个自然段?从这一段中你还了解到什么?打仗的场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谁来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是再来读一读,让我们看到那激烈的战斗,听到打仗的声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戈壁滩上古长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二一班李亚娟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戈壁滩上古长城,感受到这里今昔的巨大变化。

热爱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戈壁滩上古长城,感受到这里今昔的巨大变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过去战争
28 戈壁滩上古长城
现在)和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出示生字词
1、齐读
2、小组对抗
3、点号检查。

(二)读课文(叫号接力读文)。

二、明确学习目标(出示目标齐读)
三、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课文第一段。

戈壁滩上的古长城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可能:戈壁滩上的古长城矮矮的、断断续续、排成一长串
②什么是断断续续的?
(说一说,画一画,比一比)
③指名读
④齐读课文第一段
2、出示图片,这就是茫茫戈壁滩上的古长城,它看起来是不是很古老?因为它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那古长城原来又是什么样呢?
出示学习提示:
认真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古长城原来是什么样的?请在文中找出一个四字词语圈出来。

那时,为什么要修这样的长城?
(小小组交流)
汇报(长城是防御敌人的)。

3、如果现在来到古长城会是什么场面?
学生:人喊叫,马嘶鸣,刀枪叮叮当当。

人喊叫,可能喊些什么?
马嘶鸣,是马干什么?马为什么会嘶鸣?
人喊叫,马嘶鸣,刀枪叮叮当当,听到这些声音,你心里感觉怎么样?(害怕,紧张、心惊胆寒)
可以看出当时战斗的场面怎么样?(战争激烈,混乱)
看视频资料。

刚才我们看了视频,怎样读出这种激烈的场面?自己试一试。

指名读、师范读、指名读
一场激烈的战斗结束了,人们是不是就放松警惕了呢?我们看见什么了?
可能:挎着弓箭的士兵在上面走来走去,脸上一点笑容都没有。

为什么士兵脸上一点笑容都没有?(失去战友和亲人、心情沉重、怕敌人来袭击、形势紧张,严阵以待)
指名读第二段,男同学齐读
4、两千多年过去了,这里早已不再是打仗的战场。

经过战争、风吹日晒、雨淋古长城变矮了。

如果我们现在来到这里,又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
如果我们现在来到古长城,会看到什么,又会听到什么呢?
指名答
(1)放羊的大哥哥坐在墙墩上乐滋滋的吹着牧笛。

说明他当时心情怎样?愉快高兴
你从哪个词体会出来的?乐滋滋
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2)羊儿上上下下跳来跳去,慢悠悠地吃着草
从慢悠悠体会羊儿怎样?不慌不忙,不紧张
(3)还看到了什么景色?天很蓝,云很白连景色也很迷人。

我们还能听到什么声音呢?清脆的笛声传得很远很远。

这么美的词语,这么美的笛声,这么美的生活,谁愿意美美地读一读?同学们自己试一试。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女生齐读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既感受了长城古老的气息,也体会到了长城今天的美好。

是啊,现在的古长城和平、美好,怎能不令人向往,希望战争、炮火能远离我们,愿我们的生活能永远幸福安宁。

教学反思:新课标强调过程和方法,也就是说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

在语文课堂上如果总是用自己事先设计好的问题牵着学生走,必然会扼杀了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因此,我在教学《戈壁滩上的古长城》时坚持先学后教。

新课开始,让学生按学习目标认真备学。

鼓励学生自由地、积极地读书,扫清词语障碍。

在此基础上,有这样几个交流的问题:“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喜欢哪些地方?”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质疑问难,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与大家共赏中,充分感受自我学习的能力,从而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然后出示本课的内容问题和拓展问题:古长城的过去与现在有何不同?假如古长城是一位老爷爷,他过去看到了什么?现在又看到了什么?分别有什么感受?通过全班交流内容问题与拓展问题,使学生们感受到古长城一方面再现了两千多年前长城上充满着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一方面描述的是现在人们和平、幸福的生活景象。

通过古今巨大的变化,体验两种不同的情感,对本课的理解也就进一步的加深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