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鲁教版初中化学初三全册第5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鲁教版初中化学初三全册第5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单元测试卷(解析版)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某纯洁物X在空气在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 + 2O2CO2 + 2H2O,则X 的化学式为()A.CH2 B.CH4 C.CH4O D.CO2.下列关于反应的描述,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类型完全正确的是()A.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KMnO4ΔK2MnO4+MnO2+O2↑分解反应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点燃2Fe2O3 化合反应C.高炉炼铁原理Fe2O3+3CO高温2Fe+3CO2 复分解反应D.将铁片投入足量的稀盐酸中2Fe+6HCl=2FeCl3+3H2↑置换反应3.含硫煤燃烧会产生SO2造成大气污染,某工厂设计了如下工艺流程,防治污染的同时能够得到化工产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流程中可得到化工产品H2SO4B.该流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为Fe和SC.流程中涉及到的反应之一为:Fe2(SO4)3+SO2+2H2O=2FeSO4 +2H2SO4D.该工艺流程中Fe2(SO4)3溶液能够循环使用4.下列标志和标志下面的文字或符号一致的是( )A.①③④B.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5.下列有关安全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石油油井着火,用大量水浇灭B.图书档案起火,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C.深夜家中煤气泄漏时赶忙打开排风扇通风换气D.严禁在加油站、煤气站等处吸烟和拨打移动6.(2021•赤坎区校级模拟)在2A+B2=2AB的反应中,24gA与16g B2恰好完全反应,则物质A与A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A.3::2 B.3:10 C.3:5 D.6:57.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差不多上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要有氧气参加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则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也不变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酒精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8.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O2 == 2H2O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 + 3O2 ===== 2Fe2O3C.实验室制取氧气2KMnO4 K2MnO4 + MnO2 + O2↑D.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2NaOH+H2SO4==NaSO4 +2H2O 9.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因此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和H C.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因此灭火也要同时操纵这三个条件D.因为碱溶液呈碱性,因此呈碱性的溶液一定差不多上碱溶液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造成空气污染的有害气体要紧是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B.森林火灾发生时,可在其顺风方向开创出隔离带以尽快灭火C.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吸取CO2开释出O2D.电器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11.只含铜、氧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9.0克,测得其中含铜元素的质量为8.0克.已知铜的氧化物有CuO和Cu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样品的组成只有2种情形B.固体样品一定是CuO与Cu2O的混合物C.固体样品可能是Cu2OD.若固体样品由两种物质组成,则其中一种质量分数为12.化学反应6CO2 + 6H2O X +6O2,依照质量守恒定律确定X的化学式()A.C6H12 B.C6H12O C.C6H12O6 D.C3H6O313.运动会中,当运动员肌肉受伤时,队医会赶忙对运动员的受伤部位喷射药剂氯乙烷(化学式为C2H5Cl),进行局部冷冻麻醉处理,下列关于氯乙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氯乙烷属于氧化物B.氯乙烷由碳、氢、氯原子构成C.氯乙烷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氯乙烷中碳、氢、氯元素的质量比为2︰5︰114.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1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将一瓶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水C.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D.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二、填空题16.用化学用语表示:(1)①2个氖原子;②水瓶内壁镀的金属是;③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④缺少元素会得侏儒症。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测试题(含答案)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恰当...的是A.2H:二个氢元素B.H2O:—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C.Mg2+ :—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D.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二价2.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9:22,若2.6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D,则该反应中B、C的质量比为()A.31:44 B.8:11 C.10:11 D.40:93.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20克,点燃后充分反应生成18克水.在原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可能是(1)l:9(2)1:4(3)1:1(4)l:2中的()A.(1)和(2)B.(2)和(3)C.(3)和(4)D.(1)和(3)4.在反应2A+3B=2C+D中,当15 g A完全反应,生成21 g C,又知C与D的质量比为7:8,则生成D的质量为A.24 g B.12 g C.30 g D.40 g5.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A.X的值为4 B.丙一定是化合物C.丁一定是催化剂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6.“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为主要成分的液体消毒剂,被广泛用于家庭、宾馆、医院、食品加工行业等的卫生消毒。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NaClO属于氧化物B.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C.NaClO中含有两种金属元素D.NaClO中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7.下面是某同学学习化学用语后完成一次练习的部分内容,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2Ca 2+:表示两个钙离子 B .2Si :表示两个硅原子C .2Fe 2+中的“2”表示两个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D .H 2S 中的“2”表示一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8.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 .H 2--2个氢元素 B .O 2--2个氧原子 C .2Mg +--1个镁离子D .CO 2--1个二氧化碳分子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22Mg+O MgO 点燃B .32KClO =2KCl+O ↑C .2C+CuOCu+CO ↑高温D .()2332Na CO +Ca OH = CaCO +2NaOH ↓10.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描述的是A .图A 是加热高锰酸钾固体B .图B 是在密闭容器中加热C 和CO 2 C .图C 是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充分反应D .图D 是发生的反应3222KNO 2KNO +O ↑加热11.某化工厂进行电解食盐水(NaCl 溶于H 2O)的生产,则电解食盐水不能制得的物质是 A .氢氧化钠 (NaOH) B .氢气(H 2) C .二氧化碳(CO 2)D .氯气(Cl 2)1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该变化不能证明的事实是( ) A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 .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C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和新物质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且分子间有间隔13.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小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检测题(含答案) (1)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检测题一、单选题1.仅仅根据化学方程式K2CO3+2HCl═2KCl+CO2↑+H2O,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反应进行得非常快B.生成的CO2是气态的C.反应在常温下可以进行D.反应物是K2CO3和HCl2.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变化的是()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质量总和⑤物质的种类⑥物质的体积⑦物质的状态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③⑦3.发射神舟六号飞船的火箭,使用的是一种固体燃料,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A.H2O B.NH3C.NO2D.NO4.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A.该反应前后一共涉及3种分子B.该反应在常温下就很容易发生C.该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量没有变化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5.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C+O2点燃CO2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式子不仅表示反应物为碳和氧气,还表示生成物为二氧化碳B.该式子表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各种粒子的相对数量关系为1:1:1 C.由该式子可知反应条件为点燃D.该式子表示反应时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6.关于2222H +O 2H O 点燃 的读法不正确的是A .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B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C .常温下,每2体积的氧气与1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体积的水D .每4份质量的氧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7.将m g 碳和铜的混合物放置在敞口容器中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仍为 m g ,则原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A .70%B .72.7%C .80%D .84.2%8.已知化学反应A+B ═C+D ,A 和B 参加反应时质量比为3:2,若反应后生成C 和D 共10g ,则反应掉的A 的质量为( )A .4gB .6gC .1gD .2g9.化合物R 与足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生成CO 2和H 2O ,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 .若R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6,则R 与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C .x 的值为44D .参加反应的R 与O 2的质量比为23:4810.丙烷(分子式C 3H 8)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 3H 8+5O 2x CO 2+y H 2O ,其中x 、y 分别为 A .3、4 B .3、8 C .1、3 D .1、511.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容器中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其中未知数据正确的是( )反应后23 m430 27A.m1=30.8 B.m2=16 C.m3=13.6 D.m4=34二、填空题12.用化学用语填空:(1)碳的单质中,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_____。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第5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第5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响》单元测试题(分析版)第5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响》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燃料X焚烧的反响化学方程式为:X+5O2 3CO2+4H2O,则燃料X的化学式为( )A.CH4 B .C2H6O C .C3H8 D .C4H102.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ClO2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 .﹣1 C .﹢2 D .﹢43.硝酸铜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A.N2 B .NO2 C .O2 D .SO24.某化学反响的微观表示图以下,依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选项是A.四种物质中乙、丙、丁都属于氧化物B.化学反响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C.丙物质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7:8D.反响前后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5.科学家最新发现,经过简单的化学反响,能够将树木纤维素转变为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响的微观表示图,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丁的化学式为 N2B.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C.化学反响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D.该反响不属于置换反响6.聚乙烯〔(C2H4)n〕,简称PE,工业上可用乙烯(C2H4)来制备,该反响为:nC2H4(C2H4)n。
聚乙烯安全无毒,性能优秀,宽泛应用于包装、化工、医药等领域。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乙烯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B .乙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氢元素1/13C.聚乙烯可用于食品包装D.聚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n7.古代“银针验毒”的原理是:4Ag+2HS+O2═2X+2HO,X的化学式为()A.AgS B.Ag2O C.Ag2S D.Ag2O28.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式、高效、多功能水办理剂,且没有二次污染。
高铁酸钾与水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4K2FeO4+10H2O=4X↓+8KOH+3O2↑。
(完整版)《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单元测试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 10 g冰受热融化成10 g 水B. 1升芝麻和1升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升C. 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D. 一定量的煤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所有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煤的原质量2.下列有关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A.将5 g铁和5 g铜混合加热后,物质的总质量为10 g,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C. 5 g硫和5 g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物质量为10 gD.镁条燃烧后质量增加,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3.在一密闭的容器内盛有20 g H2、O2和N2的混合气体,在实验室中某同学误加热此密闭容器,混合气体在密闭的容器内爆炸,冷却后,测知生成H2O 18 g,请帮此同学判断剩余的气体不可能是()A.H2和N2B.O2和N2C.H2、O2和N2D.2 g N24.在2A+B===2C反应中,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16 gB.32C.16D.32 g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P+5O2P2O5B.2KMnO4K2MnO4+MnO2+O2↑C.2CO+O2=2CO2D.H2SO4+NaOH=NaSO4+H2O6.工业上煅烧硫铁矿用来生产硫酸,用X表示硫铁矿中的主要成分。
煅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X+11O22Fe2O3+8SO2,则X为()A.FeS2B.Fe2S3C.FeSO4D.FeS7.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2X+Cl2↑,其中X的化学式为()A.H2OB.H2O2C.HClOD.O28.下列有关“2CO+O22CO2”的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A.若56 g CO参加反应,则消耗O2的质量一定是32 gB.若16 g O2参加反应,则生成CO2的质量一定是44 gC.若10 g CO2生成,则消耗CO和O2的质量总和一定是10 gD.若5 g CO与2 g O2混合点燃,则生成CO2的质量一定是7 g9.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烷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 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C. 1个CH4分子和2个O2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CO2分子和2个H2O分子D. 1 g CH4和2 g 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 g CO2和2 g H2O10.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完整版)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检测题(含答案)

荟英教育携手共进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检测题本检测题满分: 100 分,时间: 60 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0 个小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 以下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讲解的是()A.100 g 干冰完满变成100 g 气体B.1 升芝麻和 1 升大米混杂,整体积小于 2 升C.润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D.必然量的煤完满燃烧后生成的所有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煤的原质量2. 已知氢氧化钡和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积淀无气体放出,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放出气体,稀硫酸和锌反应放出气体。
用以下装置进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反应前后称量天平不平衡的是()3.在一密闭的容器内盛有 20 g H 2、 O2和 N2的混杂气体,在实验室中某同学误加热此密闭容器,混杂气体在密闭的容器内爆炸,冷却后,测知生成H2O 18 g,请帮此同学判断节余的气体不可以能是()2和 N2 2 和N22、O2 和N2 D.2 g N 24. 在 2A+B2C 反应中,已知 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则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16 g D.32 g5. 以下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B. 水通电分解:2H2O2H2↑+ O2↑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2P+ O2P2 O5D.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KMnO4K2MnO4+ MnO2+ O2↑6. (2013 ·广州 ) 浓硝酸和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 + 4HNO3Zn(NO3) 2 + 2H 2O + 2X↑,则 X 为()23 27. 科学家提出:“硅是未来的石油”,制备粗硅的反应为SiO2+2C Si+ n CO↑。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该化学方程式中n =1是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之一C. 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发生变化D.硅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8.(2013 ·天津 ) 现将 10 g A 和足量 B 混杂加热, A 与 B 发生化学反应, 10 g A 完满反应后生成 8 g C 和 4 g D ,则参加反应的 A 与 B 的质量比是()A.1 ∶ 1∶ 1∶ 1∶ 19. (2013·泰安)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甲烷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1 个甲烷和 2 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 1 个二氧化碳和 2 个水C. 1 个 CH4分子和 2 个 O2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 1 个 CO2分子和 2 个 H2O分子荟英教育携手共进D.1 g CH 4 和 2 g O 2 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 g CO2 和 2 g H 2O10. 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表示图以下所示。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测试卷(含答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测试卷(含答案)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Mg-24l-35.5;K-39。
一、选择题:1、生活中常见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案例()A.水的蒸发 B.煤炭燃烧 C.干冰升华 D.糖块融化2、下列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水加热变成水蒸气质量不变B.蜡烛受热熔化,冷却后质量不变C.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L氢气和1L氧气反应能生成2L水3、AgNO3见光分解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A.NO2 B.NH3 C.N2 D.SO24、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和一氧化碳对空气会造成污染,通常采用催化净化装置将其转化成无毒物质再排放。
其主要反应原理为2NO+2CO X+2CO2,请推测X的化学式()A.O2 B.N2 C.H2O D.NO2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部分数据如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A.物质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X为13gC.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之比为9:16 D.甲和丁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5:20 6、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是()7、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8、科学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两种气体混合发生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
该反应产物无污染可用于汽车尾气处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3B.甲物质的化学式是NH3,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C.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数目发生了变化D.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是乙和丁,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15:189、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减轻,所以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同种元素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所以核电荷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因此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10、将一定量的木炭和过量的氧气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加热,充分反应。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检测题(含答案)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检测题一、单选题1.如图表示物质甲和乙发生的化学反应生成丙和丁,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小球间的短线代表原子间的结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图示中共有4中分子B.丁物质是化合物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D.丙分子是由5种不同的原子构成2.X是一种合成纤维的原料,低毒,其化学名称为二甲苯,化学式为C8H10.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对二甲苯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B.对二甲苯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5C.对二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D.对二甲苯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构成3.我国科学家创造性地构建了“单中心铁催化剂”,在甲烷高效转化研究中获得重大突破。
其成果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
该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有关转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成物之一为C2H4B.催化剂改变了反应速率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D.反应物与生成物均由分子构成4.山梨酸(C6H8O2)是国际是国际粮农组织和卫生组织推荐的高效安全的防腐保鲜剂,下列有关山梨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属于有机物B .由3种元素组成C .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3:4D .1个山梨酸分子含有16个原子5.下列各组混合物遇到明火时,不可能发生爆炸的一组是 ( )A .氢气和空气B .天然气和空气C .二氧化碳和空气D .液化石油气和空气6.目前汽车上使用的大多是铅酸蓄电池,铅酸蓄电池充电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242PbSO +2XPb+PbO +2H SO 充电,X 的化学式是( ) A .H 2O B .H 2S C .H 2O 2 D .H 27.质量相同的下列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制得氧气最多的是( )A .水B .过氧化氢C .高锰酸钾D .氯酸钾8.下列化学符号中,既能表示元素,又能表示1个原子同时又能表示某单质的A .H 2B .CO 2C .CD .C l9.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氧气O 2 B .二氧化硫SO 2 C .氧化铁FeO D .氯化钠NaCl10.硝酸银受热时会发生如下反应:2AgNO 3 Δ 2Ag+2X↑+O 2↑,可 推知 X 为( ) A .NO 2 B .N 2O C .NOD .N 2O 3 11.现有以下反应:二氧化碳+水X +氧气,则X 中 ( )A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B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 .一定只有含碳、氢两种元素D .可能含碳、氢、氧三种元素12.火炬中燃料燃烧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 x H 8+5O 23CO 2+4H 2O ,则x 的数值为A .1B .2C .3D .4二、填空题13.根据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检测题(A卷)(60分钟共50分)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1.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A.物质的总质量B.元素种类C.原子数目D.分子数目2.纯净物M在密闭容器中微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A.M由四种元素组成B.M的化学性质很稳定C.M中有氨气D.M可能是碳酸氢钠3.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B.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C.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D.随着科技的发展,精密仪器为我们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创造了条件4.已知:X和Y两种物质共80g,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Z与W的质量比为11:9,且反应中消耗X的质量是生成W的质量的4/9,则反应中消耗Y的质量为()A.16g B.36g C.44g D.64g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 5 2 20 22反应后质量/g 待测11 28 5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g6.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A.丁一定是化合物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 1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7.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可能是单质B.若消耗3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C.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8.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是SO2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种类均不变D.反应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B.在化学方程式C+O2点燃CO2中,“点燃”不可改成“燃烧”C.化学方程式2H2O通电2H2↑+O2↑读作:水等于氢气加氧气点燃D.化学方程式S+O2点燃SO2↑中的”↑”应当去掉10.煤矿坑道内”瓦斯”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气体,若不及时通风排除,遇到火星极易发生爆炸,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aCH4+bO2点燃cCO2+dH2O,则化学计量数之和等于()A. 4 B. 5 C. 6 D. 711.二硫化碳(CS2)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S2+3O 2点燃CO 2+2X,据此推断X的化学式为()A.S2O6B.SO3C.SO2D.S12.金属单质M与非金属单质硫发生如下反应2M + S △ M2S。
甲、乙二组学生在实验室分别进行该实验,加入的M和硫的质量各不相同。
充分反应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是()M的质量/S的质量/ g M2S的质量/ g甲 6.0 2.57.5乙7.0 1.57.5A.64 B.56 C.39 D.2313.在2A+B==C+2D反应中,若15gA与足量B反应,生成了9gC和22gD。
现要制取33gD,需要B的质量为()。
A.16 g B.24 g C.48 g D.无法计算14.用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表示容器中各物质的质量总和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是(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容器中各物质的质量总和)()15.如图所示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A.S+O2SO2B.2CO+O22CO2C.2H2 +O22H2OD.CH4 +2O2CO2+2H2O16.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点燃═══CO2+2H2O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烷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C.1个CH4分子和2个O2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CO2分子和2个H2O分子D.1 g CH4和2 g 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 g CO2和2 g H2O17.下列实验不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18.下列说法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mg水受热变为mg的水蒸气B.62g磷和80g的氧反应生成142g五氧化二磷C.20g食盐溶于80g水得到100g的食盐水D.拧开盛酒精的瓶盖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19.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
现取3.2g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了4.4gCO2和3.6gH2O,则该有机物中( )A.一定含有C、H、O元素B.只含有C、H两种元素,不含O元素C.一定含C、H两种元素,可能含O元素D.一定含C、O两种元素,可能含H元素20.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之一是让农民饮用清洁的自来水.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我国成功研制出制取ClO2的新方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如下:(表示氯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D属于氧化物B.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A B C DC.甲是分解反应D.实验室可用H2O2和MnO2制取E二.填空题(共15分,每空1分)21. (共4分)气体甲和乙发生如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甲物质中氢、硫原子的个数比为,丙物质的化学式为;(2)上述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写化学式);(3)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共4分)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为1也要填写)(1)□Fe +□O2 □Fe3O4 (2)□Fe2O3+ □CO □Fe +□CO2(3)□ KClO3□KCl + □ O2↑(4)□C2H4+□ O2□H2O + □CO2 23.( 3分)(1)液化天然气(LNG)是我市正在推广的公交车燃料,它具有燃烧效率高、污染小的优点,写出天然气(CH4)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汽车尾气中NO与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O2和一种无污染的单质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氢化镁(MgH2)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可为氢动力汽车提供能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4. (共4分)某物质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物和反应物共四种,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序号甲乙丙丁微观示意图反应前质量/g 68 100 1 0 反应后质量/g 0 x y z 氢原子氧原子硫原子点燃高温点燃ΔMnO2(1)由构成的物质中所代表的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2)表中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 (填化学式);(3)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4)一位同学在计算x、y和z数值的过程中,列出了以下等式,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x + y +x = 169B. y + z = 168C. (100-x):z = 32:64D.(l00-x):(y-1) = 8:3三、实验与探究(共10分,每空1分)25.(共4分)小刚和小洁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请填写以下探究过程中的空格:(提示: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钙;与氢氧化钠生成水和氯化钠)(1)提出假设: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2)确定研究方法:分析推理,查阅资料,实验探究。
(3)设计并进行实验:小刚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A所示,小洁的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4)实验结论:小刚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小洁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请你谈谈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5)查阅资料:小刚和小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法国伟大的科学家拉瓦锡,早在18世纪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准确,缜密的研究,并做出了科学结论。
(6)交流表达:请简要谈一下,你认为这条科学结论有什么重大意义?(不超过30个字)26. (共6分)对比分析是化学研究和学习的基本方法。
甲、乙、丙三位同学利用图中装置,围绕“用称量的方法验证化学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并分析实验条件”这一探究目的开展活动【实验步骤】①如图所示,甲将白磷和反应装置、乙将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和碳酸钠粉末的烧杯,分别放在两个托盘天平上,并用砝码使天平平衡。
丙对石棉网和打磨干净的镁条进行称量。
②三位同学分别利用装置进行化学反应。
③甲、乙同学在反应结束且甲的装置冷却后,将反应装置及装置内的物质放在反应前使用的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丙同学实验结束后称量石棉网和石棉网上氧化镁的质量,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实验分析】(1)请你仿照示例,完成实验现象的记录和分析。
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结论甲同学4P+5O22P2O5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乙同学Na2CO3+2HCl2NaCl+H2O+CO2↑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丙同学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反应前后称量质量不相等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比较甲、丙同学的实验有许多相似之处,如生成物都属于________。
(3)通过对上述实验的对比分析,甲、乙两位同学发现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正确的,但结论却是错误的。
在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情况下,请分析导致丙同学实验前后称量质量不相等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反思】(4)请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四、计算(共5分)27.如图所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下表:(1)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结果精确到0.1g,下同).(3)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检测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二.填空题(共15分,每空1分)21.(1)2:1 S(2)SO2、H2O(3)2H2S+SO2=3S↓+2H2O22. (1)3 2 1(2)1 3 2 3 (3)2 2 3 (4)132223.(1)CH4+2O2点燃CO2+2H2O(2)2NO+2CO=2CO2+N2(3)MgH2+2H2O=Mg(OH)2↓+2H2↑24.(1)-2;(2)H2O、SO2;(3)2H2S+3O点燃2H2O+2SO2;(4)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