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美术教案六年级下册第十二册美术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初步了解了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学习习惯比较好,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
二、教学目的要求:1、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的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
2、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在美术活动中大胆的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学习用铅笔表现石膏立方体或圆柱体的明暗关系。
5、综合运用电脑软件设计电子报刊,培养学生对电脑美术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方法与措施:1、认真备课、上课。
2、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五、课时安排(可根据教学情况调整):明与暗(造型表现) 1课时寻找美的足迹(造型表现) 1课时泥浮雕(造型表现) 1课时画扇面(造型表现) 2课时我设计的服装(设计应用) 1课时图文并茂(造型表现) 2课时奇思妙想(设计应用) 1课时我的成长变化(造型表现) 2课时二十年后的学校(综合探索) 2课时我们即将毕业(综合探索) 1课时电脑美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1课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欣赏评述) 2课时明与暗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
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
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
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小学六年级下册全册美术教案人教版新课标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全册美术教案人教版新课标教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人教版美术教案第十二册(全册)目录:1、明与暗2、寻找美的踪迹3、泥浮雕4、画扇面 5 、我设计的服装6、图文并茂7、奇思妙想8、世界奥林匹克日9、二十年后的学校 10、我们即将毕业11、电脑美术 12、我国古代建筑艺术课题明与暗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
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
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
课时 2课时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1. 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2.射灯。
3.摆放石膏形体的桌子,配以衬布。
4.投影仪。
5.范画两幅 6.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 8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教学评价 1. 从学生作业中选出质量较高与较差的作讨论评讲。
2. 肯定作业中的优点,同时启发学生,指出缺点与改正方法。
3. 学生作业时,教师应该全面辅导、督促学生按要求、方法进行练习,发现典型问题时再作补充讲解。
教学过程:活动一:欣赏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
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
(出示课题)活动二:探究新知(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六年级美术下册 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

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欣赏与评述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美术作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欣赏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如绘画、雕塑、设计等。
2.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
3. 学生进行作品欣赏和评述的练习。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2. 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评价作品的艺术特色。
3. 学生进行作品欣赏和评述的练习,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二章:绘画与创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技能。
2. 学会运用不同的绘画手法和材料进行创作。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学习不同的绘画手法,如铅笔画、水彩画、蜡笔画等。
2. 学习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如纸张、画布、画笔等。
3. 学生进行绘画创作的练习。
教学活动:1. 教师示范不同的绘画手法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2. 学生进行绘画创作的练习,运用所学的绘画手法和材料。
3.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第三章:雕塑与塑造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雕塑的兴趣和技能。
2. 学会运用不同的雕塑材料和工具进行创作。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学习不同的雕塑材料,如泥巴、石膏、塑料等。
2. 学习运用不同的雕塑工具,如刀、凿、刮刀等。
3. 学生进行雕塑创作的练习。
教学活动:1. 教师示范不同的雕塑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2. 学生进行雕塑创作的练习,运用所学的雕塑材料和工具。
3. 学生展示自己的雕塑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第四章:设计与社会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设计的兴趣和意识。
2. 学会运用设计原则进行创作。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设计原则,如对称、对比、重复等。
2. 学习运用设计原则进行创作,如海报、书籍封面等。
3. 学生进行设计创作的练习。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简介本文档是针对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课程的教案,包含全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安排。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 培养学生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能。
- 了解并研究不同绘画风格和艺术家作品。
教学计划本教案将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如下:1. 第一章:学画鸟(2课时)- 介绍鸟的画法和色彩运用。
-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绘画鸟的形象。
- 利用多媒体资料展示不同风格的鸟类绘画作品。
2. 第二章:学画花(3课时)- 了解不同花朵的形状和颜色。
-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绘画花的形象。
- 利用水彩和彩铅等绘画材料进行涂鸦和描绘。
3. 第三章:学画风景(4课时)- 研究绘画基本构图和透视法。
- 学生在实地观察后绘画风景画。
- 分享学生的作品并进行欣赏和评价。
4. 第四章:学画动物(3课时)- 研究绘画动物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绘画动物形象。
- 利用不同材料和技法进行绘画创作。
5. 第五章:学画人物(4课时)- 研究绘画人物的基本比例和面部特征。
- 学生在实践中绘画人物形象。
- 研究欣赏和分析不同艺术家的人物作品。
6. 第六章:学画建筑(3课时)- 了解不同类型的建筑和建筑元素。
- 学生通过绘画描绘建筑的形象。
- 利用剪纸和手工制作等材料进行建筑模型制作。
教学评价每个章节结束后,教师将评估学生的绘画作品,并提供个别反馈和指导。
同时,学生也将相互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以促进研究氛围和艺术交流。
结束语通过本全册美术教案的实施,我们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同时帮助他们发展对美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希望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享受美术创作的乐趣。
部编新版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新版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形态与色彩(共4课时)课时1:自然中的形态:自然中的形态- 主要内容: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各种形态,学会感知和表达形态的特点和变化。
- 研究目标:1. 识别出自然中的不同形态;2. 学会描述不同形态的特点和变化;3. 运用线条和造型表达形态。
- 教学重点:观察自然中的形态特点;运用线条和造型表达形态。
- 教学方法:观察、描述、创作。
课时2:色彩的基本特点:色彩的基本特点- 主要内容:了解色彩的基本特点,学会认知和运用色彩。
- 研究目标:1. 了解色彩的基本特点;2. 认知主要的色彩分类;3. 运用色彩进行创作。
- 教学重点:认知和运用色彩的基本特点。
-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实践。
课时3:色彩的变化:色彩的变化- 主要内容:研究色彩的变化规律和效果,掌握色彩运用的技巧。
- 研究目标:1. 理解色彩的变化规律;2. 掌握色彩运用的技巧;3. 运用变化的色彩进行创作。
- 教学重点:理解色彩的变化规律;掌握色彩运用的技巧。
- 教学方法:示范、实践。
课时4:自然中的色彩:自然中的色彩- 主要内容:通过观察自然中的色彩,学会感知和表达色彩的特点和变化。
- 研究目标:1. 识别出自然中的不同色彩;2. 学会描述不同色彩的特点和变化;3. 运用色彩进行表达。
- 教学重点:观察自然中的色彩特点;运用色彩进行表达。
- 教学方法:观察、描述、创作。
第二单元:绘画构图(共4课时)课时1:绘画构图基本原则:绘画构图基本原则- 主要内容:研究绘画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培养良好的构图意识。
- 研究目标:1. 了解绘画构图的基本原则;2. 研究构图的常用技巧;3. 运用构图原则进行绘画。
- 教学重点:理解绘画构图的基本原则;掌握构图的常用技巧。
-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
课时2:平面构图与空间构图:平面构图与空间构图- 主要内容:研究平面构图和空间构图的技巧和方法,掌握绘画中的视觉效果。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1课明与暗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2、射灯3、静物台4、范画两幅5、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一)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
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
(出示课题)(二)新授:(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师: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师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师: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师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师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师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
6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美術教案第十二冊(全冊)目錄:1、明與暗2、尋找美的蹤跡3、泥浮雕4、畫扇面 5 、我設計的服裝6、圖文并茂7、奇思妙想8、世界奧林匹克日9、二十年后的學校 10、我們即將畢業11、電腦美術 12、我國古代建筑藝術課題明與暗教材分析:本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懂得寫實素描石膏幾何體寫生的意義。
了解物體在光的照射下,會產生深淺不同的明暗關系。
把這種關系畫出來,就能表現具有立體感的物體。
課時 2課時學習領域造型.表現教學目標 1.知識:通過觀察、分析、比較,使學生初步掌握物體的明暗發現方法。
2.技能:學生能初步運用明暗表現方法去觀察、分析、描繪物體的立體感覺。
3.情感:培養學生對客觀世界存在的自然現象的研究興趣。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和比較物體在光照射下的明暗變化的原理和規律。
教學難點初步運用物體的明暗畫法規律,表現出物體的立體感。
教具準備 1. 球體、立方體石膏模型數個。
2.射燈。
3.擺放GAGGAGAGGAFFFFAFAF石膏形體的桌子,配以襯布。
4.投影儀。
5.范畫兩幅 6.鉛畫紙一張(4k)、鉛筆、美工刀。
學具準備 8開素描紙,繪圖鉛筆、畫板、橡皮教學評價 1. 從學生作業中選出質量較高與較差的作討論評講。
2. 肯定作業中的優點,同時啟發學生,指出缺點與改正方法。
3. 學生作業時,教師應該全面輔導、督促學生按要求、方法進行練習,發現典型問題時再作補充講解。
教學過程:活動一:欣賞導入(設計意圖:給學生營造一個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看教室兩邊墻上,這些是美術興趣小組同學們的素描作品,你們能看這些作品有什么特點?對,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現的石膏體。
那么今天我們就跟大家來共同學習新的一課“明與暗”。
(出示課題)活動二:探究新知(設計意圖: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學生理解物體明暗的產生。
)1.我們首先來研究研究明暗怎樣產生的。
6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6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美术教案第十二册(全册)目录:1、明与暗2、寻找美的踪迹3、泥浮雕4、画扇面5 、我设计的服装6、图文并茂7、奇思妙想8、世界奥林匹克日9、二十年后的学校10、我们即将毕业11、电脑美术12、我国古代建筑艺术课题明与暗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
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
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
课时2课时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1. 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2.射灯。
3.摆放石膏形体的桌子,配以衬布。
4.投影仪。
5.范画两幅6.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8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教学评价 1. 从学生作业中选出质量较高与较差的作讨论评讲。
2. 肯定作业中的优点,同时启发学生,指出缺点与改正方法。
3. 学生作业时,教师应该全面辅导、督促学生按要求、方法进行练习,发现典型问题时再作补充讲解。
教学过程:活动一:欣赏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
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
(出示课题)活动二:探究新知(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1.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学准备]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
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
[出示课题][二]新授;[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师;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师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师;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师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师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师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
]1.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出示石膏球让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
你们再仔细看看,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
[课件演示]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我们来找找看。
[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三、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学准备]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教学过程]一、完成作品展示学生作品,提出修改建议,完成作品。
二、评价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后,学生先自评后相互评价作品。
三、拓展延伸观察其他几何体在光照射下其结构特点及明暗变化。
寻找明与暗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后记]第2课;寻找美的踪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肌理,从整体和局部寻找美、体会美。
2.技能;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情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肌理的美。
2.合理构图。
[教学重点];从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导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数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1.请学生欣赏一朵花照片、几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
教师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师;小结;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许多花绚丽多彩。
2.揭示课题我们一起来《寻找美的踪迹》。
[板书课题][二]新授1.请学生欣赏长城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远近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教师再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师小结;近处的长城威严壮观,远处的长城宛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山间。
教师启发学生;古代诗人杜甫曾有一首诗来形容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也是来形容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美。
2.请学生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提问学生;从这些自然的景色中,还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呢?小结;这些景色都是我们平时注意到的美。
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美丽。
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
3.学生用这种排比句的形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美丽。
[设计意图;开拓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发现美的踪迹。
]例如;汪洋的大海很美丽,滴滴水珠也美丽。
我家的房屋很美丽,整齐的砖瓦也美丽。
我们的学校很美丽,……也美丽。
三、教师总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肌理,从整体和局部寻找美、体会美。
2.技能;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情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肌理的美。
2.合理构图。
[教学重点];从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
[教学过程]一、完成作品展示学生作品,提出修改建议,完成作品。
二、评价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后,学生先自评后相互评价作品。
三、拓展延伸仔细观察寻找生活中美。
[教学后记]第3课;泥浮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2.技能;学习用陶泥制作一个浮雕作品。
3.情感;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
[教学重点];制作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导入;1.欣赏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雕塑馆去参观,想去吗?课件展示一起欣赏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如;中国唐朝的《昭陵六骏》,《人民英雄纪念碑》、非洲浮雕、青岛沿海的浮雕柱子等或者是其他学生的浮雕作品师;欣赏到了这么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教师拿泥笔筒或完全立体的雕塑与我们欣赏的这些雕塑有什么不同?[生答;一种是完全立体的,一种是在平面的基础上有一部分立体]2.揭示“浮雕”的概念师;我们知道,从背景中凸出形象的雕塑称为浮雕。
根据凸出的程度不同,还可以分成高浮雕和浅浮雕。
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
为什么我们说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呢?生;因为浮雕和普通雕塑一样是凸出的,但却又和绘画一样只能从一个方向进行观察,所以我们这样说。
[二]新授;学习制作泥版浮雕[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看书和师生的共同演示、探究,自己总结出制作的方法]1.看到这么多的浮雕作品,我想同学们也都跃跃欲试了,你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浮雕呢?[生答;动物的、人物的、植物的、太阳的等]2.制作步骤;[1]揉泥。
[2]拍泥板。
[3]割边。
[4]画形象;用铅笔或者自己的泥塑工具在底板上画上形象。
[5]堆出大的形体;注意看老师都用了那些制作方法?生答;用制作出泥版浮雕大的形体,并将他们按照刚才画出的形象,利用水作为粘合剂,将他们粘在底板上。
三、学生练习,教师针对指导并总结四、课后拓展;想想可以用创作出哪些形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2.技能;学习用陶泥制作一个浮雕作品。
3.情感;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
[教学重点];制作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
[教学过程]一、巩固上节课学习的搓、捏、压、剪、刻、画等方法及步骤。
二、塑造形象局部;利用泥塑工具或者手指,将自己已经制成的大的形体进行仔细的描绘,也要用到压、剪、刻、画等方法进行装饰最后形成制作好的泥版浮雕。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四、评析作业;小组互评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各小组的作品不仅创意好而且制作的也非常精美,希望同学们能够利用所学过的陶艺制作方法,做出更多更出色的作品来!六、课后拓展;1、尝试创作一件带有主题性的浅浮雕或高浮雕作品。
2、尝试用其他方法制作浮雕作品。
第4课会动的剪影[设计、应用][教学目标]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
[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
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
第一课时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
[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
[3]第三步;装上木棍。
二、发展阶段。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成8组,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
[提示学生要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未完成的可以在课后接着制作。
4.准备下节课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样表演。
第二课时[剪影表演][课前准备]布置环境一、 8个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
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二、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点评。
三、总结;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同感。
四、拓展;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课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5课水墨画动物[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基本的水墨用笔技法后的创造性的综合。
通过欣赏、感受、尝试水墨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触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并在神奇的墨色变化中找寻快乐。
对于培养学生笔墨表现能力,激发学生水墨创作兴趣有着积极的意义。
通过尝试用水墨的国画语言对动物进行造型的练习,让孩子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国画的造型手法,打消陌生感,并用简单、概括、富有变化的笔触传神地表现动物,激发他们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培养孩子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不同墨色和笔墨干湿的综合使用来对动物进行造型,体验笔墨意趣,激发孩子对水墨画的兴趣。
2.了解尝试有变化的墨色用笔方法和渴笔的绘画技法在造型中的运用。
3.让学生通过欣赏名画、尝试用墨,感受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水墨画的魅力。
4.在用水墨艺术语言表现喜爱的动物的同时,培养他们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重点]尝试用干、湿、浓、淡变化的笔墨来表现动物,自由抒发感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水墨的魅力,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