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12:古诗二首小池-【省一等奖】优质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12古诗二首小池》优质课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n010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12古诗二首小池》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美的教育,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
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2、根据诗意,体会意境是难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夏天的脚步近了,你从大自然的哪些变化中感受到夏天来临了呢?生:天气变热了,树长得更茂盛了,池塘里的青蛙叫得更欢了。
师:你们可真是个细心观察、用心感受的孩子。
在南宋时期,有一位诗人杨万里也像你们一样,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并且用笔记录下了初夏时一处美丽的景色。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去欣赏杨万里笔下美丽的《小池》吧。
师:书写课题:《小池》
生:读课题注意“池”是翘舌音
二、检查预习,生字过关
师:小朋友们先自由地朗读这首诗歌吧。
要求读正确,碰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生:自由朗读古诗。
师:为了让小朋友把诗读得更好,我们先把生字宝宝请出来,把这些生字宝宝读好了,这首诗就难不倒我们了。
师:带拼音帽子的生字宝宝出来跟你们打招呼了,你们能拼读出它们吗?。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12古诗二首小池》优质课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n025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12古诗二首小池》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认知目标:正确读记“池.惜”等6个生字,理解“惜.露.树阴.晴.柔”在诗中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情感目标:初浅理解《小池》的内容,感受诗中美丽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初浅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加深对词的识记。
2.在多形式诵读古诗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并积累课外诗句。
教学流程:
一、欣赏图片,引出新课。
“同学们,在这堂课开始之前,老师首先想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
”课件显示一组不同的荷花的图片,并请同学校回答图片上是哪种植物。
(生答:荷花)
在最后一张图片上显示“小池”字样,并向同学们提出问题:“池”是什么意思?(生答:池塘)那么“小池”又是什么意思呢?(小池塘)
同学们说的很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荷花和池塘的诗。
二、初读感知,趣味识字。
1、出示古诗:观赏《小池》,诗人写下了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教师范读古诗,然后指名让学生读,最后,学生齐读古诗。
2、同学们读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这首诗当中的要求会认读的字。
课件出示本节要求学生会认读的字,请指名学生读词语,然后全班齐读。
3、同学们读的很正确,下面我们要来学习几个要我们会写的生字。
课件出示要求学生会写的生字:首、采、无、树、爱、尖、角。
逐个讲解汉字的组成结构、笔画和组词,然后让同学们跟着课件当中的动画效果,按着笔顺书空并说出笔画的名称。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12古诗二首小池》优质课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n020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12古诗二首小池》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泉、流”等7个生字;会写“无、树”等5个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小池》。
图文结合,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感受诗中蕴含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会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上节课今天我们学习了白居易的《池上》,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首诗:《小池》,板书:小池,学生齐读课题。
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唐朝的杨万里写的。
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小池塘、泉眼、树阴、几片生机盎然的荷叶、几只小小的错蜒)(板书:泉眼、细流、树荫、小荷、蜻蜓)
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
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学生自由读诗。
4.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泉、流、爱、柔、荷、露、角。
指名读,正音,再指名读,分男女生比读赛,全班齐读。
(2)并指名读全诗,老师正音。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部编版⼀年级下册语⽂《古诗⼆⾸(池上/⼩池)》教案三篇》,供⼤家参考!篇⼀ 教科书分析: 1.课⽂的两⾸古诗,分别是唐代⽩居易的《池上》和宋代杨万⾥的《⼩池》。
《池上》叙述的是夏⽇⼀⼩童偷摘莲蓬的事情,勾勒了⼀个可爱的顽童形象;《⼩池》则描绘夏⽇的⼀处由泉眼、流⽔、树荫、荷叶、蜻蜓构成的⼩景,富有夏天⽣活情趣。
诗歌语⾔浅显易懂,朗朗上⼝,有利于学⽣诵读理解。
2.课⽂以两幅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中华传统⽂化的熏陶,⼜有利于激发观察说话的兴趣,有利于图⽂结合了解诗句内容。
但是,《池上》的配画可能为突出形象,“浮萍⼀道开”表现得不够,⽽且没有“开”;《⼩池》则未能表现“树荫照⽔爱晴柔”,以及因构图之故⽽显得“⼩池”不⼩。
需要改进并通过PPT显⽰才有利于教学。
3.虽然这篇课⽂由两⾸古诗组成,但⼀篇课⽂相对⽽⾔是⼀个整体,从优化的⾓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等。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这篇课⽂前,学⽣已经通过课⽂和语⽂园地,学习了10⾸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和古汉语以单⾳节词为主已有所了解和实践,这是学习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
2.由于年代久远,古诗中的单⾳节词和词语古今义的不同,学⽣是不容易理解,甚⾄是不了解的,如“惜”“晴柔”,应根据学⽣具体情况采⽤不同的策略⽅法进⾏教学。
教学⽬标: 1.借助汉语拼⾳,能正确朗读课⽂,背诵课⽂。
2.图⽂结合和结合⽣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孩顽⽪、天真的形象以及⼩池夏⽇美景。
3.能正确认读“⾸”等12个⽣字新词,正确读记“泉⽔”等8个词语。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12古诗二首小池》优质课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n012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12古诗二首小池》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一、教材说明:
《小池》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
在这首诗里,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写小池环境的幽静美丽。
细细的泉水从泉眼里悄然无声地流出来,好像泉眼很爱惜它们,舍不得让它们多流一点。
浓密的树阴映照在水面上,好像非常喜爱这晴天里柔和而美丽的风光。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写小池生机勃勃的景象。
嫩荷叶那尖尖的角刚刚露出水面,马上就有蜻蜓落在上面了。
“小荷”与“蜻蜓”相依存,“才露”与“早立”相呼应,有动有静,点出自然景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这首诗通过对涓涓细流、浓密树阴、清澈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的蜻蜓这些景物的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了一幅初夏荷花池的风景画。
特别是“惜、爱、露、立”几个动词的巧妙运用,使这优美、宁静的画面充满了生机。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大意。
教学难点:读诗联想画面,感受诗歌美景。
四、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积累古诗准备进行展示
五、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走进《小池》。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12:古诗二首-小池-第2套-【省一等奖】优质教案.docx

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小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出初夏荷塘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
一、看图揭题,导入1、出示课件(课文插图)问:这是什么?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合作,试读课文。
检查字音,纠正读错了字音。
3、指名两人组朗读汇报。
三、图文对照,理解感悟1、看课文插图,说说你觉得池塘怎样?诗中是怎么写的?引出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2、交流自学。
课堂讨论疑难词句,通过投影重点讲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泉眼:泉水涌出的那个口子;晴:晴天;柔:柔2和)3、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上面有什么?诗中是怎么写的?引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学生提问自学不能解决的字词,教师作简要解答。
4、简单讲述诗意。
5、全班齐读全诗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
(4人组内,一人朗读古诗,其余3人想象看到的画面。
组内交流)3、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
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
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
这样的景象,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4、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
35、朗读反馈。
6、练习背诵。
五、学习生字。
巩固词语1、出示带音节生字认读。
2、去掉音节认读。
3、小组合作,创造性认记字形。
4、认读课后我会读的词语。
六、总结全文七、课后拓展和伙伴们交流自己会背的古诗。
部编版12.古诗二首(池上 小池) 优质精品教学设计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含教学反思)人教版

12.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池上》《小池》教学目标:1、会认“首、踪”等9个生字,会写“首、无”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3、能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词语、古诗大意。
4、多元识字。
5、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准备田字格。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识字解题,谈话导入。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2、教学“首”。
知道这是表示数量的量词,还可以说“一首歌”“一首曲子”等。
课题中的古诗“二首”指的是哪两首,划出来,读一读。
3、明确本课的任务:学习《池上》这首古诗。
(板书:池上),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课件出示2)1、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检査朗读,随机出示折叠卡片认读“踪迹”“浮萍”,并正音。
3、以字带词,加上动作,读好词组“撑小艇”——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小娃撑小艇”。
卡片认读“踪迹——藏踪迹”,“踪”读好平舌——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卡片认读“浮萍”,结合浮萍的图片,借助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识记: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
——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4、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5、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课件出示3、4)教师分别出示“小娃采莲回”和“浮萍一道开”的图片,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诗句连一连。
并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1、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课件出示5)(1)边做动作边读诗,理解和识记“采”。
采:(课件出示6)出示字源,看老师演示动作,结合字形知道采字的“爪字头”代表手,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
(2)请同学当当小娃来演一演采白莲的动作,感受小娃偷采白莲时既忐忑又高兴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2:古诗二首小池-【省一等奖】优质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2:古诗二首小池-【省一等奖】优质教案《小池》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
古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
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学文,会心涵咏,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
在语文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形成能力。
感悟古诗,学生通过把一首首诗句想象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他们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引领学生读出诗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
【教材分析】《小池》是北京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围绕“美丽的景色”专题的《古诗二首》中的一首古诗。
诗人杨万里通过对初夏时分大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景象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现诗人悠闲惬意、心情愉快。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幼儿园就对古诗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只是流于背诵。
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诵读,结合诗句想象画面,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之美、自然之美、心灵之美。
【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
会写“无”“才”“尖”“立”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初步感受夏日的美好和小池的美丽。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学习重难点】1、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2、难点:结合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2【教学过程】一、插图导入,激发兴趣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小朋友的绘画作品,请你猜猜他画的是哪个季节?(出示学生绘画作品。
)生:观察图片,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2、看到这幅图,如果请你给图配首诗你想配哪首?生:诵读:《绝句》《村居》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生:背古诗《春晓》4、画家可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诗人可以用诗抒发自己的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池》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
古诗是民族精神、民
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
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学文,会心涵咏,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
在语文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形成能力。
感悟古诗,学生通过把一首首诗句想象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他们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引领学生读出诗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
【教材分析】
《小池》是北京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围绕“美丽的景色”专题的《古诗二首》中的一首古诗。
诗人杨万里通过对初夏时分大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景象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现诗人悠闲惬意、心情愉快。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幼儿园就对古诗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只是流于背诵。
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诵读,结合诗句想象画面,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之美、自然之美、心灵之美。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会写“无”“才”“尖”“立”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初步感受夏日的美好和小池的美丽。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学习重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2、难点:结合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
2
【教学过程】
一、插图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小朋友的绘画作品,请你猜猜他画的是哪个季节?(出示学生绘画作品。
)
生:观察图片,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2、看到这幅图,如果请你给图配首诗你想配哪首?生:诵读:《绝句》《村居》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生:背古诗《春晓》
4、画家可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诗人可以用诗抒发自己的情怀。
春天悄悄过去,初夏马上就要来了,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诗句《小池》。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美术作品入手,复习已学与季节有关的古诗,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引出本课要学的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
(二)初读诗,感受意境。
1、有积累过这首诗的吗?背给大家听听。
生:指名背一背古诗
2、很多同学都熟悉这首诗,其实它描写的就是一处初夏的小池塘(出示课件)。
美吗?著名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当年看到了这个小池塘,在周围的景物映衬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吟诵的诗句《小池》。
3、介绍作者: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4、放动画朗读。
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听清读诗的停顿与节奏。
你能试着读一读吗?生:自由试读。
5、相机认识生字及纠正字音。
刚才老师听同学读,有几个字不太准,在这里再强调下。
生:读准:惜露蜓
6、生再读。
请同学们再读一下古诗,注意生字,注意读诗的语气和节奏。
3
7、指生读。
[设计意图:本首诗有些学生早已积累,可以让学生先背一背,通过学生的以往
经验,纠正他们的读音,并同时渗透古诗是有节奏和韵律的。
为下面诵读做好铺垫。
](三)理解诗,领悟意境:
1、整体提问:在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泉眼树荫小荷蜻蜓)
2、理解一、二句古诗。
读中悟情。
(1)你知道泉眼是什么吗?(泉水的出口)。
泉水是怎么流的呢?(无声、惜细流)无声指泉水流得很慢。
惜指爱惜,谁爱惜谁呢?泉眼爱惜甘甜的泉水,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2)宁静悠美的景色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舒缓,爱惜……)找生试读。
(3)泉眼在作者的头脑中想象得如此舒缓而美丽,那作者又是怎么想象池塘边大树的呢?树阴照水爱晴柔,借助注释理解一下。
(生自由说二句意思,理通顺后,师小结)爱指喜欢,谁喜谁呢?
(4)这样柔和的美景谁能来读出?(读出柔美、喜爱……)找生读,师指导读。
3、理解三、四句诗,体会“立”的深意。
(1)同学们读得不错,后两句谁能来试着读一读。
找一生读。
(2)你能从读中体会诗的意思吗?很浅显,同桌间交流下。
(3)汇报,师相机纠正。
(4),在评议中随机体会“立”巧妙用法。
“立”:(1)小晴蜓飞过来了,立在了荷叶上,你能给立换个词吗?(落、停、站……)(2)你认为哪个字最好,为什么?师强调“立”字的用法,使诗句更生动,形象,体现了蜻蜓的可爱。
(5)蜻蜓立在了小荷之上,你能想象一下它们会交流什么吗?(谢谢你,看到你真高兴,我等你好久了……)
(6)谁能把后两句读一下。
读出高兴、欣喜等语气。
4、齐读全诗。
作者把泉水,大树,荷花和蜻蜓编织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并表达了他对夏日池塘边美景的喜爱,带着高兴,喜爱的语气,品读一下全诗。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指导朗读的同时,使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古诗中语言文字的优美。
](四)赏读诗,内化意境。
(适当配乐)1、自由练读(读出个性)2、个别读
3、想象读:你觉得在这个池塘边还会有哪些景色?(小草、小鱼、小鸟……)这么多景色作者只抓住了四种,却把整个夏天的美景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值得我们学习。
在你脑海里能想象着更多的美景读一读吗?要读出你对景色的喜爱之情,你试试。
4、全班齐读(情感共鸣)
5、同桌互读,背诵读。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指导诵读,使学生感受夏日小池的美丽,培养学生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今天老师还给大家从遥远的古代带来一个汉字朋友,你们能猜一猜他是谁吗?师:(出
示课件,“立“字的演变)点拨:一个人两腿分开,直立在地上,就是立。
生:感受“立“的字形,了解它的汉字演变过程。
师:你能给这个字组个词吗?生:立正成立自立立春立冬
2、(课件出示:无才尖)说说你怎样记住这三个字?
生:(熟字换一笔成新字)把“天“的”捺“换成”竖弯钩“就是”无“;”寸“的”点“换成”撇“就是”才“。
(熟字加熟字成新字)“小“加上”大“就是”尖“。
注意:组合在一起时,”小“字的钩要藏起来
生:给生字组词。
无:无边无力才:人才口才才气才女尖:尖子尖刀尖牙3、指导书写
师:(课件出示生字占格)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好?
生:观察汉字占格,找准关键笔。
注:“尖”在书写时“小”的钩要藏起来。
5
生:描一个写一个(强调坐姿和写姿)师:投影反馈,订正指出不足生:修改
[设计意图: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让孩子了解汉字演变的历史,使学生对学习中国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认字识字的方法,并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六)总结积累
涓涓细流,浓密的树阴,小巧的荷叶,顽皮的蜻蜓,让这宁静,优美的小池塘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情画意令人陶醉,不仅这些,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
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美,课下我们可以再诵读一下杨万里的《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古诗,积累古诗,培养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丰
富学生的积累。
]六、板书:
小池尖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