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2019年卫星遥感应用报告
卫星遥感在自然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卫星遥感在自然资源调查中的应用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其进行科学准确的调查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资源调查方法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而卫星遥感作为一种高效、准确的技术手段,为自然资源调查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和巨大便利。
卫星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携带的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远距离探测技术。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多时相、多尺度的大量数据,进而对自然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和监测。
首先,卫星遥感可以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
地球上的土地种类繁多,通过遥感可以快速识别、提取不同土地类型的信息。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可以对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准确提取和分类,进而对耕地、林地、草地等资源进行定量评估和监测,为土地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卫星遥感可以应用于水资源调查。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水体的面积、水质、水位等信息。
通过长时间序列的遥感数据分析,可以对水资源的变化趋势进行评估和预测,及时发现水资源的状况变化,为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再次,卫星遥感可以应用于森林资源调查。
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识别和提取森林的空间分布、面积、林种等信息。
利用多时相的遥感数据,可以对森林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和评估,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此外,卫星遥感还可以应用于矿产资源调查。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研究地下资源分布、储量、开采状况等信息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识别和提取不同矿产的光谱特征,进而进行矿产资源的快速调查和评估。
遥感与地质勘探相结合,可以提高资源勘探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总结起来,卫星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全面地获取自然资源的信息,为资源的评估、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卫星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卫星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引言:卫星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卫星传感器获取地表信息的方法,它在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卫星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水资源和气候变化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并介绍其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森林资源的调查与监测1. 卫星遥感技术在森林面积测量中的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记录树木的颜色和密度等信息,来估算森林的面积和类型。
这对于制定森林保护和管理政策非常重要。
同时,借助遥感技术,我们可以及时监测森林的变化,例如林火、病虫害等,提高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
2. 卫星遥感技术在森林生态系统评估中的应用卫星遥感技术不仅可以获取森林的面积信息,还可以分析森林结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的数据。
通过遥感监测,我们可以了解到森林的植被覆盖率、生长状态和干旱程度等,为森林生态系统的评估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水资源的调查与监测1. 卫星遥感技术在水资源测量中的应用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我们可以通过测量陆地和海洋的水体反射率,了解水体表面的温度和盐度等属性。
这有助于监测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并提供关键的信息用于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2. 卫星遥感技术在干旱监测中的应用干旱是水资源稀缺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干旱的程度和范围。
通过遥感数据,我们可以观测到土地覆盖和植被状况的变化,判断出潜在的旱情区域,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水资源并减少干旱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气候变化的监测与研究1. 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表温度测量中的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测量陆地和海洋的地表温度,并通过比较历史数据,揭示气候变化的趋势和模式。
这对于预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非常重要。
2. 卫星遥感技术在大气污染监测中的应用通过监测大气成分和空气质量,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气污染的有效数据。
这有助于评估污染源、制定控制措施,并监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结论:卫星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开发中的应用卫星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测量,获取地表信息的一种遥感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卫星技术的成熟,卫星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开发中。
本文将介绍卫星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一、卫星遥感技术概述卫星遥感技术是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遥感技术。
它利用卫星搭载的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测量,获取地表信息。
传感器感知到的电磁波被转换成数字信号,再通过特定的算法提取出所需的信息。
卫星遥感技术广泛地应用于航空、气象、农业、环保、国土资源等领域。
二、卫星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开发中的应用1.矿产资源勘探卫星遥感技术在矿产资源勘探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传统的矿产资源勘探需要调查、勘测、钻探等方法,费用高、耗时长。
卫星遥感技术能够对地质地形、岩层、地球化学等进行全方位地探测和识别,有效降低了勘探成本和人力资源。
卫星遥感技术还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地形图、数字高程模型和远程控制制导等技术支持,优化了矿产勘探流程。
2.农业资源管理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管理中也有广泛应用,可以提供农作物种植、土地退化、化肥施用、气象预测等信息。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了解农作物生长状态、土地肥力状况和病虫害分布,并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卫星遥感技术也可以协助制定耕地保护政策,限制耕地的开垦,保护自然环境。
3.水资源管理卫星遥感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水质监测、水文预报、地下水勘探等方面。
通过遥感卫星对地下水进行探测并提供相关数据,可以为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持。
同时,卫星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远程控制对水资源进行动态监测和运用效益评估,有利于实现水资源的优化管理。
4.森林资源监测卫星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森林面积统计、森林类型划分、森林灾害预警等方面。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及时监测森林面积和森林类型,监测森林灾害的发生,为森林保护和管理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关于2019年上半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线索实地核查和处理情况的报告(2020)

关于2019年上半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线索实地核查和处理情况的报告(2020)2019年上半年,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委托卫星应用中心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变化情况进行了遥感监测,并于2019年11月19日下发《关于组织开展2019年上半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线索实地核查和处理工作的通知》,涉及我市南陵县长乐片区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8个点位。
我市按照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通知和省生态环境厅要求,立即组织开展核查处理工作。
芜湖市生态环境局第一时间将《2019年上半年安徽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变化遥感监测报告》发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和所涉南陵县相关部门,并于2019年12月9日,下发《关于组织开展2019年上半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线索实地核查和处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南陵县认真开展核查处理。
《2019年上半年安徽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变化遥感监测报告》所涉我市南陵县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个点位,经核查,8个点位分别为1个为弋江镇东河村沙墩基本农田;1个为弋江镇合义村曲塘刘忠彬原始塘扩大;5个为农田养虾建有围网,分别为弋江镇合义村朱村朱东宝农田养虾、弋江镇紫溪村联村崔吉炎农田养虾、籍山镇长乐村洞庭湖徐来有农田养虾、弋江镇合义村大胜庵马木来农田养虾、弋江镇紫溪村查坝组农田养虾;1个点位是弋江镇闸口村紫金塘排涝一站。
1个基本农田、1个原始塘扩大,无需整改,5个农田养虾拆除围网,恢复生态。
另一个点为弋江镇闸口村紫金塘排涝一站,位于实验区(详细情况见附表)。
该站于2018年8月建设,手续尚不完善。
目前,南陵县政府正在推进整改,整改时限为2020年6月30日。
我市对每一个点位按照“一题一档”建立了《自然保护区问题核查处理情况表》和《芜湖市自然保护区点位核查、问题排查及整改情况一览表》,完善基础台账。
下一步,我市将提高政治站位,压实监管责任,严格按照《自然保护区条例》和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通知和省生态环境厅要求,扎实开展“绿盾”专项行动,认真完成8个点位问题整改。
卫星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现状及具体案例

卫星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现状及具体案例摘要:卫星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中有着广泛和深入的应用,本文通过梳理了卫星遥感技术在陆地和海洋资源的调查中的应用案例,总结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文章认为,随着遥感技术不断发展和不断优化,卫星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会进一步拓展,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卫星遥感技术;自然资源调查;陆地资源;海洋资源;案例分析1. 引言在传统的自然资源调查方法中,野外调查是主要的手段,这种调查方法的缺点是调查时间长、调查范围小、数据获取难度大。
而卫星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准确的大范围遥感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自然资源调查领域,能够为资源的监测、预测、管理及环境评估等方面提供大量的数据。
本文旨在探究卫星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现状,并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其优势和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
2. 卫星遥感技术在陆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2.1 森林资源监测森林是地球上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卫星遥感技术可对森林资源进行快速、连续的跟踪,以监测林下植被的覆盖率、树种、高度和树干直径等参数,从而使森林资源监测更加精准。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森林突发事件,例如山火、病虫害等,从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森林资源。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帮助实现对森林覆盖率变化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实现林木的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
可以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森林资源统计、监测和评估工作,助力实现森林及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和保护。
此外,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加大,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也成为了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卫星遥感技术可实现森林生态健康的全面、实时地监测,及时发现和反应森林突发事件(如山火、虫害等),推动和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在遥感图像处理方面,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进行多光谱或高频谱遥感图像处理,通过图像匹配优化和遥感图像分类等算法,实现不同地物的智能区分和识别。
2019年卫星遥感行业研究报告

卫星遥感产业内玩家应紧跟政策风向,由以售卖遥感卫星数据为主的业务模式向提供遥感卫星数据分析服务 为主的业务模式转型,结合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结合遥感卫星下游应用行业的行业知识,提高 遥感卫星数据的商业附加值。
落地建议 政府应加快航天法的出台,明确遥感卫星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机构,放宽遥感卫星数据的分辨率限制,简化
6
遥感卫星产业规模
卫星遥感产业受美国政府购买情况影响显著
据SIA数据,全球卫星遥感产业规模在2018年达到21亿美元,由于受到美国NGA和NRO两机构交割商业遥感业务等因素 影响,产业规模较2017年同比增速有明显下滑。2010年至2018年,全球卫星遥感产业的CAGR为23.3%,仍高于全球卫 星服务产业18.3%的复合增长率。但2018年8月,NRO向Digital Globe等遥感数据服务供应商开出为期2年的6亿美元的 合同,以及各国政府和遥感卫星公司对于遥感数据商业价值的深入挖掘,卫星遥感产业未来仍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2019年卫星遥感行业研究报告
开篇摘要
概念界定:遥感卫星是用作外层空间遥感平台的人造卫星。在卫星用途上区别于导航卫星、通信卫星和科研
卫星等,主要应用场景资源调查、农业估产、天气与海况预报、防灾减灾和军事侦察。
全球发展:美国1962年利用发射的“先锋2号”卫星首次拍摄地球云图,开启卫星遥感时代。航天版图不断
遥感卫星数据售卖的审批流程。
遥感卫星概述
1
卫星遥感产业全球发展及趋势
2
美国商用卫星遥感产业发展路径
3
我国国家高分卫星项目推进
4
我国商用卫星遥感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5
我国商用卫星遥感产业建议
6
遥感卫星概念界定及分类
2020-2021年卫星遥感应用报告

卫星观测体系持续完善。成功发射 5 米光学业务卫星和高分 七号两颗陆地遥感卫星,形成高光谱业务和亚米级立体卫星遥感 观测能力,高光谱数据整体获取能力提升 50%,立体观测能力实 现从 1:5 万到 1:1 万的跨越。海洋一号 C 卫星、海洋二号 B 卫星 和中法海洋卫星三颗卫星正式交付投入业务化运行,海洋观测能 力大幅提升,形成了业务和科研相结合的卫星骨干网。
为使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进一步了解卫星运行及数据应用 情况,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组织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 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会同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国土 勘测规划院、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国 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第一海洋研究所、第 二海洋研究所、第三海洋研究所、北海分局、东海分局、南海分 局等部卫星应用单位以及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 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 庆、四川、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 21 个省级卫星应 用技术中心,编制了《自然资源部卫星遥感应用报告(2019 年)》。 报告从卫星工程建设、卫星在轨运行与数据服务、省级卫星中心 建设、卫星遥感应用、科技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全面 展现了 2019 年自然资源部卫星遥感应用所取得的成果,系统总 结了卫星遥感应用所取得的成效,展望了 2020 年卫星遥感应用
自然资源部发布2019年卫星遥感应用报告

自然资源部发布2019年卫星遥感应用报告作者:
来源:《资源导刊》2020年第08期
日前,自然资源部发布2019年卫星遥感应用报告。
在持续推进卫星观测体系和业务应用体系建设方面,成功发射5米光学业务卫星和高分七号两颗陆地遥感卫星,形成高光谱业务和亚米级立体卫星遥感观测能力,在轨陆地卫星数量增加到10颗,高光谱数据整体获取能力提升50%,立体观测能力实现从1∶5万到1∶1万的跨越。
在自然資源省级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建设方面,省级卫星中心由2018年的9个增加到2019年的31个,实现省级卫星应用技术体系全覆盖,部支撑省级卫星应用从单一数据服务向数据、产品、软件、技术等全方位服务转变,部省之间从单向数据连接发展到人员、机构、技术、培训联动。
在卫星遥感应用方面,一是为支撑服务“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极地战略等方面提供重要数据、信息和技术支撑;二是持续推进遥感技术融入自然资源管理主责主业,开展15项主体业务应用,服务部13个业务司局;三是实施钢铁、煤炭和船舶去产能等专项遥感监测,服务自然资源专项调查、监测、督察和执法;四是自然资源主责主业应用与省级特色应用多点开花,为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