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品物化性质与防护
常用危化品危害及防范措施

常用危化品危害及防范措施下面将对常用危化品的危害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1.酸碱类物质:酸碱类物质具有腐蚀性,能够损伤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
在使用过程中,应戴上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和口罩,并确保通风良好的环境。
同时,应远离明火和其他易燃材料。
2.氧化剂:氧化剂能够加速燃烧和氧化反应,具有火灾和爆炸的危险。
在处理和储存氧化剂时,需要与易燃物分开存放。
同时,应注意保持通风,并远离明火和热源。
3.可燃物:可燃物具有易燃性和易爆性,容易引发火灾和爆炸。
在处理和存储可燃物时,应采取防火措施,避免与氧化剂和火源接触。
同时,要确保储存区域通风良好,并配备适当的消防设备。
4.有毒气体:有毒气体能够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如中毒和窒息。
在接触有毒气体时,应佩戴防护面罩、防护手套和防护服,并确保空气流通良好的环境。
同时,要注意及时疏散人员,并寻求专业的医疗救助。
5.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会释放出放射性射线,对人体组织和器官造成伤害。
在使用和处理放射性物质时,必须遵守相关的防护措施和规定,并使用适当的防护设备,如防护服、护目镜和手套。
6.挥发性有机物:挥发性有机物具有易燃性和毒性,可能引发火灾和中毒。
在接触挥发性有机物时,应保持通风,并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
同时,要避免与明火和热源接触,并注意储存和处理的温度控制。
7.麻醉剂和致幻剂:麻醉剂和致幻剂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作用,具有镇静、催眠和幻觉效果。
在处理和使用这些物质时,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安全使用,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手套和面罩。
在处理和储存常用危化品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范措施:1.储存区域选择:选取离居民区、水源和火源远离的储存区域,并根据化学品的性质进行分类储存。
2.安全防护设备: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面罩等,并确保其正常使用和维护。
3.安全操作指南: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包括正确使用化学品、防火措施、泄漏处理、紧急应急措施等。
危险化学品理化性质及应急措施

危险化学品理化性质及应急措施1. 引言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燃烧、爆炸、腐蚀、毒害、放射性等危险性质,且容易引起事故、危害人类、污染环境的化学物质。
它们在工业生产、实验室研究、农药、杀虫剂、燃料等领域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其特殊性质,危险化学品在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了解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以及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对于确保人员安全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2. 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于应急处理和危险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1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指危险化学品在物理条件下的表观特性。
2.1.1 状态危险化学品的状态通常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
不同的状态对于危险性的表现形式和扩散方式有重要影响。
2.1.2 密度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危险化学品的密度影响了其在空气中的扩散情况,从而影响事故的处理方式和应急措施。
2.1.3 熔点和沸点熔点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化为液态的温度,沸点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温度。
熔点和沸点对于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运输温度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指危险化学品在化学反应中的性质和行为。
2.2.1 燃烧性燃烧性是危险化学品最常见的危险性质之一。
不同的危险化学品具有不同的燃烧性质,有的很容易燃烧,甚至爆炸,并产生有毒烟雾。
2.2.2 腐蚀性腐蚀性是指危险化学品具有腐蚀作用的能力。
腐蚀性物质接触人体或设备,会导致组织损伤、设备腐蚀等危害。
2.2.3 毒性毒性是指危险化学品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能力。
毒性物质的接触、吸入或摄入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3. 应急措施为确保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必须在事故发生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3.1 事故预防事故预防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控制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措施。
3.1.1 确保储存条件对于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必须建立合理的储存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
3.1.2 建立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并培训员工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危险化学品的操作和使用过程。
常见危险化学品特性和储存使用安全要求

常见危险化学品特性和储存使用安全要求化学品作为现代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
了解常见危险化学品的特性以及其储存和使用的安全要求,对于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和相应的安全措施。
1. 爆炸性化学品爆炸性化学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爆炸的物质,如炸药、火药等。
爆炸性化学品的特性包括高度不稳定性、易燃性、敏感性等。
因此,在储存和使用爆炸性化学品时,需要遵循以下安全要求:- 储存环境应干燥、通风良好,并且要远离火源和可燃物。
- 使用过程中应严禁撞击、摩擦、静电等产生火花的行为。
- 必须使用专门的爆炸性化学品容器进行储存,并保持容器封闭,避免与其它物质接触。
2. 腐蚀性化学品腐蚀性化学品是指能够引起严重腐蚀性损害的物质,如强酸、强碱等。
腐蚀性化学品的特性包括对器皿和人体组织的腐蚀性。
为了保证安全,储存和使用腐蚀性化学品时需遵循以下要求:- 选择合适的储存容器和防护设施,容器要耐腐蚀,并避免与其它物质相互反应。
- 储存环境要干燥,并且要与氧化剂和易燃物等隔离。
- 在使用腐蚀性化学品时,必须佩戴安全防护设备,如眼镜、手套、防护服等。
3. 毒性化学品毒性化学品是指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如有害气体、剧毒物质等。
毒性化学品的特性包括对人体产生中毒性作用。
为了保障使用者的安全,需遵循以下安全要求:- 储存环境要通风良好,以有效降低毒性化学品的浓度。
- 储存和使用时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如呼吸防护器、防护服等。
- 尽量避免与毒性化学品直接接触,严禁食用、饮用或吸烟等。
4. 可燃化学品可燃化学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燃烧的物质,如易燃液体、易燃气体等。
可燃化学品的特性包括易燃、易爆、挥发性大等。
为了确保安全,需遵循以下安全要求:- 储存环境要通风良好,并远离明火和热源。
- 使用过程中要避免产生静电,避免火花,以免引发燃烧或爆炸。
常见危险化学品与防护措施

常见危险化学品与防护措施危险化学品是指在生产、使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具有毒、腐蚀、爆炸等危险性质的物质。
正确使用和储存危险化学品非常重要,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及其防护措施。
1. 酸类酸类可以腐蚀金属及其他材料,严重时可以灼伤人体皮肤和眼睛,甚至导致死亡。
此类化学品一般具有强烈刺激味道,使用时需要戴上安全护目镜、手套和防护服,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处理酸性废液时,应注意使用专用回收桶和处理设备,避免直接倾倒到垃圾桶里。
2. 碱类碱类同样有腐蚀性,会损坏皮肤和眼睛组织,甚至会使金属材料腐蚀。
使用碱类化学品时需要戴上防护服、手套、安全护目镜和呼吸保护装置,保证人员的安全。
在处理碱性废液时,需要使用安全回收桶进行严格分类和处理。
3. 溶剂溶剂是有机化学品的代表,常用于清洗、去污和果汁等领域。
然而,这些溶剂大多数具有毒性和易燃性。
使用时应该保持通风良好,避免吸入毒气和爆燃。
在处理溶剂废液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防止废液中毒和燃烧。
4. 酒精酒精是一种透明液体,无色无味,广泛用于不同领域。
但是,由于酒精蒸汽具有易燃性,因此需要在使用过程中远离火源,并确保通风良好。
在处理废液时,应该将其集中存放在密闭容器中,以免爆炸和泄漏。
5. 氨氨气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味道,可以使人体黏膜受到伤害。
在使用氨气时,必须佩戴气体面罩和防护服,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呼吸道。
在处理氨废液时,应该将其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加入中和液中控制氨气释放。
6. 氯氯化氢气体有毒,会影响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使用氯化氢时,请正确佩戴面罩、防护服和手套,并注意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在密闭的环境下使用。
7. 防范措施在使用危险化学品时,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少安全风险:•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服、安全鞋等;•注重通风情况,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严格按照化学品说明书的规定使用和约束;•不要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混合或调制不同化学品;•注意家庭化学品的安全储存,避免儿童接触危险化学品。
危化品及个人防护措施

危化品及个人防护措施危化品是指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性、爆炸性等特性,对人体和环境具有潜在威胁的化学物质。
在工业生产、科研实验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危化品。
因此,了解危化品的性质以及采取正确的个人防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危化品及其特性。
常见的危化品包括有毒物质、易燃物质、腐蚀物质和爆炸物质等。
有毒物质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如中毒、损害内脏器官等。
易燃物质具有易燃易爆的性质,一旦遇到火源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腐蚀物质会对人体和物体造成腐蚀性损害,如化学灼伤、腐蚀设备等。
爆炸物质具有剧烈爆炸的能力,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针对不同类型的危化品,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
首先是防护服的选择。
对于有毒物质,应选用防毒面具、防毒面罩等防护装备,确保呼吸道不受到污染。
对于易燃物质,要穿戴防火防爆服,避免静电引起的火灾。
对于腐蚀物质,要穿戴防腐蚀服,保护皮肤免受腐蚀损伤。
对于爆炸物质,要保持安全距离,远离爆炸源。
其次是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
穿戴防护服时,要确保服装完整、无破损,并正确佩戴防护面具、防火防爆鞋等装备。
同时,要注意防护装备的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污染。
在使用防护装备时,要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不可随意取下或调整装备,确保防护效果。
个人卫生也是个人防护的重要环节。
在接触危化品后,要及时洗手,避免危险物质残留在皮肤上。
如果不慎接触到有毒或腐蚀物质,应立即用清水冲洗,避免进一步损伤。
在操作危化品时,要注意避免食物、饮水和吸烟等行为,避免危险物质通过口腔、鼻腔等进入人体。
应当了解危化品的储存和处理方法。
危化品应存放在专用储存仓库或柜子中,保持通风、防潮、防火等条件。
不同类型的危化品要分开存放,避免混合引发危险反应。
在处理危化品时,要遵循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
对于危化品及个人防护措施的了解和实施,对于保障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危化品,选择适当的防护装备,并正确使用和保养。
危险化学品理化性质及应急措施

1)性质及用途理化性质: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芳香味,不溶于水,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易燃液体。
普通包装:易燃液体,小开口钢桶。
稳定性和危(wei)险性:易燃,蒸汽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者明火易着火、爆炸。
蒸汽比空气重,可扩散到相当远距离。
毒理学指标:急性中毒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轻度兴奋、步态盘跚等状态,严重者可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以致呼吸和循环衰竭;慢性中毒主要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系统改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重者浮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病例在慢性中毒后可发生白血病,皮肤脱脂、干燥、皲裂、皮炎。
主要用途:用作溶剂及合成苯的衍生物、香料、染料、塑料、医药、炸药、橡胶。
2)安全防护措施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者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者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佩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3)应急措施急救措施:对于急性中毒者,应迅速将中毒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即将脱去被苯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清洗污染处的皮肤,注意保暖。
泄露处置:迅速撤离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带防毒面具和手套,穿普通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堵漏,用雾状水扑灭小面积火灾,驱散蒸汽及泄漏的液体,用活性炭、沙土或者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用无火花工具采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也可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经稀释后排入废水处理系统。
消防方法: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沙土进行消防。
环境监测方法:水质检测管法、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快速检测管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气体速测管。
1)性质及用途理化性质:无色液体,有芳香气味。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常见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应急处理.doc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1.氨特别警示:与空**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吸入引起中毒性肺水肿。
理化特性:常温常压下为无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味。
比空**轻。
燃烧、爆炸:极易燃,能与空**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引起燃烧爆炸。
健康危害: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
急性中毒:急性氨中毒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重度中毒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
高浓度氨可引起呼吸和心跳停止。
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严加密闭,防止泄漏,工作场所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
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新鲜处。
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就医。
灭火方法:灭火人员必须佩戴空**呼吸器,穿全身防化服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切断**源。
若不能切断**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移至空旷处。
泄漏应急处置:消除所有点火源。
划定警戒区,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式空**呼吸器的防化服。
若是液化**体泄漏,还应注意防冻伤。
2.氯特别警示:剧毒,吸入高浓度**体可致死;包装容器受热有爆炸的危险。
理化特性: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有刺激性**味的**体。
比空**重。
燃烧、爆炸:本品不燃但可助燃。
一般可燃物能在氯**中燃烧,易燃**体能与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健康危害:氯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性**体,吸入时产生局部刺激和腐蚀作用。
急性中毒:轻者有流泪、咳嗽、胸闷;重者发生肺泡性水肿、严重窒息、昏迷或休克。
吸入极高浓度的氯**,可引起心跳骤停而发生“电击样”死亡。
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工作场所提供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淋浴和洗眼设备。
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新鲜处。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就医。
灭火方法:灭火人员必须佩戴空**呼吸器,穿全身防化服,在上风向用干粉、二氧化碳、水(雾状水)或泡沫灭火。
化学危险品的认知与防护

前言
近年来随着化学危险品的事故频发,化学危险品的 安全使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使用化学危险品 之前要先了解它的外观、成分、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以 及在发生事故后应怎么处理。
我厂使用的化学危险品主要有:盐酸、硫酸、氢氧 化钠、次氯酸钠、氨水、联氨等。
下面介绍一下我厂化学危险品的特性与防护
我厂加联氨装置
我厂每个化学危险品存放地 门口都标有危险品管理办法
谢谢观赏!
我厂所用主要硫酸主要用途为循环水加药。
纯硫酸
硫酸对人体的危害
若不慎让硫酸接触到眼睛的话就有可能会造成永久性 失明;而若不慎误服,则会对体内器官构成不可逆的 伤害,甚至会致命。浓硫酸也具备很强的氧化性,会腐 蚀大部分金属,故需小心存放。
急救措施
硫酸与皮肤接触需要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 碳酸氢钠溶液冲,迅速就医。溅入眼睛后应立即提起 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 钟。迅速就医。吸入蒸气后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 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 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迅速就医。误服后应用 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迅速就医。
该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 溶液;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具有强腐蚀性;危 害环境。
燃烧(分解)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必要时佩带防毒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防护服:穿工作服
(防腐材料制作)。小心使用,小心溅落到衣物、口 鼻中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氨水有一定的腐蚀作用,碳化氨有一定腐蚀作用,属于危险化学品。
健康危害
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 喘等;可因喉头水肿而窒息死亡;可发生肺水肿,引 起死亡。氨水溅入眼内,可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导致 失明,皮肤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反复低浓度接 触,可引起支气管炎。皮肤反复接触,可致皮炎,表 现为皮肤干燥、痒、发红。如果身体皮肤有伤口一定 要避免接触伤口以防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品物化性质与防护1、双乙烯酮【物化性质】:澄明,无悬浮物,无机械杂质。
相对密度(d2020)1.0897,熔点-6.5℃。
沸点127.4℃。
折射率(nD20)1.4379。
闪点33.9℃。
溶于水及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活泼。
【防护】:本品对组织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具有催泪性,中毒严重者能引起肺气肿、肺水肿。
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0.5-1.0mg/m3./。
操作时应配戴防护用具,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严重者延医诊治。
贮存于铝制或搪玻璃容器中,低温(0-5℃)存放,不得与火、无机酸、及水接触,严禁撞击。
2、乙二醇单甲醚【物化性质】:无色透明液体,具有令人愉快的气味。
相对密度(d420)0.9647,沸点(102.39kPa)125℃。
熔点-85.1℃。
闪点46.1℃。
折射率(nD20)1.4024。
自燃点288.3℃。
与水、乙醇、乙醚、甘油、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混溶。
【防护】:能引起贫血症,工作场所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25ppm(80mg/m3)。
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具。
3、无水乙醇【物化性质】:无色透明、易燃易挥发液体。
有酒的气味和刺激性辛辣味。
溶于水、甲醇、乙醚和氯仿。
具有吸湿性。
能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
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4.3-19.0℅(体积)。
相对密度(d420)0.7893。
熔点-117.3℃。
沸点78.5℃。
折射率(nD20)1.3611。
闪点(闭杯)13℃。
【防护】:本品蒸汽很容易经粘膜吸收,可经口腔、胃壁粘膜、肠吸收而迅速呈现出醇的作用(醉意)。
这种吸收速度与醇的浓度成正比。
工作场所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1000ppm(1900mg/m3)。
用铁桶包装,不得使用镀锌容器。
贮存于阴凉通风处,防热、防火、防晒。
4、浓硫酸【物化性质】:本品为无色、无臭、透明的油状液体,呈强酸性。
相对密度:98℅的硫酸(d420)1.8365。
熔点10.4,沸点338℃。
有很强的吸水能力,与水可以按不同比例混合,并放出大量的热。
腐蚀性很强,化学性质很活泼。
属一级无机酸性腐蚀物品。
【防护】:应储存在阴凉、通风、干燥处。
避免日晒,不可接近热源和火种。
严防水湿受潮。
不得与爆炸物、氧化剂、稻草、油脂、木屑等有机物混放。
失火时,可用雾状水、黄砂、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不可用高压柱状水,以免硫酸四溅,扩大危害范围。
本品对呼吸道有刺激和烧灼作用,能损害肺脏。
溅到皮肤上引起严重的烧伤。
硫酸气溶胶比二氧化硫有更明显的毒性作用。
如出现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时,应吸入新鲜空气和碳酸钠溶液,饮含有苏打和矿泉水的热牛奶;咳嗽时应给可待因、盐酸乙基吗啡;如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接着用2%苏打溶液冲洗;如溅入眼睛,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急送医院治疗。
硫酸雾的最高容许浓度为1mg/m3。
操作时应穿戴耐酸工作服、防护面具、橡皮围裙和手套、长统胶靴等劳保防护用具。
5、氯仿(三氯甲烷)【物化性质】: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
沸点61.7℃。
熔点63.5℃。
折射率(nD 25)1.4422。
相对密度(d420)1.4832。
不易燃,但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可以燃烧,发出火焰或高温,与乙醇、乙醚、苯、石油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和挥发油等混溶,微溶于水。
【防护】:本品有麻醉性,大量吸入高浓度蒸气能中毒,露置在日光、氧气、湿气中,特别是和铁接触时,则产生光气而使人中毒。
使用时要求设备密闭,工作场所加强通风和个人防护。
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50ppm(240mg/m3)。
贮存时要避光、隔热贮存。
6、发烟硝酸【物化性质】:相对密度1.527(25℃)。
不稳定,遇光或热分解放出二氧化氮。
溶于水,可以任何比例混合,溶解时放热。
其水溶液具有导电性。
是强氧化剂。
与许多金属能剧烈反应。
腐蚀性很强,能灼伤皮肤,也能损害粘膜和呼吸道。
【防护】:本品为一级无机酸性腐蚀物品。
应储存在石棉瓦货棚中。
避免日光曝晒。
防止进水。
严防与木屑、稻草、纸张和木材等有机物接触。
不得与化学有机物、易燃物、氧化剂、氯酸盐、苦酸盐、雷酸盐、电石和金属粉末等共储混运,与硫酸、盐酸也要隔离存放。
失火时,用雾状水扑救或用黄砂、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不可用加压水扑救。
【救护措施】:含有二氧化氮、五氧化二氮的烟和硝酸雾能刺激呼吸道,并能破坏牙齿,可引起结膜炎和角膜损伤。
对人体会使皮肤严重烧伤,稀释溶液能引起湿疹。
如皮肤烧伤时,应立即用大量水洗涤,并用2~3%碳酸氢钠溶液绷带包扎。
如不慎溅入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送医院治疗。
氮的氧化物和硝酸蒸气对肺部刺激性很大,严重时能引起肺水肿。
在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5mmg/m3。
使用硝酸时应配戴防毒面具、防护眼镜、耐酸手套,穿工作服、橡皮围裙、长统胶靴等劳保用品。
7、氢氧化钠【物化性质】:纯品为无色透明晶体,相对密度2.130。
熔点318.4℃沸点1390℃。
市售烧碱有固态和液态两种:纯固体烧碱呈白色,有块状、片状、棒状、粒状,质脆;纯液体烧碱为无色透明液体。
固体烧碱有很强的吸湿性,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水溶液呈碱性,有滑腻感;溶于乙醇和甘油;不溶于丙酮、乙醚。
腐蚀性极强,对纤维、皮肤、玻璃、陶瓷等有腐蚀作用。
【防护】:属一级无机碱性腐蚀物品,应储存在通风、干燥的库房或货棚内。
包装容器要完整、密封。
不得与易燃物和酸类共储混运,注意防潮、防雨。
本品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其溶液或粉尘溅到皮肤上尤其是溅到粘膜,可产生软痂,并能渗入深层组织。
灼伤后留有瘢痕。
溅入眼内,不仅损伤角膜,而且可使眼睛深部组织损伤。
如不慎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清水冲洗10分钟;如溅入眼内,应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分钟,然后再点入2%奴佛卡因。
严重者速送医院治疗。
空气中烧碱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0。
5mg/m3。
操作人员工作时必须穿戴工作服、口罩、防护眼镜、橡皮手套、橡皮手套、橡皮围裙、长统胶鞋等劳保用品。
8、浓盐酸【物化性质】:纯品为无色有刺激性臭味的液体,工业品因含有铁、氯等杂质,略带微黄色。
相对密度1.187。
熔点-114.8℃。
沸点-84.9℃。
易溶于水,有强烈的腐蚀性,在空气中发烟,其气体对动植物有害。
是极强的无机酸【防护】:浓盐酸对鼻黏膜和结膜有刺激作用,会出现角膜浑浊、嘶哑、窒息感、胸痛、鼻炎、咳嗽,盐酸雾可导致眼睑部皮肤剧痛。
要穿耐酸工作服、防护手套、橡胶手套,通风橱内操作。
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5-10分钟,用2%苏打水涂抹。
严重者送医院治疗。
9、邻氨基苯酚【物化性质】:纯品为白色针状结晶,与光和热在空气中逐渐变黑。
能升华。
密度1.328g/cm3。
熔点174℃。
不溶于苯,溶于乙醇及水。
遇三氯化铁呈红色,与无机酸生成易溶于水的盐。
【防护】:有毒。
具有苯胺和苯酚的毒性。
可经皮肤吸收而引起中毒性皮炎及高铁血红蛋白症和哮喘。
生产设备要密闭,现场应保持通风,操作人员要穿戴防护用具。
10、硫酸二甲酯【物化性质】无色油状液体,易燃。
相对密度1.3283 ,折光率1.3874。
沸点188.5℃,闪点83.3℃。
含量>98%。
【防护】:本品蒸气有强烈的腐蚀性,对呼吸系统黏膜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可经皮肤吸收使中枢神经中毒,影响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损害心、肺、肝、肾等功能,空气中含量达1%时,吸入人体即有生命危险,最高允许浓度为1ppm(0.5mg/m3),可用氨水作为解毒剂。
戴防护口罩。
通风操作。
11、苯【物化性质】:无色至淡黄色易挥发、非极性液体。
具有高折射性和强烈芳香味,易燃有毒!相对密度(d420)0.8790。
凝固点5.53℃。
熔点-117.3℃。
沸点80.1℃。
折射率(nD20)1.5011,(nD25)1.4979。
闪点(闭杯)-22.44℃。
自燃点562.22℃。
与乙醇、乙醚、丙酮、四氯化碳、二硫化碳和醋酸混溶。
微溶于水。
【防护】:本品有毒。
对皮肤和粘膜有局部刺激作用,吸入和经皮肤吸收可引起中素。
当吸入高浓度的苯蒸汽时可强烈作用于中枢神经,很快引起酒醉状、痉挛。
在呈现较强兴奋作用后继而引起关节炎、沉闷、抑郁、疲乏无力、昏睡、眩晕和头痛等。
严重者可因呼吸中枢痉挛而死亡。
慢性中毒的特有症状是,开始时口干,特别是上颚齿龈和鼻粘膜处有类似坏血病的出血斑,并能引起皮肤出色,稍有外伤就难以止血。
一般苯中毒症状经治疗后是可以恢复的,也有由于造血功能完全被破坏,而患致死的颗粒性白细胞消失症。
操作现场最高容许浓度为25ppm(80mg/m 3)现场。
当发生急性苯中素时,应及时将患者撤离现场,进行人工呼吸或给以呼吸刺激剂和强心剂并送医诊治。
操作人员应定期体检。
12、草酸二乙酯【物化性质】:无色油状液体,有芳香味。
相对密度(d420)1.0785。
熔点-38.5℃。
沸点185.7℃。
折射率(nD20)1.410。
与乙醇、乙醚、丙酮等常见溶剂混溶。
微溶于水,并被水逐渐分解。
【防护】:本品有毒,在机体内易水解为酸和醇而造成较强的腐蚀性和刺激性。
大鼠经口LD50为0.4-1.6g/kg。
其突出症状为呼吸紊乱和肌肉颤动。
应注意避免吸入蒸气和接触皮肤。
13、醋酸乙酯【物化性质】:无色、具有水果香味的易燃液体。
相对密度(d420)0.9003。
熔点-83.6℃。
沸点77.1℃。
折射率(nD20)1.3723。
闪点7.2℃(开杯)。
爆炸极限2.13-11.4%(体积)。
与醇、醚、卤代烃、芳烃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微溶于水。
【防护】:醋酸乙酯的素性很微,大鼠经口LD50为5600mg/kg。
但对粘膜有中等程度的刺激作用。
人在接触高浓度时,可引起眼、鼻、咽喉和呼吸道刺激症状,严重时会出现进行性的麻醉作用,操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为400ppm(1400mg/m3)。
生产车间应加强通风,注意防止设备泄漏,操作人员配备穿戴护目镜、面具、防护服。
14、氢溴酸【物化性质】:无色或浅黄色液体,微发烟。
相对密度1.49。
熔点-11℃。
沸点126℃。
易溶于氯苯、二乙氧基甲烷等有机溶剂。
能与水、醇、乙酸混溶。
露于空气及日光中因溴游离,色渐变暗。
强酸性,具有与盐酸相似的刺激味。
除白金、金、和钽等金属外,对其他金属皆腐蚀,生成金属溴化物。
还具有强还原性,能被空气中的氧及其它氧化剂氧化为溴。
【防护】:皮肤与之接触会发痒、甚至发炎,如不慎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干净。
其蒸气强烈刺激眼睛和呼吸器官,吸入后会中毒。
如不慎溅入眼内应立即用水冲洗15分钟,然后送医院治疗。
动物一次吸入刺激阈浓度是0.026mg/l,吸入0.066 mg/l,致中枢神经系统和体温调节功能障碍,但其作用比溴弱2-3倍。
最高容许浓度为2 mg/m3。
15、乙醚【物化性质】:本品为无色易挥发的流动液体。
易燃,有芳香气味。
具有吸湿性,味甜。
相对密度(d420)0.7138。
凝固点-116.2℃,沸点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