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花园代表着内部实体与外在形式的创造性统一

合集下载

21世纪开放空间规划中的欧式手法

21世纪开放空间规划中的欧式手法

摘要:21世纪开放空间规划语言必须以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交流方式提供一种现实的反映。

同时,它也应该将科学和纯粹的艺术以及情感上的、直觉上的元素结合起来,老虑多种有创造性的可能形式。

在追寻场地特性的过程中,赖纳·施密特教授及其事务所的规划思想和设计语言可以归纳为诗意的规划万法已被证实的设计原则的再利用;对场所原有特征的考古学研究的应用;将花园设计成一个主题式花园的概念;直接利用建筑结构组织空间的概念“空'的概念“流水线”的概念。

关键字:风景园林;开放空间;综述;规划设计;城市设计;欧式手法European Approaches to Open Space Planning in the 21st CenturyAbstract:The langua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in the 21st century must offer a realistic reflection of the way people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and with nature it must also consider the unlimited creative possibilities, combining scientific knowledge with fine art and emotional, intuitive elements In the search for site-dependent characters, the different design elements can be identified in the language and ideas of the office'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poetic planning approach; the reutilization of proven design principles; the archaeological search for original features of a place; the concepl of the garden as a theme garden; the concepl of the "openly archilectonic"; the concept of "emptiness"; and the "produclion line" concept.key words: Landscape ArchJtecture; Open Space; Summary; Planning and Design; Urban Design; European Approaches过去的花园代表着内部实体与外在形式的创造性统一。

赖特的有机建筑

赖特的有机建筑

[编辑本段]赖特的设计理念建筑是一个美妙的东西,建筑反映的不只是建筑本身的造型和内部的空间关系。

从建筑里你能解读到建筑大师的人生观和建筑所蕴涵的文化和艺术。

从一个建筑看世界,你能从中领略到永恒。

赖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从小生长在威斯康星峡谷的大自然环境之中,日出而居,日落而歇。

向大自然索取而劳动的他,感悟到蕴藏在四季之中的神秘力量,体会到了自然固有的旋律和节奏。

赖特还认为住宅不仅要合理安排卧室,起居室,餐橱,浴厕和书房,使之便利日常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增强家庭的内聚力,他的这一认识使他在后来新的住宅设计中把火炉置于住宅的核心位置,让它成为一个家庭必不可少但又十分自然的组成体。

赖特的一生经历了一个摸索建立空间意义和表达的过程,从由实体转向空间,从静态空间到流动和连续的空间,再发展到适度的、序列展开的动态空间,最后达到自然组合的整体空间。

布鲁诺.塞维是如此评价赖特的贡献:“有机建筑空间充满着动态,方位诱导,透视和生动明朗的创造,他的动态是创造性的,因为其目的不在于追求耀眼的视觉效果,而是寻求表现生活在其中人的活动本身。

赖特提出了:1.崇尚自然的建筑观赖特的草原式的住宅反映了人类活动,目的,技术和自然的综合它们使住房与宅地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花园几乎伸人到了起居室的心脏,内外混为一体。

就日同人的生命。

这样,居室就在自然的怀抱之中。

他认为:我们的建筑如果有生命力,它就应该反映今天这里的更为生动的人类状况。

建筑就是人类受关注之处,人本性更高的表达形式,因此,建筑基本上是人类文献中最伟大的记录,也是时代,地域和人的最忠实的记录。

2.属于美国的建筑文化我们不应该无视后代的要求,但更应该寻求现时的欢乐和丰富的生活,革命不能无视过去的创造,但我们应该努力消化吸收使之进入我们的思想。

赖特首先立足于吸收民间传统有价值的东西去创立美国自己的文化,一个例证是住宅的门廊,它最早源于瑞士和帝国的敞廊,后来出现在美国南部种植园主的住宅中,到十九世纪初,美国的住宅普遍采用了门廊作为一个娱乐休息的面积,赖特接受了这一传统构件,但在他的草原式住宅中他不是用门廊围绕住宅内部而是把它用来保持和延长住宅的平面构图,如温斯路住宅。

反杜林论复习考题

反杜林论复习考题

详细内容:一、填空题1.《反杜林论》写于(1876)年,发表于(1878)年。

2.(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3.空想社会主义和启蒙学者一样,他们并不是解放(某一个阶级),而是解放(全人类)4.杜林认为世界统一于(存在),这种观点犯了(折中主义)错误。

5.一切以往的道德归根到底都是由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所以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

6.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7.但是(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8.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9.恩格斯说现代唯物主义都是本质上(辩证)的,而且不再需要任何凌驾于其它之上的(哲学)。

10.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主义是(绝对真理)、理性和(正义)的表现,只需要把它发现出来,它就能用自己的力量征服世界。

11.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杜林把运动归结为(机械力)这样一种所谓的运动基本形式,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12.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而资产阶级的平等要求则是(阶级特权)。

13.人对一切问题的判断愈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愈大,而犹豫不决是以无知为基础的。

14.马克思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然辩证法)并且把它转变为(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

15.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思维),人类社会和(普遍规律)的运动和发展的科学。

16.(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分开17.(自由)是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因此它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18.在原则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问题上,杜林的观点是(原则在先),这种哲学观点是一条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哲学路线。

外国造园艺术

外国造园艺术

古罗马的造园艺术造园要素:树木花卉、植坛草坪、喷泉、雕像、绿荫道、“绿色雕刻”类型:1.城市住宅院落式花园特点1.周围环绕柱廊敞厅与花园渗透2.以明渠、水池、喷泉为中心的对称格局'目的:为贵族文人取乐享用代表:品巧山“花园山”2.郊区花园别墅要素:柱廊、雀笼、花架、水、植物特点:1.选址环境优美,主建筑外向——欣赏自然风景2.建筑与自然花园关系密切,通过绿棚、廊子、折叠门相互渗透3.景色多样化4.重视生活情趣、精致5.植物与水调节小气候代表:阿德良离宫、塔斯干别墅、哈德里安庄园目的:为文人隐居,感受生活意大利造园艺术15世纪文艺复兴16、17世纪下半叶极盛主要理论家是阿尔伯蒂类型:1.郊区别墅型(主)——消闲乡居别墅花园其他类型:城市府邸型、供公众节庆活动、农庄管理中心的选址:1.离城市不远,可享受城市的方便,又有乡村意趣2.环境要卫生3.自然风景要优美4.建在山坡上或在山顶上总之,别墅的选址,着重外向得景,但花园本身是内向的,有围墙,防御作用要素:树木、攀援植物、草地、溪流、喷泉、游泳池、石盆、岩洞、田园风壁画、廊子亲切恬和的情趣,规模不必很大(法国花园是宫廷活动场所,气派、热闹、人多、规模大)特点:花园是几何式的(建筑式)1.多建在山坡上,坡度较陡,别墅建筑物多在中间偏上一层平台,或顶层;造园在丘陵地——地形要改造(原因a.坡地造成水头落差形成各种水媳;b.可以远眺)2.园林分为两个部分,外为林园,内为花园3.别墅是对称的,其轴线是园林的对称轴线,水池、植坛和树木也是对称;4.树林剪成方块、圆锥等叫做绿色雕塑;剪成拱门、廊道、拱券叫绿色建筑物5.植坛用矮的常青树盘成规矩图案,卵石或碎砖做底衬6.水池是几何,流水沿石盘一级一级落下成水帘,水是动态的7.道路笔直,正交成直角平台大台阶装饰着雕像和栏杆手法主义:(十六世纪中叶)1.反对研究和遵守表现对象时的客观法则2.艺术家要求自由、想象、独特新颖文艺复兴1.提倡客观法则2.表现真实的本质、要求职业技巧十七世纪下半叶手法主义、巴洛克艺术下的造园特点:园林更加人工化、过分造作1.别墅建筑占构图中心位置2.门前开三条放射形的大林荫道3.绿色建筑物增添了绿色剧场成天幕、坐凳4.植坛增加了曲线5.有了压力喷泉6.装置机关水媳7.透视术十八世纪法国古典园林对意大利园林的影响十九世纪英国式的自然风致园影响花园作为协调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体现:A.动态的:1)由里向外逐渐扩散,离建筑越远,几何形越强平台、栏杆、台阶造成2)花园和建筑仿佛从自然中生成(如阿尔多布兰迪尼别墅)陡坡上的流水造成B.几何式的布局:花园构图布局要完整;基本是对称的几何形、有中轴;植坛、道路是图案式的C.三大要素的精心处理:●石作:包括台阶、平台、挡土墙、栏杆、廊子等,白色石头,高低错落,用花盆、雕塑装饰●常青树:冬青属或柏树剪成方正的绿墙和绿篱;植坛是剪成几何的黄杨和砾石组成的图案,叫“绣花图案”园林里有丛林,树形完全自然,有老树;几乎只种常青树●流水:水是动态的——链式瀑布和台阶式瀑布;喷泉水风琴、水剧场、机关水媳代表:●佛罗伦萨美迪奇别墅庄园——没有突出的轴线,入口在横肋,建筑靠在一侧●蒂伏里的艾斯塔别墅——蛋形泉、百泉路、龙泉、水风琴泉、自然泉评价:山坡、树木、水都非常夸张,达到极致●朗特别墅(维尼奥拉)——中轴线让给水,主建筑一分为二在两侧评价:十六世纪最优秀的园林●法尔尼斯府邸(维尼奥拉)——链式瀑布在主建筑前巴洛克艺术开始●阿尔多布兰迪尼别墅——巴洛克特征:高达建筑物显示富贵;矫揉造作;人工压倒自然;三叉戟式道路;透视术迦兆尼别墅意大利园林与中国园林意大利不需要欣赏园林里的自然,而是要从园林欣赏四外的广阔大自然别墅在真山真水间,没必要模仿自然(中国:私家园林在城市里,为了慰藉对自然美的渴望,只好在园林里剪裁精炼,片面典型化自然)功能要点:1.把花园当做露天起居场所2.把花园当做建筑与四周自然间的过渡,建筑为石料,封闭(中国:建筑木料构造,门窗虚敞,玲珑剔透,易于花园穿插渗透,不存在过渡问题)意大利人的审美理想:思维方式穷究事物的内在规律,用明确的方式提出问题和解释问题,表现在审美上就是把美看作是和谐,和谐的内部结构,即对称、均衡、秩序,可用简单的数和几何表达(中国的思维习惯是倾向于现象的直观,不求甚解,感性,满足于模糊的混沌)欧洲人在自然面前采取的是积极的态度:不怕把人工技术性很强的东西装在花园里,重在炫耀它(中国的园林表现出人在自然面前的步步退却)意大利的封建领主制度(中国的君主集权下的官僚统治)意大利的植物必须人化,失去它们的天然形态和性格(中国的一切自然的东西都有它的性格)法国造园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4世纪自然经济庄园果园菜地中世纪起源:修道院花园形式:果园和菜地特点:1.水渠划分果园和菜地成方块2.中央有水井,有棚架,种攀缘植物成绿荫3.封闭、内向,提倡禁欲,不讲求美观影响:花园的胚胎在王公贵族的园子生长贵族园子的特点:1)追求天然野趣2)转为外向,游览为主的花园3)机械装置4)回纹迷阵代表:嘎达纳的花园——多层台地、笔直的林荫道、外向评价:走到时间前面去了十五世纪末到十六世纪上半叶加入意大利元素避世思想特点:1.哥特式到文艺复兴式构筑物,石头、建筑由小变大,成为重点2.绣花式植坛,后期图案更丰富,雕塑做点缀3.加入自然元素:岩洞、山崖(摹拟自然),拱券式结构,规模大4.出现低微地台5.出现开阔河渠、水池6.笔直林荫道,功能式切割花园7.没有摆脱实用的要求(a.几层台地中只有一层具观赏性b.各层台地没有联系c.园子与府邸没有统一构图)代表作品:布洛阿府邸的园子伽伊翁府邸的园子十六世纪中叶到十七世纪上半叶古典主义的第一阶段——唯理主义哲学代表人物:建筑师杜贝阿、园艺家莫莱家族克洛德.莫莱的造园手法——把花圃划分成块,布置植坛,当做整幅构图,按图案布置克洛德被认为是法国绣花植坛的真正创造者,率先使用黄杨树组成绣花图样特点:1.专制王权加强2.主次分明,严格对称,有明显中轴,使用柱式,风格趋向庄重3.花园是纯粹观赏性的,与府邸统一构图4.递减原则代表作品:圣日耳曼花园意义:杜贝阿和克洛德使花园成为富于变化、想象力、创造性的真正艺术,开始了追求壮丽、绚烂的倾向十七世纪下半叶,法国古典主义的第二阶段,宫廷文化,歌颂路易十四理论家:布阿依索著作:《论依据自然和艺术的原则造园》——1.强调花园丰富而有多样性a.地形多样性b.总布局多样性c.植物多样性2.人工美高于自然美,人工美的原则:变化的统一古典主义的美学观点3.重视花园的选址,将不同的地形组合起来4.从高处观赏花园5.直线和直角使林荫道“长而美”,结合圆形和弧形古典追求丰富和多变化6.注重比例的应用7.注重绿色建筑物花园的建筑化8.注意水、雀笼、喷泉的运用园林特点——路易十四的“伟大风格”:1.规模大,尺度大。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作者:郭珺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0年第15期摘要:以生态哲学为基础的生态美学的价值在于突破主客二元对立认识论思维,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统一。

我国古代园林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通过其布局、内容、建筑和生活情趣等方面,营造出“可行、可观、可居、可游”,“天人合一”的独特审美空间. 我国古代园林的特点很好的诠释了生态美学的追求,达到了两者完美的统一。

关键词:生态美学;古代园林;天人合一事物的发展总是相辅相成的。

在我国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我国古代园林伴随着历史的脚步不断的发展。

生态美学的发展也是如此,1973年,挪威哲学家阿伦•奈斯提出深层生态学,形成生态存在论哲学。

这种新哲学理论突破主客二元对立世界观,提出系统整体性世界观;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自然——社会”协调统一;反对自然无价值的理论,提出自然具有独立价值的观点。

同时,提出环境权问题和可持续生存道德原则。

生态美学是生态学与美学的有机结合,实际上是从生态学的方向研究美学问题,将生态学的重要观点吸收到美学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美学理论形态。

生态美学从广义上来说包括人与自然、社会及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是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当代存在论美学,是人们对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而进行美的价值诉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化程度的加深,自然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生态美学也在不断的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其发展为:倡导系统整体观点,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倡导社会责任,反对环境污染;倡导现实主义,反对对自然的扭曲与施虐。

它使生态美学成为文学批评的重要视角,主张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共生共存。

就如我国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和易学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理论等。

在生态美学的视野下看我国古代园林,其价值和意义会更加凸显。

首先,我国古代园林的园景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公共艺术的审美价值——宅间花园园林

公共艺术的审美价值——宅间花园园林

公共艺术的审美价值——宅间花园园林随着住宅区环境绿化建设进程的发展,住宅小区绿化环境建设质量的标准已日趋综合化,这种综合性首先表现为:环境形态与功能的合理性、统一性、艺术性和科学地实现达到居住环境的舒适、合理、美观、安全、有益于居住健康等应有的目标,环境与健康已成为居住标准的第一要素。

理念:(1)拟以现代人居环境的功能要求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为目标,体现以人为本全新理念的生态型居住环境。

(2)运用景观生态理论和生物多样性原则,在绿化植物配置中以常绿为主,以上海地区丰富的植物资源和景观植物材料,合理有效地配置乔、灌、草、花卉、地被,根据住宅小区立地条件、建筑景观、周边环境等特点,协调各要素构成本案,成为系统完善的水景住宅绿化小区。

(3)按照居住区绿化建设的原则,以区内水景环境为绿化主体空间形态的特点,构筑田园水岸景观绿色的生活空间。

设计师着重考虑环境建设的合理性、景观性和生态要求,乃至后期管理的可能性,以此得出综合效能较佳的设计方案。

绿地系统特征过于集中的绿地虽然能带来宽阔的绿化视野和活动空间,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城市居住模式和居住习惯已发生变化的现实条件下,也带来诸如景观性与功能性相冲突等弊端。

针对上述情况,本方案绿化设计采用了带状、块状绿地均匀分布,加强宅前楼后的绿化深度和功能层次,明确使用归属的设计方式,并结合原小区规划的平面结构,区分出景观(生态)性与实际使用功能性两种绿化区域的概念,有效地提高区内有限绿地的使用效能。

人工湖面宽阔的视野,宅前楼后能就近使用的实用性绿地构成了绿化宅间形态的对比,同时也构成了小区室外绿化环境的显著特征,人们可以在空间绿地中很方便地进行锻炼、休闲、交往和观景,儿童活动场地、老年人活动区域设施,采用多点分散设置于楼座架空层内,离用户较近而使用方便,户有绿地设置,宅前均有坡地草坪、树丛、花灌木、构成宅前绿化“平台”,不仅使人在居宅中能有良好的室外绿化景观立面,而且真正使亲近自然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机器美学

机器美学
17 17
代表作品
古根海姆博物馆
• 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外 部非常朴实无华,只 是将博物馆的名字装 饰了一下。平滑的白 色混凝土覆盖在墙上, 使它们仿佛更像一座 巨大的雕塑而不是建 筑物。古根海姆美术 馆是由弗兰克.劳埃得. 赖特—美国最有创意 的建筑师之一设计的。
代表作品
• 柯布西埃为了获得 和谐统一的整体环 境,常自己进行室 内设计和家具设计, 如20世纪20年代就 设计了一些充满现 代气息的钢管结构 椅,其中一种躺椅 至今仍在生产。
2014-7-5 8
代表作品
朗香教堂1950-1953
这是一座位于群山之中的小小天主教堂, 它突破了几千年来天主教堂的所有形制,超 常变形,怪诞神秘,如岩石般稳重地几立 在群山环绕的一处被视为圣地的山丘之上,朗香教堂建成之时,即获 得世界建筑界的广泛赞誉它表现了勒氏后期对建筑艺术的独特理解、 娴熟的驾驭体形的技艺和对光的处理能力。无论人们赞赏与否,都得 承认勒.柯布西耶的非凡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机器美学
未来主义
汽 车 和 飞 机 极 大地 促进了 未来主 义机器 美学的 产生 , 这种 机 器美学 所关 注的, 既非 汽车和 飞机 的制造 本身 , 也非 其严 密、 精准、符合理性精神的机器内核,而是以一种后尼 采主义的 浪 漫 想象, 瞩目 于由汽 车和 飞机所 带来 的征服 世界 的 速度 和力 量。 马 里 内 蒂 发 表宣言 后不久 ,在意 大利的 米兰, 一群 画 家团结 在 他 的 周 围 , 试图以 视觉的 形式发 掘宣言 中的隐 秘含义 。 总的 来 说 ,未来 主义 绘画的 主题 是速度 和运 动。其 表现 方式分 为 两 种: 一种是以主观视角的连续切换来暗示运动,如翁贝托 · 博乔尼的 《 城 市 的 苏 醒》和 《大街 的喧嚣 穿透了 房屋 》 ;另一 种更为 成 熟 的 方 式 是 以分解 动作或 者说以 类似电 影的方 式来呈 现运动 , 如 巴 拉 的 《 牵着绳 索的狗 的动态 性 》有 趣的是 ,尽管 未来主 义 者歌颂机器,他们的画作却 常常选择马这一前工业时代的意象 来 表 现 运 动 。 19 12 - 1 9 1 3 年 , 巴 拉 创 作 了一 系列以 汽车为 主 题 的 绘 画 ,但正 如本顿 所说, 这些 作 品所依 据的汽 车原型 是 一 些 技 术 上 严重过 时的产 品。犹 如前 现 代的诗 歌意象 反复出 现 于 马里内 蒂歌 颂机器 的诗 篇中, 在未 来 主义 第一 阶段的 绘画 中, 机 器 美 学 的 呈现, 仍然拖 着一条 象征主 义 的尾 巴。

文学概论习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习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思考与练习及答案(上)《文学概论》试题(第一到八章)第一章一、填空(10分,每一空1分。

)1、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文艺家是。

2、目前,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分为、、。

3、面对创作—作品-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艺术消费这统一的文学活动系统,把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视角和方法融合在一起的理论是。

4、在西方文论中,有名的“直觉”说是由意大利美学家提出的。

5、美国著名学者、在《文学理论》一书中,对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者进行了区别。

6、诞生于马克思主义为文艺学开辟了新篇章。

7、文学社会学在中国可以上溯到孟子的说。

二、名词解释(30分,每一题6分。

)1、文艺学2、文学理论3、文学批评4、文学史5、文学社会学三、判断(10分,每一题5分。

)1、文学理论作为一门科学,它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有文学活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四、论述题(50分,每一题25分。

)1、阐述文学理论的性质。

2、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有哪些?划分依据是什么?第二章一、填空(10分,每一空1分。

)1、在《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一文中,首次用反映这个词说明了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2、完整地提出并论述“审美意识形态”这个概念的是西方和东方信仰的学者。

3、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反映论把文学看成是主体对于客体的的认识。

4、马克思主义认为,从现代的经济学观念看,文学是一种。

5、宣扬形式对内容的超越,往往用现代语言学来解释文学的本质的是。

6、人本主义的文论把作为文论研究的核心。

7、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以作为理论指南。

8、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要具有,体现时代精神。

9、马克思、恩格斯总结西方19世纪以前的文学实践,批判继承西方古典美学,特别是古典美学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文学理论。

10、20世纪被称为,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去的花园代表着内部实体与外在形式的创造性统一。

然而在欧洲,科学和艺术缺乏精神上的上层建筑,它们的存在仅仅是为了它们自身而不是为了文化。

今天,人们快节奏地生活着,从—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

我们的感觉正日渐消散并且只剩下肤浅的感觉——只呈突出视觉化冲击而没有任何内涵。

照片上,电视里,车窗外,所有地乃看上去都是雷同的。

人们无休止地忙碌,试图寻找属于自己的文化,寻找能够被我们认同的地方和家的感觉。

21世纪开放空间规划设计的语言,必须以人与入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方式提供一种现实的反映。

同时,它也应该将科学和纯粹的艺术,以及情感上的、直觉上的元素结合起来,考虑多种有创造性的可能形式。

开放空间规划设计学需要发展新的资源利用方式来实现其自我表现。

设计师的目标,就是去寻找能够解决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问题的途径。

人们的理解已经随着时代的进步发生了改变,否定过去的认识和价值观,促进了新风格的出现,同时,也促使我们对当代理想模式的探求。

技术和文明的进步已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如果想要理解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所从事的事情,就必须以一个整体的方式来考虑它们。

那么,当前的欧洲园林文化正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它是沿着以下几条脉络发展的:欧洲的开放空间规划设计艺术起源于巴洛吏时期,当时主要关注视觉审美,而缺少功能上或生态上的考虑;之后,景观设计艺术发展到了能够关注功能,却忽略了审美和生态。

而后,景观设计思想又发生了改变,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生态的平衡,而不是功能和审美。

今天,好的设计作品应该力求达到设计、功能、情感和保护之间的平衡。

设计师们正在努力创造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衡量一个设计是否成功的关键,是看其旱否具有独特的个性和可识别性。

1 诗意的规划方法这种方法在许多设计师主观的、想像性的作品中有所体现。

他们通常省略掉设计对象外形上的易读性,而更趋向于在设计中使用诗歌。

这种设计手法在慕尼黑机场2号终点站的一个公园设计中得到了应用几何形的小山丘告诉游客一个关于场地周围环境的故事,欢迎他们来到景色优美的巴伐利亚(图1)2 已被证实的设计原则的再利用吸收历史上造园发达时期(如新巴洛克时期或新阿卡迪亚时期)的造园风格,然后将其移植到当今一个不寻常的环境中,实现历史上已存在的认识方式的再生。

这种设计手法在凯宾斯基(Kempinski)酒店庭园的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利用方形整形树篱作为对巴洛克时期模纹花园的现代阐释(图2)。

3对场所原有特征的考古学研究应用场地的某些特征,在过去的使用过程中,已经被无意地掩埤或打破,通过对场地特征的考古学研究,能将这些特征重新发掘和应用。

在海勒斯托夫(Hellersdorf)河谷地的设计中;我们应用了这种设计手法。

通过模拟冰川时期形成的冰碛形状,山丘成为了反映空间场所特性的主要设计元素(图3)。

4 将花园设计成一个主题式花园的概念主题花园可能分为不同的形式,自然的或文化的,它就像是一个展示平台,激发人们对不同生命哲学的探寻。

这种设计手法体现在埃尔福特(Erfurt)的一个语言学校的设计中,这里一个极低且观代的建筑和一系列建在建筑顶上供户外活动的主题花园:作为对观存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学校建筑的延伸(图4)。

5 直接利用建筑结构组织空间的概念即直接利用场地与建筑物结构间的关系,则通过建筑轴线和格网系统的表达,来限定景观分区。

在慕尼黑办公建筑的两个庭院的设计中,这种设计手法有了很好的体现。

通过采用建筑物的格网结构,来形成几何状的抬高边界,边界上植满地被和间隔有带状灯光的白桦丛林[图5]。

6 “空”的概念通过对原有场地的清理,而形成新的具有开阔视域的地方,以建立“空间的针对性”。

在新勃兰登堡(Neubrandenburg)园艺博览会址的设计中,应用了这种设计手法将现存的长有芦苇和柳树的湿地进行清理,仅在其中设置一些面向开阔自然空间,具有良好视域的木质栈道和平台(图6)。

7 “隔离”的概念在这一个设计手法里,从原有环境中。

提取出来的元素被重新组合成新的主题,进而创造出良好的效果。

“隔离”需要与过去存在一定的不同,但同时也必须保留着与过去的对照。

这种设计手法,反映在柏林国会区赖谢茨塔格(Reichstag)的设计中。

在围绕着国会建筑的一个公园,程式化的浪漫景点像雕塑一样,设置在围绕着国会建筑的柱形基础上(图7)。

8 “流水线”的概念按照这个概念,构成要素被解放出来并从传统空间观念中分离出来——造园要素被组成了一条“流水线”(图8)。

慕尼黑国家花园展览会(National Garden Exhibition Munich)的种植区设计中,我们在一个格网结构里设置着一个个种有树木、尺度夸大的种植池,同样的元素重复出现,以表现一种效率,即在现代工业社会里,产品能够被大批量生产。

利用这些设计哲学,赖纳·施密特教授的事务所在大量国内和国际的设计竞赛和重要项目的设计中获胜。

其中,最突出的是目前正在建设的国家园林博览会(2005)(BUGA—Bundesgartenschau的简写)会场的设计。

这个文化和园艺的盛会,每两年举办一次,每次都有很多设计公司参与会场设计的竞标。

这次盛会将于2005年4月28目~10月9日在慕尼黑举行,届时将有成百上千的人前来参观。

对于当地社区来说,国家园林博览会(BUGA)(图9)不仅仅是一个展示园艺的机会,更是通过举办这次盛会,使园林绿化成为整个城市地区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梅斯塔特的里姆(Messestadt Riem)地区将计划成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典范①。

原计划设想将这块曾是机场的大面积土地改变成为一个能够容纳16000名居民、并提供13 000个就业岗位的适宜居住的绿色社区。

目前,已出台了该地区的总体规划,以便指导社区的发展,并为当地居民提供高质量生活环境。

在这里,大面积的绿色空间呈实现这一健康环境”的关键因素。

绿色空间约占整个社区面积的一半。

国家园林博览会(BUGA)将会为发展城市新区的景观建设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在进行园艺展览的同时,此次博览会还会致力于展现当代的开放空间设计艺术、园林艺术和植物种植设计艺术。

此外,大量的文化和烹饪活动也会成为这次盛会的必要补充。

1995年法国景观设计师吉斯·韦克斯拉德(Gilles Vexlard)在国际竞赛中获奖的里姆公园(面积约为200hm2,大约是纽约中央公园的一半),也将会成为博览会会场的一部分(图10)。

2000年,全德国举办了一个关于此次博览会(BUGA2005)的主要展览场地的设计竞赛,赖纳·施密特教授的设计团队以“变化的视角——微观和宏观”为设计主题,赢得了这次园艺节会址的设计任务(图11)。

景观生命园以其多种多样的微观结构,成为了园艺节的中心内容。

可移动式的照相机:拍摄的不同尺度的动植物结构的照片,被传送到展览区内的红盒子中,并由此来揭示不同寻常的观察视角。

这些微观的结构是受到这次园艺节的主题和展览会场地设计的启发而产生的。

“器官”(作为每一种植物体的基本结构单元)成为了中心展区的设计主题。

植物的展示方式以它们自身的结构形式出现,这样参观者就如同矮人一样,发现他们身处于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所熟悉的植物体的尺度空间——微观尺度。

临时展览区,处于未来梅斯塔特的里姆地区发展的主要位置,里姆地区现有的典型材料被用作设计中的主要元素:从表层土壤中获取的成堆的小鹅卵石被用于限定细胞园和围合树叶园。

游客从西部的入口讲入时,正好能望见由大量砾石堆成的细胞园平面(图12)。

有一个斜面直接通向展览区,展览区内部,按照细胞的结构进行组织。

现有的砾石被砌成高2. 5m的石墩。

这些“变型虫式的”砾石堆清晰地定义了12个以变化的视角展现细胞世界的花园空间。

这些细胞主题花园,还各自有不同的主题,为游客创造了一个个不同的体现空间。

比如“草园”内,游客步行穿过一个由巨型草构成的迷宫,在“动物的足迹”园中,游客们在沙地上留下自己的脚印,并且穿过一个个人工做成的放大了的野生动物的脚印,每一个脚印都散发出不同动物的特殊气味;在“花园物语”园内,不同的植物都被拟人化,并与游客们发生直接的联系,它们通过特殊的设备向游客们介绍着有关自己的故事在“水洼”园内;地面全部被水覆盖,其中有一个巨型胶鞋留下的脚印轮廓,就好像是行人在雨后的泥地上留下的足印一般。

根据“器官”的设计主题,我们在“BUGA2005”东部的“树叶园”中以宏观的视角作为设计的模式(图13)。

放大了的叶片结构,以相互交错的道路和植物交织而成,游客游览时像行走在叶片上的蚜虫一样。

处于“树叶园”南面的“平行园”由绿蓠、小树林和小径构成,所有的构成元素都自东向西成平行布置。

这些构成元素将花园划分成一个个狭长的、平行的空间(图14)。

绿篱之间的空间由大面积单色的常绿植物构成。

不同尺度的植物微观结构,是受到“十的力量”花园(Powers Of Ten Gardens)的设计启发而产生的。

“十的力量”即是对非常大或非常小的数字的一个速记方法,即指数计数法,例如10的6次方表示1后面,有6个0,即1 000 000,10的-6次方是1除以10的6次方,即1/1 000 000=0. 000 001。

最开始,“十的力量”的概念是由建筑师查尔斯·埃姆斯(Charles,Eames)首先提出的,他是最先利用它来帮助把大的数字可视化。

后来,他与妻子雷(Ray)一起执导了一部以“十的力量”为片名的影片。

这部影片表达了在不同尺度上形状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可以进而应用到植物结构的不同尺度上。

在显微镜的不同放大倍数下,不同植物的形状和结构看起来都非常相似。

对于4个花园的设计,我们分别使用了孤生卵囊藻(Oocystis solitaria (10的-6次方),短柄野芝麻(Lamium album) (10的-5次方),驴蹄草(Caltha palustris) (10的-4次方)和阔叶椴(Tilia platyphyllos)(10的-3次方)4种植物不同尺度的显微图像作为花园设计的结构。

此外,一个不规则的由果树构成的网格系统形成了一条一直延伸到南部的种植轴线(图15)。

新趋势·外立面日趋简洁外立面上已少见曾流行一时的繁琐的欧式符号,取而代之的是简洁明快的装饰色块及装饰构件。

窗的开面愈见增大,而大且低的窗台设计,则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全玻璃阳台代替了传统的水泥阳台,充满了时代气息。

一些新盘注重想象空间的再创造:圆弧、镂空、转角、嫁接等手法的应用,使艺术与生活紧密结合。

·室内布局注重实用室内布局以房型方正、舒适、私密为前提。

储藏室、步入式更衣室被普遍引进普通住宅;有的住宅已开始向立体分割方向发展,利用空间设计的不同高差分隔出不同的功能区域,大大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