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专业特点开展疾病预防等专业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

合集下载

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及疾病预防-专题

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及疾病预防-专题
微生物指病毒、立克次体、细菌(包括螺旋体、支原体)、真菌和原虫。 “无菌”是个相对的概念,只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知识和检验方法在一定 时期内不能检出病原体而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认为是无菌的 动物或许将来可以检出病原体而不是无菌动物。
编辑ppt
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分级—无菌动物
形态学特点
➢ 消化系统:盲肠膨大;肠道肌层薄,肠绒毛变细变短 ➢ 循环系统:心脏变小;白细胞数变少、数量波动范围小 ➢ 免疫系统:胸腺、淋巴组织、网状内皮系统发育不良;
实验动物常见感染性疾病-病毒性疾病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
传 染 源: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带病毒野小鼠或实 验小鼠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 带病毒小鼠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吸血昆虫传 播,胎盘垂直传播。
易 感 者: 人,小鼠、猴、豚鼠、大鼠、地鼠、兔、狗、鸡等。 症 状: 人感染后表现类似流感样症状, 临床表现:大脑型、内脏型、迟发型。
微生物学特点
要求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
饲养管理
饲养于开放系统。但仍然对温度,湿度,饲料,垫料,饮水,卫 生等有一定控制。
生理学特点
外观健康,饮食排泄正常,无异常分泌物,无临床症状,脏器无 眼观病灶。
编辑ppt
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分级—普通动物
普通实验动物的应用
仅可作为生物医学中教学示教之用 作为某些科学研究为探索方法而从事的预试验之用 不可供科研、生产和检定之用。
编辑ppt
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分级—悉生动物
悉生动物的特点 微生物特点:体内携带有已知微生物
饲养管理:必须饲养在温湿度恒定的空气净化的隔离系统中,实行严
格的微生物控制。 与无菌动物比较,悉生动物肠道内存在细菌可以合成维生素,不会 像无菌动物一样发生维生素缺乏症。抵抗力、生活力较强,易于饲养理。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练习题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练习题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所有医疗机构均应建立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A.规章制度B.责任制C.管理制度D.责任状2. 医院感染管理要达到的目的是()A.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B.落实规章制度C.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D.管理医院感染专职人员3. 住院床位总数在多少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A.250张B.200张C.150张D.100张4.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对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职能界定为()A.管理科室B.业务科室C.综合科室D.赋予一定管理职能的业务科室5.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应当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哪方面的问题,发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决策作用()A.医院感染管理B.传染病管理C.抗菌药物管理D.多重耐药细菌管理6.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应当根据本医院病原体特点和耐药现状,配合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哪方面的指导意见()A.合理用药B.合理使用抗菌药物C.合理使用抗生素D.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7.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抗菌药物的哪方面管理()A.贮存B.验收C.临床使用和耐药菌检测D.不良反应检测8. 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和医院感染的爆发,分析下面什么情况,采取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措施,积极救治患者()A.易感因素B.感染源、感染途径C.易感人群D.工作中的薄弱环节9. 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多少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A.12小时B.24小时C.48小时D. 72小时10. 调查证实出现5例以上医院感染爆发时,医院应在多少小时内向当地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A.12小时B.24小时C.36小时D.72小时11.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报告制度,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患者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卡单位保留多少年()A.1年B.2年C.3年D.5年12. 下列属于重大医院感染爆发事件的是()A.3例以上医院感染爆发事件B.5例以上医院感染爆发事件C.1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D.4例以上医院感染爆发事件13. 医院感染学是现代医学领域中的一门新型学科,它具有跨学科的特点,除基础学科外,它的边缘学科是()A.流行病学B.医学微生物学C.传染病学D.消毒学14. 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按照什么法规及其配套规章和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A.《传染病防治法》B.《医院消毒技术规范》C.《职业病防治法》D.《执业医师法》15. 医院感染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医院内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决策和实施主体者是()A.临床医师B.检验人员C.护理人员D.医院感染专业人员16. 卫生行政部门现场检查的目的主要是检查谁是是否按照工作规范和要求开展执业活动()A.临床医师 B医疗机构 C.医务人员 D.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17.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未按照规定履行监督管理和对医院感染爆发事件的报告、调查处理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予以的行政处分是()A.警告B.记大过C.降级或者撤职D.开除18. 医疗机构违反规定,未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或者发生医院感染未及时采取措施,造成医院感染爆发、传染病传播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的行政处分是()A.警告、记大过B.记大过、降级C.记大过、降级、撤职D.降级、撤职、开除19. 医疗机构发生医院感染爆发事件未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报告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A.通报批评B.罚款C.责令整改D.以上都是20. 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称之为()A.消毒B.灭菌C.隔离D.去污二、多项选择1. 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依据的法律和行政法规是()A.《传染病防治法》B.《医疗机构管理条例》C.《医院消毒技术规范》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 医院感染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A.住院患者B.医院工作人员C.门急诊就诊患者D.探视者和患者家属3. 医院感染管理是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A.治疗B.预防C.诊断D.控制4.医院感染管理分为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行政管理包括()A.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并明确岗位职责B.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C.制定相关的工作规范D.制定相关的工作标准5. 医院感染管理的业务管理包括()A.医院感染检测B.消毒灭菌与隔离C.抗菌药物合理使用D.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E.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6. 关于医院感染的有效预防方面,世界卫生组织于1986年向全球推荐的几类措施包括()A.消毒B.隔离C.无菌操作D.合理使用抗菌药物E.监测并通过监测进行感染控制的效果评价7.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医院感染的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A.医院感染管理制度B.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C.医院感染工作流程D.医院感染管理评价方法8.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优哪些部门的主要责任人()A.医院感染管理部门B.医务部门、护理部门C.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 C.临床检验部门、药事管理部门 E.设备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9.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有()A.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B.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科研工作C.对全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进行业务指导D.研究并制订本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10.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应当制定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爆发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控制预案,该预案应当包括事件发生的( )A.报告体系B.调查体系C.应急措施D.控制策略11. 医院管理感染部门、分管部门及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应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哪些工作,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A.监测B.分析C.反馈D.讨论12.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分管部门及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应对医院的哪些工作提供指导()A.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B.无菌操作技术C.医疗废物管理D.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13.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分管部门及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应对医院感染爆发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哪些部门进行处理()A.医务部门B.护理部门C.检验部门D.物资供应部门14.卫生部成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专家组,专家组各类成员包括()A.医院感染管理B.疾病控制C.传染病学、流行病学D.消毒学、护理学E.临床医学、临床检验15.下列哪些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A.标准预防B.合理使用抗菌药物C.手卫生D.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技术操作16. 国家与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有()A.《传染病防治法》﹑《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B.《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C.《消毒管理办法》、《艾滋病防治条例》D.《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17. 国家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原则和技术规范有()A.《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指导原则》B.《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C.《消毒技术规范》、《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D.《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18. 医疗机构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包括()A.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及其职责、医院感染管理有关部门及医务人员的职责、医院感染的培训制度 B.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监测与质量改进制度、医院感染爆发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调查与控制制度 C.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消毒药械的管理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用品的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制度、手卫生制度、无菌操作技术规范 D.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重点部门、重点感染部门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医疗废物的管理制度,生物安全管理制度19.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消毒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并达到哪些要求()A.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B.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C.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D.对于各种污染器械应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20.医疗器械、器具和其他物品根据其危险性分为()A.高度危险器材B.中度危险器材C.低度危险器材D.无危险器材21.关键器材是指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前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包括()A.外科手术器材和装置 B.心血管支架C.植入的D.体温表22.半关键器材是指与完整黏膜密切接触的物品,应当采用高水平或中水平消毒法,如()A.吸机管道 B.胃肠镜C.体温表 D阴道镜23.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具体措施,保证医务人员的下列哪些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A.手卫生B.诊疗环境条件C.无菌操作技术D.职业卫生防护24.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要贯彻和落实好有关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规范,必须做到()A.建立并落实医院的手卫生制度B.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C.严格按照洗手与手消毒指征、手卫生方法认真洗手或者手消毒D.医疗机构应当每季度对重点部门按照正确的监测方法对手消毒效果进行监测25.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有()A.年龄与基础疾病B.放疗与化疗、免疫抑制的使用C.环境的变化、人口的不断增长和拥挤D.器官移植 E.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多重耐药性细菌的产生26.占了整个医院感染的80%以上的主要感染部位包括()A.呼吸道B.手术切口C.胃肠道D.泌尿道E.消化道27.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和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包括()A.口罩B.帽子C.护目镜D.手套E.隔离衣28.针对感染性疾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易感宿主),在预防感染性疾病的传播时起重要作用的是()A.隔离感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宿主D.改善微生态环境29.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哪几个方面()A.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B.选用的品种是否正确合理C.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D.给药时机是否合适30.三级医院必须建立符合标准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配备相应设备及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病原微生物的哪些方面的工作()A.培养B.分离C.鉴定D.细菌药敏试验31.作为了解医院感染发生发展情况的医疗感染监测,其主要目的有()A.降低医疗感染率,减少获得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基线,确定各自医院的医院感流行基线B.发现暴发流行,一旦确定散发基线,可以据此判断暴发流行C.利用调查资料说服医务人员遵守医院感染控制规范与指南,评价控制效果,调整和修改感染控制规范D.防止缺乏经过证据支持的医疗感染控制措施,评价干预措施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的效果,并进行不同医院间医院感染率和感染控制效果的比较32.医疗机构主要是医院要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A.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监测计划并付诸实施B.开展目标性监测,确保医院感染监测的设施与人员C.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收集医院病例资料,尤其是实验室资料和临床资料D.监测资料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与反馈,建立医院感染监测质量评价制度33.医院感染监测计划内容包括()A.监测人员和监测方法B.监测工具和监测对象C.监测时间、监测资料的原始记录D.总结和运用34.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哪些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主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卫生微生物学教案

卫生微生物学教案
6、微生物生态平衡与失调:自然环境中微生物的生态平衡与失调,人体环境中微生物的生态平衡与失调。
7、微生物生态研究的应用:在病因研究、认识疾病本质、疾病防治、环境污染等研究中的作用。微生物生态研究的前景。




章节
第三章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课时
2
教学
目的
掌握环境中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及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概念和特点。
6、微生物检查法:采集标本,直接涂片染色,分离培养与鉴定,
7、血清学实验-抗O试验(ASO test)----风湿热的辅助诊断
8、肺炎链球菌致病性:荚膜是肺炎链球菌的主要侵袭力,所致疾病:人类大叶性肺炎
9、微生物学检查法:标本采集,涂片染色(初步诊断),分离培养,鉴定:胆汁溶菌,菊糖发酵,奥普托辛(Optochin)试验
教学重点及突出方法
鼠疫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微生物学检查法
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
鼠疫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微生物学检查法
相关内容素材




1、鼠疫杆菌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抗原结构
2、致病物质:鼠毒素,
所致疾病:腺鼠疫:急性淋巴结炎;肺鼠疫(黑死病):,高热寒颤,咳嗽,胸痛,咳血;败血症型鼠疫:高热,休克,DIC
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生态规律: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以及微生物与高等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生态关系。
相关内容素材




1、微生物生态基本概念:生态学(ecology),微生物生态学(microbial ecology)。
2、微生物生态研究中相关概念:个体(individual)、种群(population)、群落(community)、生境(habitat)、微小生境(microhabitat)或微小环境;龛(niche)。

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为一门医学基础课,其包含医学微生物学的细菌、真菌与病毒,及与病原生物学有关的免疫学的抗原、免疫球蛋白、补体、免疫应答、抗感染免疫与超敏反应等免疫学基础内容。

医学微生物学要紧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与所引起疾病的生物学、免疫学诊断与防治。

免疫学基础要紧研究免疫系统的构成、结构与功能、各类免疫应答发生进展规律,与免疫学理论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学习,能使学生较为全面掌握与医学有关的要紧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认识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作用,感染与免疫相互关系,与所引起疾病的病原学检测、免疫学诊断方法及防治原则。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既是一门医学基础课,又是一门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密切有关桥梁课程,其内容渗透于医学有关的各学科。

因此,本课程着重基本理论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实践有关知识的介绍,为学习其他医学有关知识奠定病原学与免疫学的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护理专科与本科、口腔医学专科、医学检验专科、乡村医学专科与临床医学专科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掌握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性。

2.掌握免疫系统的构成、结构与功能、及发生规律。

3.能理论联系实际,将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

4.能在显微镜下识别要紧病原体的形态特征,及微生物学检查的特点。

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发现问题、观察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要求1.按照掌握、熟悉二个层次,经历、解释与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2.理论考核成绩占80%,题型为:①选择题、②填空题、③简答题(名词解释)、④问答题。

3.实验与平常成绩占20%。

第一部分医学微生物学概述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微生物的种类及各类微生物的结构特点熟悉:微生物的概念分布,微生物与人类及医学的关系课程内容一、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药学专业《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2021

药学专业《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2021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标准(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与任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一门药学专业基础课程,是医学院校学生必修的课程。

为预防和控制临床相关疾病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为学习专业课程、提高综合职业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方面培养学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重点掌握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两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能应用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解释临床常见免疫现象及某些疾病的发生、诊断、特异性防治的免疫机制,了解医学微生物的致病、传播、诊断及与预防有关的生物学特性,理解微生物的一般检测与防治规律;同时也能应用微生物学理论与技术,进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等,为后续相关课程和临床实践奠定基础,为预防和控制疾病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将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进一步学习本专业其他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重点掌握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两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能应用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解释临床常见免疫现象及某些疾病的发病、诊断、特异性防治的免疫机制,了解医学微生物的致病、传播、诊断及与预防有关的生物学特性,理解微生物的一般检测与防治规律;同时也能应用微生物学理论与技术,进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等,为后续相关课程和临床实践奠定基础,为预防和控制疾病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同时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树立献身人类健康事业的信念。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药学专业学生掌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求学生明确学习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目的及意义,了解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发展简史及以后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免疫系统最基本的构成,包括主要的免疫分子(结构与生物学作用)、免疫细胞(类型与生物学功能),掌握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理解临床常见的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了解免疫学理论与免疫学技术的应用;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掌握各类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形态、结构等);掌握各类微生物的共同致病特性与危害方式;理解临床常见微生物的致病特点(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理解微生物的一般检测与防治规律;了解微生物的分类学知识及发现规律。

预防医学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

预防医学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

预防医学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
预防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人类群体中传播和感染的防控措施的学科,其关注的重点是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预防医学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

一、疫苗研究
预防医学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疫苗研究。

通过研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制备出相应疫苗,在人类群体中大规模接种,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例如,研究流感病毒变异规律,研发相应疫苗,可有效预防流感等呼吸道疾病。

二、卫生教育
预防医学微生物学不仅研究疫苗,更重要的是开展卫生教育。

通过宣传环境卫生、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公众掌握避免感染和传播疾病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降低疾病感染率。

三、个体免疫力
预防医学微生物学也研究人体免疫机制。

通过了解健康人体对特定病原菌的免疫反应过程,为疫苗设计提供指导,同时还能帮助人们提高
自身免疫能力。

例如,预防接种病毒性肝炎疫苗后,还应加强肝脏保护,增强机体免疫力。

四、医学检验技术
预防医学微生物学与医学检验技术密切相关。

现代医疗体系离不开先
进的检验设备和技术,只有通过检验才能及时发现和确定疾病。

例如,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可以对病毒、细菌等微生物进行准确鉴定,为疫苗
研发和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预防医学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在疾病预防、卫生教育等方
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它是不可或缺的学科。

卫生学微生物学培训课件

卫生学微生物学培训课件
2023
卫生学微生物学培训课件
目录
• 卫生学微生物学概述 •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 卫生学中的微生物学应用 • 卫生学微生物学研究方法 • 卫生学微生物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01
卫生学微生物学概述
定义与领域
定义
卫生学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相互关系的学 科,其目的是预防、控制和治疗由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
包括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等,具有 简单的细胞结构和代谢功能。
真核生物
包括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等,具有较为 复杂的细胞器和代谢途径。
3
非细胞型生物
包括病毒、类病毒、朊粒等,没有细胞结构, 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微生物生长周期
分为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 和衰亡期。
微生物繁殖方式
研究领域
主要包括流行病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环境卫生学等领 域。
微生物学在卫生学中的重要性
微生物感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微生物感染是导致人类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传染病、呼吸道疾病、肠 道感染等。
微生物耐药性的挑战
微生物耐药性的不断增加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 施加以控制。
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与前景
流行病学调查设计
介绍采用现场流行病学 调查方法,针对传染病 暴发的目的、步骤和具 体方法。
案例详细解析
介绍一起真实的传染病 爆发案例,通过流行病 学调查,分析传染源、 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等 要素。
实践操作与讨论
学员参与模拟流行病学 调查过程,进行数据分 析和讨论,掌握调查结 论的得出与报告撰写技 巧。
案例二生物的实验室检测流程、技术规范和注意事项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人员培训与资质
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病原微生物基础知识、实验室 操作技能、个人防护、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 识和技能。
培训形式
采用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包括集中授课、在线学 习、实践操作等,确保培训效果和质量。
资质认证
建立资质认证制度,要求操作人员通过相关 考试和考核,获得相应的资质证书,方可从 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 作情况汇报
contents
目录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概述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与
控制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处
理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成
效与展望
01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 全管理概述
风险控制措施
制定操作规程 针对不同病原微生物的特性,制 定详细的实验操作规程,规范实 验人员的操作行为,降低操作风 险。
废弃物处理 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 分类、标识、消毒等处理,防止 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扩散。
加强人员培训
定期开展生物安全培训,提高实 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确保他们能够正确、规范地开展 实验工作。
实验室设施与设备
设施要求
实验室应具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的设施,包括实验场地、 通风系统、消防设施等,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舒适。
设备配置
根据实验需求配置相应的仪器和设备,包括显微镜、培养箱、离心 机等,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维护与保养
建立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确 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
管理流程与规范
1 2 3
实验活动管理
对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进行全面管理,包括实验 设计、样品采集、运输、处理、废弃物处置等环 节的安全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r c : c r n o c r ce itc fp e e tvem e cn o ta hngm ir bil g e e i e a e s n i i o tanig hgh q a i ta t Ac o dig t haa trsiso r v n i diie t e c i co o o y xp rm ntlls o ,am st r i n i — u lt y
SSN1 7 . 4 8 6 21 3
CN1 - 9 / 49 4 T 1
中国 装 现代 各
21第期 0年 9 总 1 第
11 2 期
针对专业特点开展疾病预防等专业的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
孙玉萍 刘素辉 张 蓓 陈 峰
新疆医科大学基础 医学院 新疆 乌鲁木 齐 8 0 1 3 01
人 才 的 一 个 重 要 环 节 。 人 才 培 养 的 方 向 首 先 应 根 据
培养 学生 分析 问题和 解决 问题 的能 力和实事 求 是、 严谨 踏实 的科 学态度 和 良好作风 。而 微生物 学 是一 门实践性 与应用 性 很强 的学科 ,如何 充分利 用 实验 教 学的特 点 ,培养 学生 的科学 素质及 创新意 识是对
e pei e t x rm n .
Ke ywor s me ia c o oog x rm e tl e c n d s a eprve to p ofs ina e t rs d : d c lmir bil ye pei n a a hig; ie s e n in; r e so lfa e t u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 a h n ir b o o y e p rm e t l e s n a c r i g t h r f s i n lf au e f ie s e c i g of c o i l g x e i n a s o c o d n o t ep o e so a e t r so s a e m l d
作者简介 :孙玉萍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副主任 。通讯
作 者 : 陈 峰 , 副 教 授 , 硕 士 生 导师 。
病原微生物的快速 诊断和使用有效方法进行病原体的 消毒灭菌和疫情控制,实验课 内容设置和教学过程要 根据专业特点来设计 。
21年5l 0 1 , E ,
基 金项 目:新疆 医科 大 学 国家级 实验 教学 示 范 中心项 目

要 :按照 预防医学等专业特点开展微 生物 实验教学 ,培养 出高质量 不同专业医学人才 ,达到知识 的传递 与人 才培养的
方 向和人才将来 的去向相结合 ,在实验教学 中充分体现 以学生为主体 ,培养学生的能力 ,切实提 高微 生物学实验质量 。 关键 词:微 生物 实验教学 ;疾病预防 ;专业特 点
s d n st i d od sg ir b oog x e i e tl e s n a uliaet tde sa ii t m p o et uai fm ir bolg u t e ta hemanbo yt e inm c o i l ye p rm na so ndc tv t su nt’ b ly i r v heq ly o c o i o y l he t o t
生 的 自主 能力 ,最终 的教 学 目的是使 学生 牢固 掌握
微生 物学 研究 的基本 方法 与实验 技术 ;其 次培养 学
主干专业基础 课之…,在教 学过程 中不仅要传授微生 物学实验诊断知识,而且要使学生体会到 由于微生物 引发的传染性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和肩负防治疾病的神 圣使命 。因此 实验 教学的侧重点应该针对传染性疾病
p e e to ao r v ninm j r
S nYu n LiS h i Zh n i Ch n Fe g u pig, u u , a g Be , e n
X ni gmeiau iesy U u i80 1, hn i a dcl nvri , rmq, 3 0 1C ia jn t
p ofs ina e c l e s n lc m bnain o t e t ’ a e rc o c n h uur ie tont r ii gsud n s p a tc la l y . k he r e so lm dia ro ne, o p i to fsud n s c re h iea d tef t edr ci tan n t e t ’ r cia bit Ta et o i
( 号 :2 12 )。 编 005
1 2
2 1 年第9 0 1 期
总 1期 第2 1
中 观代 蒙 国 孝 备
现 代 微 生 物 实 验 教 学 提 出 的要 求 。 预 防 医 学 和 公共 卫 生 、卫 生 事 业 管 理 等 与 疾 病 预
防有关的专业 培养 的是疾病预 防控制人才 ,而微生物
学 作 为 预 防 医 学 和 公 共 卫 生 、卫 生 事 业 管 理 等 专 业 的
人才将 来 的去 向,充 分体现 以学 生为 主体 ,培养 学
医 学 微 生 物 学 是 生 命 科 学 中 至 关 重 要 的 基 础 学
生 的综合 科研 素质 与能力 ,验证 并深 化理论 知 识 ,
科 ,同时 也是一 门实验 科学 ,是 医学 院校各 专业 的 必修课 程基 础之 一 。不 同专 业具 有各 自的特 点和 专 业性 ,而 这些专 业在今 后 的工作 当 中都会接 触 到病 原微 生物 导致 的感染 性疾病 ,这对 疾病 诊 断 、预 防 和 治疗 起 到至关 重要 的作用 ,因此 针对 专业 特 点开 展微 生物 学实验 教学 ,是培 养高质 量 不 同专 业 医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