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测标准

合集下载

方便食品微生物标准

方便食品微生物标准

方便食品微生物标准
为确保方便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质量,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微生物标准。

其中,主要涉及的微生物包括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各种方便食品的微生物标准也不尽相同,具体要求如下:方便面:大肠菌群≤10CFU/g,金黄色葡萄球菌≤10CFU/g,沙门氏菌不得检出;
速冻食品:大肠菌群≤10CFU/g,金黄色葡萄球菌≤5CFU/g,沙门氏菌不得检出;
罐头食品:大肠菌群≤20CFU/100g,金黄色葡萄球菌≤
10CFU/100g,沙门氏菌不得检出;
即食饭菜:大肠菌群≤100CFU/g,金黄色葡萄球菌≤10CFU/g,沙门氏菌不得检出。

以上微生物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保证方便食品的卫生安全,但消费者在购买时也应注意选购有品质保证的知名品牌,避免购买不合格的食品。

- 1 -。

微生物检测标准简介

微生物检测标准简介

• 8.饮料 • GB29921中的饮料包括果蔬汁类、蛋白饮料类、水基
调味饮料类、茶、咖啡、植物饮料类、固体饮料类、 其他饮料类等(不包括饮用水和碳酸饮料)。
6.巧克力类及可可制品
• GB29921中的巧克力类及可可制品包括巧克力类(包括巧克力及其制品、代可 可脂巧克力及其制品、相应的酱、馅)、可可制品(包括可可液块、可可饼 块、可可粉)。GB29921未对作为原料的各种可可脂进行致病菌限量规定。
7.即食果蔬类制品
GB29921中的即食水果制品指以水果为原料,按照一定工艺加工制成的即食水果制 品,包括冷冻水果、水果干类、醋/油或盐渍水果、果酱、果泥、蜜饯凉果、水 果甜品、发酵的水果制品及其他加工的即食鲜果制品。即食蔬菜制品指以蔬菜为 原料,按照一定工艺加工制成的即食蔬菜制品,包括冷冻蔬菜、干制蔬菜、腌渍 蔬菜、蔬菜泥/酱(番茄沙司除外)、发酵蔬菜制品及其他加工的即食新鲜蔬菜 制品。
食品指以粮食、油脂、食糖、蛋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
辅料,经配制、成型、熟制等工序制成的各种焙烤类食品, 包括糕点、蛋糕、片糕、饼干、面包等食品。
5.即食豆类制品
• GB29921中的即食豆类制品包括发酵豆制品和非发酵豆制 品。即食发酵豆制品包括腐乳、豆豉、纳豆和其他湿法生 产的发酵豆制品。即食非发酵豆制品包括豆浆、豆腐、豆 腐干(含豆干再制品)、大豆蛋白类和其他湿法生产的非 发酵豆制品,也包括各种熟制豆制品。
微生物检测标准简介
瓶尔小草
1.食品及其包装材料 2.生活饮用水 3.化妆品 4.一次性卫生用品 5.肥料 6.饲料 7. 食(饮)具
1.食品及其包装材料
GB4789.2-2010菌落总数测定
GB/T 4789.3-2003大肠菌群的测定 GB 4789.3-2010大肠菌群计数

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国家对于食品微生物检测制定了
一系列的标准,以确保食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本文将介绍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的相关内容,包括标准的制定背景、检测项目和方法、标准的执行和意义等方面。

首先,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的制定背景。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
不断提高,食品微生物检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规范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保障食品安全,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以便食品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能够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检测和监管。

其次,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涉及的检测项目和方法。

食品微生物检测主要
包括对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检测,以及对霉菌、酵母菌等其他微生物的检测。

检测方法包括培养法、快速检测法、PCR 法等多种方法,不同的食品对应不同的检测项目和方法,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再次,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的执行和意义。

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的执
行需要食品生产企业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检测,对不符合标准的食品及时进行处理或下线。

监管部门则需要加强对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的监督和抽检,确保食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促进食品生产企业的规范化生产、提高食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其制定背景、涉及的检测项目和方法、执行和意义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应当共同遵守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共同努力,保障食品质量,促进食品安全。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微生物检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室技术,用于检测食品、水质、环境等样品中的微生物存在情况。

微生物检验需要严格遵守一系列操作标准和流程,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微生物检验的流程及操作标准。

一、样品采集1. 样品的采集需要采用无菌工具,并保持样品在采集过程中不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

2. 样品的采集过程应尽量避免接触到任何可能引入外源微生物的物质,比如皮肤、空气等。

3. 采集的样品应标明正确的标识信息,包括样品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日期等。

二、样品处理1. 样品收到实验室后,需要尽快进行处理,避免样品内的微生物增殖或死亡。

2. 样品处理过程需要保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使用无菌工具进行操作。

3. 样品处理过程中需要按照检验要求进行适当的稀释,以确保实验得出准确的结果。

三、培养基准备1. 培养基的制备需要按照标准的配方和步骤进行,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符合要求。

2. 制备培养基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细菌、真菌等外源微生物的污染。

3. 制备好的培养基需要在适当的条件下保存,确保培养基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四、接种操作1. 在进行微生物检验之前,需要准备好无菌的接种环、移液器等工具。

2. 采取适当的方法将处理好的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上,避免接种时引入外源微生物。

3. 接种操作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培养物受到任何污染。

五、培养与观察1. 接种后的培养基需要置于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促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生长。

2. 定期观察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的数量和形态,用于后续的分析和鉴定。

3. 在观察过程中需要注意反复进行无菌操作,避免细菌、真菌等外源微生物的污染。

六、鉴定与结果解读1. 当样品中的微生物生长到一定程度时,需要进行鉴定和分析,确定其种属和数量。

2. 鉴定过程需要参考相关的鉴定手册和标准,进行适当的试验和测试。

3. 根据鉴定结果进行结果解读,判断样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微生物检测标准

微生物检测标准

微生物取样方法、微生物检测标准举例一:一、空气采样及检验方法1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按GB4789.28中3.7条配制2采样(空气沉降法)2.1布点:面积小于30平方米的车间,设一对角线,在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在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面积大于30平方米的车间,设东、西、南、北、中5个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米。

2.2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2.3采样方法;用直径为9厘米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上暴露20分钟盖上送检培养。

3培养:于37°C培养24小时。

4检测频率:每周空气质量标准:生车间、熟车间、成品车间:低于100个半成品库、成品库:低于10个二、设备的采样与检验方法根据生产过程所要求的重点卫生部位,实验室对其进行涂抹采样,进行细菌总数检验。

1采样方法1.1涂抹法(适用于表面平坦的设备和工器具产品接触面)取经过灭菌的铝片框(框内面积为50平方厘米)放在需检查的部位上,用无菌棉球蘸上无菌生理盐水擦拭铝片中间方框部分,擦完后立即将棉球投入盛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此液每毫升代表5平方厘米。

1.2贴纸法(适用于表面不平坦的设备和工器具接处面)将无菌规格纸(5X5厘米,纸质要薄而软)用无菌生理盐水泡湿后,于需测部分分别贴上两张,两张纸面积共50平方厘米,然后取下放入盛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此液每毫升代表5平方厘米。

2检验方法2.1细菌总数的检验将上述样液充分振摇,根据卫生情况,相应地做10倍递增稀释,选择其中2-3个合适的稀释度作平皿倾注培养,培养基用普通营养琼脂,每个稀释度作2个平皿,每个平皿注入1毫升样液,于37C培养24小时后计菌落数。

结果计算表面细菌总数(cfu/cm2)=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X样液稀释倍数/30X22.2致病菌的检验沙门氏菌,参照GB4789.4进行金黄色葡球菌,参照GB7918.5进行4.检验合格标准:细菌总数10—100个/cm2,5.关键点:细菌总数W10个/cm2一般区域:细菌总数W100个/cm2三、人员手表面细菌污染情况的检验1.采样方法:用一支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涂擦被检对象手的全部,反复两次,涂擦的时候棉拭子要相应地转动,擦完后,将手接触部分剪去,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送检培养。

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一、引言食品微生物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以评估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潜在的安全风险。

为了规范和统一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制定相应的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探讨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的相关内容,包括一般标准、各类食品的微生物检测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以及国际发展趋势等方面。

二、微生物检测一般标准微生物检测一般标准是针对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和程序进行规范的总称。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采样方案、检测方法、结果判定等方面的规定。

例如,在采样方案方面,需要规定采样的部位、数量、频率以及样品的保存和运输方式等;在检测方法方面,应遵循国际公认的检测方法和程序,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结果判定方面,应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制定相应的安全限值,并依据限值进行结果判定。

三、各类食品的微生物检测标准由于不同种类的食品具有不同的特性,其微生物检测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食品种类的微生物检测标准:1.肉类食品:肉类食品的微生物检测重点在于沙门氏菌、弯曲菌属等病原菌的检测,以及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卫生指标的监控。

对于生肉和熟肉制品,需要制定不同的检测标准。

2.乳制品:乳制品的微生物检测主要包括乳酸菌、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等指标的检测。

对于发酵乳制品和灭菌乳制品等不同种类,其微生物检测标准也有所不同。

3.水果和蔬菜:水果和蔬菜的微生物检测主要关注大肠菌群、霉菌、酵母等指标的检测。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需要对果蔬表面和内部进行取样检测。

4.谷物及其制品:谷物及其制品的微生物检测重点在于黄曲霉毒素、霉菌等指标的检测。

同时,还需要监控谷物中的沙门氏菌和大肠菌群等卫生指标。

5.食用油:食用油的微生物检测主要针对霉菌、黄曲霉毒素等指标的检测。

此外,还需要对食用油中的细菌进行监控,以确保食用油的质量安全。

四、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是针对食品中微生物和其他危害物的限量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法规。

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检测标准操作规程一、采样方法
二、检测方法
充分震荡采样管后,取不同稀释倍数的洗脱液1.0 ml接种平皿,将冷却至40~45 ℃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20 ml,36±1 ℃恒温箱培养48小时,计数菌落数。

三、结果计算
物体表面菌落总数计算方法:
1、规则物体表面:
细菌菌落总数(CFU/ cm²):平均每皿菌落数×稀释倍数/
采样面积(cm²);
2、不规则物体表面的结果计算,用CFU/件表示。

四、判定标准
1、Ⅰ、Ⅱ类环境:洁净手术部、其他洁净场所、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
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等,物体表
面细菌菌落总数≤5 CFU/cm²。

2、Ⅲ、Ⅳ类环境: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工流产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检
查包装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 CFU/cm²。

五、采样中的注意事项
1、采样时机:日常常规检测时可在消毒后采样,怀疑医院感
染暴发、进行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或工作中怀疑物体表面被污染时,应随机采样。

2、常规对环境物体表面消毒效果检测时可不进行致病性微生物检测,疑似医院感染暴发、进行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或工作中怀疑物体表面被微生物污染时,应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3、采样、接种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表面微生物检测标准

表面微生物检测标准

表面微生物检测标准表面微生物检测是指对物体表面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监测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评估物体表面的卫生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在食品生产、医疗卫生、日常生活等领域,表面微生物检测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表面微生物检测标准的相关内容,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检测方法。

表面微生物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接触平板法、印记法、拭子法等。

其中,接触平板法是指将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平板与被测物体表面接触一段时间后,进行培养和计数。

印记法是通过将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平板与被测物体表面接触后,形成微生物印记,然后进行培养和计数。

拭子法是指用含有缓冲液的拭子在被测物体表面来回擦拭一定次数后,将拭子放入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进行计数。

不同的检测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要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二、检测标准。

在表面微生物检测中,常用的标准包括微生物总数、大肠杆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微生物总数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物体表面上的微生物总数,反映了表面的卫生状况。

大肠杆菌群是一类肠道致病菌的指标,其检测结果可以评估物体表面是否受到粪便污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致病菌,其检测结果可以评估物体表面的卫生状况。

根据不同行业的要求和相关法规,表面微生物检测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三、检测设备。

进行表面微生物检测需要使用相应的检测设备,例如培养基平板、拭子、离心机、恒温培养箱等。

培养基平板是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计数的基本工具,不同的培养基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拭子是用来采集被测物体表面微生物样本的工具,需要选择合适的拭子材料和缓冲液。

离心机和恒温培养箱是用来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计数的设备,需要保证其工作正常和准确。

四、检测流程。

进行表面微生物检测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培养计数和结果分析等步骤。

在样品采集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采样点和采样方法,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取样方法、微生物检测标准举例一:一、空气采样及检验方法1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按GB4789.28中3.7条配制2采样(空气沉降法)2.1布点:面积小于30平方米的车间,设一对角线,在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在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面积大于30平方米的车间,设东、西、南、北、中5个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米。

2.2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2.3采样方法;用直径为9厘米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上暴露20分钟盖上送检培养。

3培养:于37℃培养24小时。

4检测频率:每周空气质量标准:生车间、熟车间、成品车间:低于100个半成品库、成品库:低于10个二、设备的采样与检验方法根据生产过程所要求的重点卫生部位,实验室对其进行涂抹采样,进行细菌总数检验。

1采样方法1.1涂抹法(适用于表面平坦的设备和工器具产品接触面)取经过灭菌的铝片框(框内面积为50平方厘米)放在需检查的部位上,用无菌棉球蘸上无菌生理盐水擦拭铝片中间方框部分,擦完后立即将棉球投入盛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此液每毫升代表5平方厘米。

1.2贴纸法(适用于表面不平坦的设备和工器具接处面)将无菌规格纸(5×5厘米,纸质要薄而软)用无菌生理盐水泡湿后,于需测部分分别贴上两张,两张纸面积共50平方厘米,然后取下放入盛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此液每毫升代表5平方厘米。

2检验方法2.1细菌总数的检验将上述样液充分振摇,根据卫生情况,相应地做10倍递增稀释,选择其中2-3个合适的稀释度作平皿倾注培养,培养基用普通营养琼脂,每个稀释度作2个平皿,每个平皿注入1毫升样液,于37℃培养24小时后计菌落数。

结果计算表面细菌总数(cfu/cm2)=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样液稀释倍数/30×22.2致病菌的检验沙门氏菌,参照GB4789.4进行金黄色葡球菌,参照GB7918.5进行4.检验合格标准:细菌总数10-100个∕cm2,5.关键点:细菌总数≤10个∕cm2一般区域:细菌总数≤100个∕cm2三、人员手表面细菌污染情况的检验1. 采样方法:用一支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涂擦被检对象手的全部,反复两次,涂擦的时候棉拭子要相应地转动,擦完后,将手接触部分剪去,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送检培养。

2. 检验方法:同工器具表面细菌总数检验方法。

3. 结果计算:每只手表面的细菌总数(cfu/只手)=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样液稀释倍数四、消毒液药效的微生物学鉴定法1采样对象:正常使用的消毒液,和已知配制好备用的消毒液2采样及检验方法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1毫升样液,加入9毫升稀释液中混匀,对于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稀释液用普通营养肉汤即可;对于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0.1%硫代硫酸钠,对洗必泰、季铵盐类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3%(W/V)土温80和0.3%卵磷脂;对醛类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0.3%甘氨酸;对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W/V)土温80,以中和被检样液中的残效作用,翻转平皿,待琼脂凝固后,随之倒入普通营养琼脂,毫升注入平皿,1取将注入了样液的稀释液充分摇匀,将平皿于37℃条件下培养24小时后计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

3结果分析平板上有菌生长,表明被检样液中有残存活菌,若每个平板菌落数在10个以下,仍可用于消毒,若每个平板菌落数超过10个,说明每毫升被检样液含菌量已超过100个,即不宜在用于消毒。

该公式是一个经验公式.它的理论模式依据是:100CM2的面积上10MIN降落的菌落数,等于1升空气中所含的细菌总数.系数50000基于上述假说和单位换算而来.细菌总数(CFU/M3)=5/10T*100/A*1000*N=50000*N/AT5/10T:实际放置了5MIN;100/A:A单一培养皿面积;1000:1M3=1000L啊,换算成m3N:平均菌落数举例二:一、物体表面采样及检查方法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采样方法用5×5cm2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于。

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于放入装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

培养(略)二、空气及与食品接触面微生物检验方法、检验标准1、目的:检测生产车间空气、操作人员手部、与食品有直接接触面的机械设备的微生物指标,生产区域环境当中病原微生物的监控,达到规定标准,以控制食品成品的质量。

2、参照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1995、《HACCP原理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GB/T 18204.1-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业标准SN 0169-92/SN 0172-92/ SN 0170-92、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二000四年《出入食品微生物检验培训教材》中《出入食品生产厂卫生细菌检验方法》、日本东京冷冻食品检验方法。

3、采样与检测方法:3.1空气的采样与测试方法3.1.1样品采集:(1)取样频率:a)车间转换不同卫生要求的产品时,在加工前进行采样,以便了解车间卫生清扫消毒情况。

b)全厂统一放长假后,车间生产前,进行采样。

c)产品检验结果超内控标准时,应及时对车间进行采样,如有检验不合格点,整改后再进行采样检验。

d)实验性新产品,按客户规定频率采样检验。

e)正常生产状态的采样,每周一次。

(2)采样方法在动态下进行,室内面积不超过30 m2,在对角线上设里、中、外三点,里、外点位置距墙1 m;室内面积超过30 m2,设东、西、南、北、中五点,周围4点距墙1 m。

采样时,将含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的平,并避开空调、门窗等空气流通处,打开平皿盖,使平板在空气中暴)约桌面高度(置采样点cm)9 直径(板露5 min。

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h,若样品保存于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

3.1.2菌落培养:(1)在采样前将准备好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平板置37℃±1℃培养24 h,取出检查有无污染,将污染培养基剔除。

(2)将已采集样品的培养基在6 h内送实验室,细菌总数于37℃±1℃培养48h观察结果,计数平板上细菌菌落数。

(3)菌落计算:a) 记录平均菌落数,用“个/皿”来报告结果。

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不可遗漏。

b) 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 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

3.2工作台(机械器具)表面与工人手表面采样与测试方法:3.2.1样品采集:(1)取样频率:a)车间转换不同卫生要求的产品时,在加工前进行擦拭检验,以便了解车间卫生清扫消毒情况。

b)全厂统一放长假后,车间生产前,进行全面擦拭检验。

c)产品检验结果超内控标准时,应及时对车间可疑处进行擦拭,如有检验不合格点,整改后再进行擦拭检验。

d)实验新产品,按客户规定擦拭频率擦拭检验。

e)对工作表面消毒产生怀疑时,进行擦拭检验。

f)正常生产状态的擦拭,每周一次。

(2)采样方法:a) 工作台(机械器具):用浸有灭菌生理盐水的棉签在被检物体表面(取与食品直接接触或有一定影响的表面)取25cm2 的面积,在其内涂抹10次,然后剪去手接触部分棉棒,将棉签放入含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内送检。

b) 工人手: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湿生理盐水的棉签在右手指曲面,从指尖到指端来回涂擦10次,然后剪去手接触部分棉棒,将棉签放入含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内送检。

(3)采样注意事项:擦拭时棉签要随时转动,保证擦拭的准确性。

对每个擦拭点应详细记录所在分场的具体位置、擦拭时间及所擦拭环节的消毒时间3.2.2 细菌?大肠菌群的检测培养:样液稀释:将放有棉棒的试管充分振摇。

此液为1:10稀释液。

如污染严重,可十倍递增稀释,吸取1ml 1:10样液加9ml无菌生理盐水中,混匀,此液为1:100稀释液。

3.2.2.1 细菌总数:(1)以无菌操作,选择1~2个稀释度各取1ml样液分别注入到无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平行样),将已融化冷至45℃左右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倾入平皿,每皿约15ml,充分混合。

(2)待琼脂凝固后,将平皿翻转,置36℃±1℃培养48 h后计数。

(3)结果报告:报告每25cm2食品接触面中或每只手的菌落数3.2.2.2大肠菌群:(1)平板法:a) 以无菌操作,选择1~2个稀释度各取1ml样液分别注入到无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平行,,充分混合。

待琼脂凝固后15ml℃左右的去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倾入平皿,每皿约45,将已融化冷至样).再覆盖一层培养基,约3-5 ml。

b) 待琼脂凝固后,将平皿翻转,置36℃±1℃培养24h后计数。

c) 结果计算:以平板上出现紫红色菌落的个数乘以稀释倍数得出。

d) 结果报告:报告每25cm2食品接触面中或每只手的菌落数(2)试管法:a) 以无菌操作,选择3个稀释度各取1ml样液分别接种到BGLB肉汤培养基中,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

b) 置BGLB肉汤管于36℃±1℃培养48±2h。

记录所有BGLB肉汤管的产气管数。

c) 结果报告:按BGLB肉汤管产气管数,查MPN表报告每25cm2食品接触面中或每只手的大肠菌群值。

3.2.3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1)定性检测a) 取1ml 稀释液注入灭菌的平皿内,倾注15-20ml的B-P培养基,(或是吸取0.1稀释液,用L 棒涂布于表面干燥的B-P琼脂平板),放进36±1℃的恒温箱内培养48±2小时。

b) 从每个平板上至少挑取1个可疑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作血浆凝固酶实验。

c) 结果报告:B-P琼脂平板的可疑菌落作血浆凝固酶实验为阳性,即报告手(工器具)上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

(2)定量检测a) 以无菌操作,选择3个稀释度各取1ml样液分别接种到含10%氯化钠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中,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

b) 置肉汤管于36±1℃的恒温箱内培养48小时。

划线接种于表面干燥的B-P琼脂平板,置36℃±1℃培养45~48小时。

c) 从B-P琼脂平板上,挑取典型或可疑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接种肉汤培养基,36℃±1℃培养20~24小时。

d) 取肉汤培养物做血浆凝固酶试验,记录试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