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暗挖隧道坍塌事故处理中综合施工技术的应用
某城市地铁暗挖隧道地表塌陷原因分析及处理技术

0 引言
随着 我 国城 市轨 道交 通 建设 的 飞速 发展 , 相关 的 地下 工程越 来越 多 。当前 , 因施 工 技术 及 管 理方 面 的
车 流量大 。隧道 上方 覆 土厚 1 . 0 0~1 . l 隧 道通 过 1 0I, l
围岩主要 有 ( 3 中砂 、3— ) 3— ) ( 4 圆砾 、6—1 砾 ( ) ( ) 砂 质黏 性土 、6— ) ( ) 黏性 土 、 1 ( 2砾 砂 质 <2—1 全风 化花 ) 岗岩 、1 2—1强 风化 花 岗岩 6种 地层 。本 区 间范 (2— ) 围地 下水 主要 有 第 四 系孔 隙水 、 岩 裂 隙水 。第 四系 基 孔隙 潜水主 要 赋 存 于 冲洪 积 砂 层 及 沿线 砂 ( ) 黏 砾 质
的风险管理 提 出 了有 益 的建 议 。在 文 献 [ 5 的基 1— ] 础上, 以某 矿 山法 暗挖 隧道地 表坍塌 实例 为依托 , 来分 析 事故原 因 、 阐述 处理 措 施及 城 市 暗挖 隧 道 施 工技 术
的体会 。
工单 位迅速 采取 应急 措 施进 行 处 理 , 派人 在 涌水 点 并 对地 表 进行 观察 。 由于涌水 量 大 , 以控 制 ,6 日5 难 1 :
me tt c noo y flo d a e p o o e c o d n o t e st ai n o h u a e d f r to n e h lg olwe r r p s d a c r i g t h i to ft e s r c eo main. u f Ke r :mi e t n e ;s ra e d fr t n;g o tn o s l a in y wo ds n u n l u c eo ma i f o r u i g c n oi t d o
轨道交通工程隧道暗挖塌方事故的防控对策及应急抢险要点分析

L i1 IRu .i n
( lnzo e oCroao , unzo 503 , h a Gl ghuM t o r n G aghu 100 C i ) a r p t i n
Ab ta t n t i p p r a e n te g oo ia ,h d o to o dt n n e e gn e ig c a a tr t so o—Di s r c :I hs a e ,b s d o e lgc l y rmee r n i o sa d t n i e r h rce s c fN h c i h n i i g t esi u n z o .C nr l a u e fc l p e a cd ns i n esa cai e n d ti.A c r i gy meg n y t l n G a g h u o t s r so ol s c ie t n t n l 聘 lr d i eal c od n l ,e re c mn o me a u i f p e aain n e p n e r l t d c d. r p rt sa d rs o s sa e as i r u e o o n o
中 图 分 类 号 :U 4 T 9 文 献 标识 码 : A
An l ss o o t o l u e nd e r e c e p n e la s a y i fc n r ln a r sa me g n y r s o s s o c l p e s f o a cd n s i No Di er u n l c i e t n - g m to t n es
・
4 2・
中 国 安 全 生 产 科 学 技 术
第2 卷
12 广 州市的气 候 .
综合施工技术在地铁暗挖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地 下管 线管 道 . 侧 主要 建 筑物 为 9 两 O年 代 初 架 ( 距 05 )C 5喷 射 混 凝 土 (0 m 厚 ) 左 线隧 道 的监测 频率 。 间 . 、2 m 3c 做 修 建 的 3~5层 零 星 建 筑 物 。 为 底衬 ,与水 平工 字 钢横 撑组 成 联合 支 护体 为 控 制 既有 隧 道 管 片 变 形 及 隧道 偏 移 . l 工 程地 质水 文情 况 、 系 。 暗 挖 隧 道 与 盾 构 区 间 过 渡 段 1 m 范 围 由 同时 , 后 续 修 复工 程 创 造条 件 , 于 右 线 , 0 为 对 ① 工程地 质情 况 素混 凝 土 回填 进 行全 断 面加 固 ,保 证 盾 构通 为 防止 坍塌 范 围下 方 隧道存 在 空洞 ,对 坍塌 暗 挖 隧道 范 围 地层 由上 到 下 主 要 有 : 素 过 穿 越 过 程 中 的 安 全 ,二 次 衬 砌 由 盾 构 机 空 影 响 区 域 进 行 地 质 雷 达 空 洞 探 测 .并 沿 右 线 填 土 、 砂 、 质 粘 性 土 、 质 粘 性 土 、 风 化 推拼 装管 片 。 中 砂 砾 全 止水 方案 采用 钢板 桩止 水帷 幕 . ( 塌范 围 ) 坍 中线 范 围对 洞体 进 行钻 孑 注 浆 回 L 花 岗 岩 、 风 化 花 岗 岩 、 风 化 花 岗 岩 和 微 风 钢 板 桩 距 隧 道 开 挖 轮 廓 线 外 25 以 外 . 板 填 。 于 左 线 . 跟 据 雷 达 探 测 结 果 对 受 右 线 强 中 .m 钢 对 亦 化 花 岗 岩 。 隧 道 洞 身 穿 越 位 于 全 、 、 和 微 桩 伸 至 岩 石 面 , 施 止 水 帷 幕 内 管 井 降 水 。 强 中 实 施 坍 塌 影 响 区 域 范 围 进 行 注 浆 加 固 。 风 化 花 岗 岩 层 , 中 风 化 岩 层 侵 入 隧 道 右 线 工 过 程 中 和 施 工 完 成 后 的 土 体 变 形 监 测 未 发 三 、 续 修 复 施 工 方 案 后 22 m . 长 度 达 8 米 。 岩 石 强 度 最 大 为 现 异 常 .7 0 对 右线 隧 道 采 用 明挖 法 进 行 修 复 施工 。 1 55 a 位 于 该 软 硬 不 均 地 段 ) 洞 顶 上 覆 4 .MP ( . 二 、 塌过 程及 原 因分析 坍 围 护 结 构 采 用 10 2 0冲 孑 桩 进 行 围 护 , 问 L 桩 砂质粘 性 土和 中粗砂 层 。 2o 0 9年 7月 1 日上 午 82 9 :5分 . 右 线 暗 距 1 0 mm. 身 满 入 岩 ( 风 化 ) 度 15 30 桩 微 深 .m. ② 地 质详细勘 察 情况 挖 隧 道 中 部 出 现 裂 缝 , 裂 缝 位 置 开 始 涌 水 涌 中风化 25 .m。为便 于后 续盾 构施 工 .在 基 坑 I.4~6 素 填 土 . 成 分 主 要 为 粉 质 粘 砂 . 量 大 、 速 快 、 展 迅 速 . 场 情 况 无 法 端 头隧 道 范围 内设 三排 素砼桩 , 排 6根 。桩 m 涌 涌 发 现 每 土 、 石 、 、 石 , 质 不 均。 碎 砂 块 土 控 制 。 :0分 地 面 突 然 沉 陷 , 于 隧 道 上 方 的 顶 设 1 m X l 冠 梁 。 冲 孔 桩 采 用 C 5砼 , 83 位 . 2 m 2 冠 Ⅱ.. 1 0~38 的 淤 泥 质 粉 质 粘 土 . 载 力 I 建 筑 垮 塌 。 过 现 场 勘 查 , 塌 后 形 成 长 梁 及 钢 筋 砼 支 撑 采 用 C 0砼 。 .m 承 临时 经 垮 3 低 , 有 天 然 含 水 量 大 ,L 比 大 、 缩 性 高 、 约 3 m × 1m 深 坑 . 根 据 地 质 勘 察 资 料 . 具 孑隙 压 5 3 该 为 降 低 冲 孔 桩 人 岩 施 工 对 左 线 成 型 隧 道 抗 剪 强 度 低 等 特 点 。 触 变 性 、 变 性 和 不 均 具 流 匀 性 , 欠 固结土 。 为 Ⅲ _ m 残 积 土 和 全 风 化 花 岗 岩 . 质 3~6 土 不 均 , 和状 态 下 受 扰动 后 , 易 软 化 变 形 , 饱 极 强度 、 载力 骤减 。 承 暗 挖 隧 道 拱 顶 有 约 5~6 的 砂 层 . 其 上 为 管 片 影 响 , 左 右 线 间 设 4排 咬 合 搅 拌 桩 m 在 及 4~6 的 填 石 层 , 砂 层 及 填 石 层 渗 透 系 数 极 m 排袖 阀 管 , 隔离 左右 线 ; 基坑 北侧 设 2排 咬 强 , 不 良地 质 地 层 。 由 于 事 故 发 生 前 一 天 , 合 搅 拌 桩 及 2排 袖 阀 管 来 降 低 基 坑 开 挖 期 间 为 受 强台 风所导 致 的强 降雨 影 响 ,大量 积水 经 对 管 线 及 建 筑 的 影 响 , 冲 孑 桩 间 采 用 旋 喷 桩 L
浅谈地铁暗挖隧道坍塌事故处理中综合施工

浅谈地铁暗挖隧道坍塌事故处理中综合施工摘要:随着城市地下工程的发展,地铁建设项目日益增多,采用综合施工技术来确保城市交通繁忙地段地下工程的安全,是当前地下工程的重要课题,也是对地下资源充分利用的基础。
关键词:地铁安全,综合施工技术,坍塌事故U231+.3一、工程概述某市某地铁工程标段是由两个车站和两个区间段共计四个单位工程组成,全长2479.1m。
该标段车站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区间段采用盾构法施工。
其中,暗挖区间隧道工程位于市区一主干路下11m~12m,所在地区为海积平原。
地形平坦。
隧道上方场地内管线已改迁完毕,但场地内仍存有废弃雨水、污水、路灯等地下管线管道。
1.工程地质水文情况暗挖隧道范围地层由紊填土、中砂、砂质粘性土、砾质粘性土、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和微风化花岗岩组成。
岩石强度最大为145.5MPa,洞顶上覆砂质粘性土和中粗砂层。
隧道洞身穿越位于全、强、中和微风化花岗岩层,中风化岩层侵入隧道右线2.27m,长度达80米。
本场地地下水按赋存条件主要分为基岩裂隙水与孔隙水。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混合花岗岩强风化到中等风化层中,略有承压性;孔隙水主要赋存在第四系砂层、粘性土、残积层和加里东期全风化混合花岗岩中。
地下水位埋深2.2~4.6m,水位高程0.37~2.38m,水位变幅0.6~2.1 m。
地下水总的径流方向基本按照隧道掘进的反方向流动,汇流时间快且河流流程短,而且流域内地表植被破坏严重,造成洪水暴涨暴落的特点。
2.暗挖区间段设计与施工隧道纵向坡度为2‰,为单洞双线隧道。
隧道采用圆形断面,最大覆土厚度为11.5m,开挖断面半径为3.6m。
因硬岩侵入隧道范围过大且长度有80m左右,左右线隧道最小净距为6.3m,所以对左右线隧道限界硬岩突出且长度65m范围采用矿山法成洞,盾构机空推管片拼装工法。
矿山法施工范围内,施工采用上下台阶法对洞身两部开挖,且采取环向间距为300mm双排小导管超前注浆,小导管每隔一榀施作一环。
对某地铁暗挖隧道塌陷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研究

对某地铁暗挖隧道塌陷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研究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在地铁工程建设中,相关的地下工程也不断增多;暗挖隧道工程对周边环境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地表塌陷、邻近固有建(构)筑物的变形开裂现象频繁出现。
如何有效的进行技术防范和抢险处理显得非常重要。
文章是作者结合某地铁暗挖隧道出现地表塌陷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治对策,供参考!关键词: 地铁暗挖隧道地表塌陷注浆加固对策1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某城市地铁区间隧道位于主干道下方, 交通繁忙,车流量大。
隧道上方覆土厚10. 0~ 11. 0m, 隧道通过围岩主要有中砂、圆砾、砾(砂)质黏性土、砾(砂)质黏性土、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6种地层。
本区间范围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
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冲洪积砂层及沿线砂(砾)质黏土层中, 地下水位埋深2. 6~ 5. 3m, 以孔隙潜水为主,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
岩层裂隙水较发育, 但广泛分布在花岗岩的中,强风化带及构造节理裂隙密集带中, 主要由大气降水、孔隙潜水补给, 局部具有承压性。
隧道上方主要有电力管沟、污水管、给水管、雨水箱涵、通信管道等管线。
本区间采用矿山法暗挖施工。
2 隧道地表塌陷概况2009年6月15日21: 05, 暗挖隧道右线上台阶正在进行拱部喷混凝土作业。
下台阶( YDK 11+ 525)进行仰拱开挖时, 突然下台阶右侧侧墙脚涌水涌砂。
施工单位迅速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处理, 并派人在涌水点对地表进行观察。
由于涌水量大, 难以控制, 16日5:30地面坍塌形成宽约11m、长约14m、深约6m的深坑。
隧道上方DN800污水管断裂, 污水不断流入陷坑内, Φ 400给水管线和11 kV 高压电力电缆悬空。
隧道内涌水量约2 600m3、涌泥量约450m3。
隧道YDK11+ 525处上台阶2 榀钢架严重变形, 下台阶4榀钢架变形, 上台阶及下台阶洞内现状见图1, 2。
隧道坍塌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隧道坍塌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背景隧道是现代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各种交通设施中广泛应用。
然而,隧道在建设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隧道坍塌事故是其中最严重的一种事故类型,一旦发生将会对交通运输、民生、经济等方面造成极大影响。
因此,建立有效的隧道坍塌事故现场处置方案,保障相关人员在短时间内有能力展开有效地处置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目标本文旨在针对隧道坍塌事故的现场处置问题,提出有效的处置方案,明确处置流程,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交通、民生、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安全和稳定。
隧道坍塌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一步:现场稳定和危险区域隔离隧道坍塌事故发生后,必须第一时间稳定现场,立即开展隔离工作,确保现场周边居民、行人和车辆等的安全。
此时,处置人员应立即发动隔离工作,采取以下应急措施:•戒备:在事故现场周围设立临时警戒线,进行戒备,禁止未经批准的人员进入事故现场。
•疏导:将事故现场周边的行人和车辆疏散到安全区域。
•暂停:暂停事故现场周边的公共设施使用,如电力、气体、水源等,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第二步:救援和搜救隧道坍塌事故发生后,可能会有多个人员被困在现场,救援和搜救工作是处置人员的重要任务。
在此阶段,应当采取以下应急措施:•先期搜救:立即派出救援队伍,展开现场搜救工作,抢救可抢救的伤者,并组织转运。
•大规模搜救:尽可能快地调动优秀的搜救力量,利用先进的设备设施,采用更好的救援方案,运用尽可能的措施,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害和死亡。
•优先救援:在争分夺秒的救援工作中,要坚持优先救治原则,先救援伤势严重的人员。
采用分批次救援、分级治疗等方式,合理安排搜救工作。
•生命至上:在搜救工作中,生命至上的原则是最重要的。
实时调动医疗、抢救力量,安排治疗方案,保证伤者的生命安全。
第三步:清理与恢复工作隧道坍塌事故现场处置的第三步是清理与恢复工作。
在救援和搜救工作完成后,应尽快清理隧道坍塌物,恢复交通运输秩序和居民正常生活秩序。
地铁隧道暗挖区间拱部塌方应急处理案例分析

了隧道塌方造成 的危 害 , 在技术和组织管理方面为类似事故积累 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 : 地铁 隧道 , 塌方 , 应急处理 , 风险 中图分类号 : U 4 5 5 文献标识码 : A 内的各类市政管线进行 了排查 。
1 概述
随着城市交通建设 的发展 , 越 来越 多的地 铁工 程不 断 涌现 。
该施 工段掌 子面位 于横通道进 洞 8 . 1 m处 , 处 于粉质粘 土层 中 , 地表 相应 位置 , 然后 采用地 质雷 达探测 是否存 在 管线 , 防 止钻机 拱顶处 于粉质粘 土层 和砂 卵石地层 交界 处 , 存 在界 面水 , 长期 对 钻孔 时钻破管线 。b . 钻孔 施工 : 选取 符合 现场 情况 的钻 机 , 因沥 土层 浸泡 , 使土层变得软弱 , 由于层间潜水并未 疏干 , 开挖 至此处 青混凝 土路面强度 较高 , 采用汽车钻 的高速旋转 钻头在 沥青混凝 时软弱土层 自稳性较差 , 难以成拱 , 且 含水量较 大 , 造 成 了涌砂涌 土路 面开孔 , 完成路 面 的成孔 。路 面 以下 为杂 填土 、 粉 土及 砂 卵
第4 1卷 第 9期 2 0 1 5年 3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TURE
Vo 1 . 41 N o . 9
Ma r . 2 0 1 5
・1 7 7・
文章编号 : 1 0 0 9 - 6 8 2 5 ( 2 0 1 5) 0 9 — 0 1 7 7 — 0 2
主要包括空洞处理和隧道 内加 固处理 。 处理 暗挖 区间隧道塌 方 , 稳定 暗挖工作 面 , 妥善处 理好 塌方 引起 理方案 , 1 ) 空洞处理 方案 。从地 表采用 地质 钻机进 行空 洞探 测和灌 的空洞 , 防止产生塌 方扩 大及 地表塌 陷引起 的次 生灾 害, 成 为 暗 挖 区间施 工的一个 重要问题 。
深圳暗挖隧道典型地层坍塌分析及处理技术

深圳暗挖隧道典型地层坍塌分析及处理技术摘要:本文结合深圳特有地层情况,分析了隧道坍塌形成的原因,叙述了隧道坍塌的一般处理措施,介绍了不同部位采取不同处理方案的思路。
提出采取超前地质预报、通过注浆提高围岩自支护能力等手段预防隧道坍塌。
关键词:隧道;坍塌;处理;超前预报引言隧道塌方是隧道施工中,拱部范围岩石(或岩体)由于重力作用向下崩落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
在深圳地铁暗挖隧道施工过程中,坍方是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完全避免隧道坍方,在目前施工条件下较难绝对实现,本文以深圳地铁兴留区间2号风道施工实例为基础,探讨深圳浅埋暗挖隧道典型地层坍塌原因及处理对策。
1概述工程概况深圳地铁5号线兴留区间2号风道位于深圳留仙大道北侧,其竖井及横通道作为永久风井风道兼做施工竖井及施工横通道,横通道与区间隧道正交,风井深40.103m,风道拱顶埋深23.477m。
风道结构为两个分离双层单洞形式,风道之间设置单层风道进行连接,同时跟随所单独设置在单层暗挖通道内,共计7条各自独立并相互联系的暗挖隧道,全长126m,如图1所示。
图1 兴留2号风道纵断面图工程地质深圳地铁5号线兴留区间风道为地下浅埋,隧道范围主要为砂质粘土层及风化岩地层,为特征明显的上软下硬复杂地层。
地层普遍富水且透水性强,隧道上部围岩自稳能力极差,而下部则需进行爆破作业。
该风道地层特点复杂,一定程度上可代表深圳浅埋暗挖隧道地层普遍特性。
2造成坍塌的原因在该风道施工过程中,隧道拱顶或侧帮多次出现坍塌险情,下图为曾发生的坍塌实例照片。
图2 兴留2号风道拱部出现坍方根据现场施工现状及地层特点,分析引起隧道坍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地质条件差,隧道周边土体变形初期速率高,变形趋于稳定的时间长,导致在初支封闭成环后,土体依然发生变形,超过了初期支护的变形允许量而出现了变形开裂;对于上软下硬地层隧道,在上部土层初支完成后,下部硬岩爆破处理过程中,上部支护易受爆破振动影响发生较大的变形;深圳地区地下水丰富,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较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暗挖 区间段设计及实 际施工情况 、 隧道为单洞双 线隧 道 , 向坡 度 为 2 0 纵 % 。隧道 采用 圆形 断面 , 开挖断面半径 为 3 5 最 大覆土 厚度 约 1. m。左右 .m, 14
花 岗岩层 , 中风化 岩层 侵 入 隧道 右线 2 2 m, 度 达 8 。 .7 长 O米 岩石强度最大 为 15 5 a 位 于该 软 硬不 均地 段 ) 洞顶 上 4. MP ( ,
Ab ta t s r c :W ih d v l p e to r a n e g o n p c t ia in,u d r r u d c n tu t n,i a t u a h u wa o sr e t e eo m n f u b n u d r r u d s a e u i z t l o n e g o n o sr ci o n p r i l rt e s b y c n t u — c
i o tn rjc i c re t n eg o n o s u t n a l a r rq i t t k ul s f n eg o n eo re. mp ra t oe t n u rn l u d r r u d c n t ci , swe sap ee u s e oma efl u e d r r u dr s u c s p y r o l i o u
北侧设 2 咬合搅拌 桩及 2排袖 阀管来降低基坑开 挖期 间对 排 管线及建筑 的影响 , 冲孔桩 间采 用旋喷 桩止水 , 见《 1围 详 图
护结构 平面布置图 》 。 基 坑 内采用 三道 支撑 , 第一 道为 5 c 0m 钢筋 砼梁 0 mX 7 c 体 支撑 , 设于 地表 以下 2 支撑 纵 向 间距 6 第 二 、 道 为 m, m; 三 6 0 t 6 n钢管支 撑 , O 、=1 mr 分别 设于 地表 下 8 和 1 .m, m 2 5 支 撑 纵向间距 4 m。 回填材 料 : 隧道 拱顶 以上 3 至隧道 底范 围 内采用 C 5 m 1
坦 。隧道上方 场地 内管线 已改迁完 毕 , 场地 内仍存 有废弃 但
雨水 、 污水 、 灯等地下 管线管道 , 路 两侧 主要建筑 物为 9 年代 O
初修建 的 3 ~5层零星建筑物 。
1工 程 地 质 水 文 情 况 、 ① 工 程 地 质 情 况
域 附近有 大沙河 、 新圳河 、 水涌 、 乡河等 。河流流程短 , 咸 西 汇
4 5 水 位高程 0 3 ~2 3 m, . m, . 6 . 7 水位 变 幅 0 5 m。地下 水 . ~2 总的径流方向基本按照隧道掘进 的反方 向流动 。工程所在区
间段 采用盾构法施工 。其 中 , 暗挖 区间隧道工 程位 于深圳 市
宝安 区一 主干路下 l m ̄1 m, l 2 所在 地区为海 积平原 , 地形平
长约 3mX1m 深坑 ,根据地 质勘 察 资料 , 暗挖 隧道拱 顶 5 3 该 有约 5 m 的砂层 , ~6 其上 为 4 m 的填石 层 , ~6 砂层及 填石层 渗透系数极强 , 为不 良地质地层 。由于事故发生前一天 , 受强 台风所导致 的强降雨影响 , 大量 积水 经隧道 右侧上 方一 条管 6 4 Nhomakorabea福建建设科技
21. o3 01N .
■ 市政 与 交通 建设
图 I 围 护 结 构 平 面 布 置 图
程 中和施工完成后 的土体变形监 测未发现异常 。
二 、 塌 过 程 及 原 因 分 析 坍
对右线 隧道 采用 明挖法 进行 修 复施 工 。围护 结构 采 用 9 2 0冲孔桩进 行 围护 , 间距 10 mm, 身 满入 岩 ( 风 10 桩 30 桩 微 化) 深度 1 5 中风化 2 5 . m, . m。为 便于后 续盾 构施 工 , 在基 坑 端头隧道范 围 内设 三 排素 砼桩 , 每排 6根 。桩 顶设 1 2 . m× l 冠粱 。冲孔桩 采用 C 5砼 , 梁及 钢 筋砼 支 撑采 用 C 0 m 2 冠 3
Ke r s u wa y wo d :s b y;s f t ;c mp e e sv o s r c in t c n l g aey o r h n i e c n t u t e h o o y o
一
、
工 程概 述
Ⅳ.中 、 风 化 岩 层 8 9 。 微 ~ 米
深圳市某地铁工程标 段位 于深圳宝 安 区, 由两 个车站 和 两个 区间段共计 四个单位工程组成 , 全长 2 7 . m, 深圳 地 491 是 铁 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 该标段 车站采 用明挖顺筑法施工 , 区
径 1 0mm 的废弃雨水管涌 出。地表集 水及 有压的地下雨水 50 迅速 向隧道上方低洼处汇集 、 渗透 。同时 , 暗挖 隧道施工过程 中也使该 区域 土质 结构 受 到扰 动 。在 上述 原 因的共 同作 用
为 降低 冲孔 桩入岩施工 对左 线成 型隧道管 片影 响 , 左 在
右线间设 4 咬合搅 拌桩_及一排袖 阀管 , 排 3 ] 隔离左右线 ; 基坑
个凝土施做封堵墙 , 将隧道坍塌段 完全 隔离 , 封堵墙 后堆码砂
L 签 L L
L LL L LL L LL _ — — L LL LL L
L 1 L L ■ I - L ● I -
然
。 一
茎
L ●L
LI IL
包 。对右线 隧道内进行碴 土清理及 抽排 水 , 在保证 安全 的前 提下进行对左 、 右线 隧道 内( 坍塌影响范 围)采取 型钢纵向加 , 固及横 向支护加固 , 同时加强 对周边建筑 、 管线 及左线隧道 的
■ 市政 与 交通建 设
福建建设科技 21. o3 0 1N .
6 3
地铁 暗挖隧 道坍塌事故处理中综合施工技术 的应 用
徐 伟 工 张建 。1深圳 市地 铁集 团有 限公 司 (.
[ 摘
广东 深圳 ;.深 圳市 地铁集 团有 限公 司 2
广东 深圳 )
要] 随着城 市地 下空间利 用的发展 , 下工程 , 地 尤其地铁建设 项 目日 益增 多。确保地 下工程 的安 全, 尤其是 确保城 市
出、 长度 6 m范围采 用矿 山法[ 成洞 , 构机 空推管 片拼装 5 1 盾
工法 。其余隧道仍采用盾构法施工 。
矿山法施工范 围内, 洞身开 挖施工采用 上下 台阶法两 部 开挖 , 同时 , 采取环向间距 为 3 0 0 mm 双排小导 管超前 注浆 , 小
I. . ~38 的淤泥质 粉质粘 土 , I 1O .m 承载 力低 , 具有 天然 含水 量大 , 隙 比大 、 缩 性高 、 剪强 度低 等特 点 , 触变 孔 压 抗 具 性、 流变性和不均匀性 , 为欠 固结土 。 Ⅲ. ~6 3 m残积土和 全风化 花 岗岩 , 土质 不均 , 饱和 状态 下受扰动后 , 极易软化变形 , 强度 、 承载力骤减 。
t npoetsices g nodrt n ue h aeyo n ego n o srcin ep c l eubnu d rru dcn t ci i ri rai .I r e e sr esft f d rru dcn tut , sei l t ra n ego n o s ut n o ci n n o t u o ay h r o
交 通繁 忙 地段 地 下 工 程 的 安 全 , 用 综 合 施 工 技 术 , 少对 周 围环 境 的影 响 , 当前 地 下 工 程 的 重 要课 题 , 是 对地 下 资 源 充 分利 采 减 是 也
用的前提 。
[ 关键词] 地铁
安全
综合施 工技术
Co mpr h nsv o s r c i n e hn l g pple n c la e a cd n r a me fmi d me r u ne e e i ec n t u to t c o o y a id i o lps c i e tt e t nto ne t o t n l
覆砂质粘性土和 中粗砂层 。 ②地质详细勘察情况 I.4 m 素填 土 , ~6 成分 主要 为 粉质粘 土、 石 、 、 碎 砂 块
石 , 质不均 。 土 、
线隧道最小净距为 62 因硬岩侵八隧道范围过大( .m, 最大为
22 米) 长度 达 8 米左 右 , .7 且 O 故对 、 线 隧道 限界硬 岩突 右
下, 使隧道上方 土体形成一个非常饱和 的泥水流 塑体 , 随着地 下水位 不断升高 , 地下 水严重冲蚀该 区域土体 , 使隧道周边地
层应 力产生不均衡 , 局部 的高 压应 力导致 隧道拱 部右侧 上方
受力严重不均衡 , 最终导致初 支结 构局 部迅速 变形并 产生环 向撕 裂 。大量泥砂 随水涌入 隧道 , 暗挖 隧道 内局部初 支失稳 ,
③工程水文情况 本场地地下水 按赋 存条 件 主要分 为孔 隙水 和基 岩 裂隙
水 。孔隙水主要赋存在第 四系砂层 、 粘性 土、 残积层和加里东 期全风化混合花 岗岩 中; 基岩 裂隙水 主要赋存 在混合花 岗岩 强风化~ 中等风 化层 中 , 略具承 压性 。地 下水位 埋 深 2 1 . ~
砼。
20 年 7 1 09 月 9日上午 8 2 分 , :5 采用 盾构法 施工 的右线
暗挖隧道 中部 出现 裂缝 , 裂缝位 置开始 涌水涌砂 , 涌量 大 、 涌
速快 、 发展迅 速 , 现场情况无 法控制 。8 3 :0分地 面突然 沉陷 , 位于隧道上方 的临时建筑 垮塌 。经 过现场 勘查 , 塌后形成 垮
wi e v r fi ,c mp e e sv o s r c in t c n l g p l d t e u e t e i a to es ro n i g e vr n n .I sa t h a y ta fc o h r h n ie c n tu t e h o o y i a p i O r d c h mp c n t u r u d n n io me t ti n o s e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