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与盾的集合练习题
主要矛盾与矛盾主要方面典型例题

一、主要矛盾与矛盾主要方面的区别。
(一)从理论上的区别:区别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讲的是不同的矛就“同一矛盾”的范围盾体,是复杂事物包双方相比较而言。
不同含的“诸多矛盾”相比较而言。
地位作决定事物的发决定事物的性质。
用不同展方向和进程。
善于抓重点,集中善于分清主流和方法论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支流,把握主流。
“九个指头”和“金无足赤,人“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二、做题过程中要注意抓住找关键性的、提示性的词语。
代表性词汇违背这一原理的词汇、表现善于抓1.抓重点、抓关键、抓中拣了芝麻,丢了重点,集 心、抓重中之重、抓基础、西瓜。
眉毛胡子一中力量 放在突出位置、明确主攻方 把抓。
十个指头按解决主 向。
跳瘙。
要矛盾。
2.重在解决问题善于1.形势分析、判断性质、混淆事物的性分清主 评价事物:尽管存在一些问 质。
流和支 题,但总体形势是好的。
本流,把 质、性质、主流、看大局、“一个指头”主体握主流。
2.反义词——— 有利有无完人”弊,但利大于弊。
有优点与缺点,但优点大于缺点。
为,勿以恶小而为3.重在评价、认识事物。
之”联系: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别相对与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而言的,都存在着主次之分,都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二、主要矛盾与矛盾主要方面的典型例题1.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把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
实施这一战略的哲学依据是()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②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④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④2、(2001年全国卷)读漫画,假如考生真的将高考成功的希望寄托于“大脑灵”,从哲学上看,他主要错在()A.不调查研究,对“大脑灵”缺少了解B.急于求成,不注重量的积累C.主次颠倒,不懂得抓主要矛盾;D.主观主义,理论脱离实际3、(2002年广东卷)国家重视重点工程的建设,其理论依据之一是()A.解决主要矛盾对于处理全局问题有关键性作用;B.解决主要矛盾是解决一切矛盾的前提C.解决了主要矛盾,也就等于解决了次要矛盾;D.解决了主要矛盾,经济发展就不会再有波折4、(05·全国卷Ⅲ2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自相矛盾》重点知识点习题及答案

《自相矛盾》
一、默写
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二、重点字词的注音。
1、鬻(yù)2、吾(wú)3、弗(fú)
4、夫(fú)
三、重点字词的解释。
(1)楚人:(楚国人)
(2)鬻(yù):(卖)
(3)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4)吾:(我)
(5)坚:(坚硬)。
(6)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7)利:(锋利)。
(8)无不:(没有)
(9)或:(有人)。
(10)以:(用)
(11)弗:(不)。
(12)应:(回答)。
(13)夫:(句首发语词,不翻译,表示即将发表的议论)(14)子:(你)
(15)誉之(代词,指代盾)曰:“吾盾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坚,物莫能陷也。
(16)以子之(助词,的)矛,陷子之盾
四、课文的翻译
五、文章的道理:___我们说话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自相矛盾。
做事情要想后果
六、《自相矛盾》属于什么文体?__文言文寓言故事_
七、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课时作业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课时作业练习题及答案第15课《自相矛盾》第一课时一、给加的字注音。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
陷()子之盾,XXX?”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二、把下列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楚人卖。
XXX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誉楚国人。
陷锋利。
利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以回答。
XXX。
应不。
第二课时一、说说下列“之”“其”是什么意思。
1)誉之曰之:2)又誉其矛曰其:3)吾盾之坚之:4)其人弗能应也其:5)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之:二、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XXX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XXX?”其人XXX应也。
1.这则寓言名叫《》,选自《》作者是期间家。
2.解释以下加点字的意思。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2)物莫能陷也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4)其人弗能应也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誉之曰。
译文: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XXX?译文:4.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盲目夸大,否则会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
2)不要自己夸要自己。
3)同伙间不要相互争吵或冲突。
参考谜底:第一课时一、XXX二、楚人:楚国人。
XXX:卖。
誉:歌颂,这里有,吹捧的意思。
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利:锋利。
政治必修四矛盾练习题

林逾静 山更幽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酒肉臭
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 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
• 12、( 海南 )荷兰上世纪 年代因为发现沿 、(07海南 、( 海南19)荷兰上世纪50年代因为发现沿 海地区蕴藏巨量天然气而迅速成为出口天然气为 主业的国家。伴随巨大财富而来的, 主业的国家。伴随巨大财富而来的,是创新动力 的逐步萎缩、其他工业部门的衰落. 的逐步萎缩、其他工业部门的衰落.以及国际竞 争力的降低。到上世纪80年代初 年代初, 争力的降低。到上世纪 年代初,荷兰终于经历 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 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发展经济学把这种 因自然资源的丰富反而拖累经济发展的经济现象, 因自然资源的丰富反而拖累经济发展的经济现象, 称为“荷兰病” 荷兰病”现象印证了“福兮, 称为“荷兰病”。“荷兰病”现象印证了“福兮, 祸之所伏”的哲学道理,体现了: 祸之所伏”的哲学道理,体现了: • ①矛盾双方相互吸引和贯通的趋势②矛盾双方相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和贯通的趋势② 互排斥和否定的趋势 •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矛盾双方在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 一定条件下相互制约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 . .
• 19、( 全国 )国泰民安是中国人历来 、(06全国 、( 全国I30) 的社会理想, 的社会理想,而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 因为“思所以危则安矣” 居安思危、 危,因为“思所以危则安矣”。居安思危、 思所以危则安是因为: 思所以危则安是因为: • ①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不同质的事物② 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不同质的事物② 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同质的事物 • ③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包含④安 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包含④ 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 . .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25矛和盾的集合习题课件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2、一个人的知识如果只限于学校学习到的那一些,这个人的知识必然是十分贫乏的2021/10/132021/10/132021/10/1310/13/2021 1:19:50 AM •3、意志教育不是发扬个人盲目的意志,而是培养合于社会历史发展的意志。 •4、智力教育就是要扩大人的求知范围 •5、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6、我们要提出两条教育的诫律,一、“不要教过多的学科”;二、“凡是你所教的东西,要教得透彻”2021年10月2021/10/132021/10/132021/10/1310/13/2021 •7、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2021/10/132021/10/13October 13, 2021 •8、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2021/10/132021/10/132021/10/132021/10/13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同步练习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共8题;共56分)1.(12分)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5分)读句子,选择正确的字。
①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聚集拒)于一身,谁就会使胜利者。
②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和合)(而二)为一。
③盾大(的得)(向像象)个铁屋子。
3.(12分)形近字组词。
矛佛馅予弗陷4.(8分)多音字组词。
应yīng yìng难nán nàn5.(10分)说说下列“之”“其”是什么意思。
(1)(2分)誉之曰之:(2)(2分)又誉其矛曰其:(3)(2分)吾盾之坚之:(4)(2分)其人弗能应也其:(5)(2分)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之:6.(4分)写出下列下划线字的释义。
(1)(1分)楚人有鬻盾与矛者(2)(1分)物莫能陷也。
(3)(1分)其人弗能应也(4)(1分)不可同世而立7.(2分)给句中的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fū fú①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②这个渔夫常年居住在渔船上。
8.(3分)根据句意,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利:①好处,跟“害”“弊”相对。
②工具、武器等锋利,尖锐,跟“钝”相对。
③顺利,与主观的愿望相合。
A.吾矛之利B.坐收渔翁之利C.出师不利二、综合表达(共2题;共20分)9.(10分)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5分)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5分)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0.(10分)结合这课文来说说寓言的特点。
(1)(2分)寓言的故事都非常短,都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
(2)(2分)寓言中的人物都很好笑,如《自相矛盾》中那个卖矛和盾的人开始说盾很,任何武器都,后来又说矛,没有什么穿不透。
25矛(máo)和盾(dùn)的集合

●课前预习●●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紧张、固然、合二为一、大显神威”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难点)●课堂学习●●字词学习矛mao2盾dun4集ji1持chi2般ban1架jia4龟gui1攻gong1炮pao4坦tan3战zhan4神shen2兵bing1退tui4蜗wo1●●●多音字难n nn náà⎧⎨⎩()难为情难舍难分()难民大难临头●●●近反义词近义词固然—确实善于—擅长长处—优点反义词进攻—防守长处—短处胜利—失败●●课文全解25 矛和盾的集合发明家手持(chí)矛和盾,与朋友比赛。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bān)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chuō)不到我啦!”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wō)牛或乌龟。
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l ǚ)带。
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t ǎn )克。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
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c ch ìì⎧⎨⎩刺():刺刀 刺目敕():敕令 敕命 [左抵(d ǐ)右挡(d ǎng )]抵:抵抗。
挡:挡住。
向左右抵住和阻挡。
注意“抵”的右半部分不要少写一点。
[难以招架]对方来势猛,很难抵挡。
[紧张]精神处于高度准备状态;兴奋不安。
[戳]用力使长条形物体的顶端向前触动或穿过另一物体。
矛和盾的集合

矛和盾的集合一、揭题导入1、认识“矛”和“盾”。
(矛:古代兵器,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成的枪头。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剑的武器。
)2、书写“矛”和“盾”。
我们都知道矛和盾是古代的两种兵器,矛是长长的、尖尖的,盾是用来抵挡、自卫的,今天,我们不仅要认识这两种兵器,更要会写这两个字。
小朋友们看看,要写好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呢?请同学们伸出手来,我们一起写“矛”和“盾”这两个字。
(师范书:矛和盾)写的时候要注意“矛”的最后一笔撇很锋利,就像是矛尖尖的头,所以要由重到轻,写得细长一点。
“盾”的第一笔是短撇,要写得短,第二笔是竖撇,要写得直一点长一点,因为盾大一点,才能抵挡得了矛盾的进攻。
里面是一个十和一个目,短撇长撇连十目,万矛刺来能挡住,这就是盾。
请同学们打开生字抄写本,把这两种武器的名字写一写。
(提醒书写姿势:一尺一寸一拳)书写反馈:同桌相互检查,写得好的打个五角星,认为不足的提个醒。
3、有位发明家巧妙地把“矛”和“盾”集合(板书)在一起,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故事——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1、读题质疑:读了题目,你肯定有问题想问?预设:生1:矛和盾是怎样集合在一起?生2:集合在一起是什么东西?生3: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在一起?对呀,“矛”和“盾”集合成了什么?它有什么作用?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字读准确,句句读通顺。
2、检查交流(1)第一组:手持雨点般蜗牛坦克(注意持与蜗的读音)第二组:左抵右挡大显神威庞然大物乱作一团(说说左抵右挡的构词结构)师:同学们注意到“左抵右挡”这个词语有什么特点?(一、三是反义词,二、四是近义词)你能说说具有同样特点的词语吗?(左顾右盼、南腔北调、东游西荡、上蹿下跳、左思右想)(2)矛和盾集合成了什么?(坦克)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文中哪些词语是写矛的?用()括出来,哪些词语是写盾的?用[ ]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矛与盾的集合》练习题
一、填一填
m_ d_ jí __ jǐn __ _ù _án
矛 盾 集 合 紧 张 固 然
二、辨一辫 小迷糊遇到一些双胞胎,更糊涂了,你能帮帮他吗?
持( ) 炮 ( ) 般( )
挂( ) 泡 ( ) 船( )
功( ) 腿( ) 伸( )
攻( ) 退( ) 神( )
三、说反话
自卫 紧张 安全 后退
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象这样的词语你还能写几个吗?
四、模仿秀 ,读一读, 说一说,写一写
哇哇 哗哗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五、我会写 相信自己一定会写得更精彩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如……般……:------------------------------------------------------------------------------。
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
固然:
------------------------------------------------------------------------------------------------------。
六、比一比 和你同桌一起积累课文中的好词语,看谁写的多。
左抵右挡
我知道
读了课文以后,我明白了---------------------------------------------------------------------
-------------------------------------------------------------------------------------------------------
---------------我还受到了不少启发:
别人的学习方法先进,我就要
------------------------------------------------------------------ 。
阅读天地
楚 孩 学 齐 话
有个楚国人,觉得齐国话好听极了,就让儿子学讲齐国话。为了使他的孩子
能讲一口标准的齐国话,他还特地请了一个齐国人来家里辅导。
齐国老师天天教孩子说齐国话,可是,周围常有楚国人用楚国话来扰乱。平
时,除了齐国老师外,也没有人对孩子说齐国话。因此,学了三年,楚国孩子也
没学好齐国话。
父亲丧失了信心,生气地把儿子打发到齐国的亲戚家里去住了一阵子。一年
后,儿子回到了楚国,这时他却能说一口流利的齐国话了。
1、读一读,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写带有下列部首的字。能写几个就写几个。
イ------------------------------------------------ 阝
--------------------------------------------
3、楚国孩子开始因为-------------------------------学不会齐国话,后来因为
-------------------------------------学会流利的齐国话。想想它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课
文中的道理有什么联系?
智力挑战
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伙伴一块儿去游玩,看到路边的李子树枝头上挂满了果实,
树枝都被压弯了。其他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李子,惟独王戎站在那里不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他说:
“----------------------------------------------------------------------------------------------------
--------------------------------------------------------------------。”等别人摘来一尝,果真
是苦的。
你知道王戎是怎么知道的吗?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