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三语文周练(二)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创新实际上来自何方?除了过去的几个完全与世隔绝的社会,对所有社会来说,许多或大多数技术都不是当地发明的,而是从其他社会借来的。

相比较而言,当地发明与借用技术中谁重要一些,主要决定于两个因素:发明某个技术的难易程度以及某个社会与其他社会的接近程度。

一些复杂的发明通常是靠借用而得到的,因为它们的传播速度要比在当地独立发明的速度快。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轮子。

得到证明的最早的轮子于公元前3400年左右出现在黑海附近,接着在几个世纪内又在欧洲和亚洲的许多地区出现。

一个用途广泛的发明在一个社会出现后,接着它便往往以两种方式向外传播。

一种方式是:其他社会看到或听说了这个发明,觉得可以接受,于是便采用了。

另一种方式是:没有这种发明的社会发现与拥有这种发明的社会相比,自己处于劣势,如果这种劣势大到一定程度,它们就会被征服并被取而代之。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火枪在新西兰毛利人部落之间的传播。

其中有一个叫恩加普希的部落于1818年左右从欧洲商人那里得到了火枪。

在其后的15年中,新西兰被所谓的火枪战争搞得天翻地覆,没有火枪的部落要么也去弄到火枪,要么被已经用火枪武装起来的部落征服。

结果,到1833年火枪技术传遍了整个新西兰,所有幸存的毛利人部落这时都已有了火枪。

如果一些社会从发明某项新技术的社会采用了这项技术,这时技术传播的情况可能各不相同,其中包括和平贸易(如1954年晶体管从美国传播到日本)、间谍活动(公元552年家蚕从东南亚偷运进中东)、移民(1685年被从法国驱逐出去的20万胡格诺派教徒把法国的玻璃和服装制作技术传播到整个欧洲)和战争。

最后一个至关重要的例子,是中国的造纸术传到了伊斯兰世界。

河南省青桐鸣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青桐鸣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青桐鸣高二联考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昆仑山,位于新疆的南部,南接藏北高原,北瞰塔克拉玛干沙漠,西起帕米尔高原,蜿蜒2500公里东入青海。

昆仑山雪峰林立,其西端有海拔7000米以上的慕士塔格山、公格尔峰及公格尔九别峰,更有世界第二高峰——海拔8611米的乔戈里峰挺立在冰川雪域之巅。

昆仑山是连接东西方文化的地理长廊。

“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出自《尚书·胤征》篇,记录距今约四千年的夏代,昆仑山曾发生火山爆发,玉和山石在火焰中燃烧。

人们认识昆仑山,是从昆仑山火山爆发开始的。

火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和质量,昆仑山成为遍布白玉的地方,每走一步都踩在玉石上。

这些玉石有的向东经甘肃、青海等地抵达中华早期文明的腹心之地,有的向南进入古象雄王国和吐蕃王国,向西经今乌兹别克斯坦,至地中海沿岸的欧亚各国。

这些运输玉石的道路,即后人所称的“玉石之路”。

昆仑山在很早就被中原人视为神山,因昆仑山而产生的神话相继不绝,如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之山、姮娥窃药奔月、姜嫄履大人迹而生后稷,均与昆仑山相关。

昆仑山是黄帝与神的栖居地,“食玉膏,饮神泉”而得以长生;周穆王曾驾驭八骏西巡昆仑山,并与西王母在瑶池会见,举觞唱酬;西汉时,张骞遣副使寻黄河源至于阗,采得昆仑玉而归……“西王母”是谁?《山海经·西山经》记载:“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

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精品解析: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精品解析: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2024年春学期自主练习七年级语文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分值:100分一、积累与运用(40分)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①元xūn______ ②山diān______ ③咀嚼______ ④hān______然入梦⑤kē______捐杂税⑥揩______桌子⑦调gēng______ ⑧jiǒng______乎不同2. 根据课文默写(1)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2)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

(_____《逢入京使》)(3)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

(韩愈《晚春》)(4)《春夜洛城闻笛》中推己及人,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①______,②______。

(5)《木兰诗》通过叙述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不慕名利的女英雄形象。

其中描写出征前的准备的诗句是:“东市买骏马,①_____,②_____,北市买长鞭”。

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诗句是“③_____,④_____。

”写寒气凛冽、月光映雪,表现将士们边地生活艰苦的句子是“⑤_____,⑥___。

”3. 解释下列加点字(1)愿驰千里足驰:__________(2)愿为市鞍马市:__________(3)但当涉猎涉猎:________(4)当涂掌事当涂:________4.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面对越来越高的求职门槛,许多大学生叹为观止。

B. 福贵嗜赌成性,败北家底之后只能过着兀兀穷年的日子。

C. 陈教练当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沈东一定会有让人刮目相看的那一天。

D. 他说话总是扑朔迷离的,经常上句和下句不衔接,让人摸不着头脑。

5.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的A. 《晚春》作者是唐代的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唐宋八大家之一。

B. 《回忆鲁迅先生》作者萧红,原名张迺莹。

文章以女性独特的细腻视角,描写生活中的小事,展现与世人眼中形象不同的鲁迅,堪称回忆性散文的典范。

精品解析:江苏省宜兴市树人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江苏省宜兴市树人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七年级语文学科测试试卷出卷:审核: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

(39分)家国情怀,是人类最真zhì的情感。

端木蕻良怀着对故乡土地炽热的爱发出了誓言,闻一多先生为寻找救国良药而【甲】,邓稼先为研制和发展中国核武器鞠躬尽cuì ……这些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怀,时时激荡着我们胸中殷红的热血。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立志读书,拼搏创新,勇毅前行,【乙】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真zhì______鞠躬尽cuì_______殷_______红2. 下列成语最适合用在【甲】处的是()A. 沥尽心血B. 艰苦卓绝C. 含辛茹苦D. 费尽心机3. 小文发现【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答案】1. ①. 挚②. 瘁③. yān 2. A3. 删去“添砖加瓦”或“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真挚:zhēn zhì,意思是真诚恳切,多指朋友之间的感情。

鞠躬尽瘁:jūgōng jìn cuì,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殷红:yān hóng,中国传统色彩名称,意思是指鲜红色还带着黑。

【2题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沥尽心血:付出了全部精力。

B.艰苦卓绝:指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C.含辛茹苦:形容经受过艰辛困苦。

D.费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根据“闻一多先生为寻找救国良药”的语境以及词语的意思可知,应用“沥尽心血”更为合适,形容闻一多先生为寻找救国良药付出了全部精力;故选A。

【3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画线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而做出应有的贡献”中的“添砖加瓦”“而做出应有的贡献”重复啰嗦,二者删去其一即可。

4. 用古诗原句填空。

漫步在古诗文的国度里,(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似乎看到了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身姿;(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似乎听到了寒冷的边塞深夜传来的打更声(《木兰诗》);王维与明月相伴(3)“ 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

2024山西省三晋卓越联盟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山西省三晋卓越联盟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3月月考试卷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我们用来对人进行分类的社会标准充满了可能指导我们行为的信念和感受。

这也是纽曼在后来的、经历中所认识到的一点——一旦他被归类为犹太人,人们会对他做出假设,并且会对他产生厌恶,还会对这些假设和感受采取行动。

纽曼的故事的核心部分向我们展示了分类如何成为偏见的先兆。

但与此同时,分类也是我们大脑的基本工具。

分类过程不仅适用于人,还适用于所有事情。

我们可以给人分类,给动物分类,给食物分类,给家具分类……我们用信息填充我们分出的每一个类别,并为其注入引导我们行动的感受。

以苹果为例,看到这个分类,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苹果如何生长,生长的地方,现存的品种、颜色、大小、触感、味道,应该什么时候吃苹果,应该怎么吃,是煮着吃还是生吃,苹果是否有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等等。

而根据对苹果的了解,我们也会决定是否会喜欢苹果这个类别的食物。

所有这些感受也可以决定我们会不会吃别人给的苹果,如果要吃苹果,是去杂货店买还是去树上摘。

只需看一眼苹果,我们的大脑就可以立刻调出与整个分类相关的感受和想法。

事实上,这些相关性越强,这些感受和想法传达的速度就会越快。

我们关于社交群体的分类也以类似的方式运作,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对社会群体的“刻板印象”以及对他们的态度称为“偏见”。

无论是坏的还是好的,无论是正当的还是不正当的,我们的想法和态度都会和分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们会自动触发,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

2024年湖北省七州市高三语文3月联考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湖北省七州市高三语文3月联考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湖北省七州市高三语文3月联考试题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3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所谓文学景观,指的是具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自然或人文景观。

自然和人文景观历来备受欢迎,而文学景观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当代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目前学界既有学者从宏观层面探讨文学景观的理论建构,也有不少学者从微观层面具体分析一地一城的文学景观或者一个朝代一种文体中出现的文学景观,而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的关系则鲜有论及。

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

从形成因素考察,一个文学景观的生成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名篇效应、名人效应和叠加效应,当然也存在两种或三种效应的综合体。

所谓名篇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依托一两篇著名的文学作品而名闻天下。

比如南昌的滕王阁因王勃的(篇《滕王阁序c而人尽皆知.名人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因为著名文学家的名气而蜚西中外,正如明代袁中道说:“名人托迹之地,江山千载犹香”。

比如眉山的三苏祠,是历代文人雅士游赏之地,凭吊之所;又如,惠州西湖本名丰湖,后因苏轼贬惠州时所写的《赠昙秀》诗称其为西湖,之后才盛传其名。

而叠加效应,指文学景观在生成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不断被后人题咏,最终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文学景观。

面对文学景观,是文学的元素首先激发了观赏者丰富的历史与地理的想象唤醒了他们曾经的记忆鼓荡起他们心中的情感、中国境内著名的文学景观无不具有这样的功能。

比如岳阳楼,先由唐代诗人李白赋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后定名,继之为杜甫的《登岳阳楼》,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明代袁中道的《游岳阳楼记》等,岳阳楼的大名历久弥新。

还有一些文学景观是名人名篇的综合效应,或其他两至三种效应的综合体现,情况较为复杂。

比如宣城的敬亭山本来声名不显,后因谢朓的《游敬亭山诗》以及李白在《独坐敬亭山》诗中提到“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而著称。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泗县2023-2024学年下学期3月月考八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 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 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 4 页,“答题卷”共6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 分)1. 默写。

(10分)从古诗文中,我们能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趣,感受他们的智慧。

跟着柳宗元,我们隔着竹林,听到了“ ”的水声,看到了“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的小石潭。

我们在《蒹葭》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感受到诗歌中主人公不断追寻的过程。

在《式微》里充分感受劳役者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恨:“ , ”。

在《子衿》里体会独自徘徊城头的女子对心上人“ , ”的思念,在两种时间的反差下显得如此深刻。

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中感受到“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深情。

2.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3)题。

(12分)【甲】东汉和帝时,有个许慎,作了一部《》。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

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他都sōu罗在他的书里,所以有九千字。

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

它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溯源沿流;现在我们要认识商、周文字,探寻汉以来字体演变的轨迹,都得凭这部书。

【乙】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

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gài,如“日”“月”等字。

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如“刃”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

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如“止”“戈”为“武”,“人”“言”为“信”等。

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如“江”“河”两字,“氵”(水)是形,“工”“可”是声。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济南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一语文月考试题(2024.3)本试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卡。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五个大题,24个小题,全部答在答题卡相应区域,超出答题区域作答无效。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不可使用修正带。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要求笔迹清晰、字体工整。

务必在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一、(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高尔基说过,形象思维的方法和特点就在于它是“凭借形象的思维”,“用形象来思考”。

文字形象思维的功能在于把转(shùn)即逝的事物转化为经久不衰的意境。

我们朗诵者要凭着想象力把语言在脑子里构成图景,如《黄河颂》是颂诗,朗诵时要通过慷(kǎi)激昂的旋律、磅礴的气势,展示出黄河的惊涛澎湃和中华民族的英勇无畏;《老山界》作为回忆长征的散文名篇,要体会清晰的叙述中生动细腻的描写,尤其是对于山势险(jùn)的刻画,和战士们酣然入梦的场景描(mó),要读出昂扬的革命情怀和乐观主义精神;《谁是最可爱的人》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要读出记叙中饱含的感情,使人产生共鸣;《土地的誓言》是抒情散文,要读出作者对故土的炽热情怀,对哺育自己的土地的深情;《木兰诗》是一首爽朗质朴的北朝民歌,节奏感强,既要读出木兰的英雄气概,又要读出其女儿情态。

1.上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pài hān chì bǔB.pài gān zhì bǔC.bài hān zhì pǔD.bài gān chì pǔ2.依次填入语段括号里的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瞬概竣摹B.舜概峻摩C.舜慨竣摩D.瞬慨峻摹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个毒枭被缉毒警察当场击毙,终于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溪二中高2017届3月份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儒”本来是亡国遗民宗教,所以富有亡国遗民柔顺以取容的人生观,所以“儒”的古义为柔懦。

到了孔子,他对自己有绝大信心,对他领导的文化教育运动也有绝大信心,他又认清了那六百年殷周民族同化的历史实在是东部古文化同化了西周新民族的历史—一西周民族的新建设也都建立在“周因于殷礼”的基础之上——所以他自己没有那种亡国遗民的柔逊取容的心理。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这个新运动的新精神,这不再是那个“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的柔道所能包涵的了。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_我颇疑心孔子受了那几百年来封建社会中的武士风气的影响,所以他把柔顺的儒和杀身成仁的武士合并在一块,造成了一种新的“儒行”。

孔子曾说:“刚毅木讷,近仁。

”可见,孔子提倡的儒道是刚毅勇敢,担负得起天下重任的人格。

这是一个新的理想境界,绝不是那治丧相礼以为衣食之端的柔懦的儒的境界了。

《论语》记载了一次对话——于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又记着一条有趣的故事——“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这便是当时人们对于孔子的观察。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的新精神,是古来柔道的儒所不曾梦见的新境界。

但柔道的人生观,在孔门也不是完全没有地位的。

那种谦卑的态度,虚心的气象,柔逊的处世方法,是几百年来的儒者遗风,孔子从来不曾抹煞这一套,他只是不承认这一套是最后的境界,也不觉得这是唯一的境界罢了。

《中庸》中有子路问“强”一节,这里说的话,无论是不是孔子的话,至少可以表示孔门学者认清了当时有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又可以表示他们并不菲薄那“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的柔道,他们看准了这种柔道也正是一种“强”道。

一个人自信甚强,自然可以不计较外来的侮辱;或者他有很强的宗教信心,深信“鬼神害盈而福谦”,他也可以不计较偶然的横暴。

“谦卑柔逊之中含有一种坚忍的信心,所以可说是一种君子之强。

但柔道也有流弊,过度的柔逊恭顺,就成了懦弱者的百依百顺,没有独立的是非好恶之心了。

这种人就成了孔子最痛恨的“乡原”:只能柔而不能刚;只能“同乎流俗,合乎污世”“阉然媚于世”,而不能有踽踽凉凉的特立独行。

孔子从柔道的儒风里出来,要人“柔而能刚”,“恭而有礼”,要“君子和而不同”,也就是《中庸》说的“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

这才是孔子要提倡的那种弘毅的新儒行。

(选自胡适<说儒》,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灭殷之后,殷儒就成了亡国遗民,他们柔顺是为了取容于新的朝代。

B.殷儒在周的主要职责是“治丧相礼”,他们的目的很明确-一讨生活。

C.孔子没有亡国遗民的柔逊取容的心理,这是因为他洞察了历史的规律。

D.西周民族的新建设是在东部殷商文化特别是“殷礼”的基础上进行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刚毅的人格是担当重任、坚持不懈地追求更高境界的重要条件。

B.孔子长期深受武士风气的影响,这使他的新儒主张也具有了武士的色彩。

C.孔子说自己没有做到君子“三道”,而子贡却认为这些品质正是老师的写照。

D.无论是门徒还是时人,孔予留给人们的印象都是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刚毅勇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的自信可能也影响了孔门学者的思想:一个人自信心强,遇事往往能刚毅坚忍。

B.老子有“柔弱胜刚强”的思想,这与孔门“柔道是一种‘强’道”的看法有一致性。

C.孔子具有变革精神,他“振衰起儒”,使柔顺取容的殷儒发展成为弘毅进取的新儒。

D.孔子提倡的新儒人格的内涵,既包括柔懦、谦卑、虚心,也包括刚毅、勇敢、进取。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

(12分)成道于贵州的王阳明王阳明(1472-1529年),名守仁,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

遗憾的是,当今人们只知王阳明生于浙江,却没有充分重视他“成道于贵州”的经历。

其实,阳明心学的起点是“龙场悟道”,它奠定了王学的基石,并构建起“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基本理论框架。

明朝正德三年(1508年),兵部主事王阳明因得罪宦官刘瑾,触怒了明朝皇帝,被廷杖四十大板之后.发落到龙场,一住便是三个年头。

王阳明惨遭此祸,自是孤独、寂寞、苦闷、悲戚。

他由聚落千万家的京城,陡然降落到偏僻、荒凉的龙场,举目无亲,表食无着,不由得产生一种巨大的失落感,仿佛由天堂坠入地狱。

他自知无处伸冤,万念俱灰,惟有生死一念未曾了却,于是对石墩自誓:“吾惟俟命而已!”他心乱如麻,恍恍惚惚,悲愤忧思无法排解,常常终夜不能入眠,起而仰天长啸,悲歌以抒情怀。

诗不能解闷,复调越曲,曲不能解闷,乃杂以诙笑。

在此绝望之中,是淳朴善良的龙场人民给予他无私的援助,使他看见了希望的曙光,有了生活的勇气,重新站立起来,与命运抗争。

他用生命的体验来面对人生,面对残酷的现实,走上一条艰苦、独特的道路。

这是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也是他学术思想的新开端。

龙场在万山之中,“书卷不可捣”,于是王阳明默记《五经》要旨,但凭自己的理解去领悟孔孟之道,省度程朱理学。

这一改变,使王阳明摆脱了世间凡俗,跳出了“以经解经”“为经作注”的窠臼,独立思考,寻求人性解放。

他在龙场附近的一个小山洞里“玩易”,在沉思中“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心境由烦躁转为安然,由悲哀转为喜悦,一种生机勃勃的情绪油然而生。

谪居龙场三年,使他最受感动的就是那些朴实无华的“夷民”,他们与王阳明无亲无故,却能拔刀相助,为他修房建屋,帮助他渡过了难关。

这与京城中“各抢地势,勾心斗角”的情况相比,有如天渊之别。

他体味到人间“真情”,深感“良知”的可贵,从中得到新的启示和灵感。

“千古龙冈漫有名”,这是王阳明谪贬龙场期间所写的诗句,用以怀念和赞颂三国时的诸葛亮。

如今,这一诗句却成了后人对他的赞誉与缅怀。

这龙冈,因王阳明而名扬四海:这龙冈,被人们誉为“王学圣地”。

天下的王学,无论是浙中、江右、泰州、南中、楚中、北方、粤闽诸学派,抑或是日本的阳明学、朝鲜的实学以及东南亚、欧美的王学,寻根溯源,都以贵州为渊薮,以龙冈为始发地。

王阳明一生中办过三个书院,最早的便是龙冈书院,在这里传习了第一批王学弟子,在他的<镇远旅邸书札》中提到陈宗鲁、汤伯元等16人。

王阳明的教育思想,,实际上也是在龙冈形成的,开山之作就是《龙场生问答》与《教条示龙场谱生》。

王阳明思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书院。

贵州的龙冈书院、江西的濂溪书院和浙江的稽山书院,构成了王学传播的主要路线。

王阳明的文章被收入《古文观止》作范文的有三篇,其中有两篇是在贵州所作。

篇是千古不磨的《瘗旅文>,激情所致,一气呵成,抒发忧郁愤懑之情怀,如哭如诉,句句是泪,字字是血,读后莫不黯然垂泪。

另一篇是《象祠记》,阐述了“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哲理,萌发出“致良知”的思想。

相关链接:①王阳明11岁时就立下圣人之志,先泛滥于辞章,继出入于释教道教,再遍读朱熹之书,经过26年的艰难探索,终无所得。

直到37岁时在龙场的绝境中,王阳明放下得失荣辱,向死而生,终悟圣人之道。

《王阳明年谱》:“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子事物者误也。

”②朱熹认为;‘格物”就是向外物求天理,即通过一物一物去格,得知万事万物之理,最后豁然贯通,成为圣人。

而王阳明认为,天理不在外物,而在人心:“格物”即正心,“致知”是良知。

王阳明从此与程朱分道扬镳,初步建立起阳明心学的思想体系。

《传习录》记载了王阳明对龙场悟道的体会:“及在夷中三年,颇见得此意思,乃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

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对于立德、立功、立言的王阳明,当今人们对他的了解并不充分,尤其是忽略了他“成道于贵州”的人生经历和思想经历。

B.流放到环境恶劣的龙场之初,举目无亲,衣食无着,艰难困苦超乎寻常,王阳明产生了种种消极情绪,对人生非常绝望。

C.贵州龙场偏僻闭塞,贬官流放的王阳明躲在龙场附近一个安静的小山洞里沉思、品玩《易经》,心情好转,生命又恢复了生机。

D.与王阳明无亲无故的“夷民”为他修房建屋,帮助他渡过难关,这些底层人民以“真情”让王阳明感知到了“良知”的可贵。

E.“千古龙冈漫有名”,王阳明以诗明志,把自己比作隐居卧龙岗的诸葛亮,表达了渴望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5.王阳明在龙场悟出的“道”包含了哪些内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4分)6.王阳明成道于贵州的人生经历给你哪些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4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

(14分)善心安石榴①小区院里有几只流浪猫。

到底几只是不确定的。

因为,五分钟之前,在草坪里见到一只灰黑相间的狸猫,五分钟之后,在楼头便利店的外置货架上又看到一模一样的一只蜷在那儿假寐,你不知道是刚才的那只漂移过来了,还是它的同胞兄弟。

这都是可能的。

但是,涛子一家三口搬走之后,邻居们很快就搞清楚了,一共五只。

尽管它们的关系有点暧昧,也挺复杂,院里人现在也没有真正看透,不过,数量是明晰的。

②涛子一家搬走时正值初冬,不会是他——第三次中风的半残人,估计是他老婆或者儿子,把一扇窗户打开,在纱窗上剪出一个小方口——方口的最上一边没有剪,就像一个小方门帘。

五只流浪猫竟然明白那是专门给它们预留的绿色通道,当天就迁进新居了。

③猫们进进出出。

有时候,只有一个小脸儿躲在纱窗后面,端庄威仪,就是一只小脸老虎嘛!有时候,“呼咙呼咙”从窗台上滚下来两只,打得难解难分。

另外一只猫蹲坐在窗下自行车旁淡然地看了一眼身边激战正酣的一对儿,又冷静地转移了视线。

屋里毫不相干的那只却突然冲了出来,直接坠到窗下加入了战斗。

而窗对面墙根儿一辆落着积雪的电动三轮车下面,一只猫爬了出来,拖着长尾巴慢腾腾横过便道,一副吃饱喝足的慵懒样子,却瞬间起动,一溜烟儿完成跑、跳、抓爬、钻的动作,回屋里去了。

邻居就是通过这样的观察,知道这是个五口之家的。

④涛子一家三口撤走之后已经一年多了吧,无论大雪咆天,还是春雨绵绵,这个房子的主人一直都是五只猫。

一涛子被送走之后再没回来过,老婆儿子也不见了踪影。

这五只猫,从外观上能看出它们一两处绝然不同的地方,和少许显性的因果关系。

其中三只大猫,一只纯白色,至少给它洗个热水澡之后一定是只雪白的美猫。

一只灰黑均匀相间的大狸猫。

一只大块黄白色杂糅的。

两只半大猫。

看起来身长和三只大猫没有差别,但显然没有三只大猫强壮,而且似乎面嫩,像是缺点儿见识——没有证据,就是一种感觉罢了。

两只中有一只仿佛是大狸猫翻拍过来的,一只却是白黄黑三色,但主体是白色的,黑和黄两色小块而不规则甚至又重叠地穿插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