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中国零售业年度报告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企业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分析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企业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行业分类标准[1],批发和零售业是指商品在流通环节中的批发活动和零售活动。
其中批发业指批发商向批发、零售单位及其他企事业、机关单位批量销售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的活动,以及从事进出口贸易和贸易经纪与代理的活动。
零售业指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专门零售商店、品牌专卖店、售货摊等主要面向最终消费者(如居民等)的销售活动。
在价值链中,批发和零售业处于由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位置,属于价值链的流通环节。
随着相对过剩经济时代的到来,流通在价值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传统经济中,生产居于中心位置,而分配、交换、消费等其他环节都要围绕生产转,生产决定流通,体现了典型的“大生产、小流通”的格局。
此时,制造商是链主,制造型企业整合销售型企业,生产环节处于决定性地位,而销售环节处于被决定的状态。
在过剩经济中,流通处于中心位置,生产、分配、消费等其他环节都要围绕流通转,流通决定生产,体现了典型的“大流通、小生产”的格局。
此时,销售商是链主,销售型企业整合制造型企业,销售环节处于决定性的地位,而生产环节处于被决定的状态。
一批发零售行业的基本情况1.从总体规模上看,批发和零售行业快速发展商务部数据显示,2006年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增长最快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据预计,今后外资将继续加快进入我国零售业的速度。
外资的加快进入是受到中国巨大消费品市场的吸引,同时也推动了中国批发和零售行业的迅速发展。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加快增长。
2002年,中国批发和零售行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0926.6亿元,然而到了2006年已经上升到64325.5亿元,4年增长57.2%,年度平均增幅达到12.0%。
单从2006年来看,批发和零售行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05年增长7736.3亿元,增幅达到13.7%,高于平均增幅,这反映了我国批发和零售行业加快发展的态势(见图11-1)。
图11-1 2002~2006年批发和零售行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批发零售企业规模迅速扩张。
零售学。习题

第一章零售导论习题一、判断并说明理由1.零售是向最终消费者提供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以供其最终消费之用的全部活动。
2.网络购物的兴起将令传统的有店铺的商业消亡。
3.零售业是一个低技术门槛的行业,零售经营不需要高端技术和先进理念的支持。
4.零售业是一个国家最古老的行业之一,所以它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行业。
5.零售是商品分销的最终环节,商品经过零售环节,卖给最终消费者,就从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
6.商品攀升理论是指这样一种现象:零售商总是喜欢增加经营与原先主业无关的商品。
7.百货商店的诞生之所以被称为第一次零售变革,是因为它将所有的消费品集中在一个屋檐下进行销售。
8.超级市场的诞生大大节省了人们的购物时间。
9.连锁商店的兴起带来了零售商内部各个岗位的职能专业化和工作简单化。
10.中国零售业近十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完成了国外第二、第三次零售变革,正在步入第四次零售变革。
二、问答题1.零售活动具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使零售商在经营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2.零售业为什么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行业之一?其重要性体现在那些方面?3.零售组织按所有权形式划分有哪些类型?4.直营连锁商店与特许经营商店有什么区别和相同之处?5.零售组织发展演变理论有哪些?根据你对周围零售组织的认识,这些理论有何局限性?6.你认为网络商店的出现最终将取代传统的有店铺的零售组织吗?7.为什么说中国零售业目前正处于一个急剧变革时期?引发这场变革的动因是什么三、论述题1.试述零售业四次重大变革的标志、特点及意义。
你认为我国零售业目前正处于哪一变革阶段?2.试根据零售组织发展演变理论解释我国零售业发展的特点。
3.试分析网络时代传统零售组织的生存发展空间。
4.试分析在急剧变革的背景下我国零售企业面临的挑战。
四、案例分析1.7-11在北京力拓市场在刚闭幕不久的亚太零售商大会上,世界最大的便利店企业7-11公司CEO铃木敏文对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他表示,“7-11在中国将以加盟店的形式拓展自己的视野,将在2008年奥运会前在北京开设350家连锁店。
西安国美2005年上半年财务分析

西安市国美电器有限公司上半年财务分析(2005年)财务部2005 . 7 . 202005年上半年西安国美财务分析提纲第一部分开篇第二部分分析报告一、总体经营成果概述二、销售任务完成情况分析(一)总体任务完成情况分析(二)各门店任务完成情况分析(三)分品类任务完成情况分析三、销售增长情况分析(一)总体销售增长情况分析(二)分品类销售增长情况分析1、数量及趋势分析2、占比及趋势分析(三)单店销售增长情况分析1、一级市场(指市内店、下同)单店月均销售增长分析2、二级市场(指外埠店、下同)单店月均销售增长分析3、单店月均每平米销售增长分析4、单店销售额与人工费比例分析(四)五一专题分析四、非商品收入增长情况分析(一)账面补利及商业折扣分析1、总体综合毛利构成及增长趋势分析2、分品类综合毛利分析(二)其他收入分析1、其他业务收入的综合状况2、其他业务收入完成情况3、合同外收入分析五、费用控制能力分析(一)费用概述(二)费用进度分析1、整体费用进度分析2、费用明细项目进度分析(注:固定费用以进度为重点,变动费用以费用率为重点)(三)费用结构分析1、按费用组成结构分析2、按费用性质分析3、二级市场费用分析(四)效率分析1、费用对销售收入的贡献能力分析2、费用对净利润的贡献能力分析3、新开市区店及外埠店投入产出能力分析(五)内部控制情况分析六、营运资金管理状况分析(一)存货管理状况分析1、总体库存周转分析2、分品类库存周转分析3.长期滞销及残次库存分析(二)资金营运情况分析1、资金来源分析2、资金用途分析(三)偿债能力分析1、流动负债的结构及指标分析2、现金流量分析七、盈利能力分析(一)整体盈利能力分析(二)分门店盈利能力分析1、一级市场门店盈利能力分析2、二级市场门店盈利能力分析(三)分品类盈利能力分析(四)利润构成对比分析八、经营安全能力分析(一)经营风险程度分析(二)财务风险程度分析(三)盈亏平衡点分析1、分部盈亏平衡点分析2、一级市场门店盈亏平衡点分析3、二级市场门店盈亏平衡点分析九、税收筹划能力分析(一)增值税分析(二)其他税费分析(三)财政返还及税收优惠政策的办理情况(四)税收稽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注:以上内容中对直营店要单独分析第三部分总结与展望2005年上半年西安国美财务分析第一部分开篇2005年上半年国内家电市场跑马圈地运动进入了近年来的高峰期。
家乐福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分析

中国的零售市场份额非常巨大,2006年1到11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8911亿,同比增长13.6%,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如此一块巨大的“市场蛋糕”,自然引起了国际各大零售集团的关注,这里就分析一下法国家乐福在中国市场上的战略布局。
法国家乐福集团成立于1959年,是大型超级市场概念的创始者,于1963年在法国开设了世界上第一家大型超市。
如今家乐福已发展成为欧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零售商。
2006年,家乐福集团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球500强企业的第25位。
家乐福于1969年开始进入国际市场,目前在世界上3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一万多家销售网点,主要的零售经营业态为大型超级市场(Hypermarket)、超级市场(Supermarket)、折扣店(HardDiscount Store)三种。
在中国,家乐福主要以大型超级市场和折扣店“迪亚”为主要的经营业态。
企业战略环境是指对企业战略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外部环境因素。
环境是适应性因素,环境的变化不仅要求与其相适应。
同时也会引起关键资源和竞争能力的变化。
企业战略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行业市场环境等。
是指对当前企业经营与前途具有战略性影响的变量,它包括外部战略环境和内部战略环境。
企业外部环境又包括:宏观环境、微观环境。
能否努力地研究企业的战略环境,从中发现和把握机会,规避潜在的风险和威胁,并结合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市场营销战略,是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家乐福战略环境分析1、经济环境分析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高效益的特点。
从2003年到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分别为10%, 10.1%, 10.2%, 2006年达到10.5%,连续四年保持增长态势。
这反映出我国经济是持续快速增长的,在这种发展态势下,必然带来消费行为的快速发展。
在这一阶段性的快速增长中既没有出现经济增长迅速所出现的严重的通货膨胀,也没有出现物价负增长的通货紧缩。
5全国大型零售企业和主要商品统计结果

2006年全国大型零售企业和主要商品统计结果 2006年我国经济在全球都受到广泛的关注,可以讲我们用三句话形容:快速增长、效益好、同时能够站立。
2006年是创GDP最高的一次增长。
我们从这张表可以看出我国的GDP 多年保持高速增长,而且1999年以后几乎是每年一个阶梯式增长。
我们可以看出来固定资产投资近年在高速增长,但是从去年开始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进出口近几年我们也保持快速的增长态势。
从01—06年我国的进出口保持着快速的增长,06年增长速度达到了23.8%。
那么销售市场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我国扩大内需政策得到有利的贯彻执行,我国表现出稳定的增长态势,这种稳定性非常强,1997年以来增长速度都在9%,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10%。
06年增长了13.7%,实际增长是12.6,实际增速比2006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
2006年还有一个农村市场,农村市场现在的销售明显加快,而且还有和城内的增长有接近的态势。
我们从06年增长态势可以看出来,除了2月份受到春节的影响以外,其它月份还是比较平稳的,我们这个市场已经很成熟了。
1996—2006年城市的增长速度比较稳定,农村市场在2005年、2006年的时候基本与城市增长趋同了。
这说明了我国近两年对农村实施了一些政策,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
我国城市与农村地区从去年来看,我们可以看出来曲线基本是一样的。
可以说这两年我们实施政策,确实在消费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尽管农村发展比较快,而重点还在城市。
从2001年的63.6%至2006年的67.5%,所以消费主体还是在城市,同时住宿餐饮行业比较是比较快的,去年是增长15%以上的。
我们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06年我国的城镇居民收入达到了1.1万元,比上年增长了12.1百分点,比上年加快了0.8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是587元,加快了1.2个百分点。
我国的城乡居民来看,从这张表可以看出来,2005、2006年的收入农村与城市居民的增长速度也是趋同的。
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史、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史、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如今,零售业逐渐从社会生产系统中的末端行业上升为先导产业。
在面对外资零售企业等强劲的竞争势头,我国零售企业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不仅令自己原有的旧机制得到了改善,且零售业规模的逐步提升使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零售业;历史;发展;现状;对策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
自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府针对零售业做了较大调整,一方面是我国经济水平有了迅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我国成为了跨国零售业扩张的重点目标。
越来越多发达国家的跨国零售集团抢滩我国零售市场,他们凭借各种优势迅速提高在我国市场上的占有率。
在经济水平提高和外来刺激的双重作用下,我国零售业有了迅速发展:以超级市场、连锁店、专业店等为代表的新兴业态迅速崛起。
虽然大型百货商店仍然占主体地位,但新兴的零售业态远远快于传统商业业态,特别是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新兴零售业态发展更加迅速,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我国零售业在政府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下,不断创新,特别是在高新技术的运用上迅速发展,为零售企业的管理现代化、物流现代化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然而,任何地方的商品生产都不可能只局限于满足一地的需要。
因此,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国际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跨国零售企业也就运应而生。
跨国零售企业瓜分了我国一部分市场,但也为我国零售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机遇。
在我国加入WTO后,在我国对外开放的同时,外国也对我国开放市场。
这就为我国零售企业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零售业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多元化和层级性的发展,促使我国零售业业态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零售业市场上的零售业态,几乎包含了世界上所有的零售业态,以连锁经营形式发展的现代零售业态已成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主流。
据统计,至2006年底,我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门店数达123690个,增长17%。
北京市2005年零售业营业面积与销售额统计数据

连锁餐饮业 按餐03 682 6 107
22511 24792 37 1673
310963 180893 1330 24595
咖啡馆
商品销售总额 (营业收入) (万元) Total Revenue of sales (10000 yuan)
#
零售额 Retail Sales
Domestic Funded Enterprise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Collective Owned Enterprises Cooperative Enterprises Limited-Liability Corporations Share Holding Corporations Ltd. Private Enterprises Others Enterprises with Funds from Hongkong,Macao and Taiwan
13-9 连锁企业基本情况(2005年) STATISTICS FOR CHAIN ENTERPRISES (2005)
连锁总店 (个) 所属门店 (个) 从业人员 (人) 营业面积 (平方米)
项
目
Item
Number of Head Offices of Chain Stores (Nos.)
Number of Chain Stores (Nos.)
159 11 5 5 71 10 56 1 3
5140 291 148 24 2548 972 1148 9 78
117728 6075 3709 507 48190 34291 24506 450 2590
3640950 157619 103287 9908 1388301 999054 975681 7100 31568
毕业论文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零售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摘要零售业是我国的传统行业,近年来有长足的发展,总体呈稳步增长的态势, 在零售业内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大型零售企业发展迅速的同时,国外著名 零售商看好中国商业领域的潜力,纷纷进入,加大投资,抢占中国市场。
本文将 对我国中小城市零售业的发展状况及趋势作出分析, 并对销售业发展中存在的问 题提出解决的途径。
本文探讨了我国零售业的现状 ,认为国内零售市场规模不断 扩大 ,国外零售巨头大量登陆 ,零售业态呈现多元化发展 ,连锁经营初见成效, 但也有很多的不足,特别是我国入世以来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也 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所以我认为国内零售企业只有深化改革 ,从思路、体制和机 制等方面加以积极的调整和不断完善 ,增强其竞争力 ,才能适应世界零售业的 发展趋势。
关键词:零售业 趋势 现状AbstractRetail industry is the traditional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great progress, overall show steady growth, in the retail industry, the industry is spent centrally rise ceaselessly, large retail enterprises develop rapidly at the same time, famous foreign retailers optimistic about China's commercial potential of the area, have entered, increase investment, to seize the Chinese market. This paper on China's small and medium city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 analysis, and the sales industry development exists the question proposes the way to solv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atus of China's retail industry, as the domestic retail market scale is continually expanding, foreign retail giants large landing,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retail trade, chain operation has achieved initial success, but there are many shortcomings, especially 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the foreign retail enterprises to enter, to our country retail trade also caused certain the effect of. So I think the domestic retail enterprises to deepen reform only, from the ideas, system and mechanisms to actively adjust and perfect ceaselessly, enhance its competitiveness,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world retail. Key word:Retail Trend Present situation引言 (1)一、零售业的概述 (2)(1)零售业的定义 (2)(2)零售形式 (2)二、中小城市零售业的发展优势 (3)(一)中小城市零售市场的竞争比较缓和 (3)(二)中小城市有低成本发展零 (4)(三)中小城市的零售企业一般拥有较多的忠诚顾客 (4)(四)中小城市零售业发展有较大上升空间 (4)(五)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影响 (4)三、中小城市零售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一)零售市场高度分散,业态很不齐全且发展不均衡,网点分布很不合理 (5)(二)网络技术在零售业中的应用还很贫乏 (5)(三)经营理念落后,管理水平低下,人才极度缺乏 (5)(四)连锁经营未能发挥出连锁经营的优势 (5)四、中小城市零售业今后的发展趋势 (6)(一)发挥“地头蛇”的优势,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7)(二)本土大型零售商迅速介入,创造中小城市发展连锁经营的环境 (8)(三)运用资本力量左右零售市场,并购重组大势所趋 (8)(四)调整零售业态布局,增加特色服务 (8)(五)大力发展物流业,探索中小城市零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模式 (9)参考文献 (9)2004年12月11日起,我国内地零售业对外资全面开放,为期3年保 护期宣告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2006年中国零售业年度报告[2006-9-23] 作者:以零售业为主体的流通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已经完全具备了基础产业的全部特征。
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势头已经越来越强劲,并在经济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零售业在面临更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更多方面的挑战。
这是在9月22日开幕的2006年中国零售商大会暨中国国际零售业博览会首次主题大会上,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工作委员会发布的《2005-2006年中国零售业年度报告》中指出的。
零售业景气指数领先报告指出,2005年是中国零售业持续发展的一年。
在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的带动下,2005年全国消费市场规模继续扩大,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7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2.0%。
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56589亿元,增长12.6%;餐饮业零售额8887亿元,增长17.7%。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资料显示,2006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48亿元,同比增长13.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4%,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了0.4个百分点。
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30821亿元,增长13.4%;餐饮业零售额(含住宿业)达到4928.6亿元,增长15.3%。
目前,中国大约有各类零售网点1500多万个,基本形成遍布城乡的流通网络。
报告指出,综合分析来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零售业已成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经济领域。
报告指出,在2005年至2006年这段时间内,中国零售行业的企业景气指数、销售景气指数、盈利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都要高于整个经济领域或制造业的景气指数或信心指数。
这段时期内,除了整体行业发展的大好趋势,还有一些较为突出的表现:第一,零售业的集中度在不断提高。
无论从限额以上的零售企业发展数据看,还是从业界排名前100家的零售企业发展数据看,它们的综合发展速度都快于整个零售业的发展速度。
2005年全国百强连锁零售企业零售额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首次超过10%;企业间的并购案不断发生,而且这些并购不光发生在大企业并购小企业上,还发生在大企业并购大企业上。
第二,零售业从单纯的规模竞争进入精细管理和协同竞争时代。
各类零售商的门店扩张速度呈现放慢的趋势,但从单店盈利性和坪效、人效等零售业生产率指标上看,优秀零售商的成绩都在上升。
同时,在零售市场竞争最激烈的地区,优秀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关系也在不断改善。
第三,民营零售商和外资零售商依然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2005年全国零售企业百强中,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商品销售额增长速度分别为48.3%和30.2%,大大快于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大型零售企业20.4%的商品销售额增长速度。
第四,零售商开始感受到来自消费者行为变化的重大影响。
旅游、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体验性消费的需求增长,开始影响零售商竞争要素的构成和业态结构的调整。
第五,各级政府对零售业的指导和规范越来越重视,也越来越贴近市场需求。
第六,在宏观调控和政府倡导下,农村零售业及社区零售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大幅提升。
报告同时认为,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速度为10.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8%,出现明显的投资过热倾向。
这在商业地产投资和重工业企业投资方面都有具体的体现。
虽然商业地产投资能带来更多的店址选择,但大量同质化的工业投资并不能带来长期的利好局面。
事实上,重工业投资增长和轻工业产品供过于求的经济环境已经给零售业的发展带来了潜在的不良影响。
尤其表现在,制造商的就业人口吸纳能力逐渐下降。
国家发改委测算认为,2006年预计全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约2500万人,但今年上半年,城镇实际新增就业人员仅有600多万。
低就业率必然会大大影响到内需增长。
另外,央行于8月以前两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这是一种强烈的银根收缩信号,表明流通企业的融资环境将进一步恶化。
报告提醒零售企业要更精细地管理现金储备,并注意调整年底旺季的存货准备。
零售业地位持续上升无论是从零售业本身量与质的快速发展角度看,还是从政府高度重视的角度看,都说明了零售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在不断提升。
报告认为,尽管今年上半年很多地区的统计数据都反映出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逐渐降低,但如前所述,这种降低的主要背景是第二产业中的重工业投资比例过大。
同时要看到,相对于第一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却在迅速上升,其需求人数比重远高于其他产业。
报告指出,从全局来看,流通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已经完全具备了基础产业的全部特征。
这是对过去近30年间中国现代流通业,包括现代零售业发展成果的最高总结。
首先,流通业为全社会提供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已完全具备“社会化”的特征,这是衡量基础产业的根本标志。
就零售业来说,它与广大群众建立最广泛、最直接、最密切的经济联系,其广泛的市场网点,对商品流通的支撑性作用,都是其他任何一个产业所无法比拟的。
其次,现代流通业对国民经济各部门都产生着巨大的制约和影响。
这是衡量基础产业的重要标志。
没有生产就没有流通;同样,没有好的流通商也就没有好的生产商。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决定着生产。
再次,流通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产生基础性的贡献率。
1997~2002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为27%,其中4.5个百分点是内需拉动的。
而且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流通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也要比建筑业、运输业高。
第四,从吸收就业、促进社会再分配、保障社会稳定来看,没有哪个行业能比得上流通业。
尤其是零售业,点多面广、市场进入门槛低,已成为经济产业的第一大军。
与此同时,报告分析指出,近些年来,零售业在以下两个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是平抑物价,让顾客获得实惠。
由于受到本土文化的长期影响,中国人对简朴型消费的观念根深蒂固,在1997~1998年开始的国有企业改革中,大约占全体18%的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其心理预期导致了很强的储蓄倾向;在近些年来,人们也更愿意将收入花费在放松工作压力、提升教育素质等方面的生活项目上,而不愿意在基本生活支出方面消费更多。
因此,快速消费品方面的物价平稳是绝大多数顾客的心声。
零售业恰恰在这方面起到了非常好的“代顾客采购”的作用,一直在抑制制造商的涨价冲动。
在原材料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始终处于大起大落的情况下,零售价格指数始终保持着较小的变动幅度。
尤其在1997年以后是这样。
尽管这里有宏观调控的作用,但零售企业的作用不可低估。
二是零售业的谈判能力也迫使制造商有望在更有效率的方向发展。
最近两年里,在原材料价格增长和下游价格需求下降的情况下,逼迫那些优秀的制造商成为内部管理绩效提升的高手,并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这种促进作用实际上也在向国内经济的其他领域传导,也就是说,零售业的发展对整个经济体系的绩效提升和能力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零售业发展环境改善报告分析认为,近年来,经济政策、商贸法规政策、融资及金融服务、上游供应商、下游顾客需求等主要对影响零售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环境因素,都有了不少的改善,但在本行业的教育研究环境方面,中国还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
报告指出,在2005年至2006年期间,以拉动需求为核心的国家经济政策继续对零售业起到了利好的作用。
在商贸法规政策方面,在2005年至2006年期间,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政府继续推动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和“社区商业双进工程”等项目的深化和精细管理。
二是为深入规范直销业所作出的努力,出台了《直销管理条例》等法规。
三是为深入规范零售市场竞争和零供关系,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的文件。
四是继续深化并加紧出台《全国城市商业网点管理条例》、《零售业同业评估方法》等项目。
五是开展零售企业分等定级试点工作,如百货店等级评定工作等。
引人注目的是,在推进零售业竞争的同业损害调查和《全国城市商业网点管理条例》颁布的同时,商务部发布了《关于促进中小流通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扶持大型流通企业的同时,大力鼓励和支持中小零售商的发展和稳定。
报告也期待政府在这方面能有更进一步的举措,毕竟中小零售商的素质提升,才意味着中国零售业的整体提升。
在融资及金融服务环境方面,近期银根紧缩的趋势已十分明朗。
报告认为,随着上半年金融环境的变化,将给今后的零售企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而金融业的服务项目开发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例如银行卡的应用就是如此。
报告提醒零售商要与金融企业多沟通多合作,针对消费者购物行为设计更多的营销组合,以创造更大盈利可能。
在供应环境方面,从全国范围内看,供应商和零售商的紧张关系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但令人欣喜的是,从华南到华东、华北,都有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在实施供应商战略关系管理,与供应商在新品引进、价格策略、促销管理和陈列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双赢式合作。
报告认为,这有助于零售商将更多的精力放到能够真正提升自身盈利能力的核心业务上。
在顾客需求环境方面,报告认为,2005年至2006年期开始的两个重要的趋势值得所有零售商深入研究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这两个趋势是:第一,在各级城市市场,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的“消费升级”,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
但我们并不强调大家仅去关注针对少数高收入阶层的奢侈品消费浪潮,而是要提醒大家关注在这种趋势影响下,社会中层收入者对品质上超越他们以往消费层级,但价格又可以被普遍接受的商品有了更多的需求。
这种现象在北美和欧洲已经出现过,在中国则正在日渐成为趋势。
第二,由于生活需求的多元化发展,顾客的消费从求量转为求质,从重品种转为重品牌,他们现在更愿意把时间和金钱花费在餐饮、娱乐、教育培训和旅游等方面。
即便需要在零售店购物,他们也希望在那里花更少的时间和更少的支出。
但如果深入分析需求结构,还有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消费现象。
根据CTR市场研究的调查,中国各地的顾客消费总金额中,有20%的消费商品不是来自于个人与家庭采购,而是来自集团采购后的福利发放。
如果同时考虑数量巨大的公款消费,该金额数据将更加惊人。
这提醒零售企业,必须注意采取策略来加强针对集团客户的销售能力。
值得引起关注的是,在本行业的教育研究环境方面,中国还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
报告认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学科建设上,中国有贸易经济学,没有专门的零售学,但许多院校开设了许多与零售相关的课程。
二是在相关研究中,宏观产业性、中观规划性的研究比较多,缺乏微观的、能对零售企业管理产生实际影响的细分化的研究项目。
主要零售业态发展趋势报告同时对购物中心、百货店、超市、便利店、专业店、无店铺零售等主要零售业态的发展趋势作了分析。
购物中心走向理性发展从2000年开始,购物中心迅速在中国发展起来,甚至堪称引发了一场中国城市商业地产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