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9寓言两则》精品教案
最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9寓言两则》精品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9寓言两则》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9寓言两则》精品教案【教材分析】本篇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一则是《南辕北辙》),《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丢羊补牢的事,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南辕北辙》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的楚国去,他却朝北方走的事,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是难以达到目标的,也就是“背道而驰”的意思。
这两则寓言,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故事寓意深刻。
【导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坊”“盘缠”等字词的音、形、义。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导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导学时间】2课时【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看这两幅图画的是什么?(《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是我们二年级学习的两则寓言,并相机板书“寓言”,还记得“寓”的意思吗?(寄托,包含)“言”呢?(道理)“寓言”的特点,就是一个小故事包含一个大道理。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则寓言,去感受寓言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二、学习《亡羊补牢》(一)看题质疑1.先看第一则《亡羊补牢》,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亡”什么意思?“牢”指什么?为什么会亡羊?为什么要补牢?)2.带着这些疑问读读课文吧,相信你会找到答案的。
(二)读文知事1.提出难读难认的生字,强化认读。
课文大家读完了,文中有几个难认的生字词不知大家掌握得怎样?请看大屏幕:窟窿街坊羊圈谁想起来读一读?提醒轻声音和多音字;你能看着“窟窿”的字形想想它指什么?(上部是穴部,说明与洞穴有关,所以“窟窿”指的是洞。
)街坊指谁呢?(邻居)“街”字你能有什么好办法很快记住它?(因为“街”是供行人走路的,所以有个“行”字,因为“街”是路,与土有关,所以中间两土。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寓言两则》教案教学设计2(备课word版)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寓言两则》教案教学设计1(备课word 版)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正确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3、理解寓言的意思,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课前准备教师:挂图,生字词卡片。
学生:收集寓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看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齐读课题。
解题(结合预习):“亡”是什么意思?“牢”又指什么?二、感知全文自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理解课文1、第一自然段。
(1)过渡:羊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样丢的?(2)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
(此二词虽简单,但学生的经验积累和生活状况让他们还不能比较准确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故需引导孩子观察、感受。
)(3)想一想,说一说养羊人此时的心情。
(可表演)2、第二、三、四自然段。
(1)那个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2)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你打算怎样劝他?(小组表演,教师要借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那个人听劝告了吗?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品味两个“又”字。
)3、第五自然段。
(1)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的心情又如何?他现在是怎样做的?读一读,勾一勾。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维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引导学生说出寓意。
)2、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说出理由?(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五、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提示:“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最后一笔是提。
六、作业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
附:板书设计亡羊补牢丢劝丢修再也没丢(后悔)有错就改不算晚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是的!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聪明了吗?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二、感知大意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
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9 寓言两则 教学设计

9、寓言两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学过寓言吗?(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两个是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就是包含了道理的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我们二年级下学期学过的两则寓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
先看动画片吧。
【课件播放:动画片】大家刚刚看了有趣的动画片,这个有趣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课件出示:亡羊补牢】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相信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么在字词学习上,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老师这里有几个词语,相信大家肯定会读,谁愿意来读给其他同学听。
【课件出示:寓言羊圈劝告街坊窟窿结结实实叼走后悔】2、整体感知老师相信这些词语同学们肯定都会读了,那这些词语回到了课文,你还认识它们吗?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
思考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语言训练: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亡羊补牢》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提示:第一次丢羊---第二次丢羊---最后---】三、读中感悟,理解寓意。
1、我们已经知道养羊人一共丢了两次羊,那让我们回到课文去仔细读读文章,寻找他丢羊的原因。
请大家默读第1——3自然段。
说说第一次丢羊后,养羊人的表现。
【课件出示:第1——3自然段】你读出了什么?(养羊人毫不在乎)养羊人有那么多羊,只丢了一只羊,他当然不在乎,而他的好街坊却着急了。
他劝告他。
你能来当一当这个好心的邻居吗,来劝一劝这个养羊人吗?2、养羊人的满不在乎,以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课件出示:第四、五自然段】,去那里寻找答案。
三年级下册9、寓言两则教案

9、寓言两则 2006/3/14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说说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二、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时间3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亡羊补牢()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投影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2.简介寓言的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我们先学习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1)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2)谁补羊圈,为什么要补羊圈?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
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
(第三句)(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语文第九课寓言两则教学文稿

虹桥学校小学部教学设计单元三单元课题9.寓言两则《亡羊补牢》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3个生字”窟,窿,叼”,会写9个生字上下结构:寓,窟,窿左右结构:则,狼,叼,劝,悔左中右结构:街。
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2、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重点难点重点: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的窿本音读二声,这个词里读轻声。
“街”字的字形。
“窟,窿”的右下部分不要少写一笔,“叼”字右旁的笔顺是先写横折竖钩后写一提,不要写成撇。
“悔”右下方的“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寓言故事。
学习指导预案设计意图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释题导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亡”的意思是失去,“牢”指养牲畜的圈。
)把这两个字的意思带入课题中就是“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谁来试着说一说?(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二、教学过程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
(提示: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提示:“窟窿”的“窿”本音是“lóng”,在“窟窿”这个词里读轻声)记忆生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呢?加一加:屈——窟隆——窿比较法:寓——遇狼——狠想象法:叼、悔、劝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则寓言主要讲一件什么事?向学生渗透解释词语的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学生的记忆方法只要合理就应给予鼓励。
学习指导预案设计意图3、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亡羊补牢》讲了一件什么事?三、读文品悟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故事中的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呢?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画一画,说说自己的体会。
部编人教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精品教案:《9寓言两则》word (1)

9.寓言两则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小黑板,相关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板书:寓言)“寓”,是寄托的意思(板书);“言”,讲道理。
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寓言。
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亡羊补牢。
2.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亡”的意思是失去。
“牢”畜的圈。
)3.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二、初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解决。
2.边读边思考,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三、检查复习。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读音方面:“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juàn”,不要读成“quān”。
“窟窿”的“窿”读轻声。
字形方面:“叼”:左右结构,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撇”。
“悔”:左右结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修”:左右结构,右下方是“三撇”,不要写成“三点”词语解释:叼走:衔在嘴里拖着。
街坊:邻居。
劝告:说服,讲清道理,使人感动听从。
后悔:懊恼过去做得不对。
四、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1.出示课件,思考:《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
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2.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1)读书,小组讨论。
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9 寓言两则 教学设计

9、寓言两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学过寓言吗?(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两个是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就是包含了道理的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我们二年级下学期学过的两则寓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
先看动画片吧。
【课件播放:动画片】大家刚刚看了有趣的动画片,这个有趣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课件出示:亡羊补牢】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相信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么在字词学习上,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老师这里有几个词语,相信大家肯定会读,谁愿意来读给其他同学听。
【课件出示:寓言羊圈劝告街坊窟窿结结实实叼走后悔】2、整体感知老师相信这些词语同学们肯定都会读了,那这些词语回到了课文,你还认识它们吗?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
思考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语言训练: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亡羊补牢》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提示:第一次丢羊---第二次丢羊---最后---】三、读中感悟,理解寓意。
1、我们已经知道养羊人一共丢了两次羊,那让我们回到课文去仔细读读文章,寻找他丢羊的原因。
请大家默读第1——3自然段。
说说第一次丢羊后,养羊人的表现。
【课件出示:第1——3自然段】你读出了什么?(养羊人毫不在乎)养羊人有那么多羊,只丢了一只羊,他当然不在乎,而他的好街坊却着急了。
他劝告他。
你能来当一当这个好心的邻居吗,来劝一劝这个养羊人吗?2、养羊人的满不在乎,以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课件出示:第四、五自然段】,去那里寻找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9《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6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9《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6篇)《寓言两则》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正确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3、理解寓言的意思,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课前准备:教师:挂图,生字词卡片。
学生:收集寓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看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齐读课题。
解题(结合预习):“亡”是什么意思?“牢”又指什么?二、感知全文自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理解课文1、第一自然段。
(1)过渡:羊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样丢的?(2)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
(此二词虽简单,但学生的经验积累和生活状况让他们还不能比较准确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故需引导孩子观察、感受。
)(3)想一想,说一说养羊人此时的心情。
(可表演)2、第二、三、四自然段。
(1)那个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2)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你打算怎样劝他?(小组表演,教师要借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那个人听劝告了吗?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品味两个“又”字。
)3、第五自然段。
(1)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的心情又如何?他现在是怎样做的?读一读,勾一勾。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维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引导学生说出寓意。
)2、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说出理由?(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五、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提示:“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最后一笔是提。
六、作业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
附:板书设计亡羊补牢丢劝丢修再也没丢(后悔)有错就改不算晚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是的!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聪明了吗?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二、感知大意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9寓言两则》精品教案【教材分析】本篇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一则是《南辕北辙》),《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丢羊补牢的事,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南辕北辙》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的楚国去,他却朝北方走的事,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是难以达到目标的,也就是“背道而驰”的意思。
这两则寓言,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故事寓意深刻。
【导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坊”“盘缠”等字词的音、形、义。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导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导学时间】2课时【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看这两幅图画的是什么?(《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是我们二年级学习的两则寓言,并相机板书“寓言”,还记得“寓”的意思吗?(寄托,包含)“言”呢?(道理)“寓言”的特点,就是一个小故事包含一个大道理。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则寓言,去感受寓言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二、学习《亡羊补牢》(一)看题质疑1.先看第一则《亡羊补牢》,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亡”什么意思?“牢”指什么?为什么会亡羊?为什么要补牢?)2.带着这些疑问读读课文吧,相信你会找到答案的。
(二)读文知事1.提出难读难认的生字,强化认读。
课文大家读完了,文中有几个难认的生字词不知大家掌握得怎样?请看大屏幕:窟窿街坊羊圈谁想起来读一读?提醒轻声音和多音字;你能看着“窟窿”的字形想想它指什么?(上部是穴部,说明与洞穴有关,所以“窟窿”指的是洞。
)街坊指谁呢?(邻居)“街”字你能有什么好办法很快记住它?(因为“街”是供行人走路的,所以有个“行”字,因为“街”是路,与土有关,所以中间两土。
)2.文章写到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两次)A你看写第一次丢羊的这一段,教师相机出示大屏幕: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谁来读读?想想丢羊的原因是什么?哪个词最能提示写丢羊原因的?(原来),男女生分读这两句话。
小结:看来都是窟窿惹的祸呀!B那第二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谁来读读?出示大屏幕: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当牧羊人第一次丢羊后,街坊们都劝过他,他们是怎么劝的?谁来劝劝那位牧羊人?(语气有些担心、着急等)。
看得出来,你们都是些好心的街坊!让我们再一齐劝劝那位养羊人吧!齐读。
可是那位牧羊人呢?却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他的意思是说“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用了。
”一句话:不用修羊圈了,反正羊已经丢了。
看出养羊人对修羊圈不以为然。
他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小结:由此可见,第二次丢羊,主要原因是不听劝告、不修羊圈。
这正是有错不改,损失连连!让我们一齐读读这一部分:共三段,依次女生、男生、一齐读。
3.牧羊人一看这连续丢羊,可不是什么好兆头,他又有什么表现呢?读一读,出示大屏幕: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读到这里,你对牧羊人有什么评价?(知错就改)说说你的理由。
你从哪儿看出知错了?(想法-----“后悔”,“不该不”,“还不晚”等)你又从哪儿看出他改错了?(做法----“赶快堵上”,说明改得快;“结结实实”,说明改得彻底; 结果-----羊再也没丢过。
)小结:可见知错就改,还不晚。
自己再读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体会。
4.同学们,有一天牧羊人又赶着羊群去放羊,碰到了街坊们,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这样吧,我是牧羊人,你们是我的街坊,你会对我说什么?教师相机答话(我真是不听好人言,吃亏在眼前;多亏了你的劝告,要不我的羊还不知再丢多少呢!真是远亲不如近邻哪!你们真是我的好街坊,是你们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有错就改还不晚哪!)(三)由事悟理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能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羊丢了再修补羊圈,还来得及,说明知错就改还不晚。
)一开始同学们提出“亡”、“牢”的意思,现在知道了吧?2.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有关“亡羊补牢”的事还是很多的,你能举个例子来说说吗?(我爱吃零食,后来长蛀牙了,我听了医生的话,补好牙,还很少吃零食了,从此,我的牙再也不痛了;我眼睛近视了,妈妈让我注意保护视力,我没当一回事,现在越来越厉害,我后悔极了。
----现在亡羊补牢还不晚;现在不少地方出现沙尘暴,这是人类乱砍乱伐,造成生态失衡的结果,如果我们不注意改正,环境会更加恶劣。
----看来亡羊补牢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3.同学们,人非圣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难免说错话,办错事,但只要我们能做到有错就改,还不晚!4.你看这则寓言故事,带给我们多大的启示,你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牢牢地记在心里,那好,老师给你一些提示,出示大屏幕:从前……一天早上……第二天早上……从此……你试着讲一讲!开始练练吧。
指名当众把这则寓言讲一讲。
三、学习《南辕北辙》(一)明确学习要求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这就是《南辕北辙》。
这个故事的题目比较难读,我们再来读一读。
其实学寓言,也是有方法的,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亡羊补牢》的。
(看题质疑---读文知事---由事悟理)下面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个方法自己学习《南辕北辙》,遇到疑难问题自己想想办法去解决。
生自由读课文。
(二)交流学习成果1. 看题质疑:看了题目你提出了什么问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抓住题目往往就抓住了文章的关键。
)“辕”和“辙”分别是什么意思?谁知道?(“辕”和“辙”都和车有关系,因为都带车子旁,你很会观察。
)(“辕”,车前驾牲口的两根直木;“辙”,车轮压过的痕迹。
)你是怎么知道的?(查字典,字典是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利用工具书来学习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出示图画,形象感知“辕”和“辙”指的是什么?2. 读文知事:a指导读文:要更好地理解故事,首先要把文章读好,你看这段对话,不知大家读得怎样?谁想起来读?这样吧,你先练习练习,不过我要提醒大家,读对话关键要表现出什么?人物的语气、表情、动作等。
出示大屏幕:从前有一个人,坐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
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呀?”他回答说:“到楚国去。
”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他说:“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B好,大家表演着练读一下吧!C我看大家练得很起劲,谁想读?都想读啊,老师也想读,这样吧,我们合作读,你们读朋友的话,我读乘车人的话,找位同学读解说,开始!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那我读得怎样?(很好)谢谢夸奖,那谁能说说我哪儿读得好?表情动作好,语气好,什么语气?(无所谓、满不在乎、固执等),那乘车人的这种态度你主要从那儿看出来的?(三个“没关系”)请问你作为那个乘车人的朋友,你说话时用的是怎样的语气?(奇怪、疑惑、无奈等)D下面我们再来表演着读一读,这样吧,我读朋友的话,你们读乘车人的话。
E你看那个乘车人老说没关系,因为他觉得----他的马快、车夫好、盘缠多,到楚国肯定没问题,那你说会吗?(不会)为什么?让我们一齐读读这段话。
出示大屏幕: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
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3.由事悟理:A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觉得这个人可笑吗?你们有什么话想对这个人说吗?(朋友,你错了,你的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车夫驾驶水平再高,也没用;还有盘缠多也帮不了什么忙;老兄,楚国明明在南边,你却要往北走。
这样你哪年哪月才能到楚国呀!)老师听出来了,你们就想告诉他:他错了,错就错在目标和行动相反了。
B同学们,学到这里“南辕北辙”的意思大家明白了吧?(本来要去南方,却向北方走。
比喻目标和行动相反。
板:目标、行动)C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无类似南辕北辙的事呢?能举个例子说说吗?(为提高学习成绩,平时不爱动脑筋,抄写别人的作业,这样只能越来越差;有的同学想成为一名体育运动员,但是常常好吃懒做,不爱运动,这样体质就不行;)D小结:做任何事,要是目标和行动背道而驰,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的。
四、拓展应用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收获很大,学习了两个寓言故事,这就是《亡羊补牢》《南辕北辙》,你知道它们出自哪儿吗?看大屏幕!对,《战国策》,谁来读读这段话,看来寓言是早在几千年前就被人们广泛应用,因为它们常常通过一个小故事寄托一个大道理,所以直到今天各种版本的寓言故事书都在广泛流传,你看够精彩的吧!不光国内有,国外也有,这是著名的希腊寓言《伊索寓言》,在这里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到书店或网上去购买一本并能运用学寓言的方法去阅读,到时在我们的语文实践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看谁知道的寓言多,受到的启示大。
这节课我们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