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广州备战中考化学专题《流程图》综合检测试卷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流程图的综合题试题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1.高纯氧化铁可作为现代电子工业的材料,以下是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 2O 3、FeO 、SiO 2)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铁(Fe 2O 3)的生产流程示意图:[(NH 4)2CO 3溶液呈碱性,40℃以上时(NH 4)2CO 3分解]。
(1)实验室中,操作Ⅰ、操作Ⅱ用到的玻璃仪器玻璃棒、_______、烧杯等。
(2)写出通入CO 后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任意写一个)。
(3)在该生产流程中当加入(NH 4)2CO 3后,应该控制的条件是 ______ 。
(4)滤液Ⅱ中可回收的物质在农业上可做 _____(5)写出在空气中煅烧FeCO 3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漏斗 3CO+Fe 2O 3高温2Fe+3CO 2(或FeO+CO 高温Fe+CO 2) 温度控制在40℃以下(或控制溶液的酸碱度) 氮肥或肥料 322324FeCO +O 2Fe O +4CO 高温【解析】【分析】【详解】 (1)操作Ⅰ、操作Ⅱ都是将固体与液体分开,操作为过滤,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玻璃棒、漏斗、烧杯等。
(2)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氧化亚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2O 3+3CO 高温2Fe+3CO 2,FeO+CO 高温Fe+CO 2。
(3)因为40℃以上时(NH 4)2CO 3分解,因此加入(NH 4)2CO 3后,温度控制在40℃以下;(NH 4)2CO 3溶液呈碱性,所以要控制酸碱性。
(4)滤液Ⅱ中可回收的产品中含有硫酸铵,在生活中可作为氮肥。
(5)在空气中煅烧FeCO3,是碳酸亚铁和氧气在高温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铁,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FeCO3+O2高温2Fe2O3+4CO2。
故答案为:(1)漏斗;(2)3CO+Fe2O3高温2Fe+3CO2(或FeO+CO高温Fe+CO2);(3)温度控制在40℃以下(或控制溶液的酸碱度);(4)氮肥或肥料;(5)4FeCO3+O2 高温2Fe2O3+4CO2。
2020-2021全国备战中考化学流程图的综合备战中考真题汇总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1.黑白复印机用的墨粉中常添加Fe3O4粉末,Fe3O4是由Fe2+、Fe3+和O2-按1:2:4的个数比构成的。
如图是氧化沉淀法生产复印用Fe3O4粉末的流程简图。
已知第④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保持不变。
(1)Fe3O4粉末在复印机的电磁场作用下能使墨粉形成字迹或图案,这不仅利用了Fe3O4有磁性,还利用了Fe3O4是______色。
(2)第②步加入试剂X,生成Fe(OH)2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3)在第③步反应中要控制通入O2的量,以使生成的Fe(OH)2和Fe(OH)3的质量比等于______,才能确保最终生成Fe3O4,操作Y的名称为______。
【答案】黑 FeSO4+2NaOH=Fe(OH)2↓+Na2SO4 45:107 过滤【解析】【分析】【详解】(1)四氧化三铁是黑色的固体,而Fe3O4粉末在复印机的电磁场作用下能使墨粉形成黑色的字迹或图案,所以还利用了Fe3O4是黑色;(2)通过题中的反应原理可以看出,硫酸亚铁和试剂X反应生成了氢氧化亚铁和硫酸钠溶液,结合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可知,X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和氢氧化亚铁沉淀,化学方程式为:FeSO4+2NaOH=Fe(OH)2↓+Na2SO4;(3)Fe3O4是由Fe2+、Fe3+和O2-按1:2:4的个数比构成的,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通入氧气后生成的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的个数比是:1:2,所以生成的Fe(OH)2和Fe (OH)3的质量比等于:(56+17×2):2×(56+17×3)=45:107;经过操作Y后,得到了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亚铁沉淀和硫酸钠溶液,所以操作Y的名称为:过滤。
故答案为:(1)黑;(2)FeSO4+2NaOH=Fe(OH)2↓+Na2SO4;(3)45:107,过滤。
2.酸、碱、盐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水溶液中均含有_____(填离子符号)。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流程图综合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1.中国制造业正在持续发展,公金是其中重要的金属材料。
(1)黄铜是铜锌合金,将纯铜片和黄铜片互相刻画(如图1所示),纯铜片上留下明显的划痕,说明______。
(2)黄铜渣中约含Zn7%、ZnO31%、Cu 50%、CuO5%,其余为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
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主要流程如图2,操作中加热蒸发后冷却至原温度:①溶液A中所含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②I、II 中的操作均包括________________;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 溶液A中ZnSO4的质量大于CuSO4B 溶液A的质量小于溶液BC 溶液C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溶液B(3)锌粉、铝粉、镁粉的混合物3.8g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2g,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水分后得到固体混合物(不含结晶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答案】黄铜硬度比纯铜大 ZnSO4、CuSO4、H2SO4过滤 AB 13.4【解析】【分析】【详解】(1)黄铜是铜锌合金,将纯铜片和黄铜片互相刻画,纯铜片上留下明显的划痕,说明黄铜硬度比纯铜大。
(2)向黄铜渣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锌和氧化锌分别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故①溶液A中所含溶质为ZnSO4、CuSO4和过量的H2SO4。
②I、II 中的操作均包括是过滤,在I中通过过滤除去铜和不溶性杂质,在II 中通过过滤除去过量的锌。
③A、因为黄铜渣中Zn和ZnO的总含量大于CuO的含量,故溶液A中ZnSO4的质量大于CuSO4,A正确;B、溶液A中含有ZnSO4、CuSO4、H2SO4,加入过量的锌,锌分别与CuSO4、H2SO4反应生成硫酸锌,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铜或氢的相对原子质量,故溶液A的质量小于溶液B,B正确;C 溶液B 通过蒸发溶剂冷却至原温度得到溶液C 和硫酸锌晶体,则溶液C 一定是该温度下的硫酸锌饱和溶液,而溶液B 不是硫酸锌饱和溶液,故溶液C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大于溶液B ,C 不正确。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流程图综合经典题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1.某种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镁,还含有较多的脉石(SiO2)和少量石灰石。
下图是利用该镁矿石制备七水硫酸镁(MgSO4·7H2O)的工艺流程。
已知CaSO4和MgSO4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前将镁矿石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2)写出步骤①中碳酸镁与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___(3)沉淀A的成分是SiO2和部分硫酸钙,过滤1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除了MgSO4还有____________。
(4)步骤⑥中的操作a名称是____________。
【答案】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进行得更充分MgCO3+H2SO4=MgSO4+H2O+CO2↑ CaSO4降温结晶【解析】【分析】【详解】(1)因为自然界中开采出来的镁矿石是块状的,如果不将其粉碎,稀硫酸只能和块状镁矿石的表面接触,接触面积较小,反应速率较慢。
因此反应前将镁矿石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进行得更充分;(2)步骤①中碳酸镁与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是::MgCO3+H2SO4=MgSO4+H2O+CO2↑(3)沉淀A的成分是SiO2和部分硫酸钙,过滤1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除了MgSO4还有硫酸钙(CaSO4)。
因为硫酸钙微溶于水,大部分变为沉淀,但有少部分溶解在水中。
(4)从题中提供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硫酸镁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加大,故步骤⑥中将溶液浓缩蒸发,然后降温结晶,就会有七水硫酸镁晶体析出。
因此操作a的名称是:降温结晶。
2.电池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在锂(Li)电池研究方面做出贡献的科学家。
如图是工业上以某种石英砂(主要成分:SiO2、Li2O、Fe2O3、Al2O3)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硅和金属锂的一种方法。
请回答以下问题。
2020-2021全国备战中考化学流程图的综合备战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1.以下是两个常见的工业流程,流程一:从只含有C u 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工业原料硫酸亚铁,生产流程如下:(1)加入过量的A物质,该A物质为______。
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操作a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_,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2)写出流程图中的固体成分的化学式____,B的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流程二:如图是两种常用脱硫工艺中含硫物质的转化路径(部分产物已略),请回答下列问题:(1)CaSO3中Ca、S、O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
(2)已知原料NaOH的价格为2.9元/kg. 而Ca(OH)2的价格为0.36元/kg.两种工艺中,处理相同质量的SO2,双碱法所需的原料成本更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铁过滤漏斗引流 Fe和Cu H2SO4 5:4 : 6 双碱法中通过反应II实现了NaOH的循环利用,减少了NaOH的用量处理等量SO2,氢氧化钙用量更少且价格便宜,所以双碱法成本更低【解析】流程一:只含有C u 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工业原料硫酸亚铁,所所加试剂是过量的铁,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反应后得到是固体铜和铁,溶液硫酸亚铁溶液,过滤可将难溶固体与液体分离,所以应过滤,过滤用到的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将铜和铁的混合物中的铁除掉,得硫酸亚铁和铜,所以应加入的试剂B为稀硫酸,因为.Fe+H2SO4=FeSO4+H2↑,而铜和酸不反应;流程二:(1)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CaSO3中Ca、S、O元素的质量比是40:32:3×16= 5:4 : 6;(2)Na2SO3 + Ca(OH)2 =CaSO3↓+2NaOH , 2NaOH+ SO2 == Na2SO3+H2O;因此用双碱法(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联合使用)实现了NaOH的循环利用,减少了NaOH的用量处理等量SO2,氢氧化钙用量更少且价格便宜,所以双碱法成本更低。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专题《流程图》综合检测试卷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1.黄铜矿(主要成分2CuFeS )经初步处理后,所得溶液甲中的溶质为243Fe SO ()、4CuSO 及24H SO 。
某同学通过废铁屑与溶液甲反应,制取补血剂的原料碳酸亚铁并回收铜。
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温馨提示:2434+Fe (SO )Fe=3FeSO﹙1﹚操作a 的名称是________,该操作中会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____ 。
﹙2﹚不溶物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
﹙3﹚步骤Ⅰ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废铁屑中含有少量铁锈,却对产物的成分没有影响,原因是________。
步骤Ⅲ中加入一种可溶性试剂可实现转化,从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分析,该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
【答案】过滤 引流 Cu 、Fe 44=Fe+CuSO FeSO +Cu 铁锈可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硫酸铁再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23Na CO【解析】【分析】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氧化铁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能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详解】(1)操作a 的名称是过滤,该操作中会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2)不溶物的成分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铜和过量的铁;故不溶物的成分为Cu 、Fe 。
(3)步骤I 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为44=Fe+CuSO FeSO +Cu ;废铁屑中含有少量铁绣,却对产物的成分没有影响,原因是铁锈中的氧化铁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硫酸铁能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步骤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时,碳酸钠能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碳酸亚铁和硫酸钠,从而得到碳酸亚铁,因此从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分析,该试剂可以是Na 2CO 3溶液。
2.某粗盐样品中含有少量MgSO 4和CaCl 2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除去其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NaCl 晶体,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2020-2021中考化学专题《流程图》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1.已知在某化肥K2SO4样品中可能混入了NH4Cl、NH4NO3、K2CO3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为推测混入的物质种类,现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1)常温下,气体B水溶液的pH __________7(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2)实验步骤②的现象证明可能混入的三物质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已经证明了溶液E中存在的溶质有(写化学式) ______________。
(4)仅根据上述实验现象, NH4Cl、NH4NO3、K2CO3三种物质中,还不能确定是否混入化肥K2SO4样品中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5)要进一步推理化肥样品中的物质,可用溶液E再实验,请简要说明实验操作步骤、发生的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大于 K2CO3 KNO3 NH4Cl、NH4NO3向溶液E中加入硝酸银,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样品中含有NH4Cl,可能含有NH4NO3;如果没有白色沉淀,则样品中含有NH4NO3,不含有NH4Cl【解析】(1)由于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所以气体B水溶液的pH>7;(2)由于碳酸根离子与酸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加入硫酸产生气体,说明含有碳酸根离子,所以一定含有碳酸钾;(3)由于碳酸钾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二氧化碳;原来也含有硫酸钾,所以硫酸钾再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所以E中一定含有KNO3;(4)加入氢氧化钾能产生气体,由于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所以气体B水溶液的pH>7,我们学习过去的碱性气体是氨气,与碱溶液产生氨气,说明样品中含有带铵根离子的盐,只能证明样品中含有带铵根离子的盐,但不能确定是氯化铵还是硝酸铵,化学式为:NH4Cl、NH4NO3;(5)向溶液E中加入硝酸银,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样品中含有NH4Cl,因为氯化银属于白色沉淀,所以说明一定含有氯化铵,可能含有 NH4NO3;如果没有白色沉淀,则不含有氯离子,则样品中含有NH4NO3,不含有NH4Cl。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 流程图综合试题及答案解析

幼儿园一日常规工作细则幼儿入园一、晨间接待1、对幼儿的要求:衣着整洁,愉快入园,有礼貌地和老师、小朋友打招呼,有礼貌地和家长告别,如果身体不适能及时告诉教师。
2、对保教人员的要求:幼儿入园前,做好活动室内外通风、口杯消毒等工作;以热情、亲切的态度接待幼儿,并向家长询问幼儿在家的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要求,做好个别幼儿的衣物、药物的交接工作。
二、晨间检查对保教人员的要求:按晨检常规项目对幼儿的脸色、皮肤、眼神、咽喉、精神逐一观察。
认真做好一摸:是否发烧;二看:喉部、皮肤和精神;三问: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四查:仔细观察幼儿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三、值日生工作的组织与指导1、对保教人员的要求:中、大、学前班设值日生,为值日生做好标志,前一天做好值日生的交接工作,叮嘱值日生第二天提前到园,教师做好组织和指导工作。
2、对幼儿的要求:学会收拾整理室内环境,如擦桌椅,收拾碗筷等;学会整理图书、玩具柜及活动区;中、大班增加修补图书、更换日历牌、记录气象日志、报告本班缺席的小朋友、给自然角的动植物浇水、喂食及清洁工作。
大班和学前班幼儿还要做好观察记录。
四、组织晨间活动1、对保教人员的要求:为幼儿准备好玩具、活动材料、体育活动器械,让幼儿参加自己喜欢的各种活动。
另外,还要带领幼儿观察自然角,指导幼儿作好观察记录。
2、对幼儿的要求:积极参与区域活动,能主动和其他小朋友交流。
爱护图书、玩具,玩具玩完后及时放回原处。
早操或间操一、对幼儿的要求1、上操前,整理好服装、系好鞋带,并相互检查(冬季要穿大衣,戴围巾、手套),依次自然地进入活动场地。
3、做操时精神饱满、情绪愉快,注意力集中,姿势正确、动作整齐,达到锻炼目的。
4、注意爱护器械,做完操将器械放回原处。
二、对保教人员的要求1、做操前半小时准备好场地,场地无障碍物,无积水。
2、前一天认真检查器械所需数量,要求器械清洁、安全。
3、保教人员要以身作则,与幼儿共同参加升国旗仪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1.化学是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的科学。
从海水中提取镁、制“碱”,都体现了人类改造物质的智慧。
结合下列流程图(其中部分操作和条件已略去),请回答相关问题:(1)通过蒸发结晶从海水中获得粗盐写出一条利于海水“晒盐”的自然条件:_____。
(2)提纯物质常用转化的方法,就是将杂质转化为沉淀或气体而除去。
粗盐中含有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通过步骤I,再利用过滤操作进行除杂。
①步骤I加入下列三种溶液的先后顺序为_____(选填字母序号)A 过量的Na2CO3溶液B 过量的BaCl2溶液C 过量的NaOH溶液②步骤I中加入的三种除杂试剂需略过量的原因是_____。
(3)写出步骤Ⅲ加热分解碳酸氢钠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写出步骤V氢氧化镁生成氯化镁的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风力大(阳光充沛等) BAC(或CBA或BCA)将杂质完全除去2NaHCO3ΔNa2CO3+H2O+CO2↑ Mg(OH)2+2HCl=MgCl2+2H2O【解析】【分析】【详解】(1)风力大、阳光充沛等都利于水分的蒸发,有利于“晒盐”;(2)①粗盐水中主要含有MgCl2、Na2SO4和CaCl2等可溶性杂质,所加试剂的顺序是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除去Na2SO4,再加稍过量的Na2CO3溶液,除去CaCl2和过量的BaCl2,加稍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MgCl2,顺序不唯一,只要把稍过量的BaCl2溶液放在稍过量的Na2CO3溶液前面加入就行;故顺序为BAC(或CBA或BCA);②该实验过程中,除杂试剂都要过量,原因是将杂质完全除去。
(3)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2NaHCO3ΔNa2CO3+H2O+CO2↑;(4)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化学方程式:Mg(OH)2+2HCl=MgCl2+2H2O。
2.氯化钠具有广泛的应用。
(1)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
①用已调节平衡的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时,发现指针偏左,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填序号)A 添加氯化钠B 减少氯化钠C 调节平衡螺母D 添加砝码②在量取水的体积时,若仰视读数,则会导致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 (填>、=、<)15%。
(2)探究某氯化钠样品中杂质的成分。
某氯化钠样品中,可能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
甲同学的实验探究过程记录如下:①根据以上实验信息,甲同学得出结论:此氯化钠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____。
②(实验分析)a.步骤I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b.乙同学认为步骤Ⅲ中不需要加入足量稀盐酸,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____________ (选填“同意”或“不同意”),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
【答案】B <硫酸钠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镁不同意需要先除去步骤Ⅱ加入的碳酸钠(目的是排除碳酸钠对硫酸钠检验的干扰),再用氯化钡检验硫酸钠是否存在【解析】【分析】对甲同学的实验探究过程记录,分析如下:步骤Ⅰ.样品中先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样品中没有氯化镁,因为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步骤Ⅱ.继续加入碳酸钠溶液,依然无明显现象,说明样品中没有氯化钙,因为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步骤Ⅲ.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将步骤Ⅱ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全部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最后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样品中有硫酸钠,因为硫酸钠能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
【详解】(1)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
①用已调节平衡的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时,发现指针偏左,说明药品质量偏大,接下来的操作是减少氯化钠的质量,使天平平衡。
故选B。
②在量取水的体积时,若仰视读数,则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大,溶剂质量偏大,溶质质量不变,则质量分数偏小,导致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5%;(2)探究某氯化钠样品中杂质的成分。
①根据以上实验信息分析,甲同学得出结论:此氯化钠样品中没有氯化镁、氯化钙,含有的杂质是硫酸钠。
②实验分析:a.步骤I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镁。
因为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
b.乙同学认为步骤Ⅲ中不需要加入足量稀盐酸,他的观点是错误的,故不同意。
其原因是:需要先除去步骤Ⅱ加入的碳酸钠(排除碳酸钠对硫酸钠检验的干扰,因为碳酸钠也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再用氯化钡检验硫酸钠是否存在。
3.氯是一种重要的“成盐元素”,在海水、盐湖和盐矿中广泛存在。
(1)如图是氯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周期。
(2)含氯元素的物质大多具有消毒杀菌功能。
如:a 醋酸氯己定[C22H34C l2N10O2] b 氯化钠 c 二氧化氯[ClO2] d.次氯酸钠[NaClO]等。
①醋酸氯己定属于______(填“有机”或“无机”)化合物;1个醋酸氯己定分子由______个原子构成。
②b、d物质溶于水都能解离出钠离子,但阴离子不同。
写出d中阴离子符号______。
(3)次氯酸钠是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
其生产流程如图:①X、Y都是气体单质,Y具有可燃性。
步骤I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实现步骤Ⅱ的操作方法是______、过滤。
③步骤Ⅲ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2NaOH+X=NaClO+NaCl+H2O.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水和______。
④制取漂白粉[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的原理与步骤Ⅲ相似,将气体X 通入石灰乳(主要成分熟石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⑤洁厕灵、84消毒液是两种常见的清洁消毒用品,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如图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二者混用易产生危险b 反应前后离子种类不变c 反应中只有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d 反应中氯元素全部变成了有毒气体【答案】7 三有机 70 ClO- 2NaCl+2H2O 通电2NaOH+H2↑+Cl2↑蒸发结晶氯化钠、氯气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ac【解析】【分析】【详解】(1)如图是氯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3,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故填:7;三。
(2)①醋酸氯己定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1个醋酸氯己定分子由:22+34+2+10+2=70个原子构成,故填:有机;70。
②d中阴离子是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次氯酸根离子,可以表示为ClO-,故填:ClO-。
(3)①X、Y都是气体单质,Y具有可燃性,即Y是氢气,X是氯气,步骤I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 通电2NaOH+H2↑+Cl2↑,故填:2NaCl+2H2O通电2NaOH+H2↑+Cl2↑。
②实现步骤Ⅱ的操作方法是蒸发结晶、过滤,故填:蒸发结晶。
③由2NaOH+X=NaClO+NaCl+H2O可知,反应前后钠原子都是2个,氧原子都是2个,氢原子都是2个,反应后氯原子是2个,反应前应该是2个,包含在X中,则X是氯气,因此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水和氯化钠、氯气,故填:氯化钠、氯气。
④将气体氯气通入石灰乳(主要成分熟石灰)中,氢氧化钙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⑤a.二者混用产生有毒气体氯气,易产生危险,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前后离子种类改变,例如反应前有次氯酸根,反应后没有次氯酸根,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中只有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例如反应前氯元素化合价是-1、+1,反应后是0、-1,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中氯元素部分变成了有毒气体,部分变成了氯化钠中的氯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填:ac。
4.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创立了更为先进的联合制碱法生产纯碱碳酸钠。
某海边工厂利用贝壳、海盐等生产纯碱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反应②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工业上常用_____的方法制取氮气,该过程属于_____变化。
(3)操作 a 的名称是_____,实验室在进行该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
(4)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会排放 CO2加剧温室效应。
下列做法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_____(填序号)。
a 焚烧秸秆肥田b 提高火力发电量c 大力使用清洁能源(5)有一种处理 CO2的方法,是将 CO2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CaCO3高温CaO + CO2↑分解分离液态空气物理过滤玻璃棒 c CO2+4H2一定条件CH4+2H2O【解析】【分析】【详解】(1)反应①是高温煅烧碳酸钙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高温CaO+CO2↑;反应②中,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
故填:CaCO3高温CaO+CO2↑;分解反应。
(2)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时,只是把氮气从空气中分离出来,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填:分离液态空气;物理。
(3)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通过过滤把碳酸氢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故填:过滤;玻璃棒。
(4)a .焚烧秸杆时能够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b .火力发电时需要燃烧大量的煤,煤燃烧时能够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c .发展太阳能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故选:c 。
(5)CO 2 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4H 2 一定条件CH 4+2H 2O 。
故填:CO 2+4H 2 一定条件CH 4+2H 2O 。
5.实验室以一种工业废渣(主要成分为MgCO 3、MgO 和SiO 2)为原料制备MgCO 3•3H 2O 。
其主要实验过程如图:已知:SiO 2不溶于水,常温下不与硫酸、碳酸钠反应。
(1)“酸溶”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O 3+H 2SO 4=MgSO 4+H 2O+CO 2↑和_____。
(2)“过滤Ⅱ”所得滤液中含有的主要离子有_____(填离子符号)。
(3)“反应”步骤前后均有过滤,能否省去“过滤Ⅰ”只进行“过滤Ⅱ”。
_____(填“能”或“否”),理由是_____。
(4)“酸溶”时所加硫酸溶液不宜过量太多的原因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