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秋芳教授——课程介绍
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摘要: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是文秋芳教授基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逐渐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旨在改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教学理论。
此理论以Krashen输入假设、Swain输出假设和Long的互动假设为理论基础,将输出驱动和输入促成方面的假说作为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强调学用一体、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本文试将这一教学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对其在提高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进行探索和研证。
关键词:大学英语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学用一体随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从培养学生的基础语言技能转向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学术能力以及语言交际能力。
全国一线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努力寻找适合本层次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大学英语教学之路。
交际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项目学习法等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活动形式,但在众多教学理论和教学法推陈出新、层出不穷的背景下,一方面英语教师虽然在教学理论的视野上得到拓宽,并将各种教学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但与此同时也越来越无所适从,甚至出现盲从的现象。
另一方面,很多英语教师仍然摆脱不了“重讲轻练”的桎梏,过分强调输入而忽视输出,导致学生“学而不用”、“学用分离”,或“学了不会用”。
在层见叠出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方法研探中,其本质和核心问题仍然是大学英语教学“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三个问题,以及如何处理好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如果两者关系处理不好,很可能导致两种倾向:一是以课本为纲,陷入专家所说的“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轻交际能力的培养”的误区;二是“轻语言、重交际”,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的讨论、表演、展示,忽视知识建构中的互动和教师的支架作用,表面上课堂热热闹闹,但学习效果差强人意。
一、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文秋芳教授经过多年努力,基于Krashen输入假设、Swain输出假设和Long的互动假设等国外教学理论的优秀成果以及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逐渐形成一种全新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理论,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
新一代大学英语基础篇

新一代大学英语基础篇总主编:王守仁文秋芳《新一代大学英语》一套符合时代特色、社会需求及学生特点的立体化大学英语系列教材。
《新一代大学英语》由王守仁教授、文秋芳教授担任总主编,主创团队为来自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外语教育专家与一线教师。
本教材在教学实验的基础上研发而成,体现最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将为高校英语教学开拓新的思路与方向。
本教材以产出导向为线,以有效交际为旨,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思维磨砺与兴趣提升并举,体现新时代高校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教材语言鲜活,选材立意深远,练习注重引导、强调思辨,在促进语言学习、有效语言应用的同时锤炼学生思想。
《新一代大学英语》融合先进的数字教育技术,结合学生学习习惯开发可供Pad、手机、PC 等多终端学习的高校英语移动数字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课堂教学与线上学习相配合,校内交流与校际交流相辉映,创新高校教育生态系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新教与学的体验。
《新一代大学英语》的配套资源丰富,包括教师用书、助教课件、教师培训等全方位教学支持。
《新一代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包含《综合教程》(1-2)、《视听说教程》(1-2)、《写作教程》(1-3)、《综合训练》(1-2)等分册,并配有数字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移动学习应用等资源,有利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提升教学效果。
《新一代大学英语》的《综合教程》和《视听说教程》主题丰富,强调对学生思维、思想的锤炼,加深学生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两个分册可单独或配套使用。
《写作教程》按不同的教学目的,分为基础写作、考试写作及实用写作三册,可单独或配套使用。
《综合训练》配合《综合教程》提供更多语言训练,提供词汇、语法、阅读、翻译等形式多样的语言综合练习,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学会语言活用。
英语专业主要课程简介

英语专业主要课程简介1E10935, 1E10905综合英语(一)(二)学分:,Integrated English I,II1E10915, 1E10925 综合英语(三)(四)学分:,Integrated English III, IV预修课程: 无内容简介:本课程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 通过传授系统的基础语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结构、语言功能等),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基本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训练,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通过不同文体的学习,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同时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社会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各种语言交际活动以获得基本的语言交际能力,并达到新《大纲》所规定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要求。
推荐教材: 《综合教程》(1—4册),何兆熊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主要参考书:《综合教程》(1—4册,教师用书),何兆熊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英语语音语调教程》,王桂珍,高等教育出版社《College English》,周珊风、张祥保,商务印书馆《College English》,胡文仲等编着,商务印书馆《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章振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E10854,1E10824 英语阅读(一)(二)学分:,English Reading I,II1E10834,1E10844 英语阅读(三)(四)学分:, English Reading III,IV预修课程:无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词汇量,拓宽文化视野,提高人文素质。
主要内容包括通过上下文辨认理解难词和推测词义;理解句子的含义,包括句面意思,句子隐含的意思和句间关系;理解段落的意思,包括段落大意,重要信息,段落内部和段落间的关系;掌握全文的中心思想和大意,以及用以说明中心思想和大意的事实,例证和论点;了解作者的态度、观点、意图和感情等等,并对文章做出判断和推理。
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

英语学习策略文秋芳(南京大学)2001年7月9日—8月5日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讲课提纲对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背景英语学习策略的定义英语学习策略系统的概述英语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指导英语学习策略的原则和步骤一、对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背景(一) 国外情况70年代开始有人研究英语学习策略Rubin, J. 1975. What 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 can teach us. TESOL Quarterly 9(1): 41-45.Naimen, N., M. Frohlich, A. Todesco, 1975. The good Lanugage learner. TESL TALK 6(1): 58-75.80年代成为研究热点9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去(二) 国内情况80年代开始有人研究, 大约比国外晚10年。
Huang, Xiaohua, 1984. An investig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in oral communication that Chinese EFL learners in China employ. HK: Unpublished MA thesis.Chen, S. Q. 1990. A study of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in interlanguage production by Chinese EFL learners. Language Learning 40 (2): 155-87.90年代成为研究的热点,并试图运用到教学中去。
研究对象: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小学生。
研究范围:听力策略,口头交际策略,阅读策略,写作策略,词汇策略。
未研究的或研究不够的:中学生,小学生;学习语音语调策略,学习语法策略,学习翻译策略。
1996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英语学习策略论》,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英语学习策略的专著。
POA运用于U校园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是高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本科阶段最重要的课程,大学英语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殊性。
在当前大学英语学时和学分大幅削减的背景下,高校要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提高英语教育的整体质量,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
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教学内容,激活课外学习空间,让基于学习平台的移动学习方式成为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新渠道。
本文对POA 运用于U 校园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POA 和U 校园相关概念、理论POA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产出导向法”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提出的外语教学理论体系,该体系包括三部分———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以教师为中介的教学流程。
U 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又称“U 校园”,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Unipus 旗下的在线学习平台,为高校大学外语教学提供学、练、测、评为一体的混合式全新教学模式(如图1)。
二、基于POA 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具体教学设计在当前信息时代,尤其是疫情时期,线上线下相混合的教学模式是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一种趋图1POA 中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关系图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文科背景下POA 运用于U 校园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以浙大城市学院为例”(课题编号:202002059005)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张宇(1975-),女,浙江温州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从事语言学与英语教育研究。
张宇(浙大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15)摘要:POA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产出导向法”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带领的团队构建的适合中国中高级外语学习者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方法。
在大学英语学时和学分大幅削减、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英语水平提高的需求这一背景下,教师应在POA 教学理论指导下,借助U 校园智慧平台研究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
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课程体系PPT课件

思考题一 1.是否每个大学生都必须学习学术
英语? 2.大学生是否有权选择学习EGP or
EAP, or EGP and EAP? 3.大学生是否有权选择学习说、写、
译技能的不同组合?
CHENLI
28
2加有0专10多业国型家少硕减士少大3学.8术学万型名硕毕,士并业3且.8计万生划名将往,后增来要从不例同如事学98学校5、的术2比11研例学应校究该的?不比同例,
• 学生需求
– 心理需求
• 成人学习:问题驱动;目标驱动 • 中高级学习者需要有“饥饿感” 、“新鲜
感”、“挑战感”
CHENLI
14
接受性知识
接受性知识
表达性知b 识 b
表达性知识
CHENLI
15
1.2 “输出驱动”的理论依据
社会 需求
e
学生 需求
CHENLI
学科 需求
16
1.2 “输出驱动”的理论依据
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学术研讨会 2013.4.20-21
“输出驱动假设”与课程教学创新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文秋芳
CHENLI
1
发言提纲
• “输出驱动”的解释及其理据 • “输出驱动”的课程体系 • “输出驱动”的教学方法 • “输出驱动”的教学案例 • 总结
CHENLI
2
1.1 对“输出驱动”的解释
• 理据总结
– 新入校的大学生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要与高中衔 接,同时要有所不同
– 从未来就业的需要,大学生急需要培养产出能 力
– 中高级学习者需要用产出促输入,需要边用边 学
CHENLI
23
发言提纲
• “输出驱动”的解释及其理据 • “输出驱动”的课程体系 • “输出驱动”的教学方法 • “输出驱动”的教学案例 • 总结
新一代大学英语基础篇

新一代大学英语基础篇《新一代大学英语》一套符合时代特色、社会需求及学生特点的立体化大学英语系列教材。
《新一代大学英语》由王守仁教授、文秋芳教授担任总主编,主创团队为来自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外语教育专家与一线教师。
本教材在教学实验的基础上研发而成,体现最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将为高校英语教学开拓新的思路与方向。
本教材以产出导向为线,以有效交际为旨,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思维磨砺与兴趣提升并举,体现新时代高校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教材语言鲜活,选材立意深远,练习注重引导、强调思辨,在促进语言学习、有效语言应用的同时锤炼学生思想。
《新一代大学英语》融合先进的数字教育技术,结合学生学习习惯开发可供Pad、手机、PC 等多终端学习的高校英语移动数字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课堂教学与线上学习相配合,校内交流与校际交流相辉映,创新高校教育生态系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新教与学的体验。
《新一代大学英语》的配套资源丰富,包括教师用书、助教课件、教师培训等全方位教学支持。
“新一代大学英语”是一门适合普通本科高校大学英语的综合英语课程,主题贴近学生生活,实用性强,本门慕课在讲授中全面实践“产出导向”教学法,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课程的流程设计体现“学习中心”、“学用一体”、“全人教学”的教学理念,以“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和“选择性学习”的外语教学假设为指导,采用“驱动(motivating)-促成(Enabling)-评价(Assessing)”的教学流程,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本课程全面支持混合式教学模式,秉承“搭建智慧课堂,启迪智慧学习”的建设原则,课程突出资源共享、师生互动、交互训练、数据反馈,以实现优质慕课资源、在线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全力支持教师进行智慧教学设计。
课程特色从普通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出发,教学任务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体现实用性的交际场景,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以真实场景与创新设计激发学习积极性。
文秋芳英语教学材料使用与评价理论框架—智慧设计的路径与评价标准PPT学习教案

选择与转换
材 料
输入材料
使
用
教学材料使用有效性标准
教学目标 恰当性
促成活动 有效性
教学目标 达成性
第8页/共41页
中国外语教育2017年第2期
“产出导向法”与教学材料使用专栏
“产出导向法”教学材料使用与评价理论框 架(文秋芳,2017)
产出目标设定过程及评价(孙曙光,2017)
选择与转换输入材料过程及其评价(邱琳,
❖ To read for the key ideas in a passage ❖ To help to enlarge students’
vocabulary ❖ To develop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教学目标恰当性
第27页/共41页
第28页/共41页
教学材料选择与转换
趣 找不到合适材料
问题
“过分依赖教材” 无设计
“完全抛开教材” 自由设计
第6页/共41页
发言提纲
使用英语教学材料的困难与问题 英语教学材料使用与评价的理论框架
第7页/共41页
教学材料使用与评价的理论框架
教学材料使用理念
教师主导说
目标决定说
材料服务说
教学材料使用的准备过程
教 学
前期分 析
设定目标
使用英语教学材料的困难与问题 英语教学材料使用与评价的理论框架
第3页/共41页
发言提纲
使用英语教学材料的困难与问题 英语教学材料使用与评价的理论框架
第4页/共41页
使用教学材料的困难与问题
你在使用教学材料时有 哪些困难与问题?
第5页/共41页
困难与问题
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享与参与
9
Sharing
Teaching is neither telling nor testing. Teaching is sharing, sharing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and sharing among students.
10
162所学校
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3
情况概述
主讲教师
徐浩
文秋芳
4
课程目标
总目标 了解行动研究的意义、选题、设计与实施步骤; 能够初步设计一项行动研究的方案 具体目标 理解行动研究的基本特点 了解行动研究与其它研究的差别 清楚说出行动研究的步骤 能够确定一个行动研究的课题并制定出初步方 案
理论联系实际 做中学,学中做,学用结合
12
教学原则三
教师必须对研修班质量负责
13
课程评估
考勤 课堂参与 反思日记
14
考勤
上午、下午、晚上三个时间段
胸卡条形码扫描 纸质考勤表签到
无故缺席无证书 请假需提交书面假条 请假超过一个单位时间,无证书 凭胸卡进教室,无胸卡不允许进课堂
5
课程内容
四大模块
概述行动研究(定义、意义、流程)
行动研究的选题和设计
行动研究的数据收集与分析
行动研究论文撰写
6
课程内容
晚上 小班讨论
自我介绍,建立学术网络 行动研究设计实践
阅读研究案例
7
教学方法
讲座
讨论
大班
小班 小组
对子
单人活动
8
教学原则一
22
谢谢大家!!!
23
Teaching is to create situations
where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are able to construct
new knowledge together, and
to grow intellectually together.
11
教学原则二
15
座位
每半天按照班级调整一次班级座位 (前后调整)
16
Lபைடு நூலகம்stening to a lecture
17
课堂参与
积极参与
大班讨论
小组讨论
对子活动
单人活动
18
反思日记
认真、坦诚 不少于300字
收获(Gains) 问题(Problems) 建议(Suggestions)
教育部2013年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项目 北京市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能力发展专题研修班 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外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1
课程介绍
情况概述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课程评估 课程要求
2
情况概述
学员情况
319人
《中国外语教育》“研修班反思日记“
19
Journal reading
20
优秀学员评选
反思日记
参与程度
21
学员反馈
A very intensive, enjoyable, and productive course(高强度、高愉悦、高产出) Enriching and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s (丰富而难忘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