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通式立交全苜蓿叶形方案的适应性分析80
互通式立交设计要点探讨

互通式立交设计要点探讨发表时间:2018-01-02T14:51:50.480Z 来源:《建筑知识》2017年24期作者:张昕[导读] 对互通立交设计研究必要性进行了介绍,主要探讨了互通立交设计前期准备工作及选型、几何设计等要点。
(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14)【摘要】对互通立交设计研究必要性进行了介绍,主要探讨了互通立交设计前期准备工作及选型、几何设计等要点,对项目设计过程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互通式立交;设计要点;必要性【中图分类号】TU-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24-0008-02 对于现在的道路交通网络来说,互通立交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完美解决来自不同方向的车辆转弯、直行、汇入的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大容量、快速、便捷交通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互通式立交的建立,对于解决交通拥堵,实现道路的快速交通转换非常有效[1]。
所以,如何在互通立交设计中,把握要点,在满足便捷、快速交通的同时,兼顾安全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互通立交设计研究的必要性互通立交应该具有齐全的交通功能,拥有合理的布局,而且主次分明。
在城市交通中,互通立交的投资比较大,占地相对较多,会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因为投资巨大,合理的设计方案对工程成本的节约非常有效。
因此,研究城市互通立交设计要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互通式立交设计准备工作互通式立交设计应通过实地勘测和调查,了解各影响因素和约束条件,做好设计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对多因素、多约束条件的互通式立交进行综合最优化设计,分别从建设条件调查、交通量分析、相关道路调查、排水及管线调查等方面,收集互通式立交设计范围内的用地情况、建筑物情况、分析互通式立交各转向交通量;通过对被交路调查,合理确定互通的交叉位置和上跨、下穿方式。
3.互通式立交选型要点两条高速公路相交,应采用设计速度较高的能使转弯车流保持良好自由流的直连式和半直连式匝道的互通式立交形式;部分交通量较小(单车道能满足要求)的左转匝道可采用环形匝道。
互通立交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设计

互通立交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设计发布时间:2023-03-02T00:45:22.850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20期作者:钟文权[导读] 互通立交设计阶段,根据路网规划、功能定位、交通量预测、地形地物、地质等条件,确定互通立交方案后,具体线形指标的选择需参考规范的相应规定,然而规范给定的只是设计指标的最小值。
实际工程中,如何灵活选择合适的设计指标,缺乏指导性意见,钟文权金华市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金华 321000摘要:互通立交设计阶段,根据路网规划、功能定位、交通量预测、地形地物、地质等条件,确定互通立交方案后,具体线形指标的选择需参考规范的相应规定,然而规范给定的只是设计指标的最小值。
实际工程中,如何灵活选择合适的设计指标,缺乏指导性意见,而设计人员认为只要满足规范就是合适的设计方案,因此导致一些合规不合理的设计,给公路后期的运营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互通立交设计;问题;优化设计1互通立交位置选择(1)按照规范,相邻互通变速车道起终点的间距超过2km可以不采取特殊处理措施,小于2km则要谨慎考虑,采取在互通间设置辅助车道贯通两互通间的变速车道等措施,以减少车流交织对主线行车的干扰。
(2)当互通间距小于1km时,除采用上述措施以外,应该着重考虑标志标线的设置,最大程度避免车辆驾驶时误操作。
如条件具备,需采用与主线分离的集散车道将主线一侧的出口、入口连通,或者可以在已有互通上进行改建,增加部分匝道连接原有匝道,以有效减小互通规模,避免交通组织混乱。
(3)当互通前后1km范围内有隧道时,应谨慎设置互通,合理控制互通出入口与隧道口的间距,条件受限必须设置时应先分析主线平纵线型指标,对于减速上坡及加速上坡等不利情况应按照规范进行处理,同时应按照要求采取适当措施做好出入口标识系统预告。
(4)在已有高速公路或者城市道路上增加互通时,应特别注意首先调查拟设互通的主线平面半径及纵面纵坡等主要线型指标,满足规范要求时方可布设。
全苜蓿叶立交桥

改进型全苜蓿叶立交桥
一种改进型全苜蓿叶立交桥。
彻底解决了苜蓿叶立交四个左转弯匝道分合流点之间行车交织问题及辅路的行车冲突问题。
其特征是在传统的苜蓿叶立交的每一个环形匝道的末端继续延伸一段匝道。
通过此延伸匝道的引导避免了同一主线先右进的左转弯车辆和后右出的左转弯车辆形成交织问题。
辅路的行车冲突采取外包围的环岛立交设计解决。
环岛立交主要由外环道路和内环道路组成,外环道路仅供机动车行驶;内环道路为非机动车和人行通道;内环道还具有四个人行道出入口;通过此四个出入口与四个象限的空间相连通。
与现有设计相比具有的优越性:
全互通立交类型占地面积层次高架建筑造价行车交织调头定向匝道型大3-4层很多高没有不可全苜蓿叶型中2层很少低有可以改进型全苜蓿叶中2层少低没有可以
本设计巧妙采用环岛立交解决辅路和行人的通行问题,将高速车辆、低速车辆、非机动车辆和行人按照速度的快慢完全分开行驶,提高通行能力,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申请号或专利号:201110136070.6
此专利转让!:
有需要请QQ:2642548909。
(整理)道路勘测设计考试复习材料汇总

2011年土木工程(道路方向)《道路勘测设计A》课程复习思考题绪论1、道路运输在综合运输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2、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分类是一样的吗?公路分级的依据是什么?城市道路分为哪几类?答:不一样,公路是根据功能及适应的交通量进行分级。
城市道路分为1、快速路2、主干路3、次干路4、支路3、什么叫可行性研究?答:4、道路勘测设计的阶段是如何划分的?答:5、什么是设计车速?什么是设计车辆?作为公路设计依据的车辆有哪几种?答:设计车速是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畅适行驶的最大行驶车速。
作为设计依据的车辆: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
6、什么叫道路建筑界限?什么叫道路用地?答:道路建筑限界指的是为保证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规定在道路的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设施及障碍物侵入的空间范围。
是保证车辆安全通行的最小空间要求。
道路用地:指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用地,包括其交叉路口用地7、道路红线的定义,城市道路网有哪几种结构形式?答:道路红线一般是指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城市道路网基本形式: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
汽车行驶理论1、汽车行驶对路线设计的要求有哪些?2、汽车行驶中受到的阻力有哪些?3、汽车的运动方程式和行驶条件是什么?4、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和横向稳定条件各是什么?5、什么叫动力因素?其表达式是什么?平面设计1、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其重心轨迹的几何特点是什么?答:1、重心轨迹是连续的而且是圆滑的2、重心轨迹的曲率是连续的,即轨迹上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值。
3、重心轨迹的曲率变化是连续的,即轨迹上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变化率值。
2、直线的优缺点有哪些,我国规范对同向曲线和反向曲线间的最小长度的规定是什么?直线的最大长度有什么规定?如何合理运用直线?答:3、什么叫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答:是指各级公路在采取允许最大超高和允许的横向摩阻系数情况下,能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的最小半径。
苜蓿叶型互通立交特点分析

通过 4 个对称的环圈式左转匝道来实现各方 向左转 弯车辆 的运行 , 左转弯车道一般为单车道 , 它 的最大 特点 为仅需一 座跨 线桥就能实现左转 弯车辆的运 行。
1 . 4 涡 轮式 立体 交叉 涡 轮式 立体 交 叉 如 图 3 ( 以下 简 称方 案 D) , 此
摘要 : 对 常见 的苜 蓿叶 型互 通按 左转 匝道 的设 置 方式进 行 了分类 , 并 分别 对其 进行 功 能性 分析、 安全 性 分析和 造 价分析 , 总结 出它们 的特 点 , 提 出不 同形 式苜 蓿叶 型互通 的 适 用性 。 关 键词 : 苜蓿 叶 ; 功能 ; 安全 性 ; 造价 中图分 类 号 : U 4 1 2 . 3 5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6 — 3 5 2 8 ( 2 0 1 3 ) 0 3 - 0 0 1 7 - 0 2 通 过 4个 对 称 的环圈 式 匝道 来 实现左 转 弯车辆 的运
完全避免 了交织路段 , 安全性好。 2 . 3 造价分 析
互通 立交 方案 的造 价主 要 由路 基 工程 和桥 梁工 程 两部分 构成 ,跨 线桥 的规模 对互 通立 交 的造 价影
的行驶速度 、 运行距离等。 a 1 方案 A 此方案有 4 个环形 匝道 , 4 个右转车 道, 4 个右转车道平面指标一般较高 ,服务水平高 ,
为基本型和变异型,基本型又可分为普通苜蓿叶和 带集散车道苜蓿叶,变异苜蓿叶最常见 的为单定 向 苜蓿叶、 双定向苜蓿 叶, 涡轮式立交又是双定 向苜蓿 叶中特殊的形式 ,下面简单介绍这几种互通立交形
式。
1 . 1 普 通苜 蓿 叶式立 体 交叉 普 通 苜蓿 叶式 立交 如 图 1 a ( 以下 简称 方 案 A) ,
城市道路互通立交优化设计研究

城市道路互通立交优化设计研究发布时间:2023-02-06T08:04:28.599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第9月18期作者:祖宝林[导读] 本文着重探究现阶段城市道路互通立交设计情况,并提出具体的策略,以供参考。
祖宝林华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190摘要: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道路交通量在不断增加,这使得车辆拥堵问题越发突出。
为有效改善这一问题,有关规划设计人员要注重对城市道路互通立交设计,根据具体情况,遵循相应的设计原则,保证道路互通立交设计的合理性。
基于此,本文着重探究现阶段城市道路互通立交设计情况,并提出具体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互通立交;优化设计;策略过去针对城市道路拥堵问题,主要是以平面交叉方式进行解决,但是结合实际情况,这种设计难以预测交通量功能,还无法保证运输效率。
而互通式立交这种方式,能够将城市道路进行分层,实现分离通行目标,从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对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
为达到这一目标,需有关设计者立足实际,选择最为合适方式设计互通立交,以此可对各类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提高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事故发生率。
一、城市道路互通立交类型(一)苜蓿叶形互通立交苜蓿叶形互通立交在城市道路互通设计中比较常见,且也较为简单,多应用在公路之间相互交叉处。
如在城市外围环线上,可采用此类互通立交进行规划布置。
为有效保证苜蓿叶形互通得到有效运用,相关人员不仅要考虑到对跨线构造物的合理布置,同时还要注意环形匝道之间的交织问题,这样做可确保集散车道设置的可行性。
(二)菱形立交通过深入了解,菱形立交在应用中的占地面积比较小,且结构形式也相对较简单,不会受匝道影响,正式投入使用后,可承受较大的流量,提高交通的安全性,进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
另外,菱形立交形式的立交匝道设置在城市道路的快速路和各车道交叉口,具有良好的设计效果。
(三)定向式枢纽选用这类立交,会对匝道提出十分严格的要求,同时还对城市道路中的交通集散功能提出明确要求。
关于公路互通式立交平面线形设计及应用分析

交通科技与管理37规划与管理 在公路工程中,互通式立交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可以起到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
为确保设计出的立交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必须保证平面线形的合理性。
在互通式立交平面线形设计中,应当将主线和匝道作为重点环节,采用有效的方法,确保设计效果。
下面就公路互通式立交平面线形设计及应用展开分析探讨。
1 公路互通式立交平面线形的特点1.1 互通式立交的类型 互通式立交是公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根据岔路数量的不同,可以将之细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1.1 三岔互通式 三岔互通式立交中,比较典型的线形有以下几种:喇叭形、T形和Y形。
其中喇叭形的匝道能够为转弯车辆提供相对较高的速度运行,但左转弯车辆的绕行距离比较长,且环圈匝道的线形比较差;T形的方向非常明确,能够保证车辆流畅通行,基本上不会选错路,匝道的运行长度比较长;Y 形能够保证高速行车,通行能力较大,方向明确,但左侧车道分离和汇入比较困难。
1.1.2 四岔互通式 在四岔互通式立交中,较为典型的线形有以下几种:菱形、苜蓿叶形、环形和直连式等。
其中菱形能够确保立交主线直行车辆的高速运行,基本上不会出现拥堵的情况,但由于匝道连接部位是平面立交,从而无法使行车安全性得到可靠保障;苜蓿叶形能保证车辆运行的连续性,不存在冲突点,左转匝道的线形相对较差,无法保持高速运行,立交通行能力受限;环形的结构较为紧凑,转弯行驶方向非常明确,占地面积小;但由于车辆会交织运行,所以无法保证通行能力;直连式线形流畅度高,转向明确,不存在交织的情况和冲突点,分叉交汇比较少,能够使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得到保障,但工程造价偏高。
1.2 平面线形的特点1.2.1 主线的特点 对于公路互通式立交而言,其位置的选择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必须确保相交公路的线形指标良好。
立交主线线形的关键技术指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当车辆的设计时速为60 km/h时,圆曲线半径的最小值应当为350 m,车辆的设计时速为120 km/h时,圆曲率半径的最小值应当为1 500 m。
对互通式立交设计几个问题的探讨[1]
![对互通式立交设计几个问题的探讨[1]](https://img.taocdn.com/s3/m/3aae1e6b783e0912a2162a93.png)
文章编号:1671-2579(2004)03-0001-04对互通式立交设计几个问题的探讨朱宗余(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52) 摘 要:笔者通过近几年来参加国内数百处互通式立交设计的审核、咨询,对互通式立交设计经常遇见的一些问题(如概念不清、方法不当、运用标准不灵活等)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与相关技术人员共勉。
关键词: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设计 Ξ1 主线及被交路线线形指标从交通安全性和行车方向的易辨别性考虑,互通式立交范围内的主线平纵面指标应高于主线正常路段标准,尤其是在主线的分、合流部位,应有良好的视距及较缓的纵坡,尽量避免较大的横坡。
设计中常见的问题是设计者较多地注重了匝道的设计,而往往忽视了主线及被交路线线形指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尤其以后者多见。
主要表现在:①互通式立交范围内的主线平曲线半径、竖曲线半径或纵坡中的某项指标小于极限值,或仅大于极限值而小于一般值(但满足正常路段标准),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 T J002-87)规定:一般情况下应等于或大于一般值,特殊情况时才可采用极限值;②被交路(特别是既有的高速公路)平纵面指标偏低。
如果属于大于极限值而小于一般值的情况可以尽量不改;如果属于小于极限值的情况,则应以书面的形式报请业主或被交路所属管理者批准;对互通式立交范围内的被交路实行改造,但指标小于极限值的位置若避开变速车道范围也可以尽量不改。
2 环形匝道设计环形匝道是唯一不需要修桥的左转弯匝道,造价最省,一般出现在喇叭形、苜蓿叶形及变形苜蓿叶形互通式立交中。
互通式立交的最小技术指标(如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最大超高等)基本上出现在环形匝道上。
因此,环形匝道的设计非常重要。
2.1 适应交通量由于设计速度及圆曲线半径的控制,环形匝道的通行能力也往往受到了限制,但交通量达到多大时不能设环形匝道迄今未见权威论证,经验做法是交通量一般控制在6000pcu/d(小客车)以内,大于6000 pcu/d应考虑采用半定向匝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通式立交全苜蓿叶形方案的适应性分析
摘要:随着道路、建筑工程发展不断完善,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很多地区的用
地已经趋于饱和,随着立体交通的建设思路不断革新,在原有道路片面交叉的基
础上架设立交桥也是一种有效的可持续交通发展思路。
对此,研究常规全苜蓿叶
互通式立交形式的优缺点,并积极探索城市立交的全苜蓿叶互通立交设计方案的
适应性问题。
关键词:互通立交;全苜蓿叶;交织;设计
1.苜蓿叶公路立交互通方案分析
就苜蓿叶形式的城市立交建设来说,其具体的层次要求并不高,整体工程的
投资要求也比较低,在一些地形广阔,用地不紧张的十字交叉口可以应用,在具
体的立交范围干道相交的位置需要设计简单的结构连接就可以了,整体工程建设
中的投资较低,整体使用性能比较理想,工程的具体匝道布置呈现对称分布,造
型简洁大方,使用性能优越,相对来说,这种立交互通设计模式的应用能够获得
更好的视野,也是性价比较高的立交设计模式。
2.全苜蓿叶设计的缺陷
就目前全苜蓿叶交互设计的立交公路设计来看,其自身在实际的应用中也是
存在一定缺陷的,如下图1所示,为全苜蓿叶公路立交示意图,从图中的标记来看,黄色车流和蓝色车流就要左转,但当这两个来车方向车流很大时,在红框处
的行驶冲突便会造成堵车现象,这种情况可能会在车流量大的情况下造成堵车情况,这是全苜蓿叶设计应用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对此,需要研究相关的应对
措施,促进全苜蓿叶立交公路的改进,提升整体的交互通行效果。
针对上述的问题,相关的桥梁道路设计专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有观点提出桥下左转上
桥的匝道再抬高几米,桥上左转下桥的匝道再压低几米,两条匝道上下重叠。
这样做的好处是,桥上的左转与桥下的左转就不再在同一个平面上产生交集了。
也有观
点提出将桥面加宽,上桥的车辆走外面,中间再增加一个下坡的车道,当坡道到达地面时再
转弯,从蓝色车道的下方穿出。
不过,这个坡道大概就得150米左右才行(按坡度4%,梁
高1.5米,净空高4.5米计算),所以,这种样式的立交桥,体积还是比较大的,适合用在
闹市中的是迷你立交桥。
甚至有观点提出要避免修建这种“四片苜蓿叶”式立交桥,直接修建
全定向互通式立交桥。
那些所谓的能消灭车流交织的改进型苜蓿叶式立交桥,真正实施起来
的工程量和占地面积相比现有的全定向互通式立交桥并无明显优势。
这种情况突出了系统工
程设计的重要性。
立交桥不是为了一个节点而考虑,更多需要注意的是城市的布局,道路的
流量,只有做好相关的整体规划,才能保证道路交互设计的有效性,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真正提升交互式道路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全苜蓿叶互通式立交的案例分析与改进
在进行互通式立交设计中,需要结合现场实际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满足实际需求,减
少工程浪费,减小对被交路的运营影响。
例如在某项目施工图定测阶段,按照“尽量减小互通建设规模,尽量减少对既有机场高速的运营影响”的原则,初设方案采用全苜蓿叶互通方案,设置集散车道,环形匝道存在交织段,施设方案优化为对角象限双环式变形苜蓿叶形:
1)减掉了全苜蓿业互通方案中主线及机场高速两侧共4条集散车道
主线和机场高速单侧环形匝道之间的间距较小,按规范要求需在主线及机场高速两侧设
置集散车道,集散车道长度约单边长1.5Km,4条集散道约6Km,为减掉集散车道,将对角
象限的环形匝道改为半直连匝道,从另外2个对角象限的右行匝道分出,使得进出口距离拉大,从而使得可以减掉主线及及机场高速两侧共4条集散车道。
2)减掉全苜蓿业互通方案中机场高速西南侧的辅助车道
由于本互通南侧1.8Km处设置有一处单喇叭互通,根据规范要求,新建互通应与单喇叭按复合式互通设置,需对现状机场高速两侧加宽处理。
如图互通立交西南方向,根据施工图外业阶段的实测,从主线进入机场高速的右行匝道(西南象限)与机场高速下游互通出口之间的距离可以控制到规范中大于1Km的要求,施工图设计时,将右行匝道接入点尽量向北方向收,使得该匝道进出口净距达到1003m,由此减掉机场高速西南侧辅助车道,减小对机场高速运营期的影响。
总结:根据公路立交全苜蓿叶交互设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科学设计理念,要提前做好城市规划,提前预测城市交通流量。
针对一些现实中的应用问题进行适当的改良设计,提升道路整体通行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刘正明,廖朝华.全苜蓿叶形互通适应性研究[J].公路,2014,59(07):95-98.
[2]代李锋.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福平互通立交方案设计[J].山西建筑,2014,40(14):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