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 万有引力定律 ppt课件
高中物理第一册万有引力定律(ppt)(通用)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2021年5月2021/5/212021/5/2pu1r2us0. 2N1ul/l5a /ia2c1u5lis/2te1m/p2o0r 2fe1lis ut cursus.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5/212021/5/21May 21, 2021
•
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2021/5/212021/5/21May 21, 2021
•
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21
•
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2021/5/212021/5/21Friday, May 21, 2021
“最酷最炫”的太空图片1 0
• 十、经历暴风雨的 木星 看这幅由木星探测 器发回地球的照片: 木星上正经历暴风 雨。在图片中,暴 风雨地点被标以较 醒目的颜色;插入 的黑白小图则表明 木星上还有闪电。
•
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2021/5/212021/5/21Friday, May 21, 2021
“最酷最炫”的太空图片
8
• 八、让人看了做恶梦的“鬼头 星云”
该图是哈勃望远镜拍摄的 “鬼头星云”照片。NGC 2080 是“鬼头星云”的学术名,它 位于剑鱼座30星云南方的一条 恒星诞生区。“鬼头星云”的 颜色和形状十分怪异,就象 “双目炯炯”的“鬼头”。天 文学家认为,从“鬼头”中散 发出来的红光和蓝光其实是邻 近的恒星对氢气加热而形成, 绿光来自灼热的氧气,中心的 白色区域是三种颜色光的组合。 两只“鬼眼”是温度极高的氢 气和氧气区。
下
载
观
看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5/212021/5/212021/5/215/21/2021 4:17:54 AM
高中物理人教版《万有引力定律》PPT教用课件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物理人教 版《万 有引力 定律》P PT教用 课件( 最新版 本)推 荐
三、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 1.物体在地球表面万有引 力与重力的关系 物体在地球表面跟随地球一 块转动,此时万有引力的效果 有两个,一个是重力mg,另一 个是物体随地球自转需要的向 心力F向,所以重力是万有引力 的一个分力。
3. 引力常量G:其数值由英国物理学家卡文
迪什测量得出,常取G= 6.67×10-11N·m2/kg2.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物理人教 版《万 有引力 定律》P PT教用 课件( 最新版 本)推 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物理人教 版《万 有引力 定律》P PT教用 课件( 最新版 本)推 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物理人教 版《万 有引力 定律》P PT教用 课件( 最新版 本)推 荐
任务一: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探究
[例1] (多选)下列关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的说
法正确的是 (
)
A.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行星绕太阳旋转 的向心力
B.太阳对行星的引力的大小与太阳的质量 成正比
C.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行星的质量无关
A.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二定律 C.牛顿第三定律 D.开普勒定律
答案: C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物理人教 版《万 有引力 定律》P PT教用 课件( 最新版 本)推 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物理人教 版《万 有引力 定律》P PT教用 课件( 最新版 本)推 荐
任务二: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4. 适用条件: (1)适用于两个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2)适用于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距离r 为两球体中心间的距离. (3)适用于一个均匀球体与球外一个质点间 适用于该定律,其中r为球心到质点间的距 离.
7.2 万有引力定律 课件-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天上”的力与“人间”的力是同一种力
月 ─ 地检验
宇宙中一切物体间都有引力
F
G
m1m2 r2
引力常量 G 的测量实验
04
典例
1.在科学的发展历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符合 物理学史实的是( D ) A.开普勒以行星运动定律为基础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 B.伽利略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总结得到行星运动三定律 C.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D.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04
引力常量
F
G
m1m2 r2
Fr 2 G
m1m2
1686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曾经设 想过几种测定引力常量的方法,却没有成功. 其间又有一些科学家进行引力常量的测量也 没有成功.
1686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 却无法算出两个天体间的引力大小。
100多年以后,1789年英国物理学家 卡文迪什利用扭秤装置,第一次在实 验室里对两个铅球间的引力大小 F 做 了精确测量和计算,比较准确地测出 了引力常量 G 的数值。
1.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
F
Gm1m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r2
A
)
A.公式中的G是一个常数
B.万有引力定律是开普勒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的
C.计算万有引力时可以将任何物体看成质点
D.该公式仅适用于宇宙中的星体
2.下列关于万有引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设想把一物体放到地球的中心(地心),则该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 引力为0 B.当两物体间距离趋近为0时,万有引力将无穷大 C.牛顿通过扭秤实验测量出了引力常量G D.当甲乙两物体间有另一质量不可忽略的物体存在时,则甲乙两物体 间的万有引力将增大
高中物理课件: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课件)

【练习6】根据天文观测,在距离地球430ly处有两颗恒星,它们的质量
分别为 11031kg 和 6.4 1030 kg ,半径分别为 4.86 1010 m 和 2.4 109 m ,它们 之间的A.距在国离际为单位7制.5中7 ,1引012力关m常于。量引在力能数常否值量上,用等下万于列两说有个法引质正量确力是的定1是kg律(的质直点接)相距计1算m时它万有们引之力的间大的小万有
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B.时在,不同引的力单位常制量中,的引值力常是量不的数同值的是相D同.的著名的“月—地检验
C.计算不同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时,引力常量的值是不同的
”是在已知引力D常.著量名的的“数月—值地后检验才”是进在行已知的引力常量的数值后才进行的
【参考答案】A
课堂练习
【练习2】对于质量为m1和质量为m2的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的表达式 F=G m1m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五、牛顿的观点
牛顿在前人对惯性研究的基础上,
开始思考“物体怎样才会不沿直线运
动”,他的回答是:以任何方式改变速
度,都需要力。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需
要指向圆心的力,这个力应该就是太阳
对它的引力。
能不能求出这个引力的大小和方向呢?
第二部分:行星与太阳的引力
一、行星所受向心力的方向
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可以看做匀速圆 周运动,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受 到一个指向圆心(太阳)的引力,正 是这个力提供了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 向心力,由此可推知太阳与行星间引 力的方向沿着二者的连线。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精品PPT课件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精品PPT课件目录CONTENCT •课程介绍与背景•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述与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的实验验证•万有引力定律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关系•课程总结与展望01课程介绍与背景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内容和数学表达式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目标与意义010203古代对天体运动的认识和猜测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和验证万有引力定律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影响物理学史背景010204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性解释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为研究天体物理学提供基础促进现代宇宙学的形成和发展对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产生深远影响0302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述与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任何两个质点都存在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的相互吸引的力。
该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化学组成和其间介质种类无关。
表述公式:$F=(G×m1×m2)/r^2$。
其中: F: 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G: 万有引力常数m1: 物体1的质量m2: 物体2的质量r: 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大小)。
公式解析与意义公式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是由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通过几个铅球之间万有引力的测量比较准确地得出。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
它把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起来,对以后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第一次揭示了自然界中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
只适用于计算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力,即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此公式也近似适用。
当两个物体距离不太远的时候,不能看成质点,可以采用先分割,再求矢量和的方法计算。
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与球外一个质点的万有引力,可用公式计算,这时r是指球心间距离。
适用范围及限制条件03万有引力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天体运动规律行星椭圆轨道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以及行星在轨道上速度的变化规律。
新人教版 年 高一物理必修2 第六章 专题:万有引力定律应用-课件

例1.关于万有引力定律和引力常量的发现,下面
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 ( D )
A.万有引力定律是由开普勒发现的,而引 力常量是由伽利略测定的
B.万有引力定律是由开普勒发现的,而引 力常量是由卡文迪许测定的
C.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发现的,而引力 常量是由胡克测定的
D.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发现的,而引力 常量是由卡文迪许测定的
例2.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B C ) A. 它是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小速度 B. 它是发射人造卫星进入近地圆轨道的最小速度 C.它是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大速度 D. 它是发射人造卫星进入近地圆轨道的最大速度。
(提示:注意发射速度和环绕速度的区别)
练习.已知金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小于地球绕太阳 公转的周期,它们绕太阳的公转均可看做匀速圆周 运动,则可判定 ( C )
法正确的是 ( B D ) A.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它的 运行速度越大 B.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它的 运行速度越小 C.卫星的质量一定时,轨道半径越大,它需要的
向心力越大 D.卫星的质量一定时,轨道半径越大,它需要的
向心力越小
例5.一宇宙飞船在离地面h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
动,质量为m的物块用弹簧秤挂起,相对于飞船静
练习.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离地面高度等于地球半
径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其运行速度是地球第一宇宙
速度的
2 2
倍.
此处的重力加速度g'= 0.25 g0 .(已知地球表面
处重力加速度为g0)
练习、 从地球上发射的两颗人造地球卫星A和B,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RA∶RB=4∶1, 求它们的线速度之比和运动周期之比。
n= T1/(T2-T1), ∴ t1 =T1T2/(T2-T1) ,
《高一物理万有引力》课件

向月球或更远的天体发射雷达信 号,通过测量信号的往返时间可 以精确计算出天体与地球之间的 距离。
计算天体的质量
环绕天体运动
通过测量环绕天体的运动轨道和周期 ,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计算出中心 天体的质量。
重力加速度法
在地球上测量不同纬度处的重力加速 度,结合地球半径和地球质量,可以 推算出其他天体的质量。
详细描述
牛顿出生于1643年,他是一位英国物 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 。他在科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
总结词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许多科学家和他们的研究成 果。从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到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人类对宇宙的理解不断深
宇宙的起源与万有引力
大爆炸理论
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极度高温和高密度的状态,被称为 大爆炸。在此之前,物理定律可能不再适用。
宇宙的演化
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经历了急剧的扩张和冷却过程。万有引力在 宇宙演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影响了星系的形成和宇宙的扩张速度 。
宇宙的未来
由于宇宙的加速扩张,未来宇宙的命运仍不确定。万有引力与宇宙的 其他基本力之间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助人类理解宇宙的运行规律。
天文观测
通过研究万有引力,人类能够更准 确地预测天体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提高天文观测的精度。
宇宙演化
万有引力还影响了宇宙的演化过程 ,通过对它的研究,人类可以更深 入地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历程。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地球自转
航天工程
地球自转是由于地球自身受到的万有 引力作用,这种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 的现象,影响人类的生活节奏。
最新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精品公开课PPT课件

(3)伽利略认为原因是什么? 答:合并的趋势。
(4)开普勒认为原因是什么? 答:磁力的作用。
(5)笛卡儿的观点又是什么? 答:旋转的物质(以太)的作用。
(6)牛顿时代的人持什么观点? 答:太阳的引力作用,并证明了在圆形轨道的前提下这个引力 大小跟行星到太阳距离二次方成反比。
(1)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答: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
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 反比。
(2)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什么?
答:如果用m1,m2表示两物体的质量,用r表示两物体间的距离, 那么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表示为
F
G
m1m2 r2
小结
• 本节重点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和适用条件,难点 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 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开普勒、胡克、哈雷等人观察分析 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猜测,科学抽象及逻辑推理形成的,又 经过实验验证(下节我们将学习)得到完善,是观察、实验、 科学抽象、逻辑推理等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集中体现。
回顾——开普勒三定律
• 第一定律:行星围绕太阳运转的轨道都是椭圆, 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椭圆轨道定律
• 第二定律:对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连 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面积定律
• 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 公转周期平方的比值都相等,
即: r3 T2 k
(3)引力常量G是怎样规定的?
答:引力常量G适用于任何两个物体,它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 都是1kg的物体相距1m时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其标准值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入数据得:T 7.641103 s
4、小 结
(1)古人对行星绕太阳转动的看法 (2)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 (3)万有引力定律及其适用条件
1 2 3 小结
5、课堂练习
(1)关于万有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错误的是(ABD)
A.不能看作质点的两物体间不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行星绕太阳的椭圆运动看作匀速圆周运动, 由行星和太阳间的引力提供向心力 。
(2)推导思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用线速表示向心力→开普勒第 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3)推导过程:
F m v2 r
v 2r
T F 4m 2r 1
T2 F 4 2 ( r3 ) m
T2 r2
F
m r2
设太阳的质量 m,由牛顿第三定律得
F
m r2
F mm r2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知 r3 为恒量 T2
F
G
mm r2
3、万有引力定律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
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
二次方成反比。
F
G
m1m2 r2
其中:m1、m2:为两个质点的质量 r :为两个质点间的距离
G :为引力常量G=6.67×10 N·m /Kg , -11
17世纪前,人们认为圆周运动是 最完美的,所以神圣、神奇的天体运 动应该是完美的,所以行星绕太阳做 圆周运动。
伽利略
会不会是所有物 体都有合并趋 势。。。。
合并趋势
伽利略:一切物体都有合并的趋势,这种趋势导致 物体做圆周运动。
灵感
开普勒
类磁力
开普勒
开普勒:受到了来自太阳的类似于磁力的作用。
笛卡儿
可能存在一种看不见但 旋转着的物质(以太) 作用下……
温故而知新
1.开普勒第一定律
所有的行星围绕 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 椭圆,太阳处在所有 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开普勒第三定律
所有行星的轨道 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 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
半短轴
比值都相等。
焦点
半长轴
即: R13:R23=T12:T22 或: R3/T2=k
注意:k的大小与行星无关,只与太阳质量有关。
(11 )两个均匀球体间的相互作用,r为球心间距离;
L
R1
R2
L
R1
R2
r R1 R2 L
F Gm1m2 r2
F
Gm1m2 (R1 R2 L)2
(111 )一个质点和一个均匀球体间的相互作用, r为
质点与球心间距离。
L
R
例1:如图所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半径为R 、 质量为M, 球体外有一质量为m的质点P,球 体与质点P相距2R,求球体对质点P的引力。
解: 对“嫦娥一号”由万有引力定律得:
F G Mm 6.671011 7.3491022 2350 N 3.073103 N
r2
(200103+3472 103)2
2
“嫦娥一号”在极月圆形环月工作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G
Mm r2
m(
2
T
)
2
r
T 4 2r3
请右击,在出现的菜单中选择“播放”
阅读课本前两段,同时考虑下列问题: 行星为什么会绕着太阳转动?
1.伽利略认为的原因是什么? 2.开普勒认为的原因是什么? 3.笛卡尔的观点是什么? 4.牛顿时代的人持什么样的观点?
1、人们对行星运动规律的原因的认识发展的过程
(1)17世纪前: (2)开普勒时代 (3)牛顿时代
2
2
质量m=50Kg的两人相距L=10m时,他们
间的引力大小:
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首先测出。
F
G
mm L2
6.67 10 11 50 50 10 2
N=1.67 10-9 N
①质量较小的两物体间的引力非常微小,受力分析时一般 可以忽略不计。
② 适用条件:适用于计算两个质点或均匀球体间的引力 (1)两个质点(或可看作质点的两个物体)间的 相互作用,r为质点间的距离;
F2
F
F1
GM m 9R 2
GM m 98R 2
89GM m处,则球体对质点P的引
力是多少?
对关于球心对称的且质量 相等的点a、a和b、b有
Fa Fa Fb Fb
b
F2
a F1 P
F1 a
o
b F2
由于均匀分布的球体是关于球心对称的物休,球体上关 于球心对称的任两点对质点P的引力等大反向共线,是一对 平衡力,相互抵消,所以整个球体对质点P的引力为零。
例2
“嫦娥一号”(Chang‘E1)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承担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嫦娥一号”经发 射后最终进入高度为200公里的极月圆形环月工作轨道绕月球 转动,开始其工作。其尺寸为2.00m×1.72m×2.20m,质量m= 2350Kg,月球质量M=7.349×1022 Kg, 两极直径R=3472Km,试 求月球与“嫦娥一号”间的引力F及“嫦娥一号”在极月圆形环 月工作轨道上运行的周期T。
上,凭借他超凡的数学 可知,行星运动时的轨 迹能并力不证是明圆了形:的如,果而太是阳 椭和圆行轨星道间,的那引么力在与椭距圆离 轨的道二下次这方个成引反力比大,小则是行
否星还的和轨距迹离是的椭二圆次.并方且成
反阐比述了呢普?遍意义下的万
有引力定律。
2、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
近似化
F r
(1)简化推导:
解:对质点P由万有引力定律得:
GMm GMm F (2R R)2 9R2
o
P
2R
拓展1:如果在球体中挖去一个直径为R的小圆球(白色区域部
分),求余下部分对质点P的引力。
解:将挖去的球体补上,则完整的球体与质点P的引力:
GMm
GMm
F ( R 2R)2
9R 2
直径为R的小球的质量
M
4 ( R )3
3
2
4
( R )3
3
2
M
4
R3
3
1M 8
完整 球体
挖去 部分
余下 部分
o
F 2R
F1
P
F2
补上的小球对质点P的引力:
F1
G
M m ( 7 R) 2
2
GM m 98R 2
余下部分对质点P的引力:
思路:整个球体对质点的引力F等于余下 部分对质点的引力F2与挖去部分 对质点的引力F1的合力。即 F= F1+ F2
(以太)作用
胡 哈
克
笛卡儿:在行星的周围有旋转的物质(以太) 作用在行星上,使得行星绕太阳运动。
太阳引力
雷
胡克、哈雷等:受到了太阳对它的引力,证明了如果行 星的轨道是圆形的,其所受的引力大小跟行星到太阳的距 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但没法证明在椭圆轨道规律也成立。
牛
顿
牛顿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 从开普勒第一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