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PPT课件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PPT课件

.
3
和硕县人民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
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
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
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
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
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Βιβλιοθήκη 明显污染。.4
和硕县人民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三)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 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 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 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 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
5
和硕县人民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二)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 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 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 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 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
.
9
和硕县人民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
.
2
和硕县人民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营养状 况、免疫功能、健康状况等。手术方面的主 要因素是: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及时间、 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 的灭菌、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技术、 手术持续的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 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指南PPT课件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指南PPT课件
手术部位与以往使用的手术切口的区别在于: “手术部位”不仅包括了浅表切口和深层切口, 不包括了器官/腔隙。
9
浅表切口SSI 皮肤、皮下组织
深层切口SSI 皮肤、皮下组织、深层软组织(筋膜&肌肉)
器官/腔隙SSI 器官/腔隙
10
3.2围手术期
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 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包含手术前、 手术中、手术后三个阶段。
视所有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 液)、排泄物、黏膜及非完整的皮肤等均具 有传染性,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的相应 防护措施。
15
3.9 植入物 Inserts
手术中被永久(大于等于30天)置入患者的 非人类来源的可植入异物(例如,人工心脏 瓣膜、非人源性血管移植物、机械心脏、人 工关节等)。
3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中对手 术患者、手术医务人员、手术室环境、手术 器械及物品的要求,手术部位感染及控制措 施的监测要求,以及特殊感染手术的管理要 求。
4
2、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有关条款通过引用而成本标准的条款。 凡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改单 (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都不适用于本标 准,但提倡使用本标准的各方探讨使用其最新版本 的可能性。凡不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11
3.3 清洁切口 clean wounds 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 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的手术切口。
3.4 清洁-污染切口 clean-contaminated wounds 在良好控制条件下,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 无明显污染的手术切口。
3.5 污染切口 contaminated wounds 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区、胃肠道内容 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 脏按压)的手术切口,以及有失活坏死组织的陈旧创伤、 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切口。

手术部位感染PPT课件

手术部位感染PPT课件
★病人术前已有≥3 种危险因素 ★污染或污秽的手术切口 ★手术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
间(T)(或一般手术>2 h)
西南医院心胸外科
★“手术特定时间”因手术种类而异 ★一种手术的“特定时间”,是指在大
量同种手术中处于第75百分位的手 术持续时间。即75%的手术持续时 间短于T,而25%的手术时间长于T ★ T越长,SSI机会越大
染 血管:静脉或动脉感染
西南医院心胸外科
SSI发生率
1997.102001.9, 英国152所医院 报告了74734例手术的3151例 SSI,按手术类别和SSI类别进行 了分析
西南医院心胸外科
不同种类手术的SSI发生率
手术类别 冠状a架桥术 血管手术 胃手术 肝、胆管、胰手术 胆囊切除术
手术数 10936 4056
西南医院心胸外科
SSI
30 25 20
发 生 15 率
10 5 0
大肠手术
0
1
2
危险指数
3
西南医院心胸外科
长骨骨折开放性复位术
SSI
12
10
8
发6
生 率
4
2
0 0
11
2
危险指数
3
西南医院心胸外科
Ⅰ类(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
化及泌尿生 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西南医院心胸外科
经口咽部粘膜切 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口的大手术 口咽部厌氧菌(如消化链球菌) +甲硝唑
腹外疝外科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PPT课件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PPT课件
涉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证据。 ----临床医师诊断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一) 术前病人准备
对择期手术,术前明确并治疗所有已存在的感 染,如果有感染存在,则应推迟手术;努力改 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二)术前皮肤准备
手术前一天晚上,病人应用抗微生物肥皂洗澡 或淋浴。手术部位必须先用肥皂和水清洗,再 用抗微生物药物进行术前皮肤准备,次序应是 从中央到周围。准备的区域必须足够大,包括 整个切口和邻近的皮肤,足以供外科医生手术 而不接触未消毒的皮肤。
不要使用剃刀剃毛,(皮肤有划痕,有助于细 菌聚集,从而增加感染率),只有毛发确实影 响手术时才去除毛发。必须去除毛发时,只需 去除切口及其周围的毛发,应在术前即刻选用 脱毛剂或使用备皮器去除毛发。剃毛和手术间 隔越长(最长24小时),感染率越高。
(三)术前合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高风险或特殊手术,应针对可能感染的病原体, 通过静脉给予抗生素,药物的选择应遵循抗菌 谱广,半衰期长、血药浓度高、相对毒性小和 价格便宜等特点。正确的使用时间是在手术室 内,于开皮前30分钟~2小时内使用,切皮时 就使抗生素在组织内达到高峰值。
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手术时切口的内源性污染 程度(是清洁的还是脏的伤口),而是否感染 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手术时间和病人的综合 情况。
导致SSI感染的其他因素还有手术技巧、术前 剃毛、引流物等异物的应用、微生物的致病力、 伴随其他部位的感染等。
患者相关危险因素
年龄(老年人和新生儿) 基础疾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
植入物或引流
手术相关危险因素
术者手和患者术野皮肤消毒不彻底 缝线的质量 手术小组人员携带微生物(皮肤感染等) 手术室环境,如保洁差、手术室通风差(新风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三 、器官(或腔隙)感染 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除
皮肤、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外)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临床诊断 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引流或穿刺有脓液。 2、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器官(或腔
隙)感染的证据。 3、 由临床医师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说明: 1、临床和(或)有关检查显示典型的手术部位感染,即使细菌培养
阴性,亦可以诊断。 2、手术切口浅部和深部均有感染时,仅需报告深部感染。 3、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或腔隙)感染,不须再次手术者,应视为
正确把握应用抗生素的时机
2847例择期清洁和清洁-污染手术的前瞻性研究显 示
早期应用 (术前2-24小时):3.8%
术后应用 (术后3-24小时):3.3%
围手术期 (术后3小时内) :1.4%

术前应用 (术前2小时内)-C:las0se.n6, %et al. NEJM, 1992,326:281-6.
手术工作人员的准备
1.进入手术室前应修剪指甲,除去各类手部饰品,不可 涂抹指甲油。
2.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 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 当参加手术。
3.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按流程穿衣、戴帽、戴口 罩、穿鞋,不准带其它用物进入手术限制区。
引流的问题
正确把握外科引流的适应证 慎重对待“预防性引流”
不必要的引流可增加SSI的风险
必须放置引流时,首选密闭负压引流, 应在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 行引流,确保引流充分。
通过手术切口放置引流会增加SSI的风险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
22
(四)无菌物品管理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
.
23
(五)医务人员在手术操作过程手中术室应感染当预遵防与循控制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
24
无菌器械桌的摆放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
.
25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
洗手护士检查包内消毒指示卡后将其放在无菌桌右下 角。 无菌包布铺于器械桌,四周下垂至少30cm。
15
感染控制的措施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
健全感染 控制制度
环境的管理 进入手术室人员的管理
感染手术处理
外科刷手 及手消毒
无菌物品管理 无菌. 技术
16
感染控制的措施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
(一)健全感染控制制度 1、树立手术室人员人人管我,我管人人的预 防感染意识; 2、制订《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手 术室消毒隔离制度》、《连台手术医院感染预 防与控制操作规程》、《外来器械医院感染管 理制度》、《手术室质量控制标准》等感染控 制制度,健全感染控制制度体系,并组织护理 人员学习; 3、科内设专人负责手术感染监控工作,促进有效预防手术感染; 4、组织成立科室感控管理小组,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感染管理会议并记录。科室感 控小组每月进行感染管理工作质量检查与不定期抽查,. 组织感染知识培训,并对自 查情况分析总结,对培训效果实行评价并记录,体现持续质量改进 。 5、护理人员定期轮岗,训练与提高业务水平与无菌观念,掌握预防感染基本知识 和技能;
统计,每年发生约50万例手 术部位感染,在我国手术部 位感染(SSI)居医院感染 的第三位,是外科主要的 医院感染。
3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 .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防控,必须警钟长鸣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ppt课件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ppt课件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指发生在切口或深 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SSI约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5% SSI约占外科病人医SSI分类
表浅切口感染:手术后30天内发生的仅累 及切口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感染
深部切口感染:手术后30天(有植入物术 后一年)内发生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 肌肉的感染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物品清洁安全因素
手术室器械的清洁消毒质量,是手术室医 院感染直接因素
器械使用后清洁消毒不合格,不按程序清 洗手术器械,尤其传染病人残留的体液, 血液极易造成医院感染
对医院外来的手术器械应按器械的性能, 用途做好清洗消毒灭菌后方可放入手术间 内供手术使用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灭菌物品的管理
一次性物品使用前须核对产品名称,型号, 规格,有效期,生产批号等,如不合格, 不配套,潮湿,字迹模糊者不得使用,进 口产品要有中文标识
存放环境应干燥,湿度温度适宜,要求完 全符合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治疗标准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室环境因素
手术室空气环境的洁净度直接影响患者的 创口愈合和康复,如手术间无术中持续空 气净化设备,手术多,接台频繁,空气中 悬浮菌尘污染,使手术感染的机会增加, 是切口感染的细菌来源
刀或电刀烧灼 较多采用压迫止血的方法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重视外科手术技巧
轻柔的对待组织 保证有效的止血 尽可能减少失活组织和异物 避免意外探入空腔脏器 在手术部位消灭死腔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其他预防要点
正确外科手消毒 正确使用口罩,手术衣,手套 严格无菌技术 术中注意为病人保温等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感染预防要点—手术后
肺部感染 抬高床、多翻身、勤拍背、多咳嗽、早下床、 防误吸 尿路感染 早拔管、多喝水、早下床、勤护理 肠道感染 少用药、选窄谱、早停药、通大便 CVC-BSI(中心静脉相关血流感染) 少留管、早拔管、选部位、选途径、严消毒、 少TPN(全胃肠外营养)

美国CDC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PPT课件

美国CDC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PPT课件
3.文献检索未发现有随机对照试验对预防SSI中糖化血红蛋白(A1C) 的最佳控制目标进行了评估,无论患者有无糖尿病。(无推荐强度/ 未解决问题)
10
正常体温
1. 维持围手术期正常体温。(推荐类别IA,强推荐;中高级质量 证据) 2. 文献检索未发现有随机对照试验关于预防SSI中体温控制提出 建议:包括达到和维持正常体温的相关措施,正常体温下限或正 常体温控制最佳时机及持续时间。另外,有其他组织机构根据观 察性研究的证据提出了相关建议,可参考相关问题的“补充指南 部分”(补充附录1)。(无推荐强度/未解决的问题)
2
研究发现
1.在手术日前一晚(或更早时候),患者应该使用抗 菌/非抗菌肥皂或其他抗菌剂进行淋浴或全身沐浴。 2.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必须遵循已发表的权威临床实 践指南,并应选择合理的给药时机以保证切皮时血清 和组织中的抗菌药物达到杀菌浓度。 3.应于剖宫产手术切皮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4.除非禁忌,否则在手术室内进行皮肤准备时应使用 含酒精的消毒剂。 5.对于清洁切口和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追加的预防用 抗菌药物不应于切口缝合后给药(即使存在引流管) 。
9
血控制
1.实施围手术期血糖控制,且无论是否为糖尿病患者,均应设置血糖 目标水平低于200mg/dL。(推荐类别IA,强推荐,中高级质量证据)
2.文献检索未发现有随机对照试验评估的血糖控制目标比本指南中推 荐的(200mg/dL)更低(或控制范围更窄),同样也未发现针对预防 SSI而提出的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最佳时机、持续时间或实施方式相关 建议。但有其他组织机构根据观察性研究证据提出的相关建议,可参 考相关问题的“补充指南部分”(补充附录1)。(无推荐强度/未解 决的问题)
4.文献检索未发现有随机对照试验对抗菌药物胃肠外预防给药剂量( 根据体重调整)及其对SSI影响的风险进行评估。但有其他组织机构 根据观察性研究证据及药代动力学数据提出的相关建议,可参考相关 问题的“补充指南部分” 。 (无推荐强度/未解决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1
❖ 手术部位备皮方法与SSI的关系
❖ 备皮方法 剃毛备皮
5.6%

脱毛或不去毛 0.6%
❖ 备皮时间 术前24h 前
20%
❖术前24hຫໍສະໝຸດ 后7.1%❖术前即可
3.1%
.
12
❖ 关于备皮
❖ 1928年英国 Fleming 医生发现了青霉素,对外 科术后感染的防治开辟了新纪元。
在美国每年有2300---3000万病人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每年仍有 92万人发生SSI。
.
3
❖ 2009年,英国医疗保险 和公共医疗补助机构, 将不再支付医院由于可 以预防的差错、伤害、 院内感染而导致的住院 费用。
SSI发生率
❖ 早期
手术前2—24h
3.8%
❖ 术前
手术前2 h
0.6%
❖ 手术中 手术开始后0—3 h 1.4%
❖ 手术后 手术开始3—24 h 3.3%
.
10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
❖ 手术部位
❖ 头颅外科手术 ❖ 经口咽部粘膜切口手术 ❖ 心脏手术 ❖ 神经外科手术 ❖ 血管外科手术 ❖ 乳房手术 ❖ 腹外疝手术 ❖ 应用植入物或假体的手术 ❖ 骨科手术 ❖ 胸外科手术 ❖ 胃十二指肠手术 ❖ 胆道手术 ❖ 阑尾手术 ❖ 妇产科手术 ❖ 泌尿外科手术
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感染。
.
1
❖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由于皮肤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2、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48小时内发病) 的感染,如水痘、单纯疱疹等。 3、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医疗垃圾 指在诊断、治疗和卫生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患者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排泄
器官或腔隙穿刺或引流出脓液 从器官或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 腔隙感染。
.
6
四、SSI影响因素
❖ 患者因素
❖ 年龄
❖ 免疫系统受损
❖ 糖尿病
❖ 非手术部位有感染灶
❖ 伤口分类
❖ 营养不良
❖ 吸烟 ❖ 肥胖
四、SSI影响因素
❖ 激素
(一) 浅表切口感染
❖ 深部切口SSI
❖ 手术后30天内发生的仅累计切口皮❖ 器官和腔隙SSI
肤及皮下组织的感染,至少符合以
下条件之一:
❖ 切口浅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 切口浅表组织培养出病原体
❖ 具有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
5
(二)深部切口感染
❖ 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计深部 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物、垃圾,这些废弃物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可能。
一.手术部位感染( SSI )概括
19世纪中叶以前,在无麻醉、无任何消毒、 防护措施的条件下进行手术,手术患者通 常都会出现“刺激热”,然后出现手术切 口流脓、败血症,手术切口感染率达70%80%,近80%患者术中或术后死亡
.
2
❖ 1886年一名德国医生采用蒸汽灭菌并提出无菌术, 从此为外科感染的预防奠定了基础。
❖ 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和腔隙部分。
❖ 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 脓肿或感染。
❖ 切口直接裂开,患者有感染的症状或体征。
(三)器官∕腔隙感染
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 生的累计术中解剖部位(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 条件之一:
清洁切口
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
部位。既指的是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清洁-污染的切口
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
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手术因素
预防性抗菌素的应用
患者体温
血糖
手术时间过长
皮肤准备
外科洗手
手术室环境
无菌物品的达标
手术技术
.
7
五、SSI预防控制措施
❖ 1999年,美国 CDC 颁布 SSI 预防指南
❖ 2008年,英国卫生部颁布 SSI 预防指南
2010年,
我国卫生部颁布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与控制》
我国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切口的分类:
污染切口
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
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
感染切口
用Ⅳ表示,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 感染或脏器穿孔的 手术
8
❖ 美国预防SSI 干预的一揽子 (bundle)方案
❖ 1 根据指南使用预防性抗 菌素 术前0.5---1小时应用 抗菌药物 24小时内停用抗 菌药物 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2、正确脱毛方法
❖ 3、缩短术前住院时间 ❖ 4、维持患者正常体温 ❖ 5 血糖控制 ❖ 6 强制性感染报告:向公
众报告NI率
❖ 近年来我国医院中抗菌药物使用 率在67% —82%之间.
❖ 在使用人群中,1∕3以上根本不需 要用,50%以上并未起到作用。
.
9
❖ 2847例选择性清洁或清洁污染切口
❖ 给药时间 定义与描述
SSI≠手术切口感染
SSI≠皮肤软组织感染 ❖
1992年,由美国感染控制
与流行病学专业协会
(APIC)、美国医院流行
病学学会(SHEA)、外
科感染协会组成的联合小
组修订了这一定义。选择
了“手术部位感染”这一
术语。
.
4
❖ 皮肤 ❖ 皮下软组织 ❖ 深部软组织 ❖ 器官腔隙
三、SSI诊断标准
❖ 浅表切口SSI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 是指住院病人在住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
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的出院后发病的感染。
医院感染包括范围: 1、入院时不存在或不在潜伏期内,而在住
院后48-72小时发生的所有感染。 2、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
染。 3、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4、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
❖ 抗菌药物选择
❖ 第一代头孢 ❖ 第一代头孢+甲硝唑 ❖ 第一、二代头孢 ❖ 第一、二代头孢或头孢曲松 ❖ 第一代头孢 ❖ 第一代头孢 ❖ 第一代头孢 ❖ 第一、二代头孢 ❖ 第一、二代头孢 ❖ 第一、二代头孢或头孢曲松 ❖ 第二代头孢 ❖ 第二代头孢或头孢曲松 ❖ 第二代头孢或头孢噻物+甲硝唑 ❖ 第二代头孢或头孢曲松+甲硝唑 ❖ 第二代头孢+环丙沙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