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常见错误服药法
中药常见的错误服药方法

中药常见的错误服药方法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许多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但是,由于中药的特殊性质和使用方法的灵活性,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的服药方法,导致效果不佳甚至出现副作用。
下面将列举一些中药的常见错误服药方法。
一、剂量不当中药的剂量非常重要,药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疗效:1.药量过大:有些人认为药量越多越好,常常会自行增加中药的剂量。
然而,药量过大容易导致中药的毒副作用增加,甚至引起中毒反应。
2.药量过小:有些人怕中药有毒副作用,为了减少副作用,会自行减少剂量。
然而,药量过小会导致中药的药性起不到作用,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二、准备和煎煮过程不当中药的准备和煎煮过程对于药材的药效有直接影响:1.选择不当:一些人为了方便或节省成本,常常选择劣质的中药材。
这些劣质中药材可能受到污染,含有有害物质,应当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质量可靠的中药材。
2.煎煮过久:有些人为了追求浓煎,常常将中药煎煮时间过久。
然而,中药煎煮时间过久会导致药力逐渐减弱,甚至药性发生变化,影响药效。
3.高温煎煮:有些人为了节省时间,常常使用高温进行煎煮。
然而,高温煎煮会导致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损失,药效大打折扣。
三、搭配使用不当中药的搭配使用也需要有一定的原则,否则容易出现不良反应:1.同药类搭配:一些人为了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常常将同一类药材进行搭配。
然而,同药类搭配容易引起药物的重复性作用,药性相似的中药同时使用,药效相互抵消。
2.相克药物搭配:有些人将中药和西药同时使用,却没有了解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有的中药与西药搭配使用会产生相互作用,改变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影响药效,甚至导致不良反应。
3.草率搭配:有些人在使用复方中药时,草率搭配。
复方中药是由几种中草药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草率搭配容易导致药效失效或者副作用增加。
四、服药时间不当中药的服药时间也有讲究,不同的中药在不同的时间段服用,疗效会有所不同:1.空腹服药:有些人为了追求药效,把中药空腹服用。
小心六大用药险境

小心六大用药险境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当前阶段中存在着不少的人都有不良的用药习惯,这些不正当的用药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危害着患者的身体健康,更有一定的可能会给患者的病情恢复造成恶化,令患者的生命遭受威胁。
经过总结归纳,关于人们错误用药方法大体上可以被分为六种,这六种用药习惯或大或小都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需要人们对其多加注意和小心,避免出现恶劣情况,影响人们的健康。
而本文将就这六种用药危境进行分析,帮助大家纠正自身不当的用药习惯和方法。
未遵医嘱随意增减药物进行服用经过调查发现,在目前有不少人都存在着自行增减药物的习惯,他们会根据自己观看药物使用说明书并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来进行药物的甄别,并判断是否需要增加或删减药物。
此种随意增减药物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为患者的带来了危险,因为患者并非医生,其并不了解自己所患病症的具体情况,更不了解自己身体中的病症处于在什么样的阶段,在这样不清不楚的情况下进行药物的随意增加无疑是对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不负责任的表现。
在具体的后果中,如果患者不清楚自己的身体情况而随意增减药物的话,就有可能使自己的病情发生反复,从而造成病情在即将好转之后又因为药物的增减而出现加重,从而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故此,患者在患有病症后,应当及时前往正规医院进行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的服用,不得随意变更药物的剂量和品类,以免给自己的身体和生命造成危险。
饮酒后进行药物的服用许多患者对于用药的规范性不够了解,所以存在着部分患者身上有着酒后服药的恶习,这样的习惯是十分恶劣的,轻则会使药效降低或药物毒性增加,重则会引起呼吸困难、心脑供血不足等情况。
这些情况的存在都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和生命安全而言十分不利。
比如,当患者在饮酒后进行利福平、苯妥英钠等药物的服用后,会使其药效降低;而进行华法令、甲硝唑等药物服用后,会使其毒性增加。
除此之外,很多药物和酒精结合后都会出现程度不一不良反应,比如当患者饮酒后进行对乙酰氨基酚进行服用后与酒精进行结合,就有可能会患者的毒性代谢物出现,并造成肝功能衰竭的情况。
盘点十大恐怖的错误用药方法

盘点十大恐怖的错误用药方法作者:宁舒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0年第02期服药禁忌都不引起大家重视,可是在我国,每年都有500万人因服药方法错误而住进医院,其中20万人还因此丧命;每年500万聋儿中也有50万是此原因所致。
此外,还有很多根本不知道是由于服药方法错误而导致的危险时时在我们身边发生。
平安健康网保健频道以做健康服务专家为己任,把一些日常服药禁忌统计出来传播出去,以便让更多人获益。
时下药品的体积越来越小,功效越来越强,口感越来越好,形状越来越多,包装也越来越精美,可说明书上对服用方法一项的介绍却数十年如一目,始终是那8个字:一次×片,一日x次,或者再加上一句一一饭前服用。
不说别的,单是和对副作用的介绍比起来就简略多了。
其实,药品的服用方法是一个和药品副作用同样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如果方式、时间不正确,与饮食的搭配不合理,不仅不利于药效的发挥,而且还可能导致各种你意想不到的危险。
以下就是上镜率最高的十大常见错误服药方法。
错误一:简单的随一日三餐服药因为药品说明书上简单写着“一日三次,饭前服用”,所以,你每日准时在三餐前服药。
事实上药品说明书上印制的这些字有科学依据吗?答案是:错!“一日三次”是药物学家根据实验测定出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后规定的,意思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为3段,每8小时服药一次。
只有按时服药才能保证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达到治疗的效果。
如果把3次服药时间都安排在白天,会造成白天血液浓度过高,给人体带来危险;而夜晚又达不到治疗效果。
“饭前服用”则是指此药需要空腹(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以利吸收。
如果你在吃饭前刚吃进一大堆零食,那此时的“饭前”可不等于“空腹”。
而“饭后服用”则是指饱腹(餐后半小时)时服药,利用食物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或促进胃肠对药物的吸收。
同样,如果你在饭前刚吃进不少零食,也不必教条地非要等到饭后才能服药。
以下是一些需要在空腹或饱腹时服用的常用药:(一)空腹氨苄青霉素、青霉素G、阿莫西林、红霉素、利福平、息斯敏、胃舒平、大部分中药或中成药等。
用药错误_精品文档

用药错误每年都有许多人因为用药错误而遭受不必要的健康问题。
这些错误可能导致药物不起作用、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过量或药物副作用等问题。
了解并避免用药错误对我们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用药错误,以及如何避免它们。
一、未遵循医生指导遵循医生的指导是避免用药错误的关键。
许多人因为自己觉得好了就停止服药或者没有按时服药而导致病情反复或恶化。
正确用药的关键是严格按照医生嘱咐的剂量和时间来服药,并在必要时进行复诊。
二、药物相互作用许多人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这可能导致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会增强或减弱其他药物的效果,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了解药物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要。
在开始新药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是否会与目前正在使用的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三、过量使用药物过量使用药物是另一个常见的用药错误。
某些人可能会觉得多吃一点药会更有效,然而这样做实际上可能会导致药物中毒或其他不良反应。
在用药过程中,严格按照医生的剂量来服药非常重要。
如果觉得剂量不够或效果不好,应该咨询医生,并在没有医生的指导下不要随意增加剂量。
四、错误存储药物存储药物时要小心。
药物应该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有些药物需要在冰箱中保存,而其他药物可能需要避免冷藏。
正确的存储药物可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五、没有阅读药品说明许多人在使用药物时往往没有阅读药品说明书。
药品说明书是了解药物用法、剂量、不良反应以及相互作用的重要来源。
如果不仔细阅读并遵守药品说明书上的操作步骤,就容易犯错。
在使用任何新药之前,最好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六、不告诉医生有关已经使用的药物告诉医生有关已经使用的药物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药物可能会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或者导致不良反应。
如果医生不知道你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他们可能无法正确评估你的健康状况和处方需求。
七、使用过期药物使用过期药物是非常危险的。
过期药物可能会降低疗效,甚至导致细菌感染或引起其他健康问题。
吃错药危害大!这些常见药,千万别同时服用,避开2个用药误区

吃错药危害大!这些常见药,千万别同时服用,避开2个用药误区根据调查,每天吃错药、多吃药而引起的事件数不胜数,而且年年呈增长趋势。
有一些相关数据得出结论:我们国家错误用药而损害健康的人数达到250万人,严重的话甚至有一部分造成死亡的结果。
我们用药应该在医生医嘱下服用,没经过诊断,私自混用有时候会酿成无法挽回的大错。
以下对于这种情况进行介绍,避免大家出现乱用混用的情况。
这几种药别混合服用藿香正气水+头孢=乙醛中毒藿香正气水中含有酒精,在体内消化产生乙醛,而头孢类药物会抑制乙醛在体内的代谢,造成乙醛蓄积,引起中毒,严重时可诱发急性肝损伤、呼吸暂停甚至死亡。
且通常名字中含有“酊”字的药物,都含有酒精,不可与头孢、甲硝唑等同时服用。
即使停药后一两周内,也要远离酒精。
感冒药+退烧药+镇痛药=肝损伤许多感冒药、退烧药和止痛药中都含有扑热息痛。
如果同时使用两种感冒药,或同时吃退烧药和止痛药,造成扑热息痛摄入过量,会造成急性肝损伤,严重会引起肝衰竭甚至死亡。
碘酒+红药水=碘化汞中毒碘酒中含有的碘会与红药水中的汞发生反应,形成碘化汞,会沉着在皮肤表面,汞本身就具有毒性,对身体有害。
磺胺类药物+维生素C=泌尿系统结石磺胺药的种类不少,包括常用的百炎净、双嘧啶,与维生素C合用,在酸性尿中易结出结晶,形成尿结石,不易排出可损伤肾脏。
红霉素+维生素C=降低疗效因为红霉素在酸性环境中作用明显降低,故不宜与偏酸性药物维生素C合用,否则会降低疗效。
阿司匹林+银杏叶类药=出血在银杏叶胶囊、银杏含片等药物中,黄酮及银杏内酯类成分含量较高,与阿司匹林同服会产生药效增强反应,可能引起出血。
如果刚做完手术,出血的风险更高。
布洛芬+萘普生+阿司匹林=胃肠道出血这类药物被称为非甾体类抗炎药。
由于它们作用机理相似,同时服多种此类药,可能加重副作用,轻则引起恶心、呕吐,重则引起胃肠道出血。
抗过敏药+晕车药=加重嗜睡抗过敏药苯海拉明与晕车药茶苯海明(乘晕宁)合用时要格外小心。
常见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

常见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一、引言给药错误是临床常见的医疗不良事件之一,给患者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减少给药错误的发生,本文将对常见给药错误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常见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1. 药物剂量错误:药物剂量错误是给药错误中最常见的一种,可能由于医生处方错误、药师调配错误或护士给药错误导致。
错误的药物剂量可能导致药效不足或过度,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2. 药物种类错误:药物种类错误指患者接受的药物与医生处方不符,可能是由于药物名称相似、标签不清或护士对医嘱理解错误等原因引起。
药物种类错误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治疗失败。
3. 给药时间错误:给药时间错误指患者接受的药物给药时间与医生处方要求不符,可能是由于护士工作繁忙或对医嘱理解不准确等原因造成。
给药时间错误可能导致药效发挥不足或药物不良反应加重。
4. 给药途径错误:给药途径错误指患者接受的药物给药途径与医生处方要求不符,可能是由于护士操作不当或对医嘱理解错误等原因引起。
给药途径错误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局部刺激或药物不良反应。
5. 药物过敏反应:药物过敏反应是由于患者对某些药物成分过敏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可能是由于医生对患者过敏史了解不足或药物使用不当等原因导致。
药物过敏反应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过敏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三、对策1. 加强医嘱审核:医院应建立严格的医嘱审核制度,药师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审核,确保药物剂量、种类、给药时间等信息的准确性。
同时,加强对医生的培训,提高其对药物知识的掌握。
2. 完善药物管理:医院应加强对药物的规范化管理,建立清晰的药物标签制度,确保药物名称、规格、剂量等信息清晰可见。
同时,加强对药物储存和调配的管理,防止药物过期或污染。
3. 提高护士专业素质:医院应加强对护士的专业培训,提高其对医嘱的理解和执行能力。
同时,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避免因工作繁忙导致的给药错误。
十种最常见的错误服药方法会严重危害你的健康

引导语:服药禁忌大家都不引起重视,可是在我国,每年都有500万人因服药方法错误而住进医院,其中20万人还因此丧命;每年500万聋儿中也有50万是此原因所致。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下面,公子乘龙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最恐怖的十种服药方法:切忌干吞药片错误一:一日三餐前后服药药品说明书上简单写着“1日3次,饭前服用”,所以。
一些人便每日准时在三餐前服药。
事实上,这种方法是错误的。
“1日3次”是药物学家根据实验测定出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后规定的,意思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为3段,每8小时服药一次。
只有按时服药才能保证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达到治疗的效果。
如果把3次服药时间都安排在白天,会造成白天血药浓度过高,给人体带来危险,而夜晚又达不到应有的血药浓度。
“饭前服用”则是指药物需要空腹(餐前l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以利吸收。
因此,如果在饭前吃了一大堆零食,那么'此时的“饭前”便不等于“空腹”。
反之,“饭后服用”则是指饱腹(餐后半小时)时服药,以利用食物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或促进胃肠对药物的吸收。
同样,如果在饭前刚吃了不少零食,也不必非要等到饭后才服药。
错误二:躺着服药躺着服药,药物容易黏附于食道壁,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刺激食道,引起咳嗽或局部炎症,严重的甚至损伤食道壁,埋下患食道癌的隐忧。
因此,最好是站着或坐着服药。
错误三:干吞药片一些人为了省事,在服药时不喝水,而是直接将药物干吞下去。
其实,这也是非常危险的:一方面,可能与躺着服药一样损伤食道,甚至程度更严重;另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水来帮助溶解,有些药物容易在体内形成结石,例如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
不要将药片掰碎错误四:将药片掰碎或以水溶解后服用一些人吞药困难或怕孩子噎住,就自作主张地把药片掰碎或用水溶解后再服用,这样不仅影响疗效,还会加大药物的不良反应。
以阿司匹林肠溶片为例,掰碎后由于没有肠溶衣的保护,药物无法安全抵达肠道,在胃里就被溶解,不仅无法发挥疗效,还易对胃黏膜造成刺激。
最常见的用药错误

最常见的用药错误在美国,每年有150万人因用药错误损害健康,甚至有10万人因此死亡。
然而,这些错误完全是可以被避免的。
近日,美国MSN健康网邀请药学专家总结了九个最容易犯的用药错误。
为此,本报又补充采访了中国的药学专家,为读者做进一步提醒和指导。
1 搞混药名,看错包装有的医生字迹潦草,如果你拿着这样的处方去买药,药师很可能“判断错误”。
这是因为,很多药名确实太相似了。
“药店往往按药名排序摆放药品,这也给拿错药埋下隐患。
”美国加州药学基金会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内格雷特提醒,患者买药时一定要核对一下该药是否治自己的病。
“国家用药错误报告项目”统计显示,将近1/4错误用药因搞混药名所致。
例如,治疗抑郁症的帕罗西汀与抗血栓药氯吡格雷、抗癌药紫杉醇,在英文发音上非常相似。
“药品的中文名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张亚同提醒,比如优降宁是降压药,而优降糖是降血糖药,消炎痛主要用于治疗关节炎、肌肉痛,而消心痛则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等等。
还有一种情况不容忽视药品包装相似。
北京和睦家医院药师冀连梅提醒,儿童常用药艾畅和美林的新包装看上去像“孪生兄弟”,但二者药效不同,前者主要治感冒鼻塞、流涕、咳嗽,而后者是退烧药。
对策:首先,当你拿到一张新处方时,最好与医生核对药名、用量、用法等内容。
其次,实际用药时,还要仔细核对药名。
就拿艾畅和美林来说,如果宝宝半夜发烧需要用药,弄错了很可能耽误病情。
2 几种药一起吃每一种药物都有特定的化学成分,不同化学成分相遇时可能“放大”药物本身的副作用,也可能产生新的有害于健康的物质。
美国Epocrates网临床信息中心主任安妮·迈尼盖蒂博士介绍,“升高血压和眩晕是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副作用。
”如果一种药物会让你头晕,那同服两种药物的结果很可能是晕倒,其后果往往是骨折或脑震荡。
“还有一种药物须特别注意,就是抗凝药华法林。
”内格雷特博士介绍,该药被称为“药物相互作用之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十大常见错误服药法
导语:不少人都简单的以为,生病了只要吃对药就可以,但是对于如何正确服药却一知半解,现给大家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错误服药法。
错误一:简单的随
不少人都简单的以为,生病了只要吃对药就可以,但是对于如何正确服药却一知半解,现给大家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错误服药法。
错误一:简单的随一日三餐服药
很多药品说明书上简单写着“一日三次,饭前服用”,所以,不少人就每日准时在三餐前服药。
这其实是一个常犯的错误。
“一日三次”是药物学家根据实验测定出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后规定的,意思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为3段,每8小时服药一次。
只有按时服药才能保证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达到治疗的效果。
如果把3次服药时间都安排在白天会造成白天血药浓度过高,给人体带来危险;而夜晚又达不到治疗浓度。
“饭前服用”则是指此药需要空腹(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以利吸收。
如果你在吃饭前刚吃进一大堆零食,那此时的“饭前”可不等于“空腹”。
而“饭后服用”则是指饱腹(餐后半小时)时服药,利用食物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或促进胃肠对药物的吸收。
同样,如果你在饭前刚吃进不少零食,也不必教条的非要等到饭后才服药。
以下是一些需要在空腹或饱腹时服用的常用药:
空腹:氨苄青霉素、青霉素G、阿莫西林、红霉素、利福平、息斯敏、胃舒平、大部分中药或中成药等。
饱腹:青霉素V钾、阿司匹林、安定、复方新诺明、磺胺吡啶、环丙沙星、扑尔敏、帮助消化的胃蛋白酶等。
错误二:躺着服药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