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数组

合集下载

C语言程序设计第06章 数组

C语言程序设计第06章 数组

1 4 2 3 思考: 0 0 0 0 0 注意:在定义数组时,如果没有为数组变量 1、如果想使一个数组中全部10个元 赋初值,那么就不能省略数组的大小。而且 素值为0,可以怎样写? a数组不初始化,其数组元素为随机值。 1 4 0 2 3 0 0 0 0 100 2、如果想使一个数组中全部 个元 a[0]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9] 素值为1,又该怎样写? 例当对全部数组元素赋初值时,可以省略数组变量的大 char str[ ] = {'a', 'b', 'c', 'd', 'e' }; (5) 则数组str的实际大小为5。 小,此时数组变量的实际大小就是初值列表中表达式的个数。
//超出了数组的大小
(3) 表达式1是第1个数组元素的值,表达式2是第2个 数组元素的值,依此类推; 例 int a[5] = {0, 1, 2, 3, 4}; 经过以上定义和初始化后, a[0] = 0,a[1] = 1,a[2] = 2,a[3] = 3,a[4] = 4。
9
(4) 如果表达式的个数小于数组的大小,则未指定值的 数组元素被赋值为0; 例 int a[10] = {0, 1, 2, 3, 4};
7
<6>C语言中规定数组元素的下标总是从0开始, 例如int a[10];说明整型数组a,有10个元素。这10个
元素是: a[0],a[1],a[2],a[3],a[4],a[5],a[6],a[7],a[8], a
[9]; 注意最后一个元素是a[9],而不是a[10],该数 组不存在数组元素a[10]。 并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C编译器对数组下标越 界不作检查。

C++程序设计 第六章 数组

C++程序设计  第六章 数组

C++程序设计第6章数组单个变量只能存放一个数据值。

当程序中要处理一组相同类型、彼此相关的一组数据时,单个变量就不适合了,就需要一种特殊的数据结构来处理,这就是数组。

数组(array)是一种派生类型。

一个数组能同时存放多个数据值,并能对每个数据进行访问。

本章将介绍一维数组、二维数组和字符数组的定义及使用。

6.1 一维数组一个数组(array)是由相同类型的一组变量组成的一个有序集合。

数组中的每个变量称为一个元素(element),所有元素共用一个变量名,就是数组的名字。

数组中的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序号,称为下标(index)。

访问一个元素就可以用数组名加下标来实现。

数组必须先定义后使用。

6.1.1 一维数组的定义一维数组就是具有一个下标的数组。

定义一个数组有3个要素:类型、名称与大小。

语法格式为:<数据类型> <数组名> [<常量表达式>]其中,<数据类型>确定了该数组的元素的类型,可以是一种基本数据类型,也可以是已定义的某种数据类型。

<数组名>是一个标识符,作为数组变量的名字。

方括号中的<常量表达式>必须是一个正整型数据,其值为元素的个数,即数组的大小或长度。

注意这里的方括号[]表示数组,而不是表示可缺省内容。

例如,下面定义了三个不同类型的数组:int a[5]; //定义了一个int数组afloat b[20]; //定义了一个float数组bdouble c[5]; //定义了一个double数组c对于上面数组a,元素类型为int,a是数组名,方括号中的10表示数组的长度,即该数组包含了5个元素,分别是a[0]、a[1]、a[2]、a[3]、a[4]。

如果一个数组有n个元素,那么数组中元素的下标从0开始到n-1。

具有相同类型的数组可以在一条说明语句中定义。

例如:int a1[5], a2[4]; //同时定义两个整型数组具有相同类型的单个变量和数组也可以在一条语句中定义。

C++课件第六章数组

C++课件第六章数组

解决方法
在使用数组之前,应该为其所有元素 分配初始值。可以使用循环来遍历数 组并为每个元素赋值。同时,也可以 考虑使用标准库中的容器类,如 std:vector或std:array,它们可以自 动管理元素的初始化和销毁。
数组下标从0开始还是从1开始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在C中,数组的下标从0开始而不是从 1开始。
C++课件第六章 数 组
目录
CONTENTS
• 数组的概述 • 数组的声明与初始化 • 数组的操作 • 数组的应用 • 数组的常见错误与注意事项 • 练习题与答案
01
数组的概述
数组的概述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2
数组的声明与初始 化
一维数组的声明与初始化
总结词
一维数组是具有线性结构的数组,可以通过指定数组大小来 声明和初始化。
插入排序
将数组分为已排序和未排序两部分,初始时已排序部分包含一个元素,之后从未排序部分 取出元素,并在已排序部分找到合适的插入位置插入,并保持已排序部分一直有序。重复 此过程,直到未排序部分元素为空。
数组在查找算法中的应用
线性查找
从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开始,逐个比较,直到找到目标元素或遍历完整个数组。
详细描述
在C中,一维数组的声明需要指定数组的大小,例如int array[10]表示一个包含10个整数的数组。可以通过指定初始 值来初始化数组,例如int array[5] = {1, 2, 3, 4, 5}。如果没 有指定初始值,数组将自动被初始化为0或空值。
二维数组的声明与初始化
总结词
二维数组是具有矩阵结构的数组,可以通过指定行数和列数来声明和初始化。
详细描述
在C中,二维数组的声明需要指定行数和列数,例如int array[3][4]表示一个包含3行4列的二维数组。可以通过指 定初始值来初始化二维数组,例如int array[2][3] = {{1, 2, 3}, {4, 5, 6}}。如果没有指定初始值,数组将自动被初 始化为0或空值。

第6章 数组

第6章 数组

第六章数组学习和解题要点1.要学习和掌握C语言的数组问题,首先必须形成这么一个观念,当用数组定义语句:[存储类型] 数据类型数组名[长度];定义一个数组时,表明请求计算机在内存开辟一个大的空间,该空间的名字即为数组名,同时数组名也是该空间在内存的起始地址。

空间的大小由“长度”决定,因此“长度”必须是正整常数明确确定。

即使是N,该N也必须在前面的#define N中明确指明是多少。

该空间可放“长度”个同一类型的数据。

放什么样的数据由数据类型指定。

如:int a[10]; 表明内存地址为a 放10个整数,每个小空间为a[0],a[1],……,a[9]a↘2. 有的想用下面的方法定义任意大小的数组:int n;scanf(“%d”,&n);int a[n];认为从键盘输入一多少大整数给n,则就定义多少大的数组。

这也是错误的。

因为C语言规定,执行语句以后,就不能再出现定义语句。

这种根据程序的需要随时申请空间的称为“动态数据结构”,要用以后的结构类型和指针来解决。

3.可在定义数组的同时,马上就赋初值。

也可由初值的个数决定数组的大小。

如:int a[]={1,2,3,4,5,6,7,8,9,10};4.对数值型的数组操作,只能一个元素一个元素的使用,每一的元素的使用都可以看成一个变量的使用,称之为带下标的变量,而决不允许用数组名。

如 a[i] 当i为多少时即为那一个元素。

在程序中要时时注意现在是对那一个元素操作,如在教材中的“冒泡排序法”和“选择排序法”的程序中要注意现在下标是那一个元素。

注意:定义中的int a[10] 表示共10个元素,而程序中的a[10]表示带下标的变量。

5.二维数组的定义与一维一样,必须有二个正整常数明确确定,我们可以看成多少行和多少列个元素,如果在定义数组的同时赋初值,则第一维的长度可以省略。

无论如何,第二维的长度决不能缺省。

6.对数值型的二维数组,也只能一个元素一个元素的使用,这时一定要二个下标,表示那一行那一列的元素。

第6章 数组

第6章 数组
结束
一维数组的引用 数组的引用通常是对数组元素的引用。 一维数组元素的表示形式为: 数组名(下标 下标) 数组名 下标 说明: (1)下标可以是整型常量或整型表达式。 (2)引用数组元素时,下标值应在数组声 明的范围之内。否则将会出错。 (3)一般通过循环语句及InputBox函数给 数组输入数据。数组的输出一般用Print 方法、标签或文本框实现。
结束
Public Sub Command1_Click() Dim score! (5) , aver!, i% aver = 0 For i = 1 To 5 score(i) = InputBox("请输入第 & i & "个学生的成绩 请输入第" 个学生的成绩") 请输入第 个学生的成绩 Label4.Caption = Label4.Caption & score(i) & Space(5) aver = aver + score(i) Next i aver = aver / 5 Label5.Caption = Label5.Caption & aver & Space(5) For i = 1 To 5 If score(i) > aver Then Label6.Caption = Label6.Caption & score(i) & Space(5) End If Next i End Sub
结束
再将A(1)分别与A(3)、…、A(10)比较,并 且依次作出同样的处理。最后,10个数中 的最小者放入了A(1)中。 第2轮:将A(2)分别与A(3)、…、A(10)比 较,并依次作出同第1轮一样的处理。最后, 第1轮余下的9个数中的最小者放入A(2)中, 亦即A(2)是10个数中的第二小的数。 照此方法,继续进行第3轮… …

C语言 第六章 数组

C语言 第六章 数组
2.
6
6.1 排序问题
3. 初始化
类型名 数组名[数组长度]={初值表}; 初值表中依次放着数组元素的初值。例如: int a[10]={1,2,3,4,5,6,7,8,9,10}; 静态存储的数组如果没有初始化,系统自动给所有的数组元素赋0。 即 static int b[5]; 等价于 static int b[5]={0,0,0,0,0}; 初始化也可以只针对部分元素,如 static int b[5]={1,2,3}; 只对数组b的前3个元素赋初值,其余元素的初值为0。又如 int f[20]={0,1}; 对数组f的前两个元素赋初值,其余元素的值 不确定。
18
6.2 矩阵中最大值的位置
4. 使用二维数组编程
例7:定义一个3*2的二维数组a,数组元素的值由下式给 出,按矩阵的形式输出a。a[i][j]=i+j(0≤i ≤2, 0≤j ≤1), 见文件p131ex7-6.cpp
i
j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0 0 1 1 2
2
0 1 0 1 0
9
6.1 排序问题
4. 使用一维数组编程
例4:输入一个正整数n(1<n≤10), 再输入n个整数,将它们存入 数组a中。 ① 输出最小值和它所对应的下标。 ② 将最小值与第一个数交换,输 出交换后的n个数。 数组的长度在定义时必须确定, 如果无法确定需要处理的数据 数量,至少也要估计其上限, 并将该上限值作为数组长度。 因为n ≤10,数组长度就取上 限10。此外,如果用变量 index记录最小值对应的下标, 则最小值就是a[index]。 见p124ex7-4.cpp
8
6.1 排序问题
4. 使用一维数组编程

第6章 数组

第6章 数组
9
数组的声明- 6.2 数组的声明-二维数组
• 二维数组即下标个数为 的数组,其声明形式为: 二维数组即下标个数为 的数组, 声明形式为 即下标个数为2的数组 •
数组名[常量表达式 常量表达式2]; 常量表达式1][常量表达式 数据类型 数组名 常量表达式 常量表达式 例如,如果要存储60名学生 门课程的成绩, 名学生3门课程的成绩 例如,如果要存储 名学生 门课程的成绩,就可 以声明一个二维数组: 以声明一个二维数组: float score[60][3]; 或 const int row = 60, col = 3; float score[row][col]; 二维数组可以看做一个二维表(如图6-2所示 所示), 二维数组可以看做一个二维表(如图 所示), 因此,通常将数组中的第1个下标 即常量表达式1) 个下标( 因此,通常将数组中的第 个下标(即常量表达式 ) 称为行下标 行下标, 个下标( 称为行下标,第2个下标(即常量表达式 )称为列 个下标 即常量表达式2)称为列 下标。如score[row][col]中,row为行下标,col为 下标。 中 为行下标, 为 为行下标 列下标。 列下标。
比如,要存储60名学生 门课程的成绩, 名学生3门课程的成绩 比如,要存储 名学生 门课程的成绩,也可以 采用如下形式的一维数组: 采用如下形式的一维数组: float score[180]; 该一维数组长度为180,所以可以用来存储60名 该一维数组长度为 ,所以可以用来存储 名 学生*3门课程 门课程=180份成绩信息。 份成绩信息。 学生 门课程 份成绩信息
存储和分析的情况, 存储和分析的情况,而仅使用先前所学习的基本数 据类型来解决这类问题会非常烦琐。 据类型来解决这类问题会非常烦琐。 比如要对一个班中50名学生的成绩求平均值,就需 比如要对一个班中 名学生的成绩求平均值, 名学生的成绩求平均值 要定义50个变量 个变量score1, score2, …, score50来保存这 要定义 个变量 来保存这 50名学生的成绩,然后再通过计算 名学生的成绩, 名学生的成绩 (score1+score2+…+score50)/50得到平均成绩。如 得到平均成绩。 … 得到平均成绩 果求10000名儿童的平均体重,这种方法的编程工 名儿童的平均体重, 果求 名儿童的平均体重 作量就会非常大。 作量就会非常大。

C语言课件第6章 数组

C语言课件第6章 数组

6.2.3 一维数组元素的初始化
一维数组初始化格式为: 数据类型 数组名[常量表达式]={初值表}; (1)在定义时对数组元素赋初值。 例如:int a[5]={1,2,3,4,5}; (2)“初值表”中的初值个数,可以少于元素个数,即允许只给 部分元素赋初值。例如:int a[5]={1,2,3}; (3)如果对数组的全部元素赋以初值,定义时可以不指定数组长 度(系统根据初值个数自动确定)。 int a[5]={1,2,3,4,5};可以写成: int a[ ]={1,2,3,4,5}; (4)如果想使一个数组中全部元素值为0,可以写成: int a[5]={0,0,0,0,0}; 或写成:int a[5]={0};
3.程序代码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定义50个浮点型变量分别保存每位同学的成绩*/ { float score1,score2,……,score50,average; scanf("%f",&score1); /*从键盘输入成绩*/ scanf("%f",&score2); …… scanf("%f",&score50); printf("pass-fail numbers:\n"); if(score1< 60) /*输出成绩不及格学生的学号*/ printf("1"); if(score2<60) printf("2"); …… if(score50<60) printf("50"); }
score[0] score[1] score[2] score[3] score[4] score[5] …… score[4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数组6.1 数组的概念数组是Visual Basic语言提供的一种组合类型数据,用于处理批量数据。

6.1.1 数组与数组元素◆数组是由任何一种简单数据类型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则构造出来的数据类型,是有序数据的集合。

◆数组中可以包含很多个相同或不同类型的变量,称为“数组元素”或“数组分量”或“下标变量”。

◆数组在内存中占用一片连续的存储单元,每个单元都用同样的名字(即数组名)但编号(下标(subscript)或索引(index))不同。

◆数组的命名方式与简单(基本)变量命名方式相同。

例如有整型数组A,包含4个元素,则每个元素占据一个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包含2个字节),在内存中的排列可形象表示如图6-1所示:由于4个元素的名字均为A,故用编号区分这4个存储单元,记为:A(1),A(2),A(3),A(4)A(1,1),A(1,2),A(2,1),A(2,2)◆种用一个数字来编号称为一维数组◆第二种用两个数字来编号称二维数组。

◆用n个数字对数组的元素编号则称为n维数组。

在Visual Basic中数组维数最多可达16维。

◆数组使用之前一定要声明,事先告诉机器所使用数组的类型,包含分量的个数,分量的编号方式等,以便机器为数组预留内存空间。

6.1.2 数组的下标与维数1)数组的下标◆在数组中的一个元素相当于一个普通变量,用以存放一个数据项,由数组名和下标确定,下标必须用圆括号括起来。

数组元素又称为下标变量。

◆下标可以是常数、变量、表达式或另一个数组的元素。

下标值可以是正整数、0和负整数,如果带有小数,Visual Basic将自动对其四舍五入取整。

例如a(i)是数组a的一个元素,当i取不同的值时,它就表示不同的数组元素,如i=0,表示a(0),i=1,表示a(1),……等等,使用时只要有规则地改变下标值,就可以方便地用a(i)引用数组a中的所有元素。

◆一个数组在内存中占用一片连续的存储单元。

例:如果有一个整型数组a,假设数组的起始地址为1000,则该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情况如图。

◇数组名a代表该数在内存中分配的存储空间的首地址,即1000。

◇索引号(下标)表示指定元素到数组首地址的“单元距离”,即从数组的首地址开始,越过多少个数组元素才访问到指定的元素。

在这里a 是Integer 类型的数组,每一个元素占用两个字节。

2)数组的维数——索引号的个数——下标的个数◆如果数组元素只有一个下标,则称这个数组为一维数组。

如果数组元素有n个下标,则称这个数组为n维数组。

◆数组元素在内存中占用一片连续的存储空间,而分配空间的大小由数组维数及下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确定。

◆数组下标的最大值称为下标的上界,下标的最小值称为下标的下界。

◆若一个数组定义之后,元素个数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保持不变,这样的数组称为固定大小数组,简称固定数组;若一个数组定义之后,元素个数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可以改变,这样的数组称为动态数组。

6.2 数组的声明和应用6.2.1 数组声明语句◆Dim定义数组,有两种方式。

1)指定下标的上界,而下标的下界默认为0。

一维数组的定义格式:Dim 数组名(下标上界) As 类型名二维数组的定义格式:Dim 数组名(第一维的下标上界,第二维的下标上界) As 类型名说明:①这里只给出了下标的上界,下标的下界默认为零。

②可以借助Option Base命令人为地选择下标从0开始或则从1开始。

格式为:Option Base n这里n只能是0或1。

③定义数组下标的上、下界值不得超过Long数据类型能表示的范围(-32768~32768)。

例如:Dim Sum(10) As Long …定义长整型一维数组,共11个元素,下标为0~10 Dim M(3,4) As Integer …定义整型4×5的二维数组,共20个元素⑵指定下标的取值范围:定义数组时指定下标的上界、下界。

一维数组的定义格式:Dim 数组名(下标下界To 下标上界)二维数组的定义格式:Dim 数组名(下标下界To 上界,第二维的下界To 上界) 例如:Dim a(-3 to 6) As Integer …定义整型一维数组,共10个元素,下标从-3~6 Dim M(1 To 10,1 To 10) As Double …定义10×10的二维数组,共100个元素Dim D(1 To 3,1 To 10,1 To 5) …定义3×10×5的三维数组,共150个元素◆数组一旦定义,机器将分配存储单元并初始化各元素,这与定义变量相同,数值型数组的各元素都初始化为0,字符型数组的各元素都初始化为空。

◆引用数组元素时,数组名、数组类型、数组维数、使用的下标(索引号)的范围都必须与数组声明一致。

例:求一批数的平均值,并输出大于其平均值的数。

Private Sub Form_Click()Const n = 10 '设有n个数据Dim str1 as string, str2 As String '用str1和str2分别连接原始数据和筛选出的数据Dim sum as single , aver As SingleDim a(1 To n) As Integer '定义有n个元素的一维数组sum = 0RandomizeFor i = 1 To n '产生n个随机数依次存放到a(1),a(2),...,a(n)中a(i) = Int(Rnd * 90 + 10)str1 = str1 & a(i) & vbCrLfsum = sum + a(i)Next iText1.Text = str1 '将原始的n个数据显示在文本框1中aver = sum / n '计算n个数的平均值Label1.Caption = "平均值是:" & averFor i = 1 To n '筛选出大于平均值的数据连接到str2中If a(i) > aver Then str2 = str2 & a(i) & vbCrLfNext iText2.Text = str2 '将筛选出的数据显示在文本框2中End SubPrivate Sub Form_Load()Form1.Caption = "数组应用初步"Frame1.Caption = "随机产生一批整数"Frame2.Caption = "大于平均值的数据"End Sub◆数组与变量一样,随着定义的位置和形式的不同,有着不同的作用范围。

①可以用Public定义全局数组。

格式为:Public 数组名(维数及下标范围) As 类型②用Private或Dim定义模块级数组。

格式:Private|Dim 数组名(维数及下标范围) As 类型③Dim定义局部数组。

在某个过程内用Dim定义的数组为该过程的局部数组,只能在定义的过程内访问局部数组,当过程执行结束后,所定义的数组也就从内存中被自动清除掉。

定义格式同上。

注意:在过程内不能使用Private定义数组、变量及过程。

④也可以用Static 语句定义数组,所定义的数组称为静态数组,与静态变量一样,在过程中使用,在整个代码运行期间都能保留使用Static 语句声明的数组各元素的值,直至该模块复位或重新启动。

6.2.2 Array函数可以用Array函数,根据数据表生成一个一维数组。

Array函数返回一个包含数组的Variant,其使用格式为:变体名=Array(数据表)变体名——是预先定义的类型为变体的变量名;数据表——是一个用逗号隔开的值表,这些值用于给函数返回的Variant所包含的数组各元素赋值。

例如,创建一个工程,为窗体编写Load事件过程如下:Private Sub Form_Load()Dim a As Variant, b As VariantShowa = Array(1, 2, 3, 4) …生成数组ab = Array("This", "Array", "String", "Variant") …生成数组bFor i = 0 To 3Print a(i); Spc(2); b(i)NextEnd Sub程序运行后,窗体上显示结果如图6-3所示。

说明:⑴使用Array函数时,“变体名”后面不能有括号,也没有维数和上界,下界默认为0或由Option Base语句决定。

⑵Array函数只能根据数据表生成一个一维数组,不能生成二维数组或多维数组。

数据表中各个数据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6.2.3数组应用例6-1 已知数列的第1,2项均为1,从第3项开始,以后各项的值均为其前两项之和,写程序输出该数列的前15项值。

(此数列叫斐波那契(Fibonacci)数列,第5章曾经讲过)。

分析:如果用数组f(0)、f(1)、f(2)、…、f(n)依次存储该数列的各项,则计算第i项的递推公式为:f(i)=f(i-1)+f(i-2)。

比第5章采用的方法简单,可以很容易写出其程序如下,运行结果如图6-5所示。

Private Sub Form_Click()Dim f(1 To 15) As Currencyf(1) = 1: f(2) = 1Print "第1项=";f(1): Print "第2项=";f(2) '单独输出第1、2项For i = 3 To 15 '从第3项开始自动产生f(i) = f(i - 2) + f(i - 1)Print "第"; i; "项="; f(i)Next iEnd Sub例6-2 随机产生10个两位数,找出其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

分析:定义一个一维数组存放10个随机数。

然后在这10个数中找出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

设计步骤如下:⑴在窗体上添加1个框架Frame1、3个标签Label1~Label3、4个文本框Text1~Text4、3个命令按钮Command1~Command3。

程序界面如图6-5所示。

Dim a(1 To 10) As Integer '多个事件过程共用数组Private Sub Form_Activate()Dim p As String, i As IntegerRandomize Timep = ""For i = 1 To 10 '产生10个随机数显示在文本框1中a(i) = Int(Rnd * 90) + 10p = p & Str(a(i)) & ","NextText1.Text = LTrim(Left(p, Len(p) - 1))Frame1.Caption = "随机产生10个2位数"Label1.Caption = "最大数"Label2.Caption = "最小数"Label3.Caption = "平均数"Text4 = "": Text1.Locked = TrueText2 = "": Text2.Locked = TrueText3 = "": Text3.Locked = TrueCommand1.Caption = "重置"Command2.Caption = "计算"Command3.Caption = "关闭"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Form_Activate '触发Form_Activate事件过程,重新产生数据Text2.Text = ""Text3.Text = ""Text4.Text = ""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Dim max As Integer, min As Integer, s As Single, i As Integer min = 100: max = 10: s = 0 …设置变量保存最大、最小数For i = 1 To 10 '在保存的10个数中找最大、最小数,求平均数If a(i) > max Then max = a(i)If a(i) < min Then min = a(i)s = s + a(i)NextText2.Text = maxText3.Text = minText4.Text = s / 10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Unload MeEnd Sub例6-3 数组元素的循环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