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 唐诗宋词选读(选修)第11课题 04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苏教版高中语文 唐诗宋词选读(选修)第11课题 01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自读与合作,说说词人
• 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 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 所辑,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易 安词》已散佚,今仅存四印斋本《漱玉词》 1卷,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 学出版社本,黄墨谷有《重辑李清照集》, 齐鲁书社版。 • 李清照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 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晋城市二中 刘旭兵
诵其诗,感其心
声声慢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 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 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 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 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3. 金人南侵后,女词人连续遭到国破、家亡、夫 死的苦难,过着长期的流亡生活,写出了许多反 映个人不幸遭遇的动人词篇。《声声慢》是其中 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晋城市二中 刘旭兵
晋城市二中 刘旭兵
赏析与品味
• 5.“绿肥红瘦”一直为人称道,说说好在 哪里?
• 譬如中国古人形容暮春风物为“绿暗红 稀”,以绿代叶,红代花,暗代茂盛,稀 代飘零,已经很妙了,而李清照“绿肥红 瘦”则更妙。因为肥瘦普通用以形容人类 或动物,至于花草则万不能以此加之。今 忽曰“绿肥红瘦”,以从来不相联之观念, 连结一处,所以觉得分外令人惊奇。《象 征派的创始者李金发》
晋城市二中 刘旭兵
比较鉴赏
• 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轰动朝野。 传闻就是这首词,使得赵明诚日夜作相思之梦。又说此词 是化用韩 偓 ( wò)《懒起》诗意,而较原诗更胜一筹。 试比较两首诗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懒起(唐 韩偓)
• “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 李词意象鲜明,红绿借代枝叶,形象而生动;主仆问答有 致,生活情趣昴然;词人心思细腻,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少 女的伤春心境;全词视听结合,意境层层叠宕,曲折委婉, 客境心境递转自然,写法别致,意趣横生。 • 韩诗虽然也描摹了夜雨花残的生活情景,但情趣则要寡淡 得多。李清照的小令较原诗更胜一筹。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十一 第二板块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扬州慢(淮左名都)

第二板块卜算子(驿外断桥边)__扬州慢(淮左名都) 鬲溪梅令(好花不与香人)对应学生用书P90一、字音识记1.卜.算子(bǔ) 2.驿.外(yì)3.更著.(zhuï) 4.碾.作尘(niǎn)5.初霁.(jì) 6.弥.望(mí)7.戍.角(shù) 8.怆.然(chuànɡ)9.黍.离(shǔ) 10.少.驻(shǎo)11.荠.麦(jì) 12.窥.江(kuī)13.豆蔻.(kîu) 14.鬲.溪(ɡé)15.姜夔.(kuí) 16.玉钿.(diàn)二、词语释义1.驿外..断桥边:指荒僻之地2.寂寞开无主..:无人过问3.更著..风和雨:又遭受。
著,同“着”,添、加4.无意苦.争春:苦苦地,竭力地5.一任..群芳妒:完全听凭6.零落..成泥碾作尘:凋零飘落7.戍角..悲吟:守兵所吹的号角8.淮左..名都:淮水东面9.解鞍少驻初程......解鞍少驻:卸下马鞍,暂时停留。
少,暂时、稍微。
初程:开头的一段路程10.过春风十里....: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11.清角吹寒..:吹出凄清的声音12.杜郎俊赏..:指对美有高度的欣赏能力13.纵.豆蔻词工:即使14.好花不与香人:困扰,纠缠。
这里是沉湎的意思15.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状美女之仪表,这里借指梅花三、名句背诵1.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2.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4.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5.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6.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7.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8.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
对应学生用书P90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著名诗人,存诗九千余首,爱国思想是他诗作的主旋律。
高中语文-《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子规啼。
生。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 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 唱黄鸡。
料峭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迎。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 也无晴。
黄州贬谪时期的苏轼(1079——1084)
时间 词作
诗句
思想感情
1080 1080 1082 1082
《卜算子》 《西江月》 《念奴娇》 《定风波》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幽独凄清
启示:要以无生(忘记自己的得失利禄)的觉悟, 才能够成就更伟大的有生事业。
其他材料:要以无生(忘记自己的得失利禄)
的觉悟,才能够成就更伟大的有生事业。 1.苏东坡是在苦难中完成了自己的一个人物,他
追求的是一个可以无待(依靠)于外的完成。 客观上不得意,还能不落迂腐消极,能够有积 极的生活志趣,有持守的一种修养,这是苏东 坡了不起的地方。
2.东坡的父亲,喜欢到处边四方去游学,常常不 在家,苏东坡小时受他母亲的教训。有一次读 到《后汉书·范滂传》,范滂是东汉党锢之祸 时被迫害的一个人,而他不逃避,为了理想付 出了生命。东坡问母亲:他日儿要做范滂,母 亲能做范滂的母亲吗?他母亲说,你如果能做 范滂,我怎么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呢!欧阳修的 母亲画荻教子,岳母刺字教子。
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 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 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 凄凉北望。
冷。 浣溪沙
定风波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成
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 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 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 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 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 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 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课程背景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峥嵘巨岸的文学遗产,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语文教育中,也常常将唐诗宋词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经典,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情感修养和审美修养等方面。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作为中学课程教材,内容翔实,相关注释详尽,为学生深入了解唐诗宋词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本文基于《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一书,针对其中的一篇诗《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提出一个教学案例,旨在辅助教师更好地教授唐诗宋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教学目的1.熟悉《卜算子(驿外断桥边)》的背景和故事;2.理解《卜算子(驿外断桥边)》的诗意和优美的语言表述;3.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表达能力,通过诗歌创作体验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诗歌意境、诗人的诗歌表现手法和技巧;•教学难点:诗歌的抒情表达和诗歌意境的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介绍《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一书;2.介绍唐诗宋词的地位和作用;3.简要介绍《卜算子(驿外断桥边)》的背景和故事。
第二步:理解诗歌1.向学生阐述《卜算子(驿外断桥边)》的主题、意境和诗意;2.使用一些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语言表述技巧和手法。
第三步:创作诗歌为了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创新性思维,可以提出一些让学生创作诗歌的活动。
•为草木、动物、景色等事物写一首诗歌,通过诗歌体验大自然的魅力;•根据自己的体验,写一首自由诗,回忆自己的情感经历。
第四步:课后作业1.阅读其他的唐诗宋词,根据课堂所学,写一篇对于唐诗宋词表述手法的分析;2.根据自己的诗歌创作体验,写一篇文章,阐述诗歌对于个人情感修养和创新性思维培养的重要作用。
教学总结通过对唐诗宋词中的一篇诗文《卜算子(驿外断桥边)》的教学,学生对唐诗宋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创新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方面也得到了锻炼。
同时,通过对诗歌的抒情表达和诗歌意境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
高中语文112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扬州慢淮左名都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歹带香人课件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2.“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这两句对表达词的主旨有什么作 用? 提示:这两句融情于景,以景衬情。“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艺术描写,是非 常精细的特写镜头。二十四桥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箫”的风月繁 华已不复存在了。词人以“波心荡冷月无声”描摹名都的空寂寥落,用“波心 荡”的动,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波心荡”是俯视之景,“冷月无声”本来是 仰观之景,但映入水中,又成为俯视之景,与桥下荡漾的水波合成一个画面。 从这个画境中,似乎可以看到词人低首沉吟的形象,似乎在默无声息中,形象 地描写了盛衰兴亡的巨变,勾勒出一片凄清的景象。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扬州慢(淮左名都) 鬲 溪梅令(好花不与歹带 香人)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陆游一生主张抗金收复失地,渴望收复中原,是坚定的主战派,因而屡遭 主和派的打击,情绪愤懑抑郁。故其诗“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1172 年 冬,陆游被调离抗金前线,心境抑郁而壮志如故,次年作此词。这首咏梅词, 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扬州慢》(淮左名都)
扬州,自从隋代开凿运河之后,成为了南北运输的要道,商贾云集,珠帘 十里。而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得残破不堪。绍兴三十一 年(1161),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虽 已时隔十五年了,但作者经过扬州时依然“荠麦青青”,疮痍满目,不禁追忆丧 乱,“感慨今昔”,表露出对国家衰亡的悲痛。虽然情调凄怆,但有一定的现实 意义。 《扬州慢》 是姜夔早期的代表作,抒发作者路过扬州时对国事悲凉痛惜 的情绪。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十一 卜算子 杨州慢 鬲溪梅令同步测试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十一卜算子杨州慢鬲溪梅令同步测试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一、语段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这首词中,词人借助梅花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人塑造了一个纯洁高贵、不同流合污的形象,作品中那在黄昏孤独绽放,默默承受着风雨打击的梅花形象,正是陆游遭遇不幸后凄苦心境的写照。
表达了词人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伤感,也表现了受到挫折而矢志不渝、坚持理想的高尚品质。
2.咏物的诗词,一般都托物言志,寄情于景。
这首咏梅词也是如此。
请你分析这首词是如何托物言志,融情于景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的上片写梅花所面临的处境和遭遇。
清幽绝俗的梅花如今却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亦绝少、寂寥荒寒、备受冷落了。
“寂寞开无主”一句,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孑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
而且是独自愁。
后面的“更著”一词更写出了愁苦的无人能承受,至此情感已达到高潮。
下片托梅寄志。
梅花无意争春,凌寒独开,从侧面讽刺了群芳。
表现了陆游的孤高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表明其不屈服、尽己能的性格品质。
词人在梅花身碎犹香的风韵中,觅到了自己的爱国之志屡挫不折、愈老弥笃精神品质的最好寄托。
(二)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3~4题。
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之《《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教案设计

单元选修(一)唐诗宋词——“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课题《卜算子·咏梅》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有感情吟颂《满江红》。
2.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体会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3.鉴赏词的意境美,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一、导入梅花历来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描写对象。
无论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的芬芳四溢;还是“不是一番寒彻骨,怎的梅花扑鼻香。
”的铮铮傲骨。
古人都写出来了梅的深刻意蕴。
那么陆游以怎样的胸襟赞颂他心目中的梅花的呢?今天咱们就来品味他的《卜算子·咏梅》。
二、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人。
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
因“喜论恢复”受到投降派忌恨,结果被黜免,回乡闲居至死。
“扫胡尘”、“靖国难”是其平生志事所在。
陆游创作力非常旺盛,《剑南诗稿》共收录9300余首诗词,加上遗稿,有一万多首。
他的作品,跟辛弃疾的一样,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其诗以豪迈熊芳为主,词则兼备豪放婉约之长。
2.写作背景:陆游一贯主张抗金收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情绪愤懑抑郁,1172年冬,陆游被调离抗金前线,心境抑郁而壮心如故,次年作此词。
三、诵读(一)一读诗歌,整体感知【思考1】谈内容(说说上下片的具体内容)?上:梅的处境下:梅的品格【思考2】说手法(说说本词的整体手法,有何用意)?托物言志,词中以梅花坚贞高洁的品质象征作者自己孤傲耿爽,不与投降派同流合污之性格,借梅花以喻自己满怀报国壮志,却无人赏识,爱国志士横遭政治风雨侵袭;但词人又借梅花明志,不任遭到何种打击和伤害,甚至粉身碎骨,他都将勇往直前,其高风亮节之品格,抗金救国之情怀始终不会改变。
(二)二读诗歌,评品赏析【鉴赏1】简要概述文中“梅花”的特点,有何作用?(1)生存环境(荒凉冷落、寂寞凄凉;饱受风雨的侵袭和璀璨)——暗写诗人现实生活的处境(内心孤独,饱受主和派的打击、排斥、诬陷、迫害)。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习题(二十二)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扬州慢(淮左名都) 鬲溪梅令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扬州慢(淮左名都)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卜.算子(bǔ) 初霁.(jì)B.戍.角(shù) 怆.然(chuànɡ)C.荠.麦(qiáo) 香(tì)D.玉钿.(diàn) 黍.离(shǔ)2.下列选项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著(更加显赫)一任(完全任凭)B.盈盈(状美女之仪表,这里借指梅花)无主(无人过问)C.群芳(百花)碾(轧碎)D.自度此曲(自己创制了这个曲调)算而今(料想今天)3.下列各项不属于《扬州慢》一词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深刻含意的一项是( )A.叹“扬州芍药甲天下”而如今自生自灭。
B.表现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苦伤感之情。
C.遥念花的孤寂,抒发离情之苦。
D.表现了扬州的寥落,名都的沉沦。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___。
(2)过春风十里,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赋深情。
(4)__________________,波心荡冷月无声。
(5)__________________,年年知为谁生。
(6)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翠禽啼一春。
(8)__________________,小横陈。
(9)__________________,更著风和雨。
(10)无意苦争春,__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阅读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 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用了拟人的手法, 怎样理解 “无主” 写出了梅的孤独寂 这两个字? 寞。
“无主”二字,既点出这株梅并非养 尊处优的官梅,也非占尽风流的园梅, 而是野生之梅,根本没有什么主人对 之护持与青睐。又突出了它独立荒野, 孤芳高洁的品格。
词的下片表达了梅的怎样的品格? 从哪里体现的?
•谢谢大家!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制作人:稷王中学 宁亲
学习目标 1、从整体上把握全词的内容。 2、感受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的妙用。 3、体会作者饱含其中的深情。 学习重难点 1、感受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的妙用知 自读全词,用自己的话 叙述全词的内容。
译文
•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 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 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 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 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 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 被碾作泥土, 化作尘土了,梅花 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能力提升
比较阅读 本词与毛 泽东的 《卜算子 咏梅》有 何异同?
毛泽东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读陆游咏梅词 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比较阅读: 比较一下这两处梅花在内容 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任无 群意 芳苦 妒争 春 一
孤傲 高洁
有零 香落 如成 故泥 碾 作 尘 只
矢志 不渝
合作探究
1、词中的“梅”、“群芳”的形象 各自隐喻什么?联系本词的时代背景 谈谈你的看法。
梅:
饱经忧患的词人。
群芳: 当权的投降派。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
的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
课堂小结 • 词的上片描绘了风雨中 独自绽放的梅花。 • 词的下片抒发了梅花孤 傲高洁、矢志不渝的品 格。
重难点突破(一) • 思考: • 上片使用了哪些意象? 带给人什么样的意境感 受?烘托出作者怎样的 情感?
文本研读
意象 感受
驿外 断桥
烘托愁
荒凉 破败 困
孤独 寂寞 惆怅 萧瑟 凄凉 惨淡
野梅
黄昏 风雨
难 处 境
重难点突破(二)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 主”中的“寂寞”使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 “无主”?
相 同 点 不 同 点
(1)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2)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 (3)都赞颂了梅花的高洁的品格。 (4)都以梅花自比。 陆 游: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象征 屡受排挤的主战派。 (1)梅花的 毛泽东:傲寒俊俏、积极乐观。 形象不同 象征革命者的坚贞不屈 斗争的精神。 (2)感情基 陆 游:低沉孤高。 调不同 毛泽东:积极乐观,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