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讲读试卷A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期末试题A卷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期末试题A卷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期末试题A卷及答案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期末试题A卷一、单项选择题1.___作诗以气格为主,宋诗风气为之一变,其诗体被称为“元祐体”。

2.属于___的雅号是“___居士”。

3.___以见称的散文风格是“___”。

4.___的词自成一体,被称为“诚斋体”。

5.___在《词源》中提出的词论观点是“清空___说”。

6.___的词以知音律、备法度和风格醇雅著称,以其为代表的词派是“稼轩词派”。

7.___词论最具特色的一个方面是“别材别趣”。

8.吴文英梦窗词主要的艺术特点之一是“章法绵密”。

9.___《须溪集》收词三百五十余首,所作时段大半为“南宋中期”。

10.清人___在《金文雅序》中所说的“借才异代”是指“由宋入金的文士”。

11.元好问《中州集》中所说的“国朝文派”是指“元代作家”。

12.元杂剧作家白朴的著名杂剧作品《梧桐雨》属于“公案剧”。

13.元代散曲作家___的散曲集是“酸斋乐府”。

14.元代作家___的诗歌主张是“宗唐宗古”。

15.元代“四大传奇”荆、___、拜、杀四剧的共同创作倾向是“展示人生的变幻无常”。

16.明初诗坛以___、___、___、___为代表的诗派是“江右诗派”。

17.明代___的诗歌风格是“豪放”。

二、___答题1.谈谈___的诗歌创作特点。

___的诗歌创作特点是多样化的,他的诗歌既有豪放派的气势磅礴,也有婉约派的柔美细腻,同时他还善于借鉴古人的诗歌技巧,使自己的诗歌更具有古韵和深度。

此外,___的诗歌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他的诗歌作品中常常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不公,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2.简述元曲的特点。

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形式多样,包括杂剧、散曲、元曲等多种形式;二是内容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历史、传说、神话、民间故事等;三是艺术手法独特,包括音乐、舞蹈、造型、表演等多种艺术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四是语言生动,充满了幽默、讽刺、调侃等元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023年中国古代文学A(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23年中国古代文学A(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A(1)形成性考核册参照答案《中国古代文学1》作业一一、填空题: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 先秦时通称“诗”或“诗三百”。

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 遂称《诗经》。

2. 《历山之农者侵畔》选自《韩非子·难一》篇, 运用“以子之矛, 陷子之盾”旳逻辑措施批驳儒家旳“德治”。

3. 屈原, 名平 , 字原, 战国后期楚国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旳诗人, 他旳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4.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 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及其门客合编, 汇集各派之说, 人称杂家。

5. 《湘夫人》选自《九歌》;《橘颂》选自《九章》。

6. 《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 又称《左氏春秋》, 《春秋左氏传》,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该书作者相传为鲁国太史左丘明。

7.《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 所记史事与《左传》有同有异, 互有详略, 重要是记载某些历史人物旳言论和对话。

二、续写古诗文:1. 静女其娈, 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

2.饭疏食, 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3. 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4.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5.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 劳其筋骨 ,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因此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6.沅有芷兮澧有兰, 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 观流水兮潺湲。

7. 政者, 正也。

子帅以正, 孰敢不正?8. 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 , 己欲达而达人。

就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

9.恭则不侮 , 宽则得众 , 信则人任焉 , 敏则有功 , 惠则足以使人。

10.子曰:“君子病无能焉 , 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1.三、名词解释:2.风、雅、颂(P14)3.风、雅、颂是《诗经》旳三类诗歌。

《风》是各诸侯国旳歌谣, 共15国风, 160篇。

古代文学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学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学考试题及答案古代文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关于神话的产生,一向比较通行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劳动说,另一种是() A.宗教说 B.游戏说 C.模仿说 D.宣泄说2.《诗经》的传统分类是()A.南、风、雅 B.风、雅、颂 C.雅、颂、南 D.颂、南、风3.《尚书》内容所属的类别是()A.哲学散文集 B.历史散文集 C.文学散文集 D.艺术散文集4.《左传》内容反映的历史时期是()A.先秦 B.西周 C.春秋 D.战国5.《庄子》散文运用的主要手法是()A.重言 B.卮言 C.寓言 D.杂言6.《离骚》在诗歌形式上所属的全式是()A.四言体 B.五言体 C.七言体 D.杂言体7.以《谏逐客书》为代表的李斯散文最鲜明的特色是()A.流畅谐偶 B.铺陈排比 C.质实无华 D.诙谐反讽8.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是()A.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B.发于天籁,本乎人情C.婉转附物,怊怅切情 D.凭空模拟,文法极奇9.《史记》的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A.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 B.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的事迹C.记述重要人物的家族兴衰 D.记述王侯各国的史实和状况10.《汉书》所属的历史编自体例是()A.编年史 B.纪传体通史 C.断代史 D.国别史11.枚乘的《七发》所标志的赋体发展阶段是()A.骚体赋的终结 B.抒情小赋的开端 C.骈赋的开端 D.大赋文体的形成12.形制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的时期是()A.西汉中期 B.西汉末期 C.东汉前期 D.东汉末期13.代表曹操悲凉沉雄诗风的名句是()A.置酒高堂,悲歌临觞。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B.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C.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D.遗荣荣在,外身身全。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有()篇。

A.305B.405C.500D.610答案:A2.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它的作者是()。

A.屈原B.宋玉C.王逸D.贾谊答案:A3. 下列哪位诗人被尊称为“诗仙”?A.杜甫B.李白C.白居易D.王维4. 下列哪位诗人被尊称为“诗圣”?A.杜甫B.李白C.白居易D.王维答案:A5.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表达了()。

A.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B.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痛恨 C.对春天美景的赞美 D.对故乡的思念答案:B6.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鼎盛时期?A.春秋战国B.汉朝C.唐朝D.宋朝答案:C7.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的作者是()。

A.曹雪芹B.施耐庵C.罗贯中D.吴承恩8. 下列哪个作品是中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A.《木兰辞》B.《庐山谣》C.《长恨歌》D.《离骚》答案:C9. 下列哪个作品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A.《木兰辞》B.《庐山谣》C.《长恨歌》D.《离骚》答案:D10. 下列哪个作品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散文?A.《庄子》B.《孟子》C.《史记》D.《资治通鉴》答案:C二、填空题11. 《诗经》中的“国风”是指各国的()。

答案:民间歌谣12.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表达了()。

答案:人生无常,珍惜当下13.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发生在()。

答案:大观园14. 下列哪个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赋”?A.《庄子》B.《庐山谣》C.《长恨歌》D.《离骚》答案:B15. 下列哪个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散文”?A.《庄子》B.《庐山谣》C.《长恨歌》D.《离骚》答案:A三、简答题16. 请简述《诗经》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期末试题A卷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期末试题A卷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期末试题A卷及答案XXX《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期末试题A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1.XXX作诗以气格为主,宋诗风气为之一变,其诗体被称为(。

)A.香奁体B.西昆体C.古文体D.元祐体2.下列文人雅号中,属于XXX的雅号是(。

)A.六一居士B.淮海居士C.后山居士D.东坡居士3.XXX以见称的散文风格是(。

)A.气势磅礴B.古雅平正C.平易流畅D.瘦硬简健4.XXX的词自成一体,被称为(。

)A.稼轩体B.易安体C.樵歌体D.诚斋体5.XXX在《词源》中提出的词论观点是(。

)A.清空XXX说B.词为XXX说C.有言有文说D.以俗为雅说6.XXX的词以知乐律、备法度微风格醇雅著称,以其为代表的词派是(。

)A.稼轩词派B.清雅词派C.大晟词派D.婉约词派7.XXX词论最具特色的一个方面是(。

)A.点铁成金B.夺胎换骨C.别是一家D.别材别趣8.吴文英梦窗词主要的艺术特性之一是(。

)A.高深俚俗B.以文为词C.沉郁豪迈D.章法绵密9.XXX《须溪集》收词三百五十余首,所作时段大半为(。

)A.南宋后期B.南宋中期C.南宋中后期D.南宋初期10.清人XXX在《金文雅序》中所说的“借才异代”是指(。

)A.由辽入金的文臣B.由宋入辽的文臣C.由宋入金的文士D.由辽入宋的文士11.元好问《中州集》中所说的“国朝文派”是指(。

)A.XXX作家B.辽代作家C.由宋入金作家D.元代作家12.元杂剧作家白朴的著名杂剧作品《梧桐雨》属于(。

)A.家庭伦理剧B.历史剧C.公案剧D.神仙道化剧13.元代散曲作家贯云石的散曲集是(。

)A.云庄乐府B.酸斋乐府C.东篱乐府D.小山乐府14.元朝作家XXX的诗歌主张是(。

)A.诗必盛唐B.宗唐宗宋C.宗唐宗古D.诗必苏黄15.元朝“四大传奇”荆、XXX、拜、杀四剧的共同创作倾向是(。

古代文学专题A答案

古代文学专题A答案

《古代文学专题》(二)试题A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山海经2、列异传3、唐传奇4、夷坚志5、话本6、白话短篇小说7、金圣叹8、西游补9、儒林外史10、第一人称限制叙事11、代面(大面)12、瓦舍13、末本14、李千金15、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16、弋阳腔17、离合之情18、占花魁19、高朗亭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七实三虚这是关于《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一种说法。

章学诚在《章氏遗书外编?丙辰札记》中说《三国演义》具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构思特点。

正因为《三国演义》的作者能较好的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使作品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2、三言、二拍指的是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简称“三言”。

它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是作者凌濛初对“三言”的模仿之作。

3、临川四梦汤显祖先后写出《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改写早年的《紫箫记》为《紫钗记》,因为这四部传奇剧都写有神灵感梦的情节,故合称“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

4、《世说新语》它是一部记述魏晋士大夫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与《三国演义》有哪些不同?答:《三国演义》主要采用的是类型化的写法,而《水浒传》已经开始注重个性化特征的描写(要求结合作品的实际来论述)。

(1)处理好英雄人物的超常性和平凡性的关系;(2)处理好英雄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3)处理好英雄性格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关系;(4)处理好人物共同话语和个性话语的关系。

《中国古典文学名篇解读》试卷A参考答案

《中国古典文学名篇解读》试卷A参考答案

江苏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中国古典文学名篇解读》试卷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四家诗: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它们是齐诗传授者辕固,鲁诗传授者申培,燕国人韩婴传授韩诗,鲁国毛亨、赵国毛苌传授的是毛诗。

其中齐鲁韩为今文经,毛诗属于古文经。

2、汉乐府:乐府初设于秦,汉武帝重建,主要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配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在汉代,乐府所唱的诗叫歌诗,这些歌诗后世称为汉乐府,乐府由掌管音乐的机关变成了一种诗体。

3、永明体:南朝齐武帝时期形成的一种诗体,其特点是强调声律,对近体诗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永明体也称新体诗。

4、古文运动: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 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 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

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

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

除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5、江西诗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在其所作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中首先提出了“江西诗社宗派”的名称。

元代方回编选《瀛奎律髓》时,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此时江西诗派正是定型,形成独具特色的诗歌流派。

江西诗派的成员众多,他们所作诗歌的风格都是相同的,都遵循黄庭坚的诗歌风格,其中有10多人是江西人,所以将他们称为“江西诗派”。

6、三言二拍:“三言”是冯梦龙编著《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卷A标准答案.doc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卷A标准答案.doc

丽水学院2005学年第2学期期终考试试卷(A卷)科目古代文学使用班级新闻04标准答案填空:(每题2分,共201、刘长卿2、韩愈3、虬髯客传4、温庭筠5、周邦彦6、黄庭坚7、乌台8、李之仪9、董解元10、柳宗元二、诗词默写:(15分)1、默写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分)2、默写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5分)3、默写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5分)二、写出下列名句的作者:(每题2分,共10分)1、李商隐2、杜牧3、李清照4、姜夔5、秦观三、名词解释:(12分)1、南唐词坛:五代时期出现于南唐的著名词坛。

(1分)代表词人多为皇帝和大臣,较有成就的作家有冯延巳、李璟、李煜。

(1 分)其中尤以李煜成就为高。

(1分)2、林逋:北宋初期“晚唐体”代表诗人。

(1分)诗多写西湖景物,尤擅咏梅,以《山园小梅》最为传诵。

诗中名句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2分)3、中兴四大诗人:南宋中期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四位诗人的合称。

(2分)除尤袤外,其他三位诗人在诗歌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1分)4、四灵派:南宋时期浙江永嘉徐照、徐机、翁卷、赵师秀四位诗人字中都有“灵”字,(2分)他们作诗均以晚唐贾岛、姚合为宗,所以被称为“四灵派”。

(1分)四、解释下列句子的含义:(9分)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假如赤壁之战时,没有东风给予周瑜方便,恐怕东吴的两位美女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俘获,被锁在铜雀台里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1—2012学年度第1学期 09级《古代文学讲读1》期末考试(A )卷 命题人:唐筱琳 试卷使用班级:09小教文 试卷共7页 考核方式:闭卷 答题时间:90分钟 得分______________ (答案请做在答题纸上)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原始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反映的是( ) A.放排活动 B.制作乐器的过程 C.狩猎活动 D.伐木活动 2.《诗经》,称为“经”,成为经典开始于(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汉 D.东汉 3.《左传》最为突出的艺术成就是( ) A.描写人物 B.描写战争 C.描写行人辞令之美 D.描写细节 4.“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出自于( ) A.《离骚》 B.《九歌·湘君》 C.《九歌·山鬼》 D.《九章·哀郢》 5.贾谊所著文章五十八篇,刘向编为( ) A.《新语》 B.《新书》 C.《新论》 D.《陈政事疏》
6.《新论》的作者是( )
A.陆贾
B.贾谊
C.扬雄
D.桓谭
7.《长门赋》的作者是( )
A.贾谊
B.枚乘
C.司马相如
D.扬雄
8.提出“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这一看法的赋家是( )
A.贾谊
B.枚乘
C.司马相如
D.扬雄
9.《乐府诗集》的编者为( )
A.刘向
B.王逸
C.萧统
D.郭茂倩
10.《孔雀东南飞》最早见载于( )
A.《文选》
B.《玉台新咏》
C.《乐府诗集》
D.《汉书》
1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语出自于( )
A.《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B.《使至塞上》 学院
__
__
____________;班级___
_____________;学号__
_______
_______;姓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_____
___审核人:_______
_
_____



订线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D.《出塞》
12.《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的声讨对象是()
A.唐高宗
B.武则天
C.唐中宗
D.唐睿宗
13.下列诗句中表示音信不通的是()
A.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B.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C.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D.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14.唐代被誉为“诗中有画”的诗人是()
A.王维
B.孟浩然
C.李白
D.杜牧
15.在唐代诗人中,被称为“七绝圣手”的是()
A.李白
B.王昌龄
C.刘禹锡
D.杜牧
16.李白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故人”是指()
A.王维
B.杜甫
C.孟浩然
D.丹丘生
17.“香山居士”是指()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韩愈
18.在唐代诗人中,被称为“诗豪”的是()
A.李白
B.王昌龄
C.刘禹锡
D.杜牧
19.被苏轼称为“文起八代之衰”的唐代作家是()
A.韩愈
B.柳宗元
C.杜甫
D.白居易
20.揭露“苛政猛于虎”的著名作品是()
A.《捕蛇者说》
B.《祭十二郎文》
C.《三戒》
D.《阿房宫赋》
二、填空(每题1分,共20分)
1.《诗经》中的“颂”分为周颂、鲁颂与______。

2.在先秦诸子文章中,__________的文章具有冷峻峭拔的风格。

3._____是汉代最为主要的文学样式,其形式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
4.司马迁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____________。


5.《古诗十九首》最早见载于__________。

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__________。

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___________。

8.我欲与君相知,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与君生别离。

10.不惜歌者苦,____________。

11.张若虚的七言歌行《____________》,前人评为“以孤篇压倒全唐”。

12.盛唐____________诗派的两位代表作家并称“王孟”。

13.王维《山居秋暝》写山中景物:“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

”14.高适《燕歌行》结尾点出题旨:“君不见沙场征战苦,____________。

”15.王勃《滕王阁序》中写景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

”16.李白字____________ 。

17.李白蔑视权贵:“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18.杜甫字____________。

19.杜甫抒写怀抱的名句:“穷年忧黎元,____________。


20.“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____________的名句。

三、名词解释(任选4题作答,每题5分,共20分)
1.神话
2.赋比兴
3.楚辞
4.上官体
5.初唐四杰
6.唐传奇
四、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孔雀东南飞》人物形象简析。

2.分析《登高》中杜甫独自登台时伤感悲苦的原因。

五、论述题(20分)论述《离骚》的文学成就。

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1—2012学年度第1学期 09级《古代文学讲读1》期末考试试卷 命题人:唐筱琳 试卷使用班级:09小教文 试卷共7页 考核方式:闭卷 答题时间:90分钟 得分______________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二、填空(每题1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名词解释(任选4题作答,每题5分,共20分)
1.神话
2.赋比兴
学院
__
__
____________;班级___
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审核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3.楚辞
4.上官体
5.初唐四杰
6.唐传奇
四、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孔雀东南飞》人物形象简析。

2.分析《登高》中杜甫独自登台时伤感悲苦的原因。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学院
__
__
____________;班级___
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姓名
__
_
_
__
_
_
__
_
__
_
_
_;

分_
_
__
_
_
__
_
_
_
__
_
审核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五、论述题(20分)
论述《离骚》的文学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