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语言
诗歌的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风格是指诗歌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和风格特征。
不同的诗人和不同的诗歌
类型会有不同的语言风格。
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语言风格:
1. 抒情风格:以感性、柔美、抒情为主,用语简练明了,表达直观真挚,让读者产生
强烈的情感共鸣。
2. 雄浑风格:以庄严、雄浑、豪迈为主,语言重视美感与格律,多采用多音节词并注
重压轻音节。
3. 独特风格:某些诗人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如充满幽默、异想天开的顾城等。
4. 简洁风格:简约的语言,力求精炼、简练、意味深长,突出诗歌的韵味和美感。
5. 夸张风格:用夸张的形象、语言、情境来表达思想或感情,具有强调和夸张的效果。
6. 多重象征风格:通过富于想象力的隐喻和象征手法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情感和意义,留下又笼罩又柔美的墨香。
总之,每位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不同的风格也代表着不同的心态、情感和
思想。
诗歌的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风格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语言风格:
1. 平实质朴:这种语言风格朴实无华,直接了当,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修辞。
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2. 含蓄隽永:这种语言风格意味深长,言简意赅,留有余地,让人回味无穷。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3. 清新明快:这种语言风格清新自然,不矫揉造作,明快直接,给人以清新愉悦的感觉。
如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4. 绚丽华美:这种语言风格富丽堂皇,色彩斑斓,词藻华丽,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5. 明快简洁:这种语言风格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6. 委婉曲折:这种语言风格迂回婉转,不直抒胸臆,而是委婉含蓄,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如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实际上,不同的诗人和不同的作品会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它们的独特性也构成了诗歌艺术的魅力之一。
诗歌语言

“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 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 势之大。
3、炼形容词。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 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 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 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 由形容词来承担的。(P88)
炼字
古典诗歌炼字含炼实词与炼虚词二 方面。
1炼名词。诗歌中名词主要表现为一些典 型的意象。尤其要注意那些具有特定意 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因为 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帮助我们理 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 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 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前三句用九个意象 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烘托出沦落 他乡的游子的悲伤。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写出 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 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 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 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 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 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 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 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 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 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 “一句对此表现的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 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地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 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 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 悲愤心理。
诗歌的语言特点

诗歌语言特点(1)、清新。
表现为语言新颖,不落俗套。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就是如此。
(2)、平淡。
也称质朴。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3)、绚丽。
主要指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情思。
如李商隐的《无题》等(4)、含蓄。
指意在言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
如杜牧的《赤壁》、《泊秦淮》(5)、简洁。
指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十个字便将幽居的特点托出。
再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仅十个字即写出了环境的清冷,钩勒出空旷寥廓、幽寂冷漠的背景。
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十个字突出垂钓老人孤独傲岸,抗风斗雪的傲然之气和不屈精神,把诗人虽在逆境之中,虽觉孤独寂寞,但决不同流合污的气节展露无遗。
这些作品均是简洁的典型。
一)语言的风格1.朴素与绮丽绮丽诗风的语言特点:绮错、婉媚、浮华、艳丽、纤巧。
朴素诗风的语言特点:清淡质朴、洗炼畅达、不事雕琢,言简意深。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对李白诗歌语言最生动形象地概括。
2.直白与含蓄直白诗风比起一般的朴素诗风,直白诗风更显朴素、平淡。
诗人在诗歌中运用了近乎口语的语言,并且有的诗还溶入了俗语俚词、民歌之类,所以这种诗又被称为白话诗(近于打油诗)。
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浅易如话、素朴真率、通俗凝练。
含蓄诗风中所惯用的多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善用典故等手法。
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委婉、蕴藉、精炼、耐人寻味,但也不失朴素之风。
3.沉郁与豪迈在众多诗人中,有愤世嫉俗者,有报国无门者,有屡试不第者,有屡遭贬谪者,有为民请命、哀叹民生者,他们的诗表达自我的哀怨,切中社会现实,反映阶级现象。
代表诗人如杜甫、韩愈、李商隐等。
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沉郁苍凉,节奏舒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且近于生活(多用俗语和对话)。
如杜甫的《兵车行》中“爷娘妻子走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等句利用俗语,增加了诗歌的真实性。
豪迈诗风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包括边塞诗),这类诗歌语言特点往往与诗人的心胸抱负有很大的关系。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语言,可从语言内容、语言风格、表达效果三个方面入手。
依照诗词鉴赏家的观点,就是要注意“表情达意之美,语言特色之美、表达效果之美”。
一、语言内容(一)从内容的角度分析,诗歌语言可分为:意象语言、情感语言、象征语言、典故语言。
1、意象语言(词语):诸如松、竹、梅、菊一类事物被人们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象征人高洁的品格,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其他常见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
2、情感语言(词语):“悲”“孤”等词语能直接表露感情,如“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登高》);还有间接表露的,如“不堪身外悲前事,强向杯中觅旧春”(李益《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不堪”“强”写出了诗人不堪回首青春年少时之佳境,只能从酒杯中去回想旧日的事了,传达出内心的凄凉、意绪的消沉。
3、象征语言(诗句):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常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
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杜甫《后游》),写江山花柳像在等待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了无私心的道理。
4、典故语言(词语或诗句):如“秋水”指眼睛,“盗泉”旧时常喻不义之财[见《尸子》卷下:“(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鸿雁”指书信(见《汉书》载苏武归汉之事)等。
它们大多源于历史典故,这方面需要学生平时加强课外阅读,积累历史知识,提高文化修养。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化用了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的故事;《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的诗句。
(二)从语法角度分析,要关注数量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诗歌的语言风格

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黄莺 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 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 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样就非常自然 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 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 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 山夜雨时”。
6、自然: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 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如李白诗歌。 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的风格。 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有疑瑶 台镜,飞在青云端”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 出月亮的形状和月亮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 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 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 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 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 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清幽:
清静而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远。
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 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 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 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诗歌鉴赏常见的11种语言风格

诗歌鉴赏常见的11种语言风格1.豪迈雄奇。
此类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强烈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宏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八月塞外飞雪的奇观,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颇为豪迈雄奇。
2.悲壮慷慨。
此类风格的作品,感情悲壮,语出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3.生动形象。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其中,巧妙使用动词能取得独特的效果。
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穿”“拍”“卷”等动词生动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4.绚丽飘逸。
诗歌辞藻华丽,色彩繁多,景象绮丽、变幻莫测。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呈现出俊逸秀美的特色,具有绚丽飘逸的特点。
5.沉郁顿挫。
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诗人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顿挫,一般为音节、音韵有节奏,有力量。
杜甫的《登高》和《蜀相》二诗,就是沉郁顿挫的典型代表。
6.幽默讽刺。
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碣《焚书坑》)7.朴素自然。
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
如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的语言非常朴素自然,而蕴含了淡泊名利、隐居田园的意蕴。
8.清新明丽。
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
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青青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
如:“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不同题材诗歌的语言风格

不同题材诗歌的语言风格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爱情诗歌的语言风格通常情感真挚、表达细腻,常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深深的爱意。
自然诗歌的语言风格通常清新自然、富有生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动植物等来展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社会诗歌的语言风格通常深刻犀利、批判现实,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来表达作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历史诗歌的语言风格通常庄重大气、富有史诗感,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等来展现历史的辉煌和荣耀。
儿童诗歌的语言风格通常简洁明快、活泼有趣,通过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吸引孩子们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幽居 (张咏) 落花时节掩关初,请绝江城旧酒徒。 满屋烟霞春睡足,一溪风雨夜灯孤。 易中有象闲消息,身外无求免叹吁。 多谢岩僧频见访,欲回流水又踟蹰。 1.下面对诗的分析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首联中“落花时节”点明时间,“江城”点明居住的地点,加 上“掩关”“绝酒徒”的行为,写出了诗人的生活,也表现了他的 心态。 B.颔联运用比喻手法,把不如意的经历比作来袭的风雨,虽只有 孤灯相伴,但并不妨碍酣眠,他相信酣眠醒来必是满屋绚烂的阳光。 C.颈联写到《易经》的卦象显示着不能为官的征兆,而诗人并不 为此唉声叹气,表达了他无欲无求的心理,这是当时诗人们普遍的 心态。 D.尾联写生活中有“岩僧”频频造访,和首联“绝酒徒”相呼应, 看来前后矛盾,其实与刘禹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意思 近似。 E.本诗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颔联、颈联的上下句是对仗句,全 诗又遵循韵律特点,用的是平声韵,可以说是一首比较典型的七言
答案:“护”字运用拟人手法,不仅写出了白云环绕山居 的景象,而且表现出白云对山居的喜爱、呵护之情。
类型二 赏析炼句 对诗歌句意进行考查的题型,选的多是有代表性的句子。这类句子 含蓄地交代诗歌主旨,或描写生动形象,或揭示作者情感,或蕴含 深刻含义。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也可能是写人的。 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 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内容。
[答案] 寒冷的冬夜,一轮冷月透过松树,将清冷的光辉照进窗内, 给诗人以清虚空寂之感。这句诗以景结情,语意双关,既是对眼前 冷清、寂寥实景的客观描写,也是诗人求仕不得后内心愁苦与无奈 之感。
3.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题目。 荒 村 倪 瓒 踽踽荒村客,悠悠远道情。 竹梧秋雨碧,荷芰晚波明。 穴鼠能人拱,池鹅类鹤鸣。 萧条①阮遥集②,几屐了余生? 【注】①萧条:犹逍遥,闲逸貌。②阮遥集:“竹林七贤”之一的 阮咸之子阮孚,好屐。或有诣阮,正见自蜡屐(给鞋涂蜡),因叹曰: “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神甚闲畅。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临江仙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注】①此词作于建炎三年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②秣(mò)陵: 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③试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 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1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 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 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B. 次句“云窗雾阁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 都表现了孤傲高洁、恬然自适之情。 C. “柳梢梅萼渐分明”写出词人喜见之景:柳梢吐绿,梅萼泛青,一片早春风光。 写景如画,不设色,淡墨勾线,寄寓着词人的欣喜之情。 D. 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 E.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 奈的心绪,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 18.前人评李清照《临江仙》“‘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人皆以为巧”,请分 析此二句巧在何处。(6分)
17.BC(4分)(每项2分,共4分) 18.这两句运用对比和对偶的手法,(2分)用“春归”与“人老” 形成对比,写出春天又回到了建康,而我却只能在建康终老,再也 难以回到北地家乡,创设出令人悲痛欲绝的意境。(2分)对偶使 词句音韵和谐,便于抒发情感。(2分) 【解析】 17.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的内容及手法综合考查类的试题,考 生要注意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准确辨识选项的错误。B本词表现 “孤寂之心,忧愤之情”C词人在上片中表现的是哀情,是怕见春 景,而不是高兴看到春景。 18.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赏析诗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从手法和 情感两个方面把握此题,本题可以作答为,这两句运用对比和对偶 的手法,用“春归”与“人老”形成对比,写出春天又回到了建康, 而我却只能在建康终老,再也难以回到北地家乡,创设出令人悲痛 欲绝的意境。对偶使词句音韵和谐,便于抒发情感。 点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手法的运用 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此题注意从对比和对偶的手法,情 感主旨的把握上赏析诗句。
2018届高考第一轮复习--诗歌:语言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类型一 品味关键词(炼字) 炼字,即锤炼词语,指作者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 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 生动的效果。 要炼的字就是一首诗(词)中最精练传神的字,是能使诗(词)句 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字,通常是一些动词、形容词、数词、 量词等。
二、赏析关键字词的六个维度 1.修辞。看该词语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形象。即看该词语描述了什么对象,突出了对象的什 么特征。结合语境来看,描绘了什么样的动人情景或画面。 3.主题。即结合语境来看该词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或突出了什么主旨。 4.意境。即结合语境来看该词语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或 渲染了什么气氛。 5.比较。即看该词语若换作别的词,在题旨、情景、色 调等方面有何差异。 6.意蕴。即看该词语有何表面义和隐含义(双关义、比喻 义、象征义、背景义等)。
答案:①上句俯视露湿芳草,鲜花争艳,下句仰观山峰 耸峙,白云缭绕。②高低兼具、动静结合,描绘出一幅 清新空灵的山水画面,极富立体感和层次感。③表达出 诗人欣赏美景时悠闲自适的心境。
类型三 分析诗眼(词眼) 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里的“诗眼”“词眼”有时是精 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如李清照 《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感、顾花自怜的性格情态,结尾写道: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个“瘦”字便是全篇 的词眼。它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 境显得十分协调。 例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有人说诗里的“凉”字是本诗的诗眼,试作赏析。 [答案] “凉”字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或写 出了秋风秋雨给人的真实感觉);同时也是全诗中凄凉氛围、情感 的反映,该字将情景融合在一起,所以是这首诗的诗眼。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客夜与故人偶集 [唐]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这句的诗眼是哪两个字?有怎样的表 达效果?
答案:诗眼是“长”和“畏”。“长”即永远沉醉不愿醒 来,因为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 欢愉,从侧面表现了诗人的流离之苦。“畏”是说害怕听 到报晓的钟声,表达了诗人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也表 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答案:作者借典抒情,以阮孚自况,写了阮孚平生只爱履 屐漫游,不知他这一生穿坏了多少双木屐,表达了作者独 行荒村的逍遥闲逸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水亭偶成 朱瞻基 临流亭馆净无尘,落涧流泉处处闻。 半湿半干花上露,飞来飞去岭头云。 翠迷洞口松千个,白占林梢鹤一群。 此地清幽人不到,惟留风月与平分。 赏析颔联“半湿半BC(B,不是比喻手法, 风雨、烟霞均为实写。C,“诗人们普遍的心态”推断没 有依据。) 2. ①环境清幽:暮春落花中掩门而居,夜晚孤灯雨中摇 曳,醒来满屋烟霞; ②生活悠闲:掩关静修,春宵足睡,闲适自得; ③情怀豁达:听到可以赋闲的消息,没有长吁短叹,无欲 无求,超脱淡然; ④远离尘世:只与脱离尘世的高僧交往,拒绝庸俗的酒肉 之徒。(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课堂技法归纳总结:确定诗眼五角度 角度 举例 内容方面 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惊”(这类字 是直接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 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 等。 修辞方面 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词性方面 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小 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 容词往往是“诗眼”。 结构方面 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的, 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 位置方面 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五个字。
课堂技法归纳总结赏:析诗句四技巧 1.抓前提→读懂句子的内容。 着眼全篇,弄懂句子的内容和情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 2.依类型→明特点。 类型 特点 倒装句 错位的美 互文句 开合的美 对仗句 整饬的美 炼字句 凝练的美 3.抓特点→关注表达技巧。 一般而言,高考试题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有 的运用修辞手法,有的运用表现手法。鉴赏时要分析其在表达上的 特别之处。
答案:凋,凋零。长安城已是寒秋季节,柳枝早已枯萎凋零,描 写出生活环境之清冷,烘托出作者的落寞忧伤之情。空,徒然地, 白白地。薇蕨在家乡白白地生长,自己却无法看到,表现出有家 不能归的苦闷无奈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山 居 陈 某 白云护危屋,遥隔世人家。 野径不多竹,幽兰自作花。 敝衣僧说法,枯叶树成槎【注】。 门外禽相狎,双双浴晚沙。 【注】槎:树的枝丫。 分析“白云护危屋”一句中“护”字的表达效果。
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满江红•中秋寄远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①横管②,一声 吹裂。谁做冰壶③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 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④。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 说。 【注】①玉纤:女子的手指。②横管:箫笛一类的乐器。③冰壶: 比喻清凉世界。④看承别:别样看待。 简要指出词的上阕中“快”“怕”“怜”“问”的表达效果。 [答案] “快”字点明急切之情;“怕”字写出担心之意;“怜” 字表爱月之心;“问”字一语双关,明里关怀嫦娥之孤冷,暗中感 伤自己之幽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