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原理习题答案第三章

合集下载

电视原理解答题

电视原理解答题

1、试述三基色原理。

答: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彩色光都可以用红、绿、蓝三种独立的基色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得到;反之,任何一种彩色光都可以被分解成红、绿、蓝三种独立的基色;三基色混合比例的大小决定了混合色光的色调和色饱和度(即色度);混合色的亮度等于参与混色的各基色分量的亮度之和。

此即三基色原理,是对彩色进行分解与合成的重要理论。

2、彩色电视信号与黑白电视信号兼容应考虑几个方面。

答:彩色电视信号要实现对黑白电视兼容,一是彩色电视信号要包含代表图像亮度的亮度信号和代表图像彩色的色度信号;二是彩色电视与黑白电视应具有相同的视频带宽和射频带宽;三是彩色电视与黑白电视有相同的图像、伴音载频;四是彩色电视与黑白电视的行、场扫描频率和行场同步信号的各项标准都应相同。

3、简述高频调谐器组成的主要模块并指出其应具备的功能。

答:包括输入回路、高频放大、混频三大模块。

其中输入回路完成对指定频道电视射频信号的选择;高频放大对从输入回路接收过来的微弱信号进行放大;混频主要是进行频率变换,即对通过输入回路选择、高频放大后的不同电视频道的电视射频信号变换成固定图像中频38MHZ和电视伴音中频31.5MHZ。

4、画出OLED器件等效电路,简述点亮LED几个步骤。

答:OLED等效电路图略点亮步骤:分三步,一是在初始状态,所有LED 阳级接地,所有的阴极接 VOH;二是行扫描开始后,列驱动电路转换到预充电电压上,而行驱动电路还保持在 VOH 上,完成对LED的预充电;三是预充电结束后,列驱动单元转换到电流源上,同时,被选通行接地,这样 LED 点亮。

5、在电压合成式高频调谐器中,简述对指定频段、频道进行选择的方法。

答:当CPU接到接收某一频道的遥控命令时,CPU一方面送出频段切换控制信号去频段译码器,让它输出电源电压供给高频调谐器的BU端,该电压使调谐器内部电路工作在相应频段。

与此同时,CPU还送出一定宽度的PWM脉冲去D/A转换电路,将方波信号转换成直流电压并送到调谐器的TU端,该电压控制调谐器内部选频电路,使它们的频率与指定频道一致。

有线电视第三章思考题答案

有线电视第三章思考题答案

第三章xx电视接收思考题答案3-1卫星电视广播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答:卫星电视广播系统由上行发射站、电视广播卫星、地球控制站、地球接收站等几部分组成。

3-2什么是地球同步卫星?答:同步卫星只能在地球赤道平面上并且距离赤道35800Km的轨道上运行,该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正好等于地球自转的周期,卫星公转与地球自转便达到同步,这时,从地球上看,同步卫星就像是在空中永远静止不动的,故也称为“静止卫星”。

3-3抛物面接收天线分为哪两种?简述其基本结构与接收原理。

答:抛物面天线可分为前馈抛物面天线和后馈抛物面天线两种。

前馈抛物面天线为一次反射型天线,由抛物面形的反射面和馈源组成,馈源位于抛物面的前方焦点F处,当卫星转发的空间电磁波(平面波)到达金属反射面,经过一次反射变为球面波并会聚于焦点F上,即馈源处,馈源将电磁波转换为高频电流后,传输到下一级设备。

后馈抛物面天线为二次反射型天线,又叫卡塞格伦天线,由主反射面、副反射面和馈源组成。

后馈抛物面天线具有两个反射面。

主反射面仍是抛物面;副反射面则是一个双曲面,用金属杆固定在主反射面上,位于主反射面的焦点和顶点之间。

双曲面有两个焦点,F1(虚焦点)与主反射面的焦点F重合,馈源则放在它的另一个焦点F2(实焦点)上。

接收时,电磁波先经由主反射面反射到副反射面,又经副反射面再次反射,会聚于焦点F2xx,即馈源处。

3-4简述卫星电视接收机的类型、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答:卫星电视接收机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两种。

模拟电视接收机的主要作用是将来自高频头(或功分器)的第1中频信号进行放大、变频(下变频为第2中频信号)和解调处理,输出视频、音频信号送至系统前端,或者送至电视调制器变为射频信号,直接提供给电视机。

采用数字压缩技术使现有模拟频道带宽内可容纳5~10套电视节目,并可安排其它业务,如传输话音、数据等。

数字压缩电视还易于加扰而且安全可靠,有助于付费电视的推广。

3-5卫星电视接收技术有哪些主要的发展方向?答:1.卫星电视广播从C波段向Ku波段过渡。

电视机原理习题答案

电视机原理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电视标准规定:图像信号的调制方式为( A )。

A.负极性调幅 B.平衡调幅 C.调频 D.调相1、我国电视标准规定:伴音信号的调制方式为(C )。

A.正极性调幅 B.负极性调幅 C.调频 D.既调幅又调相2、我国电视标准规定:每个频道的频带宽度为( C )。

A.4.2 MHz B.6 MHz C. 8 MHz D.12 MHz2、我国电视标准规定:视频信号的频带宽度为( B )。

A.4.2 MHz B.6MHz C.8 MHz D.12 MHz3.我国电视机中,图像中频规定为( D )MHz。

A.5 B.31.5 C.33.57 D.383、我国电视标准规定的帧频和每帧的扫描行数分别为( A )。

A.25 Hz、625行 B.60 Hz、525行C.50 Hz、625行 D.30Hz、525行4、彩色电视机出现无光栅、无图像、无伴音故障现象的可能部位是( C )。

A.场扫描电路 B.伴音电路 C.开关电源 D.A与C4、某电视机出现有光栅、无图像、无伴音,故障原因是(B )。

A.电源 B.高频头 C.行扫描电路 D.显像管及附属电路5、电视机中,行扫描电路停止工作时,将会出现(C )的故障现象。

A.水平一条亮线 B.有光栅无图像 C.垂直一条亮线 D.无光栅5、电视机中,场扫描电路停止工作时,将会出现(A )的故障现象。

A、水平一条亮线 B.有光栅无图像 C、垂直一条亮线 D.无光栅6、人眼具有最大视敏度的彩色光的波长是(D )A.λ= 380 nm B.λ= 555 nm C.λ= 680 nm D.λ= 780nm 7、色调是由彩色光的( C )决定。

A.辐射功率 B.颜色的深浅 C.波长 D.掺入白光的多少7、彩色的色饱和度指的是彩色的(C )。

A.亮度 B.种类 C.深浅 D.以上都不对8、当三基色信号的强度相等R = G = B时,屏幕呈现的颜色为( D)。

A.红色 B.绿色 C.蓝色 D.白色9、实现频谱交错时,NTSC制采用了( A )。

电视原理课后答案

电视原理课后答案

电视原理课后答案1. 什么是电视?电视是一种通过电子技术将声音和图像传输到接收设备上的传播媒介。

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家庭娱乐和其他活动中的电子设备。

2. 电视是如何工作的?电视的工作原理涉及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输入设备、传输设备和接收设备。

相关信号从输入设备(如摄像机或电视信号源)传输到发送器,发送器将信号转化为高频电磁波并传输到接收设备。

接收设备中的电视机将电磁波转化为可视的图像和可听的声音。

3. 输入设备是什么?输入设备是能够把声音和图像转变为电子信号的设备。

常见的输入设备包括摄像机、麦克风和其他外部设备。

4. 传输设备是什么?传输设备是通过传输电磁波将输入设备生成的信号传送到接收设备的设备。

常见的传输设备包括电视信号发送器和电磁波传输介质,如卫星、无线电波或有线电缆。

5. 接收设备是什么?接收设备是能够接收传输设备传来的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可视图像和可听声音的设备。

电视机是最常见的接收设备。

6. 电视的图像是如何生成的?电视的图像是通过将连续的静态图像(称为帧)以高速播放来实现的。

电视机通过扫描一系列的水平线来构建图像,分别将每一行的像素逐一点亮,从而形成完整的图像。

7. 电视的声音是如何生成的?电视的声音是通过电视机内部的扬声器或外部声音系统来生成的。

音频信号被接收设备转化为可听的声音信号。

8. 电视的显示技术有哪些?目前常见的电视显示技术包括液晶显示技术(LCD)、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OLED)、等离子技术等。

每种技术都有不同的优势和适用范围,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

9. 电视信号是如何被传输的?电视信号可以通过各种介质传输,如有线电缆、无线电波或卫星。

不同的传输方式可以提供不同的信号质量和传输距离。

10. 电视在信息传播和娱乐方面的作用是什么?电视不仅是一种信息传播媒介,还是一种重要的娱乐工具。

通过电视,人们可以观看新闻、体育比赛、电影、纪录片等不同类型的节目,丰富自己的知识并获得娱乐享受。

电视原理答案

电视原理答案

1-1.画图说明电视传像的基本原理。

电视传像的基本过程包括摄像、信号传输和显像三个基本部分,即在发送端用电视摄像机将景物各处的亮度和色度信息经光电转换后按照一定规律变换成相应的电信号,然后将电信号作适当处理,通过无线电波或者有线通路传输出去,最后在接收端由电视接收机将接收到的电信号经适当变换后,通过显像器件的电光转换重现出原图像。

1-2.波长分别为400nm,550nm,590nm,670nm 及700nm 的5种单色光,每种光通量均为100lm,计算合成光的光通量及辐射功率。

解:合成光通量Φ=100lm*5=500lm查表1-1知5种单色光的视敏函数值分别为0.0004,0.995,0.757,0.032,0.0041 所以辐射功率为:Φe(400)=100/(683*0.0004)=366w Φe(550)= 100/(683*0.995)=0.146w Φe(590)= 100/(683*0.757)=0.193w Φe(670)= 100/(683*0.032)=4.575w Φe(700)= 100/(683*0.0041)=35.610w1-6.什么是闪烁感觉和临界频率。

答:当脉冲光的重复频率不够高时,人眼会产生一明一暗交替变化的闪烁感觉。

光源不引起闪烁感觉的最低重复频率称为临界频率。

1-18.若已知场频fv=50Hz,行频fH=15625Hz,场逆程系数β=0.08。

重现图像高度为40cm ,求(1)奇数或偶数场内相邻两行间的节距;(2)奇数、偶数场之间相邻两行间的节距。

解:Z=2*fH/fv=2*15625/50=625行 Z ’=Z*(1- β)=575行 场内相邻行节距D1=40/575*2=0.14cm 场间相邻行节距D2=D1/2=0.07cm1-21.假设某电视系统扫描参数Z=9,取α=0.2,β=1/9,画出隔行扫描光栅的形成图。

i Vi t 123456781-22.电视信号的极性如何规定?如果屏幕图像是两白三黑竖条纹,画出相邻两行正极性全电视信号波形。

电视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电视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电视原理课后习题答2-8、人眼彩色视觉对彩色细节的分辨力怎样?它在彩色电视中得到怎样的利用?答: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人眼的彩色分辨角(视敏角)一般比黑白大3~5倍,即人眼对彩色细节的分辨力是对黑白细节分辨力的1/3~1/5。

彩色电视就是利用这个特点实现色度压缩,亮色共用频带。

2-13、说明隔行扫描的优点,并简述其缺点?答:优点:隔行扫描可在保证图像分解力无甚下降和画面无大面积闪烁的前提下,将图像信号的带宽减小一半。

缺点:行间闪烁及奇偶场光栅镶嵌不理想时的局部并行甚至完全并行等现象,而且当物体沿水平方向运动速度足够大时,图像的垂直边沿会产生锯齿现象等。

3-24、何谓PAL制?其特点如何?解码端如何正确还原彩色?说明如何减小传输过程中相位失真的影响?答:PAL制是Phase Alternation Line(相位逐行交变)的缩写词,按色度信号的特点,PAL制又称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制。

参见3.4.3 V分量逐行倒相技术。

4-1、何谓彩条信号,有何特点和用途?对各种彩条信号可以怎样标记?答:标准彩条信号是用电子方法产生的一种测试信号。

该信号图像为在荧光屏水平方向包含有黑、白、三个基色和三个补色等宽度排列的8个竖条。

按亮度顺序自左向右排列,依次是白、黄、青、绿、品、红、蓝、黑。

在黑白显像管上显示为八条不同灰度的竖条。

彩条信号可以用四个数字来标志,对应为a-b-c-d或a / b / c / d.。

其中,a为白条的电平,b为黑条的电平,c为基色条的高电平值,d为基色条的低电平值,它们都是校正后的值。

于是100%饱和度、100%幅度的彩条信号记作100-0-100-0或100 / 0 / 100 / 0;100%饱和度、75%幅度的EBU 彩条信号记作100-0-75-0或100 / 0 / 75 / 0。

4-4、何谓残留边带调幅?电视广播中为什采用残留边带调幅?答:残留边带调幅方式发射即在电视即保留调幅信号一个完整的边带(例如上边带)和部分另一边带(如下边带),即残留了部分边带。

电视原理答案完整版

1.逐行扫描与隔行扫描各有什么优缺点?P52页每一帧图像均是由电子束顺序地一行接着一行连续扫描而成,这种扫描方式称为逐行扫描。

逐行扫描方法使信号的频谱及传送该信号的信道带宽均达到很高的要求.把一幅625行图像分成两场来扫,第一场称奇数场,只扫描625行的奇数行(依次扫描1、3、5、…行),而第二场(偶数场)只扫描625行的偶数行(依次扫描2、4、6、…行),通过两场扫描完成原来一帧图像扫描的行数,这就是隔行扫描。

隔行扫描的行扫描频率为逐行扫描时的一半,因而电视信号的频谱及传送该信号的信道带宽亦为逐行扫描的一半。

这样采用了隔行扫描后,在图像质量下降不多的情况下,信道利用率提高了一倍。

但隔行扫描也会带来许多缺点,如会产生行间闪烁效应、出现并行现象及出现垂直边沿锯齿化现象等不良效应。

自从数字电视发展后,为了得到高品质的图像质量,逐行扫描也已成为数字电视扫描的优选方案。

2.ATSC制、PAL制主要技术参数各有哪些?取值时多少?NTSC制的主要参数:场频fv=59.94Hz(60Hz);行频fH=525*fv/2=15.734kHz;每帧525行;图像信号标称带宽为4.2MHz;伴音与图像载频之差为4.5MHz;彩色副载波频率fsc=3.57954506MHz。

PAL制的主要参数:行周期Th=64us, 行频fh=15625HZ;行正程Ths=52us, 行逆程Thr=12us;场周期Tv=20ms, 场频fv=50HZ;场正程 Tvs=287Th+20us=18.388ms;场逆程Tvr=25Th+12us=1.6ms;帧周期Tz=40ms,每帧行数625行(其中正程575行);帧频fz=25HZ,每场行数312.5行(其中正程287.5行)彩色调制频率为4.43MHz,伴音调制频率为6.5MHz。

3.标准彩条信号100-0-100-01有什么特点?特点:1.这些彩条信号都不用摄像机摄制,由光子电路产生2.都是100%饱和色,实际生活中难以见到3.彩色是三基色、三补色,加白、黑组成,从左往右按亮度递减而非均匀递减4.以横轴的中心点将其反折,并将各对应值相加,一定为0,说明补色与基色关系以及白色时的色变信号为0 4.射频、视频、载频、固像载频、伴音载频的概念、关系5.PAL制彩色电视组成答:彩色电视机的任务,是把天线接收下来的高频彩色电视信号,通过一系列的放大、变换和解码过程还原为三个基色图像信号,最后在彩色显像管的荧光屏上重现出原来彩色图像,在扬声器中还原出伴音。

电视原理课后答案

电视原理课后答案在电视原理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电视的基本原理、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

以下是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电视信号是如何产生的?电视信号是通过摄像机将图像和声音转换为电信号产生的。

摄像机中的光学透镜将图像聚焦到光敏元件上,光敏元件(例如CCD或CMOS)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声音信号通过麦克风转换为电信号。

2. 请简要描述电视的工作原理。

电视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信号采集:图像和声音通过摄像机和麦克风转换为电信号。

2.信号处理:电视接收机将采集到的电信号进行放大、调整和滤波等处理,以便后续处理和显示。

3.图像处理:电信号经过解码处理后,通过電視行掃描的方式将图像分割成一行一行的像素点。

然后将这些像素点根据亮度和颜色进行处理,最后再组合成完整的图像。

4.音频处理:音频信号也经过解码处理后,通过扬声器输出声音。

5.显示图像和声音:经过处理后的图像和声音被发送到电视屏幕和扬声器上,供观众观看和听取。

3. 电视的组成部分有哪些?电视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1.摄像机:用于将图像转换为电信号的设备。

它包括透镜、光敏元件和图像处理芯片等。

2.麦克风:用于将声音转换为电信号的设备。

3.电视接收机:负责接收和处理电视信号的设备,包括信号放大器、调谐器、解码器等。

4.显示屏:用于显示处理后的图像的装置,可以是液晶显示屏、等离子显示屏或CRT显示屏。

5.扬声器:用于放大和输出处理后的声音的装置。

6.遥控器:用于控制电视的设备,允许用户调整音量、切换频道和调整设置等。

7.电源:为电视提供电力的设备。

4. 什么是电视的分辨率?电视的分辨率是指屏幕上像素的数量,用于衡量屏幕显示图像的细节和清晰度。

分辨率通常以水平像素数和垂直像素数来表示,例如1920x1080表示水平像素数为1920,垂直像素数为1080。

较高的分辨率意味着屏幕上能够显示更多的像素,图像更加细腻和清晰。

常见的电视分辨率有720p、1080p和4K等。

电视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电视原理课后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色温是(D)A、光源的温度B、光线的温度C、表示光源的冷热D、表示光源的谱分布2、彩色三要素中包括(B)A、蓝基色B、亮度C、品红色D、照度3、用RGB计色制表示单色光时有负的色系数,这是因为(D)A、这样的单色光不存在B、这样的单色光饱和度太高C、这样的单色光不能由RGB三基色配出来D、这样的单色光要由负系数对应基色的补色配出来4、水平扫描的有效时间的比例可以由(C)反映。

A、行频B、场频C、行逆程系数D、场逆程系数5、均衡脉冲的作用是(B)A、保证场同步期内有行同步B、保证场同步起点的一致C、保证同步信号的电平D、保证场同步的个数6、关于隔行扫描和逐行扫描,以下哪一点是错的(C)A、隔行扫描一帧内的扫描行数是整数B、逐行扫描一帧内的扫描行数是整数C、相同场频时,二者带宽相同D、隔行扫描可以节省带宽7、下面的(D)与实现黑白电视与彩色电视的兼容无关A、频谱交错B、大面积着色原理C、恒定亮度原理D、三基色原理8、PAL彩色电视制式的色同步信号与NTSC彩色电视制式的色同步信号(D)A、相同B、U分量不同C、V分量不同D、完全不同9、从彩色的处理方式来看,(A)制式的色度信号分辩率最高A、NTSCB、PALC、SECAMD、都差不多10、NTSC彩色电视制式中副载频选择的要求不包括(B)A、实现频谱交错B、减少视频带宽C、尽量在视频较高频率端D、保证色度带宽不超出视频上限11、色同步信号的位置在(C)A、行同步脉冲上B、行消隐信号的前沿C、行消隐信号的后沿D、场消隐信号的后沿12、关于平衡调幅以下哪一种是正确的(C)A、平衡调幅中有载频分量B、平衡调幅波的极性由载频决定C、平衡调幅利于节省功率D、平衡调幅可以用包络检波解调13、彩电色度通道中色度信号与色同步信号的分离采用的是(B)方式。

A、幅度分离B、时间分离C、相位分离D、频率分离14、彩电中行输出变压器的作用是(D)。

电视机复习资料答案

第一章黑白电视基础知识1 画出图像显示原理图,简述图像显示原理。

如左图所示,灯丝加上适当的电压发亮,加热阴极发射电子。

图像视频信号通过耦合电容C加至阴极,而栅极接地,这样,视频信号可以控制栅阴之间的电压,使电子束流的强弱随图像信号的大小而变化。

利用扫描电路使套在显像管管颈上的偏转线圈通过锯齿波电流以产生偏转磁场,实现电子束扫描,并使之与发送端(视频信号)完全同步,完成图像的重现。

2 什么叫行扫描?电视广播为什么要采用隔行扫描?答:电子束沿水平方向顺序打在荧光屏上,扫出一条水平亮线的过程成为水平扫描,即行扫描。

采用隔行扫描是为了减小带宽,又不产生闪烁现象。

【压缩视频信号的带宽(解决图像的闪烁与信号的带宽之间的矛盾)】3 写出我国电视系统采用的电子扫描制式的主要参数。

答:我国采用625/25电视标准,参数如下:每帧总行数:625行(其中正程为575行)行周期:T H= 64μs 行频:ƒH = 15625Hz 行正程时间:T HS =5 2μs 行逆程时间:T HR = 12μs 场周期:T V =20 ms 场频:ƒH = 50 Hz 场正程时间:T VS =18.4ms(占287.5行)场逆程时间:T VR =1.6ms(占25行) 每场正程行数287.5行每场逆程行数25行4 简述黑白全电视信号的组成及各组成信号的作用。

答:(1)图像信号:传送图像内容(2)消隐信号:消除电子束回扫过程在屏幕上出现的亮线——回扫线(3)同步信号:实现扫描的同步5 电视机场频略小于标准场频(50HZ)时,屏幕上的图像往哪个方向移?高于标准场频时,又怎样移动?答:若接收机场频偏低(< 50Hz),屏幕上的图像会往上移动。

若接收机场频偏高(> 50Hz),屏幕上的图像会往下移动。

6 简述高频电视信号的频谱。

伴音载频比图像载频高 6.5MHz,这样,将已调幅的高频图像信号与已调频的高频伴音信号加在一起组成高频电视信号,其频谱(频域范围)如左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模拟彩色电视制式
要点分析
3.1 设NTSC 制电视系统摄取的彩色光为][2][1e e G R F +=,求编码后所得信号Y 、I 、Q 和C 的数值,并画出色度信号的矢量图。

解:由于][2][1e e G R F += 可得 R=1 G=2 B=0 , 根据Y 、I 、Q 和R 、G 、 B 的转换关系
⎥⎥⎥

⎤⎢⎢⎢⎣⎡-=⎥⎥⎥⎦⎤⎢⎢⎢⎣⎡⎥⎥⎥⎦⎤⎢⎢⎢⎣⎡---=⎥⎥⎥⎦⎤⎢⎢⎢⎣⎡046.0835.0473.1021322.0275.0596.0312.0523.0211.0114.0587
.0299.0I Q Y
再根据I 、Q 和u 、v 的转换关系得 220.836c Q I =
+=
0arctan 33 3.1518033209.85I Q θ⎛⎫=+=-++=
⎪⎝⎭
可画出矢量图如图
U
V
0.836 209.85°
或 根据亮度方程 Y=0.299e R +0.587e G +0.114e B 得 Y=1.473 R-Y=-0.473 B-Y=-1.473
U=k 1(B-Y )= -0.726 V=k 2(R-Y )= -0.415
220.836c U V =+= arctan
209.85V
U
θ== 再根据I 、Q 和u 、v 的转换关系得
⎥⎦

⎢⎣⎡-=⎥⎦⎤⎢⎣⎡⎥⎦⎤⎢⎣⎡-=⎥⎦⎤⎢⎣⎡046.0835.033cos 33sin 33sin 33cos 0000V U I Q 求得Q 、I 值。

矢量图同上。

3.4 设NTSC 制中采用100-0-100-25彩条信号,计算出复合信号数值。

若规定其振幅最大摆动范围在-0.20~+1.20界限内,问应如何进行压缩?计算出压缩系数。

解:按亮度公式Y=0.299R +0.587G +0.114B 计算出 100-0-100-25彩条信号各条的Y 值,并由此得到R-Y 、B-Y 、C 、Y+C 、Y-C 数值如下表
R G B Y R-Y B-Y C Y+C Y-C
白 黄 青 绿 品 红 蓝 黑
1.0 1.0 0.25 0.25 1.0 1.0 0.25 0
1.0 1.0 1.0 1.0 0.25 0.25 0.25 0
1.0 0.25 1.0 0.25 1.0 0.25 1.0 0
1.0 0.91 0.78 0.69 0.56 0.47 0.34 0
0 0.09 -0.53 -0.44 0.44 0.53 -0.09 0
0 -0.66 0.22 -0.44 0.44 -0.22 0.66 0
0 0.666 0.574 0.622 0.622 0.574 0.666 0
1.0 1.576 1.354 1.312 1.182 1.044 1.006 0 1.0 0.244 0.206 0.068 -0.062 -0.104 -0.326 0
要使振幅最大摆动范围在-0.20~+1.20之间,可对两个色差信号B-Y 、R-Y 进行压缩,即分
别乘以压缩系数k 1和k 2。

取黄青两条,组成联立方程: 黄黄黄Y 1.20)()(2
22221-=-+-Y R k Y B k
青青青Y 1.20)()(222221-=-+-Y R k Y B k
解之得: k 1=0.427 k 2=0.772
3.5 彩色电视色度信号为什么要压缩?如果编码时各彩条被压缩的比例不同接收时显示彩条图像是否有彩色失真?
答:由于电视的复合信号是由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叠加而成,如果不把色度信号压缩,则彩条复合信号幅度的最大值将超过白电平的78%,而最小值将比黑电平低78%。

用这样的视频信号对图像载波调幅时将引起严重的过调制,为使已调信号不超过规定的界限和改善兼容性,必须对色度信号进行压缩。

如果编码时对各彩条采用不同的压缩的比例,虽然可以使已调信号不超过规定的界限,但接收端很难识别各彩条不同的压缩比,会造成彩条饱和度的失真。

3.6 试分析说明用于NTSC 制的亮色分离电路的工作原理。

答: NTSC 制的亮度信号与色度信号频谱以最大间距错开,可以用简单的电路实现亮色分离。

下图是用一根延迟时间为T H 的延迟线构成的亮色分离电路。

由于亮度信号的主频谱
是以行频为间隔的,因此进
T H
-+
Y(t)+e c (t)
Y d (t)+e d (t)
2e c (t)
2Y(t)
入色度通道的亮度信号为: ∑
=
m
H m t mf Y t Y π2sin )( 式中m 取m 1至m n 正整数求和,
而m 1f H 至m n f H 为色度通道范围,显然经延时后的亮度信号Y d (t )与延时前的亮度信号Y (t )相等,而延时后的色度信号e d (t )与延时前的色度信号e c (t )相位相反,即 Y d (t )=Y(t-T H )=Y(t) e d (t)=e c (t-T H ) = -e c (t) 于是相减端 [Y(t)+e c (t)]-[Y d (t)+e d (t)]=2e c (t)
相加端 [Y(t)+e c (t)]+[Y d (t)+e d (t)]=2Y(t)
即 相减端分离出色度信号。

相加端分离出亮度信号。

3.7 什么叫做微分增益?什么叫微分相位?在彩色电视系统中为什么要考虑这个问题? 答:当传输系统存在非线性时,色度信号产生的相移与所叠加的亮度电平有关,称为微分相位。

由于色同步信号恒处于零电平上,因而,色度信号通过同步解调器解调时会出现与亮度电平有关的相位误差。

这种误差无法用固定移相器补偿,因而会产生串色,使色调产生变化,影响图像质量。

微分相位的容限在NTSC 制中规定为0
12±。

3.9 试分析说明NTSC 制与PAL 制CVBS 的频谱结构的异、同点各是什么。

为什么有这种区别?
答:NTSC 制与PAL 制的色度信号都采用了正交平衡调幅的调制方式,其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都采用了频谱交错原理,因而它们的CVBS 频谱结构中亮度信号都是以行频为间隔的主频谱线和分布于它们两侧的以场频为间隔的副频谱线,色度信号频谱插在亮度信号谱线间隙中,并以最大距离拉开
NTSC 制色度副载频采用半行频偏置,使得NTSC 制频谱结构中色度信号频谱与亮度信号谱线间相距2/H f 。

PAL 制由于色度信号采用了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其u 、v 频谱之间相距2/H f ,故其色度副载频采用1/4行频偏置,造成亮度信号谱线与u 、v 各相距
4/H f 。

并且PAL 制色度副载频还附加了25H Z 偏置,改善了色度信号与亮度信号副谱线之
间的交错。

3.10 在625行、50场、隔行扫描、标称视频带宽为6MH Z 的标准下,若欲在5MH Z 附近选择符合频谱交错要求的NTSC 制色度副载频,试求出一个频率值。

解:在隔行扫描情况下,
2
Z
f f V H = 可求得当Z=625 Z V H f 50=时 Z H H f 15625= 依据NTSC 制选择色度副载频的条件 Z H
sc MH f n f 52
≈= (n 为奇数) 当n=639时 Z sc MH f 9921875.4= 当n=641 时 Z sc MH f 0078125.5=
3.13 设PAL 制电视系统摄取得彩色光为[][]e e B G F 11+=,试求编码所得信号Y 、U 、V 和C 的数值,并画出色度信号矢量图。

解:由亮度方程 Y=0.30R+0.59G+0.11B
求得:Y=0.70 R-Y=-0.70 B-Y=0.30 由 U=0.493(B-Y ) V=0.877(R-Y ) 得 U=0.1479 V=-0.6139
由 2
2
V U C += U
V
a r c t a n =θ
得 C=0.631
00/
03607627
28333θ'=-= (NTSC
行) 0/
7627θ= (PAL 行)
据此可 画出色度信号矢量图。

3.15 为什么采用频谱交错原理的NTSC 制和PAL 制不能彻底消除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
答:由于NTSC 制和PAL 制采用色度信号和亮度信号共用频带的复合方式,虽然利用色度副载频偏置实现频谱交错,但在普通接收机中,二者的分离一般是通过带通滤波器和副载波陷波器来实现的,这是一宗不完善的分离方式,并不能消除亮色串扰。

对于实际的活动图像,由于存在亮色频谱混叠,串扰就更为严重。

U
V
0.631 283°33?
0.631 76°27?
PAL 行
NTSC 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