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线路防雷保护对策分析
10KV配电线路雷击事故分析及防雷对策

10KV配电线路雷击事故分析及防雷对策一、雷击事故分析雷击是自然界极为危险的天气现象,当雷电活动发生时,如果雷电与建筑物、电力设施等接触,就会造成雷击事故。
10KV配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雷击的风险。
雷击事故一旦发生,不仅会造成设备的损坏和停电,还可能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对于10KV配电线路雷击事故的分析及防雷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1.1 10KV配电线路雷击事故特点雷击事故频率较高。
由于10KV配电线路横跨大片地面,搭设在高空,很容易成为雷电活动的“目标”,导致雷击事故频率较高。
雷击事故损失严重。
由于10KV配电线路所承载的电力负荷较大,一旦发生雷击事故,不仅会造成设备的损毁,还可能导致大面积停电,影响供电正常运行。
雷击事故风险难以预测。
雷电活动具有突发性和随机性,难以准确地对雷击事故的发生时间和位置进行预测,10KV配电线路的雷击事故防范面临一定的困难。
10KV配电线路雷击事故的发生有其特定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雷电活动频繁。
气象部门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雷电次数约为50-60天,雷电主要发生在夏季,而10KV配电线路正是这段时间电力需求相对较大的时候,因此雷击事故发生的概率相对较高。
第二,线路接地不良。
10KV配电线路若接地不良,导致接地电阻增大,容易成为雷击事故的“好发地”,因为雷电冲击时,会通过接地电阻进入地下,造成线路损毁。
线路设备缺陷。
10KV配电线路设备长期使用后,会出现老化、漏电、接触不良等缺陷,这些缺陷会增加雷击事故的风险。
直接雷击。
直接雷击是指雷电直接击中10KV配电线路或设备,在瞬间产生高压电流,造成线路设备损坏。
雷电流跳闸。
雷电冲击使得10KV配电线路中的电流瞬间增大,导致电力系统保护设备跳闸,造成线路停电。
设备损坏。
10KV配电线路遭受雷击冲击后,线路设备会受到严重损坏,需要更换或维修,增加了电力系统的维护成本。
停电影响。
10KV配电线路发生雷击事故后,可能会造成区域性的停电,影响用户正常用电。
10KV配电线路雷击事故分析及防雷对策

10KV配电线路雷击事故分析及防雷对策一、事故分析10KV配电线路是城市和乡村供电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雷电天气中,由于线路遭到雷击可能会导致线路短路、设备损坏,进而引发停电和安全事故。
对于10KV配电线路的雷击事故分析以及防雷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1 雷击事故原因分析10KV配电线路遭到雷击主要是因为雷电天气中,大气层中云与地面或物体之间会发生静电荷分离,在这种情况下产生静电场、电位差和大气放电现象,从而形成闪电。
当闪电击中10KV配电线路时,会造成线路短路、设备损坏,进而影响到供电安全。
1.2 雷击事故后果分析一旦10KV配电线路遭受雷击,可能会引发以下后果:1) 线路短路。
雷击会导致线路短路,影响供电正常运行。
2) 设备损坏。
雷击会损坏线路上的设备,提高运维成本。
3) 供电中断。
雷击事故可能导致配电线路供电中断,给用户带来不便。
4) 安全事故。
雷击引发的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防雷对策为了避免10KV配电线路遭受雷击,减少雷击事故带来的不良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
2.1 安装避雷设备在10KV配电线路上安装避雷设备是一种常见的防雷措施。
避雷设备能够吸收、分散和释放雷击能量,减少雷击对线路和设备的影响。
一般来说,主要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设备,通过这些设备将雷电引到地面,减少对线路的影响。
2.2 地面接地保护地面接地是防止雷击损害的重要措施。
良好的接地能够将雷电引到地面,减少雷电对设备和线路的影响。
对10KV配电线路进行定期的接地检查和维护显得尤为重要。
2.3 配电线路绝缘保护绝缘保护是为了防止雷击对设备和线路产生影响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线路绝缘进行加强和保养,可以减少雷击对设备和线路的损害。
2.4 定期检查维护定期检查维护是保证10KV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的保障。
通过对线路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雷击风险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
2.5 安全管理及培训加强安全管理和员工培训是预防雷击事故的重要措施。
低压配电线路的防雷技术措施

低压配电线路的防雷技术措施1.站桩接地:在低压配电线路的终端和转角处设置站桩,将接地装置埋入地下,确保配电线路和其他设备与地面保持良好的接地连接。
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欧姆,以确保及时将雷击电流导入地下,并将地下的电荷快速进行分散。
站桩的选择和设计应符合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
2.绝缘保护:低压配电线路的绝缘保护应符合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在线路中使用绝缘良好的电缆和导线,以减少雷击产生的电流通过绝缘体的破坏。
绝缘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
3.避雷针/避雷网:在低压配电线路的起始点和高风险区域,设置合适的避雷针或避雷网。
避雷针或避雷网能够吸引雷击电流,将其引导到地下,减少对线路和设备的直接损害。
避雷针和避雷网的选择和设置应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4.高抗冲击电压设备:在低压配电线路中使用抗冲击电压的设备和器件,如避雷器、过压保护器等。
这些设备能够吸收或分散雷电电流,保护线路和设备不受雷击损害。
在设备选择和安装时,应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
5.绕风线圈:在低压配电线路的架空段和高风险区域,适当设置绕风线圈。
绕风线圈能够分散雷击电流,减少雷击对线路和设备的影响。
绕风线圈的安装和参数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并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6.定期巡检和维护:定期对低压配电线路进行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雷击隐患。
清除线路周围的积水、杂草等引起雷击的物体,并检查线路和设备的绝缘状况,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综上所述,低压配电线路的防雷技术措施包括站桩接地、绝缘保护、避雷针/避雷网、高抗冲击电压设备、绕风线圈以及定期巡检和维护等。
通过合理选择和使用这些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雷击对低压配电线路的影响,保障线路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线路防雷四原则和具体措施

线路防雷四原则和具体措施
线路防雷的四原则如下:
1. 保护导线不受或少受雷直击。
2. 雷击塔顶或避雷线时不使或少使绝缘发生闪络。
3. 当绝缘发生冲击闪络时,尽量减小由冲击闪络转变为稳定电力电弧的概率,从而减少雷击跳闸率次数。
4. 即使跳闸也不中断电力的供应。
具体措施如下:
1. 合理选择输电线路路径,避开易遭受雷击的地段,如雷暴走廊、潮湿盆地、土壤电阻率突变地带等。
2. 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提高耦合系数、减小分流系数、加强高压输电线路绝缘等,以提高高压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
3. 根据地区的地貌、地形、地质以及土壤状况与接地电阻的合理水平,找出可能存在薄弱环节或缺陷,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
请注意,上述措施并不能保证线路完全不受雷击,雷电活动具有复杂性和随机性,因此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多种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雷击对线路的危害。
10kV配电线路防雷

10kV配电线路防雷雷电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产生的电流和电压都非常大,因此对于电力设备和线路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10kV配电线路是城市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防雷工作对于确保电网正常运行和居民用电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10kV配电线路的防雷措施。
一、设备接地设备接地是防止雷击电流通过设备或线路引起设备损坏的重要手段。
10kV配电线路的设备接地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并依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接地方式,如土壤接地、接地网接地等。
设备接地电阻应符合要求,保证设备接地良好,为线路的防雷提供可靠的基础。
二、避雷器避雷器是防止雷电高压通过线路引起设备中毁灭性击穿的主要措施。
10kV配电线路中应设置避雷器,它是保护线路设备不被雷电击穿的第一道防线。
避雷器的额定击穿电压应适应线路电压等级,并应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避雷器的安装位置应根据电网的实际情况确定,一般选在10kV变压器的输入侧或母线柜附近。
三、接地引下保护器接地引下保护器是保护设备在雷电入侵时迅速放电到地,减少雷电对设备的危害的重要设备。
它通过与设备的地线连接,当雷电入侵时,引下保护器快速放电到地,将雷电瞬间释放。
接地引下保护器的选择和布置应根据线路的实际情况确定,以达到最佳的防雷效果。
四、防护屏蔽10kV配电线路通常会穿过建筑物、树木或其他高大物体附近,这些物体会成为雷电击中线路的潜在风险。
在这些区域应设置防护屏蔽,减小雷电击中线路的可能性。
防护屏蔽可以采用导线网或金属罩等形式,将线路包裹在以形成一个保护层,减少雷电的侵害。
五、定期巡视和检测定期巡视和检测是10kV配电线路防雷工作的重要内容。
通过定期巡视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接地不良、避雷器失效、接地引下保护器故障等问题,确保线路的防雷设施处于良好状态。
定期巡视和检测的频率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为每年1-2次。
六、培训和宣传防雷工作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宣传。
10KV配电线路雷击事故分析及防雷对策

10KV配电线路雷击事故分析及防雷对策一、背景介绍10KV配电线路是城市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雷击事故是影响线路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雷击事故一旦发生,不仅会对电网设备造成损坏,还可能导致停电,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针对10KV配电线路雷击事故,进行分析并制定防雷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二、雷击事故分析1. 雷击原因分析雷击事故是由气象条件和线路特性共同作用所致。
在气象条件方面,当气温升高、湿度增大时,雷雨天气较为频繁,雷电活动也会增多,是雷击事故发生的高发期。
而在线路特性方面,10KV配电线路通常布设在户外,长时间暴露在外界自然环境中,容易成为雷电活动的“靶子”。
2. 危害分析雷击事故对10KV配电线路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设备损坏,雷电击中线路设备会导致设备损坏甚至报废,需要进行更换或修复,增加了维护成本;二是停电,一旦线路被雷击损坏,可能导致周边区域的停电,给用户带来不便,也会影响城市的正常供电。
3. 典型案例分析根据历年来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发现,10KV配电线路雷击事故多发生在雷雨天气之后。
典型的案例有:2018年某市一次雷击事件,导致大面积区域停电,损失惨重;2019年某县城一次雷击事件,导致变压器受损,需要进行紧急更换。
三、防雷对策1. 设备防护要想有效防止10KV配电线路的雷击事故,首先需要对线路设备进行有效的保护。
采用防雷器件对线路设备进行防护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防雷器件可以分为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线等,其作用是引导和释放雷电,减小雷击对设备的破坏。
2. 地线设计在线路设计时,合理设置地线也是防止雷击事故的关键。
良好的地线设计能够降低雷击对线路设备的影响,减小损失。
地线的设置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在实际使用中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其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修复。
3. 检测监控使用雷电检测和监控系统是及时发现雷电活动并进行预警的重要手段。
雷电检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周围的雷电活动,一旦发现雷电活动较为频繁,就可以提前采取措施,减小雷击事故的发生可能性。
输电线路雷击故障的防护措施分析

输电线路雷击故障的防护措施分析首先,针对输电线路雷击故障,引入防雷装置是必不可少的。
防雷装置主要由闪络器、接地装置和避雷针等组成。
闪络器能够将浮电位释放到大地上,防止雷电通过设备或线路流入地方电劢。
接地装置能够使系统设备、金属构架、设备房等与地之间导通,形成一个良好的大地接点,从而使雷电通过大地排除。
避雷针则分散雷电的能量,减少雷击的概率。
通过引入这些防雷装置,可以有效地减少雷击故障的发生,提高输电线路设备的安全性。
其次,应加强对输电线路设备的维护和检测工作。
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发现设备存在的潜在故障问题,并及时处理,是预防雷击故障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使用红外热成像仪等设备,对线路设备进行定期的热成像检测,可以发现设备存在的潜在故障问题,如接触不良、绝缘老化等,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减少雷击故障的发生。
此外,合理的线路布置和线路设计也是预防雷击故障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线路布置可以减少雷电对输电线路的冲击程度,降低雷击故障的概率。
另外,合理的线路设计也可以减少雷电对设备和系统的影响,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合理的避雷子站布置可以使雷电不易击中设备,减少雷击故障的发生。
此外,对于重要的输电线路,还可以采取无线遥测监测系统进行实时监测。
该系统可以通过无线电信号将线路的状态信息传送到监测中心,及时发现恶劣天气下可能导致雷击故障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最后,加强人员培训和安全教育也是预防雷击故障的重要环节。
员工应具备基本的防雷知识,了解防雷装置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事故应急处理的方法,并定期进行相关的培训与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防止因人为操作不当导致的雷击事故。
综上所述,输电线路雷击故障的防护措施主要包括引入防雷装置、加强设备维护和检测、合理的线路布置和设计、无线遥测监测系统以及加强人员培训和安全教育等。
10kV配电线路的防雷措施分析

10kV配电线路的防雷措施分析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和乡村地区进行了电力改造工程,其中10kV配电线路的安装和使用影响了当地电力的质量和可靠性,同时天气变化和气象灾害会威胁到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防雷措施的实施十分必要。
以下是10kV配电线路防雷措施的分析。
1.建议使用避雷针进行防雷避雷针是防雷的最常用工具之一,可以大幅减少雷电对建筑物和电气设备的损害。
对于10kV配电线路而言,避雷针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高压线路受雷击荷载和雷电过电压的影响较大,所以在线路起点和终点的立杆上设置避雷针是必要的。
同时,在线路的沿途,可以适当增加避雷针的数量,防止雷电的危害。
2.采用导线避雷器导线避雷器是防雷的另一种常用工具。
它是一种接地式的防雷器,在正常情况下是导体,雷电来袭时则成为高阻抗体。
在10kV配电线路中,导线避雷器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导线,抵御雷击荷载并保持线路稳定。
因此,在电力设施的建设、改造中完全可以采用导线避雷器作为线路的防雷措施。
3.减少线路长度和穿越次数线路长度和穿越次数越多,就越容易受到雷电的袭击。
为了降低线路在雷电天气下的损害,应尽量缩短线路的长度,减少穿越的路段。
同时,在建设新线路时应考虑到线路的路径和折线程度,尽量避免穿越山区和狭长路段,以保证线路外观安全。
4.建立隔离带隔离带是指在电力设施周围设置的一定宽度的空地,以避免外来物体对设施的破坏、缓解地势起伏对设施造成的影响。
对于10kV配电线路而言,隔离带可以起到分离带电设备和人和车辆的作用,降低雷电事故的发生率。
同时,在隔离带上种植高大的树木,也可以吸收大气中的静电,减轻雷电对设施的危害。
5.加强检测和维修工作定期检测和维护线路是预防雷电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检测线路时,需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及时处理设备的维修和更换。
另外,需要加强线路稽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同时,也要提高操作员的安全意识,摸清线路情况,加强防护措施,保证电力行业的安全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电线路防雷保护对策分析
摘要:电力设备的安全性直接关系着电网的正常运行,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稳定的电网运行是客户用电可靠性的基础。
在电网运行中,有许多因素会危及电网的正常运行,其中雷电对电力设备的损害性最大,所以在配电线路上要做好防雷保护措施,减少因雷电而引起的跳闸次数,使雷电对配电线路的损害尽量减少到最低。
本文就配电设施及配电线路防雷保护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配电线路设备;变压器;防雷保护
引言
输配电线路都是在空气中的,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自然界对其的影响。
雷电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是没有办法进行人为控制的,雷电对输配电电路造成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
在输配电线路的运行中,要采取一定防雷措施,尽可能减小雷电对输配电线路所造成的影响。
下面就防雷措施原理以及其应用进行分析。
1、雷电的危害途径
雷电能够产生危害的途径大致上可以分为五种:第一,直击雷,作用原理是,雷电直击在建筑物或者相关的物体上,由于是直接作用,没有其他的阻隔物体,所以产生的危害是比较大的。
第二,在雷云下,会有静电感应的现象发生。
针对不同的架线高度,会有不同程度感应电压,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在雷云下,会有一定的静电效果产生,由此而产生的雷击。
第三,由电磁感应产生的雷击,这类情况的发生一般都是由引下线导致的,引下线在埋入地下的时候,周围或多或少的会存在一些金属线管,而这些金属线管又会产生一定的磁场效应,当天上打雷时,经过引下线和地下的磁场发生了电磁感应,而产生的雷击。
第四,由于现在好多的地方都设有防雷系统,比如避雷针,避雷网等,当发生雷击的时候,雷电直接击在这种避雷设备上,这种避雷设备会产生一定的反应,产生了电子效应后,在地表的地电位上升,产生一种高压,这种高压通过接地线返回避雷设备,造成了一定的反击。
第五,当发生雷击时,直击雷会直接作用到配电线路上,再加上静电流的过电感应,这两种电流的汇合,一起进入到设备里,就会对设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2、防雷措施的基本原理
对于城市电网来说,其之所以会受损主要是因为架空导线通道中所产生的浪涌以及地线通道中所产生的地电位反击,在电力线上出现雷损是其最常见的一种受损形式,因此要进行重点防护。
雷电对输配电线路的损害是无孔不入的,所以对于雷电防护来说,它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对于雷电防护来说,泄放以及均衡是其中心内容。
第一,所谓泄放就是雷电以及雷电电磁脉冲所具备的能量以大地为途径来将其泄放,并且要注意使其符合层次性原则,也就是说在多余能量被引入到城市电
网之前,尽可能多且远的将其泄放到大地。
所谓层次性就是根据防雷保护区的设立分成层次来削弱雷电能量。
防雷保护区也叫做电磁兼容分区,是根据人、物以及信息系统在感受雷电电磁脉冲以及雷电方面会有不同强度而将环境划分成几个区域。
第一,LD1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每一个物体都有可能会直接遭到雷击,所以对每一个物体来说,都有可能将全部雷电流导走。
在这个区域内,电磁场是没有发生衰减的。
第二,LD2区域。
在这个区域内,所有的物体遭到直接雷击都是不可能的,但是在这个区域内电磁场也是没有发生衰减的。
第三,LD3区域。
与LD2区域一样,在这个区域内的所有物体要遭到直接雷击也是不可能的,并且向各个导体所流进的电流更少,电磁场衰减以及效果是由整体屏蔽措施来决定的。
第四,后续防雷区。
如果要使得所引导电流以及电磁场得到进一步减少,就应该将后续防雷区引进。
环境区的选择要根据所要保护的系统要求来进行选择。
对于这些保护区,其序号越高,所预期干扰能量以及电压也就越低。
从现代防雷技术来看,设置防雷区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对实施屏蔽、接地等技术进行指导。
第二,所谓均衡就是保证系统内的各个部分能够对系统造成损害的电位差不会产生,也就是说系统环境电位以及系统内金属导体本身所带的电位在瞬时状态是相等的,它的实质就是以均压等电位为基础连接的。
可靠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器以及等电位之间连接时所用导线,这三者形成一个电位补偿系统。
在存在时间很短的瞬态现象内,利用该系统能够将要保护系统所处于的区域内部中所有导电原件之间将一个等电位建立起来,在这些导电原件中,电源也是被包括在内的。
利用这个系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将等电位区域形成,该区域于远处来说,可能是有十千伏的电位差存在的。
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要进行保护的区域内部,所有导电部件都是没有显著电位差存在的。
3、防雷措施的应用
3.1 选用适当防雷器
要想使得防雷措施取得良好效果,必须要做的就是在合适的地方安装合适防雷器。
所以选择防雷器是十分重要的。
在现代防雷措施中,多使用串并式防雷。
这三种形式的防雷所具有的特点就是应用十分广泛。
不但能够根据常规来对其进行应用,对于难以区别保护区的场所也是十分适合的。
另外,对于感声退耦器件来说,由于电压的分压以及延迟作用,能够对能量配合的实现有一定作用。
能够将瞬态干扰上升速率减缓,从而使得低残压、长寿命以及极快响应时间得以实现。
在防雷器的选择上与被保护物所在防雷区级别也是有关系的。
防雷器的工作电压要以在引电路中所安装的所有部件所具有的额定电压为标准。
对电子线的雷电流分配产生影响的因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变压器端的接地电阻降低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增大电子线中的分配电流。
而增加供电线缆长度将会减少电力线中的分配电流,并且能够使主要导线中在分配电流时比较平衡。
若电
缆长度过于短以及中性线中阻抗过于低,所造成的结果就是电流不平衡,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差模干扰。
供电线缆所并接的用户比较多,将会使有效阻抗降低,造成的结果就是增大分配电流。
由于当前供电状态都是连成网状的,雷临时性流主要的流向就是电力线,这一点多数雷损在电力线处发生的原因。
3.2 安装防雷器
对于输电线路来说,要对其进行防雷保护,将雷电能量进行合理分配,必须要做的一点就是安装防雷器。
在对防雷器进行安装时,要根据情况要求的不同在各个防雷区内安装适当防雷器。
防雷器可以针对单个设备,也可以针对多个电子设备,将防雷区域内的所有导线都要接在防雷器上。
第一,在安装防雷器的时候要注意正确安装,如果安装错误有可能会对设备不能进行有效保护。
若防雷器的连接线过长,当防雷器进行工作时,在连接线上由于感抗而产生的电压将会很高,此时设备两端所具有的电压仍然是危险电压。
要将这一问题解决,最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防雷器连接线变短,此外,还要用两个以上的连接线来将其分开连接,以此来分担磁场的强度,将压降减少,利用单线加粗的方式是没效果的。
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将布线方式改变,将其在靠近等电位处连接,从而使连接线长度减少。
第二,在进行防雷器安装的时候,要使得能量分配以及电压配合得以实现。
其要点就在于对两极防雷区之间的线缆本身所具有感抗进行利用。
线缆本身所具有的感抗在阻碍埋电流以及分压上有一定作用,能够将更多雷电流分配到前级来进行泄放。
一般情况下,连接防雷器的线缆长度要在15m做左右,这样对地线以及其他缆线保护比较适用。
线缆上的分支线路长度会对线缆长度要求产生影响。
若保护地线及被保护线缆之间存在一定距离,这时线缆长度要在5m之上。
结语:
配电线路作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电能的输送任务,所以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直接影响着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在配电线路上做好防雷保护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要针对配电线路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配电线路的防雷工作,尽量做到防雷的覆盖面形成规模,防雷点的设置要精确,这样才能达到配电线路的防雷要求,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郑晖,廖华武,李既明,邓杰文,满超楠.架空配电线路雷击分析与防治措施[J].广东电力,2013(1).
[2]李清奇,许敏.架空输配电线路防雷水平判断及防雷措施[J].上海电力,2004(2).
[3]刘靖,刘明光,屈志坚,刘铁.不同地形条件下架空配电线路的防雷分析
[J].高电压技术,2011(4).。